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No. 1024-A 引
No. 1024-B 賢首五教儀序 No. 1024-C 序
No. 1024-D
賢首時儀教觀圖 法界觀境普融無盡圖 賢首五教儀條箇
總釋此儀 三時
別三時 通三時 十儀
本末差別 依本起末 攝末歸本 本末無礙 隨機不定 顯密同時 一時頓演 寂寞無言 該通三際 重重無盡 五教
五教名義 五教所詮 五教斷證 五教機益 五教通妨 六宗
法執
後五宗
揀性相濫
揀空性濫
揀空相性
揀空性相
揀性相空
揀始頓濫
揀終同濫
揀同別濫
總申開合
別通妨難
三觀
三觀方便 三觀十對 真空觀 無礙觀 周遍觀 修觀益 教觀依持 結指
No. 1024-E 集刻五教儀緣起 No. 1024-F 刻賢首五教儀䟦 卷目次
1
2
3
4
5
6
贊助資訊
編輯說明
本電子書以「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Version 2021.Q1」為資料來源。
漢字呈現以 Unicode 3.0 為基礎,不在此範圍的字則採用組字式表達。
梵文悉曇字及蘭札字均採用羅馬轉寫字,如無轉寫字則提供字型圖檔。
CBETA 對底本所做的修訂用字以紅色字元表示。
若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函 service@cbeta.org 回報。
版權所有,歡迎自由流通,但禁止營利使用。
No. 1024-A 引
天台賢首。隨宜示法。說天台賢首法者。不自知也。後人起念便隔作兩截。重天台失 天台。重賢首失賢首矣。執相泥名。分河立幟。此末法大弊。通人宜無所揀擇軒輊於 其間也。賢首宗闕五教儀。百亭法師為補綴成之。以毒攻毒。以楔出楔。且憑楮墨施 平等。莫向眉端安是非。殆不獨為賢首宗之功臣矣。東南義虎。略見一斑。為兩宗左 右袒者。即勿寓目焉可也。
康熈庚申立秋日順天府府丞錢唐戴京曾題 No. 1024-B 賢首五教儀序
華嚴稱根本法輪。不唯為開漸之本。亦且為攝末之本。竺乾震旦。咸最尊尚。諸佛歷 祖。遞代師承。自龍樹依之判二種般若。天親依之闡六相圓融杜順依之而演三觀。雲 華依之而開十玄。至賢首大師。則依此而立宗判教。離台家之四以為五。復得清涼憲 章。啟十門而會性相二教。圭峯祖述。敘五義而揀空性兩宗。此皆神明天縱。博贍旁 通。故能各騁辯才。宏敷妙趣。或造論。或釋經。法界宗旨。燦然明備。而一大時 教。已罄無遺蘊矣。厥後繼圭峯而起者。雖代有哲人。而兼綜條貫。洵蔑以加。莫能 更讚一詞。乃味者不察。讀一不讀一。廢目而任耳。伐異以黨同。或譏其伏斷皆無。
或指為教觀兩失。在台衡從上諸師。或慮兩家末裔。濫以賢首之旨。混入己宗。故弗 惜曉曉。而貶駮過當。何意曾玄輩。遂拾牙瀋。逞狂盲。妄肆詆訶。橫起攻擊。不至 飲水分河不止。噫。疇復知固有大謬不然者哉。先師寶輪大師。博極諸宗。尤於華 嚴。宿有緣契。精研深入。心領神會。嘗痛賢首未墜之緒。僅爾如綫。誓願振興絕 業。以繼往開來。闡法後。力宏此宗。五教十玄。蓋無時無處。不高提圓唱也。著五 教解誚論。論賢首宗未知圓義解二篇。大旨謂賢首大師之離四以為五。非悖天台。實 備天台之所未備。清凉紹隆之。即天台以清涼大師為大元勳。亦匪為過。中間晳兩家 之殊塗若鏡懸。會兩家之同歸若璧合。且分銖不爽。纖累無偏。則又若衡平。向使悻 悻者見此。應無從置喙矣。先師謂天台當以清涼大師為大元勳。(立)亦謂先師實天台元 勳。不徒稱清涼嫡裔也。(立)侍師有年。徒以脫臼也晚。塵封智錮。致望海驚心。入山 空手。而慈雲百兄法師。抱頴悟絕倫之資。親承提命。往還咨決。遂得髓於言下。然 深藏若良賈。年來杜門却埽。單與淨滿晨夕娛遊。禪觀之餘。則取是宗教部。及諸祖 著述。研磨對會。博觀約取。先則支分條列。而派析之。後則徹委窮源。而滙聚之。
錄成一書。首分時。次敘儀。次立教。又次判宗。終以明觀。時則有先後通別。儀有 本末顯密。教有始終頓圓。宗有小大性相。觀則有方便。有因緣。有對法。有觀門。
有六相。有十玄。言簡義詳。理融旨顯。信解行證。了然眉列。讀之而猶謂之有教無 觀。得乎。猶謂之伏斷修證俱無指示。得乎。今而後法界宗旨。將不終屈抑也已。然 則是書也。法師固不負為先師嫡子。溯而上之。將為圭峰。為清涼。為賢首。以至龍
樹諸大師之元勳。亦併無歉於天台。彼悻悻尋賢首隙者。蓋無容置喙。而平心以觀可 矣。乃命名曰賢首五教儀。法師自謂。竊比於高麗師。稟玄義而錄出四教儀云爾。夫 誰曰不然。茲將校梓。屬(立)弁端。(立)甚喜華嚴根本法輪。儼揭天日也。遂合掌讚 歎。不顧鄙陋而為之辭如此。
梅塢興福教院法弟 真立和南 撰 No. 1024-C 序
孔子不可無思孟老子不可無莊周釋尊不可無慶喜為道之須傳也南嶽不可無智者戒賢不 可無玄奘達摩不可無慧可為教之須人也又智者不可無章安玄奘不可無慈恩慧可不可無 僧璨為其授受有源而不竭奕葉相承而無盡也迨於賢首大師何獨不然以言乎師則有杜順 雲華開其先以言乎資則有清凉圭峰紹其後其立教也有始有終有頓有圓斷則斷其厚薄證 則正其淺深位則品其高下行則定其遠近顯法相若然燭之朗明揀機益比析薪之分剖其判 宗也有小有大有性有相相則妄相為相空則真空亦空頓則無所不絕似影離於天日圓則無 所不融如像含於海空其分時也有先有後有別有通非先無以知其為開漸之頓非後無以知 其為攝末之本非別無以見說法之次第非通無以見教理之圓融其敘儀也有本有末有顯有 密非本無以了一乘之頓實非末無以識三乘之權漸非顯無以決擇其一定非密無以測度其 不定其明觀也有方便有因緣有對法有觀門有六相有十玄非方便無以辯修證非因緣無以 明德用非對法無以解無盡非觀門無以入法界非六相無以顯圓通非十玄無以彰無礙何者 凡夫見色為實色見空為斷空故開真空絕相門使之觀色非實色舉體是真空觀空非斷空舉 體是幻色如是於理則見矣於事猶未也復開理事無礙門使觀不可分之理皆圓攝於一塵本 分限之事亦通遍於法界如是以理望事則可矣以事望事猶未也又開周遍含容門使觀全事 之理隨事而一一可見全理之事隨理而一一可融然後一多無礙大小相含則隱顯施為神用 不測矣教觀既周時儀已備則判釋諸佛說法儀式至矣盡矣無復加矣以此自修無法不通以 此教他無機不被是以三帝歸崇兩朝悅服李長者論讚於前崔學士傳美於後至於海內海外 莫不揚其化天上天下靡不仰其徽質諸千古以上之聖賢而無訛俟諸百世以下之俊傑而不 惑遂令法門隆盛代有哲人長水流布於東吳蒼山崛起於西蜀雲捿敷演於南海交光發明於 北嶺猗歟休哉奈何今義學家不得其門而入見其教部廣大意旨幽深即如賢首大師著述凡 有一百餘卷清涼國師現流傳者約有四百餘卷圭峰大師疏註總有九十餘卷浮狂者詆為葛 藤愚鈍者視為砂石誰復能探其微窺其奧哉幸我乳峰得水大師自弘法以來朝夕提撕時為 演唱特未布諸方䇿普令一切見聞耳(續法)雖忝輪下性極顓蒙晝夜參隨日漸薰熟竊謂此皆 賢家所傳心法若不傳於後葉在己則有悋法之愆在他安得正眼之益爰將先師常所樂說者 錄之復尋諸大部中所切要者集之十餘年間考閱再三窮思至四始成六卷名之曰五教儀庶 得華嚴宗旨彌播於塵寰法界心印重光於昔日燈燈相續化化無窮矣謹述顛末冀見此衷至 於知我罪我所不暇計焉。
時康熈十四年歲次乙卯秋仲望日
古杭慈雲灌頂行者 續法 題 No. 1024-D
賢首時儀教觀圖
法界觀境普融無盡圖
賢首大師。判釋如來一代時教。不出右圖三觀。初祖杜順。集成五教。二祖雲華。草 創儀等。四祖清涼。添足宗等。五祖圭峯加揀。今圖標三祖賢首一師者。蓋教觀由三 祖而圓備。宗儀由三祖而建興。述作功德。推尊獨在。故不舉餘祖耳。後之學法者。
務知開宗立教之主。餘祖自該顯矣。
雲山灌頂行者續法識 賢首五教儀條箇 卷第一
序 時教圖 法界觀圖 別三時
先照 轉照 還照 問答三時名義 通三時
一念時 一化時(華嚴 阿含 方廣 般若 法華 涅槃 通妨)
卷第二
三際時 同類時 異類時 念攝時 重収時 異界時 攝入時 収末時
通恒說妨 通涅槃妨 通諸教妨 通相遍妨 通餘佛妨 通諸教妨 十儀
本末差別 依本起末 攝末歸本 本末無礙 隨機不定 顯密同時 一時頓演 寂寞無言 該通三際 重重無盡
五教名義 五教所詮
小教十門 相十門空五門 始教十門 對相空十五門 頓教十門 圓教十門 五教斷證
小教諦障 小教行位 小教辟支佛果 小教佛果
卷第三
始教執障 始教斷證 終教斷證 頓教斷證 圓教斷證
五教機益
小教機益 始教機益 終教機益 頓教機益 圓教機益
五教通妨
五教妨難 釋名義妨 釋分判妨 立五所以 所以會通 會通諸教 會通相収 五教相収
卷第四 六宗
法執 後五宗 揀性相濫
揀空性濫 揀空相性 揀空性相 揀性相空 揀始頓濫 揀終同濫 揀同別濫 總申開合 別通妨難 三觀方便
外緣內障 發大心 受佛戒 修勝行 明心鏡
卷第五
揀觀智 止觀性緣 止觀入住
止觀漸頓 止觀均齊 止觀緣境 魔名 魔境 治魔覺悟 治魔識責
治魔止觀 治魔經呪 治魔正念 病相 治病 顯果善根 顯果辨偽
顯果長養 顯果證境 三觀十對
教義 理事 境智 行位 因果 依正
卷第六
體用 人法 逆順 感應 圓融無盡
真空觀(四句十門) 無礙觀(理遍事十門)
周遍觀
十觀 十玄相 十玄事
十玄喻次 十玄開立 十玄圓融 十因心法 十因緣起 十因緣性
十因法性 修觀益 揀修
教觀依持 結指 賢首五教儀條箇(終)
No. 1024
賢首五教儀卷第一
清浙水慈雲沙門 灌頂續法 集錄 賢首大師判釋如來一代時教不出三時十儀五教六宗三觀。
言三時者有別有通。
別三時者一日出先照時二日昇轉照時三日沒還照時。
華嚴云或日初分時入或日中分時入或日後分時入法華謂初善中善後善是也。
第一日出先照時者。
△華嚴經云譬如日出先照須彌山等諸大高山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成就無邊法界智輪 常放無礙智慧光明先照菩薩摩訶薩等諸大山王。
△若約所說教相者。
△經云爾時世尊於菩提樹下初成正覺時。
△普見一切眾生皆成正覺乃至普見一切眾生皆般涅槃。
△普見一切眾生貪瞋癡慢諸煩惱中有如來身智常無染汙德相備足。
△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我欲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於自 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如我無異。
△即於三七日中遂為此等眾生於菩提場稱於大方廣法界敷演萬行因華以嚴本性令成萬 德佛果。
△其有往劫與我同種善根曾得我於劫海之中以四攝法而攝受者。
△始見我身聞我所說即皆信受入如來慧。
△乃至逝多林內我入師子頻申三昧大眾皆證無盡法界。
△此一時中為圓頓大根眾生轉無上根本法輪名為直顯教令彼同教一乘人等轉同成別所 謂初善或日初分時入也。
△故法華方便偈云我始坐道場時即自思惟若但讚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 故信解偈云爾時長者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出內財產注記券疏窮子見父馳走而去 即勅使者追捉將來窮子驚喚迷悶躃地。
△其所說經即華嚴梵網等也。
第二日昇轉照時者中有二義先總後別。
△先總明者華嚴經云但以山地有高下故照有先後如來智輪亦復如是隨諸眾生根欲不同 智慧光明種種有異楞伽亦云日出光等照下中上眾生如來照世間為分部諸法。
△若約所說教相者。
△經云除先修習學小乘者著相憍慢不信法者及溺貪愛水著於五欲者深入諸邪見生死險 道者如是等眾生諸根悉暗鈍著樂癡所盲云何而可度。
△我於三七日思惟如是事若我遇眾生盡教以佛道彼即沒苦海毀謗不信故疾入於惡道若 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進退難為遂。
△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始知過去佛皆以三乘引然後令悟入究竟一佛乘故我所得道亦 應說三乘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梵音慰喻我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得是無上法隨一切 諸佛而用方便力我聞慰喻音隨順諸佛意始往波羅奈轉四諦法輪讚示涅槃法度陳如五人 漸漸諸處乃至千萬亦為求緣覺者說十二因緣亦為求大乘者說六波羅蜜中間為說方廣般 若諸甚深法淘汰如上聲聞緣覺引進權乘諸小菩薩。
△此一時中為下中上三類眾生轉依本起末法輪名為方便教令彼三類人等轉三成一所謂 中善或日中分時入也。
△故法華方便偈云復作如是念我出濁惡世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 說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雖復說三乘但為教菩薩。
後別明者於日中分照有三轉謂初轉時中轉時後轉時也。
初轉時者華嚴云次照黑山如來智輪次照聲聞緣覺謂佛初於鹿苑為鈍根下類眾生轉小乘 法輪說一切諸法皆因緣生以破外道自然性等又說緣生無我翻彼外道實有我執此一轉時 唯就境明實有依他然猶未說大乘法空真如妙理由是名之為隱實教令彼凡夫外道轉凡成
聖也。
故法華云長者知子愚癡狹劣即以方便更遣餘人眇目矬陋無威德者汝可語之云當相顧除 諸糞穢倍與汝價窮子聞之歡喜隨來為除糞穢淨諸房舍。
其所說經即提胃阿含等也。
中轉時者華嚴云次照高原如來智輪次照決定善根眾生隨其心器示廣大智謂佛次於中時 為中根一類眾生轉三乘法輪說一切諸法皆唯識現以破小乘心外有法從因緣生又說緣生 假有翻彼小乘實有法執。
此一轉時始約心說盡空遍計然猶未說一乘真空法性妙理由是名之為引攝教令彼二乘人 等轉小成大也故法華云長者有智漸令入出經二十年執作家事其所說經即方廣深密等 也。
後轉時者華嚴云然後普照一切大地如來智輪然後普照一切眾生乃至邪定亦皆普及為作 未來利益因緣令成熟故謂佛又於後時為利根上類眾生轉一乘法輪說一切諸法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以破權乘不了心境俱空無性又說緣生即空翻彼權乘二無我執此一轉時直據性 顯中歸圓成然猶未說一乘佛性生佛平等究竟真常實相妙理由是名之為融通教令彼三乘 人等轉權成實也故法華云爾時長者自知不久示其金銀真珠玻瓈諸物出入皆使令知。
其所說經即般若妙智等也。
第三日沒還照時者此乃義取出現經意說云如日沒時還照高山如來智輪最後還照菩薩摩 訶薩等諸大山王。
十定品云譬如日天子周行照曜晝夜不住日出名晝日沒名夜菩薩亦復如是。
法界品云譬如日輪無有晝夜但出時名晝沒時名夜菩薩智輪亦復如是無有分別但隨心現 教化眾生。
△若約所說教相者。
△經云過四十餘年漸漸見其根熟即中下機成上上品如是之人我今亦令得聞是經入於佛 慧遂於靈鷲山中告大眾云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汝等應當一心信解無有餘乘唯一佛乘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普皆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顯示三五乘性眾生法身平等入一乘 道乃至臨欲滅度之時在於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作大師子吼顯常住法決定說言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凡是有心定當作佛究竟涅槃常樂我淨皆令安住祕密藏中即與華嚴海會師子頻 申大眾頓證無有別異。
△此一時中為上上根眾生轉攝末歸本法輪名為開會教令彼偏教五乘人等轉偏成圓所謂 後善或日後分時入也。
△故法華方便偈云我見佛子等志求佛道者我即作是念如來所以出為說佛慧故今正是其 時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教化諸菩薩無聲聞弟子信解偈云父知子心漸已曠大即聚親族 說是我子凡我所有舍宅人民悉以付之恣其所用子念昔貧今於父所大獲珍寶甚大歡喜。
△其所說經即法華涅槃等也。
問準上判釋則三時名義非憑一經論耶。
答取眾經論理究竟故。
△問經中無有還照之語今者何為而開判耶。
△答開有二義。
△一取經意葢日初出先照高山日若垂沒亦應還照諸山王故如彼天台亦開平地為三以成 五(食時禺中正午三也加幽谷高山以對五味五也)取幽谷為二而合四(晉華嚴云譬如日出先照諸大山王次照一 切大山次照金剛寶山然後普照一切大地四也而云為二合四者如妙玄云猶如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後照平地故合四照 成三照也)故疏鈔云我佛本為一事出現於世四十餘年未顯真實今分一代時教豈妨判有前後 分析權實空有取捨偏圓漸頓方知佛法微妙深玄譬猶不泛大海豈識邊涯不諳木石安知真 寶故智論釋法施云依隨經論廣作義理為立名字皆名法施。
△二約教理華嚴依本起末故有潛流而無後照法華涅槃攝末歸本故有會流而無先照今雙 取之本末無礙先後圓足非本無以垂末故華嚴中影顯法華涅槃日出潛流義云譬如日出先 照須彌山等諸大高山又如大海其水潛流四天下地及八十億諸小洲中非末無以歸本故涅 槃法華中影顯華嚴日沒會流義云如閻浮提日入之時眾生不見以黑山障故而是日性實無 沒入眾生不見生沒入想聲聞弟子亦復如是為諸煩惱山所障故不見我身以不見故便於如 來生滅度想而我實不畢竟永滅又如日天子能除諸暗此經亦復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暗譬 如四河出阿耨達池若有天人諸佛說言是河不入大海當還本源無有是處菩提之心亦復如 是有佛性者若聞不聞若修不修悉皆應得阿耨菩提又加一切川流江河諸水之中海為第一 此經亦復如是於諸經中最為深大若不爾者則日唯有出無沒入故普照地後諸大高山不得 還照益故過中照已應如昏暮世間皆暗瞑故何以經云今復轉最妙無上大法輪亦還令汝得 聞是經入於佛慧又百川中無海潛流從何本源出故穿鑿求者終不能得益故江河乾時後應 無水入中流故何以經云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
△故知不可偏執一文一義而自疑難也。
△但經論中成有名無義或有義無名或名義俱全或名義皆闕今於前三句中復開六句而料
揀之一少分名二全分名三少分義四全分義五少分名義六全分名義。
△少分名者如華嚴十定品云日出名晝日沒名夜涅槃初卷云聖慧日明從今永滅無上法船 於斯沉沒。
後分云慧日滅沒大涅槃山一切眾生喪真慈父。
四分律云喻如日沒時世界皆暗暝。
△全分名者如本起經云菩薩處胎時晨朝為色界諸天說法日中欲界日晡鬼神華嚴十定品 云或日初分或日中分或日後分。
般若云初日分以身布施中日分後日分亦以恒沙等身布施。
△少分義者如華嚴五十世界初成喻云譬如三千世界初始成時先色天次欲天次人處及餘 眾生如來出現先化菩薩次化二乘後及餘諸眾生。
五十一法界出生喻云譬如法界常出一切聲聞獨覺菩薩解脫而法界無增減如來智慧恒出 一切世出世間種種智慧而如來智無增減皆明先頓後漸義也。
四十七云或時為說差別三乘或時為說圓滿一乘普皆濟度令出生死此明先漸後頓義也五 十四輪依起喻云譬如樹林依地輪地依水輪水依風輪風依空輪空無所依一切佛法依慈悲 慈悲復依方便方便依四大智智依無礙慧慧無所依五十一四寶出生喻云譬如大海有四寶 珠具無量德能生海內一切珍寶如來大智慧海於中有四大智寶珠具足無量福智功德由此 能生一切眾生聲聞獨覺學無學位及諸菩薩智慧之寶此皆依本起末義也五十二文字攝入 喻云譬如書字普入一切事一切語一切算數一切世間出世間處而無所住如來音聲普入一 切處一切眾生一切法一切業一切報中而無所住一切眾生種種語言皆悉不離如來法輪何 以故言音實相即法輪故諸河入海喻云一切智慧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佛子此閻浮提有二千 五百河流入大海西拘耶尼有五千河流入大海東弗婆提有七千五百河流入大海北鬱單越 有一萬河流入大海佛子此四天下如是二萬五千河相續不絕流入大海此皆攝末歸本義 也。
法華藥草喻品末云因緣開示是我方便今為汝等說最實事是先權後實也化城喻中東方諸 梵請云唯願度脫開涅槃道東南諸梵請云唯願轉法輪顯示諸法相南方諸梵請云願轉無上 法輪上方諸梵請云願示大涅槃道是先半後滿也智勝威音之說先三後一也鑿井髻珠之譬 先小後大也。
乃至王膳顯實也良醫開權也涅槃三云譬如阿耨達池出四大河如來亦爾出一切命起末也 八云譬如眾流皆歸於海一切契經皆歸大乘大涅槃經歸本也五云譬如長者唯有一子以愛 念故晝夜殷勤教其半字而不教誨毗伽羅論何以故以其幼稚力未堪故子既長大堪任讀學
時彼長者教半字已次為演說毗伽羅論如來亦爾以諸聲聞無有慧力是故如來為說半字九 部經典而不為說毗伽羅論方等大乘若諸聲聞有堪任力我亦爾時為諸弟子說於半字九部 經已次為演說毗伽羅論大乘經典所謂如來常存不變先半後滿也。
七云譬如女人生育一子嬰孩得病是女愁惱求覓醫師醫師既來合三種藥酥乳石蜜與之令 服因告女人且莫與乳須藥消已爾乃與之是時女人即以苦物用塗其乳藥至消已母人以水 淨洗其乳喚其子言來與汝乳是兒聞已漸漸還飲如來亦爾為度一切教諸眾生修無我法為 修空故說言諸法悉無有我如是修空永斷我心入涅槃已我於爾時說如來藏是故比丘不應 生怖應自分別如來祕藏不得不有先權後實也。
△全分義者華嚴五十一龍王降雨喻云譬如阿那婆達多龍王興大密雲徧閻浮提普霔甘雨 百穀苗稼皆得生長江河泉池一切盈滿如來亦爾興大悲雲遍十方界普雨無上甘露法雨令 一切眾生皆生歡喜增長善法滿足諸乘又如摩那斯龍王將欲降雨先起大雲彌覆虗空凝停 七日待諸眾生作務究竟過七日已降微細雨普潤大地如來亦爾將降法雨先興法雲成熟眾 生為欲令其心無驚怖待其熟已然後普降甘露法雨演說甚深微妙善法漸令滿足一切智智 無上法味。
婆達降雨華嚴也摩那興雲轉照三教漸成熟也後降法雨法華涅槃也又海寶飲縮喻云譬如 大海有四熾然光明大寶布在其底性極猛熱常能飲縮百川所注無量大水一日藏大寶光明 照觸海水悉變為乳二離潤大寶光明照觸其乳悉變為酪三火燄光大寶光明照觸其酪悉變 為酥四盡無餘大寶光明照觸其酥變成醍醐如火熾然悉盡無餘佛子若大海中無此四寶從 四天下乃至有頂其中所有悉被漂溺如來大智慧海有四種大智慧寶具足無量威德光明此 智寶光觸諸菩薩及至令得如來大智佛子諸菩薩修集一切助道法時起無量散善波浪一切 世間天人阿修羅所不能壞如來以滅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捨一切散善 波浪持心一境住於三昧又以除一切法愛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捨離三昧味著起廣大 神通又以慧光普照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捨所起廣大神通住大明功用行又以與如來 平等無邊無功用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捨所起大明功用行乃至得如來平等地息一切 功用令無有餘佛子若無如來此四智寶大光照觸乃至有一菩薩得如來地無有是處大智慧 海華嚴也有四智寶根本輪中具後二時經教法也飲縮百川大水乾枯百界中性修貪愛水也 日藏照觸海水變為乳者阿含教滅凡外戒善人天善禪及餘三途一切愛水而轉成我空也離 潤照乳變為酪者深密教滅一切二乘偏真三昧法愛而入法空起諸神通化生嚴土也火燄照 酪悉為酥者妙智教滅一切三乘著相修行執著二空種種法愛而成俱空起大明行入於實相 般若也無餘照酥成醍醐者法華涅槃教滅一切權乘有修有證有佛有生種種法愛而得圓滿 菩提歸無所得生佛平等唯一乘性入於第一義諦法界空也法華火宅喻中若我但以智慧神 力捨於方便為諸眾生讚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眾生不能以是得度如彼長者雖復身手有力 而不用之華嚴教也但以智慧方便於三界火宅拔濟眾生為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如來以 是方便誘進眾生如彼長者為說羊車鹿車牛車諸子即時爭出火宅轉照中三教也如來若見
無量眾生以佛教門出三界苦便作是念是諸眾生皆是我子等與大乘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皆 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如彼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火宅自惟財富無量等以大車而賜諸子 即法華也信解品窮子喻涌出品初後入佛慧方便品始坐道場但讚佛乘無二無三趣波羅奈 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見求佛者為說佛慧無有餘乘唯一佛乘皆是三照義也又受記品繫珠喻 中以無價寶珠繫其衣裏華嚴教也遊行求索得少便足轉照中教也指示其珠貿易如意法華 教也化城喻中十六王子請大聞大覆說大經一一所化六百萬億那由它恒河沙等眾生即說 華嚴佛慧也於今有住聲聞地者應以是法漸入佛道所以者何如來智慧難信難解阿含方廣 般若教也如來自知涅槃時到眾又清淨便集諸菩薩及聲聞眾為說是經世間無有二乘而得 滅度唯一佛乘得滅度耳法華涅槃教也譬喻品中佛告舍利弗言我昔教汝志願佛道先照也 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轉照也還令汝念本行道故說大乘經還照也涅槃八中一藥流 味喻云譬如雪山有一味藥名曰樂味其味極甜過去世中有轉輪王造作木桶以接其藥是藥 熱時從地流出集木桶中其味真正王既沒已其後是藥或醋或醎或甜或苦或辛或淡如是一 味隨其流處有種種異是藥真味停留在山猶如滿月凡夫薄福雖以掘鑿加功苦至而不能得 復有聖王出現於世以福因緣即得是藥真正之味輪王造桶接藥華嚴會也王沒之後隨流成 異方便教也聖王復出即得真味法華涅槃會也。
九云譬如大船從海此岸至於彼岸復從彼還岸至此岸如來正覺乘大涅槃大乘寶船周旋往 反濟度眾生在在處處有應度者悉令得見如來之身從海此岸先照也彼岸轉照也還至此岸 還照也又云如菴羅樹及閻浮樹一年三變有時生華光色敷榮有時生葉滋茂蓊鬱有時凋落 狀似枯死如來亦爾於三界中示三種身有時初生有時長大有時涅槃而如來身實非無常初 時生華頓也中時長葉漸也後時凋枯圓也十四中五味喻云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 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佛亦如是從佛出於十二部經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從修 多羅出方等經從方等經出般若波羅蜜從般若波羅蜜出大涅槃猶如醍醐。
從牛出乳最初華嚴也酪生熟酥轉照中阿含法相無相也涅槃醍醐還照法華涅槃也。
△少分名義者華嚴五十云譬如日出於閻浮提無量眾生皆得饒益所謂破暗作明變溼令燥 生長草木成就糓稼廓徹虗空開敷蓮華行者見道居者辨業何以故日輪普放無量光故如來 智日以無量事普益眾生所謂滅惡生善破愚為智大慈救護大悲度脫令其增長根力覺分令 生深信捨離濁心令得見聞不壞因果令得天眼見沒生處令心無礙不壞善根令智修明開敷 覺華令其發心成就本行何以故如來廣大智慧日身放無量光普照耀故此唯先照名義也五 十九云菩薩正法日出現於世間戒品圓滿輪神足速疾行照以智慧光長諸根力藥滅除煩惱 暗消竭愛慾海乃至五十中先照山王次照黑山高原後照大地法喻皆明先照轉照名義也六 十云譬如空中日運行無暫已如來亦如是神變恒相續此喻轉照名義也。
五十二云如日舒光照法界器壞水漏影隨滅最勝智日亦如是眾生無信見涅槃此唯還照名 義也。
涅槃十九云佛日將沒大涅槃山大王佛若去世王之重惡更無治者亦唯還照一也。
△全分名義者華嚴五十云譬如日月隨時出現大山幽谷普照無私如來智慧普照一切無有 分別隨諸眾生根欲不同智慧光明種種有異出現普照者月沒日出先照大山也日沒月出還 照大山也隨時普照轉照幽谷也根欲不同五會所被機也光明有異三時能被教也又云譬如 日出生盲眾生雖未曾見然為日光之所饒益何以故因此得知晝夜時節受用調適離眾患故 如來智日亦復如是毀戒毀見生盲眾生無信眼故不見諸佛智慧日輪雖不見佛亦為智日之 所饒益何以故以佛威力令彼眾生所有諸苦皆消滅故晝夜時節者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也 受用三時飲食也以佛威力者因此如來智慧日輪始得聞知初中後照時分所被一切聲教而 亦令彼離苦得樂也七十三云譬如日輪出時名晝沒時名夜菩薩智輪亦復如是教化眾生言 其止住前劫後劫華嚴直顯教中開發眾生宿世善根未種者令種即名過去前劫如日初出名 之為晝也轉時行布教中已種者令增長即名現在中劫如日昇中名為餉午也法華開會教中
已增長者令成熟念念令無量眾生於阿耨菩提得不退轉即名當來後劫如日入沒名之為夜
也則前後劫是約現在三世明矣四十六云一切諸佛於一時中知一切時具淨善根入於正位 無所住著而能示現若晝若夜初中後時乃至盡於未來際劫恒為眾生轉妙法輪不斷不退無 有休息示現晝夜初中後者別明如來一代教中三種時也盡未來者總結無盡化中三種時也 涅槃二云譬如日初出光明甚暉燄既能還自照亦滅一切暗如來神通光能除我苦惱處在大 眾中譬如須彌山今聞入涅槃佛日墜於地法水悉枯涸我等定當死如來般涅槃眾生極苦惱 初出先照也日墜還照也轉照自攝。二十四云世尊若因佛性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故如來廣為眾生說十二部經世尊如優 陀延山日從中出至於正南日若念言我不至西還東有者無有是處佛性亦爾若不聞不戒不 施不修不智不得阿耨菩提者無有是處佛讚善哉善男子世方二人一善問難二善能答善問 難者汝身是也善能答者謂如來也善男子因是善問即得轉於無上法輪若因佛性發菩提者 華嚴也如日東出說十二部者方廣等也如日正南不聞不修悉皆應得菩提轉無上輪者涅槃 也如日西沒。
九云譬如日出有三時異謂春夏冬冬日則短春日處中夏日極長如來亦爾於此三千大千世 界為短壽者及諸聲聞示現短壽譬如冬日為諸菩薩示現中壽若至一劫若減一劫譬如春日 唯佛覩佛其壽無量譬如夏日善男子如來所說方等大乘微密之教示現世間雨大法雨若有 人能受持是典開示分別利益眾生當知是輩真是菩薩譬如盛夏天降甘雨若有聲聞緣覺之 人聞佛如來微密之教譬如冬日多遇冷患菩薩之人若聞如是微密教誨如來常住性無變易 譬如春日萌芽開敷而如來性實無長短為世間故示現如是即是諸佛真實法性此則以一年 分為三時也短壽如冬變化土中化身壽也如今釋迦八十唱滅即是化身緣促同促壽量之義 劫壽如春受用土中應身壽也如彼彌陀阿僧祇劫即是應身緣長同長壽量之義無量如夏法 性土中法身壽也猶如虗空無始無終即是法身常住不變無量壽義壽量既爾說教亦然方等 大乘即遮那在法界土說大方廣華嚴教也如盛夏日當初照義如來密教即釋迦在變化土說
阿含等權乘教也如寒冬日當中照義如是常住微密教誨即如來在不毀淨土中說法華涅槃 一乘教也如春陽日當後照義。
五云如婆門羅所有語論終不欲令剎利毗舍首陀等聞何以故以此論中有過惡故如來正法 則不如是初中後善是故不得名為祕藏初善說頓也中善開漸也後善顯實也機理並契故不 覆藏。
三十一云我於爾時告善星言我所說法初中後善其語巧妙字義真正所說無雜具足成就清 淨梵行華嚴皆是稱性善巧之說故云巧妙即名善語初善也阿含諦緣之法真實不虗故云真 正即名真語方廣以逐機性隨計破著應不失時故云無雜即名時語般若權實雙明諸法如義 故云具足即名義語中善也法華等賜一乘大白牛車涅槃純談佛性醍醐甘露法味故云梵行 即名法語後善也乃至法華序品三善皆此三時之義餘可例思。
△準知今家判釋統該一大藏矣。
問既經論散說何不合為一二開為五六而必欲立三時即。
答有五所以一釋尊說法用三時故如因果三說涅槃三教法華三入光明三輪深密三為楞伽 三照二眾經論中常明三故如梵網光明三請法華涅槃三善金剛三分華嚴三定智論三覓成 論三年三諸佛化生多三會故如毗婆尸尸棄聲德彌勒佛等四世出世間恒重三故世如三世 三際三分三周出世如三時三生三祗三益五折衷諸說三為中故若盡理言之亦可合為一二 開為九十今則總相會通分為十重一總名為一音時以如來一代時教不離一音故如流支等 二或分為二此更有三初一本教時二末教時如教章二一頓教時二漸教時如護延諸德三一 平道時二屈曲時如印敏等師上三說中皆前屬華嚴後屬鹿苑終於雙林一切經教三或分為 三此亦有二初一根本時二起末時三歸本時如吉藏法師次一圓說時二漸說時三頓說時如 光統律師四或分為四此亦有二初一頓教時亦名別教一乘時華嚴也二小教時亦名別教小 乘時阿含也三權教時亦名同教三乘時深密妙智也四實教時亦名同教一乘時法華涅槃也 則不違光宅雲師次一圓滿教時華嚴也二有相教時阿含也三無相教時般若也四常住教時 涅槃也如虎丘岌公五或分為五此復有四一初華嚴二阿含三般若四深密五法華涅槃則不 違相宗二初華嚴二阿含三深密四妙智五法華涅槃則不違性宗三初稱性教二有相教三無 相教四同歸教五常住教如宋朝岌師四初華嚴二阿含三方等四般若五法華涅槃如智者大 師六或分為六此亦有二一初圓頓教時二人天教時三有相教時四無相教時五同歸教時六 常住教時如隱士劉公次一圓頓教時二有相教時三無相教時四抑揚教時五同歸教時六常 住教時如道場慧觀等七或分為七此亦有二一初華嚴二梵網三阿含四方廣五般若六法華 七涅槃則不違海東曉師二初華嚴二阿含三大集四深密五妙智六法華七涅槃則不違波頗 三藏八或分為八一圓頓教時二人天教時三有相教時四無相教時五抑揚教時六同歸教時 七常住教時八不定教時如南北諸師九或分為九一華嚴二提胃三阿含四方廣五般若六深 密七妙智八法華九涅槃則不違真諦唐三藏等十或分為十一華嚴二梵網三提胃四阿含五
大集六淨名七深密八妙智九法華十涅槃則不違大衍護身耆闍師等然十重中一則太簡十 則太繁繁則膠於名相簡則味其源流是以今家遍收開合判立三時則與教理自不違也。
問釋尊時儀與一切諸佛為同耶為異耶。
答約教有同異就理則無異教異者眾生機有千差如來化儀萬別故依華嚴根本輪中或以音 聲為教或以香飯為教或以光明而作佛事或以佛身而作佛事或現異相或復揚睂或動睛或 不瞬或憶念微笑或謦欬嚬呻就聲名教中或唯說三乘或唯說一乘或先大後小或先小後大 或先一後三或先三後一或先大中小後大或先一次三後一或顯密同時或頓漸齊演故華嚴 云今見一切佛土所有眾事種種不同所謂說法調伏教義法住各有差別教同者此土以聲名 句文而為教體十方諸佛土中亦有以音聲語言文字而作佛事此土如來先圓頓次權漸後圓 頓十方諸佛亦有以先一次三後一故法華云如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我今亦如是說無分別 法又云舍利弗當知諸佛法如是以萬億方便隨宜而說法理無異者諸佛出世唯欲眾生盡皆 悟入一法界心故我世尊初成正覺即說華嚴其奈機有利鈍利者得入鈍者如盲故不獲已從 一施三復說阿含深密妙智漸漸調伏至純熟己然後會三歸一說法華涅槃根最鈍者具歷五 會於阿含成小果益深密但得始益妙智得終頓益直至法華涅槃方得圓益又有根稍利者不 必具歷五會或但經四番三番二番便得悟入一真法界故法性論云中下鈍根菩薩三處入法 界初則般若次則法華後則涅槃無量義經云次說摩訶般若華嚴海空宣說菩薩歷劫修行即 是因般若入法界也法華云始見我身入如來慧今聞是經入於佛慧即是因法華入法界也像 法決疑經云或見如來入涅槃或見如來住世一劫若無量劫或見報身蓮華藏世界海為千百 億釋迦牟尼佛說心地法門或見法身同於虗空無相無礙遍同法界即是因涅槃入法界也時 會雖殊入理則一法華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以無量無教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 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至於餘佛土中或見 色聞香而入法界或覺觸知味而入法界如五十三知識解脫境界三十二菩薩不二法門二十 五無學真實圓通發覺雖不同歸元實無異也若會融之不唯理無優劣教亦無別如有國土唯 說一乘初時說大猶今先照也中時說大猶今轉照也後時說大猶今還照也或有國土唯說三 乘宿必下種已聞大法猶今說頓也現在應以是法漸入猶今開權也當必熟脫還聞大法猶今 顯實也或先大後小或先一後三一大華嚴也三小阿含等也後必說一大猶今法華談也或先 小後大或先三後一三小阿含等也一大法華等也宿必說一大猶今華嚴談也或顯密同時但 從其顯揀去其密或頓漸齊演但取其定捨其不定則亦有三時次第相也聲教既爾餘教亦然 如眾香國但以眾香令諸天人得入律行菩薩各各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一切德藏三昧得 是三昧者菩薩所有功德皆悉具足猶今說華嚴也若聲聞人是入正位食此飯者得入正位然 後乃消已入正位食此飯者得心解脫然後乃消猶今說阿含也若未發大乘意食此飯者至發 意乃消猶今說深密也已發意食此飯者得無生忍然後乃消猶今說妙智也已得無生忍食此 飯者至一生補處然後乃消猶今說法華涅槃也香味如是餘法例知則十方無量百千萬億國 土中諸佛世尊說法儀式無不同也故華嚴云佛剎與佛身眾會及說法但隨眾生心如是見有 殊非一切如來大仙之過咎上且會通諸佛別三時相如此通相如下。
通三時者開有十重一唯約一念時二盡該一化時三遍周三際時四攝同類劫時五收異類劫 時六以念攝劫時七劫念重收時八異類界劫時九彼此攝入時十以本收末時。
第一唯約一念時者謂於一剎那中即遍法界無盡之處頓說無量諸法門海。
華嚴云如來於一語言中演說無邊契經海。
淨名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楞伽云如日月輪一時遍照一切色像諸佛如來淨 諸眾生自心過習亦復如是頓為示現不可思議諸佛如來智慧境界法華云如來說法常以一 味令諸世間普得具足如大雲起普遍世界一時等澍其潤普洽。
第二盡該一化時者謂從我佛初成道時乃至如來般涅槃夜於此一代時化之中普遍重重法 界之處常說種種無盡經法。
△如華嚴教別但在初先照時分通則至後華嚴前八會中永無聲聞至第九會方有聲聞爾時 五百在祗園中已證聖果驗知舍利弗等先已聞小乘教方預入法界會則華嚴說通於阿含後 矣楞伽頌云真如空實際涅槃及法界種種意生身我說皆異名若不了無我依教不依義於諸 經律論而起淨分別。
無量義云次說般若歷劫修行華嚴海空。
法華云我今亦令得聞是經入於佛慧像法決疑云今日坐中無央數眾各見不同或見如來入 涅槃或見如來住世一劫若減一劫若無量劫或見如來丈六之身或見小身或見大身或見報 身蓮華藏世界海為千百億釋迦牟尼佛說心地法門或見法身同於虗空無有分別無相無礙 遍同法界或見此處山林土沙或見七寶或見此處乃是三世諸佛所行之處或見此處即是不 可思議諸佛境界真實之法。
法性論云鈍根菩薩三處入法界初則般若次則法華後則涅槃故知華嚴之說直爾通至涅槃 後也。
△若阿含教別論在初轉時通論亦至前後如華嚴中明小乘戒善四諦因緣即四諦品明諦十 藏品明戒六地明因緣則阿含說通於前也四分遊行等說十二年後方制廣戒楞伽明聲聞乘 差別相涅槃明迦留陀夷入聚落被害作結戒緣起增一明身子五分法身不滅。
阿含說如來涅槃有患背痛等相遺教經云初度陳如後度須䟦。
釋論云從初鹿苑至涅槃夜所說戒定慧結為修妬路等藏是知阿含亦通後也。
△若方廣深密等教別論在中轉時通論亦至初後。
初者華嚴中明十地十如八識四智等楞伽頌云甚深大方廣知諸剎自在我為佛子說非為諸
聲聞。
普曜經云第二七日提胃波利等五百賈人施佛麨蜜佛與授記當得作佛號會密成密跡力士 經說佛初成道七日思惟已即於鹿園中以眾寶莊嚴法座廣集三乘眾梵王請佛為轉法輪廣 益三乘眾得大小果等六年內即說鴦崛勝鬘等經後者方廣抑揚般若亦云二乘智慧猶如螢 火菩薩一日學智如日之照豈非抑揚。
法華云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方等陀羅尼經云先於王城授聲聞 記今於舍衛國復授聲聞記昔於波羅奈已授聲聞記身子云世尊不虗所言真實故能第二第 三授我等記光明經中分別三身三乘十地十度乃至人天因果法相涅槃云護大乘者受持九 部受決經中佛授園監闍王記等楞伽頌云象脇與大雲涅槃央掘摩及此楞伽經我皆制斷肉 又云真如空實際涅槃及法界種種意成身我說是心量。
則方廣談直通初後也。
△若般若妙智等教別論在後轉時通論亦至初後何者如大智度論云從得道夜乃至涅槃常 說般若華嚴須彌頂上偈讚品云法性本清淨如空無有相一切無能說智者如是觀凡夫見諸 法但隨於相轉不了法無相以是不見佛忉利會爾夜摩兜率雲集菩薩偈讚義然大品經云佛 在鹿野轉四諦法輪無量菩薩得無生法忍住初地二地乃至十地又云不見一法出法性外者 法性即是法界智論云三藏中明法空為大空摩訶衍中明十方空為大空。
楞伽云此空無生無自性無二相悉入一切修多羅中佛所說經皆有是義法華云本聲聞人在 虗空中說聲聞行今皆修行大乘空義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金光明云無量餘經已廣 說空是故此中略而解說眾生根鈍尠於智慧不能廣知無量空義故此尊經略而說之釋論云 須菩提何故更問菩薩畢定不畢定答云須菩提於法華中聞諸菩薩受記作佛今於般若中更 問畢定不畢定為未入者故又會宗品舉十大經雲經大雲經法華經般若最大大明品云諸餘 善法入般若中。
涅槃說佛性亦名般若故知般若前至華嚴後至涅槃也。
△若法華涅槃等教別論在後還照時分通則至前華嚴問明品覺首等菩薩問文殊言云何佛 境界知文殊答云非識所能識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淨開示諸羣生圓覺彌勒問云於諸輪迴 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迴入塵勞當說幾種教化方便度諸眾生惟願不捨救世大悲令 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慧目肅清照曜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方等陀羅尼云昔於波 羅奈授聲聞記今於王舍城復授聲聞記楞伽云大慧白言如來何故授何羅漢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記如來答言我為無餘涅槃界故密勸令彼修菩薩行授聲聞記。
楞嚴中如來責云如何世間三有眾生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以所知以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世 語言入佛知見阿處白言惟願如來示我在會諸蒙暗者捐捨小乘畢獲如來無餘涅槃令有學
者從何攝伏疇昔攀緣得陀羅尼入佛知見須菩提言蒙如來發性覺真空空性圓明得阿羅漢 頓入如來寶明空海同佛知見法華云始見我身聞我所說即皆信受入如來慧於一佛乘分別 說三今見佛子求佛道者當為汝等讚一乘道又云雖示種種道其實為佛乘又身子云我昔從 佛聞如是法見諸菩薩受記作佛我等不預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而今從佛聞所 未聞未曾有法斷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隱此則法華通至於前。
△釋論云從初發心常觀涅槃行道提胃說泥洹道阿含明涅槃相及二空等央掘勝鬘明佛性 常住楞伽云若如來是作則是無常若是無常一切作法應是如來我及諸佛皆不忍可謂以現 智證常法故證智是常如來亦常大慧諸佛如來所證法性法住法位如來出世若不出世常住 不易在於一切二乘外道所得法中非是空無然非凡愚之所能知頌云緣於本住法我及諸如 來於三千經中廣說涅槃法金剛云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 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法華壽量品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 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安樂行品云觀一切法猶如虗空不動不退常住一相涅槃三云 我坐道場菩提樹下初成正覺爾時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有諸菩薩亦曾問我是甚 深義然其所問句義功德亦皆如是如是問者則能利益無量眾生四云善男子大涅槃者即是 諸佛如來法界涅槃義者即是諸佛之法性也五云解脫者名曰虗寂又虗寂者墮於法界如法 界性即真解脫二十八云佛既成道已梵天勸請唯願如來當為眾生廣開甘露說無上法佛言 梵王一切眾生常為煩惱之所障覆不能受我正法之言梵王復言世尊一切眾生凡有三種所 謂利根中根鈍根利根能受唯願為說佛言梵王我今當為一切眾生開甘露門即於波羅奈國 轉正法輪宣說中道一切眾生不破諸結非不能破非破非不破故名中道不度眾生非不能度 是名中道非一切成亦非不成是名中道二十二云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知見法界解了實相 空無所有無有和合覺知之相得無漏相無所作相如幻化相熱時燄相乾闥婆城空虗之相又 涅槃明空與大品中說第一義空無異明常與淨名中說離五非常得五常身無異此則涅槃通 至於前故知法華涅槃之說直爾通至華嚴前也。
△問若爾何有三時五會前後。
答若就佛意種熟脫三時時不廢故一代時中大小並陳三一不定約機意各隨己見自有三時 五會差別又就如來說教實大小頓演時無前後但所被機宜悟解不同自有頓受或從漸入若 漸入者則見如來三時五會說法次第若頓受者則見如來一代時中教法融通故有通別二時 相也。
賢首五教儀卷第一
音釋
須彌
(唐言妙高山王也)
。
菩薩摩訶薩
(菩薩此云覺有情摩訶薩此云大道心眾生)
。 菩提
(此云覺道)
。 般涅槃
(此云入滅度)
。 汙
(音烏染也)
。 逝多
(此云戰勝匿王太子名)
。 券
(音勸契約也)
。 躃
(音碧兩足俱廢不能行者)
。 楞伽
(此云不可徃山名)
。 波羅奈
(此云江繞城亦云鹿苑仙苑)
。 波羅蜜
(此云到彼岸)
。 般若
(華言智慧)
。 淘汰
(音陶太淘去其沙泥令水清汰也)
。
比丘
(翻乞士)
。 眇
(音藐一目小也)
。 矬
(坐平聲身短也)
。 阿含
(此云無比法)
。 玻琍
(水玉也)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華言無上正等正覺)
。 拘尸那
(此云角城城具三角故亦云仙城城住仙人故)
。 娑羅
(此云堅固冬夏不改故亦云高遠高出餘樹故)
。 禺
(音魚日在巳曰禺中)
。 析
(音息分剖也)
。 諳
(音暗練歷也又識悉曉記憶也)
。 阿耨達
(亦云阿那婆達多此云無熱惱池名也)
。
晡
(音逋申時也)
。 閻浮提
(此云勝金此樹果汁流下河中染石成金最為勝故)
。 拘耶尼
(此云牛貨以牛為貨故)
。 弗婆提
(此云勝勝南洲故又翻為初日初出處故)
。 鬱單越
(此云勝處或翻勝生於四洲中有情處貨皆勝餘三洲故)
。 膳
(餚饌也)
。 毗伽羅
(此云字本世間文字之本也)
。 摩那斯
(此云大身)
。 阿修羅
(此云無端正女端男醜故亦云非天有天福無天德故)
。 辟支
(此云緣覺亦云獨覺)
。 那由它
(此云萬億姟數也)
。 貿
(音茂市賣也又以時物遷貨曰貿以有易無曰易)
。
掘
(音橛穿地也)
。 菴羅
(此云奈其果似桃而非桃可以療疾)
。 蓊
(草木盛貌音翁)
。 修多羅
(亦云修妬路此翻契經)
。 優陀延
(亦云優陀夷華言出現山名日從此山出現故)
。 釋迦
(此云能仁姓也)
。 彌陀
(此云無量壽命光明皆無量故)
。 阿僧祗
(翻無數)
。 遮那
(此云徧一切處)
。 婆羅門
(此云淨行)
。 剎利
(此云田主王種也)
。 毗舍
(此云商估)
。
首陀
(此云農者)
。 毗婆尸
(翻勝觀又徧見)
。 尸棄
(翻火)
。 彌勒
(此云慈氏)
。 流支
(此云覺希北印度人)
。 岌
(音及高貌人名也)
。 波頗
(此云智光中印度人)
。 謦欬
(輕曰謦重曰欬)
。 嚬呻
(張口貌即欠呿也)
。 舍利弗
(此云身子亦云鶖子珠子)
。 迦留陀夷
(此云黑光光色黑故)
。 陳如
(此云火器姓也)
。
須䟦
(華言賢善聰明多才智故)
。 提胃
(會玄云翻胡苽)
。 波利
(會玄云翻金挺)
。 鴦崛
(亦云央掘摩羅唐言指鬘殺人取指冠首為鬘故)
。 陀羅尼
(此云總持亦云遮持)
。 舍衛
(此云聞物或名豐德或曰好道)
。 忉利
(華言三十三居須彌頂也)
。 夜摩
(此翻時分時時唱快樂故)
。 兜率
(華言知足於五欲知止足故)
。 摩訶衍
(此翻大乘)
。 尠
(音鮮少也)
。 須菩提
(此云空生亦云善吉)
。
泥洹
(即涅槃梵音小轉耳華言圓寂亦云寂滅)
。 乾闥婆
(此云香陰新云尋香帝釋之樂神也)
。
(褚堂大檀護信士戴瑞麟捐資拾貳兩刻賢首五教儀一卷伏願獲金剛不壞之身輪轉三時而助化延無量僧祗之壽教開五 會以接機常為佛國干城永作法王柱石世出世間皆得吉祥親與非親同霑利益)
。
(慈雲觀堂識)
賢首五教儀卷第二
清浙水慈雲沙門 灌頂續法 集錄 第三遍周三際時者謂盡前後際各無邊劫恒常周遍演說諸經初無暫息華嚴云不可說不可 說佛剎微塵等劫說異句身味身音聲充滿法界一切眾生無不聞者盡一切未來際劫常轉法 輪如來音聲無異無斷不可窮盡餘如不思議品梵網云三世諸佛已說今說當說我今亦如是 說四分律云諸世尊大德為我說是事如過去諸佛及以未來者現在諸世尊能勝一切憂皆共 尊敬戒此是諸佛法法華云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即趣波羅奈為五比丘說又云善哉釋迦 文得是無上法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是 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彌陀云無量壽佛威神無極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佛如來莫 不稱歎。
楞伽云我念去來世所有無量佛菩薩共圍繞演說楞伽經世尊亦應爾住彼寶嚴山菩薩眾圍 繞演說清淨法。
維摩云此經廣說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不可思議阿耨菩提所以者何諸佛菩提皆從此生諸佛 賢聖所共稱歎背生死苦示涅槃樂十方三世諸佛所說。
般若云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楞嚴云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若我說是般怛羅呪經恒沙劫終不能盡又持地菩薩云聞諸 如來宣妙蓮華佛知見地我先證明而為上首涅槃云如來演說一偈之義經無量劫義亦不盡 所謂若戒若定若慧施等。
第四攝同類劫時者謂彼三際無邊劫中一一劫內各攝無量同類劫海如長劫唯攝長劫短劫 唯攝短劫然時與劫各有多相如華嚴明時有八類謂長短染淨廣狹多少劫有十二類謂長短 一無數有量無量有盡無盡一念不可說一切非於中復有十類謂成壞劫染汙劫染淨劫淨染 劫清淨劫無邊莊嚴劫無量大莊嚴劫莊嚴滅劫莊嚴成劫普清淨劫於彼無量同類劫中恒說 一切權實教門。
華嚴云一一地獄中經於無量劫(根本獄長劫唯攝根本獄長劫眷屬獄短劫唯攝眷屬獄短劫也)為度眾生故 而能忍是苦不惜於身命常護諸佛法無我心調柔能得如來道。
梵網云吾今來此娑婆世界(此天多時唯攝彼天多時彼洲少時亦唯攝此洲少時餘例知)八千返說心地法 楞伽云住一切剎兜率陀宮(狹攝狹劫)色究竟天(廣攝廣劫)成如來身。
楞嚴云應以菩薩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聲聞身而為說法(此證淨攝淨也)應以人非人等身得 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此證染攝染也)法華云我說然燈佛等(興成也)又復言其入於涅槃(滅壞
也)如是皆以方便分別頌云是諸罪眾生以惡業因緣過阿僧祇劫(有盡攝有盡劫)不聞三寶名諸 有修功德柔和質直者則皆見我身常在(無盡攝無盡劫)此說法我此土安隱天人常充滿寶樹多 華果散佛及大眾(莊嚴成劫相攝)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憂怖諸苦惱如是悉充滿(莊嚴滅劫相攝)
涅槃云往昔眾生壽百歲時(有量劫攝有量)恒沙眾生受地獄報我見是已即發大願受地獄身我 於爾時在地獄中經無量歲(無量劫攝無量)為諸罪人廣開分別十二部經諸人聞已壞惡果報令 地獄空。
第五收異類劫時者謂彼無邊一一劫中各攝無量異類劫海如長劫攝短劫短劫攝長劫等於 彼一切異類劫內恒說諸法華嚴云長劫與短劫平等短劫與長劫平等一劫與無數劫平等無 數劫與一劫平等有量劫與無量劫平等無量劫與有量劫平等有盡劫與無盡劫平等無盡劫 與有盡劫平等不可說劫與一念平等一念與不可說劫平等一切劫入非劫非劫入一切劫。
淨名云即演七日以為一劫即促一劫以為七日(多少時相攝)楞伽云或有現變化或有先時化
(染淨劫相攝)於彼說諸乘皆是如來地法華云是諸菩薩種種讚法而讚於佛如是時間經五十小 劫佛神力故令諸大眾謂如半日又云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項(長短劫相攝)又云 以方便力故現有滅不滅(莊嚴滅劫與莊嚴成劫相攝也)。
第六以念攝劫時者謂於一念之中即攝前後無量無邊同異類劫一念既爾餘一切念一一念 中皆各普攝盡前後際一切劫海如是時劫說無盡教華嚴云於一念中盡知前際後際及現在 一切世界成壞劫故發菩提心頌云一念普觀無量劫(同異類也)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 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楞伽云譬如心意(一念也)於無量百千由旬(無量同異劫也)之外憶先所見 種種諸物念念相續(一切念也)疾詣於彼(各攝無邊同異劫也)非是其身及山河石壁所能為礙意生 身者亦復如是如幻三昧力通自在諸相莊嚴憶本成就眾生願故猶如意去生於一切諸聖眾 中淨名云諸有眾生類(同異劫也)形聲及威儀無畏力菩薩一時(一念也)能盡現或現劫盡燒天 地皆洞然(壞劫)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成劫)或時作地水或時作風火法華云我以如來知見 力故觀彼久遠猶若今日(亦一念間攝多同異劫也)。
第七劫念重收時者謂一念中所攝劫內復有諸念而彼諸念復攝諸劫一念既爾餘一切念劫 內諸念攝劫亦然是則念念既不盡劫劫亦無窮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於彼諸劫說諸經海華 嚴云於一念頃能知東方阿僧祇世界(念攝劫也)所有眾生種種差別解(劫攝念也)念念如是盡阿 僧祇劫(多念相收也)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重收例東知之)菩薩摩訶薩入可數劫即不可 數劫(劫內諸念各攝多劫也)入一切劫即一念(一念攝多劫念也)頌云不可說諸劫即是須臾頃(亦明重 收)莫見修與短究竟剎那法。
圓覺云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劑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念攝劫)無不了知漸次增 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劫攝念)猶如目覩所受用物又云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
界覺亦如是(念攝劫)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 世界亦復如是(劫攝念)楞伽云諸菩薩以本願方便願一切眾生悉入涅槃(念收劫)若一眾生未 涅槃者我終不入(劫收念)淨名云一切諸法(劫念也)亦無在無不在(相收也)楞嚴云一為無量(一 攝多也)無量為一。
(多入一也)無量義云佛一切時(念劫相攝入也)說大小法。
第八異類界劫時者謂前之七重且約同類如今娑婆一類界等今辯樹形江河形等無量無邊 異類界剎剎既同處而有不同時劫亦有時劫相同而有長短各別分齊。
然世界形相略開二十種華嚴華藏世界品云佛子彼一切世界種或有作須彌山形或作江河 形或作迴轉形或作旋流形或作輪輞形或作壇墠形或作樹林形或作樓閣形或作山幢形或 作普方形或作胎藏形或作蓮華形或作佉勒迦形或作眾生身形或作雲形或作諸佛相好形 或作圓滿光明形或作種種珠網形或作一切門闥形或作諸莊嚴具形如是等若廣說者有世 界海微塵數又收彼界總成八類謂穢世界淨世界小世界大世界麤世界妙世界狹世界廣世 界。
並盡彼界時劫常說一切諸法華嚴云於一微細毛孔中不可說剎次第入毛孔能受彼諸剎諸 剎不能遍毛孔入時劫數不可說受時劫數不可說於此行列安住時一切諸劫無能說又云或 有雜染或清淨受苦受樂各差別斯由業海不思議諸流轉法恒如是一毛孔內難思剎等微塵 數種種住一一皆有遍照尊在眾會中宣妙法於一塵中大小剎種種差別如塵數平坦高下各 不同佛悉往詣轉法輪一切塵中所現剎皆是本願神通力隨其心樂種種殊於虗空中悉能作 一切國土所有塵一一塵中佛皆入普為眾生起神變毗盧遮那法如是無量壽云羅網寶樹演 發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隨 其時節風吹散華又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花出三十六百千億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 普為十方說微妙法七寶池中八功德水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正法念云諸 天遊樂池中鳧雁皆出音聲宣揚偈頌開示五欲畢竟無常不可躭玩大般若云淨土樹林內外 物中常有妙音說一切法皆無自性楞嚴云林木池沼皆演法音涅槃云七寶林樹華果茂盛微 風吹動出微妙音一一園中有五泉池是諸池中復有諸華是諸華中一一各有師子之座一一 座上有一王坐以大乘法教化眾生楞伽云何故諸國土猶如日月形須彌及蓮華卍字師子像 何故諸國土如因陀羅網覆住或側住一切寶所成何故諸國土無垢日月光或如華果形箜篌 細腰鼓何因佛世尊一切剎中現異名諸色類佛子眾圍繞。
法華云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 生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眾生發歡喜心。
第九彼此攝入時者即彼異類界中所有時劫亦復各別相收或同異類界時互相攝入若念若 劫重重無盡同前四五六七悉於彼時恒說諸門華嚴云一毛端處(分正也)所有剎其數無量不
可說盡虗空量諸毛端一一處剎悉如是(上總下別)彼毛端處諸國土無量種類差別住有不可 說異類剎有不可說同類剎不可言說毛端處皆有淨剎不可說(此明剎界也)或復於一毛端處不 可說劫常安住如一毛端餘悉然所住劫數皆如是(此明時劫也)彼佛法身不可說彼佛分身不可 說演說法門不可說調伏眾生不可說(此明佛法也上毛端下微塵亦先總)乃至法界悉周遍其中所有 諸微塵(分依也)世界若成若住壞其數無量不可說(次別)一微塵處無邊際無量諸剎普來入十 方差別不可說剎海分布不可說(界剎也)一一剎中有如來壽命劫數不可說(劫時也)諸佛所行 不可說甚深妙法不可說(佛法也)又云我見十方世界海劫數無量等眾生(上總下別)或長或短 或無邊以佛音聲今演說我見十方諸剎海或住國土微塵劫或有一劫或無數以願種種各不 同或有純淨或純染或復染淨二俱雜或無量劫入一劫或復一劫入多劫或一切劫莊嚴事於 一劫中皆現覩或一劫內所莊嚴普入一切無邊劫始從一念終成劫悉依眾生心想生一切剎 海劫無邊以一方便皆清淨有清淨劫一佛興或一劫中無量現往昔修行剎塵劫獲大清淨世 界海諸佛境界具莊嚴永住無邊廣大劫楞伽云住色究竟天於彼成正覺具力通自在現化於 此成(上同類界劫下異類界劫)化身無量億遍遊一切處令愚夫得聞如響難思法(此橫遍界土也)遠離 初(先照)中(轉照)後(還照)亦離於有(現劫有盡)無(過未劫無盡)非多而現多不動而普遍說眾生身 中所覆之真性(此竪窮時劫也)化佛於諸剎演三乘一乘佛有三十六復各有十種隨眾生心器而 現諸剎土(此總明同異界劫相攝入也)淨名云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斷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輪 著右掌中擲過恒沙世界之外(攝一入一切也)又菩薩以一切佛土眾生置之右掌飛到十方遍示 一切而不動本處(攝一切入一切也)又十方世界劫盡燒時以一切火內於腹中火事如故而不為 害(攝一切入一也)又於下方過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取一佛土舉著上方過恒河沙無數世界如持 針鋒舉一棗葉而無所嬈(攝一入一也)時維摩詰入於三昧現神通力以其右手斷取妙喜世界置 於此土妙喜世界雖入此土而不增減於是世界亦不迫隘如本無異(上明解脫境此以實事證)楞嚴 云一一同中顯現羣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界劫俱攝)如是乃至十方虗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 現十方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塵界既爾時劫例然)不動道場遍十方界(此入彼也)身含十方無盡虗 空(彼入此也)於一毛端現寶王剎(正攝依也)坐微塵裏轉大法輪(依攝正也)法華云自我得佛來所 經諸劫數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總明同異類界劫相攝入也)常說法教化無數億眾生。
第十以本收末時者謂以非劫為劫故(非劫本劫未也)如華藏界中以非劫為劫劫即非劫念等亦 爾以時無長短離分限故以染時分說彼劫故以時無別體依法上立法既融通時亦隨爾故於 此無量不可說劫常說諸教初無休息。
華嚴云菩薩摩訶薩知一切劫即是非劫而真實說一切劫數善男子菩薩智輪遠離一切分別 境界不可以生死中長短染淨廣狹多少如是諸劫分別顯示(劫即非劫也)何以故菩薩智輪本性 清淨離一切分別網超一切障礙山隨所應化而普照故(非劫即劫也)善男子譬如日輪無有晝夜
(本非劫也)但出時名晝沒時名夜(末即劫也)菩薩智輪亦復如是無有分別亦無三世但隨心現教 化眾生言其止住前劫後劫以真如法身(本也)遍一切法(末也)與一切法而共相應遍一切處持
諸世間遍一切時遍在晝夜半月一月年歲成壞劫盡未來際常住無盡遍住一切眾生界安立 一切眾生為眾法眼無間無斷頌云華藏世界海法界等無別莊嚴極清淨安住於虗空(劫即非 劫)此世界海中剎種難思議一一皆自在各各無雜亂一切剎種中世界不思議或成或有壞或 有已壞滅有剎住一劫或住於十劫乃至過百千國土微塵數或於一劫中見剎有成壞或無量 無數乃至不思議(非劫即劫)或有剎有佛或有剎無佛或有唯一佛或有無量佛國土若無佛他 方世界中有佛變化來為現諸佛事一一佛剎中一佛出興世經於億千歲演說無上法眾生非 法器不能見諸佛若有心樂者一切處皆見一一剎土中各有佛興世一切剎中佛億數不思議 此中一一佛現無量神變悉遍於法界調伏眾生海佛身無有量能示有量身隨其所應覩導師 如是現佛身無處所充滿一切處如空無邊際如是難思議饒益眾生故如來出世間眾生見有 出而實無興世不可以國土晝夜而見佛歲月一剎那當知悉如是眾生如是說某日佛成道(末)
如來得菩提實不繫於日(本)如來離分別非世超諸數三世諸導師出現皆如是譬如淨日輪不 與昏夜合(本)而說某日夜諸佛法如是(末)三世一切劫不與如來合而說三世佛導師法如是 楞伽云不生而現生不滅而現滅普於諸億剎頓現如水月一身為多身隨機心中現遠離常無 常而現常無常恒如是觀物不生於惡見一切法無生亦復無有滅於彼諸緣中分別生滅相淨 名云法不可住(本)若住於法是則住法(末)無住則無本(本)從無住本立一切法(末)楞嚴云即 一切法(劫)離一切相(非劫)唯即與離二無所著(本末即入圓融)一切同異所不能至。
(同異界劫無礙)法華云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非實非 虗非如非異(劫即非劫)不如三界見於三界(非劫即劫)常在耆闍崛山共大菩薩諸聲聞眾圍繞說 法頌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劫即非劫)道場證知已於阿僧祇劫常在靈鷲山及餘諸住處
(非劫即劫)我常知眾生行道不行道隨所應可度為說種種法。
問依此說時則無始終何容有此一代時中諸部經教。
答一乘玄門諸佛齊證故一切如來法爾皆於無邊世界常轉如是無盡法輪令諸眾生返本還 源窮未來際無有休息但隨見聞說有三時五會之別諸慈悲者為下劣眾生於無盡說中略取 此等結集流通故有此等諸部教典令尋於此見無邊法如觀牗隙見無際空而此時說即同無 盡以一時即一切時一說即一切說故華嚴云恒以佛日普照法界隨本願力常現不沒恒住法 界無有變異。
問若此多劫常恒說者何故如來有涅槃耶。
答一切諸佛本不涅槃如華嚴法界品中開旃檀塔見三世佛無涅槃者又復涅槃亦是說法攝 生與成道說法無差別故法華壽量品云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華 嚴出現品云若有眾生應以涅槃而得度者如來則為示現涅槃而實如來無生無滅無有滅度 是故說法總無休時。
問智度論云須扇多佛晨朝成道日暮涅槃唯留化佛度諸眾生則知佛土亦有不說華嚴教 耶。
答非一切佛土中皆用言語說法如淨名云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乃至有以八萬塵勞作佛 事等則知須扇多佛以所化身而為說法正是華嚴無盡教相中之一教相耳何云不說。
△問據古德共云如燈明佛晨旦說法華中夜便滅度則法華之外非有別時更說涅槃謂人根 利故聞法華竟不須復說涅槃又迦葉佛時亦爾則知涅槃或說不說或有國土唯說三乘究竟 不破如多寶佛或有國土唯說一乘無三可破如勝雲佛則知法華亦有說不說不同華嚴我不 見有一佛國土其中如來不說此法何云法華涅槃之說亦該通十方耶。
答說法華即是說涅槃以佛之知見不異佛性故說三乘即是說一乘諸有所作常為一事故說 一乘即是說法華以頓圓別教與漸圓同教儀法雖殊而說一乘入佛慧無有別故則知法華涅 槃之說亦恒遍法界也。
△問稱性本教可爾逐機末教云何亦常演耶。
答末不離本故依本而成故攝論云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本源既遠枝派自長是 故人天小教等說亦無始終時也。
問既諸經說皆悉常遍則五會時處豈不雜亂如菩提場說華嚴時既遍虗空周於毛道盡未來 際未知鹿野苑等亦說華嚴不設爾何失二俱有過若彼不說即說處不遍說時不常若彼亦說 時處即成雜亂何故以經唯云菩提場說華嚴鹿野苑說阿含今何鹿苑亦說華嚴豈不成雜亂 耶。
答說華嚴菩提場處既遍十方一切塵道即彼鹿野苑等皆有菩提場會是故寂場無不常遍說 阿含鹿野苑處既遍法界乃至塵毛即寂場等皆有鹿苑是故鹿苑無不常遍既為門不同亦不 成雜亂也。
△問若約為門不同為互相見不若相見者還成雜亂若不相見何以知遍。
答若約華嚴與阿含等全教相攝則彼此互無各遍法界而有隱顯不同不見也可若約諸教相 資則彼此互有同遍法界而有主伴不同相見也可餘一一會一一經處皆亦如是準以思之。
問諸佛說教亦如是不。
答此佛既爾餘佛例然經云三世諸佛已說今說當說我等諸佛亦如是說。
△問餘佛說經時處與遮那說經時處為相見不設爾何失二俱有過謂若相見即乖相遍若不 相見不成主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