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影響北美館親子教育活動形成之因素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影響北美館親子教育活動形成之因素 "

Copied!
9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根據研究目的與所欲回答之研究問題,本章先從台北市立美術館親子 教育活動的活動形成影響因素與活動類型加以闡述;再探討親子教育活動 實施歷程的部分,即從目標經過規劃到執行活動的過程,包含規劃歷程、

執行者的影響與空間情境的考量等;最後分析北美館親子教育活動的策略。

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影響台北市立美術館親子教育活動形成的因 素;第二節為台北市立美術館親子教育活動之類型與內涵,包含活動目的、

沿革與活動內容;第三節為台北市立美術館親子教育活動的規劃與實施之 運作歷程;第四節為台北市立美術館親子教育活動之親子共同學習策略。

第一節 影響北美館親子教育活動形成之因素

本節旨在將研究中所蒐集到的資料做分析闡釋,探討北美館本身對親 子教育活動形成的影響因素,即分析北美館的內環境對活動形成的影響。

美術館內環境的部分本包含了相當多的影響因素,因此將實証研究所獲得 的資料中,與形成活動之影響因素有關的資料予以編碼,並綜合探討,歸 納出影響活動形成的因素包括:北美館的使命與宗旨、歷史傳統、人員、

活動效益與活動的週期等五個影響面向。

以下的歸納闡述中,第一部分說明使命與宗旨;第二部分說明歷史傳 統對親子教育活動形成的影響;第三部分闡述人員的影響因素,包含主權 結構體系的影響、承辦人的影響及親子的影響;第四部份分析活動效益的 影響因素;第五部分說明活動本身生命週期的變化因素。

(2)

一、使命與宗旨

台北市立美術館對台灣藝術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機構使命在 推廣現代美術,以呈現當下台灣的藝術面貌,「在面對新時代多元化的生活 以及跨文化的交流與衝擊,北美館立志朝著國際化、本土化與現代化的方 向邁進(D 館刊 00-04)。」因此一方面積極與國際交流和交換展覽,同時 也以台灣美術發展脈絡為主軸推出以十年為段落的典藏展。在教育推廣方 面則持續性的舉辦相關活動,吸引大眾走進美術館。在 2003 年館刊中提到 推廣教育的目的在引導大眾認識與親近現代美術,拓展視野、分享藝術欣 賞的興趣:

北美館的推廣活動是為了引導大眾認識與親近現代美術,拓展市 民的美育視野,鼓勵參與多采多姿的藝術環境與雙向互動,吸引 更多的民眾喜歡遊覽美術館,分享美術鑑賞的興趣與機會(D 館刊 00-03)

若從博物館溝通的觀點來看,以藏品為基礎所發展出的展示、教育與 休閒娛樂活動都是觀眾與博物館溝通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中觀眾不僅是接 收館方對展覽的詮釋,也有機會呈現自身的想法,因此北美館推出各種教 育推廣活動,館方的角色成為資訊的供應者,將作品經過詮釋的訊息轉化 成發生在美術館中的活動、每一個設計的概念或導覽活動,觀眾能「藉由 活動學習展品的相關知識,進一步喜歡與了解現代美術,將藝術欣賞當成 日常生活的一環(D 館刊 00-03)。」於北美館 2004 介紹刊物中更提到:

以企業化的經營思維,結合學術、社區、學校以及民間企業等資 源,繼續推動文化紮根、社區藝術等活動,讓民眾能更親近美術 館,共同來提升美術終身學習經驗(D 館刊 00-04)

將其他社會中的資源結合進來,以提升民眾美術終身學習經驗為宗 旨。根據以上所述,館方在教育活動推廣方面的宗旨主要是以「活動」建 立起觀眾與美術館的橋樑,分析近期館方出版物中所論及的教育推廣宗

(3)

旨,包含下圖中所示之項目:

1圖 4-1:北美館教育推廣宗旨歸納圖

依照圖 4-1 中的歸納,可將北美館教育推廣的宗旨分為美術館與美術兩 類,美術館類的項目與吸引大眾走近美術館、親近藝術環境或與欣賞展品 有關,較為具體的突顯美術館業務與發揮教育功能;美術類的項目與美術 欣賞學習、生活、終生學習等相關,關注是情意面的長期涵養,即大眾在 參與美術館後能獲得的經驗與改變。而北美館親子教育活動的形成因素之 一即是北美館教育推廣之宗旨,親子教育活動是需要依據這些宗旨的內涵 而發展其活動目的與內容,相互呼應而不能有所違背。

二、歷史傳統

美術館的歷史與傳統對活動有著重要而潛在的影響,北美館所規劃的 親子教育活動包括了假日親子活動、資源教室與親子導覽,三個活動皆屬 於教育推廣組的業務,在北美館中的教育推廣組要負責的業務內容多而龐 雜,諸如各種假日文化活動、演講、導覽、學術研討會、美術營、美術研 習班、資源教室等,各種與館內教育、觀眾服務、或是導覽有關的部分都

美術館美術

分享美術鑑賞的興趣與機會 將藝術欣賞當成日常生活的一環

親近美術館 提升美術終身學習經驗

鼓勵參與多采多姿的藝術環境

吸引民眾喜歡遊覽美術館 親近現代美術

拓展市民的美育視野 藉由活動學習展品的相關知識

認識現代美術

(4)

是推廣組的職責所在,但是對一整個美術館來說,推廣教育只是其中的一 個部分,館的營運還牽涉到其他各部門的運作,如展覽與典藏組,沒有展 覽就無法開館,但是一旦開館,有觀眾進入美術館時,就需要教育推廣組 規劃組織一切與觀眾有關的服務,就算在遇到美術館休館時,尤其像是面 臨整個館要閉館整建一段時間的時候,或是像展覽正在換檔的時候,推廣 組的重要性又再次突顯出來,館方受訪者在訪談中提到的:

對館長來說,推廣也只是一部分,要開館也與展覽、總務組、機 電室等有關,所以一休館,大家就會想說推廣組在做什麼,反正 沒有觀眾,所以就要想辦法把藝術帶出去,就是推廣組的工作(I 館員 01-01-950513)

當館中有觀眾時,推廣組要負責所有與觀眾有關的教育性活動;當館 中沒有觀眾時,推廣組也不能閒怠,要規劃將藝術帶出去;而當展覽正在 換期間時,推廣組也會被交辦要策劃教育性展覽。

像有時候沒有什麼展覽的時候我們就被要求做一個教育式的展 覽,像以前的黑箱作業展等,當館有部分在整修或是展比較少時,

推廣組馬上就會被看到(I 館員 01-01-950513)

因此,一個館內的教育推廣活動相當多樣,不僅要針對不同觀眾群(一 般觀眾、兒童、親子、老年人、學生等),配合不同的政策(館內、文化局、

教育局等),推展不同類型與內容(演講、導覽、節慶假日活動、研討會、

音樂欣賞、電影欣賞等),推廣組在這樣繁多的業務中,將業務依類型或內 容的不同由各個組員來負責,以一個組員的業務內容來說,常常是同時要 負責多項不同教育活動的。

據此,北美館在動手做、體驗、欣賞三面向上為親子規劃了三種類型 的教育活動,資源教室是著重在體驗,親子導覽是著重在欣賞,假日親子 活動是著重在創作,分別由三位不同的承辦人員負責,性質與內容互不重 疊。館方受訪者提到:

(5)

承辦人很多,每一個活動都要劃清界限,不要導覽有要動手,或 是動手做的要去做現場的導覽,這樣就會混在一起,真正的本質 是什麼(I 館員 00-01-950505)?

動手做、體驗、欣賞這三面向說明的是北美館認為親子需要的是這三 方面的教育活動,代表的也是這三種活動的主旨與本質,北美館將親子活 動很清楚的劃分成三個區塊,雖然有助於避免活動內容的重複性太高,但 是也造成每一類型的活動之間沒有很大的關聯性,因受限於是由個人來主 導,不是由團隊來共同策劃,所以親子教育活動類型也容易因此被限制在 各個單獨的活動中。

三、人員

美術館有其特定的機構心態,無論是顯著的或是潛在的,都構成了基 本的營運方式與權術。在美術館中,依據學者李靜芳(2005)所言,Giroux 將教育視為藉文化、政治、權力來合理化或再現某種特殊形式之知識與權 力的觀點來看,教育是一種手段,專業人員透過自己的「權力」,根據專業 學養或美術館本身的意識形態與政治立場去組織與再現美術館與她的所有 物,以便對某種特定知識合理化。因此一個活動的形成受到人的因素影響,

包含館長、組長等主管階層,以及承辦人、親子等都是影響活動形成的因 素。以下分別加以詳述。

(一)館長與組長決策教育活動的方向

一個美術館整體的格局受到館長的影響頗鉅,由於每一個活動都要層 層上簽,因此如果組長或館長有意見,活動當然就會有調整,再者當組長 或館長對活動的主導性很強時,他們交辦的事情就會成為最重要的工作之 一。因此領導階層的眼界不僅是決定親子教育活動走向的重要因素,也可 能引領整館推廣教育的著墨重點。在研究資料的編碼中關於館長決策活動 方向的描述有:「館長交辦、新館長新做法、館長的想法、審核、讓活動能

(6)

更豐富、做成帶狀、換館長換職務、館長也會有影響、輔佐首長、看中的 部分、協助、呈現、館長的視野、格局」等;關於組長的描述有:「推廣組 組長的想法、組內會議、開會、定案、再執行、主控、空間比較大」等。

館方受訪者在訪談中提到:

我總覺得會是館長的想法加上推廣組組長的想法,是主要的,有 時候館長是最後一個審核,不是主導,但有時也會有意見,像規 模太小的活動,他知道怎樣把一個活動做成帶狀的,讓活動能更 豐富,他會有一些提議(I 館員 00-01-950505)

館長與推廣組組長的想法是活動形成的重要關鍵,以領導者的角色決 定活動,影響整個館朝向目標使命的達成,因此當館長有異動時,承辦人 的職務就可能會有調動,領導者在引導方向、過程、行動與觀點上造成相 當的影響力。

(二)承辦人主導教育活動的內容

在研究資料的編碼中,此部分的描述詞語包含了「想法上的調整、主 導、現場技術面的調、相符的人、開會的對象、定企劃案、教育、導覽、

觀眾的服務、推廣美術教育、調整幅度不大、替換沒有傳遞、找的老師不 一樣、設計體驗或認知、特質、活動的長度跟力道、輕鬆一點的規劃、背 景不同、想一個點、執行、一直調整、一個人從頭到尾」等。

北美館的業務劃分方式是以行政類別來區分,每一類型的親子教育活 動分屬不同的承辦人,而且各活動僅一位承辦人,業務範圍不相重疊,主 管階層雖然引領活動的方向與掌握最後的決策,但是承辦人從想法雛型發 想、規劃到執行往往都是自己在主導,雖然也會邀請相關的資源人士參與 想法發想,也會有活動教師參與執行的部分,但是要邀請哪些人參與,希 望提供怎樣的方向與最後的選擇決定都取決於承辦人,「有的承辦人會找一 些同仁…找一些討論的對象開會,定企劃案(I 館員 00-01-950505)。」

隨著每個承辦人背景不一,對如何觀看藝術的觀點也不盡然相同,因 此如何詮釋活動便有差異。有時同一個類型的活動歷經不同的承辦人也會 有截然不同的內容產生,受訪者提到:「承辦人替換沒有傳遞,因為我根本

(7)

沒有問過前依個承辦人,甚至他找的老師跟我找的老師都不一樣(I 館員 01-01-950513)。」承辦人會依據自己的觀點思索如何呈現更好的樣貌。

又或者因為活動都只有一個承辦人,考量行政業務上的負擔,而產生 活動內容複雜與單純的循環,受訪承辦人表示:「承辦人的特質一定會影響 活動的長度跟力道,比如說這次做這樣,下次可能會做輕鬆一點的規劃,

所 以 如 果 有 兩 組 人 輪 流 規 劃 , 規 劃 品 質 應 該 會 好 很 多 ( I 館 員 03-01-950521)。」

(三)親子的影響

親子可視為自成一特定社會文化脈絡的學習社群,參觀美術館通常有 社交娛樂與非正式學習的雙重目的,依據文獻探討中的許多研究也顯示父 母其實是孩子在參觀過程中有效的促進者與指導者。因而,了解親子的特 質是規劃親子教育活動的基礎工作,對活動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以下透 過研究中訪談、文件資料與觀察等實證研究資料的發掘,理解承辦人對於 親子特質的看法。分成描述親子的心情、目的、社會互動、背景、比例等 五項主要類屬,分述如下:

1、親子的心情

親子的心情包含了「行前期待、過程中的心情」等類項,由於大多數 的活動都是採取預約報名的方式,因此在抵達美術館時,親子將做好參與 活動的準備,在心態上是有預備來參與的,通常都會懷著新鮮、興奮、開 心與期待的心情來參加,在參與的過程中也能投注更多的專注力。

Falk 與 Dierking(1992)建議配合活動的內容提供充分的行前資訊,

告知親子此行的目的、館方希望他們在活動中做什麼以及將學到什麼,或 者也能提供即將體驗的新鮮、新奇的經驗,以為觀眾造良好的博物館經驗 的觀點。然而他們也同時指出不一定要提供全部的東西,這樣的觀點在本 研究與文獻討論中是相互應証的,受訪館員提到這樣的經驗:

一個比較"ㄅㄧㄤˋ"的名子…就好多人一直打電話來問,一跟 他講他就很有興趣,不知道老師會耍出什麼花樣來,就會很懸疑

(8)

(I 館員 01-01-950513)

活動提供的驚喜對於提高學習興趣或加強概念學習都是很有幫助 的。又或者行前資訊中提到父母將有與孩子一起互動的機會,就會有父母 對於「如果父母不懂能不能參加?」產生疑惑,這時往往需要提供更詳盡 的行前資訊來解答,甚至對於不曾來過美術館的親子也需要更多關於活動 以外的訊息。

家庭對於休閒活動的心情畢竟都是十分期待的,「有時候小朋看作品 會比較興奮,但這才是正常的…(I 教師 02-01-950518)。」善用這樣的心 情,讓愉悅的氣氛可以延續到活動結束,甚至更久的回憶中,對親子來說 也是提供良好參觀經驗的方式。

2、親子的目的

有關親子的目的方面所描述的類項包括「休閒娛樂的目的、參與的目 的、避免不良的經驗」等,休閒娛樂的目的像是在訪談中提到的「有的親 子他不愛聽,他喜歡用動手做的,有東西可以帶回去,就會覺得比較有成 就感(I 館員 01-01-950513)。」在研究中關於「休閒娛樂」的描述有「不 愛聽、有東西帶回去、玩一玩、玩、願意來、有趣好玩、快點做、覺得親 切、迫不及待、喜歡、孩子的喜好、家長的需求、藝術體驗、自由開放互 動、遊戲、愉快、沒有壓力、淺、自然放鬆、回憶、親和力親切感、自在」。

但也要「避免不好的經驗」產生,像是「不好玩、挫折感、不耐煩」 館方或教師也會同時考量親子的「參與的目的」,包含休閒娛樂的目的與學 習的目的是雙重需求,既要充分具有遊戲性、有趣、好玩,但是在玩的當 中也同時有學到什麼,館員提到:「讓大人先來接觸比較沒有壓力的活動,

之後再建議他們去看展,意願都滿高的(I 館員 03-01-950521)。」參觀美 術館是學習型的休閒活動,對觀眾而言學習的期待是需要被考量的。

但是學習的定義應該要擴大,正如 Dittscheidt-Barolosch(1999)所言,

美術館的學習不僅僅限於藝術史與科學方面的知識,應被定義為一種體驗 與自覺的過程。以下的訪談說明兒童在活動中的學習情形:

很熱絡,我還蠻感動的,我覺得他們很樂於分享他們的看法,也

(9)

都有很棒的觀察力,要觀察的地方都有點到,所以我覺得很開心,

小朋友也能對作品感興趣,並且發表自己的看法,細微的東西他 們 都 能 發 現 , 敏 銳 度 都 非 常 高 , 太 厲 害 了 … ( I 教 師 02-01-950518)

活動有益於增進體驗與自我建構能力。在觀察活動實施的過程中也發 現到:「活動教師若能在過程中營造輕鬆的氣氛,父母也會更輕鬆的放下心

(O 活動 02-01-950506)。」因此,館方對親子參與活動中的學習內容是「藝 術認知、美感經驗、藝文訊息、抽象面」等,而對親子教育活動敘述為透 過「動手做、引導、互動式、聽、靜心觀察、主動操作」等方式,在「輕 鬆、有安全感、尊重、不用太難、孩子的角度、開放的思維」中體會。

3、親子的互動方式

有關親子在社會互動方面所描述的類項包括「親子互動、父母管教風 格、父母的角色」,關於「父母管教風格」的描述,大部分是對負面的情形 談論較多,像是「家長急、恨鐵不成鋼、變成畢卡索、托嬰、丟、外傭或 阿姨帶來」這些詞語,父母過於求好心切的情形常被提及,或是有些父母 忽視親子教育活動對親子的意義,而將孩子獨自丟在活動現場。

在描述「親子互動」時則多從正面的經驗肯定父母對於增進親子關係 的用心、願意一起分享、共同成長等。

對於「父母在活動中的角色」,呈現兩種描述,一種是不限定父母為 活動的被動參與者,提到「利用爸媽協助,請爸媽幫我維持秩序,他們都 很樂意,當老師的助手(I 館員 03-01-950521)。」或是加重父母在活動中 的角色,與孩子一起創作或一起思考答案等,受訪的教師分析他自活動觀 察中親子的互動情形,可以區分為三大類,即孩子為主、父母與孩子一起 或是父母主導的,在親子互動平均的情形中,教師分享了親子所使用的方 式:

…第二種一半一半就是他會幫也會讓孩子自己做,甚至有的媽媽 是直接把紅色的紙切一半…有一組,一人做一張,因為媽媽要送 給外婆…有一組,媽媽自己也有做,小孩也有做,他也會適時的

(10)

提供意見(I 教師 01-03-950513)

(11)

父母在過程中協助孩子解決問題,但也有認為父母動手對孩子學習是 妨礙的,「有的老師會事先跟他們講,你們在旁邊看就好了,爸媽不要動手 做,只要在旁邊協助就好了(I 館員 01-01-950513)。」認為父母只要協助 就好,不要動手做。

4、親子的社經背景

親子的背景包含了「父母的社經背景、素質水準、來源」等類項,關 於「父母社經背景」的描述包括了「有錢有閒、經濟有一定程度、老師、

白領階級、社經地位不錯」等。也提到關於親子「素質水準」較佳的部分。

而親子的「來源」像是單一個家庭或是多個家庭一同前來等的情形。

5、參與親子的人數比例

描述親子的比例包含了「年齡層分布、親子人數比例」等類項,在動 手做的活動中孩子「年齡層分布」在比較低的階段,國小一、二、三年級 或幼稚園,高年級的參與者比較少,在其他活動中則沒有描述到這個現象。

但是皆提到了活動中年齡差距的問題,因為活動對象從 5 歲到 12 歲,甚至 更大的年齡層,如父母、祖父母等,在一個活動中往往同時出現極大的年 紀差距,這是在活動的規劃中需要考量的問題。

再者親子「人數比例」也會影響到親子間的互動情形,像是「一家 3-4 個、一對一、一個小孩三個大人、一個媽媽帶 3 個」等情形,如果活動設 計比較以一對一為主時,就會有些狀況,「在活動中觀察到有一個媽媽帶 3 個小朋友,這樣對他可能比較吃力,所以可以設定一個帶一個,或是一個 不要帶太多個的限制(I 教師 01-01-950417)。」

綜言之,承辦人眼中的親子特質主要分成描述親子的心情、目的、社 會互動、背景、比例等五項,這五項有可歸類為三種分析角度。其中,「社 經背景」是屬於學習者體系之分析,「親子的參與心情、互動情形、人數比 例」是屬於參與歷程之分析,「親子的目的」是屬於分析參觀目的及學習者 的需求評定。

(12)

四、活動效益

活動效益不僅被用來評估活動的結果,也常被用來決定活動的去留或 是下次調整的標準之一,研究資料分析中,關於活動成效包含多個層面:「媒 體曝光度的高低、受歡迎程度與活動主體性的意義」等。活動的能見度高 低有時受到「媒體」的影響很大,透過記者會、報紙或其他媒體記者採訪,

會使活動突然讓很多人看見,引起很大的效益,通常在一經媒體報導後,

接下來幾天便會湧入許多報名的人潮。

也有些活動在經過適當的包裝與行銷後,會提高「受歡迎的程度」,

如:「聳動、噱頭、一個比較"ㄅㄧㄤˋ"的名子、懸疑、耍什麼花樣、學 校做不到的」等較能引起家長、親子興趣的方式。

除以上兩點擴大活動能見度的層面外,另一個也同樣重要的是「活動 的主體性意義」。館方受訪者談到「很多的文藝活動都是曇花一現,然後根 本 就 沒 有 後 續 , 因 為 他 就 沒 有 考 慮 到 真 正 的 結 構 在 哪 裡 ( I 館 員 00-01-950505)。」噱頭雖能引起大眾的注意,卻不一定能維持下去,因此 有些活動雖然沒有經過炒作卻靠口耳相傳的口碑而站穩腳步。

活動有很多種,有時候是錦上添花式的,有時候像是教育展等就 是慢慢在走,會有他的名聲,建立口碑也是靠這種,但是也要有 聲音很大的活動,不能只是辦理一種形式(I 館員 00-01-950505)

在主體性意義方面被提及的詞語像是「口耳相傳、意義、結構、平衡、

累積成果、美術館的藝術教育」等。於文獻探討時曾指出,親子教育活動 在美術館眾多的推廣教育活動中,總是不可或缺的一塊,因為親子是美術 館觀眾中的一個大宗,大多數的兒童除了與學校一同到美術館之外,多需 由家長帶他們到美術館,而且從家庭觀眾的相關研究中也發現到由於親子 的參觀特質,使得他們與其同行者需要一些不一樣的服務。據此需要創造 一些更適合他們的美術館經驗,因而親子教育活動的主體性意義也正是在 彰顯其活動價值所在,讓親子在美術館中有一個可以依憑而自在的參觀、

體驗,讓希望孩子到美術館的家長能更方便的安排這樣一趟學習性的休閒 活動。因此美術館親子教育活動無論是引起高能見度的活動效益,或是能

(13)

彰顯活動主體性意義的活動效益,都是影響活動形成或消失的因素之一。

五、活動週期

活動會受到當時整體環境氛圍的影響而受到「注目、持續、或是萎縮 掉」,當下如火如荼的活動可能因為受到彰顯而吸引許多人參與,另一些活 動可能因為像是「保留、不痛不癢、沒有特別花錢、有成效、變動不大」

等因素而持續存在:「這個活動不痛不癢…總之可以吸引到一部分的人來…

因為沒有特別花錢,又有成效,變動不大,所以才會這麼多年還在(I 館員 01-01-950513)。」

更有些活動力經改朝換代或時代的變動不再受到注目,或是重要性不 再,也會逐漸萎縮,但是這些因素卻不一定與其活動主體性的意義,亦即 活動本身的優劣有絕對的關係,而是因為時代脈絡的進展與改變,有些活 動可能相形之下有點過時了,或是被認為不那麼重要了,或是仍有相當的 意義等情形,影響活動的形成與消失。

六、小結

綜合上述,研究中分析出一些有關北美館親子教育活動形成的影響因 素,包含北美館的使命與宗旨、歷史傳統、人員、活動效益與活動的週期 等五個影響活動形成的面向。以下將此部分的研究發現做一整理。

(一)使命與宗旨影響活動的根本走向

北美館藉由提供豐富多樣性的教育推廣活動建立起觀眾與北美館的 橋樑,這也說明了她在推廣教育方面的主要目的,內容包括了發展北美館 業務類與深化觀眾美術館經驗類。前者多與吸引大眾走近美術館、親近藝 術環境或與欣賞展品有關,藉以拓展美術館的業務範疇,行銷美術館;後 者立基於社會藝術教育的功能,關注大眾美感的長期涵養,側重美術欣賞 學習、美術與生活、終生學習的關係,也是在關心大眾參與美術館後能獲

(14)

得的經驗與改變。

這些北美館使命與北美館推廣教育的宗旨,影響親子教育活動的根本 走向,使得親子教育活動的目的需要符合整個館的主要宗旨,不僅要吸引 親子到北美館,也要透過活動增加親子對美術的認識與感動。

(二)歷史傳統影響組織運作

對一整個北美館來說,推廣教育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整個館的營運 還牽涉到其他各部門的運作,因此對館來說每個組都是要互相配合的。然 而,一旦開始有觀眾進入北美館,就需要教育推廣組辦理一切與觀眾有關 的服務,教育推廣組要負責的業務內容多而龐雜,諸如各種假日文化活動、

演講、導覽、學術研討會、美術營、美術研習班、資源教室等,各種與館 內教育、觀眾服務、或是導覽有關的部分都是推廣組的職責所在。

無論在何種時候,推廣組都要發揮其功能。當館中有觀眾時,推廣組 要負責所有與觀眾有關的教育性活動或要策劃教育性展覽;當館中沒有觀 眾時,推廣組要規劃將藝術帶出去。在這樣繁種龐雜的業務中,北美館將 業務依類型內容的不同由各個組員來負責,一個組員也同時要負責多項教 育活動。

北美館在動手做、體驗、欣賞三面向上陸續為親子規劃了三種類型的 教育活動,資源教室是著重在體驗,親子導覽是著重在欣賞,假日親子活 動是著重在創作,分別由三位不同的承辦人員負責,性質與內容互不重疊。

雖然這樣的行政分工與內容區隔比較能避免活動重複,但每一類型的活動 之間也受限於是由個人來主導,不是由團隊來策劃,所以使親子教育活動 因此被限制在各個單獨的活動裡,較少也不容易為親子策劃能包容各種層 面類型的綜合性活動。

(三)人員影響最大

人的因素最主要受到館長、組長與承辦人的交互作用。館長、組長主 導決策的地位,館長的視野深深影響整個館的走向與推廣組的格局,組長 身為所有教育推廣活動的決策者,其領導風格帶領整個組的組織氛圍,有 組長主導性很大或是給組員較大空間等,不同的形式風格,組長也是活動

(15)

的首位審查者,一定要經過組長同意,才能繼續將活動向上呈報。而承辦 人則要負責教育活動從發想到執行的所有細節與內容,有些承辦人會邀集 相關專業人士共同擬定活動企劃,但是活動定案與選擇的權力仍是在承辦 人手上。因此,對於要推出什麼活動,以及活動的內容是什麼都是深深受 到承辦人的影響,而且親子教育活動都是單一承辦人。

其次是承辦人在規劃親子活動時,也會因其對親子的理解情形與理解 程度而有所影響,研究中發現館方描述親子特質的方式可分為描述親子的 心情、目的、社會互動、背景、比例等五項。其中「背景」是屬於學習者 體系之分析,「心情、社會互動、比例」是屬於參與歷程之分析,「目的」

是屬於分析參觀目的及學習者的需求評定。三種分析類別分述如下:

學習者體系之分析:親子的背景包括父母的社經背景較佳、素質水準 齊一,以及親子可能單一家庭前來、親子團體一起來等不同來源。

參與歷程之分析:在描述親子的心情方面,主要是提到親子是有預備 的、懷著新鮮、興奮、開心與期待的心情來參加,在參與的過程中投注更 多的專注力,形成活動中愉悅氣氛;在親子的社會互動方面與親子互動情 形、父母負面的管教風格,也提到父母在活動中的角色地位;親子的比例 包括參與活動之兒童的年齡層分布比較低或者皆有,活動參與之親與子的 人數比例情形等。

參觀目的及學習者的需求評定:親子參與的目的有休閒娛樂的與學習 的雙重目的,也認為應該要盡量避免不良的經驗產生。

因此對親子的理解程度是:學習者體系為水平之上的社經背景,活動 歷程中保持愉悅的心情並自然流露親子的社會互動,但是不平衡的親子比 例會產生干擾,親子活動需要能達到學習、娛樂的雙重目的。同時在歸納 分析中也發現,對於學習者體系之分析的內容還不夠明確,對於學習者參 與歷程之分析內容較侷限,也未發現評定學習者的需求或學習者目前或未 來需求的輕重緩急程度。

(16)

(四)活動效益影響活動去留的評估

活動成效常是被用來評估活動去留的標準之一,直接影響到一個活動 形成與消失,成效佳的活動可能在媒體曝光度、受歡迎程度與活動主體性 的意義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現。

(五)活動週期影響活動的自然淘汰

有些活動無論成效如何卻可能因為改朝換代而自然淘汰,或者在高峰 期備受注目,或者持續很長的生命週期,又或者在時代的演進下隨著活動 本身生命週期已到而自然萎縮。

(17)

第二節 北美館親子教育活動之類型與內涵

以下分別探討三種類型的親子教育活動:假日親子活動、親子導覽與 資源教室,從活動目的、沿革與活動內容三個方面來加以闡述。第一部分,

活動目的依據文獻中劉婉珍(2002)指出設定活動目的兩種層面:(1)民 眾參與美術館教育活動後之改變;(2)美術館業務發展與教育功能的發揮 來分析。第二部分,活動沿革主要是從歷史的角度分析活動演變,理解現 今活動目的承接了哪些以往的歷程與開創哪些變革。第三部分,活動內容 部分將名稱、題材等面向加以分析,以透視各個主題活動間的意義與關聯 性。

一、假日親子活動

(一)活動目的

綜合研究資料與分析,假日親子活動目的歸納為以下數點:

1. 吸引更多親子到美術館。

2. 透過動手做活動中輕鬆有趣的氣氛,體驗創作之樂。

3. 在一同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增進良好的親子關係。

4. 以簡單的創作了解展覽的要素。

5. 提供感知藝術或了解美術創作形式的機會。

(二)活動沿革

「假日親子活動」是從北美館開館以來便有的一項活動,最早的假日 親子活動是穿插在假日廣場的活動中,七○年代美術館教育推廣工作多在 提供各種富教育性、啟發性的美術活動,目的是要引發大眾的興趣,讓大 眾走進美術館。因此當時的假日廣場活動會包含針對不同對象所設計的各 種美術活動,活動的主題像是美術創作活動、美術比賽、音樂欣賞、戲劇

(18)

表演、美術創作示範等都有,有的活動有區分年齡,像是分成高、中、低、

幼兒等年齡層,或是屬於一般觀眾的,或是區分兒童、親子的,以親子為 對象的活動例如:

77.5.21 假日廣場活動—親子遊戲 1.大家來玩泥土

2.大家來畫畫 3.卡片設計 4.各種素材彩繪

地點:廣場大廳、餐廳旁(D 館刊 00-01)

77.9.3 兒童捏麵學習站 地點:餐廳外側 77.9.4 親子捏麵學習站 地點:餐廳外側

(D 館刊 00-01)

到九○年代,於北美館出版的刊物中對於北美館教育推廣工作使命的 描述,受到國內博物館學氛圍逐漸成熟的影響,從美術館四大功能的方向 來定位推廣教育的工作,希望能增強大眾對美術館教育功能的了解與重 視,在館刊中所提到美館教育推廣的工作與使命:

美術館兼具展覽、典藏、教育、研究等功能,通常民眾的認知僅 限於展覽,事實上,與民眾發生最直接關係的則是「教育」,只有 讓美術館真正發揮教育的功能才能完成美術館的功能(D 館刊 00-02)

推廣教育工作的目的從以活動為手段讓大眾走進美術館,逐漸重視推 廣教育在教育本質上的意涵,但是對照於同樣是當時館刊中所描述的假日 廣場活動的目的,假日廣場活動由於能吸引眾多人潮,因此也形成了往後 以「大型」活動的形式來辦理,與展覽配合,並與民間機構或學校教師共 同策劃的模式。

以普及化、趣味性、寓教於樂為目的辦理的假日廣場活動市可供 全民直接參與的藝術活動,活動方向朝設計百人以上大型活動為

(19)

主題,並與民間團體機構或由學校具豐富經驗的老師策劃合辦;

假日廣場活動對整個美術館具有吸引人潮之功能,藉由活動為手 段達到參觀之目的,相對性的藉由活動將展覽之教育觀念注入,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教育民眾則是廣場活動最終的目的(D 館刊 00-02)

在許許多多型態的假日廣場活動中也逐漸獨立出假日親子活動一 支,常態性的辦理親子教育活動,當美術館的活動從偶發性形成常態性,

便更能建立忠實觀眾群,也逐漸發展了假日親子活動在北美館推廣教育中 的屬性與定位。因此在 2003 年的館刊中所介紹的假日親子活動開始將著眼 點放在家長與孩童共享樂趣的概念上,在活動目的中注入親子互動的元 素,並結合學校老師或藝術家的活動規劃:

為使家長及孩童能夠共享藝術創作之樂趣,並加強親子的雙向互 動交流,特於週六或週日下午於本館戶外廣場舉辦假日親子廣場 活動,結合學校專任美術教師,設計生動活潑的教案,利用生活 上常見的素材,引導孩子與父母一起從事做造型創作活動,累積 美感經驗,提昇孩子對「美」的思維與鑑賞能力,讓現代藝術走 入每個家庭中(D 館刊 00-04)

假日親子活動從開館至今在推廣教育中的角色是與其他教育活動有所 區別的,以親子為對象所以有別於以其他社群為對象的推廣活動;以動手 做為原則,所以有別於其他不含動手做或不以動手為主體的活動;假日親 子活動的定位是在美術館的空間中,以預約的方式、特定時間提供輕鬆有 趣的創作活動,且需要親子共同參與。受訪承辦人對活動內容的說明是:

…就是推廣活動,就是希望小孩喜歡,然後多到美術館來…它一 定是動手做,一定是做出個什麼東西來,不是只有聽一聽而已,

不是鑑賞,大概就是傾向創作…(I 館員 01-01-950513)

此類型活動吸引的是對創作有興趣的兒童或親子,使他們在美術館中 也能藉由創作活動的薰陶獲得滿足,但是其目的所強調的並不是傾向以作

(20)

品成果為導向的活動,而是「動手活動就是要讓他體會做的快樂,不是去 完成一個作品,體驗創作中的快樂,那才是重點(I 館員 00-01-950505)。」

雖然歷時已久,也歷經多位承辦人員,但是它的目的與性質並沒有根本上 的變動。

(三)活動內容

以上了解了假日親子活動的目的,接著探究其活動內容與目的的關聯 性,並且進一步將活動內容加以分析探討。

假日親子活動的活動對象—親子,兒童的年齡限制在五到十二歲之 間,大約是大班至國小六年級的階段,活動中一定要有家長陪同,但是家 長的人數沒有限制,也沒有限制一位家長所能陪同的兒童人數,活動所舉 辦的時間皆是利用假日,即週六或週日,大部分是午後的時間,從去年開 始為配合夜間開館的政策,因此將一次的活動時段放在夜間開館的時間,

但是夜間的活動內容與白天的活動內容並無差異。假日親子活動以提供親 子動手做的機會為原則,以藝術的元素、展覽的要素或美術創作形式為核 心,讓親子在美術館中不僅可以看,還可以動動手體驗創作的樂趣,透過 學校美術老師或是專業藝術家的指導,在輕鬆、活潑、有趣的氣氛與美術 館的空間氛圍下,製作多樣媒材的美術作品,完成一件親子共同的創作,

並且能將這樣一個難得的「紀念品」帶回家。

根據假日親子活動的目的所發展出的活動依照時間的順序,將每次活 動的活動名稱與媒材形式整理如下表,並加以編號:

(21)

1表 4-1:近二年假日親子活動

編號 時間 活動名稱 媒材形式 類號 假 01 2004/04.04 大手小手黑白畫—水墨塗鴉 當代水墨畫 1 假 02 2004/05.02 我畫故我在—自畫像 繪畫 2 假 03 2004/06.20 端午飄香—香包 DIY 立體造型 3 假 04 2004/07.11 清羅小扇—團扇 DIY 水墨扇畫 1 假 05 2004/08.01 夏日海洋總動員 土類捏塑 4 假 06 2004/08.22 鬼頭鬼腦畫中元—鬼面 DIY 彩繪面具 2 假 07 2004/09.19 五彩繽紛的月亮傳說 繪畫 2 假 08 2004/10.17 秋意翩翩:葉子的舞會 立體複媒製作 5 假 09 2004/11.07 會呼吸的線條—大家來畫字 書法 6 假 10 2004/12.19 麵包超人隨身變 土類捏塑 4 假 11 2005/01.09 又長一歲—比比看誰高 繪畫 2 假 12 2005/02.06 爆竹一聲除舊歲 紙屬工藝 7 假 13 2005/02.20 歡樂元宵畫燈籠 水墨燈籠畫 1 假 14 2005/03.06 石頭變裝 石頭彩繪 2 假 15 2005/04.10 五覺即興創作 感覺遊戲 8 假 16 2005/05.15 色彩魔術師 美學原理 8 假 17 2005/06.11 歡樂端午龍舟賽 紙屬工藝 7 假 18 2005/07.23 夏日彩蝶飛 複媒拼貼 5 假 19 2005/10.08 龐克芭比秀 複媒拼貼 5 假 20 2005/10.22

2005/10.29

紙的魔術—小小雕塑創作家 紙屬工藝 7 假 21 2005/11.05

2005/11.26

瓢蟲的舞會 土類捏塑 4 假 22 2005/12.10

2005/12.17

大手小手印年曆 版畫 9 假 23 2006/01.21

2006/01.22

狗年喜來旺 土類捏塑 4 假 24 2006/02.11

2006/02.18

門神就在我家 水墨畫 1 假 25 2006/03.26 春天彩衣繪 繪畫 2 假 26 2006/04.01

2006/04.08

怪怪卡卡龍 紙屬工藝 7 假 27 2006/05.06

2006/05.13

送你一句話 複媒拼貼 5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本研究整理)

(22)

近二年來的假日親子活動共計有 27 個不同主題的活動,這些活動呈 現美術館如何詮釋親子教育活動,活動共有:水墨(4)1、繪畫(6)、立體 造型(1)、土類捏塑(4)、複合媒材(4)、書法(1)、紙屬工藝(4)、美 學遊戲(2)、版畫(1)等九種類型的媒材形式。其次,這些活動還包含不 同的題材,題材是指藝術創作作品所引用的主題,從主題傳達出藝術品的 內容涵藏(引自陳瓊花,2002:119),在本研究的分析中將題材定義為活 動的主題,由於主題常常往往涵蓋豐富的內容,為了更清楚的區分每次活 動的內容差異,因此根據活動企劃書中的活動主旨加以分析歸納其最主要 核心的題材,但是並不限定於單一核心,如下表所示:

1 括號內顯示的是某一媒材形式出現的場次數目。

(23)

2表 4-2:假日親子活動的活動題材分析

題材 編號 展覽

節慶性

歲時節令 美感元素 自然界 假 01

假 02

假 03

假 04

假 05

假 06

假 07

假 08

假 09

假 10

假 11

假 12

假 13

假 14

假 15

假 16

假 17

假 18

假 19

假 20

假 21

假 22

假 23

假 24

假 25

假 26

假 27

總計次 5 15 5 5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本研究整理)

活動題材以配合歲時節令(15)2者為最多,配合展覽、節慶性(5)

的題材與美感元素(5)、自然界題材(5)的活動場次相同,皆不佔太多的 份量,館方受訪者在訪談中提到:「其實觀眾也會期望到美術館做一些跟美 術相關的東西,有時候要配合展覽其實有點難,所以只要能結合美術的概

2 括號內顯示的是某一題材類型出現的場次數目。

(24)

念就可以(I 館員 00-01-950505)。」因此假日親子活動的內容是從結合美 術概念的方向來安排。以下分別就假日親子活動的內容特色來探討:

1、活動內容需要具有美術館的特色

從展覽所延伸出的動手做活動是最能表現美術館特色的活動,曾配合 活動的展覽像是「當代水墨與水墨當代」展覽、「熟悉‧陌生:人間閱讀」

2004 典藏常設展、「有情世界—書法與空間的對談:董陽孜+陳瑞憲」展覽、

「薇薇安.魏斯伍德的時尚生涯」展覽、以及配合 2006 美術節「春天從美 術館出發」系列活動等。

但是由於假日親子活動的性質是放在創作,而且其活動多是與學校教 師、藝術創作者合作,由他們來主導策劃學習活動的內容,教師比例又以 學校教師擔任活動教師居多,其中又多半是國小老師3,參與活動的又多是 國小的學生,因此這樣的活動似乎比較容易淪為「學校美術課的複製品」 有些活動教師的內容只是將美術創作「搬」到美術館中來進行。雖然,從 社會藝術教育的角度來看,美術館提供藝術元素的創作活動本應理所當 然,但是也因此失去利用美術館的優勢的機會,從這樣的方向來思量,則 與展覽或館慶、藝術節配合的活動便顯得較容易具有美術館教育的特色。

然館方受訪者也提到與展覽配合的親子活動有一些實際施行上的考 量:

「其實配合展覽不太好做…請他們先去看展覽,好多人沒去看…

另外有一次是活動前分組、導覽,看完展才做,這樣花掉很多時 間,而且還要排很多導覽義工,要花掉很多人力財力,現在我通 常如果配合展覽的話就是請他們事先先去看,不會再找解說員幫 他們導覽(I 館員 01-01-950513)。」

就以往的經驗,在活動中如果同時安排展覽的導覽與創作活動並非易事,

時間上與人力上都需要考量,而創作活動也需要「有意義」的轉化展覽元

3 關於選擇活動教師與活動教師的主導性地位等問題,將放在本章第二節發展美術館親子 教育活動中繼續做更仔細的探討。

(25)

素。黃才郎館長在活動規劃公文上批示:「推廣教育工作除由專業館員承 辦、規劃外,宜結合藝術工作者及藝術教育工作者共籌策劃,俾有更具創 意及教育意義之獨特風格活動(D 規劃 01-14)。」

與其他親子教育活動相比,假日親子活動的內容更需要在眾多學校教 育或其他相關美術機構性質雷同的創作活動中尋求有創意、教育意義的獨 特風格活動。配合展覽來推廣也只是美術館的獨特性之一,整個美術館的 獨特建築、空間氛圍、以至美術館所擁有的資源都是其他如學校等機構所 沒有的,將這些美術館的特質與美術創作的價值相結合,讓參與的親子可 以從活動中與美術館有更多互動,藉創作的歷程認識、發現美術館,更能 發揮美術館假日親子活動的獨特價值,活動受訪教師在訪談中談到活動省 思的部分:

…〝我需要在這裡做嗎?〞用意是什麼?到底在這個地方是適合 的嗎?換個角度想在這裡這麼多老師每一個風格都不一樣,只是 老師們還要再思考一下,他做的這個東西在美術館做跟在教室做 有什麼不一樣,才比較更有意義,不然搬到哪裡都一樣(I 教師 01-03-950513)

因此使動手做活動符合美術館教育的本質,是需要被重視與進一步思 索可行方向的。

2、活動內容中親子互動的部分

假日親子活動著眼點在親子而不是兒童,分析活動教案中針對親子所 設計的部分,在所分析的 27 個假日親子活動中,有 14 個活動有為親子規 劃考量,其餘 13 個活動以兒童為教學活動設計對象,未提到親子的部分。

以親子規劃考量的 14 個活動中,分析:為增進親子互動規劃活動內 容的方式,依據活動規劃的內容設計分別分析其中所納含的親子互動的規 劃,呈現出幾種不同的關注面向,分為:親、子某一方即「父母角色」與

「兒童角色」;以及親子共同的部分即「情感共享」「共同創作」「共學知 識」三方面,如表 4-3 所示:

(26)

3表 4-3:假日親子活動的親子互動內容分析 親子

內容設計 父母 角色

兒童 角色

情感 共享

共同 創作

共學 知識 1 家長擔任引導及意見參考角

2 鼓勵家長積極參與

3 讓親子更了解節日的意義

4 透過親子之間的互動,讓孩 童與父母在創作過程中留下 美好回憶

5 增進親子之間的互動,使孩 童與父母在創作過程中體會 學習樂趣並增進彼此的情感

6 藉親子互動的過程學習共同 完成的精神

7 達成與父母溝通的協調學習

8 透過親子動手製作的過程,

增進更親密優質的親子關係

9 寫一句感謝的話,送給父母

10 親子互送一句好話給對方 11 藉創作過程的討論,將彼此

的愛與關懷以創意表現

12 培養親子良好的互動

13 與父母分享

14 親子共同組合完成作品

15 訓練親子間表達與聆聽的技 巧,增進親子間記憶的回溯 與互動,在活動中達到歡樂 與趣味的效果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本研究整理)

根據表中的分析整理,在提供父母角色指引方面,有 1.「家長擔任引 導及意見參考角色」與 2.「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在兒童角色方面的引導有 7.「達成與父母溝通的協調學習」與 9.「寫一句感謝的話,送給父母」;其 次,在親子互動的方面可以區分為三種能力的增進,分別是:「情感共享」、

「共同創作」「共學知識」,尤以「情感共享」的項目佔 9 項最多,「共同 創作」的項目也有 6 項之多,「共學知識」僅有 3.「讓親子更了解節日的意

(27)

義」

從親子互動關係的量與質的二層面來看,親子互動的「量」是指親子 間的交流與接觸,是互動的頻率;親子互動的「品質」是指親子間的依附 與認同感,偏向互動的內容,因此假日親子活動需要親子共同參與即是增 加了親子的相聚時間。而在活動中顧及親子互動的意義,而提供親子共同 創作、共同學習藝術或知識的機會也是在增加親子互動的「量」,增加了親 子間互動的頻率。但是,增加了親子相聚時間、互動的頻率等「量」的方 面的親子互動只是親子活動所能提供最基本的功能,如能在親子活動中也 適當的使親子互動的「品質」增進,更能達到親子活動的意義-美術館親 子教育活動的使命之一即是為達到親子共學的精神,增進親子在教育活動 中共同學習的機會,不僅有助於增進親子間的優質互動,也在共享學習樂 趣的過程中達到家庭教育的目標。

因此,在表 4-3 中也可以發現,親子情感共享的項目相當多,但是比 較缺乏的是實際的策略,適當的提供父母或兒童一些增進親子互動關係技 巧的指引,像是如何一同合作、如何產生溝通對話等,以開放與互動的氣 氛進行,更能確實對達到親子情感共享有所助益。

3、活動內容具有連結生活經驗、有趣的特色

館方在規劃這些活動題材時,配合歲時節令的活動佔相當大的比例,

其的目的在於透過與家庭生活經驗較為接近的、簡單的題材讓親子了解美 術創作方式。館方受訪者在訪談中提到:「不用太難,讓他可以做的出來,

因為做不出來就很不好玩,會有挫折感…有趣好玩,然後在遊戲中又可以 學到一點什麼(I 館員 01-01-950513)。」家庭觀眾在參與美術館親子教育 活動時的動機與特性有別於一般觀眾期望提供學習機會的特質,社會互 動、休閒娛樂為親子規劃休閒活動的重要考量前提,Galit Sanzer-Oz(2001)

的分析歸納也指出家庭參觀美術館通常是為了社交的目的,其次也伴隨著 非正式學習的機會,因此在活動中提供有趣好玩的內容是很重要的一點。

以實際上打電話來預約要參加假日親子活動的情形來看,一個看起來十分 有趣的、新鮮的活動主題與內容,會吸引更多的親子踴躍報名,其次如果 能接觸到一些不曾接觸的媒材或常是不一樣的主題,也相當受到歡迎,承

(28)

辦 人 提 到 :「 家 長 會 直 覺 看 比 較 豐 富 的 比 較 多 人 參 加 ( O 活 動 01-02-950401)。」或是「平常學校做不到的,像捏陶不要說捏陶,在學校 都有,要講其他名子,捏麵人也是樹脂土做的,就很受歡迎(I 館員 01-01-950513)。」

綜言之,北美館假日親子活動所呈現出的內容著重於活動的趣味性方 面,像是在說「這將是一個好玩、熱鬧的親子活動」這一句話,來傳達假 日親子活動的訴求給親子,在平均每個月都有不同主題的活動的頻率中,

提供與節令、展覽、自然事物、或是美感元素有關的題材,將藝術創作活 動加進一點親子互動的部分,讓親子共享創作的時間,讓父母多一點時間 陪孩子一起遊戲,而孩子也因為有父母的陪伴更有安全感。

二、親子導覽

(一)活動目的

綜合研究資料,可以歸納親子導覽活動的目的是:

1. 吸引親子於夜間開館時間來看展覽。

2. 從孩子的角度,透過對話討論與展品產生更多互動。

3. 父母與孩子在活動中產生對話。

4. 在自由的氣氛下學習觀看作品的方式。

5. 配合有趣的小活動增加體驗的深刻度。

(二)活動沿革

「週末夜/親子夜」北美館為 2005 年十月開始正式推行的每週六夜 間延長開放方案所推出,活動包括 7 點檔親子導覽、親子藝術創作等多樣 性的教育推廣活動,而於此時段所舉行的假日親子活動,在本研究中考量 其性質與內容皆與假日親子活動相同,因此「週末夜/親子夜」主要是針

(29)

對 7 點檔親子導覽活動4的部分進行探討。

親子導覽活動是從開館開始就有的親子活動之一,一直以來的親子導 覽活動都是由解說員所規劃的,解說員從一般性的導覽活動中,依據分齡、

不同群眾需要的導覽原則,衍伸出為親子而規劃的導覽。根據北美館當期 的展覽,提供親子一同參與賞析的機會,活動的時間同樣是放在週末,而 活動內容考量的方向主要仍是以兒童所能接受的為主,還會在導覽活動中 加入簡單的創作活動,以加深對導覽的體驗。

因為一般的導覽是針對大人或學生,針對小朋友不適合,因此比 較注重分年齡層的導覽,希望大家用該年齡的語彙。所以親子導 覽 其 實 是 從 開 館 就 有 , 只 是 中 間 的 要 求 不 同 ( I 館 員 00-01-950505)

剛開始美術館在做一般的導覽,後來要做親子與身心障礙的,想 要從解說員中找一個承辦的人來做親子與身心障礙的,所以我應 該是那個時候開始接觸的,所以當時很重視導覽後有一個動手的 經驗,像當時有一個素描展,我們就讓孩子在美術館中找一個可 以拓印的,我們幾乎就是導覽完就有一個創作,跟現在(7 點檔親 子導覽)是完全不一樣的(I 館員 03-01-950521)

親子導覽活動不如假日親子活動的常態性,因為要配合展覽的檔期,

也需要考量親子能接受的作品內容,陸陸續續續的推出,再者也會因不同 的時期與承辦人而有差異,直到去年夜間開館開始,才又出現名為「7 點檔 親子導覽活動」的親子導覽活動。但是嚴格說來,活動內容與先前的親子 導覽活動內容,甚至是規劃與實施模式都有相當的差異,每一個階段的親 子導覽活動之間或許有潛在的影響性與關聯性:親子甚早就被關注到需要 更容易了解且更有趣的導覽活動。像之前的親子導覽活動曾運用變裝引起 趣味性,同時也配合學習單的使用,雖然現在的親子導覽活動未見變裝的

4 本研究在接下來的篇幅中主要探討的都是現在的「7 點檔親子導覽活動」,對於其他以往 的親子導覽活動僅在這個部分做陳述,以探析影響「7 點檔親子導覽活動」的親子導覽傳 統。

(30)

活動內容,但是承續了有趣的訴求,讓親子在輕鬆無壓力的氣氛下,在展 廳中認識作品,且與親子的、兒童的學習單或學習手冊有所相關。

親子的活動其實很多,像假日的親子活動、親子導覽等,這兩個 活動是從開館就開始了,以前都是請解說員規劃,有時候會變裝 導覽,提供學習單,也都是週末,週末夜的導覽是配合週六晚開 晚所以有的,所以親子導覽其實很長期,一直都有。週末夜開館 希望有人潮,所以用活動去促銷(I 館員 00-01-950505) 很久以前就有,不過已經很久沒有辦了,從那時候到現在活動沒 有延續下來,不過應該是說很久以前就有人注意到這個部份的觀 眾群(I 館員 02-02-950523)

直至週末開館的政策一出,為了吸納夜間參觀的人潮,7 點檔親子導 覽活動從許多的活動方案中發展浮現,在週末夜針對親子提供導覽活動,

使得對展覽有興趣的親子有更便利的接近方式。第一檔期的親子導覽活動 其實時間是在八點到九點之間,因此活動名稱是 8 點檔親子導覽活動,當 時是考量用餐的時間,所以活動從八點開始,第二檔期以後發現時間太晚 也會影響到兒童就寢睡眠的時間,所以才改成 7 點檔親子導覽活動,由於 僅是活動時間與名稱上的變異,並無內容或承辦員的變動,因此在本研究 中以親子導覽活動通稱之5

那時候為了配合夜間開館就提出很多案子,這是其中一項,最後 就選了親子導覽這一項,每個月 2 場親子導覽,因為夜間開館總 是 希 望 把 人 潮 聚 集 在 那 時 , 形 成 夜 間 的 特 色 ( I 館 員 02-02-950523)

在第一檔「薇薇安.魏斯伍德的時尚生涯作品賞析」導覽活動公佈於 網路上的說明描述這項活動內容的規劃考量主體是兒童,兒童的年紀限定

5 在此部分的撰文中,為突顯「7 點檔親子導覽活動」與以往親子導覽活動的差異,所以 用「7 點檔親子導覽活動」一詞稱之,但在之後的敘述中,為求文氣通順,仍以「親子導 覽活動」一詞指稱現行的「7 點檔親子導覽活動」。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班級如有興趣可另自行報名參加場館導覽,相關服務詳見 歌劇院官網資

展覽 6 專業觀眾

會議及展覽統計涵蓋在酒店、大型會議展覽中心等收費場地舉 之會議、展覽及獎勵活動。 包括少於10人的會議 亦

會議及展覽統計涵蓋在酒店、大型會議展覽中心等收費場地舉行之會議、展覽及獎勵活動。不包括少於10人的會議,亦不

其中﹕四小時或以上 展覽入場人數 獎勵活動參與人數

隨著科技的進步,展覽場的導覽系統已從過去導遊、磁帶機或 CD 播放 器講解的時代轉換成行動導覽的時代。目前行動導覽方式大都以 RFID 或 QR

簡報裡展現一枚以拉斐爾的名畫一角做成的郵 票。 請搜尋這幅畫的全貌,並模仿美術館導覽

此計劃主要包含一個以「智慧城市」為主題的專題研習展覽,再附以一系列的活動,其中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