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單元二-傳播與資訊社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單元二-傳播與資訊社會"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節傳播效果與使用 第二節知溝假設

第四節傳播與社會功能

第五節資訊科技對社會影響 重點整理

單元二-傳播與資訊社會

(2)

2-1-1 子彈理論

{ 早期的大眾傳播效果觀點為「子彈理

論」,或稱「皮下注射針理論」、「輸送 帶理論」(transmission belt theory)。

認為大眾傳播的訊息對每位閱聽人都有同

樣宏大的效果。

(3)

2-1-2 潛化理論

{ 「潛化理論」是由賓州大學安南堡傳播學院(the Annenber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的學 者葛本納(Gerbner)等人提出。他們認為,電視 已是美國社會中最重要的文化機制。

{ 長期觀看同一套電視訊息的結果,觀眾將被電視 灌輸了一套共同的世界觀、角色認知與價值觀。

葛本納稱這種因觀看電視而產生的結果為「潛

(涵)化」(cultivation)

(4)

2-1-2潛化理論

{ 在赫許(Paul Hirsch)等人批評後,葛本 納等人加入了兩個新概念:

z 「主流效果」(mainstreaming effect)

z 「共振效果」(resonance effect)

{ 將(同樣電視觀看量很多的不同群體)閱聽

人在潛化效果上的差一考慮在內。

(5)

潛化理論最新的修正

{ 潛化理論最新的修正,是把潛化效果分為 兩種類型或變項:

z 初級信念(first-order beliefs)

{

初級信念是個人對有關真實世界各種事實的想 法。例如對每年受暴力犯罪受害者的人口百分比 的評估。

z 次級信念(second-order beliefs)

{

次級信念是個人對真實世界各種事實的期望或態

度。例如認為世界是安全的或危險的。

(6)

2-1-3媒體霸權論

{ 媒體霸權(media hegemony)。

z 「霸權」是指「日常生活中被常規劃、想當然 爾的思考結構所形成的支配格局」。

z 「霸權」此一概念指涉的是:統治階級塑造

「宰制意識形態」,逐行其支配及社會控制目 的。

{ 所以,「霸權」觀點視大眾為優勢團體主

控、宰制大眾的工具。

(7)

2-2-1知溝假設的操作定義

{ 惕屈納等人將「知溝假設」表述如下

z 以「歷時」(over time)的角度來看,在一個 事件不斷被報導的過程裡,社經地位高者獲取 有關此事件資訊的速度,將快過社經地位低 者。

z 從特定時點來看,知識獲取量與教育程度有

關,尤其對一個被高度報導的事件來說,這種

關聯性更是明顯。

(8)

2-2-2知溝形成的可能原因

{ 1.傳播技巧︰社經地位不同的人,通常教育程度 愈高,傳播技巧也愈好。

{ 2.資訊存量:儲存資訊的能力。

{ 3.人際網路:社經地位高者比較有機會與飽學博 聞之士接觸。

{ 4.選擇性過程:社經地位高者較關切科學與公共 事務方面的資訊。

{ 5.媒體特性:大眾媒體傾向於迎合高社經地位者

的需求。

(9)

2-2-3 知溝假設與傳播新科

{ 傳播科技日新月異,有人名之為「傳播革命」

(communication revolution)或「資訊爆炸」

(information explosion)。傳播新科技種類繁 多,包括錄放影機、線纜電視系統、電子報紙、

網際網路等。

{ 理論上會使整個社會的人普遍受惠,但新科技及

資訊公平地傳播給公眾的效果還不明顯,特別是

對那群處於較弱勢地位的公民而言更是如此。

(10)

知溝假設

獲取的知識量

時間(額外資訊流入社會)

高社經地位者 低社經地位者

(11)

無所為而為

充實與發展自我

知識尋求

營養與生計

生存與安全 娛樂

2-2-4 知溝假設發展與資訊尋求行為階層

(12)

{

查爾斯,萊特(Wright, 1986)討論媒介的社會功能如下:

{

守望者:現代生活的變化快速又複雜,需要媒介來擔任守 望的工作。

{

決策者:媒介決定對重要社會問題的新聞內涵及性質加以 分析、發表意見,喚醒大眾注意。

{

教育者:協助提高社會大眾社會的教育水準。

{

娛樂者:媒介提供娛樂節目。

{

產品和勞務的推廣者:現在的媒介報導許多商業活動及許 多商品與勞務、公益和形象的廣告。

{

傳播趨同模式:為達成相互了解,參與者製造彼此共享資 訊的過程。

2‐3‐1 媒介與社會的關係

(13)

{

媒介內容具有將訊息與受眾相聯結之功能,因此媒介包 括下列的意義:

{

監督功能:如報紙、新聞雜誌、全國性的電視新聞廣 播,成為我們在監督周遭事物時的得利幫手。

{

解釋功能: 資料處理前的原始資料對我們用處不大,大 眾媒介提供大眾可達到說明功能的內容。如電視上的歷 史片。

{

價值傳達及社會化功能:各種媒介加入了新的知識及意 象後,使文化的價值能夠被傳遞給後續的世代子孫。

{

娛樂功能:日常生活中大眾媒介最普遍的功能就是娛

樂,即使是在電話問世之後,某些互動式媒介被使用於

娛樂性目的上。

(14)

2-3-2媒體的擁有者

{ 媒體的擁有者分為公營或民營者,其任務是一個資訊運轉的機 構,資訊的內容多數由業者中領導階層主控。

{ 公營者:為政府,所以執政黨通常做正面報導,它的本質是宣傳 政令,鞏固權力以利宣揚施政的成果。反對黨則是多為負面報導 或是質疑。

{ 民營者:為了營利及符合閱聽人的胃口,業者會渲染或是誇大資 訊的內容。

{ 媒體對現代社會的影響非常大,人民會相信媒體所提供的訊息,

鮮少考慮到它的正確與否,所以多數的大眾是被媒體擁有者所掌 控的。

(15)

2-4-1失業危機

{ 數位革命所帶來的傳統產業、製造業的凋零,

也造就一批處於即將被裁員、長期待業中的社 會下層階級;因為自身缺少資訊技能及素養,

工作極易被他人取代。

{ 社會中的有些人也可能有難以適應資訊科技快

速變遷,諸如生活和工作上的種種壓力,科技

人常常會超時工作、過勞、職業病等的危機及

威脅,因而離職、轉業等。

(16)

2-4-2社會結構的改變

{

各機構或社群依存的關係隨著資訊的流向建立起一個複雜 的依存網。傳播、溝通方式和效果上因網路數位化及電子 媒體提供了一個架設在同一網路上的環境,提供交流、討 論的管道。

{

資訊的掌控與創造者以資本家的姿態成為財富的創造者,

成為社會中的『科技新貴』崛起掌控新的數位財富。科技

大廠在財力和政治影響力上,合併或併購成為數位市場中

的趨勢。

(17)

2-4-3資訊爆炸的問題

{

傳播科技種類包括錄放影機、影碟、線纜電視系統、電子 報紙、電傳視訊、網際網路、全球資訊網頁、光碟片等,

有人將傳播新科技演進稱為傳播革命(communication

revolution)或資訊爆炸。這些新傳播科技的應用將會使

整個社會的人普遍受惠,但就實際情況來說,新科技及資

訊的傳播帶給公眾的效果還不明顯,特別是對那群處於較

弱勢地位的公民而言更是如此。大眾傳播與資訊革命時代

問題,產生資訊爆炸的問題。徐佳士(1997)將今日資訊

生產與傳散在份量上與速度上的驚人現象喻之為核子彈一

般的爆炸,可能產生出人意表的「落塵」。資訊更新速度

太快,也過於雜亂,大眾在資料搜尋時不但難以入手,在

花費許多時間後,可能也找不到要搜尋的資料。

(18)

2-4-4數位化與隱私權

{ 傳播科技的數位化對個人的生活帶來便利的享 受,但也帶來保護個人隱私權的問題,例如在網 路上公佈個人的照片,可能被他人下載、轉貼,

個人資料也可能外洩,個人隱私問題嚴重被威

脅。另外,一些 P2P軟體,可以免費下載很多未

授權的內容如影片、影像、音樂等,對著作權的

擁有者,有很大的威脅。

(19)

{ 資訊科技除帶來生活便利外,亦讓不法者利用為犯罪之工具,依 據我國教育部『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專業知識庫所列,

常見的網路犯罪包括如下:

{ 散發黑函:利用不署名的方式或是冒用他人的名義發送內容不實 的電子郵件或是將內容張貼在電子佈告欄活上困擾可依據刑法

「偽造文書罪」來處理,若在郵件內或是佈告欄散發不實或是毀 謗,可依據刑法第三百十條毀謗罪來處理。

{ 竊盜罪:例如盜走他人線上遊戲帳號,可依據刑法第三百二十條

「意圖為自己獲得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 竊盜罪」處理。

{ 販賣個人資料:販賣他人個人資料可依據刑法第三百十五條之一

「無故以錄音、照相、錄影或電磁紀錄竊取他人非公開之活動、

言論或談話者」,以及第三百十五條之二「意圖散布、播送、販 賣而有前條第一項第二款之行為者,亦同」處理。秘密罪可處五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五萬元以下罰金。

{ 竊取機密: 很多駭客在網路上針對各大企業或是個人來竊取公司 內部資料或個人資訊,可以依照刑法上的妨害秘密、竊盜等罪嫌 來處理。

(20)

2-4-5資訊落差

{ 資訊科技發達後,傳播科技和資訊社會間,隨著時空背景差異,

產生了資訊落差的議題。資訊落差研究近期以數位落差研究為代 表。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在1999年由美國國家通信及資 訊委員會提出,其定義為區隔能夠使用新資訊科技及不能使用新 資訊科技的兩個族群(O’Brien & Scharber, 2008)。

{ 早期數位落差著重於電腦設備有無作為衡量數位落差的重要指 標,隨著網路普及數位落差定義漸漸由電腦設備擁有率轉變為上 網率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8),而現在先進的資訊 通訊科技也成為重要的考量。隨著新科技發展,新落差現象將不 斷堆疊,數位差距將日益擴大。舉例而言,從區域差異來看,都 會地區學生平均是比偏遠鄉鎮學生更早開始接觸電腦,而懂電腦 操作的比率與電腦專業素養,居住在偏遠鄉鎮學生仍比不上都會 或工商市鎮學生,因此都會地區和偏遠鄉鎮間數位差距便產生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1932 年提出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 ),是一種 心理測量量表,通常用於問卷設計,為目前最受調查 研究者廣泛使用的測量方法.

傳播藝術系 應用英語系 幼兒保育系 社會工作系. 資訊

z 1263年,中國建有清真寺35 座之多。據傳今北 京東四清真寺、普壽寺、法明寺等,河北著名的 定州禮拜寺、泊鎮清真寺、威縣清真寺等,

本校校友王嘉慧同學(傳播系二技港生)持朝陽科技大學學士班畢業證書,通過 香港學歷評審局審核通過,等同香港學歷資歷架構5級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 meets the standard

本校校友陳倩怡同學(傳播系四技港生)持 朝陽科技大學學士班畢業證書,通過香港 學歷評審局審核,等同香港學歷資歷架構 5級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 meets the standard of

• 與資訊科技科、常識科、視藝科進行跨 科合作,提升學生資訊素養能力。圖書

近期全球各地皆藉由停止上班上課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正是需要遠端視訊或會 議軟體的時刻,然而視訊會議工具 Zoom

近期全球各地皆藉由停止上班上課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正是需要遠端視訊或會 議軟體的時刻,然而視訊會議工具 Z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