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3 石油 3-4 天然氣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3-3 石油 3-4 天然氣"

Copied!
4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3-1 化石燃料資源 3-2 煤

3-3 石油 3-4 天然氣

3-5 頁岩油與油砂

(2)

係因遠古時代動、植物死亡後演變而來

其種類包含了煤、石油、天然氣、少量的頁岩油及油 砂,直到今日,化石燃料仍佔商業上能源資源的90% 左 右,其重要性可見一般。

化石燃料

(3)

根據2005年世界初級能源推估,至2004年底全球石油蘊 藏量約可維持40.6年使用量、天然氣約66.7年、鈾礦約 50年(2003年資料)、而煤則可維持332.7年。因此,除了 煤以外,石油及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及鈾礦在未來數十年 內將逐漸面臨耗竭的窘境。

初級能源蘊藏量

蘊藏量 產量 供應年限

石油 11886 億桶 8026 萬桶/日 40.6

天然氣 179.53 兆m3 2.6916 兆m3/年 66.7 煤炭 9090.64 億公噸 27.321 億公噸/年 332.7

(4)

蘊藏量係指已 被發現且可利 用當今技術開 採而獲利的物 質或能源

資源乃包括以 當今科技、當 今價格應可開 採但仍未發現 的其他原料之 估計量,以及 將藉未來科 技、可能較高 的未來價格開 採的已發現與 待發現的物資

蘊藏量和資源

(5)

剛開始發現新能源時,由於價廉及開採容易,因此燃料 的產出以指數形式成長。但當燃料的使用達最大值後,

由於價格的上升、替代燃料的成長及開採困難度增加等 因素,致使該燃料的產量逐漸下滑。

鐘形生產曲線

(6)

美國天然氣產出及鐘形生產曲線分佈情形

(7)

煤的生成

煤的產生,起源於3.5億年前地球上大量的植物生成。

遠古時代巨大沼澤區上長滿了各種植物如蕨類、灌木 類、藤類、樹木及藻類等,當這些植物長大後又傾倒在 沼澤上時,有機物質中的煤元素乃逐漸累積於沼澤底 部。剛開始時,死亡的植物經歷了好氧反應 (aerobic reaction) 而產生二氧化碳、甲烷及其他氣體。之後,

由於深埋地下而未暴露空氣中,續而進行厭氧反應

(anaerobic reaction)。換言之,煤的形成是由於大量 的有機物質緩慢分解及化學轉換的結果。

(8)

煤的基本特性

元素分析:包含C、H、O、N及S等五元素百分比例之定量 分析 。

近似分析;包含了水分 (moisture)、揮發分 (volatile matter)、灰分 (ash) 及固定碳 (fixed carbon) 之分 析 。

另一重要的基本分析為熱值 (heating value) 測量,藉 由熱卡計以得知該燃料單位質量反應後釋放之熱量;其 又分成高位發熱值 (higher heating value, HHV) 與低 位發熱值 (lower heating value, LHV)。HHV與LHV的差 異在於,當燃料反應後的水分最終狀態為液態,則釋放 之熱量為HHV;反之若水分最終狀態為氣態,則為LHV。

(9)

煤形成過程第一階段轉變成泥煤,但泥煤並不包含於煤炭的 分類中,其水分可達70%,而熱值則僅約3,000 Btu/lb。

1. 褐煤:水分含量約30%,含碳量 ( 固定碳 ) 達30%,而熱 值介於5,000到7,000 Btu/lb之間。揮發物含量高及反應 性佳則是其優點。

2. 亞煙煤:亞煙煤的水分為15~30%,含碳量約40%,而熱值則 為8,000到10,000 Btu/lb之間。亞煙煤易自燃、揮發性 高、具結塊性、且硫份及灰份少。

3. 煙煤:是最豐富的煤種,碳含量則約50~70%。煙煤的熱質 介於11,000到15,000 But/lb之間。

4. 無煙煤:碳含量約90% 左右,最高可達95%,而水分則僅約 3%左右,且硫份及灰份也低。無煙煤為最硬之煤,熱質約 14,000 Btu/lb。

煤的分類

(10)

全球煤炭蘊藏量之估計值

(11)

煤的分類

(12)

美國ASTM 分類表

分類標準(區分)

無煙煤

(Anthracite)

固定碳 (92~98%) 揮發物 (2~8%) 亞無煙煤

(Meta- Anthracite)

固定碳 (98%) 揮發物 (2%) 半無煙煤

(Semi-Anthracite)

固定碳 (86~92%) 揮發物 (8~14%) 低揮發煙煤

(Low volatile bituminous)

固定碳 (78~86%) 揮發物 (14~22%) 中揮發煙煤

(Medium volatile bituminous)

固定碳 (69~78%) 揮發物 (22~31%) 高揮發煙煤A

(High volatile bituminous A)

固定碳少於69 揮發物高於31 熱值(Btu/lb)14000以上 高揮發煙煤B

(High volatile bituminous B)

熱值(Btu/lb) 13000~14000 高揮發煙煤C

(High volatile bituminous C)

熱值(Btu/lb) 11000~13000 亞煙煤 A

(Subbituminous A)

熱值(Btu/lb) 10000~11000 亞煙煤B

(Subbituminous B)

熱值(Btu/lb) 9500~11000 亞煙煤 C

(Subbituminous C)

熱值(Btu/lb) 8000~95000 褐煤

(Lignite)

熱值(Btu/lb) 8300(有聚合性) 棕煤

(Brown Coal)

熱值(Btu/lb) 8300(無聚合性) 褐煤

(Lignite)

亞煙煤

(Subbituminous) 煙煤

(Bituminous)

無煙煤

(Anthracitic)

(13)

Class C (%) H (%) USES Anthracite無煙煤 93-95 3.80-2.80

Semi anthracite半無煙煤 91-93 4.25-3.80 Sub bituminous亞煙煤 80-91 5.60-4.25 Bituminous煙煤 75-80 5.60-5.10

Lignite褐煤 60-75 5.70-5.00 電力 電力 工業 鋼鐵業

工業 燃料

煤炭等級與用途

(14)

煤的利用

1. 燃燒

燃燒為將煤置於高溫環境中,在充足氧化劑的條 件下把煤炭破壞而轉化成二氧化碳及水,此過程將釋放 出大量的熱量以利能源利用。

2. 氣化

在高溫及不充分氧化劑環境下,使煤炭與空氣(或氧) 進行不完全或部份燃燒,甚至通入水蒸氣反應以產生富 燃料氣體,產氣主要包含了一氧化碳、氫氣與部份甲烷

,前兩者即俗稱之合成氣。除了上述氣體外,氣化之產 物尚包括了焦油及硫化物(如H2S、COS及CS2)等。

O m H

nCO m O

n H

Cn m 2 2 2

2

4 ⎟ → +

⎜ ⎞

⎝⎛ +

燃燒反應 +

(15)

煤的利用

3. 液化

液化乃是高溫及高壓的環境中將固態煤炭轉變類似原 油的液體產物的方法。而產生的液態燃料經由蒸餾後,

即可得到汽油及煤油等。

2

2 2

2 m H

nCO nO

H

Cn m + → +

氣化反應

Water-gas reaction C(s) + H2O(g)CO+ H2 ΔHR0 =131.4 mJ /kmol

Shift reaction CO + H2O(g)CO2 + H2 ΔHR0 = −41.0 mJ /kmol

(16)

台灣煤炭進口地區分布圖

(17)

石油的生成

石油是由有機物質在古地質年代沉積而成。據推測,約在 數億年前,大量的浮游生物及動植物 ( 如藍、綠海藻類 等單細胞植物及有孔蟲類等單細胞動物 ) 死亡後,其殘 骸堆積在海底下逐漸形成沈積物。由於沈積物的重量,使 得該地區持續下陷,進而形成沈積盆地。這些埋藏在沈積 盆地內的動植物殘骸,在缺氧環境下經細菌作用將碳水化 合物中的氧逐漸消耗掉,再隨著埋藏深度的增加,溫度與 壓力也相對提高,經過數百萬年後,有機物逐漸受熱裂解 出油氣。

(18)

沈積盆地形成後,長期受無數次的地殼運動,會產生各種 不同的地質構造。一個良好的儲存油氣的封閉構造,除應 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及滲透率的儲油層外,此儲油層的上方 必須有緻密不透油、氣、水的岩層,如頁岩、泥岩等,即 所謂的蓋層,其作用為封蓋住進來的油氣,不讓油氣向上 逃逸。

一般常見的儲油氣封閉構造依其型態可分為「構造封閉」

(如背斜及斷層等)、「地層封閉」及「聯合封閉」。目前 大多數的油氣田都在構造封閉內發現,因其最易發現,未 來探勘的目標將指向地層封閉及聯合封閉。

(19)

石油的探勘

常用的方法有「地質調查」、「地球物理測勘」及「地球 化學測勘」等方法。地球物理測勘是應用物理學原理和方 法,測定岩石的物理性質變化,一般分為「重力測勘」及

「震波測勘」。目前最常用也較精確的一種方法是震波測 勘,其乃利用地下各種岩層具有不同之彈性與密度,震波 傳導的速度因而有快慢之別,且能產生反射現象,由其震 波傳遞回來的時間可推算岩層之深度及厚度,從而測繪出 各地層的地下地質構造。地球化學測勘是藉生油岩評估及 生油岩與油氣對比,推測生油的沈積層位及油氣移棲之途 徑,以確定最有利的鑽探地點。當然,地面上的勘查僅能 指出利於石油積聚於地下岩層的條件,目前唯一能確認油 氣儲存仍需仰賴鑽井 。

(20)

全球石油蘊藏量之估計值

(21)

石油開採

(22)

石油開採

依開採的程度分成:

一級或初級開採

(primary recovery)、

二級開採

(secondary recovery) 及三級開採

(tertiary recovery)。

(23)

石油開採

初級開採:油井開採之初,有些油井使石油自然地噴出,稱 之為自噴油井 (gusher)。之後,為了保持或增加油的流

出,乃需使用泵(pump)造成井的頂部形成局部真空而抽出 油。初始開採可吸出地下油田15% 左右的石油。

二級開採:乃注入水使地下油田增壓而吸出石油,此時約可 再抽出20% 左右的石油,仍有約三分之二的石油儲存於地 下。

三級開採:又稱為「加強石油開採」,可送入蒸汽到地底下 再增加地下原油的抽出量。另一種方法是使用二氧化碳或氮 氣,將氣體灌入油田中,藉由壓力的增加使石油跑出岩石 外。第三種方法則是使用化學藥品如高分子取代氣體以強制 石油離開油田。三級開採約可再抽出油田中原有石油儲量的 10% 到20% 左右。

(24)

分餾的操作原理為將原油打入加 熱爐內,按不同的原油種類和產 品加熱到400℃左右,蒸氣和未 蒸發的油進入分餾塔,分餾塔為 圓柱形,內有數十塊塔板。油氣 上升到塔頂,被水冷式冷凝氣所 冷凝。部分被冷凝的液體作為回 流被送到塔頂,從一塔板下流到 另 一 塔 板 , 與 上 升 的 氣 體 相 接 觸,液體吸收氣體中的重組分而 釋放出輕組分,最終達到平衡,

此時最輕的組分處在塔頂的塔板 上,最重的組分則處在最低的塔 板上。

石油分餾

(25)

石油分餾

原油經分餾後,僅能獲得20到25%的汽油,其數量不僅未能 應付急速發展的交通事業需要,其辛烷值亦漸不能滿足高 壓縮比引擎之要求。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石油熱裂 煉科技的突破,從此成分複雜的石油可以透過此項技術提 高原油之汽油產率,同時也衍生出千百種用途的石化原 料。熱裂解係在高溫及高壓的條件下,將石油中長鏈分子 分裂為短鏈分子以得到產品,例如從煤油和重餾分油生產 汽油。

於1930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觸媒的引 進,使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和提高。現在 重餾分油的觸媒裂煉是生產石油的最重要過程之一,使用 觸媒催化反應可以在比熱裂煉緩和得多的條件下,得到更 高的產率和質量,常用之觸媒為矽鋁混合物或分子篩催化 劑。觸媒裂煉可用固定床、移動床或流體化床。

(26)

石油蒸餾後產物

分餾物 分子大小 沸點(℃) 用途

瓦斯 C1~C5 -165℃~30℃ 氣態燃料

石油醚 C5~C7 30℃~90℃ 溶劑

汽油 C5~C12 30℃~200℃ 汽車用油

煤油 C12~C16 175℃~275℃ 煤油引擎、噴射機用油

燃料油 C15~C18 高至375℃ 工業爐用油

潤滑油 C16~C20 350℃以上 機件潤滑

油脂(Grease) C18以上 半固體 機件潤滑

石蠟 C20以上 52℃~57℃之間融化 蠟燭

瀝青 甚高 鍋爐殘餘物 屋頂及道路鋪面

(27)

烷類碳氫化合物(C

n

H

2n+2

)之主要用途

n 分子式 名稱 主要用途

1 CH4 甲烷 天然氣

2 C2H6 乙烷 天然氣

3 C3H8 丙烷 桶裝液化瓦斯

4 C4H10 丁烷 桶裝液化瓦斯

5 C5H12 戊烷 汽油

6 C6H14 己烷 汽油

7 C7H16 庚烷 汽油

8 C8H18 辛烷 汽油

(28)

台灣原油進口地區分布圖

(29)
(30)
(31)

天然氣

天然氣生成過程和石油一樣,也是由於原始物質經 過連續的變質階段,隨後被積聚和捕集於氣層中。

它的大部份組分來自沉積岩中的有積物質,其他組 分則來自純無機物質,主要成份為甲烷。天然氣依 其原始蘊藏狀態,可分為「構造性天然氣」、「水 溶性天然氣」、「煤礦天然氣」等三種,而構造性 天然氣又可分為「伴生氣」與「非伴生氣」兩種。

若天然氣的產生是在礦區開採原油時伴隨而出,則 稱為伴生氣。反之,如果一儲區中僅有天然氣產出 而無原油,則稱為非伴生氣。前者乃屬於溼性天然 氣,而後者則屬於乾性天然氣。

(32)

全球主要天然氣蘊藏量之估計值

(33)

從氣井出來的天然氣一般不能直接應用,其除含有 極高的甲烷含量外,並有較重的烴類,此外,還含 有比例不固定的氮類、二氧化碳、硫化烴、硫醇和 其他硫化物。因此,氣體需要進行加工使其符合使 用標準,同時可回收比氣體本身價值更高的液體或 固體組分。氣體之加工處理步驟為:(1) 在操作壓 力下膨脹以產生冷凝液,除去冷凝液的氣體並用乙 二醇脫水;(2) 用二乙醇胺除硫化烴和二氧化碳;

(3) 用鹼去除硫醇;(4) 用冷卻或油吸收方法抽提 出比甲烷鏈更長的烴類。

(34)

天然氣的運輸方式取決於其型態,氣態可在高壓下用 管道運輸,而液態則可用船運輸。由於產出之天然氣 為氣態,在某些情況下並不利於儲存及運送,工業上 常把礦區出產的天然氣冷凍至零下1620C,使其成為一 種無色、無臭的液體,體積也縮減為氣態時的六百分 之一左右,以便於儲存及越洋運送,此液態的天然氣 即 稱 為 「 液 化 天 然 氣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天然氣液化後,為維持其低溫狀態,必須用 專門設計、具特殊冷凍功能的油輪運送到買方接收 站,並經由卸料臂送到低溫儲槽儲存。使用時,藉由 海水汽化裝置,可將液態天然氣復原為常溫氣態,然 後經由長途輸送管線,將天然氣輸送到發電廠、工廠 及家庭用戶使用。

天然氣的運輸

(35)
(36)

台灣液化天然氣進口地區分布圖

(37)
(38)

化石燃料 煤 炭 石 油 天然氣 CO

2

208,000 164,000 117,000 NO

x

457 448 92

SO

2

2,591 1,122 0.6 粒狀污染物 2,744 84 7

燃燒煤炭、石油及天然氣所產生溫室氣體及

主要污染物比較 (lb/10

6

Btu)

(39)

岩頁油為自油頁岩中提煉出的油品。油頁岩為暗色細 粒的老沉積岩,富有固態的有機物或碳氫化合物稱為 油母質,經過處理之後可產生類似石油類的原油。

油頁岩乃數百萬年前古代植物及水生動物遺體及各種 礦物一起堆積於湖泊或淺海底部,之後石油湖泊環境 的沉積受到時間、壓力、溫度等種種因素的影響,而 把這些沉積物轉變成含有碳氫化合物的岩石。

岩頁油(Shale Oil)

(40)

岩頁油(Shale Oil)

(41)

目前已知全球油頁岩的資源極為豐富,相當於約5兆桶的原 油。在此數量中,美國的格林河層粗估有0.6到2兆桶的蘊藏 量,比美國原油的蘊藏量還豐富。格林河層面積達44,000平 方公里,跨越了科羅拉多州 (Colorado)、猶他州 (Utah) 及 懷俄明州 (Wyoming) 並涵蓋四個主要盆地。

(42)

一般而言,1公噸油頁岩中含原油量約在1桶 ( 即159 公升 ) 左右,以目前的技術可回收其中近九成,若 每公噸產量在40公升以下,通常就不能稱為油頁岩。

頁岩油的提煉過程為相當簡單,油頁岩採出後先將其 壓碎 (crush),而後再加熱至330至4800C之間,以釋 放出油頁岩內的油母質成份使成為碳氫化合物的蒸 氣,而殘餘物質則是類似焦炭的固體,此一過程稱為 蒸餾 (retorting),之後將蒸氣冷卻就可得到油和 氣。

頁岩油的提煉

(43)

1. 開採過程,由於油頁岩深埋在地底下,為得到油頁 岩必須先去除礦場的覆蓋層,此即為一花費昂貴的 程序。

2. 能源密度較低,其能源密度和煤比較約只有煤能源 密度的八分之一。

3. 當油頁岩經蒸餾取出碳氫化合物後,其體積將膨脹 而增加約35% 左右,因此無法單純地將用過後的油 頁岩棄置於原來開採後遺留下的場址,必須另覓廢 棄物的廢置廠。

4. 從油頁岩中產出1公升的油需要3公升的水,若以格 林河層為油頁岩的開發對象,由於當地極為乾燥,

因此水資源的取用將是一大問題。

阻礙油頁岩開採的因素

(44)

油砂係石油滲透入地球表面的多孔性砂中而形成,其 除了含沙、黏土及水外,尚含有似焦油的碳氫化合 物,其是一種非常黏稠的原油,稱為瀝青,瀝青在油 砂中的含量約有11~12%,因此,油沙又稱為瀝青砂。

油砂(Tar Oil)

(45)

傳統的生產方法是先把砂礦挖出,而後混合熱水及鹼 將瀝青釋放出來,再以浮選法分出瀝青。現代方法則 先將油砂壓碎,混合熱水及蒸汽,分出瀝青後以輕油 (C4到C10之碳氫化合物 )稀釋,再以離心法分離,此 瀝青可利用延遲結焦或流體化結焦及氫化法加以提 升,以得到合成原油 (synthetic crude oil),此時 即可進行煉製。此外,也有就地的方法,即利用蒸汽 注入地下油礦開發。雖然自1966年以來即付出許多的 努力以開採油砂及提煉合成原油,但至近年來技術的 演進才將開發的成本降至值得開採的地步並獲利。

1960年代開採油砂中的油,每桶成本約要30美元。至 1995年時,合成原油的生產成本已降至10.5美元,而 瀝青的回收率約92%。

油砂(Tar Oil)

(46)

油砂(Tar Oil)

Tar fields along the Athabasca River in Alberta, Canada. (Photo: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June 2004)

Tar oozes from sand along the

Athabasca River. Formed millions of years ago as oil leaked from

reservoirs, the tar, or bitumen,

permeates more than 15,000 square miles. (Photo: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June 200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某項貨物的單位價格是指該項貨物的貿易貨值與其貨量之比。季度單位價格指數是計算當季各

• • COMSOL COMSOL Multiphysics Multiphysics >Convection and Conduction >Convection and Conduction..

某項貨物的單位價格是指該項貨物的貿易貨值與其貨量之比。季度單位價格指數是計算當季各

某項貨物的單位價格是指該項貨物的貿易貨值與其貨量之比。季度單位價格指數是計算當季各

、給水加熱器、蒸汽式空 氣加熱器、脫氣槽、水位 計、燃燒器等蒸汽連接管

九、本月份熱門職缺排名部分,名次差超過 10 名以上熱門職業有 4 項;就雇主提供工作 機會熱門職缺比對求職者希望工作前 20

九、本月份熱門職缺排名部分,名次差超過 10 名以上熱門職業有 3 項;就雇主提供工作 機會熱門職缺比對求職者希望工作前 20

某項貨物的單位價格是指該項貨物的貿易貨值與其貨量之比。季度單位價格指數是計算當季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