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內觀雜誌第 115 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內觀雜誌第 115 期"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內觀雜誌第 115 期【2015 年 4 月】

內觀雜誌第 115 期

【本期重點】:阿含研究教材:四種修定的經論比對,對這四種修定 的性質略作分析。

第 115 期內容:

阿含研究教材:

四種修定的經論比對

一、南傳《增支部》4.41 的經文 二、北傳《法蘊足論》的引經 三、《法蘊足論》卷 8 的解釋 四、《集異門足論》卷 7 的解釋 五、《瑜伽師地論》卷 12 的解釋

(2)

2

四種修定的經論比對

林崇安編

(內觀雜誌 115 期,pp.2-9,2015.04)

一、南傳的《增支部》4.41

(01) 諸比丘!此等是四種之修定。四者為何?

(2a) 諸比丘!有修定,修之,若多所作,能得現法樂住。

(2b) 諸比丘!有修定,修之,若多所作,能獲得知見。

(2c) 諸比丘!有修定,修之,若多所作,能得正念正知。

(2d) 諸比丘!有修定,修之,若多所作,能得漏盡。

(3a) 諸比丘!云何有修定,修之,若多所作,能得現法樂住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離欲惡不善法…乃至…具足第四靜慮而 住。

諸比丘!以此是修定,修之,若多所作,名能得現法樂住。

(3b) 諸比丘!云何有修定,修之,若多所作,能獲得知見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作意光明想,住晝想,於夜如晝,於晝如 夜,如是以顯了無纏之思,令具光輝修心。以此是修定…名能獲 得知見。

(3c) 諸比丘!云何有修定…能得正念正知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明受之生、明住、明滅,想之生…乃至…

明尋之生、明住、明滅。

諸比丘!以此是修定…名能得正念正知。

(3d) 諸比丘!又云何有修定…能得漏盡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住觀五取蘊之生滅,如是色,如是色之集,

如是色之滅;如是受,如是受之集,如是受之滅;如是想,如是 想之集,如是想之滅;如是行,如是行之集,如是行之滅;如是 識,如是識之集,如是識之滅。

諸比丘!有修定,修之,若多所作,名能得漏盡。

(04) 諸比丘!此等是四種之修定。

(3)

3

二、《法蘊足論》卷8修定品第14

(01)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

(02)爾時,世尊告苾芻眾:有四修定。何等為四?

a謂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現法樂住。

b復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殊勝智見。

c復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勝分別慧。

d復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諸漏永盡。

【a】云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現法樂住?

謂有苾芻,即於自身,離生喜樂,滋潤、遍滋潤,充滿、遍充 滿,適悅、遍適悅故,離生喜樂,於自身中,無有少分而不充 滿。

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現法樂住。

【b】云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殊勝智見?

謂有苾芻,於光明想,善攝受,善思惟,善修習,善通達。若晝 若夜,無有差別。若前若後,無有差別。若下若上,無有差別。

開心離蓋,修照俱心,除闇昧心,修無量定。

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殊勝智見。

【c】云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勝分別慧?

謂有苾芻,善知受生,善知受住,善知受滅、盡、沒,於此住念,

非不住念,及善知想、善知尋,於此住念,非不住念。

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勝分別慧。

【d】云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諸漏永盡?

謂有苾芻,於五取蘊,數數隨觀生滅而住,謂此是色,此是色集,

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受、想、行、識集,此是 受、想、行、識滅。

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諸漏永盡。

(03)爾時,世尊為攝前義而說頌言:

斷欲想憂惱,離惛沈惡作,得清淨捨念,法尋伺前行,

現法樂為初,次勝知見慧,破無明等漏,後證解脫果。

(4)

4

三、《法蘊足論》卷8的解釋

【a】

「即於自身」者:謂身亦名身,根亦名身,五色根亦名身,四大種所 造聚亦名身。今此義中,意說四大種所造聚名身。

「離生喜樂」者,謂初靜慮所有喜樂,平等受受所攝,身輕安、心輕 安,是名喜樂。如是喜樂,從離欲、惡不善法,起等起,生等生,

聚集出現,故名離生喜樂。

「滋潤、遍滋潤,充滿、遍充滿,適悅、遍適悅」者,謂即於自四大 種所造聚身,離生喜樂,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現:

滋潤、遍滋潤,是一義;充滿、遍充滿,是一義;適悅、遍適悅,

是一義,由下、中、上,長養差別。

○譬如農夫,初以少水灌溉畦壟,爾時畦壟滋潤、遍滋潤;

次以中水灌溉畦壟,爾時畦壟充滿、遍充滿;

後以多水灌溉畦壟,爾時畦壟適悅、遍適悅。

○苾芻亦爾,初以下品離生喜樂,長養大種所造聚身,爾時自身滋潤、

遍滋潤;

次以中品離生喜樂,長養大種所造聚身,爾時自身充滿、遍充滿;

後以上品離生喜樂,長養大種所造聚身,爾時自身適悅、遍適悅。

「離生喜樂,於自身中,無有少分而不充滿」者,謂從足至頂,離生 喜樂,作長養事,無不充滿。

「是名修定」者,云何為定?

(1)謂即於自身離生喜樂,滋潤、遍滋潤,充滿、遍充滿,適悅、

遍適悅,故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亂、攝止、等持、

心一境性,總名為定。【此屬初靜慮】

◎云何為修?

謂於此定,若修、若習,恒作、常作,加行不捨,總名為修。

「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者,顯於此定,能得自在。

「能令證得現法樂住」者,謂於此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於現 法中,證得樂住,可愛可樂,可欣可意,無所悕望,無所思慕,寂 靜安隱,故名樂住。

○於此樂住,得獲成就,親近觸證,故名證得。

(2)復次,初靜慮所攝,離生喜樂俱行心一境性,說名為定。

◎即於此定,若修、若習,恒作、常作,加行不捨,說名為修。

(5)

5

「若習、若修、若多所作」:顯彼自在。

「能令證得現法樂住」,義如前說。

【b】

「於光明想善攝受等」者,云何光明定加行?修何加行,入光明定?

謂於此定,初修業者,先應善取淨月輪相,或復善取淨日輪相,或 復善取藥物、末尼、諸天宮殿、星宿光明,或復善取燈燭光明,或 復善取焚燒城邑、川土光明,或復善取焚燒山澤、曠野光明,或復 善取焚燒十擔,或二十擔,或三十擔,或四十擔,或五十擔,或百 擔,或千擔,或百千擔,或無量百擔,或無量千擔,或無量百千擔,

薪火光明,此火光明,熾盛極熾盛,洞然遍洞然。

隨取一種光明相已,審諦、思惟,解了、觀察,勝解、堅住而分別 之。

○彼於爾時,若心散亂,馳流餘境,不能一趣,不能守念、令住一緣,

思惟所取諸光明相,齊此未名光明定加行,亦未名入光明定。

○彼若爾時攝錄自心,令不散亂、馳流餘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緣,

思惟如是諸光明相。

○如是思惟,發勤精進,乃至勵意不息,是名光明定加行,亦名入光 明定。

○彼於此道,生已修、習、多修習故,便令心住、等住、近住、安住、

一趣、等持,無二無退,思惟如是諸光明相,齊此名為已入光明定,

而未名為光明定想。

◎云何名為:光明定想?

謂即依止前光明定,思惟如前諸光明相,諸想、等想,解了取像,

已想、當想,名光明定想。此光明定想,名光明想。

◎「於光明想善攝受」者,謂於此想,恭敬攝受,慇懃攝受,尊重攝 受,思惟彼因、彼門、彼理、彼方便、彼行相,故名善攝受。

「善思惟」者,謂數數起光明想已,數數思惟光明相想。

「善修習」者,謂於此想,數習數修,數多所作,故名善修習。

「善通達」者,謂於此想,等了審了,等審觀察,故名善通達。

「若晝、若夜無有差別」者:

○謂如晝分,審諦、思惟,解了、觀察,勝解、堅住、分別,如前諸 光明相,夜分亦爾。

○如於夜分,審諦、思惟,解了、觀察,勝解、堅住、分別,如前諸 光明相,晝分亦爾。

(6)

6

故名若晝、若夜無有差別。

「若前、若後無有差別」者:

○謂如對面審諦、思惟,解了、觀察,勝解、堅住、分別,如前諸光 明相,背面亦爾。

○如於背面,對面亦爾。

○復次,如於前時審諦、思惟,解了、觀察,勝解、堅住、分別,如 前諸光明相,今時亦爾。

○如於今時,前時亦爾。

故名若前、若後無有差別。

「若下、若上無有差別」者:

○謂如於下方審諦、思惟,解了、觀察,勝解、堅住、分別,如前諸 光明相,於上方亦爾。

○如於上方,於下方亦爾。

故名若下、若上無有差別。

「開心」者,謂發起光明照了、鮮淨俱行之心。

「離蓋」者,謂遠離惛沈、睡眠纏蓋,心用明了。

「脩照俱心」者,謂修習光明照了、鮮淨俱行之心。

「除闇昧心」者,謂此心中,不起闇昧相,唯起光明相,如燈燭光照 了除闇。

「脩無量定」者,謂修無量光明相定。

「是名〔修定者〕」,云何為定?

(1)謂即於光明,審諦、思惟、解了、觀察、勝解、堅住、分別,

所起心住、等住,乃至心一境性,總名為定。

云何為修?

謂於此定,若修、若習,恒作、常作,加行不捨,總名為修。

「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者,顯於此定,能得自在。

〔「能令證得殊勝智見」者,〕云何名為:殊勝智見?

謂於此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至圓滿位,於舊眼邊,發起色 界大種所造清淨天眼。依此天眼,生淨眼識,依此眼識,能遍觀察 前後左右上下諸色,如如色界大種所造清淨天眼舊眼邊起,如是如 是,生淨眼識,依此眼識,領受、觀察彼彼諸色,是名此中殊勝智 見。

○有作是說:由意淨故,勝解觀見,即人肉眼,變成天眼,名勝智見。

○今此義中,即前所說,清淨眼識相應勝慧,說名為智,亦名為見;

(7)

7

謂天眼識相應勝慧,領受、觀察彼彼諸色,是名此中殊勝智見。

○彼於此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殊勝智見,得獲成就 親近、觸證殊勝智見,故名證得。

(2)復次,光明想俱行心一境性,說名為定。

即於此定,若修若習,恒作常作,加行不捨,說名為修。

「若習、若修、若多所作」:顯彼自在。

「能令證得殊勝智見」,義如前說。

【c】

「善知受生、善知受住、善知受滅、盡沒」者,謂審觀受生、審觀受 住,審觀受滅、盡、沒。

「於此住念,非不住念」者,謂審觀受生時,具念正知;審觀受住時,

具念正知;審觀受滅、盡、沒時,具念正知。

「及善知想、善知尋」者,謂審觀想、尋生,審觀想、尋住,審觀想、

尋,滅、盡、沒。

「於此住念,非不住念」者,謂審觀想、尋生時,具念正知;審觀想、

尋住時,具念正知;審觀想、尋,滅、盡、沒時,具念正知。

「是名脩定」者,云何為定?

(1)謂彼爾時,作如是念:我於諸法,應正思惟,不起不善法,起 諸善法,不起無記法,起有記法,令不善法不久住,令諸善法得久 住,令無記法不久住,令有記法得久住。彼於爾時,亦觀察心,亦 觀察心所法。彼觀察心、心所法時,所起心住、等住,乃至心一境 性,總名為定。【註:此屬剎那定】

云何為脩?

謂於此定,若脩、若習,恒作、常作,加行不捨,總名為脩。

「若習、若脩、若多所作」者,謂於此定,能得自在。

「能令證得勝分別慧」者,謂於此定,若習、若脩、若多所作,能令 一切不善慧、非理所引慧、所有不善障礙定慧,皆悉破壞,捨置不 起此相違慧,生長、堅住,由此故說能令證得勝分別慧。即於此慧,

得獲成就,親近、觸證,故名證得。【註:重點是使負面的不善慧、

非理所引慧、所有不善障礙定慧都不生起】

(2)復次,審觀受、想、尋俱行心一境性,說名為定。【註:此屬剎 那定】

即於此定,若脩若習,恒作常作,加行不捨,說名為脩。

「若習、若脩、若多所作」:顯彼自在。

(8)

8

「能令證得勝分別慧」,義如前說。

【d】

「於五取蘊,數數隨觀生滅而住等」者,謂如實知色生及變壞,如實 知受、想、行、識生及變壞。

「是名脩定」者,云何為定?

(1)謂於五取蘊,數數隨觀生滅而住,所起心住、等住,乃至心一 境性,總名為定。【註:這種隨觀產生的定是剎那定】

云何為脩?

謂於此定,若脩、若習,恒作、常作,加行不捨,總名為脩。

「若習、若脩、若多所作」者,顯於此定,能得自在。

「能令證得諸漏永盡」者,漏謂三漏,即欲漏、有漏、無明漏。彼於 此定,若習、若脩、若多所作,能令三漏盡、等盡、遍盡、究竟盡,

故名諸漏永盡。於此永盡,得獲成就親近、觸證,故名證得。

(2)復次,第四靜慮所攝,清淨捨、念俱行,趣阿羅漢無間道所攝 心一境性,說名為定。

即於此定,若脩、若習,恒作、常作,加行不捨,說名為脩。

「若習、若脩、若多所作」:顯彼自在。

「能令證得諸漏永盡」,義如前說。

四、《集異門足論》卷7

四修定者:

一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現法樂住;

二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最勝知見;

三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勝分別慧;

四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諸漏永盡。

◎云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現法樂住?

答:於初靜慮,所攝離生喜樂俱行,心一境性,若習、若修,堅作、

常作,精勤修習,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現法 樂住。

◎云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最勝知見?

答:於光明想俱行,心一境性,若習、若修,堅作、常作,精勤修 習,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最勝知見。

(9)

9

◎云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勝分別慧?

答:於受想尋觀俱行,心一境性,若習、若修,堅作、常作,精勤 修習,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勝分別慧。

◎云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為能獲得諸漏永盡?

答:於第四靜慮,所攝清淨捨念俱行,阿羅漢果無間道攝心一境性,

若習、若修,堅作、常作,精勤修習,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 所作,為能獲得諸漏永盡。如薄伽梵於《波羅衍拏起問》中說:

斷欲想憂怖,離惛沈睡眠,及惡作掉舉,得捨念清淨。

法輪為上首,得正智解脫,我說斷無明,得勝分別慧。

五、《瑜伽師地論》卷 12

【a】復次,云何修定為得現法樂住?

謂於四種現法樂住方便道中所有修定,及未圓滿清淨鮮白諸根本地 所有修定。為顯修習未曾得定,是故世尊說初靜慮前方便道。

【b】云何修定為得智、見?

謂諸苾芻,於光明相,殷勤懇到審諦而取,如經廣說。

當知此在能發天眼前方便道所有修定。此中天眼,於諸色境能照、

能觀,說名為見。能知諸天如是名字、如是種類,乃至廣說,如《勝 天經》,是名為智。

【c】云何修定生分別慧?

謂諦現觀預流果向方便道中所有修定,或為修習諸無礙解(法無礙 解、義無礙解、訓詞無礙解、辯才無礙解)。

【d】云何修定為盡諸漏?

謂阿羅漢果方便道中所有修定。

(10)

10

《內觀雜誌》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北市誌字第 313 號 1995 年 10 月 1 日創刊

發行人:李雪卿 編輯:內觀雜誌編輯組

宗旨:弘揚佛法的義理和介紹內觀法門 聯絡:320 中壢市郵政信箱 9-110

網站:www.insights.org.tw http://140.115.120.165/forest/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來。是故如來名得涅槃。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入十種法行。能知諸佛如來應供正

須摩提答言。諸法不可計數亦無所住。而仁問我住於何法。仁作是問不如不問。文殊

則妄想息滅正念停住是名修法界止又觀未語欲語正語已語皆無有相語心亦爾不從內出

 告諸佛子等  汝等今善聽   我今說此呪  具足諸功德   當來惡世時  我法將欲滅   能於此時中  護持我末法   能除世間惡  毒害諸鬼神 

『增上善學』,建立善根之端正法; 24 由內凡轉為聖者之『增上信學』,確立 信根不壞,更需要如法念佛、念法、念 僧、念聖所施設戒之功德,成就清淨 信。 25

諸比丘!於此,比丘 A 離欲、離惡不善法,有尋、有伺,由離生 喜、樂,具足初禪而住。B 尋伺止息,內心等淨,心一趣性,無 尋、無伺,由定生喜、樂,具足第二禪而住。C

事理平等猶如虛空常住一相無有差別。然諸眾生深著邪見。因緣諸 法不捨妄念起分別相。不知如來萬德光明堅固設利。常住有情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