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

Copied!
14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指導教授:陳玉枝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國小一年級為例

研 究 生: 藍慧萱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八 月

(2)
(3)
(4)

回首-匆匆四個寒暑。馳騁-往來屏東-台東的求學路。感謝--指導教授 陳玉枝老師悉心的指導,當我遇到問題時,不厭其煩的為我指點迷津;感謝口 試委員闕教授月清以及陳教授漢棟在百忙之中審閱論文,不吝指導,使我受益 良多。感謝白博仁校長以及黃麗淑老師對於論文教案設計上的指導,讓論文更 完整。

另外感謝系上的所有老師的關心,以及一起努力的同學們,互相的鼓勵及 協助,讓我順遂的完成學習之路。再者,感謝我任教玉田國小的校長、主任、

及老師們,有他們在課務上的協助,讓我在進修期間無後顧之憂,深表感謝。

最後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妹妹全力的支持與鼓勵,以及一路陪伴我,為 我加油打氣的慶宗,讓我有進修學習的動力,讓我順利完成論文。

藍慧萱 謹誌

民國九十六年八月

(5)

研 究 生:藍慧萱 指導教授:陳玉枝 日 期:2007.8

摘 摘 摘 摘 要

本研究是以屏東縣星田國小(化名)一年級小火龍班為研究對象,希望透過行動研究,

了解學生在性別概念上的觀念,影響性別平等的概念轉化為價值評斷與實踐能力,並於教 學歷程中改進行動者之教學策略,與學生共構性別平等的學習經驗。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

研究者自編十二週五個主題的教材內容,以轉化及情境融入的方式,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 國小一年級健康與體育課程,以故事情境與活動情境兩種方式,在教學現場進行一學期之 行動研究,並從行動觀察、訪談中去診斷、分析問題,經反省後不斷地修正教學方案,將 性別平等教育觀點融入在健康與體育教學情境中,歸納整理後提出融入式教學的具體建 議。其研究結果如下:

(一)小火龍班於課程實施前的性別觀是具有性別刻板印象 1.學生認為社會上既有的性別特質是固定不變的。

2.被動接受既有的性別刻板印象及家事分工,缺乏判斷思考的能力。

3.侷限在性別刻板印象的框框中看待所有的社會現象,限制自我發展。

4.性別角色存在著傳統中男生都較權威、很兇、很強壯,女生都較弱小之「男強 女弱」、「男尊女卑」性別不平等現象。

(二)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教學能增進學生性別平等概念。

1.學生能探討與分享性別經驗,進而能尊重別人的興趣及喜好。

2.學生能檢視環境中的性別偏見,省思檢討社會中所存在的性別不平等現象。

3.學生能批判性別刻板印象,在生活中發展出性別平等的兩性關係。

4.學生能建構性別平等概念,達成兩性和諧的理念和目標。

(三)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的教學困境

1.將教案及學習單視為教學的圭臬,造成學生學習壓力。

2.教學者的日常生活言行,影響學生的性別觀。

(6)

Hui-Zhyuan Lan Advisor: Yuh-Chih Chen, Ph.D.

Date: August, 2007

Abstract

The research was to regard the first grade in the primary school in Pingtung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Hope to understand the gender experience of students, realize the gender equity concept, and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reach the above-mentioned research purpose, the researcher made up the teaching material, which contented of five themes by oneself for 12 weeks, by the ways of transforming and incorporating situation, educate the gender equally and incorporate the first grade primary school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in two ways, situation of the story and activity situation. The research action that lasts one term live in teaching is studied. Moreover, analyze and diagnose the problems from action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After introspecting, revise the teaching scheme constantly and incorporate the equal educational view of the sex in health and sports teaching situation. Finally, provide the concrete suggestions of incorporating type teaching.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Gender experience before course was implemented of the first grade class.

1. Students think that already some sex specialties have immobilized in the society.

2. Had already accepted the gender stereotype and family matters and divide the work passively, had lacked and judged the ability to think.

3. Shroud and treat all social phenomena under the frame on the gender stereotype, limit the self-development.

4. The Gender role has sex inequality phenomenon. For example, men are more authoritative, very fierce and strong, however, it is getting smaller and weaker more relatively in women in tradition.

(2)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oncept of students' Gender Equity

(3)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1. Regarded as the criterion of teaching the teaching notes and study only, cause students to study the pressure.

2. The researcher's daily life words and deeds, influence students' Gender experience.

3. The teaching media of incorporating teaching was insufficient.

Keyword: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incorporated teaching,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ction research

(7)

目次

頁次 學位論文考試委員審定書

博碩士論文授權書

謝 誌--- ⅰ 摘 要--- ⅱ 英文摘要--- ⅲ 目 次--- ⅳ 表 次--- ⅵ 圖 次--- ⅶ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性別平等教育--- 7

第二節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探討--- 15

第三節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之探討--- 29

第四節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相關研究的評析--- 37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 47

第一節 行動研究與教學行動設計--- 47

第二節 研究情境--- 56

(8)

第二節 學生在性別平等教學之學習成效--- 67

第三節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教學的困境--- 82

第四節 研究省思--- 86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 95

附錄一 專家效度--- 101

附錄二 給家長的一封信--- 103

附錄三 教學活動設計(計畫版)--- 104

附錄四 學習單(計畫版)--- 114

附錄五 性別平等教學訪談內容舉隅--- 118

附錄六 教學活動設計(修正版)--- 123

附錄七 學習單(修正版)--- 133

(9)

表 2-2 九年一貫課程低年級性別平等課程分段能力指標--- 11

表 2-3 兩性教育課程的六大特色--- 12

表 2-4 性別平等教育目標比較--- 13

表 2-5 國小健康課程演變概況表--- 15

表 2-6 國小體育課程演變概況表--- 17

表 2-7 國小「健康」與「體育」課程演變概況表--- 19

表 2-8 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目標與九年一貫課程理念、十大基本 能力和領域內涵關係--- 22

表 2-9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主題軸及內涵--- 24

表 2-10 南一版 95 學年度一年級上學期健康與體育學習目標--- 27

表 2-11 性別平等教育對國小學童影響之研究--- 37

表 2-12 教師性別意識型態之研究--- 41

表 2-13 分析對現行教科書之性別意識之研究--- 43

表 2-14 其他研究--- 44

表 3-1 教學行動設計--- 52

表 3-2 原始資料編碼意義表--- 60

(10)

圖 2-1 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的課程架構--- 26

圖 3-1 Cohen 和 Manion 行動研究歷程--- 48

圖 3-2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課程之行動研究流程圖--- 51

圖 3-3 本研究資料歸納分析流程圖--- 59

(11)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章旨在說明研究問題的形成,全章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第二節研究 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長久以來,兩性在社會的權力、扮演角色及分工上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在21世 紀的今天,對兩性的錯誤認知雖然已經獲得平反,但不可否認的,存在於大多數人心 中對性別的歧視與態度還是存在的。從教育的觀點來看,長期研究教育歷程性別偏見 的學者Sadker, D.與Sadker, M. (1989)指出女學生在就學初期,學業成就普遍勝過男 生,然而隨著接受學校教育的年月漸增,女生的表現逐漸落後,到了高中以上的階段,

不但各種標準測驗的結果遜於男生,甚至在自信以及自尊等心理層面,也都比男學生 低落。顯然,學校教育未能協助女性發揮其天賦本能,反而複製人類社會的性別差異 偏見,加深對性別不平等觀念的建立。學童在發展與學習過程中,對社會文化所給予 的性別配合與限制行為是全然模仿與吸收,尤其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不但會造成兒童 人格成長中的偏見,更會否定其天生具有的興趣與能力。因此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可 能會誤導一個人做不適合自己的學業、職業、生活方式的選擇,也使得他們無法充分 發揮自己的潛能(謝臥龍、駱慧文、吳雅玲,1999)。

隨著社會變遷,多元文化存在的事實,許多存在許久不平等的現象都有了新的檢 視,兩性問題即是其中一項重要的焦點(曾台芸,2001)。從古至今,我們的文化主 張陽剛陰柔:男性應該具備獨立、勇敢、競爭性、攻擊性等特質,女性則被認為應該 展現依賴、溫柔、體貼、多愁善感等情緒,許許多多的性別刻板印象深植人心,造成 兩性之間互動不平等。此種現象的主要原因為傳統男尊女卑的文化塑造,這種兩性間 互動失衡的現象對兒童人格成長形成深遠的影響,如否定或窄化其天生的興趣傾向與

(12)

能力,更可能會使得他們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林惠枝,2000)。

雖然性別平等教育的推行已行之有年,然而在社會上仍處處呈現兩性互動不平等 的情形。以現行教科書為例,謝美年(2004)分析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一、二年級 國語課本圖畫性別內容,發現圖畫中的成人部分,在男女人數上,有男多女少的現象;

角色特質上,有很明顯的男性以工具性角色特質為主,而女性以表達性角色特質為主 的現象;在整個家務分工方面,女性比男性承擔了較多的家務責任;在職業類別上,

男女的職業類別出現種類較為平均,但出現次數上,則男性較女性多;休閒活動上,

不論是親子休閒活動或是個人休閒活動,呈現出男女已經較為平均的狀態。此結果和 林惠枝(2000)分析國小國語科課本中的性別角色教材與分佈情形相比,「男主外,

女主內」、「男尊女卑」的刻板印象已不復以往,然而性別刻板化現象仍或多或少充 斥於各版本,透過以上的教科書進行教學,兒童自然加以模仿及學習,形成性別刻板 印象的再製。白博仁(1999)與王文玲(2006)指出國小階段學生的性別刻板印象業 已形成,刻板化程度有偏高現象;再者,學校是傳遞知識、傳承價值觀的直接場域,

然而現行中小學校園中,師資性別比例嚴重失衡,身為教育最前線的教師對於性別教 育的專業素養不足,也是造成性別教育推行成果不彰的原因之ㄧ。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如何在學校中實施,而不只是附加的課程,或造成教師教學上 的負擔,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黃政傑(1995)和曾台芸(2001)均認為在中小學 階段的兩性教育課程設計,可將學習內容採融入式的方式來設計,將 兩性平 等 教 育 的 課 程 目 標 和 內 容 融入正 式 課 程 之 中 ,課程設計範疇以學校層級為考量,顧及正 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及潛在課程三個面向。莊明貞(1999a)指出,兩性平等教育必 須脫離理念或概念宣示的階段,從教育政策的擬定,儘快進入課程改革的實踐,藉著 課程綱要的修訂讓兩性平等的觀念真正落實。其提出對未來課程改革決定的建議:

一、融入式課程取向在轉化知識,而不在添加知識。二、妥善規擬基本學力指標,加 強課程實驗與推廣。三、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配套措施。

融入式的課程取向使知識加以轉化到既有的知識結構中,不著痕跡地將性別平等

(13)

教育理念透過課程加以傳遞;妥善規擬基本學力指標,課程才能加以實踐且評鑑。由 以上三項建議所發展出的兩性教育理念,才能藉由課程綱要之擬定使得課程結構做整 體的組織並落實,以體現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

研究者任教至今已有八年時間,一直擔任低年級導師,發現學童對於性別有其根 深蒂固的一套看法,明顯地受到媒體及社會上普遍存在的觀念影響。至於研究者自我 的檢視,也發現自己長期生活於此社會脈絡中,無形中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理所當 然的也將這些偏差的觀念傳遞給學生,形成了性別刻板印象的複製。因此研究者欲透 過行動研究,進行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融入健康與體育之研究,以增進學生性別平等的 概念。融入正式課程的方法採課程統整的設計方式,以達到學科知識、學習經驗與生 活的統整,使所學知識能有效運用於生活環境中,進而提出課程與教材改進之參考建 議。

第 第

第 第二 二 二 二節 節 節 節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基於此,本研究擬探討國小融入式性別平等教學方案,以性別平等觀點融入健康 與體育教學。透過行動研究觀察、訪談、學習單分析和研究日誌等方式蒐集資料,分 析研究者教學歷程以及瞭解學生在研究者實施融入式教學後所產生的轉變。希冀透過 教學過程增進學生對性別意識的敏感度,減少學生性別差異意識,進而讓學生檢視自 己所處的環境,增進學生性別平等概念。

具體而言,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瞭解學生自我檢視性別經驗。

二、藉由融入式的性別平等教育,增進學生性別平等概念。

三、探究融入式性別平等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臨之教學困境。

(14)

第 第

第 第三 三 三 三節 節 節 節 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問題 問題 問題 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國小一年級小火龍班學生的傳統性別經驗是否具有性別刻板印象?

二、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的實施成效為何?

三、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的教學困境為何?

第 第 第

第四 四 四 四節 節 節 節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爲確定本研究範圍,茲將重要的研究名詞界定如下:

一 一

一 一、 、 、 、性別平等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即為兩性教育,「性別」(gender),其意為由生理的性衍生的差異,

包括社會制度、文化所建構出的性別概念;而「平等」(equity/fairness)除了維護人 性的基本尊嚴之外,更謀求建立公平、良性的社會對待。「性別平等教育」的意義為 透過教育的歷程和方法,使兩性皆能站在公平的立足點發展潛能(教育部,2003)。

本研究所指稱的「性別平等教育」即在此基本理念的宣示下,以符應教育部於92年1 月15日公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 學習領域的理念所架構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目標與內涵為教育內容,以男女兩性學生 為教育對象,在國小班級教室情境中,所實施的性別平等教育。

二 二

二 二、 、 、 、融入式教學 融入式教學 融入式教學 融入式教學

根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在課程安排上是屬於融入七大領域課程的 新興議題,而侵入融入、統整融入、轉化融入及情境融入為融入式課程之四種形式(林 碧雲,2001;陳怡如,2003)。本研究採轉化及情境融入式教學設計,執行步驟為:

學生檢視本身的性別意識型態及性別偏見、性別歧視部分,據以省視自我性別成長經

(15)

驗,指導學生對於父權制度的生活空間、生活形態予以批判、反省、價值澄清,並加 以概念化,將知識轉化為情意,使性別平等觀念成為個人生活學習準則。

本研究的融入式課程是指將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融入95學年度上學期南一版之 國民小學一年級健康與體育的教學中所實施的融入式教學,包含五個單元共十二節的 課程內容。

第 第

第 第五 五 五節 五 節 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依其研究目的而界定之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如下:

一 一 一

一、 、 、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本研究是以屏東縣星田國小一年級小火龍班為研究場所,研究範圍界定在研究者 設計之「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教學,對象為研究者及小火龍班學生。

二 二

二 二、 、 、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結果僅能描述研究者針對星田國小小火龍班所實施之「性別平等教 育融入健康與體育教學」方案及其成效,在類推至其他性別平等教學方案 時受到限制。

(二)為求對小火龍班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家庭背景作更深入瞭解,分別針對學生 進行焦點訪談,然受限於研究者教學時間且不影響其他正式課程的進行,

僅立意抽樣選取若干學生作為焦點訪談及個別訪談的對象,無法做大樣本 或全面性的訪談記錄,是以研究結果在描述分析時,受到限制。

(16)
(17)

第 第 第

第二章 二章 二章 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章擬從「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性別平等教育」、「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探討」、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之探討」及「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相關研究之評析」等四節加 以分析探討。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性別平等教育 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性別平等教育 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性別平等教育 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性別平等教育

本節就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性別平等教育,做初步的分析與討論,以掌握其過程脈 動。共分為三段加以論述:首先就「性別平等教育的演變」加以探討,其次分析「九 年一貫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最後剖析「性別平等教育本質」。

一 一 一

一、 、 、 、性別平等教育的演變 性別平等教育的演變 性別平等教育的演變 性別平等教育的演變

因應世界教育改革快速前進,提升國家競爭力,並回應教育改革人士的積極建 言,教育部於民國86年四月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專案小組」,積極規劃「國民 中小學課程綱要」。首先於民國87年九月公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 要」;民國89年9月公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於90學年度起國小一 年級實施,國中則全面試辦。91學年度國小一年級、二年級、四年級及國中一年級(第 七年級)實施;民國92年1月15日教育部再度公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92學年度國小一、二、三、四、五年級及國中一、二年級實施;93學年度全國國小及 國中各年級全面實施。至此,我國的國民教育完全進入「九年一貫」的階段。

就課程發展的角度而言,課程之改革乃因應時代變遷及社會制度的更迭,變革本 為意料中事,但此次課程改革幅度之大、推出速度之快乃前所未見(見表2-1)。與 民國82年版之新課程標準相較,九年一貫課程特出之處,如基於統整能力及科技整合 的概念,注意到幼、小及中、小銜接的問題,讓學生在過渡期中不致於像過去產生門 檻問題。而過去科目分立的課程編排改按領域課程來縱貫全場,運用統整及科際整合

(18)

加以連結,讓知識是可以活用的精神加以連貫。在十大能力指標的帶領下,將所有科 目按照學習內容區分成: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 科技及綜合活動等七大領域。而性別平等教育、環境教育、資訊教育、家政教育、人 權教育與生涯發展等六大議題則屬於融入式教育的一環,可融入各領域教學。所以潘 慧玲(2001)指出,在九年一貫課程中已觸碰了教育目的、學習本質、知識的形式與 內容等哲學性的思考模式,與過往的課程改革注重課程內容、各科節數、制式標準等 相較,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幅度頗大,在施行的歷程中必然激起較大的漣漪及討論空 間。

表 2-1 遷台以來國中小歷次課程修訂

國 小 國 中

41 年「國民學校國語社會二科修訂標準」 41 年局部修正「中學課程標準」

44 年修訂中學教學科目及時數表 51 年「國民學校修訂課程標準」 51 年修訂「中學課程標準」

57 年「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 57 年制定「國民中學課程標準」

64 年「國民小學課程標準」 61 年修訂「國民中學課程標準」

72 年修訂「國民中學課程標準」

74 年修訂「國民中學課程標準」

82 年「國民小學課程標準」 83 年修訂「國民中學課程標準」

89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資料來源:丁志仁(2002)。

近年來,兩性間不平等的現象已成為全球各國普遍面對的問題,所有國家莫不以 致力於達成兩性平等為目標(教育部,1997)。在國內,學校教育中推動兩性平等教 育始於檢視教科書的內容,民國74年台灣師範大學黃政傑及歐用生兩位教授針對國小

「生活與倫理」課本中的性別問題提出批評;民國77年婦女新知基金會繼之全面體檢 國小及國中、高中的文史公民等課程內容,發現兩性偏頗的問題相當嚴重,此結果引

(19)

發廣大的迴響與重視,而關心層面也從教科書擴展至其他議題,譬如就學機會、人事 結構、師生互動、校園空間分配、安全與性騷擾等等(蘇芊玲,1998)。民國84年在

「女性學學會」召開的「台灣婦女處境研討會」中,謝小芩(1995)發表「教育:從 父權的複製到女性的解放」,針對存在於國內教育中的性別問題,提出詳盡分析與有 力批判,並對國內兩性平等教育提出展望與建議。

為回應各方呼籲與厚植兩性平等教育基礎,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

完成「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建議各級政府暨學校宜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 以推動、落實學校之兩性平等教育,並全面檢討現行中小學校教科用書、童書、漫畫,

除修正傳統男女刻板印象之內容、編排與插圖之外,並應增加女性素材,以達性別平 衡。此舉直接促成了民國86年成立的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

教育部隨之跟進的是民國86年頒訂「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方案」、「各級學校兩性 平等教育實施要點」與「中小學性侵害犯罪教育實施原則及課程參考綱要」,規定各 中小學每學年至少實施四小時以上之性侵害防治教育。由於學界對於兩性平等教育的 工作,較過去有更多的關注與論述,因此,兩性教育必須脫離理念或概念宣示的階段,

儘快進入課程改革的實踐,藉著擬訂課程綱要讓兩性平等教育的觀念真正落實。民國 87年公布之「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中,明確將資訊教育、環境教育、

兩性教育、人權教育、家政教育與生涯教育等六大重要議題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中。綱 要中指出,六大議題之融入各學習領域,應依據議題之教育目標,考量各學習領域之 課程精神,分別安排於教學活動中。民國94年6月23日,「性別平等教育法」由總統 公佈實行,從此性別平等教育的實施更有了法源依據。為順應瞬息萬變的時代,教育 部在民國94年7月將「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做為 處理、監督性別相關事件,並制度化的推動性別平等教育。

由上述趨勢來看,性別平等教育已正式列入國家教育政策的規章中,成為國家正 式課程、學校教育的一環,性別議題的探討成為文化變遷快速的社會所重視的問題,

也成為社會教育關注的焦點。

(20)

二 二 二

二、 、 、 、九年一貫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 九年一貫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 九年一貫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 九年一貫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

以下將針對「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關於兩性教育議題融入健康與 體育課程部分加以臚列並做探討(教育部,2003):

( (一 ( 一 一 一) ) )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1.兩性的自我瞭解:了解性別在自我發展中的角色。

2.兩性的人我關係:探討性別發展與社會文化互動的關係。

3.兩性的自我突破:建立和諧、尊重、平等的兩性關係。

( (二 ( 二 二 二) ) ) )課程目 課程目 課程目 課程目標 標 標

1.了解性別角色發展的多樣化與差異性。

2.了解自己的成長與生涯規劃,可以突破兩性的社會期望與限制。

3.表現積極自我觀念,追求個人的興趣與長處。

4.消除性別歧視與偏見,尊重社會多元化現象。

5.主動尋求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建立兩性平權之社會。

6.建構兩性和諧、尊重、平等的互動模式。

研究者整理自九年一貫課程第一階段,一年級至三年級性別平等教學的分段能 力指標(見表2-2)做逐一檢視後發現,在課程綱要中已將性別平等教育的內容作 規劃,比起過去毫無標準,甚或只是性徵發展知識、青春期等生理認知知識的課程 詳細許多,最重要的是在分段能力表中已具體列出有關性別刻板印象及尊重他人性 別部分,亦在課程中安排觀察及了解自我身心狀況,讓小朋友在學習中省視個別性 別價值觀念,也希望藉此提昇學生的自我意識。而林碧雲(2001)在觀察九年一貫 課程的性別平等部分後,也指出其特色(如表2-3)所臚列,將性別課程列為正式 課程之一、重視潛在環境對於性別教育的影響、教師性別課程地圖的檢視與批判、

關注學生在評鑑制度上的失衡現象、瞭解並期望提升教職員工對於學生有著不分性 別持有一致性的期望值等等。

(21)

表2-2 九年一貫課程第一階段性別平等課程分段能力指標

兩性的自我瞭解向度 兩性的人我關係向度 兩性的自我突破向度 1-1-1 認識性別角色發展

與性別角色刻板印 象

1-1-2 了解自我身心狀況

2-1-1 保護自己的身體,

避免受到性侵害 2-1-2 尊重自己與別人的

身體自主權 2-1-3 適當表達自己的意

見和感受,不受性 別的限制

2-1-4 尊重自己和別人的 隱私

2-1-5 願意了解不同性別 者的各種意見 2-1-6 了解家庭的特質與

每個人的義務與責 任

2-1-7 觀察兩性身體的異 同

3-1-1 了解不同文化間的 性別角色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3)。

(22)

表2-3 兩性教育課程的六大特色

類別 特色說明

一、正式課程與 學習領域

兩性教育屬正式課程,各領域課程需反映兩性的經驗、文化和見 解;所使用的教材應可呈現兩性不同的文化團體對事件、情勢與 概念的見解。

二、學校文化與 潛在課程

學校規劃本位課程時,需融入新興議題(含兩性教育),因此各 級學校文化和潛在課程應能夠反映兩性文化的多樣性,但在情境 布置、校園環境及學校的組織氛圍仍有成長空間。

三、教學文化型態 與語言、方言

教學方法配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文化和學習動機的型態,教師性 別平等課程地圖的重新檢視,並批判傳遞性別偏見的用語,並尊 重兩性的性別差異。

四、評量與測驗 方法

教學評量和測驗方法能夠謹慎處理兩性文化的議題,並使兩性學 生在資優和特殊才藝學生團體中佔有相稱的比例。

五、教職員態度、

觀念、信念 與行動

學校所有教職員工和行政主管對所有學生,不分性別持有一致性 的期望,並以正面的態度和積極、關懷的方式予以回應。

六、輔導計劃 學校教職員對不同性別的學生均具有高度期望,並協助他們設 定、了解積極的職業目標。

資料來源:林碧雲(2001)。

( (三 ( 三 三 三) ) ) )性別平等教育本質 性別平等教育本質 性別平等教育本質 性別平等教育本質

Klein(1985) 以社會、政治、經濟以及哲理的觀點,剖析兩性平等教育的本 質,進而闡述其重要性:1.激發個人潛能,開創未來,避免受限於當今社會傳統性 別角色刻板印象;2.瞭解人的基本權益,互相尊重,可減低兩性間的偏見、歧視與 衝突;3.經濟、社會、文化和教育資源合理的分配,始可建構兩性平等共存共榮的 社會;4.兩性平等應基於倫理道德以及人性尊嚴的闡揚。

莊明貞(1997)指出,性別平等(gender equity)的意義是指「能在性別的基 礎上免於歧視,而獲有教育機會均等」;而謝臥龍(1997)認為性別平等教育的本

(23)

質,應是讓受教者在學習歷程中能檢視並解構自我潛在的性別歧視意識與迷思,認 知性別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層面的異同建構性別適性發展與相互尊重新文化,始能 落實性別平等教育的真諦。

再比較於黃政傑(1995)、魏惠娟(1998)、謝臥龍與駱慧文(1999)所主張 的性別平等教育目標(見表2-4)可知,性別平等教育應是不分男、女且以養成學 童尊重差異,包容異己的心胸,培養學童具有批判、反省思考能力的人為目的,以 建立兩性和諧的社會。

表2-4 性別平等教育目標比較

黃政傑(1995) 魏惠娟(1998) 謝臥龍、駱慧文(1999)

l. 打破性別隔離現象,促進 兩性和諧發展。

2.消除性別歧視和偏見,尊 重社會多元文化的現 象。

3.指導學生對抗性別的不 平等,消除性別不平等 的再製。

4.提供兩性平等的學習經 驗,促進兩性教育機會 均等理想的實現。

5.促進兩性相互了解、尊 重、合作,奠定兩性和 諧社會的基礎。

l.消除社會上各階層不平等 的現象。

2.認知兩性間差異的本質。

3.解構兩性不平等的現狀。

4.建立兩性平等互動正積 極的模式。

5.教育兩性共同建立美滿 家庭的方式。

1.瞭解兩性差異的本質及 現有兩性不平等之事 實。

2.破除性別刻板印象,認知 性別角色的多元性。

3.建構包容差異的平等 觀,以尊重、瞭解的態 度面對兩性關係。

4.促進男女學生彼此尊重 且和諧的正面積極之互 動模式,進而建立兩性 和諧的社會。

5.使男女學生在求學過程 中能因其特性而有平等 的受教機會,受到公平 的對待,並依自己的潛 能而有不同的發展。

資料來源:黃政傑(1995);魏惠娟(1998);謝臥龍、駱慧文(1999)。

(24)

三 三 三

三、 、 、 、小結 小結 小結 小結

綜合以上對性別平等教育的意義和本質的探討,可整理出性別平等教育的意義是

性別平等教育是多元社會文化衝擊下所產生的教育改革運動,希望藉由教育的歷程,

持續不斷的反省實踐,教導學生熟悉自己的文化,認知自己和他人在文化脈絡的存 有,並且能夠培養自尊自信。基於對多元文化與多元價值的肯定,協助學生認知文化 的多樣性。並從多元的觀點認知兩性在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層面的異同,教導學生了 解團體成員之間彼此如何形成價值、態度與行為,並且引導學生破除性別歧視、偏見 與刻板化印象,以促進各族群的和諧共處。使學生能在教育機會均等的基礎上充分發 展其潛能;並且希望性別平等教育促進男女兩性在社會上的發展機會均等,而在性別 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則下,建立和諧的多元社會。

(25)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探討 探討 探討 探討

九年一貫課程將「健康」與「體育」統整成為一門學習領域,在此次的課程改革 中雖然具有整合創新的意義,卻也引發許多議題。本節就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的發展 過程及沿革,做初步的分析與討論,以掌握其過程脈動。共分為兩段加以論述:首先 就「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的變革」加以探討,其次分析「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的內涵」。

一 一

一 一、 、 、 、「 「 「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體育」 」 」 」學習領域的 學習領域的 學習領域的 學習領域的變革 變革 變革 變革 ( (一 ( 一 一 一) ) ) )國小健康教育課程之演變 國小健康教育課程之演變 國小健康教育課程之演變 國小健康教育課程之演變

隨著時代的演變和世界各國教育的發展,教育課程每隔一段時日即須進行改革

或修訂,以使能符合時代潮流,契合國家社會發展所需,確保國家的永續發展。在 課程的發展歷程中,正式將課程以具體形式並定名為「標準」的時期,是在民國17 年的「中小學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所進行的中小學各科課程標準的起草工作,並 於民國18年將課程定名為「小學課程暫行標準」,同時頒佈施行(李勝雄,2002)。

自民國18年頒布「小學課程暫行標準」,至民國87年公布「國民教育階段九年 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共經歷11次修正,健康課程有時獨立設科、有時未設科或併 於他科中,其演變過程整理如表2-5所示:

表2-5 國小健康課程演變概況表

民國 小學課程標準名稱 健康課程

設置情形 健康課程實施特點 18 小學課程暫行標準 併入他科 一至六年級設【自然】

一至六年級設【社會】

21 小學課程標準 獨立設科

一至六年級設【衛生】每週2節每節30 分鐘

一至六年級設【公民訓練】

(26)

表2-5 國小健康課程演變概況表(續)

民國 小學課程標準名稱 健康課程

設置情形 健康課程實施特點

25 修正小學課程標準 併入他科

一至六年級設【公民訓練】

一至四年級設【常識】

五、六年級設【自然】

31 小學課程修訂標準 併入他科

一至六年級設【團體訓練】

一至四年級設【常識】

五、六年級設【自然】

37 小學課程第二次修訂

標準 併入他科

一至六年級設【公民訓練】

一至四年級設【常識】

五、六年級設【自然】

41 國民學校課程標準 併入他科

一至六年級設【公民訓練】

一至四年級設【常識】

五、六年級設【自然】

51 國民學校修訂

課程標準 併入他科

一至六年級設【公民訓練】

一、二年級設【常識】

三至六年級設【自然】

57 國民小學暫行

課程標準 獨立設科

一至六年級設【健康教育】含(健康教 學)及(健康習慣指導)

(健康教學)每週1節,每節30分鐘

(健康習慣指導)每週6節,每節5分鐘 與(公民與道德)合併

64 國民小學課程標準 獨立設科

四至六年級設【健康教學】每週1節每 節40分鐘

一至六年級設【健康指導】每週6節每 節20分鐘與(生活與倫理)合併 82 國民小學課程標準 獨立設科及

與他科合併

一至六年級設【道德與健康】

一至三年級合科、四至六年級分科 每週2節每節40分鐘、道德與健康合併

87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

貫課程總綱綱要 與他科合併

一至六年級設【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每週節數佔「領域學習節數」10~15%

教材可用審定本教科書或自編教材 課程設計以統整為原則

資料來源:李復惠、賴香如(2000)。

(27)

( ( ( (二 二 二 二) ) ) )國小 國小 國小 國小體育 體育 體育 體育課程之演變 課程之演變 課程之演變 課程之演變

為因應時代變遷,社會文化的轉型,國家情勢的不同,順應世界潮流,體育課 程從民國18年到民國87也同樣歷經了11次的修訂,以下將其演變過程如表2-6所示:

表2-6 國小體育課程演變概況表 民國 小學課程標準名稱 體育課程

設置情形 體育課程實施特點 18 小學課程暫行標準 獨立設科 【體育】列九科之一

21 小學課程標準 獨立設科 【體育】列十科之一 25 修正小學課程標準 獨立設科及

與他科合併 低年級音樂、體育合併為唱遊

31 小學課程修訂標準 獨立設科 低年級音樂、體育、圖畫、勞作分科教學 國術一科列為教材,並有教材大綱及項目

37

小學課程第二次修 訂標準

獨立設科及

與他科合併 低年級音樂、體育合併為唱遊

41 國民學校課程標準 獨立設科及

與他科合併 無修訂

51

國民學校修訂 課程標準

獨立設科及 與他科合併

課程編制改為「六年一貫」

增加「各年級教學目標」

57

國民小學暫行 課程標準

獨立設科及 與他科合併

課程採九年一貫之精神、增列「健康教育」

明示體育正課、早操、課間活動、課外運 動、運動比賽、體育表演實施方法 中、高年級授課內容分必授教材及選受教 材:必授教材有國術、體操、遊戲、田徑、

球類、舞蹈;選授教材有水上運動、冰上 雪上運動、少年球類等

(28)

表2-6 國小體育課程演變概況表(續)

民國 小學課程標準名稱 體育課程

設置情形 體育課程實施特點 64 國民小學課程標準 獨立設科及

與他科合併 無修訂

82 國民小學課程標準 獨立設科

教材種類國術、體操、遊戲、田徑、球類、

舞蹈

教材分低中高三階段設計,彈性實施 不再區分「必授」「選授」教材 取消各類教材百分比

取消男女教材百分比

每類教材必須選擇1-3項授課

每學期3-5週每節課進行五分鐘整隊行進 教學

87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

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與他科合併

一至六年級設【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每週節數佔「領域學習節數」10~15%

教材可用審定本教科書或自編教材 課程設計以統整為原則

資料來源:胡文聰(2004)。

( ( ( (三 三 三 三) ) ) )國小 國小 國小 國小「 「 「 「健康 健康 健康 健康」 」 」 」與 與 與 與「 「 「 「體育 體育 體育 體育」 」 」 」課程之分合 課程之分合 課程之分合 課程之分合

「健康」與「體育」各自歷經多次分分合合,或單獨設科,或與其他科目合併,

民國87年的課程改革,為落實國民教育九年銜接一貫的精神而訂定之「國民教育階 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將往昔的分科教學整合成合科且統整的教學,是而將 地理、歷史、道德、社會等學科合科併為「社會學習領域」,將音樂、藝術、美勞 等學科合併成「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將健康和體育首次合併成「健康與體育學 習領域」。以下將其演變過程如表2-7所示:

(29)

表2-7 國小「健康」與「體育」課程演變概況表

改革歷程 民國 健康 體育

第1次 18 分散在社會與自然 體育

第2次 21 衛生 體育

第3次 25

低年級:衛生、社會、自然

併為常識 低年級:唱遊

第4次 31 衛生與訓育併為公民訓練 低年級恢復為體育、音樂 第5次 37 衛生與訓育又併為公民訓練 低年級音樂與體育又併為唱遊

第6次 41 未更動 未更動

第7次 51 未更動 未更動

第8次 57 健康教育 體育

第9次 64 健康教育 低年級:唱遊

第10次 82 道德與健康 體育

第11次 87 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資料來源:李勝雄(2002)。

從我國歷次課程修訂改革可知,民國25年的常識和低年級的唱遊,民國31的公民

訓練,民國37年的公民訓練及低年級唱遊,以及民國82年的道德與健康等,皆可視之 為一種以合科為名行學科整合之實的統整課程設計。在學科的調整過程中,雖然不以 統整為名而以合科稱之,但早已露出和九年一貫課程理念一致的統整精神。

二 二 二

二、 、 、 、「 「 「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體育」 」 」 」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的內涵 的內涵 的內涵 的內涵

近年來我國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是受到紐西蘭和澳洲課程改革之影響,其中「健

康與體育」領域最為明顯(許義雄,2000)。因此,我國此次課程改革將「健康與體 育」統整為一個學習領域,主要是希望藉由規律運動與健康概念,使個人在生理、心

(30)

理、情緒、智能和精神層面不斷的提升,改善身體形象、建立自尊、自信、和諧人際 關係,寧靜身心和發揮個人潛能與自我實現,進而表現此課程之國際觀與現代性(許 義雄、葉國樑,2000)。茲就健康與體育的定義、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與主題軸及內 涵分別論述:

( (一 ( 一 一 一) ) ) )「 「 「 「健康 健康 健康 健康」 」 」 」與 與 與 與「 「 「 「體育 體育 體育 體育」 」 」 」的定義 的定義 的定義 的定義

國內外許多學者就「健康」提出不同的概念與定義,但最常被引用的是由世界 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所提出的定義:「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會完全安寧的狀態,不只是沒有疾病而已)。

WHO的定義裡,不僅清楚強調健康的正向意義;更進一步指出健康的三個向度(引 自鄭雪霏等編著,1996)。就此觀點,晏涵文(1991)曾從「健康教育」的立場進 一步提出解釋:健康教育就是將一般的衛生資訊,藉著教育的方式和力量,使其轉 變成為一個人生理、心理與社會三方面的健康生活型態,而健康的生活表現才可稱 為健康行為。

卓俊辰(1998)則從「體育教育」的立場說明:藉助健身運動改善身心健康,

必須是一種持之以恆的長期習慣,並使其成為生活一部份的終身運動,而動機影響 運動習慣的養成與運動行為的維持程度。因此,健康教學藉著健康行為的養成和改 變,體育教學則藉著運動行為的培養和鍛鍊來達到健康的目的,兩者之間互為因 果、密不可分(龔建昌,2002)。

( (二 ( 二 二 二) ) ) )健康與體育的 健康與體育的 健康與體育的 健康與體育的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

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教育部依據「美國健康教育體育休閒 舞蹈學會」(American Alliance of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簡稱 AAHPERD)適能(fitness)的觀點,對健康提出了整體性的概念,認為真正 完整的健康應由五個安適狀態(well-being)所構成(教育部,2003):

(31)

1.身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包括了解身體發展、身體照顧,發展正向身體活 動的態度與能力。

2.情緒適能(emotional fitness):包括思考清晰、情緒穩定、成功的調適壓力,具 備自制與自律的能力。

3.社會適能(social fitness):包括關心配偶、家人、鄰居、同事和朋友,積極與 他人互動和發展友誼的能力。

4.精神適能(spiritual fitness):包括尋找個人生命的意義,設定人生的目標,擁 有愛人與被愛的能力。

5.文化適能(cultural fitness):包括對社區生活改造有貢獻,能關注文化和社會事 件與接受公共事物責任的能力。

這五個安適狀態彼此相輔相成而影響了生活型態與品質。「健康與體育」建構 在「人自己之生長發育」、「人與人、社會、文化之互動」、「人與自然、面對事物時 如何作決定」三個層面的教育活動,而達成全人健康(total well-being)的課程目標。

健康與體育的目標「在培養學生擁有良好適能,生活在健康的環境中,同時擁 有支持的法規與人群。鼓勵學生藉著健康行為的養成、運動行為的培養與鍛鍊改善 自己的健康,同時在與別人互動中影響他人、社區與環境,以達到全人健康的目的」。 從以上分析可了解,教師在健康與體育課程的規劃上,應該以身體、心理、社

會三個向度為整體考量,其目的在於漸進的培養學生從瞭解「自己」、進而學習「人 與人」的相處、從而適應「人與社會」間的互動。首先,培養學生了解自我、建立 健康的態度行為,並養成運動習慣;其次,讓學生在學校與家庭實踐健康的生活行 為,學習正確的運動方法與技巧;最後,使學生能夠在社會中實踐關懷環境、建立 與他人良好互動的健康心態及行為,並藉由規律運動,培養健全的身心。

( ( ( (三 三 三 三) ) ) )健康與體育的課程目標 健康與體育的課程目標 健康與體育的課程目標 健康與體育的課程目標

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所明列的課程目

(32)

標有七項,包括(教育部,2003):

1.養成尊重生命的觀念,豐富全人健康的生活。

2.充實促進健康的知識、態度與技能。

3.發展運動概念與運動技能,提昇體適能。

4.培養增進人際關係與互動的能力。

5.培養營造健康社區與環境的責任感和能力。

6.培養擬定健康與體育策略與實踐的能力。

7.培養運用健康與體育的資訊、產品和服務的能力。

為達成九年一貫課程的教育目的和目標,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目標的設定與精 神,皆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目標以及六大議題、十項基本能力的要義擬定,

表2-8為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目標與九年一貫課程理念、十大基本能力和領域內涵 關係。

表2-8 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目標與九年一貫課程理念、十大基本能力和領域內涵關係

理念 基本能力 領域內涵 領域目標

人與自己

一、了解自我與發 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 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 身學習

☉了解自我身心狀況,探索健 康與體能的關係,充分發展 個人潛能

☉參與並創新有益身心健康 之活動

☉欣賞並表現體育或競技活 動的美感

☉表現個人身體及生活儀態 之美

☉培養並從事符合身心健康 的休閒活動

☉培養良好的個人與環境衛 生習慣

☉培養終身學習、運動與健康 的習慣,並積極安排生活

一、養成尊重生命 的觀念,豐富 全人健康的生 活。

二、充實促進健康 的知識、態度 與技能。

三、發展運動概念 與運動技能,

提昇體適能。

(33)

表2-8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目標與九年一貫課程理念、十大基本能力和領域內涵關係

理念 基本能力 領域內涵 領域目標

人與社會 環境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 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 際理解

七、規劃、組織與 執行

☉適切的表達,使他人明瞭,

並與他人分享經驗

☉管理個人情緒,並適切與他 人協調溝通

☉參與體育活動,並遵守運 動、遊戲規則

☉在活動中包容不同的意見 並樂於與人合作相處

☉尊重生命,並關懷他人

☉在遊戲、比賽中了解並尊重 不同族群的文化差異與國 際觀

☉探討並尊重不同族群的文 化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規劃主持體育及健康的活 動

☉有積極服務人群的意願

四、培養增進人際 關係與互動的 能力。

五、培養營造健康 社區與環境的 責任感和能 力。

六、培養擬定健康 與體育策略與 實踐的能力。

人與自然 環境

八、主動探索與研 究

九、獨立思考與解 決問題

十、運用科技與資 訊

☉主動蒐集體育、安全、健康 等相關資訊,做明智判斷並 加以運用

☉面對身心健康等問題時,能 思考、澄清、反省、判斷、

做決定並解決問題

☉運用科技蒐集體育運動與 身心健康的相關資訊

☉善用體育運動器材及醫療 資訊,防治身心疾病

七、培養運用健康 與體育的資 訊、產品和服 務的能力。

資料來源:李勝雄(2002)。

( (四 ( 四 四 四) ) )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體育的 的 的 的主題軸及內涵 主題軸及內涵 主題軸及內涵 主題軸及內涵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依課程目標,訂定七大主題軸,其中屬性以健康為軸的有

「生長、發展」、「人與食物」、「安全生活」和「健康心理」四項,以體育為軸 的有「運動技能」和「運動參與」二項,而健康與體育二者各參之主題軸為「群體 健康」一項。雖然以健康為軸的主題軸居多數,但在健康為軸的主題軸中,亦參有

(34)

體育的內涵,如生長發展的「健康是多層面的,個人可以採取有效自我照顧的方法 來增進健康。」、人與食物的「飲食與運動對健康有密切關係。」、安全生活的「具 備運動傷害預防及處理的知能,以減少運動事故傷害發生並維護身體健康。」和健 康心理的「社會、文化中多元的價值觀應被了解與尊重,並培養健全的生活態度與 運動精神。」(李勝雄,200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健康與體 育學習領域之主題軸及內涵如表2-9所示:

表2-9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主題軸及內涵

主題軸 內涵

1.生長、發展

(1)由出生、成長、老化、死亡的各發展階段,開發個體生長、發 育和身體功能的潛能。

(2)健康是多層面的,個人可以採取有效自我照顧的方法來增進健 康。

(3)對個人身心健康與家庭、社會和諧而言,性是人類生活中重要 的一部分。

2.人與食物

(1)食物的價值在於提供人生各階段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及滿足心理 的需求。

(2)食物的選擇,受到社會、文化、經濟、自然環境及政策等因素 的影響。

(3)良好的飲食習慣能使食物被人體充分利用,而安全的食物製備 及保存過程,可提高食物的價值。

(4)飲食與運動對健康有密切關係。

3.運動技能

(1)運動技能可透過基礎性、特殊性的動作發展來培養,並能應用 於日常生活中。

(2)了解各種運動概念,以提升運動技能。

(3)了解並遵守各項運動規則,進而依據規則,從事運動。

4.運動參與

(1)身體活動的參與是人類生活的重要型態,具有個人、社會和文 化層面的意義。

(2)運動參與是充實休閒生活、增進體適能的重要方式。

(3)具備正確的運動概念有助於參與適當的身體活動與發展計畫。

(4)透過欣賞和參與各種身體活動,了解本土及其他領域的體育活 動。

(35)

表 2-9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主題軸及內涵(續)

主題軸 內涵

5.安全生活

(1)具備安全概念,應用安全資源,執行社區安全行動,以適應現 代生活。

(2)具備緊急情況處理及急救技能,以降低傷害的嚴重性。

(3)具備正確使用葯物的概念,避免物質(葯物)濫用,而危害個 人、他人及社會健康。

(4)具備運動傷害預防及處理的知能,以減少運動事故傷害發生並 維護身體健康。

6.健康心理

(1)正確認識自己,肯定與接納自己,並且能夠自我實現,是心理 健康的基礎。

(2)良好的人際關係讓人覺得幸福、有歸屬感,並能增進家庭和諧、

團隊表現及社會支持。

(3)壓力調適、情緒管理、有效溝通與問題解決等技巧,有助於行 為的適應。

(4)社會、文化中多元的價值觀應被了解與尊重,並培養健全的生 活態度與運動精神。

7.群體健康

(1)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在於管理與改善健康狀態,以提升健康品 質。

(2)消費者能辨認健康與運動資訊的正確性,並經由合適管道選擇 健康與運動的服務及產品。

(3)在營造個體、社區與環境健康的過程中,人與環境是相輔相成 的。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3)。

依照「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的課程目標及七大主題軸,並將國民教育三個階 段(一至三年級、四至六年級、七至九年級),分別訂定其能力指標,融入其他領 域與六大重要議題,可描繪出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的課程架構圖,如圖2-1所 示:

(36)

圖2-1 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的課程架構 資料來源:謝應裕(2001)。

國民教育目標

健康與體育領域目標

養成尊重生命的觀念,豐富全人健康的生活。 充實促進健康的知識、態度與技能。 發展運動概念與運動技能,提昇體適能。 培養增進人際關係與互動的能力。 培養營造健康社區與環境的責任感和能力。 培養擬定健康與體育策略與實踐的能力。 培養運用健康與體育的資訊、產品和服務的能力。

主題軸內涵

其他學習領域(語 文、社會、數學、藝 術與人文、自然與生 活科技、綜合活動)

分段能力指標

(一至三年級)

(四至六年級)

(七至九年級)

六大議題(資訊、

環境、性別平等、

人權、家政、生涯 發展 )

評量 課程教材內容 教學活動

十大基本能力 七大主題軸

生長發展 人與食物 運動技能 運動參與 安全生活 人際關係 群體健康

(37)

( (五 ( 五 五 五) ) ) )南一版教科書一年級上學期之學習目標 南一版教科書一年級上學期之學習目標 南一版教科書一年級上學期之學習目標 南一版教科書一年級上學期之學習目標

本研究欲探討「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一年級 為例」,以下將南一版教科書一年級上學期健康與體育之學習目標臚列(表2-10):

表2-10 南一版95學年度一年級上學期健康與體育學習目標

編號 學習目標 編號 學習目標

1 認識校園及各個重要場所。 21 能在遊戲中表現出對肢體各部 位的認識。

2 了解各個重要場所的功能。 22 能有完整的身體概念。

3 認識校園內遊戲設備的名稱。 23 了解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及其功 能。

4 能正確操作各項遊戲器材。 24

能有完整的身體概念能在律動 中探索自己的身體,並能充分展 現自己。

5 分辨安全與不安全的情境。 25 能愉快和同學共同合作,做不同 造形的山洞,並完成律動遊戲。

6 能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法。 26 能認識六大類基本食物。

7 能做出走、側併步走、沿著路線

走的動作。 27 能分辨「怎麼吃才健康」的飲食 行為。

8 能做出蹲的動作,並應用於日常

生活中。 28 能了解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並

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9 知道上廁所時應注意的禮貌。 29 能認識各種不同的球。

10

能說出並演示上廁所的動作能分 辨生活習慣的好壞,並願意養成 良好生活習慣。

30 能學會繞球、滾球、拍球、接球 的能力。

11 能做出單腳跳、雙腳跳和移動跳

的動作。 31 能和同學共同進行球的遊戲。

12 能分辨平日各種場合宜的衣著打

扮,並能穿著合宜的服裝。 32 學會選擇安全、合適的場所從事 球類活動。

13 遇到問題時,能提出解決的方法。 33 能用語言、肢體表現出各種動物 的動作特性。

14 認識身體四大部位–頭、頸、軀

幹、四肢。 34 能透過肢體模仿動物的動作。

15 能利用身體四大部位做動作。 35 能用身體作出走、爬、滾的動 作。

(38)

表2-10 南一版95學年度一年級上學期健康與體育學習目標(續)

編號 學習目標 編號 學習目標

16

了解身體清潔的重要性,並學會 清潔身體各部位,養成平日良好 的衛生習慣。

36 能了解假日休閒活動的項目,並 會做選擇

17 透過活動更了解身體四大部位。 37 能和家人一起從事假日休閒活 動。

18 能體驗和別人互動的感覺。 38 能從平日購物經驗中,了解購買 運動用品的管道。

19 能 與 同 學 合 作 表 現 出 具 體 的 事

物。 39 了解購買運動用品時的注意事

項。

20

能自信、靈活操作自己的身體,

表達肢體各部位的方法。

資料來源:南一版95學年度健康與體育一上教師手冊(2006)。

三 三 三

三、 、 、 、小結 小結 小結 小結

九年一貫課程將「健康」與「體育」兩個學科合併成單一學習領域,由以往的分 科模式轉為合科模式,讓學習活動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取 代背不動的書本,啟發學生基本學習能力以取代過去追求理想但難以實現的標準。

九年一貫的課程實施後,教師雖然掌握了更多的教學自主權,但教學變革與創新 的課題讓國小教師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面對這一波浪潮,教師需扮演更積極及專 業成長的角色,對於「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的理念及目標,要以更積極主動的態度 去認識探索,結合平日累積的教學經驗,以更專業的態度,更寬廣的思維,方足以勝 任教學,達成課程目標。

(39)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之探討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之探討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之探討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之探討

九年一貫課程中,將性別平等教育列為重要議題之一,明訂融入七大學習領域 中,這是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如此的轉化讓性別平等議題不著痕跡地融入課程結構 中,既轉化原有的課程結構,又可以從平時的教育及生活環境中落實性別平等的議 題,這樣的轉化方式,是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本節針對「融入式的課 程探討」、「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的規劃與設計」,及「教學者的多元教學技巧」加以 探討。

一 一 一

一、 、 、 、融入式的課程探討 融入式的課程探討 融入式的課程探討 融入式的課程探討

根據黃政傑(1995)、楊瑞珠(1998)及林昭男(1999)的看法,認為教師在進 行性別平等教育時,應採融入式教學。今以林碧雲(2001)及陳怡如(2003)四階段 課程改革的發展模式,說明如下:

( ( ( (一 一 一 一) ) ) )「 「 「 「融入 融入 融入 融入- - - -侵入 侵入 侵入 侵入式課程 式課程 式課程 式課程」 」 」 」

在課程的發展歷程中,以外來者的型態侵入所謂的主要領域課程中,如以特別 的議題整合於課程中,因此一開始多以附加、添加的型態出現,而令原有課程有被 侵入的感覺。國內教育中常見這種附加式的融入式課程與教學活動,如前述的一道 公文下來,要求學校辦某種活動,當活動結束,便草草結束,課程亦告瓦解,成效 不彰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 ( ( (二 二 二 二) ) ) )「 「 「 「融入 融入 融入 融入- - - -統整式課程 統整式課程 統整式課程 統整式課程」 」 」 」

融入式課程的目的不是簡短到教材的添加而已,兩種以上的課程在力圖融合之 際,目標均希望藉與優勢課程緊密的結合,達成弱勢課程的課程目標,最理想的方 式應是尋求將原有結構解體並緊密的重整,使不同的課程,重新加以組織整合為一 體,因此融入式課程應有整合或統整的意涵。進行課程統整之際,除了學科知識與

(40)

課程的統整需要思考從課程層面做理論性邏輯性的整合之外,更強調課程與學習者 的關係連結、學習者自我與自我的統整、學習者與社會生活的統整,而課程統整的 進展必須達成社會的改革,使課程統整的經驗轉化為社會改革的動能,則課程統整 的目的才能彰顯,也可以說「轉化」是「統整」課程的終極目標。

( ( ( (三 三 三 三) ) ) )「 「 「 「融入 融入 融入 融入- - - -轉化式課程 轉化式課程 轉化式課程 轉化式課程」 」 」 」

轉化取向課程可以二方面解釋,一為個體文化轉化於主流文化中,以達成文化 認同;二為個體經由一個課程的學習之後,內化為個人的知識,將知識轉化為情意 與行動,成為個人行事的準則與生活態度,並化為積極的參與社會的動力。莊明貞

(1999b)闡述融入式課程取向在轉化知識不在添加知識,轉化課程的實施,即是 將整個課程重新概念化,使所需要轉化的課程內容轉化為另一個領域的一部分,兩 者統整成為一個新的課程架構。再者莊明貞(1999a)強調兩性均衡課程之目標,

需要各學科發展者從科際統整的理念加以全盤思考,若單從傳統學科知識本位著 手,現階段恐難期待多元文化課程理想的達成。

( ( ( (四 四 四 四) ) ) )「 「 「 「融入 融入 融入 融入- - - -情境式課程 情境式課程 情境式課程 情境式課程」 」 」 」

以情境學習理論為基礎,從日常生活中找尋適合的教學問題及教材,結合日常 生活實例,以簡單化、生活化、具體化的原則設計教學活動,以解決生活問題為主 要概念,以講故事及做活動兩種情境,將國小低年級學生要學習的性別領域知識隱 含、包裝在學習領域正式課程中進行滲透性的教學,除調整與鬆動其性別角色刻板 印象外,還能使國小低年級學生將知識深化,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逐步影響學生的 性別角色概念與態度,增加其性別敏感度,此方法較適合國小低年級學童學習的需 求。

從上述討論得知,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的設計必須由融入式的課程設計著手,改變 既有的課程結構,以課程統整的方式進行教材間、學科間、生活經驗及學習者的統整。

(41)

二 二 二

二、 、 、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的規劃與設計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的規劃與設計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的規劃與設計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的規劃與設計

對於教師施行性別平等教育前的準備工作,謝臥龍(1998)認為在教材規劃與設 計方面向度應該具有下列三種能力:

(一)檢視教材、教具與教科書中性別偏見、歧視、刻板印象與區隔的現狀。

(二)提供學生教材、教具與教科書中的性別偏見、歧視與刻板印象討論的機會。

(三)主動編輯並提供學生無性別偏見與多元文化的補充教材。

至於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應如何設計和實施?黃政傑、張嘉育(1998)認為兩性教 育在課程設計方面,應體認知識社會建構的意義,重視課程結構的改變,修正由男性 角度建構知識的霸權,重組學校教學科目的知識主體、學科語言、教材內容、與教學 方法,提供男女學生批判與思考的空間與機會,容許學生詰問知識的真假與有效性。

楊瑞珠(1998)對於兩性平等教育的課程與教學策略,認為融入法(infusion)勝 於單一課程,關於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有以下四種方式:

(一)直接使用兩性平等教育內容

以兩性平等教育為核心而設計課程或活動。如設計兩性平等教育通識課程、專 題演講、工作坊、專題研究會等。

(二)間接使用兩性平等教育內容

將兩性平等教育的觀念融入現有的課程設計或活動。常使用的策略包括以舉 例、圖片、影片、文藝創作來說明概念或引起討論。

(三)應用兩性平等教育內容

在課程之外在機構內現有的社會、政治議題加入兩性平等教育的概念。例如增 加女性行政人員或支持男女雙生涯家庭或單親家庭的托兒需求。最強而有力的是機 構將兩性平等教育列為機構近程、或中程的發展願景並有實施計劃。

(四)角色示範

言教不如身教,兩性平等教育工作者必需隨時檢核自己的言行是否支持、牴觸

數據

表 2-9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主題軸及內涵(續)  主題軸  內涵  5.安全生活  (1)具備安全概念,應用安全資源,執行社區安全行動,以適應現代生活。 (2)具備緊急情況處理及急救技能,以降低傷害的嚴重性。 (3)具備正確使用葯物的概念,避免物質(葯物)濫用,而危害個 人、他人及社會健康。  (4)具備運動傷害預防及處理的知能,以減少運動事故傷害發生並 維護身體健康。  6.健康心理  (1)正確認識自己,肯定與接納自己,並且能夠自我實現,是心理健康的基礎。  (2)良好的人際關係讓人覺得幸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S15 Expectation value of the total spin-squared operator h ˆ S 2 i for the ground state of cationic n-PP as a function of the chain length, calculated using KS-DFT with various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space, this paper only deals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by referring to the `sutras` and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the following chapters intend to make a study of the structure and system of The Significance of Kuangyin Sūtra, then to have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