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背對或面對 ──賞鯨活動十五年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背對或面對 ──賞鯨活動十五年"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如何改變社會價值觀等等,可能必要由 職權、專業都相當高度的單位來研究、

規劃,訂定標準,並透過公權力來有效 執行才可能看見成效。

三、推廣並提升野生動物資源使用 層級:生存、生活、生命,是人類與 自然生物資源的三種基本關係。人類為 了生存以牠種生物為食物,是第一層次 的生存關係;若食物無缺溫飽無虞,或 可將該種生物提升為觀賞及休閒娛樂對 象,此為第二層級所謂生活層次的使 用;若還能從接觸過程中獲得對人類生 命意義的啟發或心靈養分的滿足,就是 生命層級的使用。人類對野生動物關係 的提升,由生存基本需求到生命層級的 使用,也象徵著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 化。譬如,過去鯨魚和海豚都曾經是臺 灣尋常的獵物和漁獲,如今,牠們成為 保育動物,除了不再獵殺牠們,並且轉

背對或面對

──賞鯨活動十五年

◎ 文、圖/廖鴻基

(作家)

四種方式

人類與野生動物的關係,可區分為 以下四種方式:

一、以滿足人類需求為考量,無所 限制的採捕:因為任何自然資源皆為有 限資源,倘若無所節制的濫捕濫採,將 影響野生動物的數量,甚至危及牠們在 地球上的生存權利。

二、訂定使用規範與使用管理辦 法,合理的運用野生動物資源:以海域 為例,大海裡不管魚類或鯨類,都屬於 可再生生物資源。對於這種可再生生物 資源,按理說,若能透過有效管理並合 理使用,就有可能作到對該資源永續使 用的平衡關係。當然,「有效管理、合 理使用」簡單八個字,若要徹底做到並 不容易。關鍵在於生物資源量的確實掌 握,管理方式,合理使用的標準,以及

(2)

而能夠搭船到海上拜訪牠們,這就是由 生存進化為生活等級的例子。也由於這 樣的轉型,臺灣社會開始出現鯨豚為主 題的藝文作品,臺灣與鯨豚的關係已更 進一步的提升到藝文等級。

四、劃定界線,且不越界作任何接 觸:譬如與海上鯨魚海豚的關係,以 海岸為界,人們都留在陸地上,不對海 域作任何接觸、採捕、汙染及破壞。然 而,人類與野生動物的關係,事實上不 可能如此界線清楚、壁壘分明。因為,

人類生而是擅長使用工具的生態高階消 費者,以整個地球生態或食物鏈來看,

人類生存無可避免的必要依賴萬物供 養,人類一生下來就注定是獵人、是漁 人。人類的活動場域或說獵場,早已天 邊海角包山包海,幾近無所限制,造 成許多野生動物的棲地破壞。以 海洋而言,海運、漁業、海域能 源、海上軍事、海域活動等等,

當人類擁有能力製造船舶為海上 交通工具後,占地球表面積十分 之七的海域,對人類而言已經沒 有陌生的天涯海角。有一天,就 算 種 種 原 因 讓 人 類 不 再 使 用 船 舶 , 不 再 下 海 從 事 各 樣 海 域 活 動,陸地與海洋也並非從此一刀 兩斷互不牽涉。整個地球生態原 本就是以大海為源起,也以大海 為依歸,以水和空氣為媒介,始

終循環不息。換句話說,陸地不可能與 海洋切割,如同陸生動物的我們不可能 與水完全切割。已經高度發展的人類,

根本無法與大海劃定界線斷絕關係。

以上與野生動物接觸的四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完全野蠻,是未開化未進 化的社會現象。第四種方式陳義過高,

幾乎是唱高調,現實上完全不可能做 到。第二條路可行,雖然並不容易,但 為了永續使用,我們必要朝這方向做最 大努力。也因為自然資源的使用,過去 的發展模式及慘痛經驗告訴我們,若是 缺少管理放任開發、隨機發展,就得承 受資源枯竭的慘痛後果。第三條路為意 識的提升與改變,關鍵在教育,在於對 待野生動物社會價值觀的改變,是民間 力量比較能夠發揮的領域。

海豚們動作飛快俐落,像是拉著船頭浪花前行。

25

文創采風

(3)

的是形成社會共識。

珍古德名言:唯有接觸才有機會認 識,唯有認識才有機會關懷,也唯有關 懷才能夠進一步積極行動。背對著野生 動物唱高調,僅是有距離的關懷,不 接觸不認識而只是搖旗吶喊式的保育 關懷者,有可能只是保育虛榮,得到 好處的往往是自己,而不是被關懷的 野生動物。

任何能力都必要經過學習、累積 才能擁有,而唯有面對才有機會進一 步學習。

一個社會要提升與某種野生動物的

野生動物友善相處,進而尊重與關懷該 野生動物的生活處境及其生存權利。

賞鯨活動現況

1997年七月臺灣第一艘賞鯨船首 航,我是推動者,明白當初即是抱持著 進一步接觸與認識,才有機會改變海島 與海洋不合理關係的理念,臺灣賞鯨活 動終得突破層層阻撓順利出航。至今,

匆匆已經走過近十五個年頭。

一、十五年來,賞鯨船與賞鯨遊客 量的增加顯而易見:

(4)

賞鯨港口由北而南有宜蘭縣的烏石 漁港,花蓮市的花蓮漁港和花蓮縣的 石梯漁港,臺東縣的成功漁港和富岡漁 港。這些賞鯨船出入的港口,都是原本 就存在的漁港,地方政府或因應休閒漁 業做了些港區美化工程,但並非特地為 賞鯨活動而闢建新港口。

參與賞鯨活動的人數,現今每年約 二十至二十五萬人次(其中包括烏石漁 港出發以登龜山島為主要目的的海上旅 遊活動)。

目前大約有分屬於十九家公司的 二十四艘賞鯨船營業。臺灣船舶管理 中其實並未有「賞鯨船」名目,賞鯨船 大多是以「娛樂漁船」登記列管;執業 中的賞鯨船,都是以淘汰同噸數老舊 漁船,全新建造專業搭載遊客從事海 上娛樂活動的小型動力船舶;換句話 說,賞鯨活動並未讓海域船隻密度大 幅增加。

二、十五年來,賞鯨活動在質的改 變上,明顯呈現硬體提升,但軟體進步 不足的現象:

賞鯨船硬體設備提升:隨造船技 術、原料以及航海儀器和救生設備的現 代化,賞鯨船越來越講究船型流線及船 上空間規劃,遊客搭乘的舒適度與安全 性均跟著提升。

賞鯨活動規劃當初即推出標準流 程:a.出航前於解說教室配合多種解說

設施進行賞鯨活動行前解說及海上安全 注意事項說明;行前解說時間約三十分 鐘。b.登船出航後,由解說員提供隨船 海洋生態解說服務;海上行程約二至二 點五小時。

但賞鯨活動畢竟屬於商業行為,商 家在競爭壓力下,較為方便取巧的就是 降低成本,以縮短活動時間或降低服務 品質,採低價優勢爭取遊客。

三、賞鯨標章:

賞 鯨 活 動 開 始 後 的 第 六 年 ,2003 年,賞鯨活動有了重要的一步。當年,農 委會漁業署為了推廣正確的賞鯨風氣,提 升賞鯨業者的服務品質與水準,正式推動 娛樂漁業漁船賞鯨標章的認證制度。

賞鯨標章的認證項目包括賞鯨娛樂 漁船的硬體設施、軟體的解說服務、遇 到鯨豚時船隻的行為及賞鯨業者對社區 的回饋等項目進行審核,通過者,獲頒 賞鯨標章乙枚,標章有效期兩年,兩年 間還得接受審核單位密察暗訪,之間若 有違反標章標準,經輔導勸說仍不願改 善者,審查單位得中止授權。

賞鯨標章認證制度的推行,即是對 鯨類資源的運用有了上述接觸方式第二 項:訂定使用規範與使用管理辦法。

賞鯨標章認證制度立意良好,但推 行迄今,相當大比例的賞鯨業者並未有 意願申請認證,或繼續申請認證。

主要原因如下:a.當業者經過許多

27

文創采風

(5)

努力獲得賞鯨標章認證,但現實上並未 因而獲得遊客更多青睞。b.申請認證費 用過高。c.若認證所付出的一切並未回 報在遊客量的增加,甚且無關商譽或榮 耀,在商言商,業者會認為申請認證不 過是自找麻煩,多此一舉。

更進一步的賞鯨活動

一、資源調查刻不容緩。確認資源 量,才可能訂定允許多少消費量,這是 自然資源永續使用的基本法門。賞鯨活 動近十五年來,除了活動期前的少數幾 次鯨類生物海上資源量基礎調查,至今 未見進一步的調查計畫。缺乏資源量基 礎資料,將如何比對了解賞鯨活動造成 對鯨類的生態影響?以及如何進一步調 整賞鯨活動及訂定規範及管理辦法?

二、儘早規劃適合我們海域使用的 賞鯨活動規範。儘管有許多他國的賞 鯨、賞海豚活動辦法可供參考,但臺灣 東部海域,其實是以接觸海豚為主的賞 海豚活動,這海域大型鯨的接觸機會並 不高(機率不到1%),若引用他國賞 鯨(賞大型鯨)活動規範來約束我們的 賞鯨(賞海豚)活動,不僅牛頭馬嘴,

因為活動船隻對大型鯨與對海豚群的接 觸方式差異頗大;況且賞鯨活動海域鯨 類資源狀態各自都不相同,大多數賞鯨 活動國家接觸的是棲地型鯨種(大型鯨 在這海域休息、過冬、繁殖等),接近 棲地大型鯨得十分謹慎,因為任何不當 接觸將可能嚴重影響甚至妨害牠們上述 行為。而臺灣東部海域除了飛旋海豚可 能是在地海豚種類外,其牠幾乎都是隨 黑潮海流浮游經過我們海域。全然引用

(6)

廖鴻基 簡介

  花蓮人,曾是討海人;從事過鯨豚海上生態調查,規劃及推行賞鯨活動;

發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隨遠洋魷釣船作隨船報導;執行繞 島計畫;隨貨櫃船作臺灣海運報導;著有《討海人》、《鯨生鯨世》、《漏網 新魚》、《回到沿海》等書。曾獲時報文學獎第十六、十八屆散文類評審獎,

聯合報讀書人文學類1996、1997年最佳書獎、1996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

第一屆臺北文學獎文學年金、第十二屆賴和文學獎、第十二屆巫永福文學獎、

2006九歌年度散文獎、2011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年度好文。

他國活動規範,就像是要求我們賞鯨船 穿著寒帶大衣在熱帶海域裡航行。

三、落實賞鯨標章認證制度。以輔 導及協助業者將賞鯨活動導向生態旅遊 為主要目標,簡化申請流程與收費,審 查得嚴謹、專業,讓得到標章認證的業 者擁有顯著商譽,千萬別虎頭蛇尾讓立

意良好的管理規範流於形式。

四、以鯨豚為美麗橋梁,連 接海島與海洋的合理關係,學習 如何與鯨豚和善相處,並進一步 關心鯨豚朋友們的生活環境,亦 即關心我們的海洋環境。

為自己留下機會

過去我們背對大海發展,不 接 觸 、 不 認 識 、 不 關 懷 , 結 果 造成臺灣沿海嚴重污染、環境敗 壞、魚源枯竭。位處海洋食物鏈高層的 鯨類,必然深受其害。若像過去那樣繼 續背對大海,我們將失去海洋提供給海 島子民的許多機會。

轉過頭來,面對大海並開始學習如 何與海相處,我們是海島子民,懂得尊 重大海將是善待自己的開始。

來到船頭衝浪的飛旋海豚。

29

文創采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雨林是家庭到所有生活的三分之二 動物 并且 植物 種類 在行星。 它 估計許多成千上萬新 種類 植物, 昆蟲和 微生物 由科學,是未被發 現,并且無提名的。

本課擴展為人與環境之間 關係的發展,藉由校園探 索活動,更能融入校園生 活,享受新環境境的生活

竹材是我國最具環保的自然資源,竹編源遠流長數千年,由竹篾

」競賽,是結合生物科技與工程概念,以應用與設計為導向 的最新生物科學,為解決人類周遭生活問題。iGEM

特 徵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菌物界 植物界 動物界. 細胞

 武術 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源可追溯至五 千年前原始社會時期,起初是人類為求生存而進行獵殺

活動前 活動後

年青的學生如能把體育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便可提高自己的體育活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