• 沒有找到結果。

二十五週年同學會有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二十五週年同學會有感"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二十五週年同學會有感

陳金山 2006.1.1

平日已經習慣跟著家人的規律作息,幾乎都在夜裡 11 點以前就進入夢鄉,

也從未追隨世界的潮流慶祝國曆跨年(已有年歲的自己比較重視傳統的農曆 年)。但橫跨 2005 與 2006 年的今夜,我絲毫沒有倦意,無視於耳邊雖響起鄰居 電視中傳來零散倒數計時的歡呼聲與美麗華那頭傳來的煙火聲,專注無比看著光 碟中照片裡眾多的過往場景與身影,整個內心覆蓋著滿滿對光仁的思緒與情感,

好比在微醺些醉中細細品嚐一罈發酵了十四年、又收藏了二十五年的佳釀。

回想高中畢業時,十八歲的年紀,自己已在光仁的懷抱裡安逸幸福的躲藏 了十四個年頭,內心是矛盾的,捨不得離開學校、師長與同學,卻又有些躍躍欲 試。不敢也無法去想像在一年後、十年後、二十五年後究竟自已與大夥兒會是個 什麼模樣,而現在,過往之歲月真的多到奢侈的以”世紀”為計數單位(1/4 個世 紀)。

相信許多同學有類似的經驗:離開光仁後,常有人會說:原來你是光仁畢 業的,怪不得你有種和一般人不太一樣的氣質;也有人會說:原來你是光仁畢業 的,所以對古典音樂還挺熟悉。那時,心中真是充滿了對光仁的驕傲、感激與懷 念,深知自己的成長與改變是來自於學校、師長的用心以及同學彼此之間的正面 影響。

好久未曾踏入光仁,車行漸近埔墘,一份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漸濃,深刻 體會到詩人賀知章返鄉時的心境。雖特地情商由美國灣區返鄉度假的吳伯廷友情 客串擔任副駕駛,仍發生了迷路的窘況,多繞了好一大圈還看到了鄰校埔墘國小 的校園與大門,再向肉羹店問了路後,才終於平安抵達朝思暮繫的母校。

進入光仁後,彷若感受到電影”回到未來”中的一種時空、人物、場景的交錯 呈現,在暮色中仍分辨出那是載育了自己六年青春歲月的熟悉校園。親切和藹的 師長看起來仍如往日一樣關懷我們,王意芝老師與吳神父沒看見我的名牌就能如 當年一樣直接叫出我的名字,心中感覺無比暖和,滿滿的歡喜如同一個剛被老師 誇獎完的小孩;看到陳宗樑老師,遙想他當年花費多少心思、灑下多多少銀兩在 我們身上,心中盡是感激。見了不少失散多年的同學,不管男生女生,真想都把 每一個人狠狠抓來、緊緊擁抱一番。

(2)

投影機播放出屬於我們那時期一幕幕的場景,底下大家嘰嘰喳喳討論過去 的林林種種、點點滴滴,很適合我們這群漸漸就要開始”活在過去回憶中”的中年 人。有人問我回來的感覺如何?這是生命中一種很難被其他的感動所取代,或能 夠與其他事物相比擬的特殊美好經驗。

如果有種時光機器能讓我們選擇回到過往的某段時光歲月,即使只是些許 片刻,我想有許多人是不惜一擲千金去嚐試的,現實生活雖然做不到,但今天起 夢境中必定又多了不少美好的題材。

歲月在每個同學的臉上刻畫出不同的痕跡,也在每個同學的身體上留下了 不同的證據,不過這一點也不重要。當我們聚在一起時,一種十多歲青少年特有 的熱情與生命力立即進入我們體內,無視於身邊的成群子女、後輩的驚訝目光,

因為這是真實屬於我們的生命歷程。

真心感激幾位同學的費心規劃、辛苦奔走成全大夥團圓美事,大家約好下 回一定要再回光仁,且邀集更多的同學回光仁。大家一定要注意健康,照顧好自 己的身體,期望當我們下一代的甜蜜負擔不再重重壓在肩上,也較能由工作崗位 抽身時,能有更多機會聚首,不只是吃吃飯,還有機會從事共同興趣的活動。更 期待光仁百年校慶時,無論是拄著柺杖、步履蹣跚,或即使由菲傭推著輪椅、打 著點滴,也要再回到光仁,共同緬懷過去,為往事乾杯!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6 假設 2000 年的年利率為 10%,2001 年的年利率為 5%;則 2001 年年底的 100 元,在 2000 年的年初約等於 多少?.  80 元  83 元  87 元 

一、廣告設計職類規範製訂於民國八十二年,已無法符合時代潮流,為因應業界專業分工愈

因為關注這項議題,文化創意處特別規劃了「2009 年華語文地 區高中生――閱讀台灣深度文化之旅」,我們不僅要帶著台灣學子走

本澳主要經濟環節在 2010 年第 2 季及上半年與 2009

馬克士威於 1831 年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的一個富裕家庭,自幼聰明好問,受有 良好的教養。八歲時喪母,和父親的感情非常深厚。從十五歲起,就開始發表學 術性論文。在

今年的 24 位報名者當中,年齡最輕 20 歲,最長 32 歲;其中有女生 5 人,去年的 隊員 8

幾何」兩字?可能是拉丁文 Geometria (即幾何學 歲上,乘了半年的船到印度傳教;四年後經澳門進入明朝時期的中國。此後再也 沒有回歸故鄉,西元 1610 年逝於北京,得年不滿 58 歲。他 19 歲時加入耶穌會

十二年國教依然注重「帶得走 的能力」,而九年一貫也無意 貶損知識內涵。所謂素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