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警眾偈 是日已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警眾偈 是日已過"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偈頌

是日已過【1】,命亦隨減【2】, 如少水魚【3】,斯有何樂【4】? 大眾!

當勤精進【5】,如救頭然【6】, 但念無常【7】,慎勿放逸【8】

注釋

【1】是日已過:這一天已經過去了。是:這。是日:

這一天。

【2】命亦隨減:我們的壽命也隨著減少一天。亦:

也。

警眾偈

是日已過

整理編寫:宋滌姬、編輯組

(2)

【3】如少水魚:就像生活在水中的魚,賴以為生的水 卻一天天減少了。如:好像。少:減少。

【4】斯有何樂;這有什麼值得快樂呢?

【5】當勤精進;應當勤奮精進修行。

【6】如救頭然:像撲滅正在頭上燃燒的火一般急迫。

【7】但念無常:但;只是。心心念念只想著無常催 促。

【8】慎勿放逸;千萬不能懈怠放縱。

語譯

今日的時光已然流逝,我們的壽命也隨之減少了 一天,

就如同缺少水的魚兒,還能悠游快樂嗎?

大眾啊!應當勤奮精進,就像撲滅正在頭上燃燒 的火一般急迫,

心心念念只想著無常催促,千萬不能放縱安逸!

解析

這首偈子使用譬喻法來說明無常催促到來,所 以,必須精勤修習,千萬不可放逸身心。前四句見 於《法句經.無常品》及《出曜經卷二》,文字皆

警眾偈

是日已過

整理編寫:宋滌姬、編輯組

(3)

為:「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 樂?」

後半偈中的「精進」,是「六波羅蜜」之一,

《大乘百法明門論》中歸為「善心所」。又是「八 正道」之一,《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七》:

「菩薩摩訶薩有四種精進。云何為四?所謂未生不 善能令不生;已起不善速令除滅;未生之善當令速 生;已起之善能令增長。慈氏!當知此即菩薩摩訶 薩四種精進。」《華嚴大疏五》:「精進:練心於 法,名之為精;精心務達,目之為進。」《唯識論 六》:「勤謂精進:於善惡品,修斷事中,勇悍為 性,對治懈怠,滿善為業。」

經文及論疏都在說明:「精進」是勇猛修善法,

強斷惡法,無有懈怠、直心向道的堅固菩提心。

「救頭然」譬喻情勢急迫。如《佛說寶雨經.

卷第二》:「菩薩長時不捨精進,為欲利益諸有情 故,如救頭然。」又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 587》:「雖應精勤,勇猛修習,時無間斷,如救 頭然,而於其中不應味著。」

「無常」是佛教的基本教理,「諸行無常」是

(4)

「三法印」之一;「觀心無常」是「四念處」的修 持法門。《佛說無常經》:「未曾有一事,不被 無常吞。」依《佛學次第統編》解說無常有二:

「一、剎那無常:謂剎那剎那,生、住、異、滅之 變化也。二、相續無常:謂一期相續之上,生、

住、異、滅之四相也。」

「放逸」在《大乘百法明門論》中歸為「大隨煩 惱」,「慎莫放逸」是世尊最後的遺教。《大般涅 槃經卷第十》記錄釋尊入滅前,忍著病苦,殷殷教 導大眾:「諸善男子,自修其心,慎莫放逸!我今 背疾,舉體皆痛。我今欲臥!」

「勤精進」、「念無常」、「勿放逸」是佛陀對 大眾的殷切叮嚀,屢見於經典,如《正法念處經.

卷第三十一》:「三界皆無常,亦如水泡沫……

我今教敕汝,慎莫行放逸!」《大般泥洹經卷第 二》:「當勤精進,奉持如來所說實法,專念守 行……攝心莫放逸,守持於淨戒。」又如《大乘本 生心地觀經卷第五》:「我此身命,能得幾時?是 日已過,命隨減少,猶如牽羊,詣彼屠所!漸漸近 死,無所逃避,身壞命終,生於何處?三惡道苦,

(5)

如何脫免?然我此身,愛樂長養,念念衰老,無時 暫停。誰有智者,愛樂此身?智光當知!出家菩 薩,常於晝夜,如是觀察:勿貪世間,受五欲樂,

精勤修習,未嘗暫捨,如去頂石,如救頭燃。」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五》之偈,和《是日已 過》之偈重複的句子很多。但不用「如少水魚」,

而用「猶如牽羊,詣彼屠所」,來傳達生命一天天 走近死亡的事實。用「頂石」、「頭燃」兩種比 喻,來比喻急迫的心情,勉眾人「勿貪世間,受五 欲樂」,必須努力精進,修持善法,出三惡道。

《出曜經‧卷五》記載一則故事。有隻老鼠發現 裝酥油的瓶蓋沒蓋緊,就站在瓶口吃油,油愈吃愈 少,老鼠伸入瓶中的身軀也愈拉愈長,最後,全身 落入瓶中無力掙脫出來,便頭下腳上死在瓶中。

不久,酥油的主人發現這隻死老鼠,聯想到:

貪念與放逸的過患,就如這隻沒有警覺的老鼠,在 轉瞬間失去生命。主人心想:「如果不布施、不持 戒,如何能遠離三惡道?如果不布施、不持戒、不 修學經典、不聞正法、不習禪定,就不能在此生獲 得果證,在後世就會累積更多的業行,所以說:

(6)

『放逸是條死徑啊!』」

酥油的主人得到啟發,誦出一偈:「慧智守道 勝,終不為放逸;不貪致歡喜,從是得道樂!」

精勤不放逸地修學佛法,「斯有何樂」?《愚 菴 和 尚 語 錄 卷 第 六 》 記 載 : 「 除 夜 小 參 。 一 年 三百六十日,今當極盡之夜,諸人還猛省麼?『是 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真淨和尚云:『唯二乘禪定寂滅為樂,是為真 樂!學般若菩薩,法喜禪悅為樂,是為真樂!三世 諸佛,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為樂,是為真樂!』」

真淨和尚所言,道出佛門真樂!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善巧祕密語。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如來所說諸甚深

則妄想息滅正念停住是名修法界止又觀未語欲語正語已語皆無有相語心亦爾不從內出

。誦此呪者。能令眾生起大慈心。能令眾生起大悲心。一切障礙皆得消滅。所有諸願

方便善巧。此處的「三十三天」可譬 喻為「菩薩摩訶薩的菩薩道」,如果 巨鳥沒有這「雙翼」,將從高處往下 落地受損而不能飛回去,這譬喻著這

為何說「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 得離苦」?菩薩為何不安住於無上清涼的涅 槃樂土?因為菩薩行者不忍漠視眾生沉溺生 死苦海,而獨自登上安樂的彼岸。「人溺己

(02)《W1》-《W10》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欲疾成辦所求無上 正等菩提,當於一切有情

(1)謂彼爾時,作如是念:我於諸法,應正思惟,不起不善法,起 諸善法,不起無記法,起有記法,令不善法不久住,令諸善法得久

。欲欲欲雖多此中欲令於緣起義明了聞也 言能聽者。謂耳根不壞了聲義也 言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