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93 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生物科平時評量 4-1~2 93/10/25 一、單選題:38 分,每小題 2 分不倒扣

1. 下列狀況何者顯示便利擴散正在進行?

(A)物質緩慢地順著濃度梯度向濃度低處移動 (B)物質擴散速率較簡單擴散快 許多地向濃度低處移動 (C)當物質移動時,同時快速地消耗掉 ATP (D)物質 由濃度低處移往該物質之濃度高處。

[解析] (A)亦可能為簡單擴散 (C)便利擴散不消耗 ATP (D)擴散作用應由濃度 高處往濃度低處移動。

2-4 題為題組

◎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有:1.簡易擴散 2.便利擴散 3.主動運輸 4.吞噬作用 5.胞飲 作用 6.受體媒介胞吞作用,據此回答第 2-4 題。

2. 在物質進出細胞的方法中,哪些具有專一性?

(A)123 (B)234 (C)345 (D)236。

3. 哪些方式需要消耗能量? (A)36 (B)234 (C)2346 (D)3456。

4. 哪些方式需要藉細胞膜上的膜蛋白協助? (A)123 (B)34 (C)236 (D)3456。

5. 酒精、甘油等很容易通過細胞膜,水的通透性中等,但是離子、葡萄糖、胺基 酸或ATP 等則很難通過細胞膜。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分子愈小愈容易通過細胞膜 (B)水溶性分子較易通過細胞膜 (C)脂溶性 分子較易通過細胞膜 (D)帶電分子較易通過細胞膜 (E)不帶電的極性分子較 易通過細胞膜。

[解析] (A)除分子大小外,極性、帶電性亦會影響分子之通透性 (B)水溶性分 子較不易通過細胞膜 (D)不帶電分子較易通過 (E)非極性分子較易通過。

6. 下列何種物質以擴散方式通過細胞膜?

(A)乳糖 (B)ATP (C)鈣離子 (D)氧氣 (E)膽固醇。

[解析] (A)大的極性分子不能擴散過細胞膜,需用便利性擴散 (B)ATP 分子太 大且具極性,故不能擴散過細胞膜,需用便利性擴散 (C)帶電物質無法自由通 過細胞模 (E)以受體媒介胞吞作用進入胞內。

7. 當兩溶液相比較時,滲透壓較高者稱為高張溶液。今將甲品種與乙品種之紫背 萬年青的葉片下表皮放在0.2M 的蔗糖溶液中,若甲品種葉片表皮細胞內的原 生質(X)只縮小少許,乙品種葉片表皮細胞內的原生質(Y)則明顯縮小,就實驗 開始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對蔗糖溶液而言,X 是高張溶液,Y 則是低張溶液 (B)對蔗糖溶液而言,X 是低張溶液,Y 則是高張溶液 (C)對 X 而言,Y 是高張溶液 (D)對 Y 而言,

X 是高張溶液。

(2)

[解析] 滲透壓:蔗糖液>甲>乙。

8. 根的外形如右圖,若想觀察到較完整的維管束構造,應切取 何處的橫切面?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有根毛處為成熟部,維管束才真正發育分化完全。

9. 下列有關根毛的敘述,何者正確?

(A)位於根尖的生長點處 (B)是表皮細胞向外突出所形成 (C)是一種多細胞構造 (D)可增加植物吸收葡萄糖的表面積。

[解析] (A)位於成熟部 (C)為單細胞構造 (D)可增加植物吸收。

10-14 題為題組

◎右圖為土壤中的水分自根毛或根的表皮進入根部維管束所經過的途徑。

據圖回答第10-14 題。

10. 圖中甲→乙→丙→丁的構造依序為何?

(A)內皮→周鞘→韌皮部→木質部 (B)皮層→內皮→

周鞘→木質部 (C)皮層→內皮→形成層→韌皮部 (D)內皮→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

11. 下列有關甲、乙、丙、丁的敘述,何者正確?

(A)若用碘液染色甲會呈深藍色 (B)乙會行細胞分裂 產生支根 (C)丙和水分的運輸有關 (D)丁和養分的 運輸有關。

[解析] (B)丙(周鞘)才會 (C)丁(木質部)才有關(D)丁是木質部,與養分運輸無 關。

12. 土壤中甲、乙、丙、丁間滲透壓大小的關係為何?

(A)甲>乙>丙>丁>土壤 (B)丁>丙>乙>甲>土壤 (C)土壤>甲>乙>

丙>丁 (D)土壤>丁>丙>乙>甲。

[解析]愈往外側滲透壓越低,植物根部便利用此滲透壓梯度以運輸水分 13. 下列為水分由土壤進入木質部運送途徑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表皮外有角質層可幫助水分的吸收 (B)水分可進入細胞質並可經由原生質 絲到達木質部 (C)水分可經由細胞壁間隙以進入木質部 (D)乙層細胞的部分 細胞壁加厚形成卡氏帶,使水分必須繞道而行。

[解析] (A)根部要吸水,故無角質層。

14. 途徑 1 和途徑 2 的主要不同處為何?

(A)途徑 1 運輸水分,途徑 2 運輸無機鹽 (B)途徑 1 運輸物質的速度較途徑 2 快 (C)途徑 1 主要經細胞壁運輸物質,途徑 2 主要經原生質絲運輸物質 (D) 途徑1 運輸的物質不需經過內皮選擇,途徑 2 的運輸物質需要經過內皮選擇。

(3)

[解析] (A)兩途徑均可同時運輸水分與無機鹽 (B)不一定 (D)兩者均須經由 內皮選擇。

15. 下列關於菌根的敘述何者正確?

(A)是根瘤菌和植物共生形成的 (B)所有植物皆有菌根 (C)菌根吸收無機鹽 的效果比根毛好 (D)土壤愈肥沃菌根愈發達。

[解析] (A)是真菌和植物共生 (B)不一定 (D)越不肥沃菌根越發達。

16. 同種植物將其分為兩組,其中一組處理為有菌根的情況,另一組則處理為沒有 菌根的情況。在下列何種環境下這兩組植物的大小和外型差異會最大?

(A)靠近池塘或河邊的環境 (B)排水不良的環境 (C)夏天很熱,冬天很冷的環 境 (D)土壤缺乏礦物質的環境。

17. 有關根瘤菌的敘述,下列何項正確?

(A)土壤中氮肥愈多,其固氮作用愈旺盛 (B)其固氮酶易受氧抑制,為厭氧性 細菌 (C)固氮基因的表現受豆科植物的控制 (D)固氮產生的化合物,由韌皮 部送至莖葉。

[解析] (A)氮肥越多,固氮作用越不旺盛 (B)為好氧性細菌 (D)由木質部輸 送。

18. 某種植物在貧瘠的土壤中生長發育良好,若將其移至肥沃土壤中,一段時間之 後,該植物與其菌根中的真菌形成何種關係?

(A)寄生 (B)互利共生 (C)片利共生 (D)競爭。

19. 在一棵高達 20 公尺的尤佳利樹,水分主要經由何種作用力抵達樹冠層的葉片?

(A)利用根壓將水往上送 (B)木質部的細胞有幫浦作用可將水分往上送 (C)藉由導管的毛細作用 (D)導管中的水柱受到來自樹冠層葉片之拉力。

[解析] (A)根壓所能產生的動力很有限,只能作為草本植物之主要運輸動力 (B) 沒有這種功能 (C)水分上升能力有限。

二、多選題:12 分,每小題 2 分,錯一選項倒扣 0.8 分 20. 比較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下列何者正確?

[解析] (B)兩者皆運送小分子物質 (C)有些被動運輸須運輸蛋白參與,如便利 性擴散

主動運輸 (A)耗能量 (B)運送大 分子物質

(C)需運輸 蛋白參與

(D)只發生 在活細胞

(E)可違逆 濃度梯度運 送物質 被動運輸 (A)不耗能 (B)運送小

分子物質

(C)不需運 輸蛋白參與

(D)亦可發 生在死細胞

(E)順應濃 度梯度運送

(4)

物質 21. 水分自植物根部向上運輸,與下列何者直接相關?

(A)大氣壓力的差異 (B)葉的蒸散作用 (C)葉的光合作用 (D)葉的呼吸作用 (E)水分子對導管壁的吸附力。

22. 菌根是指維管束植物根部的特殊構造,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為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間的共生型式,可增加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面積 (B)豆科植物根部與根瘤菌形成的根瘤即為一種菌根 (C)菌根內的真菌可以從 植物根部獲得醣類等生活所需的物質 (D)土壤養分充足時,具有菌根的植物會 因菌絲過度吸收其養分而使其生長不良 (E)菌根可以分泌抗生素保護植物體。

[解析] (A)為真核生物(真菌)與植物共生之型式 (B)根瘤≠菌根。

23. 下列有關植物吸收及運輸水分的敘述,哪幾項正確?

(A)植物根部的滲透壓大於周圍土壤的滲透壓時,水分會從周圍土壤往根部的方 向移動 (B)根毛為多細胞的構造,可以增加根部吸收水分的表面積 (C)被子 植物體內,水分主要透過導管運輸 (D)蒸散作用為植物體內水分得以上升的重 要因素 (E)植物體內的水分主要經氣孔散失於空氣中。

[解析] (B)根毛為單細胞構造。

24. 有關根瘤菌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和豆科植物的共生具有專一性 (B)是一種真菌 (C)離開根瘤細胞仍有固 氮能力 (D)生活在根的表皮細胞中 (E)可將空氣中的N2固定為NH3

[解析] (B)是細菌 (C)根瘤菌需要共生根瘤細胞提供能量,離開共生細胞便失 去固氮能力 (D)生活在根的皮層中。

25. 下列有關細胞構造和機能的敘述,何者正確?

(A)植物經擴散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氧氣及水分 (B)擴散作用就是滲透作用 (C)沒有細胞壁的細胞,不具主動運輸的特性 (D)構成細胞膜的主要物質為蛋 白質和醣類 (E)主動運輸使植物根細胞離子濃度有累積的現象。

[解析] (B)滲透作用特指水通過膜的擴散作用 (C)主動運輸功能與細胞膜有關 與細胞壁無關 (D)主要為磷脂質和蛋白質。

(5)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93 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生物科平時評量參考答案 4-1~2 一、單選題:38 分,每小題 2 分不倒扣

1.BDDCC 6.DDABB 11.ABACC 16.DCBD 二、多選題:12 分,每小題 2 分,錯一選項倒扣 0.8 分

20.ADE 21.BE 22.CDE 23.ACDE 24.AE 25.AE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詳解]吸吮反射的機制如下:乳房中受器興奮->抑制下視丘分泌

[r]

[r]

[r]

→保衛細胞中的K +

[r]

從民國七十六年迄今,國內的學術研究單位每年都對「七家灣溪」流域的櫻花鉤吻鮭進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