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空中大學 103 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考試題【正參】69 科目:殯葬倫理與宗教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空中大學 103 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考試題【正參】69 科目:殯葬倫理與宗教"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空中大學 103 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考試題【正參】69

科目:殯葬倫理與宗教 頁 4-1

一、是非題(30%,每題 2 分)

-- 01、「安靈療護」可以視為殯葬禮儀中重要的一環,主要是建立在重視生命品質的理念上,積極 照護臨終病人及其家屬的生理與心理的整體和諧,尊重其自主性的選擇,儘可能提升生活 品質至最佳的程度。 P.177

試題(參考答案) 疑義回覆意見:

本題有疑義,送分

○ 02、宗教是以信仰的觀念與行為來化解死亡時的情緒糾葛,殯葬則是以禮儀的程式與操作來跳脫 死亡時的哀傷悲痛。 P.222

╳ 03、安寧療護基於對身心的照顧,是以醫療團隊的合作方式,對末期病人僅止於進行藥物注射,

以減緩病人身體上的疼痛。 P.194

○ 04、人類在原始社會經由對靈體認知與觀念下,發展而成的各種崇拜與巫術的活動,是人類在 漫長自我意識的求生活動與進化歷程中,逐漸累積而成的宗教形式稱之為「原始宗教」。P.161 ○ 05、道教的水火煉度科儀是超度亡靈的主要法事,是指行儀法師以其真火與真水來交煉亡者的

靈魂,使亡者得以拔度,達到以生度死的目的。 P.239-240

╳ 06、近代科學與宗教的文明糾葛現象,認為科學與宗教是屬於兩種不同的宇宙論或真理觀,是屬 於「分立說」。 P.197

╳ 07、歐美國家大約在 1990 年代紛紛設置安寧療護醫院,積極推動癌末病人的善終服務,避免受 到醫藥科技無謂的折磨,獲得更多尊嚴往生的靈性照顧。 P.176

╳ 08、道教科儀著重在懺悔,佛教科儀著重在祈禳,重視的是對臨終者的祈求福佑與禳除災禍。P.232 ○ 09、傳統的殯葬與宗教的「臨終關懷」是建立在「壽終正寢」的禮儀上。 P.187

╳ 10、墓祭是隆重的家族祭典,集合族人在家廟或宗祠舉行祭祖儀式,一般分成春秋兩季來舉行祭 典。 P.243

○ 11、過去認為所謂的殯葬服務就是禮俗的服務,就是在死亡禁忌的影響下。 P.125 ○ 12、殯葬與宗教的根本宗旨是建立在對生命的整體關懷之上,真實面對個體生死存有的價值抉

擇,克服人類本能的求生慾望與死亡恐懼,珍惜肉體的養神保形,以累積的醫學知識與修 持方法,來擴充對生命本質的領悟與實踐,更能接受死亡來臨時的挑戰與衝擊。 P.160 ○ 13、殯葬禮儀包含臨終禮、喪禮、葬禮與葬後的祭禮,象徵靈魂從實有復歸於空無的整個歷程,

是著重在迎送靈魂與安葬亡者的禮儀體系。 P.227

╳ 14、佛教的放焰口的施食科儀,向各類孤魂惡鬼布施經過施法變化的法食等物,以超度亡魂,在 道教喪葬科儀中並沒有。 P.240

(2)

╳ 15、殯葬禮儀的悲傷撫慰也仰賴葬後的祭祀禮儀,即葬後喪親者與亡者的情感連繫只能仰賴各種 祭祀活動,葬後的祭祀稱祀祖的凶祭。 P.241

科目:殯葬倫理與宗教 頁 4-2

二、選擇題(40%,每題 2 分)

4 01、喪葬禮儀在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中,面臨結構變遷的大挑戰,下列何者不是當代殯葬儀式在 發展上的可能困境?(1)舊有價值系統與新的價值系統無法立即的整合與成型,造成雙方 長期處在抗拒與衝突的對立情境中,形成文化斷層的現象 (2)外來實用功利文化的猖獗,

導致傳統理想文化的動搖,社會文化規範的失靈 (3)過度物質的追求,心靈世界逐漸衰 退,造成價值認同的脫序狀態與生命自我主體性的喪失 (4)殯葬業者缺乏專業的教育,

造成傳統喪禮文化無法與現代社會整合,造成喪葬禮儀受到禮俗的桎梏 。 P.171

2 02、當代生命教育的主要內涵是殯葬與宗教的知識與行為的相輔相成,下列何者不是當今社會 對靈性認知應具備的基本文化教養?(1)靈性是哲學觀念的自我辯證 (2)靈性是科學實 驗的真實體現 (3)靈性不屬於科學認知的範疇 (4)靈性是文化價值的自我實現。P.165-167 3 03、安寧療護所謂的「全人照顧」,是將人分成身、心、靈等三個部分,除要求重視生理層面的

生存需求外,不包含下列何種層面?(1)心理 (2)靈性 (3)家庭 (4)社會 。 P.195 3 04、人的生命存在是一種權利,是每個人所具有的,以自己所希望的方式或使用自己的權利,

以保存自己天性的自由,即保存自己生命的自由。稱之為? (1) 生存權 (2) 自由權 (3) 自然權 (4) 自主權 。 P.187

1 05、在傳統殯葬禮儀的程序中,「訃告」是屬於下列何種儀節之內容? (1) 初喪禮儀 (2) 治喪 禮儀 (3) 出喪禮儀 (4) 終喪禮儀 。 P.205

3 06、守喪也是一種表達對亡者哀悼之情的禮儀,稱為三年之禮。傳統社會要滿二十五個月,現今 大多以滿周年來代表前後三年,並以何種儀式來結束喪期? (1)除靈 (2)新忌 (3)

合爐 (4)對年 。 P.229

2 07、台灣的傳統習俗中,當臨終者進入彌留狀態的時刻,家人為其穿好壽衣,從寢室移到正廳,

來嚥下最後一口氣,此儀式稱之為何?(1)正寢 (2)徙舖 (3)下制 (4)丁憂 。 P.189 2 08、協助臨終者在斷氣時耳根最利的八小時中,經由開示或助念的加持,使其中陰身靈魂可以達

到更好的境界。是屬於何種宗教的說法? (1)道教 (2)佛教 (3)儒教 (4)基督教 。 P.204 3 09、殯葬與宗教的關懷主體是奠立在抽象虛無的靈性體驗上,肯定人的肉體與靈性是同時並存,

進而將人與天地萬物進行靈性的聯結,在何種觀念的認知下建構出對各種超越靈性的宗教 崇拜?(1) 靈魂不滅 (2) 神話思維 (3) 萬物有靈 (4) 人文思維 。 P.159

2 10、臨終者在面對死亡來臨時,可以決定自己生命的品質,下列何者不是家屬與照顧者應重視

(3)

臨終者的權益(1)自主權 (2)慧命權 (3)尊重權 (4)接受權 。 P.230

科目:殯葬倫理與宗教 頁 4-3

4 1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是出自於哪本經典?(1)《論語》 (2)《孟子》

(3)《大學》 (4)《中庸》 。 P.163

3 12、人可以經由內在心性的自我調整,就能達到與天地鬼神合一的境界,在體內可以留住超越性 的能量,成就與道合一的生命工夫。此種較高層次的生命體驗稱之為何?(1)靈感 (2)

靈通 (3)修行 (4)靈驗 。 P.190

2 13、「萬物有靈觀」為原始社會的人們將生命的機能當作是靈魂的作用,並將人的靈魂移轉到天 地萬物之上,意識到有靈性的自然世界,並將人的形象、情欲與人的本質加在天地萬物之 上,形成與人同性同形與同感同欲的神靈,甚至於發展為與人靈同體的神靈。是何人所提 出的理論? (1)列維•布留爾 (2)泰勒 (3)海德格 (4)康德。 P.162

3 14、在原始宗教已將人的生命與天地鬼神的靈性連結起來,以自然的規律來看待生死的生命現 象,進而能面對死亡與克服死亡,其信仰觀念的發展,主要有四種模式,下列何者為非?

(1)將自然邏輯引入生命意識,作出死亡─復活的擬構 (2)以圖騰觀念認為祖先在子孫 身上的復活,克服個體死亡 (3)以輪迴的觀念理解死亡是生命形成的轉形 (4)靈魂的 不朽與轉世 。 P.223

2 15、殯葬與宗教是透過對靈性的體驗來圓滿實現人們的生存願望,是經由宗教信仰與殯葬儀式來 安立明確的生存背景與生活目的。下列何者才是殯葬與宗教運作的真正核心? (1)殯葬禮 儀 (2)生命關懷 (3)生死教育 (4)臨終關懷 。 P.159-160

4 16、羅斯在《論死亡與臨終》一書中指出癌症末期患者的精神狀態大致上經過五個階段,A.憤 怒 B.消沉抑鬱 C.接受 D.討價還價 E.否認,其順序應為?(1)A、E、B、D、C

(2)B、A、E、D、C 3)C、A、D、E、B 4)E、A、D、B、C 。 P.174 3 17、建構本土化的安寧療護,可以說是一種新時代的文化創意活動,應以包容雅量的開放心態,

接納病人各自的心身鍛鍊與儀式的操作,最好的是以何種方式來替代靈性照顧? (1)宗 教醫療 (2)心理輔導 3)心性陪伴 4)醫療照護 。 P.199

3 18、下列何者不是一個服務要進入專業化的領域,必須滿足的條件? (1)服務必須一致化 (2)

服務必須標準化 (3)服務必須人性化 (4)主動說明各個動作所蘊含的意義 。 P.135 3 19、傳統殯葬與宗教的主要目的,在於教導民眾坦然面對壽終的時刻,人的存在是要善生也要善

死,「壽終正寢」是最佳的選擇,這種生命教育教導的是何種的生命觀? (1) 死生相續 (2) 死而不絕 (3) 以生制死 (4) 以死教生 。 P.188-189

3 20、基督宗教的教徒,到了生命終點時可以仰賴何種儀式,使臨終者能得聖寵,以得罪赦,有助 於靈魂的永生?(1)聖秩聖事 (2)告解聖事 (3)終傅聖事 (4)聖洗聖事 。 P.232

(4)

科目:殯葬倫理與宗教 頁 4-4 三、簡答題(30%,每題 15 分)

(一)、殯葬倫理的未來發展方向為何?請說明之。

答: P.144

1. 從外在規範往內在規範發展:就是從形式的遵守轉向實質的遵守。

2. 從社會層面滿足往生死層面滿足發展:就是殯葬服務必須從社會的要求進到生死的要求。

3. 從專業服務往創新服務發展:就是殯葬服務必須從一般的服務進入個別的服務。

(二)、請說明當代殯葬與宗教在靈性照顧的發展面向之內容為何?

答: P.178

1. 人性化的靈性照顧:靈性照顧是回到生命本質上的臨終關懷,追求的是善生與善終的存有 服務,在身體、心理與靈性上都能了無牽掛的壽盡而亡,這種服務是來自於人性光芒的相 互照應,是彼此心與心相互交流下的生命成全之道。

2. 本土化的靈性照顧:靈性照顧需要因地因時而制宜,要適應本地的文化與風土民情,因應 不同的需求而行各種方便的適應,對應於各種既存的文化象徵體系,延續本土化代代相傳 的生命運作秩序。

3. 全民化的靈性照顧:靈性關懷是一種全民化的生命運動,傳達對生命共同的肯定、尊重與 愛護,建構互為主體的意義生活。這是全民共需的文化教養,經由完善的禮儀安排,達到 生者心慰與逝者魂安的終極境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