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計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計畫"

Copied!
29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1-

備查文號:

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計畫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學校代碼:333401

綜合型課程計畫書

本校108年6月20日107學年度第4次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通過

校長簽章:_________________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初審版 □ 複審版■ 核定版

中華民國108年6月11日

(3)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學校基本資料表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學校

名稱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普通型

技術型

專業群科

機械群 : 機械科、製圖科 動力機械群 : 汽車科

電機與電子群 : 資訊科、電子科、控制科、電機科、冷凍空調科 土木與建築群 : 建築科

設計群 : 圖文傳播科 服務群 : 綜合職能科 建教合作班

重 點 產 業 專 班

產學攜 手合作 專班 產學 訓練班 就業導 向課程 專班 雙軌訓 練旗艦 計畫 其他 綜合型

單科型

進修部

機械群 : 機械科 動力機械群 : 汽車科

電機與電子群 : 電子科、電機科 土木與建築群 : 建築科

設計群 : 圖文傳播科 實用技

能學程 特殊教 育及特 殊類型 實驗班

聯絡人

處室 教務處 電話 02-27091630#1105

職稱 實驗研究組長 行動

電話 0925876392

姓名 曾騰勳 傳真 02-27542075

E-mail exp@taivs.tp.edu.tw

(4)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壹、依據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依據

一、 102年7月10日總統發布之「高級中等教育法」第43條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及其 實施之有關規定,作為學校規劃及實施課程之依據;學校規劃課程並得結合社會資源充實教學活動。

二、 103年11月28日教育部發布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三、 107年2月21日教育部發布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

       

(5)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貳、學校現況

一、班級數、學生數一覽表 表2-1 班級數、學生數一覽表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等級 名稱

群別 名稱

科系 名稱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小計

班級數 人數 班級數 人數 班級數 人數 班級數 人數 技術型 機械群 機械科 2 79 2 78 2 78 6 235 技術型 機械群 製圖科 2 72 2 75 2 72 6 219 技術型 動力機械群 汽車科 2 79 2 76 2 79 6 234 技術型 電機與電子

群 資訊科 2 74 2 76 2 79 6 229

技術型 電機與電子

群 電子科 2 74 2 75 2 77 6 226

技術型 電機與電子

群 控制科 2 76 2 77 2 82 6 235

技術型 電機與電子

群 電機科 2 80 2 78 2 80 6 238

技術型 電機與電子

群 冷凍空調科 2 79 2 78 2 78 6 235 技術型 土木與建築

群 建築科 2 75 2 79 2 79 6 233

技術型 設計群 圖文傳播科 2 73 2 72 2 74 6 219 技術型 服務群 綜合職能科 1 12 1 12 1 12 3 36 綜合型 不分群 4 136 4 143 4 141 12 420 進修部 機械群 機械科 2 41 1 30 1 29 4 100 進修部 動力機械群 汽車科 1 29 2 66 2 63 5 158 進修部 電機與電子

群 電子科 2 30 1 29 1 29 4 88

進修部 電機與電子

群 電機科 1 33 2 50 2 60 5 143

進修部 土木與建築

群 建築科 1 20 1 29 2 58 4 107

進修部 設計群 圖文傳播科 1 20 1 30 2 49 4 99

       

(6)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二、核定科班一覽表

表2-2學年度 108學年度核定科班一覽表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學校類型 群別名稱 科班別 班級數 每班人數

技術型 機械群 機械科 2 36

技術型 機械群 製圖科 2 36

技術型 動力機械群 汽車科 2 36

技術型 電機與電子群 資訊科 2 36

技術型 電機與電子群 電子科 2 36

技術型 電機與電子群 控制科 2 36

技術型 電機與電子群 電機科 2 36

技術型 電機與電子群 冷凍空調科 2 36

技術型 土木與建築群 建築科 2 36

技術型 設計群 圖文傳播科 2 36

技術型 服務群 餐飲服務科 1 12

綜合型 不分群

綜合型 學術群 學術社會學程 2 36

綜合型 學術群 學術自然學程 2 36

綜合型 機械群 機械技術學程 0 0

綜合型 電機與電子群 資訊技術學程 0 0

綜合型 電機與電子群 電機技術學程 0 0

綜合型 土木與建築群 建築技術學程 0 0

進修部 機械群 機械科 1 36

進修部 動力機械群 汽車科 2 36

進修部 電機與電子群 電子科 1 36

進修部 電機與電子群 電機科 2 36

(7)

進修部 土木與建築群 建築科 2 36

進修部 設計群 圖文傳播科 2 36

(8)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參、學校願景與學生圖像

一、學校願景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學校願景 A(Assistance):攜手協同 合力護持

C(Campus):關注無形 形塑有形

T(Teacher):教學專業 專業教學

S(Student):全人學習 多元展能

(9)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二、學生圖像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學生圖像

呼應本校中長程教育發展計畫學生圖像「全人學習,多元展能」,於課程總體計畫書中規劃發展以解決問 題為核心之課程,強化學生專業知能與技術。無論是專業科目或一般科目,課程設計皆以培養具跨域力、

研創力、專業力、移動力四項核心能力作為設計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茲說明如下:

跨域力

把所學知識連結和統整應用跨領域學習,加強動手實作的能力,解決實用性的問題。

研創力

在這個科技引領生活,競爭態勢嚴峻的時代,唯有研發能力,創新突破,方能跟進科技腳步,創造自 身的價值。

專業力

能擁有高超的專業知識、技能和道德觀念;保有好奇心與向上心永不匱乏,未來生涯藍圖轉化成具體 可行。

移動力

擁有國際視野,成為具有國際觀的世界公民,理解尊重不同文化差異,與世界接軌,知識邊界更形廣

闊。

(10)
(11)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肆、課程組織發展要點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課程組織發展要點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要點 107年8月29日校務會議通過

一、依據教育部103年11月28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30135678A號頒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 綱》之柒、實施要點,訂定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要點(以下簡稱本要點)。

二、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本委員會)置委員四十三人,委員任期一年,任期自每年八月一日起至 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其組織成員如下:

(一) 召集人:校長。

(二) 學校行政人員:由各處室主任(教務主任、學務主任、總務主任、實習主任、圖書館主任、輔導 主任、主計主任、人事主任、進修部主任)及教學組長與實驗研究組長擔任之,共計十一人;並由教務主任 兼任執行秘書,實習主任和進修部主任兼任副執行秘書。

(三) 領域教師:由各領域召集人(含國語文、英語文、數學、自然、健康與體育、社會及其他領域)

擔任之,每領域1人,共計六人。

(四) 專業群科/學程教師:由各專業群科/學程主任擔任之,每專業群科一人,綜高學程主任一人,共 計十一人。

(五) 特殊需求領域教師:由特教組長擔任之,共計一人。

(六) 各年級導師代表:由各年級導師推選之,共計三人。

(七) 教師組織代表:由學校教師會推派一人擔任之。

(八) 專家學者:由學校聘任專家學者二人擔任之。

(九) 產業代表:由學校聘任產業代表一人擔任之。

(十) 學生代表:由學生代表二人擔任之。

(十一) 學生家長委員會代表:由學校學生家長委員會推派二人擔任之(含特殊需求家長一 人)。 (十二) 校友會代表:由學校校友會推派一人擔任之。

(十三) 社區代表:由學校聘任社區代表一人擔任之。

三、本委員會根據總綱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以及學校辦學的願景和目標,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其任務 如下: (一) 統整及審議學校課程計畫。

(二) 審查學校教科用書的選用,以及全年級或全校且全學期使用之自編教材。

(三) 進行學校課程自我評鑑,並定期追蹤、檢討和修正。

四、本委員會其運作方式如下:

(一) 本委員會由校長召集並擔任主席,每年定期舉行二次會議,以十一月前及六月前各召開一次為原 則,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

(二) 如經委員四分之一以上連署召開時,由校長召集之,得由委員互推一人擔任主席。

(三) 本委員會每年十一月前召開會議時,必須完成審議下學年度學校課程計畫,送所屬教育主管機關 備查。 (四) 本委員會開會時,應有出席委員三分之二(含)以上之出席,方得開議;須有出席委員二分之一

(含)以上之同意,方得議決。

(五) 本委員會得視需要,另行邀請學者專家、其他相關人員列席諮詢或研討。

(六) 本委員會相關之行政工作,由教務處主辦,實習處和進修部協辦。

五、本委員會設下列組織:(以下簡稱研究會)

(一) 各領域教學研究會:由領域教師組成之,由召集人召集並擔任主席。

(二) 各專業群科/學程教學研究會:由各科教師組成之,主任召集並擔任主席。

(三) 各群課程研究會:由該群各科教師組成之,由該群之科主任互推召集人並擔任主席。

研究會針對專業議題討論時,應邀請業界代表或專家學者參加。

六、各研究會之任務如下:

(一) 規劃校訂必修和選修科目,以供學校完成各科和整體課程設計。

(二) 規劃跨群科或學科的課程,提供學生多元選修和適性發展的機會。

(三) 協助辦理教師甄選事宜。

(四) 辦理教師或教師社群的教學專業成長,協助教師教學和專業提升。

(五) 辦理教師公開備課、授課和議課,精進教師的教學能力。

(六) 發展多元且合適的教學模式和策略,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和有效學習。

(七) 選用各科目的教科用書,以及研發補充教材或自編教材。

(八) 擬定教學評量方式與標準,作為實施教學評量之依據。

(九) 協助轉學生原所修課程的認定和後續課程的銜接事宜。

(十) 其他課程研究和發展之相關事宜。

七、各研究會之運作原則如下:

(12)

(一) 各領域和專業群科教學研究會每學期舉行三次會議,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各群課程研究會每 年定期舉行二次會議。

(二) 每學期召開會議時,必須提出各領域和專業群科之課程計畫、全年級或全校且全學期使用之自編 教材,送請本委員會審查及進行課程評鑑等。

(三) 各研究會會議由召集人召集,如經委員二分之一以上連署召集時,由召集人召集之,得由連署委 員互推一人為主席。

(四) 各研究會開會時,應有出席委員三分之二(含)以上之出席,方得開議;須有出席委員二分之一

(含)以上之同意,方得議決,投票得採無記名投票或舉手方式行之。

(五) 經各研究會審議通過之案件,由領域/科/學程/群召集人具簽送本委員會核定後辦理。

(六) 各研究會之行政工作及會議記錄,由各科(群)召集人主辦,教務處和實習處協助之。

八、本組織要點經校務會議通過後,陳校長核定後施行。

       

(13)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伍、課程發展與規劃

一、課程規劃理念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課程規劃理念

綜合高中設置目的主要是給尚未有明確志趣發展方向的國中畢業學生延緩分化的選擇機制,綜高設置當時 時代背景多數國中生適性及職涯適探機會與資源並不充足,多數為家庭淵源及共同科教師影響為主。隨之 各項制度建立,適性及職涯適探機會及資源漸增加,高職職科與國中輔導室相互更為密切。如學期間半天 的國中體驗,寒暑假的全天體驗營,一個學期的國中技藝班42節課程,漸漸減低國中畢業生對綜合高中的 選擇與需求。

綜合高中先天延緩分化的缺陷就是相較選擇普通高中技術型高中的差異就是造成起步晚的問題,故課程規 劃理念初步在有效精確的分化試探,減低起步晚的影響。現今綜高學生於國中時期直接與間接的瞭解職業 學程大致特性較有接觸,第一學期有效的初步輪動式體驗使學生清楚什麼他不要,再從不排斥且有意願意 的領域於第2學期再深入接觸,配合輔導室為學生檢測的量表供評判參考。過度多且長的適性體驗會壓縮後 續的發展,對於尚需較多且長的適性同學給予適切換軌的轉換學程機制。初期試探高一時期已將多數的技 術型高中及普通高中的共同科目於高一修課,減低高二、高三的課程排擠,營造高二、高三的分流課程安 排。

對於確認選擇機械技術學程的同學需先理清與技術型高中機械科的差異,有入學能力導向的差異和畢業專 長導向的差異。現今綜高入學一般學業能力較機械科略低,需要長時間磨練或只能在校學習的技能較為不 利,專業與技能的學習就要有對策。

學生與家長的升學期待,並維持機械科部定基本的專業與技能科目素養為主。課程規劃利用綜高小班專業 分組十多位同學的小班效率教學,機件原理與機械製造專業需有實作實務支持的實習,整合教學與師資安 排,如機件原理整合機械製圖實習、電腦輔助繪圖與實習、電腦輔助設計實習,機械製造整合機械基礎實 習、機械進階實習、車床實習、數值控制機械實習、精密量測、機械加工實習、綜合機械加工實習提升機 械製造專業學科內的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科目課堂與實習實作對應的學習排程與支援,如機工相關實習的 機械基礎實習、機械進階實習、車床實習、數值控制機械實習、機械加工實習、綜合機械加工實習學習排 程學習,專題製作有機工相關實習並結合基礎電學實習的機電整合,實習科目間的相互支援。在有限的授 課節數,將機械學程拉接近機械科的水準差異,評估主要差異為因高三才學的技能較難在專題製作上表現 的差異為主,技能上較無法取得乙級證照。

       

(14)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二、總體課程地圖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總體課程地圖

(15)
(16)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三、群學程課程規劃

(一)一般科目教學重點

表5-1 一般科目教學重點與學生圖像對應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語文領域 國語文

一、增進聽、說、讀、寫的基 本能力,發展思辨與自學能 力,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二、結合語文與科技資訊,發 展跨領域學習的能力。

三、透過閱讀,增進國語文應 用能力,以切合實際生活與職 業發展的需要。

四、主動關心生活環境與國際 事務,拓展視野及理解與尊重 多元文化。

引導學生掌握國語文基礎知 識:形、音、義以及句法結 構、文字修辭等,及其實際 於各領域之應用。

○ ● ● ○

引導學生理解各類文本之文 意與內涵,並學習擷取訊 息、統整、分析、詮釋、推 論等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理 解能力。

● ● ● ○

培養學生能以正確的文句與 邏輯寫作,透過文字表達其 情感與觀點,並適當與生 活、科技專業及職場應用結 合。

● ● ● ○

引導學生能以流暢的口語能 力,清晰、條理地表述自 我,增進其簡報能力及溝通 技巧。

● ● ● ○

透過文本延伸議題訓練學生 理性思維,養成自主解決問 題的能力;並引導其省思、

關懷情感層面,具備感性探 索能力。

● ● ● ○

透過各類文本連結教師或學 生的生命經驗,並豐富學生 的人文素養、開拓文化視 野、啟發美感經驗,建立學 生健全人格。

● ● ● ●

語文領域 英語文

一、增進英語文聽、說、讀、

寫能力,以應用於實際生活之 溝通。

二、增進有效之英語文學習方 法,以強化自學能力,奠定終 身學習之基礎。

三、提升學習自信與學習英語 文之興趣並培養積極學習之態 度。

四、培養多元觀與國際觀,促 進對不同文化之了解與尊重。

五、培養以英語文進行邏輯思 考與創新之能力。

教授內容符合學生生活情境

及未來職場應用。 ○ ● ● ○

運用雜誌及學習平台讓學生

自主學習。 ● ● ○ ○

課程融入多元議題及各國特

殊節慶以學習不同文化。 ● ○ ○ ●

給予學生使用英語發表意見

機會以強化英語使用能力。 ● ● ○ ○

數學領域 數學 一、提供學習數學的公平機會 與學會之可能。

二、培養認識數學、理解數學 的知識與概念。

三、培養專業學習、生活應用 的數學知能。

四、培養多元學習、適性分流 的學習能力。

五、培養運用數學分析、解決

1.引導學生學習與思考數學 概念與原理,且能兼顧知識 結構與邏輯推理。

○ ● ● ○

2.指導學生能運用適當的數 學概念、程序與方法來解決 數學或跨領域的問題。

● ● ○ ○

3.善用提問、討論、發表等

方式,強化學生溝通、表達 ● ○ ○ ●

(17)

問題的能力。

六、培養使用數學軟體、科技 工具的能力。

與解題能力。

4.運用計算器、數學軟體、

多媒體等科技教學輔具,來 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與運用資 訊工具的能力。

● ○ ● ●

5.數學內容能連結日常生活 與專業科目的應用,融合理 論與實務。

● ○ ● ○

社會領域 公民與社會

一、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以 及自律自治、自發精進與自我 實現的素養。

二、提升獨立思考、價值判 斷、理性決定與創新應變的素 養。

三、發展民主社會所需之溝通 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 社會參與等公民實踐的素養。

四、增進對歷史、地理、公民 與社會學科及領域知識的探究 與理解能力。

五、發展跨學科的分析、思 辨、統整、評估與批判的能 力。

六、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 方、國家和世界等多重公民身 分的敏察覺知,並涵育具有肯 認多元、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 永續的責任意識。

1.培養學生具備良好人際互 動與團隊合作的能力,並積 極於公民參與。

● ● ● ●

2.培養學生尊重差異,實踐 人權,關懷全球永續發展,

具備世界公民的意識。

● ● ○ ●

社會領域 地理

一、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以 及自律自治、自發精進與自我 實現的素養。

二、提升獨立思考、價值判 斷、理性決定與創新應變的素 養。

三、發展民主社會所需之溝通 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 社會參與等公民實踐的素養。

四、增進對歷史、地理、公民 與社會學科及領域知識的探究 與理解能力。

五、發展跨學科的分析、思 辨、統整、評估與批判的能 力。

六、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 方、國家和世界等多重公民身 分的敏察覺知,並涵育具有肯 認多元、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 永續的責任意識。

1.引導學生關心地理議題資 訊,善用社會科學統整角度 進行討論與提出解決方案等 探討。

● ● ● ●

2.課程結合地理時事、環境 災害等議題,使學生具備國 際視野與本土文化認同的公 民意識。

● ● ○ ●

社會領域 歷史 一、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以 及自律自治、自發精進與自我 實現的素養。

二、提升獨立思考、價值判 斷、理性決定與創新應變的素 養。

三、發展民主社會所需之溝通 互動、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 社會參與等公民實踐的素養。

四、增進對歷史、地理、公民 與社會學科及領域知識的探究 與理解能力。

五、發展跨學科的分析、思 辨、統整、評估與批判的能 力。

1.協助學生具備歷史知識的 廣度與深度,培養本土歷史 意識與地方關懷,進而關心 國際事務。

● ● ● ●

2.對於社會公共議安排小組 座談進行歷史性的分析與討 論,並培養學生溝通、陳 述、表達、團隊合作等能 力。

● ● ○ ●

(18)

方、國家和世界等多重公民身 分的敏察覺知,並涵育具有肯 認多元、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 永續的責任意識。

自然科學領域 化學

一、激發對自然科學的好奇 心,藉由對日常生活中周遭事 物的觀察,進而發揮想像力,

提 高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學習自然科學的基本知 識,藉由探究與實作,將知識 與生活連結,加深對事物和現 象 本質的理解,建構自然科學 基本素養。

三、培養自然科學的觀點和思 維方式,能具備系統思考與解 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應用於日 常生活中,能理解與判斷媒體 報導中與科學相關之內容。

四、養成關懷社會之價值觀,

懂得欣賞自然環境之美,珍惜 有限資源,愛護大自然並致力 於環境保護及節能減碳,使自 然生態永續經營及生生不息。

五、提升科學理論的運用能 力,藉由基礎科學實驗操作與 技能運用,增進自然科學知 能, 對於學程選擇與生涯規劃 做好準備。

1.能運用單一的科學證據或 理論,理解因果關係,察覺 問題,並以科學方法解決

○ ● ● ○

2.能合理運用思考智能,規 畫最佳化的問題解決活動,

並正確安全操作之。

● ● ● ●

自然科學領域 生物

一、激發對自然科學的好奇 心,藉由對日常生活中周遭事 物的觀察,進而發揮想像力,

提 高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學習自然科學的基本知 識,藉由探究與實作,將知識 與生活連結,加深對事物和現 象 本質的理解,建構自然科學 基本素養。

三、培養自然科學的觀點和思 維方式,能具備系統思考與解 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應用於日 常生活中,能理解與判斷媒體 報導中與科學相關之內容。

四、養成關懷社會之價值觀,

懂得欣賞自然環境之美,珍惜 有限資源,愛護大自然並致力 於環境保護及節能減碳,使自 然生態永續經營及生生不息。

五、提升科學理論的運用能 力,藉由基礎科學實驗操作與 技能運用,增進自然科學知 能, 對於學程選擇與生涯規劃 做好準備。

能主動察覺問題,進而設計 科學探索與實驗,且能提出 問題或批判

○ ● ● ○

能合理運用思考智能,了解 科學能力是多元的,在探究 過程進行評核、形成評價

● ● ● ●

自然科學領域 地科 一、激發對自然科學的好奇 心,藉由對日常生活中周遭事 物的觀察,進而發揮想像力,

提 高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學習自然科學的基本知 識,藉由探究與實作,將知識 與生活連結,加深對事物和現 象 本質的理解,建構自然科學 基本素養。

三、培養自然科學的觀點和思 維方式,能具備系統思考與解 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應用於日

能運用單一的科學證據或理 論,理解因果關係,察覺問 題,並以科學方法解決

○ ● ● ○

能合理運用思考智能,規畫 最佳化的問題解決活動,並 正確安全操作之。

● ● ● ●

(19)

常生活中,能理解與判斷媒體 報導中與科學相關之內容。

四、養成關懷社會之價值觀,

懂得欣賞自然環境之美,珍惜 有限資源,愛護大自然並致力 於環境保護及節能減碳,使自 然生態永續經營及生生不息。

五、提升科學理論的運用能 力,藉由基礎科學實驗操作與 技能運用,增進自然科學知 能, 對於學程選擇與生涯規劃 做好準備。

自然科學領域 物理

一、激發對自然科學的好奇 心,藉由對日常生活中周遭事 物的觀察,進而發揮想像力,

提 高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學習自然科學的基本知 識,藉由探究與實作,將知識 與生活連結,加深對事物和現 象 本質的理解,建構自然科學 基本素養。

三、培養自然科學的觀點和思 維方式,能具備系統思考與解 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應用於日 常生活中,能理解與判斷媒體 報導中與科學相關之內容。

四、養成關懷社會之價值觀,

懂得欣賞自然環境之美,珍惜 有限資源,愛護大自然並致力 於環境保護及節能減碳,使自 然生態永續經營及生生不息。

五、提升科學理論的運用能 力,藉由基礎科學實驗操作與 技能運用,增進自然科學知 能, 對於學程選擇與生涯規劃 做好準備。

1.能主動察覺問題,進而設 計科學探索與實驗,且能提 出問題或批判

○ ● ● ○

2.能合理運用思考智能,了 解科學能力是多元的,在探 究過程進行評核、形成評價

● ● ● ●

綜合活動領域 生涯規劃

一、促進自我與生涯發展 探索自我觀、人性觀與生命意 義,建立適當的人生觀與人生 信念,從而發展自我潛 能與自我價值,增進自主學習 與強化自我管理,規劃個人生 涯與促進適性發展,進而尊 重自己與他人生命,並珍惜生 命的價值。

二、實踐生活經營與創新 發展友善的互動知能與態度,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健康的 情感表達和互動。培養 團體合作與服務領導的素養,

並能運用、開發與管理各項資 源,省思生活與美學議題,

豐富生活美感體驗,進而實踐 生活經營與創新。

三、落實社會與環境關懷 辨識社會與自然環境中的各種 情境、挑戰與危機,發展解決 問題的思辨、創新與實 踐能力,以尊重多元文化並促 進人類社會福祉,促進環境的 永續發展,落實社會與環境 的關懷。

1.覺察個人成長歷程與生涯 發展之關係,主動探索個人 生涯目標及意義。

● ● ● ●

2.具備情緒管理、關懷利他 的情操,增進人際互動的效 能。

○ ● ● ●

綜合活動領域 資訊科技 一、促進自我與生涯發展 1.能具備運用運算工具輔助 ● ● ● ●

(20)

探索自我觀、人性觀與生命意 義,建立適當的人生觀與人生 信念,從而發展自我潛 能與自我價值,增進自主學習 與強化自我管理,規劃個人生 涯與促進適性發展,進而尊 重自己與他人生命,並珍惜生 命的價值。

二、實踐生活經營與創新 發展友善的互動知能與態度,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健康的 情感表達和互動。培養 團體合作與服務領導的素養,

並能運用、開發與管理各項資 源,省思生活與美學議題,

豐富生活美感體驗,進而實踐 生活經營與創新。

三、落實社會與環境關懷 辨識社會與自然環境中的各種 情境、挑戰與危機,發展解決 問題的思辨、創新與實 踐能力,以尊重多元文化並促 進人類社會福祉,促進環境的 永續發展,落實社會與環境 的關懷。

思維之能力,藉以分析問 題、發展解題方法,並進行 有效的決策。

2.能建立康健、合理與合法 的資訊科技使用態度與習 慣,並樂於探索資訊科技。

● ● ● ●

健康與體育領域 健康與護理

一、培養具備健康生活與體育 運動的知識、態度與技能,增 進健康與體育的素養。

二、養成規律運動與健康生活 的習慣。

三、培養健康與體育問題解決 及規劃執行的能力。

四、培養獨立生活的自我照護 能力。

五、培養思辨與善用健康生活 與體育運動的相關資訊、產品 和服務的素養。

六、建構運動與健康的美學欣 賞能力及職涯準備所需之素 養,豐富休閒生活品質與全人 健 康。

七、培養關懷生活、社會與環 境的道德意識和公民責任感,

營造健康與運動社區。

1.使學生了解生命發展的歷 程,建立良好健康生活型態 及尊重的生命態度。

● ● ● ○

2.使學生能運用多元策略,

將健康與自我照護技能融入 生活情境,建構健康自主管 理能力,展現個人及群體的 健康生活模式。

● ● ● ○

健康與體育領域 體育 一、培養具備健康生活與體育 運動的知識、態度與技能,增 進健康與體育的素養。

二、養成規律運動與健康生活 的習慣。

三、培養健康與體育問題解決 及規劃執行的能力。

四、培養獨立生活的自我照護 能力。

五、培養思辨與善用健康生活 與體育運動的相關資訊、產品 和服務的素養。

六、建構運動與健康的美學欣 賞能力及職涯準備所需之素 養,豐富休閒生活品質與全人 健 康。

七、培養關懷生活、社會與環

1.促進學生急救之能並運用 救護資源,達到健康安全的 生活。

● ● ● ○

2.協助學生強化個人衛生與 保健技能,具備健康自我管 理能力。

● ● ● ○

3.使學生認識全人的性,培 養愛、尊重、負責任的態 度。

● ● ● ○

4.引導學生學習正向人際關 係與溝通技巧,展現良好人 際互動。

● ● ● ○

5.引導學生思辨能力,善用 ● ● ● ○

(21)

境的道德意識和公民責任感,

營造健康與運動社區。

健康生活相關資訊。

全民國防教育 全民國防教 育

一、建構全民國防意識與知 能,主動關懷社會與國家安 全。

二、認識國際情勢與國家處 境,增進對國家安全議題之認 知。

三、了解全民防衛之意義,養 成防衛動員與災害防救之意識 與行動力。

四、建立國家認同與自信心,

培養參與國防事務與促進國家 永續發展的心志。

1.能理解全民國防對於國家 安全之重要性,並評價各國 體現全民國防理念之相關作 為。

● ● ● ●

.能從臺灣重要戰役探討其 對臺灣發展的影響,並評述 全民國防的重要性。

● ● ● ●

備註 學生圖像欄位,請填入學生圖像文字,各欄請以打點表示科目教學重點與學生圖像之對應,「●」代表高度對應,

「○」代表低度對應。

(22)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二)群學程教育目標與專精能力

表5-2 群學程教育目標、專精能力與學生圖像對應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群別 學程 產業人力或職場進路 學程教育目標 學程專精能力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學術群

學術社會 學程 (代碼197)

1.培養學生基本學 科能力,使其成為進 修研究高深學術與專 門知能之人才。

2.培養學生處理問題 以及人際能力成為社 會領導之人才。

3.培養學生人文素 養,啟發學習社會科 學興趣之人才。

4.培養學生科學素 養,啟發學習自然科 學興趣之人才。

5.培養輯思考能力,

增進創造思考、批判 應用能力,使學生能 成為適應社會變遷與 終身學習之人才。

具備語文與科學之基

礎之能力。 ● ● ● ○

具備社會科學研究之

基本能力。 ○ ● ● ○

具備正確獲得知識之 方式,學會如何學習 之能力。

○ ● ○ ●

具備關懷社會、注重

道德與倫理之能力。 ● ○ ○ ●

具備發現問題、組織 架構、團隊合作、解 決問題之能力。

● ● ○ ●

學術群

學術自然 (代碼198) 學程

1.培養學生基本學 科能力,使其成為進 修研究高深學術與專 門知能之人才。

2.培養學生處理問題 以及人際能力成為社 會領導之人才。

3.培養學生人文素 養,啟發學習社會科 學興趣之人才。

4.培養學生科學素 養,啟發學習自然科 學興趣之人才。

5.培養輯思考能力,

增進創造思考、批判 應用能力,使學生能 成為適應社會變遷與 終身學習之人才。

具備語文與科學之基

礎之能力。 ● ● ● ○

具備自然科學研究之

基本能力。 ○ ● ● ○

具備正確獲得知識之 方式,學會如何學習 之能力。

○ ● ○ ●

具備關懷社會、注重

道德與倫理之能力。 ● ○ ○ ●

具備發現問題、組織 架構、團隊合作、解 決問題之能力。

● ● ○ ●

機械群 機械技術 學程 (代碼A01)

1.工具機或產業自 動化設備設計人員。

2.各產業(含高科技 資電產品)生產設備 維護及設計變更、製 程管理人員。

3.各產業用戶端所需 機具、零組件加工製 造人員。

4.一般消費者終端產 品生產製造人員。

5.一般消費者終端產 品維修人員。

6.工業機具產品行銷 內外銷業務人員。

1.培育機具加工操 作、機具基本維護及 製造製程參數管控與 機具量測校正定位、

機具設計製圖與開發 之人才。

2.培育機電整合及專 題跨域整合實踐之人 才。 3.培養相關大型企業 或領先產業之工業高 端、高階工程精研深 度之專業人才。

4.培養工安知識、職 業道德、敬業樂群,

並鼓勵多元發展與自

具備機具精度量測調 校、夾持鎖固組裝施 作能力

● ● ● ○

具備傳統及數控工具

機等機台操作能力 ● ● ● ○

具備機械製造之加工 法、製程參數及生產 管控、職業道德與再 進修之能力

● ● ● ○

具備機具製圖、設計

及分析評估能力 ● ● ● ●

具備材料科技應用能

● ● ● ●

具備電腦3D輔助工程 ● ● ● ●

(23)

主學習再進修之人

才。 模擬應用能力

具備機電資人工智慧

整合及機具控制能力 ● ● ● ●

具備職業道德及專業

精進之能力 ● ○ ○ ●

電機與電 子群

資訊技術 (代碼C02) 學程

1.培育資訊電子相 關產業之專業人才。

2.培育程式設計與晶 片控制專業人才。

3.培育行動裝置與電 子產品設計人才。

4.培育網路與系統設 計及維護人才。

5.培育電路量測及電 路分析之人才。

6.培養工安知識、職 業道德、跨域合作、

敬業樂群,並具備多 元發展與自主學習再 進修之人才。

具備元件認識、電路 裝配及操作各種基礎 量測儀器之能力。

○ ○ ● ○

具備可程式邏輯設計 及單晶片控制之能 力。

○ ● ● ○

3.具備微電腦應用及 介面電路控制之能 力。

● ● ● ○

具備程式語言、網路 控制及行動裝置應用 之能力。

● ● ● ○

具備工作安全衛生知 識,並注重職場倫理 及重視職業安全、互 助合作、持續學習的 熱忱與態度。

● ○ ○ ●

電機與電 子群

電機技術 (代碼C03) 學程

1.電機工廠技術員 2.電機相關設備安 裝、測試人員 3.電機相關設備檢 驗、操作人員 4.電機相關設備調 整、維修人員 5.自動化控制機構設 計人員 6.自動化控制流程設 計人員 7.電路設計人員

1.培養電機技術之 基礎專業人才。

2.培養電腦量測及分 析設計電路之人才。

3.培養電路設計之人 才。 4.培養微處理機及感 測器整合與設計之專 業人才。

5.培養電機控制設備 操作及維護之專業人 才。 6.培養工安知識、職 業道德、敬業樂群,

並鼓勵多元發展與自 主學習再進修之人 才。

具備電學相關知識與 電路裝配、分析、設 計及應用之能力。

● ● ● ○

具備使用工具、電腦 與電子儀器量測分析 電路之能力。

● ● ● ○

熟悉電機法令規範及 具備電路設計之相關 專業技術及能力。

○ ○ ● ●

具備微電腦程式及數 位電路設計之技術與 能力。

● ● ● ○

具備電機自動控制相 關機械運轉、操作及 維護知識。

● ● ● ○

具備工作安全衛生知 識,並注重職場倫理 及重視職業安全、互 助合作、持續學習的 熱忱與態度。

● ○ ○ ●

土木與建 築群

建築技術 (代碼E01) 學程

1.建築製圖/繪圖人 員 2.營建工程人員 3.監工人員 4.工務人員 5.工程測量人員

1.培養建築規劃設 計產業之基層人才。

2.培養土木營建產業 之基層人才。

3.培養能適應時代環 境變遷之工程技術人 員。 4.培養土木建築營建 專業領域終身學習人 才。

具備土木與建築相關 專業領域之基礎知 識。

○ ● ● ○

具備土木建築製圖與

識圖之專業能力。 ● ● ● ○

具備土木建築實務操

作之基礎能力。 ○ ● ● ○

具備測量與電腦輔助

應用之專業能力。 ● ● ● ○

具備系統思考與意見

表達能力。 ● ● ○ ●

具備積極謹慎認真耐 勞的工作態度並關懷 人文生態環境。

● ○ ○ ●

● ○ ○ ●

(24)

進取及熱忱的服務態 度。

備註 1.學術群不需填寫產業人力或職場進路。

2.學生圖像欄請以打點表示學程專精能力與學生圖像之對應,「●」代表高度對應,「○」代表低度對應。

(25)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三)群學程專精科目

1.學術社會學程(代碼197)

表5-3-1 學術群學術社會學程課程規劃與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表(以學程為單位,1學程1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課程類別 領域/科目 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

備 註

名稱 名稱

1.

具備語 文與科 學之基 礎之能 力。

2.

具備社 會科學 研究之 基本能 力。

3.

具備正 確獲得 知識之 方式,

學會如 何學習 之能 力。

4.

具備關 懷社 會、注 重道德 與倫理 之能 力。

5.

具備發 現問 題、組

織架 構、團

隊合 作、解 決問題 之能 力。

校 訂 選 修

專 精 科 目

選修歷史 ● ● ● ● ○

選修地理 ● ● ● ● ○

選修公民與社會 ● ● ● ● ○

文化史專題 ● ● ● ● ○

自然地理應用 ● ● ● ● ○

歷史(社) ● ● ● ● ○

地理(社) ● ● ● ● ○

公民與社會(社) ● ● ● ● ○

國語文表達與應用(普) ● ● ● ● ○

國語文(普) ● ● ● ● ○

英文寫作練習(普) ● ● ● ● ○

高級英文閱讀與聽講(普) ● ● ● ● ○

數學思考(普) ● ● ● ● ○

數學統整(普) ● ● ● ● ○

社會思想史專題 ● ● ● ● ○

人文地理應用 ● ● ● ● ○

社會與國際關係 ● ● ● ● ○

(26)

生物 ● ● ● ● ○

地球科學 ● ● ● ● ○

自然科學進階 ● ● ● ● ○

專題實作 ○ ● ● ● ●

備註

學程專精能力欄位打點表示科目與學程專精能力的對應,「●」代表高度對應,表示該科目中有

章節明列;「○」代表低度對應,表示科目中雖沒有章節明列,教師於授課時仍會提及。

(27)

(三)群學程專精科目 2.學術自然學程(代碼198)

表5-3-2 學術群學術自然學程課程規劃與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表(以學程為單位,1學程1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課程類別 領域/科目 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

備 註

名稱 名稱

1.

具備語 文與科 學之基 礎之能 力。

2.

具備自 然科學 研究之 基本能 力。

3.

具備正 確獲得 知識之 方式,

學會如 何學習 之能 力。

4.

具備關 懷社 會、注 重道德 與倫理 之能 力。

5.

具備發 現問 題、組

織架 構、團

隊合 作、解 決問題 之能 力。

校 訂 選 修

專 精 科 目

物質化學 ● ○ ● ● ●

基礎力學 ● ○ ● ● ●

演化與生態 ● ○ ● ● ●

化學反應與平衡 ● ○ ● ● ●

波動與熱 ● ● ○ ● ●

生物 ● ● ○ ● ●

國語文表達與應用(普) ● ● ○ ● ●

國語文(普) ● ● ○ ● ●

英文寫作練習(普) ● ● ○ ● ●

高級英文閱讀與聽講(普) ● ● ○ ● ●

數學思考(普) ● ● ○ ● ●

數學統整(普) ● ● ○ ● ●

有機化學應用 ● ● ○ ● ●

電磁學 ● ● ○ ● ●

生物遺傳 ● ● ○ ● ●

社會科學探究 ● ● ○ ● ●

地球科學 ● ● ○ ● ●

地理 ● ● ○ ● ●

(28)

歷史 ● ● ○ ● ●

公民與社會 ● ● ○ ● ●

專題實作 ● ● ○ ● ●

進階力學 ● ● ● ● ○

物質與能量 ● ● ● ● ○

物質構造與反應速率 ● ● ● ● ○

光學 ● ● ● ● ○

近代物理 ● ● ● ● ○

備註

學程專精能力欄位打點表示科目與學程專精能力的對應,「●」代表高度對應,表示該科目中有

章節明列;「○」代表低度對應,表示科目中雖沒有章節明列,教師於授課時仍會提及。

(29)

(三)群學程專精科目 3.機械技術學程(代碼A01)

表5-3-3 機械群機械技術學程課程規劃與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表(以學程為單位,1學程1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課程類別 領域/科目 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

備 註

名稱 名稱

1.

具備 機具 精度 量測 調 校、

夾持 鎖固 組裝 施作 能力

2.

具備 傳統 及數 控工 具機 等機 台操 作能 力

3.

具備 機械 製造 之加 工 法、

製程 參數 及生 產管 控、

職業 道德 與再 進修 之能 力

4.

具備 機具 製 圖、

設計 及分 析評 估能 力

5.

具備 材料 科技 應用 能力

6.

具備 電腦 3D輔 助工 程模 擬應 用能 力

7.

具備 機電 資人 工智 慧整 合及 機具 控制 能力

8.

具備 職業 道德 及專 業精 進之 能力

校 訂 選 修

專 精 科 目

機件原理 ● ● ○ ● ○ ● ● ●

機械力學 ● ○ ● ● ● ● ● ●

機械製造 ● ● ● ● ● ● ○ ●

機械材料 ○ ○ ● ● ● ● ● ●

機械製圖實習 ○ ○ ● ● ● ○ ○ ●

機械基礎實習 ● ● ● ● ○ ○ ○ ●

機械進階實習 ● ● ● ● ● ○ ○ ●

車床實習 ● ● ● ● ○ ○ ●

基礎電學實習 ● ● ○ ○ ○ ● ● ●

機具分析實習 ○ ● ○ ● ● ● ● ●

機具控制實習 ● ● ● ● ○ ● ● ●

數值控制機械實習 ● ● ● ● ● ● ● ●

電腦輔助製造實習 ● ● ● ● ● ● ● ●

電腦輔助製圖與實習 ● ● ● ● ● ● ● ●

電腦輔助設計實習 ○ ○ ● ● ● ● ● ●

(30)

機械加工實習 ● ● ● ● ● ○ ○ ●

綜合機械加工實習 ● ● ● ● ● ○ ○ ●

精密量測 ● ● ● ● ● ○ ○ ●

專題實作 ● ● ○ ● ○ ○ ○

備註

學程專精能力欄位打點表示科目與學程專精能力的對應,「●」代表高度對應,表示該科目中有

章節明列;「○」代表低度對應,表示科目中雖沒有章節明列,教師於授課時仍會提及。

(31)

(三)群學程專精科目 4.資訊技術學程(代碼C02)

表5-3-4 電機與電子群資訊技術學程課程規劃與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表(以學程為單位,1學程1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課程類別 領域/科目 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

備 註

名稱 名稱

1.

具備元 件認 識、電 路裝配 及操作 各種基 礎量測 儀器之 能力。

2.

具備可 程式邏 輯設計 及單晶 片控制 之能 力。

3.

3.具備 微電腦 應用及 介面電 路控制 之能 力。

4.

具備程 式語 言、網 路控制 及行動 裝置應 用之能 力。

5.

具備工 作安全 衛生知 識,並 注重職 場倫理 及重視 職業安 全、互 助合 作、持 續學習 的熱忱 與態 度。

校 訂 選 修

專 精 科 目

電子學 ● ○ ○ ○ ○

數位邏輯設計 ● ● ○ ○ ○

微處理機 ○ ● ● ○ ○

基本電學實習 ● ○ ○ ○ ●

電子學實習 ● ○ ○ ○ ●

程式設計實習 ○ ● ○ ● ●

可程式邏輯設計實習 ○ ● ○ ○ ●

單晶片微處理機實習 ○ ● ● ○ ●

行動裝置應用實習 ○ ○ ● ● ●

基本電學 ● ○ ○ ○ ○

微電腦應用實習 ○ ● ● ● ●

介面電路控制實習 ○ ● ● ● ●

專題實作 ● ● ● ● ●

電子電路 ● ○ ○ ○ ○

智慧電子應用 ● ○ ○ ● ○

網路概論 ○ ○ ○ ● ○

(32)

通訊原理 ○ ○ ○ ● ○

電子電路實習 ● ○ ○ ○ ●

備註

學程專精能力欄位打點表示科目與學程專精能力的對應,「●」代表高度對應,表示該科目中有

章節明列;「○」代表低度對應,表示科目中雖沒有章節明列,教師於授課時仍會提及。

(33)

(三)群學程專精科目 5.電機技術學程(代碼C03)

表5-3-5 電機與電子群電機技術學程課程規劃與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表(以學程為單位,1學程1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課程類別 領域/科目 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

備 註

名稱 名稱

1.

具備 電學 相關 知識 與電 路裝 配、

分 析、

設計 及應 用之 能 力。

2.

具備 使用 工 具、

電腦 與電 子儀 器量 測分 析電 路之 能 力。

3.

熟悉 電機 法令 規範 及具 備電 路設 計之 相關 專業 技術 及能 力。

4.

具備 微電 腦程 式及 數位 電路 設計 之技 術與 能 力。

5.

具備 電機 自動 控制 相關 機械 運 轉、

操作 及維 護知 識。

6.

具備 工作 安全 衛生 知 識,

並注 重職 場倫 理及 重視 職業 安 全、

互助 合 作、

持續 學習 的熱 忱與 態 度。

校 訂 選 修

專 精 科 目

基本電學 ● ● ● ○ ○ ●

電子學 ○ ● ○ ● ○ ○

電工機械 ○ ● ○ ● ○ ○

基本電學實習 ○ ● ○ ● ○ ○

電子學實習 ● ● ○ ● ○ ●

可程式控制實習 ● ● ● ● ● ●

數位邏輯實習 ● ● ● ● ○ ●

智慧居家監控實習 ● ● ● ● ○ ●

氣壓控制 ● ○ ○ ○ ● ○

輸配電學 ● ○ ○ ○ ● ○

數位邏輯設計 ● ○ ○ ○ ● ○

感測器 ● ● ○ ○ ○ ○

自動控制 ● ○ ○ ● ● ○

(34)

電子電路 ● ● ○ ● ○ ●

機電整合實習 ● ● ○ ● ○ ●

單晶片實習 ● ● ○ ● ○ ●

電工機械實習 ● ● ● ○ ● ●

專題實作 ● ● ● ● ● ●

備註

學程專精能力欄位打點表示科目與學程專精能力的對應,「●」代表高度對應,表示該科目中有

章節明列;「○」代表低度對應,表示科目中雖沒有章節明列,教師於授課時仍會提及。

(35)

(三)群學程專精科目 6.建築技術學程(代碼E01)

表5-3-6 土木與建築群建築技術學程課程規劃與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表(以學程為單位,1學程1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課程類別 領域/科目 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

備 註

名稱 名稱

1.

具備 土木 與建 築相 關專 業領 域之 基礎 知 識。

2.

具備 土木 建築 製圖 與識 圖之 專業 能 力。

3.

具備 土木 建築 實務 操作 之基 礎能 力。

4.

具備 測量 與電 腦輔 助應 用之 專業 能 力。

5.

具備 系統 思考 與意 見表 達能 力。

6.

具備 積極 謹慎 認真 耐勞 的工 作態 度並 關懷 人文 生態 環 境。

7.

具備 職業 道 德、

樂觀 進取 及熱 忱的 服務 態 度。

校 訂 選 修

專 精 科 目

基礎工程力學 ● ○ ○ ○ ● ● ○

測量實習 ● ○ ● ● ○ ● ●

營建技術實習 ● ● ● ○ ● ● ●

材料與試驗 ○ ○ ● ● ○ ● ●

製圖實習 ● ● ○ ○ ○ ● ○

電腦輔助製圖實習 ○ ● ○ ● ○ ● ○

測量學 ● ○ ○ ● ○ ● ○

工程測量實習 ○ ○ ● ● ● ● ●

建築製圖實習 ● ● ○ ○ ○ ● ○

施工圖實習 ● ● ○ ○ ○ ● ○

專題實作 ● ● ○ ○ ○ ● ○

圖學實習 ● ● ○ ○ ○ ● ○

工程力學進階 ○ ○ ○ ○ ● ● ○

電腦設計軟體應用實習 ○ ● ○ ● ● ● ○

設計與技術實習 ● ● ● ○ ● ● ○

備註

學程專精能力欄位打點表示科目與學程專精能力的對應,「●」代表高度對應,表示該科目中有

章節明列;「○」代表低度對應,表示科目中雖沒有章節明列,教師於授課時仍會提及。

(36)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四)學程課程地圖

1.學術社會學程(代碼197)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學程課程地圖

(37)

(四)學程課程地圖

2.學術自然學程(代碼198)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學程課程地圖

(38)

(四)學程課程地圖

3.機械技術學程(代碼A01)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學程課程地圖

(39)

(四)學程課程地圖

4.資訊技術學程(代碼C02)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學程課程地圖

(40)

(四)學程課程地圖

5.電機技術學程(代碼C03)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學程課程地圖

(41)

(四)學程課程地圖

6.建築技術學程(代碼E01)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學程課程地圖

(42)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陸、群學程課程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一、高一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表6-1 高一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類別 領 域 / 科 目 學分數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部定必修

語文 國語文 4 4

英語文 4 4

數學 數學 4 4

社會

歷史 1 1

地理 1 1

公民與社會

自然科學

物理 2 (2)

化學 2

生物 地球科學

藝術

音樂 1 1

美術 (2) 2

藝術生活

綜合活動

生命教育

生涯規劃 2

家政 法律與生活 環境科學概論

科技 生活科技

資訊科技 2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護理 1 1

體育 2 2

全民國防教育 1 1

小計 25 23

合計 25 23

(43)

高一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續)

類別 領 域 / 科 目 學分數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校訂必修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1) (3)

公民與社會 1 1

生物 (2) 2

小計 1 3

校訂選修

科學技術基礎應用實習 4

計算機概論 2

創意插畫與版畫 2 (2)

大城小事 2 (2)

解題萬花筒 2 (2)

文法的跳躍音符 2 (2)

動畫設計 2 (2)

程式設計實作 2 (2)

手機程式設計 2 (2)

超越時空星鮮人 2 (2)

程式設計入門 2 (2)

我的歌我的心我的情 2 (2)

C語言 2

APP INVENTOR 2

商業模式 2 (2)

製作AR與VR 2 (2)

小計 28 6

應選修學分 4 4

合計 29 9

備註 除體育班外此表以學術群學術社會學程為基準全學程共用此表。

     

(44)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二、群學程課程表

(一)學程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表6-2-1 學術群學術社會學程 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類別 領 域 / 科 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備 註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名稱 學分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部 定 必 修 科 目

語文 國語文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學年第一、二學期

英語文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學年第一、二學期

數學 數學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學年第一、二學期

社會

歷史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地理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公民與社會 0

自然科學

物理 2 2 (2)

化學 2 2

生物 0

地球科學 0

藝術

音樂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美術 2 (2) 2

藝術生活 0

綜合活動

生命教育 0

生涯規劃 2 2

家政 0

法律與生活 0

環境科學概論 0

科技 生活科技 0

資訊科技 2 2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護理 2 1 1

體育 4 2 2

全民國防教育 2 1 1

部定必修一般科目學分小計 48 25 23 0 0 0 0 部定必修一般科目開設48學分 部定必修學分合計 48 25 23 0 0 0 0 部定必修學分合計48學分

(45)

表6-2-1 學術群學術社會學程 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續)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類別 領 域 / 科 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核

心 科 目

課程屬性 備 註 代 碼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名稱 學分 名稱 學分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校

訂 科 目必

修 學 分

一般 科目

12學 分 6.67%

特殊需求領

域課程 0 (1) (3) (4) (4) 原班級 0

公民與社會 2 1 1 原班級 普高部定、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

求 0

生物 2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0

國語文 8 4 4 原班級 普高部定 19165

校訂必修學分小計 12 1 3 4 4 0 0 校訂必修一般科目開設12學分 選

修 學 分

一般 科目

34學 分 18.89%

科學技術基

礎應用實習 4 4

跨班 實

作及探索體驗 19170

英語文 10 4 4 2 跨學程 普高部定、第二學年2選1 19175

英文閱讀與

聽講 8 4 4 跨學程 2選1 19172

數學 8 4 4 跨學程 普高部定、第二學年2選1 19185

數學解題 8 4 4 跨學程 2選1 19189

計算機概論 2 2 原班級 19176

體育 8 2 2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19190

創意插畫與

版畫 2 2 (2)

實作及探

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19180

大城小事 2 2 (2) 實作及探

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19229

解題萬花筒 2 2 (2) 實作及探

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19184

文法的跳躍

音符 2 2 (2)

實作及探

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0

動畫設計 2 2 (2) 實作及探

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19178

程式設計實

2 2 (2)

實作及探

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19182

手機程式設

2 2 (2)

實作及探

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32715

超越時空星

鮮人 2 2 (2)

實作及探

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19183

程式設計入

2 2 (2)

實作及探

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19181

我的歌我的

心我的情 2 2 (2)

實作及探

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32713

C語言 2 2 實作及探

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32714

APP

INVENTOR 2 2

實作及探

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0

商業模式 2 2 (2) 實作及探

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33145

(46)

製作AR與VR 實作及探 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33146

開課學分 76 28 6 18 18 4 2

應選修學分 34 校訂選修一般科目開設76學分

專精 科目

86學 分 47.78%

選修歷史 4 2 2 ∨ 原班級 19268

選修地理 4 2 2 ∨ 原班級 19267

選修公民與

社會 2 1 1 原班級 師資調配與課程規劃 19266

文化史專題 4 2 2 ∨ 原班級 19235

自然地理應

4 2 2 原班級 19243

歷史 4 2 2 ∨ 原班級 普高部定 19265

地理 4 2 2 ∨ 原班級 普高部定 19241

公民與社會 4 2 2 ∨ 原班級 普高部定 19233

國語文表達

與應用 6 3 3 原班級 19256

國語文 4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19255

英文寫作練

6 3 3 原班級 19253

高級英文閱

讀與聽講 2 2 原班級 19254

數學思考 6 3 3 原班級 19262

數學統整 4 2 2 原班級 19263

社會思想史

專題 6 3 3 原班級 19249

人文地理應

6 3 3 原班級 19269

社會與國際

關係 4 2 2 原班級 19251

生物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0

地球科學 2 2 跨學程 普高部定 0

自然科學進

6 3 3 原班級 19244

專題實作 2 1 1 跨學程 師資調配與課程規劃 19258

開課學分 86 0 0 16 16 26 28

應選修學分 86 校訂選修專精科目開設86學分

校訂選修學分小計 120 4 4 26 26 30 30 校訂選修合計開設162學分 校訂必修及選修學分上限合計 132 5 7 30 30 30 30 30 核心科目合計開設30學分

學分上限總計

(每週節數) 180 30 30 30 30 30 30 30

部定必修、校訂必修及選修課程學分 上限總計

每週團體活動時間(節數) 12 2 2 2 2 2 2 六學期每週單位合計12-18節 每週彈性學習時間(節數) 18 3 3 3 3 3 3 六學期每週單位合計12-18節

每週每週總上課節數 210 35 35 35 35 35 35

承辦人 學程主任(召集人) 教務主任 校長

(47)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二、群學程課程表

(一)學程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表6-2-2 學術群學術自然學程 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類別 領 域 / 科 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備 註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名稱 學分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部 定 必 修 科 目

語文 國語文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學年第一、二學期

英語文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學年第一、二學期

數學 數學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學年第一、二學期

社會

歷史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地理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公民與社會 0

自然科學

物理 2 2 (2)

化學 2 2

生物 0

地球科學 0

藝術

音樂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美術 2 (2) 2

藝術生活 0

綜合活動

生命教育 0

生涯規劃 2 2

家政 0

法律與生活 0

環境科學概論 0

科技 生活科技 0

資訊科技 2 2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護理 2 1 1

體育 4 2 2

全民國防教育 2 1 1

部定必修一般科目學分小計 48 25 23 0 0 0 0 部定必修一般科目開設48學分 部定必修學分合計 48 25 23 0 0 0 0 部定必修學分合計48學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教師 陳文哲 ※中國醫藥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學士. ※西園醫院 復健科 物理治療師 陳志偉

A-1-1參照課程綱要 與學生特質明定教 學目標,並研擬課 程與教學計畫或個

修習本專門課程者,應取得閩南語 中高級以上 能力證明,包括(一)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核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

教育部國教署 2022 年補助全臺 86 所高級中等學校辦理戶外教學,鼓勵學校推 動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奠定素養導向的教學本質。國教署於

校本文化 文化 文化及 文化 及 及文學課程 及 文學課程 文學課程整體規畫 文學課程 整體規畫 整體規畫 整體規畫.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分項計畫「海上絲路之探索」之設計與推行,基本上針對本校通

主頁 >課程發展 >學習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