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雙親在資優生生涯發展中的角色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雙親在資優生生涯發展中的角色之研究"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中心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民91,23期,141-162頁

雙親在資優生生涯發展中的角色之研究

于曉平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的方式,針對兩個家庭中的父母以及資優生本人進行深入訪 談與觀察,探討雙親在資優生生涯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父母對其子女生涯發展的看 法與作法,以及雙親詮釋家庭的意義。

兩位研究主體雙親所扮演的角色中,父親較常扮演引導與提供建議訊息、輔導等 角色,母親則常扮演日常照顧、活動安排與實際訓練者,其中角色也隨著孩子年齡的 增長而改變。雙親對其生涯發展抱持彈性的看法,也十分關心他的發展。在詮釋家庭 的意義上,父母強調早期親子互動與良好環境及氣氛的重要性,父母教育知識的充實 也會有幫助。

根據以上的結果後發現,決定權、獨立與依賴、時代轉變中的角色轉型等問題,

給研究者諸多啟示,另外,也提出一些研究上的建議供讀者參考。

緒論

『生涯』是近幾年國人開始重視的理念,

生涯教育與輔導也逐步在學校與社會各地推 廣,以協助個體澄清其持有的價值體系、熟悉 外在的工作世界,以及獲得適當的生涯選擇和 規畫為目標(Issacson, 1971)。由此可見,生 涯教育與輔導的實施以及對個人生涯發展的了 解,有其重要的價值。

英國著名史學家 Toynbee 曾說:「社會的 存亡繫於創造能力發展機會的有無,社會中少

數菁英所具有的傑出創造力,實乃人類最寶貴 的財富。」(Toynbee, 1964, p.4)資優生因其 本身具有的特性,可能遭遇許多生涯決定與發 展上的困境,以性別因素來說,資優女性生涯 發展的過程比一般人更為複雜,受傳統性別角 色 刻 板 印 象 的 影 響 極 大 ( Hollinger, 1991;

Perrone, 1997; Wells, 1985),其中,很多資優 女性在追求成就上的衝突因素,如:恐懼成 功、成就動機低等,都和家庭有著密切的關係

(洪儷瑜,民 7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研究為作者碩士論文之一部分,承蒙師大特教系林幸台教授及口試委員師大心輔系金樹人教授、高師大 特教系蔡典謨教授的指正,以及兩個研究主體家庭成員(資優生及其父母)所提供的種種訊息與協助,謹 致謝忱!

(2)

Virginia Satir 曾說:「家庭是塑造人性的 工廠。」(引自吳就君,民 83,頁 3)兒童自 出生獲得父母的遺傳開始,在父母所營造的環 境中生活,直接間接影響了兒童日後的發展與 成就(蔡典謨,民 85a)。家長對本身角色的 認識、教育子女的知識、技能、態度等,都將 對子女的成長將造成建設性或破壞性的影響

(Deuries & Webb, 1988)。

就如美國教育學家 Buscagalia 所言:「不 論多少專業人員來教導特殊兒童,其影響之深 遠 , 仍 遠 不 及 特 殊 兒 童 的 父 母 對 孩 子 的 影 響。」(引自陳昭儀,民 85,頁 17)由此可知 父母對子女生涯發展的影響甚巨。國內外許多 研究也發現資優生因其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與生 活十分關注,而在資優生生涯發展中扮演著舉 足輕重的角色(Willings, 1985;陳長益,民 82;陳昭儀,民 80)。

資優生的生涯發展是一個長期歷程,由父 母陪同孩子開始,透過教師的助成,進入工作 場所後再由專家引導後發展(Delisle & Squires, 1989),而資優生父母在其生涯發展中之意 義、角色與地位為何?在資優生自主性強的影 響下,父母的角色是否有獨特之處?這些都值 得深入了解。此外,雙親對資優生生涯發展上 的影響可能有所不同(Shaughnessy, Stockard, Stanley, & Siegel, 1996),亦分別探討父母所 扮演的不同角色。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擬以質性研 究蒐集資料與進行分析,透過深度訪談與現場 觀察,探究雙親在資優生生涯發展中所扮演的 角色,了解其整體面貌及意義。具體而言,本 研究的目的為:

1. 探索雙親在資優生生涯發展中所扮演之 角色。

2. 詮釋雙親看待與處置其資優子女生涯發 展的方式。

3. 探索雙親覺知之家庭因素對資優生生涯

發展的意義。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的待答問題包 括:

1. 父親在資優生生涯發展中扮演的角色為 何?

2. 母親在資優生生涯發展上扮演的角色為 何?

3. 雙親如何看待其資優子女的生涯發展?

4. 雙親對其資優子女生涯發展所做的決定 與處置為何?

5. 雙親如何解釋家庭對其資優子女生涯發 展的意義?

文獻探討

一、資優生的生涯發展 (一) 資優生生涯發展的特點

生涯理論大師 Super(1976)曾對生涯(ca- reer)一詞提出看法,他認為:「生涯統合個 人一生中所扮演的各種職業和生活的角色,由 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組型;也包含人 生自青春期至退休之後,一連串有酬或無酬職 位的綜合。」(p.4)。國外調查發現資優生隨 著年齡的增長,在個人生涯上更容易堅守興 趣、並向高地位、高收入與成功挑戰。長期追 蹤也發現資優生確實比一般孩子容易獲得學業 與職業上的成功,其中父母在其生涯教育中扮 演重要的角色(Milgram, 1991)。

國內資優生的生涯發展近幾年的研究有不 少,林幸台(民 86)進行資優生生涯定位與抉 擇之研究卻發現,其生涯定位比較偏向自主、

自我實現、人際關係等三個與個人與人文發展 有關的定位向度,其中,領導管理、自主、人 際關係與地位聲望四個向度上又明顯高於一般 學生。

整體而言,資優生對未來職業的選擇仍以 個人興趣與社會價值體系及重要他人的意見為

(3)

主,其中受父母的影響最大,職業選擇比較偏 向於從事發明研究的工作,調查中也顯示資優 生的職業生涯以從事具長期發展的性質與教育 工作居多,且是能符合個人興趣、學以致用的 工作(陳昭儀,民 80;陳長益,民 82)。

(二) 影響資優生生涯發展的因素

影響一般人生涯發展的因素,可能來自個 人 、 家 庭 、 學 校 與 社 會 等 個 人 與 環 境 因 素

( Garrison, Stronge, & Smith, 1986; Kramer, 1986)。其他如:適應能力、個人對情境或特 質的焦慮、模糊容忍力等,皆會影響其生涯適 應、決策力與滿意度,間接影響其生涯發展

( Hartman, Fuqua, & Blum, 1985; Leong &

Morries, 1989)。而資優生的生涯發展也受這 些因素影響。在國內的研究發現,資優生的生 涯發展仍以父母有較直接、絕對的影響,父母 不但對子女教育抉擇有左右的力量,父母本身 對某些工作積極或消極的經驗、過度補償的效 果與個人的興趣,對子女未來工作的選擇都有 重大的影響,甚至對子女婚姻的決定,都有相 當 的 影 響 力 , 尤 以 資 優 女 性 為 甚 ( Willings, 1985;王文科,民 81;林幸台,民 82;陳昭 儀,民 80)。

性別也是影響資優生生涯發展的因素之 一,Terman 在 1921 年的研究指出,資優女性 受傳統的角色期待與工作機會的限制,在因比 較缺乏企圖心的影響下,成就動機較低(引自 吳武典,民 76),資優女性因受傳統性別角色 刻板印象的影響極大,比男性更早思考到生涯 的事情(Hollinger, 1991;Perrone, 1997;林幸 台,民 82)。

在興趣方面,林幸台、張文啟、張正夫與 羅敏文(民 87)針對高中數理資優生與一般學 生進行興趣類型的比較顯示,資優生的興趣以 研究型居多,但也有三成以上是屬於藝術型與 社會型,一般學生則有三成偏向藝術型,餘者 分屬其他五種興趣類型。

此外,被認為是資優生優越的身心特質,

反倒會使其遭遇一些生涯決定與發展上的困 境,許多國內外學者都曾分析影響其生涯發展 的 因 素 , 整 體 而 言 可 能 與 以 下 原 因 有 關

(Emmett & Minor, 1993;Kerr, 1990;林幸 台,民 83;金樹人,民 79):

1. 因興趣廣泛而難以決定或決定後又頻頻 改變。

2. 因某些才能過早突顯,太早做選擇,以 致沒有全面打好基礎,而將自己侷限住。

3. 因過度的自我期望與完美主義,產生極 大的壓力,害怕失敗、失去自信。

4. 因經驗過於豐富而忽略本身的理想與生 涯。

5. 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優點,而忽略缺點,

造成錯誤的抉擇。

6. 受學科表現影響,未將實際能力與未來 生涯做聯結。

7. 過於重視他人與社會期望,造成無法依 自己心意做選擇。

8. 某些學生可能因社會投資觀與熱門賺錢 行業的影響,改變其生涯的方向。

9. 對不能發揮自我能力的工作容易感到無 聊,而常換工作。

10. 因缺乏可供學習的成人角色模範而有所 影響。

二、雙親對資優生的影響之相關研究 (一) 一般家庭與雙親對其子女的影響之相關 研究

依據帕森思學派所提出的核心家庭角色分 派理論,一般父親擔任家中的工具領導角色,

負責生計、決策與處理的技巧,也必須負擔子 女管教的最高權責;母親屬感情表現角色,負 責聯繫、照顧支持與安撫、和諧氣氛的營造 等,父親在家庭中係代表社會的價值與規範 者 , 母 親 則 為 親 子 交 流 的 調 停 者 ( Biller &

Zung, 1972)。

(4)

父母是孩子發展中的最主要的管理者,而 父母親的角色也是孩子社會化成敗的關鍵,對 子女性別角色的認同影響深遠,此外,父親的 工具領導角色與支配角色有利於子女的認知發 展(Blocks, 1971; Lamb, 1976;Silvern, 1988)。

國外研究指出,父親是家庭主要的經濟提供 者,也是家庭中的楷模,父親的存在對男嬰兒 在認知發展上會有所影響,父親能與孩子接 觸,較能增進孩子認知的發展,對女嬰兒也有 些許的影響,長大後,父親在子女的學業表現 上也有正向的影響(Alvino, 1985)。

母親若為待在家中的家庭主婦,可以對家 中事務貢獻較多,提供更多交流與休閒娛樂,

且較多時間與孩子的接觸下,其智力與學業成 就表現都會較高,此外,若母親對孩子的學業 有很高的期待,往往也會促使孩子有好的表 現。而母親對資優生一般發展上的影響也比父 親大,負起孩子一般的日常生活起居與照顧的 責任,也與子女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親密關係

(Alvino, 1985; Shaughnessy, Stanley, Siegal &

Stockard, 1996)。

(二) 雙親因素對資優生學習與成長的影響之 相關研究

早期有關資優生的長期研究傾向於了解資 優生的身心特質與發展,有關於資優生家庭的 研究也僅限於數字統計與調查,很少有家庭關 係與歷程的研究(Terman, 1925)。Berbe 在 1956 年對資優生家庭背景的調查是家庭研究比 較早期的代表,他發現資優父母多半屬於中上 社經的家庭,父母本身接受良好的教育者居 多,之後研究者才紛紛重視起資優生家庭對其 的影響(Cornell, 1984)。其中,家庭的社經地 位、父母的人格與價值觀、父母期望、父母教 養態度與方式等,對資優生子女的人格、性別 角色、創造力、學業成就、行為適應與未來發 展都有深遠的影響(Noller & Callan, 1991;蔡 典謨,民 86)。

國外的研究發現,父母、教師和其他人士 的支持和積極的增強在資優兒童的教育、自我 概念和創造力的發展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盧雪梅譯,民 83)。Bloom(1985)的研究 發現,資優生多半擁有機警而又關心自己的父 母,只要孩子一顯露有可造就之才的跡象,他 們便會警覺並鼓勵及培養孩子在該潛能領域發 展,而父母一致的管教態度、親子溝通、讚 美、給孩子選擇的機會等,都是他們的特色。

由此可知,資優生雙親對資優生各方面的 發展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不論是內在的價值觀 與處事態度、或是外在的日常生活、學習與工 作的表現,父母對資優生的影響都在有形的引 導與無形的潛移默化中進行著。

三、雙親在資優生生涯發展中的角色之 相關研究

(一) 雙親在資優生生涯抉擇上的影響 綜合前文所述,父母在資優生的整個生涯 中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而在生涯抉擇方面,林 幸台(民 82)針對高一資優學生生涯發展歷程 進行訪談後發現,其幼年的夢想與心願,部份 是受到父母的影響,之後選擇或改變其夢想,

也受到父母意見的左右。

Montgomery(1992)針對 15 位 18~21 歲 數理資優女性透過電話訪談深入研究,他們在 13 歲時 SAT-M 即有 700 以上的實力,研究結 果發現其中他們本身的數學能力會影響他們的 生涯抉擇,而興趣也是原因之一,這大部份是 受到其早期家庭與日後教育機會的影響,其中 有三分之二的人走入數學或科學的領域,當他 們在選擇數學或科學時,其實都受到父母的鼓 勵。

國內資優女性生涯發展研究發現,父親的 職業地位與教育程度影響其資優子女的工作價 值觀與生涯發展取向,母親的職業地位僅在生 涯抉擇上有所影響,由此可知,在父系社會影 響下,父親對孩子的未來生涯發展比母親更具

(5)

有重大的影響力(曾淑容、莊佩珍,民 84)。

此外,母親較能以關懷的態度面對自己的資優 子女,但傾向於幫子女做決定,並會干涉其生 活事務(王文科,民 81)。

由此可知,雙親在資優生生涯抉擇中有極 大的影響,其中女性資優更需要父母的支持與 鼓勵,以便更有勇氣面對未來的生涯。

(二) 雙親在資優生生涯發展所扮演的角色 研究雙親在資優生生涯發展所扮演的角色 之文獻並不多見,國內研究發現資優生的父母 所扮演的角色不一定是知識的給予者,但確實 是一個重要的鼓勵、支持及經驗的引導者與環 境的設計及提供者(吳武典,民 76)。他們多 半是扮演提供意見者與支持者的角色居多,部 份會給予協助,比較少數才會介入干涉(林幸 台,民 82)。

Margarent 和 Anne 在 1973 年針對 25 位傑 出女性的研究中發現,父親是支持資優女性的 重要角色,他們的父親會鼓勵他們去冒險,他 們非傳統的父親比拘泥於傳統的母親在其認同 過程中所佔的地位更重要(引自陳昭儀,民 82,19 頁)。原則上,一個父母親健全且都關 心子女的家庭,孩子的各方面表現確實比一般 家庭好(Alvino, 1985)。至於雙親對自己角色 的滿意度上,在 Strom 等人(1995)的研究發 現,雙親對其教養資優子女的方式感到滿意,

他們也認為自己成功的扮演了資優生父母的角 色,此外,母親滿意度的評比又比父親來得 高。

由以上的研究,我們發現雙親在資優生生 涯發展中扮演極重要的地位,他們可能是知 識、經濟的提供者、生活的照顧者、特定事件 的決定者、學習的楷模與示範者,或成長的引 導者,繼而成為資優生生涯發展最重要的影響 人物。本研究為了更清楚瞭解雙親在資優生生 涯發展中關鍵性之角色,因此將採用質性研 究,而非一般的調查,透過深入的訪談與觀

察,希望獲得更真實與生動的描述與詮釋,說 明家長對資優生生涯發展的看法與處置,也透 過家長自我覺知的歷程,探索雙親認為家庭在 其資優子女生涯發展的意義,作為本研究的方 向。

研究方法與設計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選定符合目標的研究 主體,由受過訓練的研究者進行深入訪談與現 場觀察,再將蒐集的資料透過嚴謹的步驟加以 處理與分析,以得到研究結果。

一、研究取向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研究方法,透過深入 訪談與觀察,作為資料蒐集與研究的工具,藉 以深入瞭解研究主體的世界。以往的科學研究 以量化研究為主導,在嚴謹客觀的科學理念 下,運用機率論所發展出的抽樣與統計技巧,

形成研究者爭相奉為圭臬之寶。然而質性研究 注重多元、彈性、創造、省思、動態的特質,

逐漸被部份學者所留意到,也使質性研究在多 次知識論(epistemology)的演變中,從單純的 現象探索與描述發展到理論建構的重頭戲,再 演變至科學知識體系的省思與批判,並將研究 結果納入實際行動的層次,因此有其重要的精 神所在(胡幼慧,民 85)。根據以上原則,質 性研究正符合本研究所欲瞭解的雙親在資優生 生涯發展過程中角色的脈絡等現象,因此選擇 用質性研究作為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主體

本研究採合目標抽樣法,針對畢業於高中 資優班的大一學生,請原校輔導老師或資優班 導師推薦在校表現比較優秀或參加過國際性比 賽者。研究主體男女各取一名,針對其父母與 本人三人進行深度訪談,並善用觀察以方便日 後的檢核。因針對雙親做深度訪談,單親家庭 背景的資優生不在本研究取樣與解釋的範圍,

(6)

此外,為避免家長間的個別差異過大,故雙親 取樣的條件為兩人中至少一人需有固定收入的

正當職業以及具高中職以上的教育程度。其基 本資料如表一所示。

表一 研究主體的基本資料

代號 身份 性別 學歷 職業 訪談次數 訪談時間 A1

A2 A3 B1 B2 B3

父 母 本人

父 母 本人

男 女 男 男 女 女

大學 大學 高中 大學 大學 高中

國中國文老師 國中數學老師 高三升大學之學生 自家公司老闆 自家公司會計 高三升大學之學生

2 2 1 1 2 1

3 4 2 1.5

4 2

三、研究者角色

本研究者係大學特教系畢業,修畢資優組 課程,在特研所進修期間,修習資優專題研 究,並於課程中有實際訪談奧林匹亞得主的經 驗,也於心輔所修習生涯諮商研究課程與質性 研究課程,以期在研究過程中健全應具備的知 識。研究者在正式訪談前,先以一位資優生家 長進行非正式的訪談,談完後與受訪者討論訪 問技巧與受訪的感受,作為正式訪談的參考,

並請專家根據錄音帶給予技術上的修正與指 導。訪談內容也謄寫為逐字搞,反覆閱讀,並 嘗試作初步的分析與處理,藉以修正訪談指 南。

四、資料蒐集策略

本研究所欲蒐集的資料包括以下四項,以 便針對研究主題能充分而深入的瞭解:

(一) 訪談記錄:將資優生父母與本人個別的 深入訪談,並以錄音協助,於事後將內容轉為 逐字稿的記錄。

(二) 觀察筆記:現場觀察家庭的整個環境、

家人的互動與相處的情形而寫下的筆記。

(三) 田野日記:將研究者在訪談時個人的感 受、反省、問題與聯想記錄下,作為再次訪談 與日後啟示與省思之用。

(四) 其他文件:針對結果,亦請父母與資優 生本人給予回饋,以做結果修正的參考。

五、研究程序 (一) 研究者的事前工作

1. 研究相關工 具的準備:如 錄音機、筆 記、日記的準備。

2. 研究者訪談技巧的訓練與練習,並邀請 協同編碼者於日後協助編碼。

3. 擬定訪談指南,透過訪談引導法,將訪 談所需涵括的主題事先以綱要的形式訂出,訪 談時依階段性將所需得知的主題逐一呈現,有 系統地蒐集資料。

(二) 前導性研究

尋找與研究主體相仿的對象,與其父或母 一人進行前導性研究,以瞭解訪談指南的適用 性,以及訪談技巧是否有需改善之處。其次,

修正訪談的程序與訪談指南的內容,改採回溯 式訪談,以便使研究主體更能發揮、更符合需 要。

(三) 正式初次訪談

1. 推介名單,主動以電話與家長聯繫,聯 繫時說明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進行的方式,

確定受訪者的意願。

2. 與受訪者建立關係。先與其中一人訪談 並錄音,以開放的方式切入主題,同時填寫田 野日記,記錄研究者的感受、受訪者非語言的 表達等。

3. 利用寒暄時間觀察家中互動情形,記錄

(7)

於觀察筆記中。

4. 訪談結束當天再記錄田野日記,記錄一 些重要訊息。

(四) 資料整理與第二次訪談

1. 將第一次訪談錄音轉錄成逐字稿,配合 田野日記將所有口語、非口語訊息記錄。

2. 詳讀逐字稿,確定掌握受訪者原意後,

去除無關資料,製成濃縮稿並註明其中疑問或 需進一步了解之處。

3. 送家長過目修正,並針對田野日記中記

錄有疑問之處再進行第二次訪談。

(五) 後續資料的蒐集

1. 視需要決定 是否需做第三 、四次的訪 談。

2. 回饋表的設計:設計訪談後欲請父母與 資優生本人填寫的回饋表,以蒐集父母對分析 結果的意見。

(六) 訪談資料分析:參考相關質性研究者楊 育儀(民 86)分析資料的形式,本研究訪談資 料的分析過程如下:

圖一 訪談資料分析步驟

六、研究信度與效度 (一) 信度方面

為符合質性研究所主張的『三角校正』

(triangulation)原理,建立蒐集資料與現場實 際事件的可信度。在確定資料分析的可信度部 份,研究者邀請一位曾修習生涯發展的師大特 教系碩士班同學做協同編碼者。在初步溝通研

究的重點後,由協同編碼者先檢核錄音內容與 逐字稿是否有所差異,再針對逐字稿各自進行 編碼,第一次結果初步核對,如有不一致之 處,則針對兩人的編碼進行討論,達到共識後 再予以重編。編碼者一致性係數的計算公式如 下,X 碼表示編碼相同者,Y 碼表示編碼不同 者:

總和)

(X的總和)+(Y的 編碼者一致性係數  X的總和

圖二 編碼者一致性係數的計算公式

計算得到編碼者一致性係數為 92.86%,顯 示研究者與協同編碼者經討論後,所編出的碼 一致性頗高。此外,在第一次訪談後,研究者 針對記錄在田野日記上父母雙方提及的相同主

題的符合度予以比較,作為第二次訪談應再澄 清與諮詢之處,作父母雙方的相互校正。也以 資優生本身所說的內容,與父母資料做相互校 正。

綜合與連結

轉錄逐字稿 畫出重要敘 編碼 第三人稱改 群聚與命名 歸類與發展心主題 加入發展階 故事撰寫

(8)

(二) 效度部份

研究者將研究主體的文本描述,寄給各受 訪者,要求針對資料內容給予批評與修正,並 依資料與實際情況的符合程度予以評分,看其 內容符合的程度,以此作為其內在效度的依 據,也可從父母的回饋了解其對此研究的看 法。

從心頤(化名)的雙親與本人所填寫的回 饋意見表得知,他們認為所有的項目大部份都 很符合,回饋意見表採五點量表,大都符合的 向度是屬於 4 分。僅在身心特質部份,心頤並 不那麼確定自己是否有那麼多的特質,所以僅 勾選部份符合(3 分)。明澤(化名)的雙親 與明澤本人所填寫的回饋意見表看來,他們認 為所有的項目都蠻符合的,勾選的以完全符合 與大都符合為主,根據五點量表統計,資料分 析結果約 4.5 分的符合度。另外,父親仔細的 看過後,提供一些建議,父親認為逐字稿部份 應再多加修飾補足。

在請父母與資優生本人回饋的過程當中,

他們十分善意且熱心的給予意見,也十分肯定 研究的意義,令研究者十分感動,而回饋的意 見也顯示分析的結果多半與家裡的狀況符合,

大都符合以上的程度,顯示分析內容效度頗符 合真實情形。

資料分析步驟與研究結果

一、資料分析步驟

本節將訪談資料分析的過程加以敘述,讓 讀者清楚資料分析的程序與考慮的因素。由於 訪談資料乃根據不同的問題加以分析,不同研 究問題的分析過程進展有所不同,分析的步驟 如下:

(一) 撰寫逐字稿

將錄音帶的內容如實填寫成逐字稿,並附上 研究主體各種非口語的表達,然後反覆閱讀。

(二) 畫出重要敘述句

以每段完整的段落為一個單位,並根據研 究的主題,畫出相關意義的重要敘述句。研究 者與協同編碼者個別畫出跟研究主題相關的敘 述。

(三) 編碼

與協同編碼者根據畫出不同的敘述進行討 論取得共識後,決定該敘述句是否保留,並補 足遺漏的訊息,再將每一主題的重要敘述進行 編碼。

(四) 第三人稱改寫

將第一或第二人稱改寫成第三人稱,形成 有意義的單元。將其中父親所說的第一人稱

『我』都改為『爸爸』、『父親』或『他』,

『我們』則改為『他們』、『他父母』或『父 母』,第二人稱『你』改為『他』、『她』或

『一般人』,此外,將研究主題姓名處的代號

○○改為『她』或『他』,並將文句加以簡 化。

(五) 群聚與命名

將相關的意義單元加以群聚,並為之命 名。

(六) 歸類與發展核心主題

將命名的群聚加以歸類,並發展核心主 題。

(七) 加入發展階段

針對核心主題,進行脈絡分析,呈現整體 的架構與歷程。

二、簡史與角色分析

(一) 數學小才女-心頤(化名)

1. 簡述

黃家搬來汐止已十六個年頭,一如一般在 半山腰的住戶,有著一小片翠綠的草皮與一棟 精緻的住宅,「有自己的空間,視野好,又可 以種種樹,這樣的環境小孩子的心胸也比較寬 廣。」黃爸爸是這麼認為。早上,黃爸爸開著 車將大女兒可頤、小女兒心頤送到火車站,再

(9)

和黃媽媽一起到自家開的科學儀器公司上班。

可頤今年已大學畢業,打算出國去歷練歷練。

相差四歲的心頤則剛剛進入大學。

心頤算是媽媽一手帶大的,黃媽媽認為自 己帶會比較瞭解孩子的習性,跟孩子也比較有 話講。心頤小時候十分乖巧,不過從小地方仍 可發現他固執的一面。此外,心頤最喜歡纏著 爸爸玩象棋,黃爸爸發現心頤喜歡動腦筋思 考。上了小學的心頤,媽媽開始上班,所以心 頤下課後就會被黃媽媽安置在公司附近的書 店,不過心頤倒是很自得其樂,這也養成她喜 歡看書的習慣。至於小學的課業對心頤來說似 乎很簡單,完全不用父母督促或操心,每天晚 上八、九點就就寢,有時她已經想好要做的 事,如果朋友找她出去玩,甚至找到家門口,

心頤還是不為所動。此外,上了國中的心頤此 時已經立志念基礎科學了,家裡對心頤所堅持 的選擇尊重她的決定。

高一的心頤因數學資優營當年沒有舉辦,

所以選擇參加了清大的物理資優營,不過這也 讓心頤一度不知如何選擇她的未來,是走數學 還是物理好呢?黃爸爸希望心頤選擇會讓自己 快樂的,心頤因此選擇了數學。參加數學奧林 匹亞對心頤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歷練,這也讓她 保送數學系。不過心頤對於一般人比較歧視女

生的態度曾向黃爸爸抱怨,不過黃爸爸告訴 他,唯有接受這種現象並突破它,才能真正成 功。此外,心頤十分堅持自己的理想,正如心 頤說的:「我對於自己想要做的自己很清楚,

只要我決定了就不會再改變。」

上了數學系的心頤如魚得水,適應得很愉 快,除參加了一個有趣的社團外,也補習法 文,在課程上黃爸爸建議心頤修哲學,父親認 為讀哲學可以適應未來能夠去突破她思想的瓶 頸。修了後的心頤也覺得蠻有趣的,也常利用 閒暇和黃爸爸討論。

對心頤來講,能夠不斷進步,而且做自己 想要做的工作會是她的目標。對於家庭,心頤 覺得家給了她充分的自由,對她堅持的事也會 給予支持與尊重,不會讓自己形成一個很僵化 的觀念。黃爸爸與黃媽媽都認為自己很平凡,

只是提供給她一個環境讓她可以自由發展。對 於心頤的未來,家裡也給予其充分自由的發展 與支持,他們相信她或許會遇到阻礙,但也相 信她可以克服,或許這也是家裡管教孩子成功 之處吧!

2. 角色分析

(1) 三個生涯發展階段中父母的角色:

綜合以上的敘述得知,心頤父母在其生涯 發展三階段所扮演的角色如下:

表二 心頤父母在其生涯發展中的角色

身份 高中以前的發展 高中時代的發展 上大學後的發展

引導與提供建議者 輔導者

知識諮詢者 提供訊息者 玩伴與朋友

支持者

引導與提供建議者 輔導者

知識諮詢者 提供訊息者 朋友

支持者 參考者

引導與提供建議者 知識諮詢者 提供訊息者 朋友 日常生活照顧者

活動安排者 實際訓練者 協助者 朋友

日常生活照顧者 提供訊息者 協助者 朋友

日常生活照顧者 提供訊息者 協助者 朋友

(10)

從上表得知,父母兩人基本上相似的角色 包括是心頤的朋友與提供訊息者,他們都以像 朋友的方式和心頤相處,在獲得和心頤日後有 關的各種訊息時都會告知她。但其中也有些角 色有些許差別,許多輔導與觀念引導的角色多 半由父親在扮演,至於日常生活照顧、早期生 活的安排與實際的訓練與協助者,則由母親負 責。

至於三個階段父母的角色基本上並無太大

的差別,父親扮演輔導性的角色出現在早期,

支持性的角色則出現在中、後期,主要日常照 顧者仍是母親,不過活動安排與訓練的角色僅 出現在年幼的時期,等到孩子大了能主動學習 並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時,就不再需要媽媽為 其做主。

(2)心頤的身心特質、家庭對其的影響與父母的 角色

表三 心頤的身心特質、家裡的影響與父母的角色

類別 身心特質 家庭對其可能的影響 父母的角色

認知 喜愛思考、推理,能做 獨立的思考判斷

小時候喜歡下棋,父親有空也和她玩 小時候在書店喜歡看科學書籍、推理小說 對於父親提供的建議自己也會判斷

玩伴與朋友(父)

活動安排者(母)

引導與提供建議者(父)

自我規畫能力佳 家裡尊重孩子的決定,讓孩子自己去規畫,

家長再給予協助

協助者(母)

頭腦好、反應快 資料整理能力佳 能自我覺知

喜愛數理與英文,對從 事研究工作有興趣

小時候媽媽會帶她到書店看科學類的圖書,

家裡也有訂閱科學雜誌

父親重視邏輯觀念,有時也會一起討論 孩子喜歡科學館會盡量帶她去看

活動安排者(母)

知識諮詢者(父)

好問 父母都會接受孩子的發問 知識諮詢者(父)

興趣極為廣泛、但對文 學的東西較排斥

小時候母親會讓她自己一個人在書店看書,

可依自己喜好作選擇

活動安排者(母)

動機 固執

堅持,有自己的原則 父母對於孩子堅持但合理的事情,會尊重孩 子的決定

獨立 小時候都是自己獨處的時間多,也蠻習慣一 個人,對自己的事物也是自己掌控、做決 定。小學自己一個人上下學。小學一、二年 級,母親就訓練她一個人坐公車。

實際訓練者(母)

活動安排者(母)

做事積極主動 求學階段課業都是自己念,不用父母督促

好勝不服輸,勇於挑戰 在下棋過程中會一直想贏父親 玩伴與朋友(父)

對喜愛的事持續且投入 對自己喜愛的事情家裡多半給予支持 支持者(父)

做事直接不會拐彎抹角 喜歡自己決定、控制自 己的事物

父母不會干涉屬於她範圍的事情

(11)

表三 心頤的身心特質、家裡的影響與父母的角色(續)

類別 身心特質 家庭對其可能的影響 父母的角色

動機 凡是盡力、自我要求高 習慣一個人獨處,並能 享受獨處的樂趣 內控歸因 排斥從眾的行為

對性別刻板印象的排斥 父母對孩子沒有男生、女生的差別 能適當的使用金錢

早立定志向

對日後的工作以自己想 做為主,不考量金錢 對休閒較不講究 追求自我超越不斷進步

創造 挑戰心強 小時候就喜歡和父親下棋,向父親挑戰 玩伴與朋友(父)

有開放的心胸,勇於嘗 試接納

不拘小節

社會 適應力佳 小時候媽媽就讓她一個人在書店看書 活動安排者(母)

負責

不會刻意尋求友誼

由身心特質、家裡的影響與父母的角色可 以看出,許多幼年的生活對孩子的身心特質影 響甚多,這些特質也是影響日後生涯發展的主 因,在其幼年生活中,母親對她活動的安排與 父親的玩伴、知識諮詢角色,當中可能給孩子 很多影響,包括:獨立、堅持、積極主動、適 應力強、對喜愛的事持續且投入、挑戰心強、

好勝、興趣廣泛、喜愛思考、推理,能做獨立 的思考判斷與對數理的興趣等特質的發展,其 次知識諮詢者、支持者等角色,對其好問、自 我決定也有所影響。

綜合心頤的身心特質發現,家庭對其資優 子女的生涯發展有某種程度的影響,但是也在 父母沒有刻意約束的情況下發展出許多個人的 特質,或許影響資優生生涯發展的某些身心特 質是與生俱來的,但是也有一部份可能也是在

求學生涯中,透過自我學習與師長同儕的影響 慢慢得來的。

(二) 電機小尖兵-明澤(化名)

1. 簡述

明澤是林家的老大,有個小他四歲的弟弟 明祺,因為林爸爸與林媽媽都是擔任教職,到 明澤四、五個月大的時候,就交給保母帶,直 帶到兩歲多。媽媽覺得保母的選擇蠻重要的,

也肯定早期的刺激對孩子的重要性。因為是第 一個孩子,林媽媽花了比較多的心力在他身 上,爸爸那時候晚上在報社兼差,林爸爸談 到:「我們兩個都是白手起家,但我們總是想 辦法,不讓小孩子在各方面有欠缺。」經過努 力,現在座落在臺北精華地段的林家,是父母 努力給孩子溫暖的住所。

(12)

小時候,媽媽讓明澤學習認字,也利用錄 音帶讓他自己去聽。此外,媽媽從小也指導明 澤養成存錢的好習慣,包括國中以後得到的獎 學金,他都會自己存起來,所以他的電腦是自 己和弟弟兩人花錢買的。小時候的明澤活潑好 動,喜歡玩牌、下棋,小學也學過圍棋,甚至 得過林海峰盃比賽的獎盃。曾經學過的才藝很 多,也參加過一些科學營。

上了小學的明澤在媽媽的訓練下都是自己 去上學回家的,即使才藝班也是自己去的。在 學習上媽媽著墨甚多,會督導他的課業。在管 教上,林媽媽是扮演黑臉的角色,不過明澤都 會接受,明澤表示父母處罰之後,都會跟他解 釋,讓他知道錯在哪裡。

此外,媽媽覺得明澤碰到的老師也都蠻懂 得啟發性的,給他些什麼也都很樂於去做,再 加上家人的從旁協助,使他比較樂於去參與學 校的活動。上國中時,為了讓明澤念比較好的 學校,爸爸調校以便明澤能隨父就讀,雖然如 此,但明澤卻很少去找爸爸,顯示其獨立的個 性。國三時參加了資優保送,也因此得以如願 進入第一志願。

高一時,明澤參加了清大物理資優營,在 一群同學的陪伴之下,明澤認為那是非常愉快 的經驗。高二,明澤參加奧林匹亞的甄試,家

人都很支持他,讓他沒有後顧之憂。最後,明 澤得到了物理奧林匹亞的金牌。因為這個機會 使明澤得以保送各種科系,對父母來講,社會 地位較高的醫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因為明澤 沒有興趣,在尊重孩子的意見與多方討論下,

明澤選擇了電機系,除了因為興趣,要好的同 學想一起去讀也是原因之一。高三時,明澤就 已經開始至臺大修課,不過當時的他不是很習 慣,感覺跟同學有些隔閡,令他有點難過,反 映了明澤十分重視友誼。

上大學後,明澤適應愉快,許多高中同學 也在同系。另外加入臺大交響樂團,也讓他認 識比較多的朋友,練琴對明澤來說成為日常休 閒極大的樂趣來源,也是他持續較久的才藝項 目。對於日後的工作選擇,父母都認為要靠機 緣,希望他選擇實用、有挑戰性的工作,這似 乎也影響了明澤,本來對大學教授的教育與研 究工作蠻憧憬的明澤,但是擔心研究工作圈太 窄,因此目前並沒有定論,對父母及他本人來 講,先唸完學位之後,投入社會再來考慮或許 比較適當。

2. 角色分析

(1) 三個生涯發展中明澤父母的角色 綜合以上的敘述得知,明澤父母在其生涯 發展三階段所扮演的角色如下:

表四 明澤父母在其生涯發展中的角色

身份 高中以前的發展 高中時代的發展 上大學後的發展

父親 輔導者

生活習慣管教與規勸者 知識諮詢者

玩伴

引導與提供建議者 輔導者

生活習慣管教與規勸者 支持者

協助者

生活習慣管教與規勸者 支持者

朋友

母親 課業督導者 活動安排者 日常生活照顧者 行為管教與輔導者 實際訓練者 知識與生活諮詢者 協助者、觀念引導者 鼓勵者

課業督導者 日常生活照顧者 行為管教者 支持與鼓勵者 引導與提供建議者 生活諮詢者

日常生活照顧者 引導與提供建議者 支持者

朋友

(13)

從上表得知,父母兩人基本上相似的角色 包括都是明澤的管教者與諮詢者,只是角色上 仍有區別,而父母角色的差異在於,日常生活 照顧、早期活動的安排、課業的督導與實際的 訓練者,是由母親在扮演的,而父親輔導者的 角色,都出現在上大學前,這顯示父親是扮演 比較重點性著墨的角色。

至於三個階段父母的角色的轉變,比較明 顯的是上大學後父母的影響已減少。父親角色

中,習慣的管教仍持續出現,支持性的角色則 出現在上大學後。母親角色的部份可看出,主 要日常照顧者仍是母親,不過活動安排與訓 練、課業督導的角色僅出現在年幼的時期,而 父母在明澤上大學後也增加朋友的角色,用溝 通的角度和孩子相處。

(2) 明澤的身心特質、家庭對其的影響與 父母的角色

表五 明澤的身心特質、家裡的影響與父母的角色

類別 身心特質 家庭對其可能的影響 父母的角色

認知 對數理有興趣、數理能 力佳

媽媽是數學老師,有時間會出一些作業給 他,媽媽家教,他有時候也會在旁邊聽 他媽媽是數學老師,他爸爸對自然科也蠻 有興趣的,那小時候有問題就可以直接問 他們

知識諮詢者(父)

課業督導者(母)

喜歡思考,重視邏輯 小時候媽媽會讓他玩一些迷宮、拼圖等遊 戲

喜歡大自然、興趣廣泛 小時候學很多才藝,接觸很多領域的知識 父母常會帶孩子到戶外活動

活動安排者(母)

玩伴(父)

希望能擴充知識範疇 口才不錯

動機 專注力佳 媽媽從小有透過拼圖或迷宮之類的遊戲來 訓練他專心度。每次看書的時間家裡環境 都比較安靜,所以專注度比較高

實際訓練者(母)

企圖心強

自動自發 小時候媽媽會規定他回家要先做功課才可 以玩

課業督促者(母)

獨立 媽媽讓他小時候自己上學、自己回來,才

藝班也自己去,稍長媽媽也訓練他自己去 辦存錢

實際訓練者(母)

做事積極、不輕易放棄 父母常常鼓勵他,所以讓他養成積極的習 慣,此外,媽媽也比較積極,做事不喜歡 拖

媽媽會提醒他,譬如說媽媽要求他完成什 麼事情時,會給他時間去完成,之後給他 一點獎勵

鼓勵者(父、母)

受教、對事物接受度高

(14)

表五 明澤的身心特質、家裡的影響與父母的角色(續)

類別 身心特質 家庭對其可能的影響 父母的角色

動機 堅持但會做必要的取捨 講求腳踏實地

凡事盡力但會適時調整 內控歸因

喜歡自己做決定

好勝心強 他想要得到的事物,家裡就盡量去滿足他 自我瞭解深

需要鼓勵 希望學以致用 對未來擔心

希望工作與休閒兼顧 不是很重視金錢,但有 所規畫

媽媽從小讓他存錢,也給他零用錢、獎學 金

實際訓練者(母)

創造 追求有挑戰、能突破的 工作

媽媽希望他能做比較有挑戰、競爭性的工 作

引導與提供建議者

(母)

勇於嘗試 父母常鼓勵他有機會就試試看 鼓勵者(父母) 不拘小節

社會 辦事能力佳

活潑熱情、熱心助人、

參與度高

小學時期如果學校要求什麼活動,家裡會 幫忙他,也讓他樂於參與。媽媽希望他合 群。

協助者(母)

有時會緊張、放不開 重視人際,喜歡交友、

和人接觸

父母十分重視他的人際關係,希望他有自 己要好的朋友

輔 導 者 、 觀 念 引 導 者

(父、母)

做事負責 因為每天要簽聯絡簿,所以就順便看看功 課做完了沒有,讓他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 習慣

課業督促者(母)

重視團體向心力

從分析得知,明澤受家庭影響的部份蠻 多,父母在其生涯發展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數理方面的能力與興趣、喜歡思考,重視邏 輯、興趣廣泛、專注、獨立自動、好勝、不 重視金錢但有所規劃、積極、參與度高、重人 際關係、負責、勇於嘗試都多少受家裡的影 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對人際關係的重視,這

也是父親最關心的,至於其他的特質可能是源 自天生或是學習後自己產生的一些動機。

這些家庭的影響與父母的角色之間可看 出,母親所扮演的是活動安排、實際訓練與課 業督促角色,對其專注力、獨立自動與對數理 的興趣與能力影響較多,此外父母鼓勵、引導 與提供建議的角色,對其積極、勇於挑戰與嘗

(15)

試與重視人際關係的調和等,也都有所影響,

而這些特質其實也是決定明澤日後生涯發展的 方向的關鍵。

三、結果與討論

(一) 資優生的身心特質與父母的角色、家裡 的影響

綜合以下兩個家庭父母的角色可以看出,

某些特定角色有共同的演變情形,以下個別討 論之:

1. 日常生活照顧者:日常照顧者是母親較 常扮演的角色,包括:三餐的打理、照顧其日 常起居等等,在孩子生涯發展過程中,這個角 色扮演雖然會隨孩子的成長與獨立逐漸減低,

但仍有其重要性,且不能匱乏。

2. 支持者:支持的角色,是父母都在扮演 的,它象徵父母對孩子所選擇或作主的予以支 持,支持的角色多半於高中階段逐漸出現,這 顯示父母在資優生年齡逐漸增長時,開始對他 的選擇予以尊重與支持,且會不斷持續到將 來。

3. 鼓勵者:鼓 勵的角色母親 較常在扮演 的,它象徵家長會鼓勵孩子勇於嘗試或挑戰,

鼓勵的角色早期就會出現,但隨著資優生年齡 逐漸增長時,建立自信後,鼓勵的角色逐漸轉 換成支持的角色。

4. 引導與提供建議者:引導與提供建議的 角色,父親、母親都有可能扮演,它象徵父母 會引導孩子的觀念並提供他一些建議供其參 考,它從早期就會出現,甚至隨著孩子所面臨 的抉擇與問題越多,逐漸增加出現的比率。

5. 輔導者:輔導者的角色似乎以父親會扮 演的比例較高,多半以溝通的方式和孩子交 談,但因人而異。它象徵父親會針對孩子的行 為加以輔導或給予必要的心理建設,早期出現 的比例較多,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與學識能力的 增加,程度也漸減少。

6. 行為管教者:相對於輔導者的角色,行

為管教者是以比較嚴肅的方式對孩子的不當表 現予以懲處,母親可能因為接觸的時間多,用 這種方式對待孩子的較多,但因人而異。它隨 著孩子年齡增長而減少,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溝 通的方式,但若是針對生活習慣的管教可能會 持續出現。

7. 諮詢者:諮詢者的角色,父母都可能會 扮演,它象徵孩子會針對生活或知識層面的問 題向父母詢問,前者以母親會扮演的居多,後 者以父親會扮演的居多,但仍視個別家庭的背 景而有差異,此外它在孩子生涯發展的多寡程 度也有所不同,可能因專業或學識領域與孩子 所學是否相符而有不同的情形。

8. 活動安排者:活動安排者以母親扮演的 居多,它象徵母親會為孩子安排一些才藝活 動,它出現在早期,隨著孩子上高中後就會消 失,顯示孩子自主性提昇,會自己決定自己想 要的,也會自己去充實。

9. 實際訓練者:實際訓練的角色以母親在 扮演的居多,它象徵母親會針對孩子某些能力 加以訓練,它出現在早期,隨著孩子上高中後 就會消失,顯示孩子自主性提昇,會自己去充 實。

這些角色隨著孩子生涯發展而有所變化,

但不見得適用在每個家庭,從整個架構來看,

早期的活動安排、實際訓練、與輔導,晚期的 支持、鼓勵、引導與提供建議,是資優生生涯 中不可或缺的,這也從 Montgomery(1992)與 林幸台(民 82)的研究可看出支持角色的重要 性。當然諮詢的角色與母親所扮演的日常生活 照顧者也是最基本的角色,也看出父母所扮演 的不見得是知識的給予者,但確實是重要的鼓 勵、支持、經驗的引導與環境的設計與提供者

(吳武典,民 76)。

兩位資優生的身心特質部份,因為家庭、

性別與性格的差異,所以顯示特質上有些差異 存在。心頤是比較直接、固執、排斥從眾行

(16)

為、喜歡獨處、以及不會主動尋求友誼的,但 明澤卻是比較重視友誼、重視團體向心力的孩 子。當然這部份與家庭影響也有關係,心頤父 母比較開放,比較重視讓孩子自己發展的,小

時候讓她獨處的機會也比較多,而明澤的父母 則比較重視他的人際關係,但兩人仍有相似之 處,綜合這兩位相似的身心特質包括:

表六 資優生的身心特質、家裡的影響與父母的角色

身心特質 家裡的影響 父母角色

認知 喜歡思考 興趣廣泛

對數理有極高的興趣

從小會讓他看這方面的書籍,或安排與進 行這方面的活動

活動安排 諮詢

引導與提供建議 動機 堅持

獨立、喜歡自己做決定 積極主動、好勝 對喜愛的事持續且專注 凡事盡力、自我瞭解深

有些是母親加以訓練或獎勵,但動機方面 絕大部份的特質是孩子與生俱來或自行發 展成的,父母則僅站在旁觀角度予以支持 與尊重。

實際訓練

活動安排支持鼓勵

創造 挑戰心強 勇於嘗試 不拘小節

小時候父母會鼓勵或不干預的角度,並不 試圖改變,但即使改變有些似乎無法影響

引導與提供建議、支持鼓 勵

社會 負責 多半從小寫作業的情形就可以判斷出,可 能是父母會加以訓練或本身的個性

課業督導

從上列敘述的歸納得知,母親早期活動的 安排與實際訓練對孩子的身心特質有某種程度 的影響,至於引導與提供建議、支持與鼓勵的 角色,也是讓孩子得以自由與正向發展的主 因。

若以資優大師 Renzulli 所提出資優生的三 大特質:中等以上的智力、持續與堅持、創造 力,他們確實符合這些特質。而心頤身為女 性,但卻無一般觀念認為資優女性可能存在的 如恐懼成功、成就動機較低、受制於傳統刻板 角色束縛的身心特質這部份正如女性諾貝爾科 學家所兼具的特質一般(李靜宜譯,民 83),

具有突破女性角色、持續執著、追求理想與不 斷超越的特質。

(二) 雙親在資優子女生涯發展中的看法與作法 父母對其生涯上的看法隱約可以看出父母 的期望,心頤父母對她生涯的看法是採比較彈

性角度來看待,雖然早期母親曾對基礎科學的 研究有所擔心,但後來也認同了她的決定。而 女性角色的突破、自身能力的提昇、全方位的 發展、具世界觀,是父母對她的期許。而父母 的看法與期許也反映了孩子的身心特質,包 括:獨立自主、尋求自我超越與進步、自我要求 高等,顯示孩子也正朝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

父母對明澤未來的生涯發展的看法,除了 希望他能選擇學術與實用兼顧的科系外,一些 應有的態度與習性的建立,父母都有所期許,

甚至婚姻或很多方面也表示會關心,不過父母 也很在乎他自身能力的加強,以便能應付未來 的生活。而目前明澤所選擇的科系也是理論與 實用兼顧。

心頤父母對其生涯發展上的處置與作法,

多半都以支持、輔導與協助的方式面對心頤的 發展,且會提供訊息給他參考,但針對她的行

(17)

為與觀念會予以輔導,從這三項處置作法配合 父母的角色來看,確實與對生涯發展上的作法 相符合,且相信會隨著心頤的生涯發展不斷延 續下去,正可以看出父親對孩子未來生涯發展 的 影 響 力 大 於 母 親 ( 曾 淑 容 、 莊 佩 珍 , 民 84),非傳統的父親角色比拘泥於傳統的母親 角色其認同過程所佔的地位更重要(引自陳昭 儀,民 82,頁 19)。

而明澤父母對其生涯發展上的處置與作 法,比較偏重用討論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對於 孩子行為上的問題則仍會利用輕微的懲處來管 教,但上大學後也比較傾向用朋友般的方式相 處,此外,父母也會不時給予協助,至於其他 角色的部份,如從整個生涯發展過程中父母角 色的演變與多寡分析可知,早期是以母親所扮 演的角色居多,行為管教等角色,不過上大學 後逐漸減低,此外,父母支持、鼓勵的角色卻 逐漸增加,除了顯示對孩子能力的信任與尊 重,所以衍發成支持的角色。

綜合以上明澤父母在其生涯發展上的作法 可以發現,因為父母的職業都是老師,父母認 為老師過於安定、沒有挑戰性,所以會試著引 導明澤選擇比較有挑戰的發展與職業,這也符 合 Willing(1985)與王文科(民 81)所研究 的結果,父母本身積極或消極的工作經驗,對 孩子未來職業的選擇會有所影響。配合父母的 角色可以發現,顯示父母對明澤生涯發展上的 潛在影響。

(三) 雙親認為家庭對資優子女的意義 雙親認為家庭對資優子女的意義在於提供 一個好的環境,讓其可以充分學習、不受干 擾。從兩家父母對家庭的意義中,都強調早期 經驗的重要性,所以早期的刺激、保母選擇都 應特別注意到。而必要時仍會處罰、恩威並濟 的民主管教方式,被父母認為是好的,此外,

父母認為對教育子女方面知識的自我充實也十 分重要,這些都會影響孩子身心的發展。

從上面的分析得知,父母一致認為良好的 環境、充足的刺激與親子互動是很重要的,而 開放或民主的管教態度,給孩子一些自主權,

可以幫助其子女獨立自主的訓練,當然適時的 協助引導是需要的,此外,和諧的家庭氣氛、

父母本身教育知識的充實與良好的居住環境也 是父母認為對孩子有益的。不過,父母也都強 調孩子本身的資質與自身的努力,才是他目前 表現好的主因。

以上的敘述,也反應與吳武典(民 86)所 做的 32 位數理奧林匹亞得主所指出家庭的影響 一樣,都認為自由、民主與開明的管教態度,

以及溫馨、支持與期許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學 習與日後發展會有所影響,也與蔡典謨(民 85b)所提出資優生父母的教養態度與經驗符 合,父母都重視和諧的家庭氣氛、會安排一個 自然的學習環境、尊重孩子並給予其發展的空 間,以及重視思考能力與生活習慣的培養。其 中一位父母因從事教職,對教育與管教孩子的 經驗比較豐富,無形中也會影響子女(蔡典 謨,民 86)。

而針對田野日記的分析,研究者發現自己 在訪談的過程中,仍主觀地提出一些問題,不 過在父母的解釋與澄清下,也使研究者得以釐 清想法。此外,從深入的訪談與質性分析後得 知,父母雖僅扮演著照顧、輔導、支持等的角 色,但卻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充足的 刺激,讓孩子得以無憂無慮地健全發展,是身 為資優生雙親無可取替的關鍵角色,具體說明 父母的重要性。

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的精神,透過深入的訪 談與觀察,進行雙親在資優生生涯發展中的角 色之研究,根據兩個研究主體的研究結果,綜

(18)

合雙親在其資優子女生涯發展中的角色可發 現,母親不管負不負責諮詢、引導與提供建議 或支持者的角色,但都是家中負責孩子日常生 活照顧,以及孩子幼年活動安排與實際訓練的 人,父親這部份反倒成為旁觀的角色,但當孩 子有問題時,父親多半也會站出來做輔導、引 導與提供建議、支持等的角色,而協助者也是 以母親扮演的比較多,所以顯出母親在家中的 角色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此外,雙親的角色實與他們對資優生生涯 發展上的處置與作法環環相扣,父母的期望也 顯現在對其未來生涯發展的看法上,而孩子的 發展方向正如父母所預期的,也正可以看出雙 親的影響力實在不容忽視,家庭的意義其實也 是雙親在教育資優生之後所發現的。

若就孩子的角度來看,對於未來漫長的道 路,孩子在何種狀態下可以悠遊於未來的職業 生涯與個人生活中呢?本研究的兩個研究主 體,他們獨立自主、負責、自我決定、堅持與 執著的特質,使得他們的人生方向得以自己掌 控,對現況也頗為滿意,他們的父母以自由開 放的方式,支持尊重的態度讓孩子為自己的生 涯作抉擇,其中除了受家庭的影響外,孩子的 教師、同儕,以及自我學習等因素也都影響著 孩子的發展。但父母身為孩子成長的第一個老 師,何種父母的角色有助於孩子這樣的發展,

是我們要深思的,這也正是本研究當初的動機 所在。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的方法,基本上有以 下幾點限制:

(一) 時間的限制

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質性研究確實很冒 險,僅透過半年的時間進行深入訪談與觀察,

所得資料頗為有限,故將盡量透過質性研究中 進行的嚴謹過程,希望所獲得的資料有其參考 價值。

(二) 研究者主觀的偏見

質性研究中影響其內在效度最大的威脅就 是研究者本身主觀的偏見,使得所觀察的記錄 與訪談的內容有所誤差,為避免此現象的發 生,研究者透過田野日記的記載,隨時記錄自 己的感受與想法,避免做出干擾研究或錯誤理 解的判斷,也透過田野日記的記載,作為當下 澄清與下次訪談進一步詢問的記錄。此外,亦 從半數的訪談錄音帶,邀請一位協同研究者,

針對編碼與分析過程作相互校正,判斷是否有 偏誤,所整理的資料亦請當事人加以檢核,並 針對結果做回饋。

(三) 推論的限制

質性研究採小樣本進行深入的訪談與觀 察,希望根據所得的資料進行詮釋,並不重視 推論的問題,因此本研究的結果也不應視為具 有普遍性,應視個案的背景而定。

三、啟示與建議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與研究主體及其父母實 際接觸,並進行訪談與觀察,作為蒐集資料的 依據。整個研究的過程與結果帶給研究者一些 啟示,也提供讀者參考:

(一) 雙親在家庭中對孩子的意義之啟示 對於資優生父母在家中對孩子的意義見仁 見智,父母的角色也有所不同,對孩子管教態 度與方式孰優孰劣也不能一概而論,但就孩子 的未來發展來談,或許可以從孩子的角度反應 父母對他(她)的意義。

1. 自己決定與他人決定:從許多接觸經驗 得知,仍有部份資優生的家長會以比較強硬的 要求態度對待孩子,包括其未來的生涯選擇,

這種狀況或許與本研究的兩個研究主體不太相 似,但若想像孩子日後的發展,父母能為孩子 決定多久,孩子在他人的決定中他又能獲得多 少快樂與滿足,這都是值得慎重考慮的。從本 研究的兩個例子可以看到,這兩個資優生獨立 自主,父母也以支持與尊重的態度來面帶孩子

(19)

的成長與決定,使得他們對自己的選擇與未來 的發展充滿信心,這種狀況值得資優教育工作 者及家長重視。

2. 獨立與依賴:從本研究的兩個例子可以 看到他們勇於接受挑戰、嘗試、追求自我超 越、喜歡自我控制等特質,這使得他們有更多 的機會接觸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也學習獨立 與不斷進步,過程或許會碰壁連連,但之後所 結出的果實卻也是最甜美的,畢竟人無法永遠 依靠他人,還是必須走出自己的路。而身為他 們的父母應該給孩子什麼呢?至少從本研究中 看到,他們的父母鼓勵孩子嘗試、訓練獨立、

專注與自我學習,讓孩子也能在長大後有自己 的堅持與執著,不會隨意受外在影響而徬徨,

父母的影響其實是點點滴滴在無形中塑造出不 同的個體。

3. 時代變遷與角色轉型:從本研究的發現 可以看出,父母的角色與存在的意義極為重 要。傳統父母比較權威的角色,對孩子賦予較 多的期望,也替孩子做較多的決定與安排,這 對孩子的未來發展中能獲得什麼呢?而在現今 這個變遷快速的時代中,父母的角色也在轉 型,或許這些是父母與孩子都必須不斷調適的 地方,雖然本研究是以資優生為對象,但父母 的角色與對孩子生涯發展上的看法與處置,以 及對孩子的意義,這種種應該都可提供一般家 長作為參考。

(二) 研究上的建議

本研究僅以一男一女的家庭作為本研究的 主體,以深入訪談與觀察的質性研究作為研究 的方法,因而有數量與推論上的限制,無法將 研究結果作廣泛的推論或解釋,如果對本研究 有興趣者,可以再以不同個案進行研究,或找 出其他新的脈絡,擴充本質化研究的應用性。

而以下可以作為日後比較研究的方向:

1. 性別上的比較:為比較父母對於不同性 別的研究主體是否會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

的看法與作法?針對這些課題,可透過其他研 究方法來做比較分析,支持或修正本研究所發 現的意義。

2. 地區上的比較:北部與中南部的父母對 其資優子女的生涯發展是否有其他比較不同的 看法或作法呢?這相信也是本研究可以繼續往 下深入思考的地方。

3. 不同對象的比較:雙親在資優生生涯發 展上的角色演變如運用在一般生的身上適用 嗎?因此,如能透過相同的研究方法,瞭解一 般生的父母在其子女生涯發展上的角色,並與 資優生的家長做一比較,更能充分了解家長對 子女生涯發展的影響。

4. 生涯發展階段的延伸:本研究的研究主 體僅為大一學生,如能以已入社會就業數年的 資優生為研究主體,相信更可看出雙親對其資 優子女生涯上更深一層的涵義。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民 81):資優生成年後之社會成就水 準、生活適應及其他相關因素之研究。彰 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

吳秀玲譯(民 81):美國教育的改革與資優學 生。資優教育季刊,45 期,18-25 頁。

吳武典(民 76):特殊教育的理念與做法。臺 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武典(民 86):我國參與數理奧林匹亞學生 之追蹤研究(二)-環境對物理與化學奧 林匹亞學生的影響之探討。臺北市: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吳就君譯(民 83):家庭如何塑造人。臺北 市:張老師出版社。

李靜宜譯(民 83):諾貝爾獎女性科學家。臺 北市:牛頓出版社。

林幸台(民 82):高一資賦優異學生生涯發展

(20)

歷程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 期,

191-214 頁。

林幸台(民 83):資優學生的生涯輔導,載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所與中華民 國特教學會編,開創資優教育的新世紀,

215-230 頁。

林幸台(民 86):資優生生涯定位與生涯抉擇 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林幸台、張文啟、張正夫、羅敏文(民 87):

高中數理資優學生與一般學生興趣類型之 比較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6 期,367- 378 頁。

金樹人主講,蔣季宴整理(民 79):資賦優異 學生之生涯輔導,國小特殊教育,10 期,

69-72 頁。

胡幼慧(民 85):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演變、

批判和女性主義研究觀點。載於胡幼慧主 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 究實例(頁 7-26)。臺北市:巨流。

陳長益(民 82):臺北地區中學資優學生生涯 發展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 期,215-232 頁。

陳昭儀(民 80):我國傑出發明家之人格特質 創造歷程及生涯發展之研究。特殊教育學 刊,7 期,211-229 頁。

陳昭儀(民 82):聰穎的孩子、智慧的父母。

資優教育季刊,48 期,16-20 頁。

陳昭儀(民 85):父母--資優生的最佳輔導 者。資優教育季刊,61 期,13-18 頁。

曾淑容、莊佩珍(民 84):資優女性的生涯發 展之探討。特殊教育學報,10 期,195- 226 頁。

楊育儀(民 86):生涯組型與生涯之錨的質化 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 理與輔導研究所(未出版)。

蔡典謨(民 85a):資優生親職教育-透過家 庭影響提高孩子的成就。教育資料集刊,

21 輯,301-317 頁。

蔡典謨(民 85b):協助孩子出類拔萃。臺北 市:心理出版社。

蔡典謨(民 86):價值觀與孩子的發展。資優 教育季刊,63 期,13-17 頁。

盧雪梅譯(民 83):資優兒童親職教育。臺北 市:心理出版社。

二、英文部分

Alvino, J. (1985). Parents’ guide to raising a gifted child. Boston: Little, Brown &

Company.

Biller, H. B., & Zung, B.(1972). Perceived maternal control, anxiety, and opposite sex-role preference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girls. Journal of Psychology, 81, 85-88.

Cornell, D. G. (1984). Families of gifted children. Michigan: University Micro- film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ess.

Delisle, J., & Squires, S. (1989). Career development for gifted and talented youth:

Position Statement. 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13, 97-104.

Deuries, A. R., & Webb, J. T. (1988). Par- ents of gifted children: A special popula- tion with special needs. Journal of Illinois Council for the Gifted, 7, 36-39.

Emmett, J. D., & Minor, C. W. (1993).

Career decision-making factors in gifted young adults. Career Development Quar- terly, 41, 350-366.

Garrison, V. S., Stronge, J. H., & Smith, C. R.

(1986). Are gifted girls encouraged to achieve their occupational potential?

Roeper Review, 9, 101-104.

Hartman, B. W., Fuqua, D. R., & Blum, C. R.

(1985). A pathanalytic model of career indecision. The Vocational Guidance

(21)

Quarterly, 34, 231-240.

Hollinger, C. L. (1991). Career choices for gifted adole- scents: overcoming stereo- types. In M. Bireley & J. Genshaft (Eds.).

Understanding the gifted adolescen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al, and multi- cultural issues (pp. 201-214).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Issacson, L. E. (1971). Career information counseling and teaching (2nd ed). Bos- ton: Allyn & Bacon.

Kerr, B. (1990). Career planning for gifted and talented youth.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 provement.

Kramer, L. R. (1986). Career awareness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A naturalistic study of gifted adolescent girls’ concerns.

Adolescence, 21, 123-131.

Lamb, M. E. (1976). The role of 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 ment. New York: Jonn Wiley & Sons.

Leong, F. T. L., & Morries, J. (1989).

Assessing the con-struct validity of Hol- land, Daiager, and Power’s measure of vocational identity.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and develop- ment, 22, 117-125.

Milgram, R. M. (1991). Career education for gifted and talented learners. In R. M.

Milgram (Ed.), Counseling 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A guide for teachers, counselors, and parents (pp. 121-142).

Norwood, NJ: Ablex Publishing Corpo- ration.

Montgomery, J. L. (1992).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areer aspirations of mathe- matically precocious females. (ERIC

Document: ED 352 267)

Noller, P., & Callan, V. (1991). The adolescents in the family. New York:

Routledge.

Perrone, P. A. (1997). Gifted indivituals’

career develop- ment. In N. Colangelo

& G. A. Davis (Eds.), Handbook of gifted education (2nd ed, pp. 398-407).

Boston: Allyn & Bacon.

Shaughnessy, M. F., Stockard, J. W., Stanley, N. V., & Siegel, J. (1996). Gifted children’s, teachers’, and parents’ per- ceptions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n gifted development. Gifted Education Inter- national, 11, 76-79.

Silvern, S. (1988). Continuity/Discontinuity between home and early childhood edu- catoin environment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9, 147-160.

Strom, R., Strom, S., Strom, P., & Collins- worth, P. (1995). Parent competence in families with gifted children. 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18, 39-54.

Super, D. E. (1976). 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 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 U. S. Office of Education.

Toynbee, A. (1964). Is American neglect- ing her creative minority? In C. W.

Taylor (Ed.), Widening horizons in creativity (pp. 3-9). New York: Wiley.

Wells, M. R. (1985). Gifted females: An overview for parents, teachers and coun- selors. G/C/T Quarterly, 38, 43-46.

Willings, D. (1985). Career search for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ERIC Document:

ED 262 50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o provide career and life planning education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to develop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in the context of whole-person development.

1 The five components of OLE are: Aesthetic Development, Physical Development, Moral and Civic Education, Community Services, and Career-related Experiences.. learning

Master Taixu has always thought of Buddhist arts as important, the need to protect Buddhist arts, and using different forms of method to propagate the Buddha's teachings.. However,

Continue to serve as statements of curriculum intentions setting out more precisely student achievement as a result of the curriculum.

Calligraphy plays an integr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including the transcription of scriptures or the distribution of Buddhist words and phrases in writing,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1)領有社會工作師、心理師證書或取得 GCDF(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 tator)全球職涯發展師證書、CDFI(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

(1)領有社會工作師、心理師證書或取得 GCDF(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全球職涯發展師證書、CDFI(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