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宋《大安塔碑銘》疏證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宋《大安塔碑銘》疏證"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宋《大安塔碑銘》疏證

馮國棟

摘  要 :夏竦所撰《大安塔碑銘》,記述了宋代初年尼妙善、道堅 師徒二人建立大安塔及相關寺院的經過。在興建大安塔過程中,妙 善、道堅得到皇室與政府高層力量的支持,宋真宗、宋仁宗、明德 太后、章獻明肅太后皆參與其中,反映了宋代初年皇室與佛教之間 的互動,通過這一個案可以透視宋代皇族,特別是皇族婦女與佛教 之間的關係。

關鍵詞 :《大安塔碑銘》、皇族與佛教、佛教石刻、宋代寺廟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第三卷 · 第一期(2020): 第 034-057 頁

(2)

夏竦(985–1051)所撰《大安塔碑銘》(以下省稱“塔銘碑” )詳 細記述了宋代初年尼妙善(943–1018)、道堅(生卒年不詳)師徒二 人歷二十餘年修建大安塔及相關寺院的經過。在大安塔的興建過程 中,宋真宗(968–1022)、仁宗(1010–1063)兩代帝王皆有參與,而 皇室中明德太后(960–1004)、章獻明肅太后(969–1033)、章惠太后

(984–1036)等後宮也多有貢獻。這一事件反映了宋代初年皇室、高 層與佛教的互動,具有特殊的意義。茲對碑文做詳細之疏釋,以見 宋初皇室參與佛教的活動,以及皇室、高層婦女與佛教之關係。

大安塔碑銘

有宋封禪後十祀,建大安塔於左街䕶國禪院,從尼廣 慧大師妙善之請也。今上寶元體天法道欽明聰武聖神孝德 皇帝在宥之十有七載,詔史臣書其事,從尼慈懿福慧大師 道堅之請也。妙善,長沙人,姓胡,字希聖。母既孕,不 茹葷。妙善勝衣,志求事佛。馬氏之亂,略為姬侍。嘗被 毁逢怒,憂在叵測,默誦普門名稱,舍利見於額中,馬氏 異而禮之。國初,宣徽使兼樞密副使李處耘南定湘川,得 之郡邸,嘗以素誓未伸,斷穀謝病,夢異人曰 :“我文殊 也,汝第食,勝緣近矣。”明年,處耘捐館,遂依洛陽天女 寺剃髪受具,往來兩京,高行著聞。太宗皇帝以椒塗之舊,

錫以懿名,被之華服。大姓袁溥捨第起刹,賜額妙覺禪院,

令妙善主之。自是肅禪儀,練律學,給瑜珈之會,演華嚴 之説。五陟岱山,一汎泗水,皆中貴護送,傅舍供擬。皇 帝巡狩河朔,刺血上疏,璽書褒嘆。是時萬年中參,恩愛 異衆,宸闈進見,禮數踰等。贈中書令忠武公李繼隆每以 保阿,尊事尤謹。洎元符降格,法御上封,妙善即朝日之郊,

卜布金之地,諷甘露法品,祈東禪靈祐,帝意嘉之,賜名 䕶國。

(3)

天禧元年,湘東邃谷有鉅石,重累數十百丈,屹若浮圖。

昔隠今見,詔遣使案視,建寺度僧以旌其異。妙善志往瞻禮,

有大弟子道堅以師臘既高,衡陽云遠,懇留不已,先事以聞。

翌日,妙善請告南遊,真宗曰 :“汝老矣,何遽遠適?如來 性海,隨處現前,儻有至誠,皆可供養。”妙善遂求建今塔,

特詔許之。會江寧府長干塔成,繪圖來上,促召妙善於䕶 國,將賜之。道堅在妙覺,地近先至,訪對稱旨,受圖以歸。

首事創規,實始於此。由是涓日置臬,肇基寶甃,冶金礱石,

作於地宫。將秘莊獻明肅太后所賜䭾都,逮妙善曩得佛骨。

會妙善示滅,盡以塔事囑累道堅。妙善享年七十有六,尼 夏五十有五。宮闈震嗟,賻贈加品,建坊立刹,賜額寶勝,

以道堅兼主之。

道堅盡禮蒼皴,入謝扄禁,且陳妙善遺誓云 :“此塔今 世不成,來生願就。”先帝惻然,賜以潛邸珍玩三千萬直,

仍命内侍分董其役。明年春,法堅製金襯寶函,納前舍利 等入奉於内道場,贊唄三夕。兩街威儀導自滋福殿,帝薦 香以送之。季商協吉,藏於石室。五年,繼賜乘輿副物貨 鏹萬緡,以供餘費。乾興初,又以塔心殿棟須合抱修幹,

既選未獲,貰於皇帝。上方以天下為公,且重違其請,莊 太后時為皇太妃,乃以奩金五百萬輸於内府,市材以施之。

天聖改元,内出明德太后寶器價二百六十萬洎莊獻服用千 餘萬付之公帑,易金銅鑄輪蓋以施之。美哉!四門九級,

岌嶪天中,十盤八繩,晃曜雲際。道堅又以圬墁雖畢,丹 采剖劂未完,徧募檀信,獲緡一萬八百,洎法堅禀給餘貲 三百二十萬以償其工。

上繼志有嚴,奉先惟孝,宅心凝覺,追福太宫。由二 級而上,命奉安禰廟至宣祖皇帝四室神御,並列環衛,拱 侍左右。自餘緣塔功德未具者,皆省服御成之。由是賢劫 之象,薩埵之容,五佐星緯,八部人天,分次峻層,罔不

(4)

咸備,七年功畢,詔賜兹額。金榜始嚴,罽軿臨視,談贊 五尼,賚紫方袍。并賜近院官舍九十區,僦直充供。明道 二載,上給白金五十鎰,俾營獻殿。先有陳元虔捨僧伽像,

張延澤施羅漢像,頗極精巧。道堅復建二殿夾峙於塔以奉之,

又營諷《法華》《孔雀經》二殿以次之。景祐中,上賜錢千萬,

創二樓於塔前。右安特旨所賜龍藏,作香輪以轉千函 ;左挂 莊惠所捨鐘,樹彫格以維九乳。其斜廊壁繪羅漢、迦文像,

亦莊惠之施。

粤自營創,逮夫圓成,則有宗藩施三門洎無量壽像,鄧 國貴主施報身像,尚宫武氏施法身像,朱氏施藥師像,何氏 施下生像。晉國夫人張氏施工繪獻殿壁,潁川郡君韓氏捨圃 於西,戈水杜航捨地於東,及其季尚繼獻金録,夀春王文獻 緡錢,義學比丘端琛指教相文字,比丘惟儼著塔録,吳門應 德興為匠石。皆道堅願力所召,共周能事者也。

厥初,妙善嘗夢塔相止於雙足,談者以為上足善繼之祥 也。塔成,忽一日遠望如失,靈祇環遶之異也。道堅,故通 事舍人杜志儒之女,母明德從父姨,再適故殿前指揮使、武 成軍節度楊信,封隴西郡夫人。道堅生九嵗即齋素,十有一 求捨家,興國八年,剃度得戒。明年,賜紫伽梨。十有六,

授慈懿師名。嗣掌妙覺,月給俸料,三時賜衣,歲度僧、薦 紫各二。隴西夫人隨子剃染,期月歸寂。道堅天機警悟,資 性嚴整,有大丈夫風概。嘗誦《法華》千卷、《華嚴》《首楞》

《浄名》《圓覺》皆數百過,記憶教藏,該通大義。塔之規模,

盡出智匠。總三院之務,安數百之衆,以慈悲攝嗔恚,以精 通攝懈怠。故能念舉而物應,身動而衆隨。羣蠭表異,纎鱗 示應,作大因緣,終始圓就。明道中,詔加福慧之名。嘗談 經於觀文殿,有旨賜尼衆食料。道堅以為出家分行,折伏驕 慢,赴請之飯,猶起諸漏。彷徨移晷,切辭仰給。每院但受 月廪,作糜米十斛,聞者與之,謂其知分。

(5)

夫以柔弱之賦,婉嬺之姿,其間具明淑之德,習師傅 之訓,不過佩服詩禮,蹈履謙祗,體蘋蘩之柔潔,法山河 之容潤而已。其能斷棄愛染,脱離塵垢,以堅固為佛事,

以勇猛趨實際,濬發心華,坐空藴樹者,何其偉歟!古之 后族,出入宫掖,凴藉聲勢,狃忕恩澤,外交王侯,旁出 姻援。不期驕而自速,靡羡侈而極懷,載之前聞,為鑒來 轍者有矣。其能委遠光寵,杜絶徼望,辭榮於宗屬,等志 於貧賤。以喜捨化俗,以高潔自持者,抑為難哉!宜乎萬 乘待遇,六宫景慕,成支提之上緣,到無生之彼岸者也。

於戱!是塔庀功二十年,規平三百尺,高二引有六丈,經 用一億。旁廡佗舍,無慮五百楹。自非景祚和平,累朝信 奉,設有大願,烏可成邪!是知諸佛慧命,其待時而興也。

夫議者皆以為聖上於是塔大美者四 :中出寶幣,形民力也 ; 日就勝因,暢先謨也 ;敦勸於下,使趨善也 ; 命書厥勞,

庸展親也。所宜鬼神潛衛,海域延仰,永集純嘏,施及懷 生者焉。

臣早預翻經,嘗更約史,仰被臺札,靡敢固辭。謹按 : 塔者,梵云窣堵坡,此云靈廟。在於諸天,則藏佛爪、髪、

衣、鉢 ;在於西度,則記佛降生、經行、演説、圓寂之所。

一以表人勝,次以生地信,三以報重恩。四果之位,能超 三界,故有初級至四級者。如來出十二因緣,故極於十有 二級焉。迦葉滅後,婆羅奈王起七寶塔為作銘記,豈非刻 石之識,抑有初邪!或問古今哲王之導黎庶,不專講六藝,

而參用三乘,豈其大抵同歸於善乎?臣嘗試論之 :夫有生 之源,本始清浄,寂則絶待於一物,感則資始於萬緣。至 靈無方,至虚善應。覺者則圓通罔礙,湛寂自然,内不立 於寸心,外無累於羣境,不為世界之所流轉,不為幻妄之 所變移。迷者則奔馳萬有,昬翳五欲,習動而不能靜,入 業而不能捨,失本明而不知,沉諸趣而不恨。所以能仁愍

(6)

之,出現於世,法不廣大不能包種性,喻不善巧不能破根藴。

窮理而至命,《象》《繫》之旨也 ;率性而達道,《中庸》之 意也。好生惡殺,仁義之均也 ;防非致和,禮樂之則也。聖 人以為外可以扶世訓,佑生民 ;内可以澡心源,還妙本。所 以崇其塔廟,尊其教戒。自東漢以來,歷世多矣。其間執分 别之論,起歸嚮之疑,廢之而逾盛,毁之而逾信,豈非言底 乎不誣,理冥乎至當者哉!昔有人云:百家之鄉,一人持戒,

則十人淳謹,百人和睦。夫能行一善,則去一惡而息一刑,

一刑息於家,則百刑措於國。以此觀之,則斯法之來禆我之 治盖亦多矣!上具大智慧有大威德,神道以設教,文明以化 人,晏坐黼帷,鋪觀貝牒,信解出於天縱,悟入自於生知。

指曹溪頓門,則言高達摩 ;覽竺乾半字,則義中悉曇。實玉 毫之化身,託金輪而救物,未階鋪砌,孰望清光!而况投筆 端闈,屬鞬遠戍,據案受簡,摩盾操觚,但緣外護之仁,少 叙重熙之德。謹裁二十有四,頌以勒銘云 :……1

┞յ㠹ㄌ▆气䌐

據《塔碑銘》載,大安塔之興建由妙善與其徒道堅二人先後主 其事,並得到皇室、高官的大力支持,而妙善與堅何以能動員如此 大的社會力量,此與二人之身份有很大關係。

┞㠹ㄌ▆气ⶻ䌑

《塔碑銘》載 :天禧元年,妙善始有意建塔,而此時恰逢“江寧

1 夏竦《文莊集》卷二十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第 1087 冊,第 268–271 頁。

(7)

府長干塔成”,妙善、道堅即參考長干寺塔之圖樣經始大安塔,其後 不久,妙善即圓寂。《塔碑銘》言 :“妙善享年七十有六,尼夏五十有 五。”由此可知,妙善圓寂於江寧府長干塔建成後不久。若知長干塔 之建成年代,則可知妙善之生卒年。

2007 年 12 月,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在明代大報恩寺遺址發現 了北宋長干寺真身塔的塔基,發掘出《金陵長干寺真身塔舍利石函 記》及大量文物, 證明長干寺塔始建於真宗大中祥符三、四年間2, 然卻未能確定其建成之年代。據《塔碑銘》天禧元年(1017),妙善 有意建塔,而後“江寧府長干寺塔成”,有學者據此推斷長干寺塔 成於天禧元年。然而,筆者認為此推斷不確,長干寺塔之建成應在 天禧二年。何以知之?

第一、據志磐(生卒年不詳)《佛祖統紀》載 :(天禧二年)“勅 江寧府 ( 昇州 ) 長干寺,改賜天禧,塔名聖感,即東土所藏阿育王 舍利塔十九所之一也。”3 (景定)《建康志》亦言 : “今天禧寺乃大長 干也。皇朝開寳中曹彬下江南,先登長干,北望金陵,即此地。天 禧二年,改為天禧寺。”4 據此可知,天禧二年(1018),真宗將長干 寺改為天禧寺,並賜塔名“聖感”,從這一系列的事件來看,當是長 干寺塔成上奏,才有真宗的相關勅命。

2 關於北宋長干寺塔發掘情況,可參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塔基與 地宮發掘簡報》,《文物》2015 年第 5 期。祁海寧、周保華《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塔基時 代、性質及相關問題研究》,《文物》2015 年第 5 期。夏維中、楊新華、胡正寧《南京 天禧寺的沿革》,《江蘇社會科學》2010 年第 3 期。

3 志磐撰、釋道法校注《佛祖統紀》卷四十五,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第 1062 頁。

4 周應合撰(景定)《建康志》卷四十六,《宋元方志叢刊》,北京 :中華書局,

1990 年,第 2077 頁。

(8)

第二、無論是《塔碑銘》還是《佛祖統志》皆提及“江寧府長干 寺”,而志磐特意在“江寧府”後注出“昇州”二字。江寧府原為昇 州,後昇為江寧府。然而, 昇州何時昇為江寧府?據《續資治通鑒長 編》載 :(天禧二年二月)“丁卯,以昇州為江寧府,置軍曰建康,命 壽春郡王為節度使,加太保,封昇王。”5可知,昇州改稱江寧府在天 禧二年(1018)二月之後。聯繫真宗對長干寺的一系列勅命,以及天 禧二年二月昇州改江寧府這一事實,我們有理由相信,江寧府長干寺 聖感塔之建成在天禧二年二月之後。

江寧長干寺塔建成後不久,妙善即圓寂,享年七十有六。既然 現在可以推知長干寺聖感塔建成在天禧二年,那麼妙善之圓寂或即 在此年。天禧二年,當公元 1018 年,則妙善生於公元 943 年,當後 晉天福八年(943),時楚文昭王馬希範在位。

◝㠹ㄌ蕜뉉噗յ㴜♣溽㵍

妙善出家之前,與馬楚、宋代皇室、高官有諸多的關聯,這也 是其能發動宋代皇室、高官修建大安塔的原因。據《塔碑銘》載: “妙 善,長沙人,姓胡,字希聖。母既孕,不茹葷。妙善勝衣,志求事佛。

馬氏之亂,略為姬侍。嘗被毁逢怒,憂在叵測,默誦普門名稱,舍 利見於額中,馬氏異而禮之。”在此段敘述中,涉及到妙善與馬楚皇 室的關係。

馬楚是由唐武安军节度使馬殷(852–930)建立的割據政權,自唐 昭宗乾寧三年(896)馬氏任節度使至南唐保大九年(951)為南唐所滅,

5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九十一,北京 :中華書局,1992 年,第 2098 頁。

(9)

6 周羽翀《三楚新錄》卷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464 冊,第 166 頁。

7 陸遊《南唐書》卷二 : 保大八年(950)“十二月,馬希萼攻䧟潭州,弑其君馬希 廣。”《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464 冊,第 395 頁。

8 馬令《南唐書》卷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464 冊,第 261 頁。

歷二世五王,共 56 年。《塔碑銘》言:妙善,原名胡希聖,少時即有 志出家。然“馬氏之亂,略為姬侍。”據此可知,妙善曾做馬氏之姬侍。

然而馬氏二世五王,妙善究竟為何王之姬侍?

考馬氏五王,馬殷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封為楚王至後唐天 成五年(930)在位 ;楚衡陽王馬希聲(898–932)後唐長興元年(930)

至三年在位 ;楚文昭王馬希範(899–947)長興三年(932)至後晉開 運四年(947)在位 ;楚廢王馬希廣(951 卒)開運四年至後漢隱帝乾 祐三年(950)在位 ;楚恭孝馬希萼(900–953)自乾祐三年至南唐保 大九年(951)在位。如上所考,妙善生於 943 年,當後晉天福八年,

時馬希範在位。

據《三楚新錄》載 :“希範媱而無禮,至於先王妾媵無不烝通。又 使尼潛搜士庶家,女有容色者,皆强取之,前後約及數百,然猶有不 足之色。”6可知馬希範曾派尼姑搜訪民間女子,而妙善曾“志求事佛”,

似乎妙善曾為馬希範之姬侍。然而馬希範死於 947 年,其時妙善僅有 四歲,於理似不合。《塔碑銘》言“馬氏之亂,略為姬侍”,後漢隱帝 乾祐三年十二月(950),馬希萼攻入長沙殺楚廢王馬希廣自立,次年十月,

其弟馬希崇又囚馬希萼於衡山,自立為楚王7。馬令《南唐書》載 :保 大九年(951)“十月,楚人徐威、陳遷、魯公綰、陸孟俊執其君馬希蕚,

囚于衡山,立王子希崇。十有一月,楚人廖偃等招合蠻獠復立希蕚為 楚王,楚國大亂。”8此當即是《塔碑銘》所言“馬氏之亂”。馬氏之亂 發生於 950–951 年,其時妙善八、九歲,被“略為姬侍”當在此時。

(10)

9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北京 :中華書局,第 81 頁。

10 脫脫等編《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北京 :中華書局,1977 年,第 8962 頁。

然而,其為馬希萼還是馬希崇所略,則不能確定。總之,妙善曾為 馬氏之姬侍則為事實,後妙善出家,“太宗皇帝以‘椒塗之舊’,錫以 懿名,被之華服”,此處之“椒塗之舊”當即指此而言。

馬楚敗亡之後,妙善入宋,為宋初名將李處耘(920–966)所得。

李處耘次女為太宗明德皇后,妙善與宋代皇室、高官又產生了聯繫 與瓜葛。《塔碑銘》載 :“國初,宣徽使兼樞密副使李處耘南定湘川,

得之郡邸,嘗以素誓未伸,斷穀謝病,夢異人曰:‘我文殊也,汝第食,

勝緣近矣。’明年,處耘捐館,遂依洛陽天女寺剃髪受具。”記載了 李處耘南定湘川,得妙善而歸。處耘死後,妙善出家為尼。雖然其 中所載有涉神異,然基本記述當屬事實。

李处耘,字正元,潞州上党 ( 今山西长治 ) 人,五代宋初名将。

历任客省使、枢密承旨、右卫将军、羽林大将军、宣徽北院使、行 营兵马都监、扬州知州、宣徽南院使、枢密副使等職。據《續資治通 鑒長編》載 :(乾德元年正月)“庚申,以山南東道節度使、兼侍中慕 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都部署,樞密副使李處耘為都監,遣使十一人,

發安、復、郢、陳、澶、孟、宋、亳、穎、光等州兵會襄陽,以討張 文表”9。知李處耘南定湘川在乾德元年,即公元 963 年,其時妙善 二十一歲。又據《宋史 · 李處耘傳》:“乾德四年卒,年四十七。”10 知 李處耘之捐館在乾德四年,其時妙善二十四歲。由此可知,妙善之 歸李處耘在 963 至 966 年之間,歷時四載。正是由於李處耘,妙善 與宋代皇室、高官發生了聯繫。妙善在李家之時,李處耘之女明德 皇后(960–1004),其時四至七歲 ;處耘之子李繼隆(950–1005)其

(11)

11 (景德元年閏九月)“契丹主與其母舉國入寇”,“先是,寇準已決親征之議,參 知政事王欽若以寇深入,密言於上,請幸金陵,簽書樞密院事陳堯叟請幸成都。”參 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五十七,第 1265 和第 1267 頁。

時十四至十七歲。妙善對二人皆有照顧,故《塔碑銘》言:“贈中書 令忠武公李繼隆每以保阿,尊事尤謹。”

真宗即位之後,妙善也多次上書,在真宗生命的重要節點上,

皆有所表現。《塔碑銘》言:“皇帝巡狩河朔,刺血上疏,璽書褒嘆。”“皇 帝巡狩河朔”即指景德元年(1004)真宗親征契丹,訂立澶淵之盟 事。景德元年閏九月,萧太后(953–1009)与辽圣宗(972–1031)入 寇,時寇準勸真宗親征,而參知政事王欽若(962–1025)、簽樞密院 事陳堯叟(961–1017)皆有不同意見11。當時朝中意見紛紜,妙善“刺 血上疏”,當是勸真宗不要親征。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真宗 東封泰山,“妙善即朝日之郊,卜布金之地,諷甘露法品,祈東禪靈 祐,帝意嘉之,賜名

國”。妙善新建寺院,為真宗封禪祈福,真宗 賜額護國院,以示嘉許。妙善於真宗為長輩,親征遼國、東封泰山 皆是真宗一生中之大事,妙善“刺血上疏”“祈東禪之靈祐”,皆足 見其對真宗之關愛。

◝յꇓ㕘▆⮂麃蕜气䌐

妙善弟子道堅,與其師一樣,與宋代皇室、高層也甚有關係。《塔 碑銘》言 :“道堅,故通事舍人杜志儒之女,母明德從父姨,再適故 殿前指揮使武成軍節度楊信,封隴西郡夫人。道堅生九嵗即齋素,

十有一求捨家,興國八年,剃度得戒。明年,賜紫伽梨。十有六,授 慈懿師名。嗣掌妙覺,月給俸料,三時賜衣,嵗度僧、薦紫各二。隴

(12)

西夫人隨子剃染,期月歸寂。”由此可知,道堅為杜志儒之女,杜志 儒生平不詳。然其母乃“明德從父姨”,明德即明德皇后,李處耘之 女,李繼隆之妹。明德皇后從父,據《李繼隆墓志》,李處耘兄弟三人,

長曰李處疇,次為處耘,還有一弟姓名不詳12。可知,明德從父即李 處耘之兄李處疇,或其不詳名字的弟弟。所謂“從父姨”即李處疇 或處耘不知名弟弟妻子的姐妹,言之李處疇或處耘不知名弟弟的妻 子與杜志儒妻子為姐妹。那麼道堅與明德皇后、李繼隆則為廣義的 兄妹。

道堅父杜志儒亡後,其母再嫁殿前指揮使、武成軍節度使楊信

(978 卒)。杨信也甚受太宗之眷顾。据《續資治通鑒長編》載 :“(太 平興國三年五月)殿前都指揮使、鎮寧節度使楊信初掌兵,即瘖不 能言。至是寢疾,瘖忽愈。上遽幸其第視之,信自叙遭逢,涕泗横 集,且叩頭乞嚴邊備。上慰勉之,賜賚甚厚,翌日信卒。優詔贈侍 中。”13由上分析可知,道堅本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父杜志儒雖生平 不詳,然其母與李處耘兄弟之妻為姐妹,故道堅與明德皇后、李繼 隆實為同輩。其繼父楊信,太宗時為殿前指揮使,頗得太宗之眷顧。

道堅雖生於官宦之家,然九嵗即齋素,於太平興國八年(983)

剃度得戒。次年,賜紫,十六歲得“慈懿”二字師號。至宋仁宗明道 年間,又得“慈懿福慧”四字師號。而其母隴西夫人也“隨子剃染”,

出家為尼。《塔碑銘》言:“道堅天機警悟,資性嚴整,有大丈夫風概。

12 楊億《宋故推誠翊戴同德功臣山南東道節度管内觀察處置橋道等使特進檢校太 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持節襄州諸軍事行襄州刺史判許州軍州事上柱國隴西郡開國公 食邑一萬四百户食實封三千二百户贈中書令諡曰忠武李公墓誌銘》,《武夷新集》卷十,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1086 冊,第 472–479 頁。

13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十九,第 429 頁。

(13)

嘗誦《法華》千卷、《華嚴》《首楞》《浄名》《圓覺》皆數百過,記憶 教藏,該通大義。塔之規模,盡出智匠。總三院之務,安數百之衆,

以慈悲攝嗔恚,以精通攝懈怠,故能念舉而物應,身動而衆隨。”“總 三院之務”,即妙善圓寂之後,道堅主持妙覺、護國、寶勝三院之事 務。而大安塔之成,也盡賴道堅之主持。

另據悟明(生卒年不詳)《聯燈會要》載 :李遵勗臨終時,“鬲胃 躁熱,因尼道堅就枕問云 :‘都尉,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切要照 管主人公。’公云:‘大師與我煎一服藥來。’堅無語。公云:‘這師姑,

藥也不會煎得’”14 李遵勗(988–1038),字公武,李崇矩(924–988)孙,

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尚太宗之女荆國大長公主。李遵勗與楊億

(974–1020)交好,為宋代著名佛教居士,曾撰《天聖廣燈錄》。《大 安塔碑銘》撰於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15,此時道堅尚在世,而 李遵勗而正好卒於此年,從時間上講,李遵勗臨終之時,道堅與其 有機緣問答是可能的。另外,道堅與皇族關係甚深,而李遵勗又為 太宗之駙馬。據此而言,與李遵勗臨終問答之尼道堅當即是修建大 安塔之道堅。

14 悟明《聯燈會要》卷十三,《卍續藏》第 136 冊,第 644 頁。

15 《塔碑銘》言:“今上寶元體天法道欽明聰武聖神孝德皇帝在宥之十有七載,詔史 臣書其事。”“寶元體天法道欽明聰武聖神孝德皇帝”即宋仁宗,宋仁宗登位於天聖元 年(1023),在位之“十有七載”即 1038 年,當仁宗景祐五年或寶元元年。故知此文 作於 1038 年。

(14)

┩յ㝕㴗㗠⹳潸꬧㸊ꯖ▆蕟䐭

據《塔碑銘》之記載 :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湘東深谷中有 巨石出現,狀若浮圖。妙善欲往瞻禮,真宗認為其年齡太大,不適 合遠遊湘東,勸阻妙善南遊。於是,妙善提出於東京建塔之動議,

得真宗許可,開始建塔。如上所考,天禧二年,江寧府長干寺塔成,

於是妙善、道堅即依長干寺聖感塔建造大安塔。

┞㝕㴗㗠蕜ꩽ䌏㸊㗠

《塔碑銘》載:“會江寧府長干塔成,繪圖來上,促召妙善於ᱢ國,

將賜之。道堅在妙覺,地近先至,訪對稱旨,受圖以歸。首事創規,

實始於此。”可知大安塔即依江寧長干寺塔而建。2007 年,南京市 博物館考古隊在明代大報恩寺遺址發現了北宋長干寺真身塔的塔基,

發掘出大量文物,為大安塔與長干寺塔之關係提供了新的證據。長 干寺地宮出土了由承天院住持德明(生卒年不詳)撰並書的《金陵長 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記》,此記詳細記述演化大師可政(生卒年不 詳)在守滑州助教王文支持下建造長干寺塔之經過16。《石函記》文 末列助緣人之名,有 :“塔主演化大師可政、助緣管勾賜紫善來、小 師普倫。導首將仕郎、守滑州助教王文……捨舍利施護、守正、重航、

紹贇、智悟、重霸、守願,尼妙善、寶性……”17提及為長干寺塔施

16 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塔基與地宮發掘簡報》,《文物》2015 年第 5 期,第 14–15 頁。

17 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塔基與地宮發掘簡報》,《文物》2015 年第 5 期,第 15 頁。

(15)

捨舍利者有“尼妙善”。而《大安塔碑銘》言道堅建大安塔 :“粤自營 創,逮夫圓成,則有宗藩施三門洎無量壽像,鄧國貴主施報身像……

及其季尚繼獻金録,夀春王文獻緡錢……”可知,為大安塔“獻緍 錢”者有“壽春王文”。《石函記》文末有“砌塔都料應承裕並男德興”,

知此塔之設計建造者為應承裕(生卒年不詳)、應德興(生卒年不詳)

父子。而《大安塔碑銘》載 :“義學比丘端琛指教相文字,比丘惟儼 著塔録,吳門應德興為匠石。”聯繫《石函記》與《塔碑銘》,我們 發現妙善、王文、應德興皆出現於長干寺塔與大安塔的修造過程中,

說明二者確有甚深之關聯18

◝䐭㸊⟵㗠溷ꇃ瓦⹳境鱳

妙善與道堅師徒二人致力於寺塔之修建,除大安塔外,先後興建 了妙覺院、護國院與寶勝院三所寺院。由於二人特殊的身份,所以在 建塔修寺過程中得到皇家、高層官員的支持。對建塔過程中外護檀越 的梳理,可以看出當時皇室、高層參與佛教的活動。

妙善興建的第一所寺廟為妙覺院。李處耘捐館之後,妙善出家,

“太宗皇帝以椒塗之舊,錫以懿名,被之華服。大姓袁溥捨第起刹,

賜額妙覺禪院,令妙善主之。”妙覺禪院由大姓袁溥捨第建造,太 宗賜額。袁溥生平不詳,黃啟江先生推測“袁溥之捨第,如非太宗 倩人授意,即是有意討好官家”19。妙善興建的第二所寺院乃是護國 禪院。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東封泰山,“妙善即朝日之郊,卜

18 參龔巨平、祁海寧《〈金陵長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記〉考釋及相關問題》,《東 南文化》2012 年第 1 期。

19 黃啟江《北宋汴京之寺院與佛教》,氏著《北宋佛教史論稿》,臺北 :臺灣商務印 書館,1997 年,第 106 頁。

(16)

布金之地,諷甘露法品,祈東禪靈祐,帝意嘉之,賜名ᱢ國。”由“卜 布金之地”來看,此寺當是新建,目的是為真宗東封祈福。而從“朝 日之郊”來看,當位于汴京之東郊,為封禪及太陽升起的方向。寺 成之後,真宗賜名為“護國禪院”。此二寺院皆為妙善修建。其中,

護國禪院距皇宮較遠,而妙覺禪院距皇宮較近。當時,妙善居於護 國禪院,道堅居於妙覺禪院20。天禧二年(1018),妙善圓寂,“宮闈 震嗟,賻贈加品,建坊立刹,賜額寶勝,以道堅兼主之。”此為第 三所寺院,此院為紀念妙善而建,當是皇室出資修造,建成後賜額 寶勝。至此,妙善與道堅先後建造了妙覺、護國、寶勝三所寺院。

妙善圓寂之後,道堅兼任三所寺院之主持,“總三院之務,安數百之 衆”正是道堅兼三院主持的寫照。仁宗天聖二年(1024),以真宗大祥,

詔在京寺觀特度童行,其中“護國院”“妙覺院”皆度二人21。 大安塔之興建,作始於妙善。然先後護持,最終完成,則功歸 於道堅。道堅先後得到不少皇室成員、高官、高僧的支持,他們或 納緍捐資,或輸力獻功。

1. 真宗、仁宗

大安塔動議於真宗天禧元年(1017),終成於仁宗景祐五年或寶元 元年(1038),前後歷二十年,得到真宗、仁宗的贊助不少。《塔碑銘》

20 《塔碑銘》:“ 會江寧府長干塔成,繪圖來上,促召妙善於䕶國,將賜之。道堅在 妙覺,地近先至,訪對稱旨,受圖以歸。”

21 《宋會要辑稿》:“仁宗天聖二年二月,以真宗大祥,詔在京寺觀等第特度童行,其 經行幸及所過,亦特剃度……太平興國寺、天清寺……長慶院、護國院……妙覺院、

上清宮、太一宮、建隆觀、壽寧觀、同真觀、太和宮、崇真觀各二人。”徐松辑,刘琳、

刁忠民、舒大刚等点校《宋會要輯稿》,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 9986 頁。

(17)

載 :“先帝惻然,賜以潛邸珍玩三千萬直,仍命内侍分董其役。明年 春,法堅製金襯寶函,納前舍利等入奉於内道場,贊唄三夕。兩街威 儀導自滋福殿,帝薦香以送之。季商協吉,藏於石室。五年,繼賜乘 輿副物貨鏹萬緡,以供餘費。”天禧二年,妙善圓寂,真宗以潛邸珍 玩三千萬資助大安塔之興建。三年九月(季商),大安塔地宮安放舍利,

真宗供奉於內道場,並遣左右兩街設儀杖,自滋福殿親送至地宮石室。

天禧五年(1021),又賜錢萬緍。足見真宗對大安塔之重視。

仁宗即位之後,繼續支持大安塔之興建。《塔碑銘》言 :“上繼 志有嚴,奉先惟孝,宅心凝覺,追福太宫。由二級而上,命奉安禰 廟至宣祖皇帝四室神御,並列環衛,拱侍左右。自餘緣塔功德未具 者,皆省服御成之。由是賢劫之象,薩埵之容,五佐星緯,八部人天,

分次峻層,罔不咸備,七年功畢,詔賜兹額。金榜始嚴,罽軿臨視,

談贊五尼,賚紫方袍。并賜近院官舍九十區,僦直充供。明道二載,

上給白金五十鎰,俾營獻殿。”“自餘緣塔功德未具者,皆省服御成 之”,說明仁宗對大安塔興建亦多有贊助。明道二年(1033),又出白 金五十鎰,資助獻殿的建設。除直接捐資之外,仁宗特將真宗、太宗、

太祖、宣祖四代聖像安放於大安塔上,並親為大安塔題寫匾額。另外,

還賜勝安禪院談贊等五位尼姑紫衣,又將靠近寺院的官舍供道堅等 人經營、使用。“景祐中,上賜錢千萬,創二樓於塔前。右安特旨所 賜龍藏,作香輪以轉千函 ;左挂莊惠所捨鐘,樹彫格以維九乳。”說 明在景祐年間,仁宗又賜道堅等錢千萬,用於建設大安塔前經樓與 鐘樓,並賜大藏經,建轉輪藏,安放於藏經樓中。

由上述可知,真宗、仁宗對大安塔及相關寺院的建設非常積極,

不僅數次施捨數量巨大的資財,且通過親自迎送舍利(真宗),安施 四祖御容、新題塔寺匾額、特賜眾尼紫衣(仁宗)等形式,提高大

(18)

安塔與相關寺院的政治地位與影響。

2. 後宮、貴婦

妙善、道堅由於特殊的生平際遇與尼眾的身份,與後宮、命婦 保持著天然的聯繫。寺塔建設中受到後宮、各級貴婦的支持 :

(1)明德皇后

明德皇后李氏,為太宗皇帝之后,太平興國三年(978)入宮,

雍熙元年(984)立為皇后。真宗即位,至道三年(997)四月,尊為 皇太后,居西宮嘉慶殿。景德元年(1004)崩,年四十五,謚明德。

景德三年祔葬永熙陵。明德皇后為李處耘次女,幼時,曾得妙善照 拂。而道堅之母又為明德皇后“從父姨”, 故明德皇后與道堅為姐妹 行。可以說,明德皇后與妙善、道堅師徒皆有甚深之淵源。甚至可 以推測,道堅之所以拜妙善為師,恐與明德之中介不無關係。

明德皇后崩於景德元年,未及見大安塔之興建。《塔碑銘》載 :

“天聖改元,内出明德太后寶器價二百六十萬洎莊獻服用千餘萬付之 公帑,易金銅鑄輪蓋以施之。”說明仁宗即位之後,曾將明德太后身 後遺物二百六十萬,用於大安塔之修建。此次施捨,尚有莊獻太后 之捐資,故捐獻明德太后遺物或由莊獻劉后主持。

(2)莊獻皇后22

莊獻明肅劉皇后,為宋真宗之后。本太原人,後徙益州華陽。

由蜀人龔美攜至京師。年十五,為真宗悅納。真宗即位,入為美人。

22 真宗之后,初謚皆為“莊”,後攺為“章”。《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真宗章懷潘 皇后……謚莊懷……舊制,后謚冠以帝謚,慶曆中禮官言:孝字連太祖謚,德字連太 宗謚,遂改莊為章以連真宗謚云。”

(19)

23 李仲容《莊惠皇太后謚議》,徐松辑,刘琳、刁忠民、舒大刚等点校《宋會要輯 稿》,第 1463 頁。

24 《宋九朝編年備要》卷十 :“景祐四年春二月,葬莊惠皇后,祔永安陵,神主祔 奉慈廟。”

大中祥符中為修儀,進德妃。章穆皇后崩,立為皇后。史載莊獻“性 警悟,曉書史”,真宗後期,事多決於后。真宗崩,尊為皇太后,

並處分軍國重事。仁宗初年,莊獻“垂簾決事”,為實際權力的掌 控者。明道二年(1032)崩,年六十五,謚曰莊獻明肅,葬于永定 陵之西北。

莊獻明肅皇后與大安塔之因緣,《塔碑銘》記曰 :“會江寧府長 干塔成,繪圖來上,……由是涓日置臬,肇基寶甃,冶金礱石,作 於地宫。將秘莊獻明肅太后所賜⋋都,逮妙善曩得佛骨。”馱都為 梵語 dhātu 之音譯,原為界、體、分之義,佛陀舍利為金剛不壞 之身界,故又以馱都代稱佛之舍利。大安塔始建,先做地宮,埋藏 舍利。而所藏之舍利,即為莊獻明肅皇后所賜。

(3)莊惠皇太后

莊惠皇太后,實真宗皇帝之楊淑妃。楊氏,益州郫人,年十二,

入皇子宮。真宗即位,拜才人,又拜婕妤,進婉儀。真宗對楊氏甚為 寵信,東封泰山,西祀汾陰,皆隨侍左右。後加淑妃。真宗崩,遺制 以為皇太后。因其所居宮曰“保慶”,稱“保慶皇太后”。景祐三年

(1036),無疾而薨,年五十三。謚莊惠23,祔永安陵24

《塔碑銘》載 :“乾興初,又以塔心殿棟須合抱修幹,既選未獲,

貰於皇帝。上方以天下為公,且重違其請,莊太后時為皇太妃,乃以 奩金五百萬輸於内府,市材以施之。”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載 :(乾 興元年二月)“戊午,上崩於延慶殿,仁宗即皇帝位。遺詔尊皇后爲

(20)

皇太后,淑妃楊氏爲皇太妃,軍國事兼權取皇太后處分。”25可知《塔 碑銘》中所稱“莊太后”實即是楊淑妃。綜合可知, 乾興元年(1022),

大安塔修建需塔心棟柱。其時,真宗晏駕,而仁宗初立,可能無暇 顧及此事,文章婉言“上方以天下為公,且重違其請”。楊淑妃則以 錢五百萬購材以施。景祐年間,宋仁宗施錢於大安塔前建立樓閣二 所,右邊樓閣安放轉輪大藏經,“左挂莊惠所捨鐘,樹彫格以維九乳。

其斜廊壁繪羅漢、迦文像,亦莊惠之施”。可知,仁宗景祐年間,莊 惠又施捨九乳梵鐘於大安塔前。而寺院回廊墻壁上之羅漢、佛像壁 畫,也為莊惠皇太後所施。

(4)公主、宮中女官與命婦

除皇后之外,參與大安塔之修建者,還有公主、女官、命婦等 高層婦女。《塔碑銘》言:“粤自營創,逮夫圓成,則有宗藩施三門洎 無量壽像,鄧國貴主施報身像,尚宫武氏施法身像,朱氏施藥師像,

何氏施下生像。晉國夫人張氏施工繪獻殿壁,潁川郡君韓氏捨圃於 西,戈水杜航捨地於東。”其中“鄧國貴主”當為宋仁宗次女鄧國公 主26。尚宮武氏、朱氏,黄启江先生认为 :“按尚宫者,疑指仁宗之 宠妃尚美人之洞真宮。尚美人于景祐元年与郭后同時被廢入道,居 洞真宮。武氏及下文之朱氏應是隨其入道之宮女”27。據《宋會要》,

尚宮為宋代女官名,“太宗置尚宫及大監,並知内省事”,宋代設尚 宮二人,“掌導引皇后,管司記、司言、司簿、司闈,仍總知五尚須 物出納等事。”28由此可知,宋代之尚宮為負責導引皇后,總定五尚

25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九十八,第 2271 頁。

26 黃啟江《北宋汴京之寺院與佛教》,氏著《北宋佛教史論稿》,第 128 頁。

27 黃啟江《北宋汴京之寺院與佛教》,第 128 頁。

28 徐松辑,刘琳、刁忠民、舒大刚等点校《宋會要輯稿》,第 323 頁。

(21)

(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所需物出納之女官,並非尚美 人之洞真宮。由《塔碑銘》之記載可知,武氏、朱氏、何氏此類 宮中女官也多支持大安塔及寺院之建造,施捨了釋迦牟尼像、藥 師佛像及彌勒之像。

除了公主、女官外,一些命婦對大安塔之建設也有贊助。“晉國 夫人張氏施工繪獻殿壁,潁川郡君韓氏捨圃於西”。晉國夫人張氏 資助了獻殿壁畫,而穎川郡君韓氏曾施捨園圃於寺院。晉國夫人張 氏。有可能是仁宗第三子荆王曦之夫人。《元憲集》有《皇叔荆王 亡妻張氏可追封魏國夫人制敕》,言 :“荆王亡妻晉國夫人張氏,華 基茂緒,淑操芳猷……”29穎川郡君韓氏,所指不詳,然為高官之 夫人則無可疑。

宋代初年,妙善與道堅師徒二人歷二十餘載,先後興建了妙覺、

護國、寶勝三所寺廟,並建造了“規平三百尺,高二引有六丈,經用 一億”的大安塔。由於二人特殊的經歷與比丘尼之身份,她們與宋 代皇室,特別是皇后、女官、命婦等高層婦女有甚深之聯繫,故在 興造過程中,得到這些高層婦女的支持與贊助。圍繞大安塔的興建,

這些高層婦女結成了比較固定的聯繫,而這些寺院也為這些高層婦 女的社會活動提供了空間。

㎂յ넫韢

夏竦所撰《大安塔碑銘》,提供了妙善、道安興修大安塔及三座 寺廟的鮮活歷史細節,大安塔經始二十年,用錢一億,在當時無疑

29 宋庠《元憲集》卷二十六,《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1087 冊,第 605 頁。

(22)

30 對于宋代寺院的細化、分化,另文詳述。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這一事件的重要性也可以從夏竦為建 塔修寺所寫的篇幅度越常規的碑記中透露出來。然而,遺憾并令人 疑惑的是 :這樣一件當時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在后世無論是內典 還是外書中,卻沒有留下什么線索與痕跡。歷史事件是否被記錄下 來成為歷史文獻,當然有幸與不幸,但內典、外書集體保持沉默,

背后應當自有原因。

以筆者之愚見,當是妙善、道堅住持的寺院、僧團都具有非常 強的封閉性。妙善、道堅二人出身于宮庭與貴族,而尼眾的身份也 使她們與當時佛教僧團保持距離,我們看到,除了妙善曾于洛陽天 女寺受戒之外,她們與當時其他僧團幾乎沒有聯繫。如果說上文所 考與驸马都尉李遵勗對話的,正是這個道堅的話,更說明她們所聯 繫的多是上層貴族與皇族。這些寺廟的封閉性一方面來源于支持與 主持身份的特殊性,同時,寺廟封閉性也強化了參與者的身份。也 就是說,這些寺廟為皇族、貴族婦女提供了一個安全、不受侵擾的 禮佛行禪、放松身心的空間。這個特殊的空間與正統佛教寺院有相 當的差别,也保持著特有的神秘性,因此,雖然在高層看來大安塔 的建造意義非凡,而普通僧俗對此卻知之甚少,也許這就是這一歷 史事件沒有被其他內典外書記錄的原因。同時,這一事件也是宋代 寺廟功能細分、分化的一個例證30

(23)

⹩脝倀棾

⸮㢼倀棾

《三楚新錄》三卷,周羽翀(生卒年不詳)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第 464 冊。

《元憲集》三十六卷,宋庠(996–1066)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1087 冊。

《佛祖統紀》五十五卷,志磐(生卒年不詳)撰成於 1269 年,釋道法 校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脫脫(1314–1355)等編成於 1345 年,北京 : 中華書局,1977 年。

《宋會要輯稿》三百六十六卷,徐松(1781–1848)輯,刘琳、刁忠民、

舒大刚等点校,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

《武夷新集》二十卷,楊億(974–1020)編成於 1013 年,《景印文淵閣 四庫全書》第 1086 冊。

《南唐書》十八卷,陸遊(1125–1210)撰成於 1189 年左右,《景印文 淵閣四庫全書》第 464 冊。

《南唐書》三十卷,馬令(生卒年不詳)撰成於 1105 年,《景印文淵 閣四庫全書》第 464 冊。

《(景定)建康志》五十卷,周應合(1213–1280)撰於 1261 年,《宋 元方志叢刊》,北京 :中華書局,1990 年。

《聯燈會要》三十卷,悟明(生卒年不詳)编成於 1183 年,《卍續藏》

第 136 冊,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 年。

《續資治通鑒長編》五百二十卷,李燾(1115–1184)編成於 1183 年,北 京 :中華書局,1992 年。

(24)

匯◷靣煝疴

祁海寧、周保華《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塔基時代、性質及相關問題研 究》,《文物》2015 年第 5 期,第 66–73 頁。

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塔基與地宮發掘簡報》,《文物》

2015 年第 5 期,第 4–52 頁。

夏維中、楊新華、胡正寧《南京天禧寺的沿革》,《江蘇社會科學》

2010 年第 3 期,第 229–236 頁。

黃啟江《北宋汴京之寺院與佛教》,氏著《北宋佛教史論稿》,臺北 : 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 年,第 93–132 頁。

龔巨平、祁海寧《〈金陵長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記〉考釋及相關問 題》,《東南文化》2012 年第 1 期,第 68–72 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明州雪竇明覺禪師 黃州護國壽禪師  韶州南華慈濟禪師 邵武軍靈泉曉禪師

示自禪人 示有禪人 示月禪人 示本禪人 示達禪人 示印禪人 示妙覺大師 示仁書記 答怡然道人 答黃通判 示禪人 示詔副寺 示燈上人 示禪人 示魯叟 示禪者 示禪人

「廣大的心」是指色界心與無色界心。如果有系統地修行安般

我們可以從道安大師自己留下來的文獻中,找到上述推 論的一些蛛絲馬跡。根據方廣錩先生的考證,道安大師關於

谷山崇禪師 慧林圓照本禪師 衡嶽泉禪師 法華舉禪師 廣慧璉禪師 翠巖芝禪師 浮山遠禪師 投子青禪師 天寧楷禪師 大覺璉禪師 興化銑禪師 餘杭政禪師 西余端禪師 言法華

僧寶正續傳目錄 羅漢南禪師 圓通旻禪師 兜率照禪師 潛庵源禪師 泐潭照禪師 寶峰準禪師 花藥英禪師 明白洪禪師 開福寧禪師 智海懃禪師 龍門遠禪師 禾山方禪師

  大德僧聽。此本法尼 (某甲) 等。從和尚尼 (某甲) 律師。求受大戒。此 (某甲) 等。今從 大僧。乞受大戒。和尚尼 (某甲) 律師。

越州稱心守明禪師 廬山湯院守恩禪師 真州六合香積孜禪師 信陽軍乾明則禪師 處州南明日慎禪師 南嶽雲峰元益首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