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閱讀對女性的重要性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壹、閱讀對女性的重要性 "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女性與閱讀的關聯

壹、閱讀對女性的重要性

閱讀不僅是個人基本能力外,也是成人學習的一種方式,更是花費較少的一 種學習方法,讓人無法忽略閱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俞筱鈞(1986)的研究中 發現臺灣婦女因應壓力的方式是(1)讀書充實,(2)擬訂計畫目標,(3)尋求社會支 持,(4)改善時間管理,(5)鬆弛自我,而和美國的(1)擬訂計畫目標,(2)尋求社會 支持為先不大一樣。在馮燕(1992)的研究也發現,受訪的婦女處理生活中嚴重 困擾的方式,大多選擇「順其自然不處理」、「親戚朋友協助」、「看書報雜誌」

三種對應方式。由此可見有相當高比例的婦女會透過看書或看報章雜誌的方式來 解決困擾。

在休閒的部分,劉文菁( 1993)的研究指出民眾參與家庭休閒活動最常參與 的前十項依序是:看報紙、欣賞電視節目、與家人聊天、家中享受美食、欣賞錄 影帶、家中欣賞音樂、閱讀雜誌、看雜誌、家人外出用餐、收聽廣播等。而多項 研究也指出(行政院主計處,2001;蘇瑛敏,1996),國人從事的休閒活動中,

閱讀是女性充實知識的媒介。因此閱讀除了可以讓女性打發時間外,還是因應壓 力的重要方式。雖然閱讀是一個活動,但是閱讀的內容對這個活動所構築的意義 卻大不相同。蘇秀玉(1987)對台北市的成年婦女進行研究,發現她們的學習需 求主要以「子女教養」最為普遍;林美和等人(1990)的研究也指出,女性偏重 在身心保健和家庭生活與管理方面(包含夫妻相處的方法和幼兒、兒童的發育與 照顧)的學習需要。當閱讀是為了滿足某些需求時,所閱讀的文本就對女性產生 重要意義。

Ballaster 等人(1991)的研究女性在閱讀女性雜誌時,認為女性雜誌的產生,

不是精神的或女性主義的,而是提供一個獨特的辯論或交流的形式,而這樣的形

式像是給讀者一個可以建構與探索女性自我的私密空間。而女性閱讀雜誌的原

(2)

因,是因為要解決屬於個人的、獨特的與秘密的問題,像是情感的、性的以及私 人的議題,而這些部份正是女性會優先、主要關心的。Hermes(1995)對訪談 讀者閱讀女性雜誌的研究也指出,她們之所以閱讀,是為了要確認她們自己也是 女性。這些女性雜誌並不是什麼具有重要意義的文本,到像是每天填滿片刻休閒 與放鬆時間的媒介,讓女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休閒,又可以從雜誌中找到支 持自己的力量。

關於閱讀,對女性而言,它可以是輕鬆的、自在的,甚至是抗壓的,讓我們 無法忽視它對女性的重要性。

貳、女性閱讀事實的存在

在天下雜誌的一項「全民閱讀大調查」中發現,女性比男性愛看書(李雪莉,

2002),從看書的時間上來看,女性似乎是比男性花較多的時間閱讀,從選擇休 閒活動的項目來看,女性選擇閱讀的排名也是比男性選擇閱讀的排名優先。

雖然在婦女的日常的生活時間運用(行政院主計處,2000;畢恆達 1996)

從數據上來看男性與女性花在閱讀時間上相差不大,而女性卻比男性花更多時間 在家務工作上,不可忽略的是女性仍然在家中進行閱讀,既然有閱讀行為產生,

也就必然存在著閱讀空間。而這些閱讀事實讓我們想要了解關於女性閱讀的全 貌,不論是空間、時間甚至是閱讀的內容。

參、已婚婦女閱讀的缺乏 一、家務時間剝奪閱讀時間

黃靖惠(2001)的研究中提到有特定目標的學習者雖然目標是家務的學習,

但這樣自我導向的學習主要是利用家務剩餘的零碎時間來進行, 「時間問題、家

庭關係」對婦女有頗多限制,相對的也很難讓婦女會擺脫家庭的束縛而為了自己

的興趣或利益「學習對自己好一點」 。雖然在婦女的日常的生活時間運用(行政

(3)

院主計處,2000;畢恆達 1996)從數據上來看男性與女性花在閱讀時間上相差 不大,但是女性所承擔的家庭勞務卻是較為沈重,必須比男性花更多時間在家務 工作上。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時間運用調查報告」 (2000)將國民每日 24 小時生活 時間劃分為:(1)必要時間(睡眠、盥洗、化妝及沐浴、用膳等項) ;(2)約束時間

(通勤、通學途中、從事工作、上學讀書、做家事或育兒等項) ;(3)自由時間(購 物、進修、研究看電視或錄影帶、閱報、雜誌、拜會親友、旅遊、看電視、運動、

飲宴、宗教活動、社會服務工作、看病、休息、其他等項) 。女性每日平均之必 要及約束時間分別為 11 小時 2 分及 7 小時 16 分,高於男性之 10 小時 46 分及 6 小時 46 分,男性每日平均自由時間則高出女性 46 分鐘,兩性約束時間之差異,

主要係家事及工作二項,女性平均家事時間達 2 小時 19 分,遠較男性高出 1 小 時 51 分鐘;在自由時間的活動,女性花在看報紙、雜誌或上網的時間約 17 分鐘,

比男性少了 9 分鐘,從數據上來看男性與女性花在閱讀時間上相差不大,但是女 性所承擔的家庭勞務卻是較為沈重。由此看來已婚婦女在生活時間的使用上,常 因時間的阻礙而影響學習。葉秀琴(1999)對相關研究的歸納發現:已婚婦女可 運用的時間是不連續的,因此影響學習行為。馮燕(1992)也指出職業婦女得在 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職業上與家庭中的雙份工作,常令上班族女性疲憊不堪。女性 的生活時間常被切割,不僅因著母職角色而變動,也因著時間的不連續,使得女 性在進行學習時,盡量不影響家庭生活為考量。

二、母職角色

女性因其生理的因素,而被賦予生育幼兒的責任,雖然女性可以選擇是否要 生兒育女,但在這普世的價值之下,成為母親角色的概念,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不 斷的進行傳遞而揮之不去。對於母職的論述,Chodorow(1979,1999;張君玫譯,

2003)提出,家裡的連帶關係,乃是基於人與人之間的特殊關係,並被視為自然

與生俱來的,由於母親要全心照顧小孩,所以母親和子女構成了家戶組織的核

心,而女人的主要社會場域就是家庭。Chodorow 在她的研究中從心理分析與客

(4)

體關係的角度來看待母職的角色,也考量了許多社會化因素。雖然女孩和男孩一 樣接受社會化,雖然親職組織已經有許多的變遷,但在現今的家庭結構中,母親 仍是主要的照顧者,而女孩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可以很直接的認同母親與母 職的角色。在西方社會中,由於幼年的母親與嬰兒的關係,不論男人還是女人,

都對於自己的母親乃至所有的女人,都有一種有意識與無意識的態度與期待。而 母親和嬰兒之間的交互關係,不論是形式或內容上,都是出自母親的幼年經驗。

她的母職經驗與期待,是建立在自己的童年歷史,以及她和原生家庭現在與過去 的關係。研究者認為,在探討已婚婦女的行為時,其母職角色的確是需要了解的 部份,但是已婚婦女在原生家庭的幼年經驗,對於目前的家庭是有所關聯,因為 已婚婦女的母職角色不斷的再複製,對目前的家庭的組成份子互動模式、角色扮 演具有什麼樣的影響,可以透過本研究來進行了解。

三、休閒時間的運用

Morley(1992)等人指出由男性所主控的家庭對男性而言是休息放鬆之處,

對女性而言確是勞動場所,相對於男性的主控,女性忙於”招呼”或是”招待”

家人、客人,這使得女性電視觀眾的收視習慣較為片段化與分割化,往往邊做家

事邊看電視而無法專心收看。蘇瑛敏(1996)更以台灣婦女生活時間變化與各國

之比較,分析得知台灣婦女休閒活動所面臨的困境及未來發展趨勢,她分析已婚

婦女與未婚婦女的生活時間的差距,一般來說,平日的生活時間差異並不大,但

是在假日時的自由時間則差距很大,假日中已婚婦女的自由時間是八小時,而未

婚婦女的自由時間是 11 小時 6 分。在畢恆達(1996)的研究中發現,男性每日

平均花 53.8 分鐘做家事;而婦女則必須花三小時的時間來做家事,是男性的 3.3

倍。婦女還是比一般男性的家務工作時數多。這些林林總總的時間對已婚婦女來

說,究竟是閱讀的時間不多,還是生活時間不夠以致無法閱讀,這一切都使得已

婚婦女的閱讀缺乏。

(5)

第二節 閱讀的意義

壹、 閱讀的認知歷程

一、 從閱聽人角度分析認知歷程

首先,閱讀的意義,就字面來看,閱讀是「閱覽、誦讀」的意思。因此閱讀 的歷程分析,也對定義閱讀的範疇加寬,Rubin(1993)認為閱讀像是一種包含 情感的、知覺的與認知的全部整合性過程,從印刷文件中去引導與獲得意義。簡 單的說,你從文章讀懂的意義不首先取決於寫在紙上的語言,而是取決於你帶到 文章裡來的意義(Ken Goodman,1996;洪月女譯,1998)。反覆的看來,從閱 讀歷程分析中已經從行為與文本的互動中開始有推論了。而更深入去探究閱讀行 為與閱讀文本的互動,則必須以閱讀行動如何在文本上進行作用的過程來說明,

因此所謂閱讀,更精確地說,閱讀就是讀者運用指對文字系統中的語意、詞彙文 法、和形音的訊息來作者的文章,並且建構自己對全篇文章的理解。

經由這樣的分析,可以理解閱讀的表層模式,更進一步的運作模式則從認知 的部份來看人是如何對訊息加以處理,而認知就是個人對訊息加以了解和記憶、

思考的一種狀態(黃富順,1997),即個體知識獲得的歷程。不論是從表面的、

文本的與認知的方面來定義閱讀,不難發現閱讀是一種思考或推理的歷程,亦是 人類相當複雜的一項認知活動(劉瓊慧,2000)。

二、心理學角度分析閱讀歷程

當然不同的角度對閱讀歷程的解釋也有不同的方式,以神經科學的角度來

看,洪蘭(2002)認為閱讀的活動,當人們在接受外界刺激時,都會激發一連串

大腦神經迴路的活動,但閱讀所激發的神經迴路活化程度比看電視來得深,原因

是因為閱讀是主動獲取訊息,並且讓大腦不斷進行深層分析,而看電視卻是被動

接受訊息。在認知心理學上,閱讀是一個非常統整的認知活動,需要相當專門的

類型辨認、記憶、宣告式知識、演繹及推論能力,可能還要其他一般處理(黃秀

瑄、林瑞欽編譯,1991)。正常人喜歡用符號閱讀來處理字元代碼,也就是直接

(6)

取得音韻知識,無須透過中介的因素分析。從閱讀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閱讀的理 解過程是相當費力的(Britton, Glynn& Smith,1985,引自黃明月,1993) 。閱讀心 理學家根據「訊息處理論」的觀點和方法,對閱讀過程進行許多研究,並提出許 多閱讀歷程的模式,也歸納出閱讀的概念,認為閱讀是主動建構意義、預測、策 略的歷程(林建平,1997) 。二十世紀初美國研究者胡耶(E. B. Huey)認為徹底 分析出人人們在閱讀時的整個心智運作幾乎就是心理學家的顛峰成就(引自 Manguel,1999) 。從以上的論點來看,閱讀的歷程,的確是很複雜又令人不自覺。

只是究竟要將這樣的歷程分解成如何的詳盡才能定義閱讀的行為,對一般讀者而 言,並不是他們所關心的焦點。

從以上對閱讀行為所做的研究看來,很仔細的分析了閱讀這個動作的每個細 節,並不只著重在個體的刺激與反應上,也強調了讀者與閱讀所產生的互動。雖 然這部分的研究主要是針對閱讀者使用的閱讀策略時,心智運作狀態作研究,而 對於外部環境的影響,可以結合發展心理學(Hurlock,1990;胡海國編譯)來 看,一般而言,由於成年期責任的增加,使一般成人的閱讀時間比青春期減少許 多。隨著年紀的增加,對各種閱讀題材的興趣也隨著改變,年紀越大,閱讀的內 容也越深奧。因此閱讀文本的內容也影響著讀者使用不同的策略,

貳、閱讀文本與女性的認知

一、 如何看自己

Hermes(1995)對訪談讀者閱讀女性雜誌的研究也指出,閱讀女性雜誌的

讀者並不會因為她是家庭主婦或職業婦女,甚至是年輕的女性而選擇不同類型的

雜誌,她們之所以閱讀,是為了要確認她們自己也是女性。她們可能尋找的是自

己喜好的閱讀內容,或者是想對抗日常生活的閱讀內容,又或者是尋找可提供協

商的閱讀內容。這些女性雜誌並不是什麼具有重要意義的文本,倒像是每天填滿

片刻休閒與放鬆時間的媒介,讓女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休閒,又可以從雜誌

(7)

中找到支持自己的力量。

二、 文本對讀者的影響

若用阿圖色(Louis Althusser)所說的閱讀來看, 「閱讀」是屬於一種實踐,

一種可以提供新閱讀理論的新歷史理論。這種閱讀實踐主要是在「所說」和「所 做」之間,在「出現」和「不出現」之間、在「視線」和「視而不見」之間、在

「非觀點」和「觀點」之間,在「不可見」和「可見」之間,找出其間的內在關 聯(引自蔡采秀,1998:12) 。當然,如果都要從阿圖色的這些觀點來進行閱讀,

對於讀者來說,這並不是唯一的標準。在「視線」和「視而不見」之間,誠如吳 爾芙(Virginia Woolf)所提,大歷史的角度並不是看不見莎士比亞的妹妹,而是它 所看見的是「莎士比亞」 ,這和對象無關,而是在於「視線」本身,因此「視線」

與「視而不見」是與讀者所關心的焦點有關。

當代的文學批判對「讀者」有三個主要概念(翁秀琪,1993):

1. 對讀者角色分析從鉅觀的角度,將文本主題的變遷和文學理解的情境合 而觀之。

2. 以微觀的「文本-讀者互動」取向,視讀者的反應為基礎,並強調讀者 經驗乃意義塑造的中心。

3. 強調讀者對文本的解讀受文化認同的影響很大。

這三個概念主要還是強調文本對於讀者的影響,然而對閱聽人的研究中,

Blumler(1979)則強調的是讀者本身的主動性,認為閱聽人會爭取對他有用的 資訊、動機影響人選擇使用的媒介、對媒介的選擇反映了以往的興趣和嗜好,以 及認為閱聽人不容易受媒介的影響。

因此不論是排憂解悶,閱讀的確在日常生活中成為一項不可或缺的媒介,

從以上的研究來看,對於閱讀的目的,是從功能取向著手,這些研究也是從比較

外顯的行為來歸納出女性的閱讀目的,至於內隱的閱讀目的是否能向外顯行為般

可顯而易見,透過以下的文本內容的探討,了解女性會選擇什麼樣的文本在家裡

(8)

閱讀?背後的目的又是什麼?

三、 再建構

Radway(1984)研究女性閱讀羅曼史小說,女性讀者可以看到小說作者所 建構羅曼史的世界,小說作者對於小說描述了許多男性主控的野蠻與情慾的情節 來滿足女性,羅曼史小說的確是提供女性情感在符號上的描繪,但這種情感卻是 父權婚姻制度創造的,因此小說所展現的性別分工強化並支撐一種心理結構,如 此能確保女性會遵守對婚姻的承諾並執行母職的義務。相對的也可以了解到作者 所閱讀到的社會現象是附屬於父權主義價值的社會。在 Radway 的這個研究中,

認為閱讀羅曼史小說的讀者大多都是女性,女性藉著閱讀羅曼史小說,是為了要 拒絕婚姻制度中的缺少自主性的社會角色,建立一種屬於自己私有空間與時間的 閱讀行動,讓女性免於丈夫和家庭責任的介入,又可以不斷的接受小說作者所構 築的世界而再建構成滿足自己的想像,提供她們最低限度的許可和支持。

Bird(1992)對人們閱讀八卦小報的研究則指出,女性主動而且有想像力地 把小報的消息添進她們的口語敘述和日常生活中。因為小報具有提供女性類似心 理需求的功能,這些小報讓她們的家庭與人際關係產生效果,讓報導和自己的生 活連結起來,講八卦、閒話所具有的連結人際關係的功能,就像閱讀小說一樣,

閱讀八卦雜誌的行為也變得具有功能性。根據這個研究,讓許多認為是小報內容 是垃圾,可以對這個文本有不同的看法。

四、 更強化刻板印象

Ferguson(1983)對英國流行女性雜誌研究,發現女性閱讀雜誌的行為,是

因為女性長期尋求著,養成與追求完美的性別交易技巧,透過雜誌可以滿足他們

永遠的需求以及集體認同的支持,不但改善自我也強化了讀者的自尊感。在研究

中,雜誌所提供了正向的功能,可是女性在追求個人的完美特質的意念,是經由

雜誌所創造出來的,還是女性促使雜誌為他們創造符合完美的形象?

(9)

Ballaster 等人(1991)透過對現代的女性雜誌的分析,不難發現女性雜誌閱 讀的內容不外乎是在談論性、工作、經濟獨立,可是卻又揭露出其矛盾,例如要 女性有家戶外的工作,卻又不斷告訴女性照顧兒童的個人責任。

另一個屬於特定階層的閱讀研究,Phillips(1993)則認為流行雜誌<

Seventeen>,這本鼓勵青少年獨立自主並成為自己夢想中的完美人物的雜誌,

一味從男性角度來傳播並形塑社會對女性價值期望,不斷地增強女性必須要重視 自己的外表與人際關係以及獲得男性認可的能力,卻忽略了女性要重視自己的觀 點或自己的期待,這本流行雜誌是造成青春期女性自尊低落的重要媒介。這份研 究的基礎是根據 Carol Gilligan 在 1988 年的研究而來,雖然對雜誌的內容做了多 樣的內容分析,認為這本流行雜誌是造成青春期女性自尊低落的重要媒介,然而 這本雜誌所反映的男性眼光與男性角度,並不是單單由這本雜誌所製造的,而是 社會中一直存在的父權主義價值觀,雜誌只是一直在維持這樣的價值觀,因此這 本雜誌造成青春期的女性自尊低落這樣的推論,有邏輯上的謬誤。

參、女性認識論

談到女性認識論,不可忽略的重要研究 Belenky 等人(1986;蔡美玲譯,1995) 對 135 位不同年齡、背景與教育程度的家庭與學校中的女性進行深入訪談,檢視 女性的認識方式,並敘述女性用以觀看現實,及對真理、知識和權威下結論的五 種角度。她們參考 Perry 認識心態說和 Gilligan 的研究,分析了龐雜資料,將女 性認識論的觀點分成五類: 「沈默」 、 「接收式認識觀」 、 「自主式認識觀」 、 「程序 式認識觀」 、 「建構式認識觀」 。而 Stanton(1996,p.31)也進一步將這五種女 性的認知方式,從知識、心態、方式、和發聲這四個面向來解釋。

一、 沈默

知識:得自具體經驗,而非文字。

心態:自認是「聾啞」 ,而且很少思考。

(10)

方式:順服權威。

發聲:很少察覺語言在分享知識、洞察力等的力量。

這類女性在認識的位置上是無心、無聲的,自我否定並依賴服從外在權威。

「耳不能聽,口不能言」的她們不會運用表達或醒思去探索語言所具備的力量,

求知的方式也僅限於眼前、實在的、具體的、特定的、有人做的行為、不曉得文 字在傳達知識的過程中具備的力量。

二、 接收式認識觀

知識:得自權威。

心態:自認是有能力和有效率的資訊吸收者。

方式:好的聽者;擅於記憶和複製知識;發明記憶方式。

發聲:專於傾聽,較少給予意見。

這個階段女性喜歡聆聽別人的意見,自我建立在配合別人而塑造自己的想 法與觀點,不認為自己有創造知識的能力。她們的求知方式是以「聆聽」為主,

聽朋友說或是聽權威說,仰賴別人吸取知識、仰賴別人引導和照顧的觀念,就連 自我也是從別人提供的定義和她們加以填充的角色獲得的,認為文字是求知過程 的中心,她們從「聽」中學習。

三、 自主式認識觀

知識:活力來自內在世界;以感覺來評斷觀念的合理性;分析會毀壞的知 識。

心態:認為自己的意見是獨特、有價值的;著迷探索不同觀點;不太關心 自己的真理與外在環境的一致性。

方式:傾聽並認為內在聲音為真理。

發聲:憑感覺 經驗發聲;日記;傾聽而不判斷,並需要別人傾聽。

這類女性努力建構自我及社會觀,來對抗自我否定,對抗為別人、靠別人

而活,認為真理和知識是自己主觀的認識或直覺。她們的求知方式是不在依賴外

面較高的權威,而換成是向「與自己的經驗接近的人」請教。而自身經驗的發現

(11)

也是一個寶貴的知識來源。她們把直覺知識和客觀抽象思考之間劃了清楚的界 線,並對書本和文字產生不信任,認為自己的知識很重要。

四、 程序式認識觀

知識:分辨不同的知識領域與框架;了解分析和評鑑具重要地位,創造知 識。

心態:世界就是如此-質疑主觀性知識。

方式:分離式-邏輯、分析、辯論。

連結式-移情、合作、關懷傾聽。

發聲:分離式-以正確精準為目標;為符合標準的邏輯與訓練,採用模組 是發聲。

連結式-以對話為目標,讓彼此能充分理解差異。

程序式認識觀的女性的求知方式是偏重於理性思考,通常經歷了挑戰舊權 威或是透過對和藹權威的信任,讓她們步入程序式認識觀。而她們很喜歡做有意 識的、精細的、系統化的分析,認為事物包含著複雜性,所以她們會小心的衡量,

不會立刻下結論。對於獲得的知識,看重的是過程和技巧,至於內容並不是她們 所在意的,這當然是植基於他們「看事物的方式」 ,這類的女性認為知識是一個 過程,每個人有每個人看事物的方式和解釋方法,而如何看和如何解釋的方式才 是吸引她們的地方,因此她們比自主式認識觀的女性更客觀去看事物,而不是以 自己的直覺與知識去經驗事物。

根據「認識者」與「認識對象」的關係,又分為「分離式認識觀」和「連 結式認識觀」 。

分離式認識觀:分離式認識是不涉及個人,逐步建立真理,只遵照權威的

命令去運用獨立思考的能力。她們通常藉由正式的指導和學習,對事物用「懷疑」

的眼光去看,而論點的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證明自己已經駕御那個方法。

連結式認識觀:連結式認識是透過關懷產生真理,連結式認識者的權威不

在於權力、地位或證書,而是經驗的共通性。她們以同理的方式,透過別人去學

(12)

習,對事物用「相信」的眼光去看,習慣用打開自己心思的方式而不是侵入的方 式,把別人的經驗容納進來。

五、 建構式認識觀

知識:整合先前觀點的長處;審查、塑形、分享思想體系。

心態:與心靈充分溝通;透過提問與對話尋找真理。

方式:整合分離和連結式認識方式。

發聲:善於彙整 批判論辨,並移情傾聽和理解;以自信、平衡和關懷去 訴說與傾聽。

這類女性的特徵是都長於省思和表達,她們注意別人、關心別人;而且有 強烈的自我意識,並且有很好的文字感,能留意自己的想法、判斷、情緒和慾望。

最特別的特質是她們具有「母性思想」 。建構的女性的求知方式是以「問題的提 出」為中心,認為所有知識都是由自己構造的,她們跳脫舊權威提供的框架和系 統,自創框架,甚至超越框架,使所有知識可以連結在一起,並用開放的心靈和 心智,熱情的擁抱世界。

從 Belenky 等人和 Stanton 的研究看來,女性的確有許多有別於男性的認識 觀,並且強調「聲音」的比喻來形容女性智力上和道德上的發展,當然也發現了 聲音、心智和自我發展是有緊密關聯的。我們留意到,女性的學習、認識及價值 模式可能比較特別。但這也透露出某種社會意涵,女性是否也是被期待甚至是被 約束的選擇這樣的休閒方式。她們認為女性傾向用「說和聽」來學習,有別於運 用視覺形象比喻「心智」的哲學家與科學家。然而研究者所關心的閱讀,一般而 言認為是視覺的符號學習,並不認為女性必須用非女性擅長的認知方式來學習,

而是認為不同認識論的女性在閱讀的選擇上也許有某些特別的意義,希望透過自 我對話的閱讀,讓女性從無聲中勇敢的發出聲音,並找到自己與閱讀的關聯。

第三節 場域範圍

(13)

壹、家庭 一、家

家,可以是一間房子、一群人,對不同的人而言,可能意味著不同的事物 (Cooper Marcus,1995;徐詩思譯,2000)。雖然「家」所代表的意義會因人而異,

但是家所具備的實質空間,卻是家的基本條件。而家庭的形式,隨著社會型態的 愈趨複雜與多元,已經不再是三代同堂的主幹家庭,隨著家戶規模的縮小,核心 家庭以取代傳統的主幹家庭。

Cooper Marcus(1995;徐詩思譯,2000)認為家屋是自我的一面鏡子,家 屋是人們社會地位的象徵符號,雖然不是論及建築物、裝潢風格或房地產,卻是 牽引出在經驗中與過往或現在住家之間更細密的情感,家屋的內部與內容物是內 在心理自我的一面鏡子。

家對某些人來說是充滿意義的場所。張佩瑜(2000)以澎湖地區的傳統婦 女為研究對象,作者探求在傳統女性一生中歷經角色之轉變繼而影響其支配、控 制、形塑生活空間的權力,終其一生在傳統生活空間轉換,而以「家」為一生的 主要生活空間,試著瞭解婦女在社會體系中所佔有的性別、階級關係與婦女生活 空間的形塑和轉變。生活空間與閱讀空間相呼應,不只是論述人活動的場所,更 是剖析了性別角色與社會關係。

二、空間

再看空間脈絡,近十餘年來,國外有關「女性與空間」方面的研究甚多,國 內學者也漸漸注意此一領域,雖然國內對女性之住宅空間的研究(高彥頤,1995;

畢恆達,1996;陳怡伶,1992;歐宇帥,2001;顧愛如,1993)已有許多文獻探

討過,但研究的方向與焦點,主要是放在對性別與空間的關係有較深入、廣泛的

研究,但均未明確的指出婦女的閱讀空間,其重心置於住宅空間及婦女在住宅空

間使用上的權力展現,主要是以『性別與空間』作為探討重點之一。這些文獻中

婦女在家中空間的使用多以權力角度來看待,尤其看重女性所擁有的個人空間自

(14)

主權,但對於不同空間的使用所代表的意涵並沒有太多探討,多把焦點放在空間 就是權力,並認為大多數的女性卻沒有這個空間的支配權。關於這部分研究者並 不是要忽略權力與空間的關係,而是希望更進一步了解家中不同空間的使用對女 性的意義有何不同。

三、閱讀空間

在陳麗珍(2003)的研究中對於閱讀空間已有著墨,但也僅限於提出這個空

間在女性生活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至於這樣的空間對已婚婦女的意義性如何 被建構和認可,進而去爭取,未有著墨。

結合閱讀與空間來看,閱讀空間似乎是代表兩種意涵,閱讀空間除了外在的 物質空間,也包含了閱讀內在的空間(內容) ,其中個人與文化因素,亦可能影 響閱讀空間的形成與閱讀權力空間的關係。透過對閱讀空間與閱讀文本的研究,

因此希望能初步建構出已婚婦女家中的閱讀空間,期待能引發更多研究動機。

四、閱讀的研究場域

在特定情境下所進行的研究中,從林鶴玲(1999)對女子髮廊雜誌閱讀行為 的初探研究中發現,女性不僅在家中、在自己有較強時間控制的情境下、根據自 己的需要選擇所要讀的女性雜誌和八卦雜誌的;她們也大量的在美容院中、在缺 乏對閱讀過程、閱讀內容充分控制的情境下閱讀這些雜誌。

許多研究婦女學習、閱讀的場域主要是放在讀書會或社區大學(李宛澍,

1996;邱育芳,1996;

高歆怡

,2003;張 ﹞憛A1999;潘佳華,2003),然而這 樣的場域無疑是從家中延伸出去,而回歸到家,婦女受限於時間、家人關係,最 常活動的場域是否也是她的學習場域?在張 ﹞慦漪膍s中也提到,雖然以讀書會 為促使觀點轉換發生的場域,但是實際發生轉換的情境卻不能被侷限於讀書會 中,而應該在一般的生活情境當中檢視結果。這更加使研究者想要研究家是否也 是女性的學習場域。

以往許多關於研究婦女學習、閱讀的場域主要是放在讀書會或社區大學,這

樣的場域無疑是從家中延伸出去,而回歸到家,婦女受限於時間、家人關係,最

(15)

常活動的場域是否也是她的學習場域?張 ﹞憛]1999)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進入讀 書會,而這個讀書會的場域是屬於家庭外的空間,由於參與的型態是屬於團體 的,因此學習的場域是一個公開式的空間。作者認為這樣的場域所促成的學習可 以形成觀點轉換,在一般的生活情境中也會發生。作者揭露了這樣的環境並不是 唯一形成觀點轉換的環境,對於家這個環境而言,也是學習的、閱讀的空間。當 然這樣的場域也存在著研究的侷限性,就以研究對象來說,他們通常是屬於中產 階級或較高社經地位的女性,對於非中產階級或較低社經地位的女性,在這樣的 場域中不容易尋獲。而研究對象所閱讀的文本在這個場域中是不是也具備某種特 定功能,一方面是為了研究對象,一方面是符合這個公開的場域。

葉秀琴(1999)對已婚女性持續參加讀書會學習之原因的研究中提到,讀書 會基本上以對話討論、平權互動與合作學習三種取向的運作方式,透過這些方 式,讓參與學習者能夠反思與覺知,使學習者的主體性能充分發展。參加者來到 當中的原因,其中也是考量到讀書會是單純且具有安全性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家 人信任與放心。而研究的對象,許多是有閱讀習慣的人,在參加讀書會之前,大 多是採行獨自閱讀的自我學習方式。這個研究所針對的時間點是研究對象來到讀 書會的參加情形,但是在讀書會之前或之後的閱讀對參與讀書會的關聯性並沒有 探討。

洪秀珍(2002)的研究中指出參與讀書會前有無閱讀習慣,對於研究對象進 入讀書會之後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意義。作者的研究進一步的點出讀書會之前或之 後的閱讀對參與讀書會的影響。讀書會這個場域提供了一個空間,讓參與者能夠 在當中討論家庭、婚姻、孩子、性等私密的問題。這樣的閱讀空間不僅讓參與者 聽到不同的聲音,也聽到了自己的聲音。而這樣讀書會研究將主要的焦點放在有 助於已婚婦女的母職學習。

綜合以上的研究明顯可見,讀書會的公開的、對話討論的、共同學習的方式

方式,的確是已婚女性參與學習與閱讀的重要場域,但是研究者認為在這樣的場

域之前的或之後的閱讀行為,是不是也可能在家中發生呢?而這樣的閱讀空間更

(16)

需要去了解與證實。

貳、文本

閱讀的文本對於讀者而言,有其使用的差異,這樣的界定是為了要讓研究者 能更具焦在所要研究文本的範疇。文本的定義有廣泛的也有狹隘的範疇,從廣泛 的來看,電視、電影、廣播以及印刷文本,都可算是閱讀的文本,但是使用不同 的文本的方式上,卻有其差異性。

Mcquail(2000;陳芸芸譯,2001)從報紙、電視與這兩種不同的媒体來看,

本質上,電視是屬於分享性、家庭性與公共性的。而報紙的公共性無庸置疑,儘 管它的內容已經產生變化,但是它並不是完全屬於家庭的,當讀者看報時,通常 無法與其他人共同分享同一個版面,它是屬於個人使用的。Hermes(1995)也 提到,電視與廣播在開始時,都是全部的展現它們的內容,並無法按照閱聽人所 想要的段落來選取,而且大部分的內容也未曾取得具有深遠的重大意義。Hermes 所提到的觀點是,從一份文本的全部內容來看,印刷文本可以依自己的喜好來選 擇所要閱讀的段落與章節,但是對於電視或廣播這樣的媒體來說,全部的內容早 就事先規劃進行而無法更動,閱聽人並不能隨意的依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所喜好的 段落。在處理訊息時,洪蘭(2002)也提出,看電視和看電影是被動的接受訊息 的歷程,那是因為我們的眼睛無法主動控制畫面的時間,只能被動接受;而閱讀

(印刷文本)卻是主動的訊息獲取歷程,因為我們會主動搜索訊息,尤其是遇到 語意不明、模稜兩可的辭彙,眼睛會立刻回到之前讀過的句子,尋找它的文意脈 絡,已解讀它的真正涵義。這樣無非是要界定閱讀印刷文本是較具有了解文本內 容之意義的活動。

綜合以上的歸結,閱讀印刷文本,例如閱讀小說、漫畫、旅遊書、育嬰書

籍等等是可以讓閱聽人以個人化的方式來主動獲取資訊,而這也是研究者對於閱

讀文本所選擇的定義。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詞語 詞性 詞解 練習 主題. 人來人往 (短語) 來往的人很多

歐盟於 8 日表示,每當歐洲男性賺進一歐元時,女性從事同樣的工作僅能賺進 0.86 歐元,為了消除女性與男性的薪資落差,歐洲國家訂定 11 月

為世界上在位最久的女性君主與國家元首。 9 月 8 日女王駕崩後舉國哀痛,73

透過適切的活動提升閱讀深度及加強學習連 貫性 —— 優化中一單元中華文化及品德情意 範疇的學習內容

KU 群至常奪透遊 性家希、過戲 的庭望甚學規 發以別至習則 展外人攻 -o 依擊漸 一由從性漸 這於他的變 時他們行成 期們的為使 的仍主出與 兒處意現別 童於行。人

學校收到有非華語幼兒的在家進 行這個活動的片段分享。學校適 時提供個別支援,從中以多範疇

“Women learning Buddhism” from The Bodhisattva with the former published in 1937 by Bodhi Vihara of Wuchang School of Nuns as China’s first Buddhist reading material designed

文藝復興時期 文學、數學 方言文化 希臘人文 理性美學 君權專制. Giovan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