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政策規劃(節錄)
教育部師資藝教司
2
參、十二年國教
的人才培育
教師專業程度攸關學生學習成就 教職必須是專業的
教師個人與團體的責任感
教師必須自發性革新、專業化
專業對話 專業省思 團體動力 專業成長 專業人員的核心價值
國家的責任
不要讓教師專業發展路上-孤單 幫助教師專業發展
建構教師團體動力成長平台 建立教師專業成長支持系統
4
伍、精緻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政策規劃
學理與環境背景
一二
教師評鑑
(teacher evaluation)
針對教師表現所做的價值判斷和決定 的歷程,以協助教師專業發展,瞭解 教師教學績效,並促進學校革新。
內容:教師專業背景、工作負荷、行 政服務、專業成長、學術活動、教學 活動的評估。
目的:專業發展與績效責任兩部分
表現:教師專業標準
評鑑
評鑑的目的
Guba:The purpose of evaluation is not to prove, but to improve.
評鑑的目的在於改善,不在於證明 Stufflebeam:
The most important purpose of program
evaluation is not to prove , but to improve;方案 評鑑的最重要目的,在於改進而不是證明
Evaluation’s most important purpose is not to prove, but to improve
「評鑑最重要目的為改進,而非證明」
8
評鑑結果的運用
Danielson, C., & McGreal, T. L.(2000)
評鑑體系不允許對教師教學事件做出解釋、
教學環境不允許對教學有真實的和專業性的對話;
那麼這樣的評鑑體系豈止是沒有意義,
簡直就是懲罰和破壞。
10
全國中小學教師人數龐大 196,436人 教師必須是專業人員(UNESCO、OECD)
核心:專業對話、專業省思、團體動力成長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奠基
95年開始辦理,103年參加數據
教育環境背景
校/人數 國小 國中 高中職 總計 校數
全國比率
1,102 42.1%
395 53.5%
475 90.0%
1,992 50.37%
人數 全國比率
21,857 22.6%
12,003 22.9%
29,953 49.2%
66,382 30.89%
辦理單位: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 實施時間:102年6月-7月
抽樣方式:
1.分層隨機抽樣,問卷6470份
2.抽樣:學層、縣市校數比率,隨機抽樣學校
教師:國小1、3、5年級(國中每年級) 第一班導師。(全國教師數1%)
家長:國小1、3、5年級(國中每年級) 第一班學生1號之家長。
學校行政:校長、教務主任
教育行政:各縣市教育行政人員總數10%
學者專家 (54所師培大學各5份)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鑑制度之問卷調查
遞送方式:
1.發送:每份問卷及回郵信封,由學校發送。
2.回收:填寫者直接寄送辦理調查單位。
身分 抽樣人數 回收
有效樣本數 回收率 教師 2578(39.9%) 1903(41.3%) 73.8%
家長 2388(36.9%) 1476(32.0%) 90.9%
學校行政
人員 1074(16.6%) 959(20.8%) 89.3%
教育行政
人員 160(2.47%) 153(3.32%) 95.6%
學者專家 270(4.17%) 118(2.6%) 43.7%
總計 6470(100%) 4609(100%) 71.3%
調查結果:
為協助教師專業成長,教師應接受教師評鑑。
身分 不同意 無意見 同意 遺漏直 總計 教師 331
17.39%
559 29.4%
994 52.2%
19
1.0% 1903 家長 75
5.08%
202 13.7%
1186 80.4%
13
0.9% 1476 學校行
政人員
52 5.42%
142 14.8%
757 78.9%
8
0.8% 959 總計 458
10.6%
903 20.8%
2937 67.7%
40 0.9%
4338 100%
政策背景與規劃
二
1996年「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提昇教師專業素質、建立教育評鑑制度」
1999年教育基本法
9-1-6 中央政府之教育權限如下︰六、教育統計 、評鑑與政策研究。
10-1 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應設立教育審議委 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負責主管教育事務 之審議、諮詢、協調及評鑑等事宜。
13 政府及民間得視需要進行教育實驗,並應 加強教育研究及評鑑工作,以提昇教育品質 ,促進教育發展。
1998年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發展性的教學輔導系 統」
2002年開始進行「教學輔導教師設置試辦方案」
2000年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全面試辦「中等以下學 校教師專業評鑑」
2005年研擬「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評鑑實施 計畫〈草案〉」 2006年正式實施。
2009年修正「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實施要點」
16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定位
核心價值:提升教與學的效能 定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未來:教師評鑑,俾與國際接軌)
評鑑目的:以教師專業發展為主要目的。
建立教師專業對話、專業省思平台。
激勵教師自主規劃專業成長
適時協助、輔導教學困難之教師 建立教師專業成長支持系統
機制:專業、簡明、可行、e化 共識、共力與權責分工:
教育部、地方政府、學校、學者、教師、家長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重要價值
評鑑工具 教學觀察 教學檔案
專業學習社群
18
教專中心 推動會
中央、地方輔導群
教學輔導教師
現行政策重點
一. 發布教師專業標準
二. 擴大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才培訓 三. 修訂精緻教師專業發展補助要點 四. 試辦「校長及教師專業發展中心」
五. 加強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成果的 審查、分析及正用(專業發展) 六. 擴大補助專業學習社群(及效益)
七. 甄選獎勵:優量教學檔案、專業學習社群 典範學校、典範縣市
20
結語
面對十二年國教的時代,
教師唯有朝向專業化,集體專業成長。
幫助教師專業化—是國家的責任
沒有任何國家教育品質會高於教師的品質 投資教師專業發展,就是投資教育品質 推動以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的評鑑,
幫助老師專業發展的「近路」。
政府架構一個平台:
讓老師集體動起來、共同對話、共同省思、
共同成長
用評鑑結果資料,
政府提供:由下而上的教師專業成長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