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內容分析 我國中國小教科書之政治文 化較具有「臣屬性政治文化」 的特性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內容分析 我國中國小教科書之政治文 化較具有「臣屬性政治文化」 的特性"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附錄一】國內教科書相關研究學位論文表

研究者(年份) 研究主題【性 質】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主要結論

※謝清德

(1988)

比較與探討我 國國小教科書 所含的政治社 會化內容與策 略。【碩士論文】

國民國小五十 七年版教科書 與七十四年版 教科書

內容分析法 我國過去政治社會化的重 點,乃是透過教育的力量,

灌輸兒童對政治權威的正面 認同,維持系統的存在與延 續,以度過開發中國家經常 面臨的「認同危機」、「權威 合法化危機」

歐用生(1990) 我國國民國小 社會科潛在課 程分析。【博士 論文】

依西元一九七 五年國小課程 標準編制之教 科書。

內容分析、後 設分析

國民國小社會科學校知識充 滿政治意識型態。且國民國 小社會科教科書內容深受政 治環境影響。

楊賜香(1991) 探討我中國小 教科書之政治 教育內涵及其 隱涵的政治文 化之特性,並就 當前我國攻治 體制,檢討教科 書的政治教化 之缺失,作為未 來課程修訂之 參考。【碩士論 文】

依國立編譯館 主編之民國七 九、八十年版 本的國語科第 一至第十二 冊、杜會科第 一至第十二 冊、生活與倫 理科第一至第 六冊、國文科 第一至第六 冊、公民與道 德科第一至第 冊,合計共四 十二冊。

內容分析 我國中國小教科書之政治文 化較具有「臣屬性政治文化」

的特性。中國小教材一致的 重視國家認同與三民主義思 想體系的認知,缺乏有關民 意的形成及表達需求的途徑 之內容,甚少涉及政府組織 和政治過程的介紹,注重反 共國策和國家重要建設的陳 述,欠缺權利義務的知識與 積極參與國事的引介。

(2)

李永謀(1998) 探討我國國小 教科書歷史教 材內涵及不同 背景國小兒童 之歷史意識。

【碩士論文】

國立編譯館主 編的八十四學 年度國小國 語、社會、生 活與倫理課 本中歷史教材 內涵。

內容分析法 與問卷調查 法。

從時間與地域分析層面來 看, 國民國小教科書歷史教 材,均偏向以描述「古代中 國大陸地區」的歷史事件為 主。

王前龍(2000) 國小道德實驗 課程「愛國」 德 目教材中國家 認同內涵之分 析。【博士論文】

依據民國八十 二年的國民國 小道德與健康 科課程標準所 發展的「道德 實驗課程」。

文獻分析、文 件分析、訪談

「愛國」德目教材中的國家 認同內涵的形成背景為我國 政治民主化初期。在民主政 治的運作歷程中,朝野菁英 與社會大眾逐漸超越民族主 義的原則,凝聚出認同現狀 的務實共識。而其國家認同 內涵,是以文化認同為主,

表現出政治民主化脈絡中所 界定的「中國人」論述,其 合理性基礎是民主憲政制 度,而非民族主義。

胡育仁(2000) 旨在探究國小 社會科教科書 本土化過程 中,如何處理國 家認同、族群關 係與本土文化 之問題。【碩士 論文】

國小社會科教 科書 64、78 與 82 國編本,及 一九九三年康 軒本。

文獻分析 法、文件分析 法、訪談法

解嚴之後,政治民主化與本 土意識崛起,促動了教科書 本土化。國家認同的問題是 影響教科書內容呈現與詮釋 之主要因素。而國編本社會 科教科書在面對臺灣歷史敏 感事件時,無法像康軒本有 較大發揮空間。且教科書編 者本身之意識型態問題是影 響教科書內容呈現的主要因 素。

(3)

王意婷(2000) 國小音樂教科 書歌曲選材之 分析

(1962-1999)。

【碩士論文】

研究對象以中 年級教材為 主,從民國五 十一年、五十 七年、六十四 年、七十四年 修訂本、及八 十二年的課程 標準變革中,

分析各時期音 樂教科書。

文獻分析 法、內容分析

音樂課程標準之走向從大中 國意識的合於中國民族性的 觀點,逐漸重視臺灣鄉土的 音樂選材內涵、過去偏重西 洋逐漸轉變為兼顧本國與西 洋的歌曲選材、過去強調的

「不取靡靡之音」的意涵,

帶有濃厚的國家意識型態意 味,逐漸轉變為只要歌詞健 康即可,而褪去配合國家政 策的工具性目的。

劉信成(2000) 係從課程政治 性格的角度,來 探討臺灣政治 民主化對國小 社會科課程之 影響。【碩士論 文】

分別為西元一 九七五年第八 次課程標準、

西元一九九三 年第九次課程 標準。以及民 國 67 年、74 年、78 年、85 年的原版、修 訂版、改編版 和國編版的社 會科教科書。

文獻分析 法、文件分析 法、訪談法

臺灣政治民主化為解嚴後臺 灣國小社會科課程的變遷與 影響因素。解嚴後時期,國 小社會科課程中的權力與權 力關係之轉變如下:

(1) 國家(黨國)權力逐 漸降低,人民(民間)

權力逐漸提升。

(2) 中國勢力逐漸消 弱,臺灣勢力逐漸增 長。

(3) 一元文化論述為多 元文化論述取代。

曾靜瑩(2000) 在了解國民國 小低中年級不 同版本的社會 科教科書在知 識內容方面的 異同以及性別

本研究係針對 八十八學年度 審定通過第一 至第八冊社會 科教科書加以 分析,

內容分析 法、文件分析

國小中年級課本五個版本教 科書均偏重「地方領域」的 內容,而「學校領域」、「個 人領域」所佔的內容比例較 少。且皆以「家鄉」主題的 內容為重點。而除少數內容

(4)

觀念、族群觀念 型塑的意識型 態。【碩士論文】

外,五個版本教科書大體符 合社會科課程標準之精神及 中年級教材綱要之內容,並 著重本土化與生活化的教材 內容。

江姿滿(2001) 旨在分析臺灣 與日本地區國 小社會科教科 書中的知識內 涵,以瞭解知識 內涵呈現的情 形,並探討臺灣 與日本國小社 會科課程標 準。【碩士論文】

臺灣康軒版 文獻分析 法、內容分析

兩國社會科教育目標內涵具 有相似性,惟兩國呈現形式 不同。且課程組織及內涵皆 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中心,內 涵涵蓋社會科學的範圍,具 有相似性。

尤玉文(2003) 檢視不同時期 各版本國民國 小社會、音樂教 科書中,所敘述 的國家概念、國 家認同論述及 國家議題等核 心概念,在課程 的沿革過程 中,對於國家觀 念的說法上的 異同之處。【碩 士論文】

社會科教科書 包括民國四十 一年、五十一 年歷史課本、

民國五十七 年、六十四年 社會課本、民 國七十五年修 訂版社會課 本、七十八年 改編版社會課 本、八十六年 正式版社會課 本等七個不同 的版本,合計

文件分析 法、內容分析

教科書中國家認同概念的演 變情況,由傳統大中國論 述,進而,透露出概念上的 過渡與模糊,最後揚棄了傳 統國家認同論述的架構。而 教科書中所反映出來的國家 認同概念與社會上的主流政 治論述之間呈現「時間差」

的情況。

(5)

六十一冊。

張維珍(2004) 本研究旨在分 析四版本是否 具備了愛鄉情 懷的培養、探討 四版本的多元 族群意識、探討 四版本的世界 觀意識、分析四 版本是否隱藏 特殊的政治意 識型態。【碩士 論文】

九年一貫課程 下國小國語教 科書(康軒 版、南一、仁 林及翰林 版),包括一至 五冊、七至八 冊。

內容分析法, 四版本鄉土範圍皆有集中於 某地區的傾向,未能顧及鄉 土地域的全貌。仁林及翰林 兩版蘊含了鄉土責任意識的 培養,但涵蓋面向尚待充 實。四版本「四大族群文化」

以南一版出現最多,以康軒 版所佔比例最高,南一、仁 林及翰林版則以「漢文化」

所佔比例較高。四版本中各 自出現「去中國化」、「認同 文化中國」及彼此互為矛盾 的意識型態,實反映出臺灣 社會面臨「國家認同」的敏 感議題。

張祐盛(2004) 旨在分析我國 國小社會教科 書政治社會化 教材,以瞭解社 會政治社會化 教材的呈現情 形,並探討我國 國小社會教科 書政治社會化 教材的內涵。

【碩士論文】

研究對象為改 編本、審定本

(康軒版、南 一版、國編版)

社會及九年一 貫本(康軒 版、南一版)

生活課程、四 年級社會教科 書,計六十 冊。

內容分析法 1.國小改編本教科書中,以 主類目而言,「政治社群」出 現的次數最 多,其次為「政 策傾向」,再來為「政治典 則」,最少為「權威當局」 2.在國小審定本教科書中,

以主類目而言,「政策傾向」

出現的次數最多,其次為「政 治社群」,再來為「政治典 則」,最少為「權威當局」 3.國小九年一貫本生活課程 教科書中,以主類目而言,

「政治社群」、「政治典則」

出現的次數最多,其次為「權

(6)

威當局」,最少為「政策傾 向」;在四年級社會領域中,

以「政策傾向」出現的次數 最多,其次為「政治社群」,

再來為「權威當局」,最少為

「政治典則」 許毓峰(2005) 探討臺灣解嚴

後,「臺灣」在 教科書中的定 位問題。【碩士 論文】

是以依據解嚴 後的兩次課程 標準(1975 年 以及 1993 年 頒布)所編寫 的國小社會科 教科書為分析 標的

內容分析法 根據本研究的分析結果,國 小社會科教科書的內容並未 完全反應前述的外在變化,

臺灣的社會科教育內容從

「中國化」到「本土化」轉 變的另一個面向──雖然整 體的本土化內容在比例上的 增加有限,但是內容的取材 與論述的角度顯然還是有某 種本土化程度的變化。

黃啟瑞(2005) 主要在探討臺 灣鄉土教育的 發展過程。【碩 士論文】

民國六十四 年、民國八十 二年與九年一 貫課程之教科

內容分析法 解嚴前六十四年版的社會教 科書,鄉土教育是帶有中國 意識,而解嚴後的二個版 本,鄉土教育是具臺灣本土 意識。

林余真(2005) 探討國民國小 社會領域教科 書中政治學教 材的數量及內 涵。【碩士論文】

研究對象為九 年一貫本康 軒、南一、翰 林三版的第一

~四冊的生活 課程教科書及 第一~八冊的 社會領域教科 書。

內容分析法 各版社會領域教科書政治學 教材內容以南一版最多,各 年級以五年級出現的比率最 高。社會領域政治學教材內 容架構涵蓋「政治社群」「政 治典則」、「政府」三大主類 目。

(7)

余剛式(2005) 檢視兩岸國小 社會科教科書 中所含國家認 同的教育模 式,並進一步分 析、比較兩岸教 科書中國家認 同教育模式的 異同。【碩士論 文】

九年一貫課程 南一版與大陸 教科書

文獻分析法 及內容分析 法。

以量的統計來看,臺灣社會 領域國小階段的國家認同教 育模式以「制度認同」出現 的比例最高。以質的分析來 看,兩岸在敘事方面仍以漢 族為中心,不過,臺灣較為 客觀分述各族群之相關內 容。在「文化認同」方面,

臺灣增多「本土化」內容,

但仍以「中國文化」為主要 範疇。兩岸國家認同教育內 涵若以次類目來表現,可以 發現臺灣國小社會領域國家 認同教育內涵以「鄉土認同」

為主,較不強調政府的權 威,而重視「公民德性」。

※為非教育相關系所

(8)

【附錄二 評分者內容分析記錄表】

日 期:_____________

評分者:_____________

版本單元主題 歸類 備註

舊課程第七冊第一課第一單元主題 舊課程第七冊第一課第二單元主題 舊課程第七冊第一課第三單元主題 舊課程第七冊第一課第四單元主題 舊課程第七冊第二課第一單元主題 舊課程第七冊第二課第二單元主題 舊課程第七冊第二課第三單元主題 舊課程第七冊第二課第四單元主題

(以下省略)

(9)

【附錄三 主題類目編碼表】

主題類目 主題類目變項 編碼

臺灣為中國一省 1-1

臺灣是我國最大島嶼 1-2

臺灣是美麗的寶島 1-3

臺灣是獨立的國家 1-4

中國即我國 1-5

中國為祖國 1-6

中國為原鄉 1-7

中國為獨立的國家(對岸即中國大陸) 1-8

對岸是叛亂政權 1-9

中國包括蒙古、西藏與臺灣等 1-10 臺灣地區為臺澎金馬 1-11 臺灣領土為臺澎金馬 1-12

中國地理景觀 1-13

國家定位

臺灣地理景觀 1-14

服從三民主義 2-1

遵守中華民國憲法 2-2

民主化 2-3

自由化 2-4

本土化 2-5

多元化 2-6

頌揚孫中山 2-7

頌揚蔣中正 2-8

頌揚蔣經國 2-9

政治典則

頌揚李登輝 2-10

中國人 3-1

中華民族 3-2

國族身分

臺灣人民 3-3

(10)

臺灣人 3-4 愛中國(復興中華) 4-1 愛臺灣(珍惜臺灣) 4-2 國家情感

反共 4-3

國旗 5-1

國花 5-2

政治符號

中華民國 5-3

在中國發生的中國故事(五胡亂華) 6-1 與中國相關的臺灣歷史故事(馬關條約) 6-2 在臺灣發生的臺灣故事(霧社抗日) 6-3

中國歷史人物 6-4

在臺灣的中國歷史人物 6-5 歷史記憶

臺灣歷史人物 6-6

中國文化 7-1

源於中國的臺灣文化 7-2 民族文化

臺灣文化 7-3

閩南語 8-1

客家語 8-2

語言

原住民語 8-3

家鄉為中國某省份 9-1

家鄉為臺灣某縣市 9-2

祖先為中國人 9-3

祖先從中國遷移過來 9-4 共同血緣

祖先為臺灣人 9-5

中國人(中華民族)是優越 10-1

臺灣人是優越的 10-2

民族意識

可憐的大陸同胞 10-3

(11)

【附錄四 正式內容分析記錄表】

記錄者:

記錄日期:

記錄教科書名____________第 ________冊

主題類目 類目變項 編碼 次數

臺灣為中國一省 1-1

臺灣是我國最大島嶼 1-2

臺灣是美麗的寶島 1-3

臺灣是獨立的國家 1-4

中國即我國 1-5

中國為祖國 1-6

中國為原鄉 1-7

中國為獨立的國家(對 岸即中國大陸)

1-8

對岸是叛亂政權 1-9

中國包括蒙古、西藏與 臺灣等

1-10

臺灣地區為臺澎金馬 1-11

臺灣領土為臺澎金馬 1-12

中國地理景觀 1-13

國家定位

臺灣地理景觀 1-14

服從三民主義 2-1

遵守中華民國憲法 2-2

民主化 2-3

自由化 2-4

本土化 2-5

多元化 2-6

政治典則

頌揚孫中山 2-7

(12)

頌揚蔣中正 2-8

頌揚蔣經國 2-9

頌揚李登輝 2-10

中國人 3-1

中華民族 3-2

臺灣人民 3-3

國族身分

臺灣人 3-4

愛中國(復興中華) 4-1

愛臺灣(珍惜臺灣) 4-2

國家情感

反共 4-3

國旗 5-1

國花 5-2

政治符號

中華民國 5-3

在中國發生的中國故

6-1

與中國相關的臺灣故

6-2

在臺灣發生的臺灣故

6-3

中國歷史人物 6-4

在臺灣的中國歷史人

6-5 歷史記憶

臺灣歷史人物 6-6

中國文化 7-1

源於中國的臺灣文化 7-2

民族文化

臺灣文化 7-3

閩南語 8-1

客家語 8-2

語言

原住民語 8-3

共同血緣 家鄉為中國某省份 9-1

(13)

家鄉為臺灣某縣市 9-2

祖先為中國人 9-3

祖先為中國移民 9-4

祖先為臺灣人 9-5

中國人(中華民族)是 優越

10-1

臺灣人是優越的 10-2

民族意識

可憐的大陸同胞 10-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文 英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科 歷史 地理 公民. 試題書

國文 英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科 歷史 地理 公民.. 試題書

民國 57 年,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正式實施, 教科書改由國立編譯館主編, 數學教科書之編製 成立有

丁兆齡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孫素貞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吳德漢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李勻秋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黃傑欽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簡秀雯

丁兆齡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孫素貞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吳德漢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李勻秋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黃傑欽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簡秀雯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倍思科學」教育系統,是由國內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共同規

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榮 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優良研究獎、美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