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林務局於

2013

年辦理「國家步道生態旅遊發展策略及整體規劃」案,以能 高越嶺國家步道結合賽德克山村之夥伴部落,首度試辦以國家步道為主體 場域之生態旅遊輔導計畫。

2017

年,再於「山村綠色經濟永續發展計畫」

架構下,以夥伴部落組織為主體,推動綠色經濟轉型,強化山村與周邊自 然環境依存共生之連結,提高自然資源地區居民之福祉。二者結合了外部 專業團隊之輔導及部落組織自身之實踐操作,產生了以計畫引導山村產業 轉型之效果。

文、圖︱黃信富︱林務局森林育樂組技正

山村產業轉型示範操作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 賽德克山村 之生態旅遊暨綠色經濟輔導推展成果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遠眺能高山主峰及卡賀爾山。

專輯 生態旅遊與

手作步道

專輯:生態旅遊與手作步道

(2)

能 高 越 嶺 道 以 豐 富 多 樣 的 自 然 生 態 景 觀 、 源遠渾厚的人文歷史資源,列屬國家步道系統 中之「合歡-能高越嶺國家步道系統」,古道 路線西起霧社,沿著塔羅溪上行,於南投縣仁 愛鄉與花蓮縣秀林鄉交界處,越過中央山脈脊 樑,而後下切循木瓜溪上游北岸往花蓮,全長 約83公里,早期是往來臺灣東西部的捷徑。

能 高 越 嶺 道 周 邊 山 脈 依 序 為 尾 上 山

(2,652m)、奇萊南峰(3,358m)、能高北 峰(3,184m)等,大致上以奇萊連峰的稜線與 中央山脈主軸直交,除可順登奇萊南峰、能高 北峰兩座百岳外,在鞍部南行則可接中央山脈 北三段之能高――安東軍山縱走,故向為臺灣 登山者所喜愛之高山健行路線。能高越嶺道全 線以天池山莊(2,860m)為至高點,光被八表 界碑(2,802m)為次高處,沿線貫穿丹大野生 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之北段,可感受山巒起伏綿 延、谷壑深淵迴響、雲海嵐靄浮空、飛泉高瀑 撲簌等自然景致,欣賞林相變化、時季花海與 豐富的野生動物等自然生態;另外,日治時期 的駐在所、木炭窯,以及國民政府時期東西向 輸電線路、光被八表紀念碑等,都是憑古弔今

能高越嶺道前身可追溯至日治時期於太魯閣 戰爭後,臺灣總督府為拓展對東臺灣的統治,

研議開鑿之「能高橫斷道路」(能高舊道)。

1918年,能高橫斷道路之東段由初音駐在所 到中央山脈主脊、西段由霧社至州廳界全面完 工,沿線以檜木建造16個駐在所,可說是臺灣 第一條東西橫貫道路,同時亦具有郵遞、行軍 訓練調動之功能。鑒於越嶺點太高,因此臺灣 總督府於1925年底完成東段的改道工程,以改 善冬季積雪不利軍隊調動之劣勢。為了區別,

改道後的新線稱為「能高越警備道路」,即今 通稱之「能高越嶺道」。

因能高山具有與「新高山」(玉山)、「次 高山」(雪山)齊名之高知名度,且因能高越 嶺道易行、景佳,故於1933-1940年間,成為 全臺最熱門的中央山脈越嶺路線;另外,因為 木瓜溪流域之水力發電豐沛,能高越嶺道也被 進一步利用於東西向輸電計畫之規劃,然終因 二次世界大戰戰情慘烈而中斷,之後即便臺灣 光復,仍因戰後初期財政窘困而荒廢傾頹。嗣 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政府編列專款,重建日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生態旅遊地圖。

(3)

治時期已具基礎的「東西向輸電計畫」,復通能 高越嶺道成為「能高保線路」,在保線需求下,

能高越嶺道雖有部分外圍路段為工程便道所取 代,所幸留存之27公里古道路況尚稱穩定,包括 臺北的美國領事館、臺北日僑學校等外國駐臺等 單位,每年都來此舉辦健行活動,直至1978年 中美斷交後始熱潮退卻,而漸趨邊緣化。

2003年,林務局於啟動3期規劃設計統包工 程,於2005年整建復通屯原至奇萊間27公里之 古道路段,正式成為「能高越嶺國家步道」,

2006年再整建天池至奇萊南峰之百岳登頂支 線,2011年則完成天池山莊重建,成為每天可 提供88人登山休憩之最高海拔綠建築,重啟該 路線之登山健行熱潮。

產業資源概說 ―賽德克山村

賽 德 克 族 為 環 繞 能 高 越 嶺 道 群 山 居 住 之 主 要民族,於2008年4月23日經行政院原住民族 委員會認定為臺灣原住民第14族,含德固達雅

遊程景點―霧社事件紀念公園。

能高越嶺國家步道與三村六部落之空間序列關係。

臺北

臺中

臺南

南投 埔里

能高越嶺 國家步道 春陽村

史努櫻部落 德魯灣部落

精英村

波瓦倫部落 馬赫坡部落

都達村

都達部落 鹿谷達雅部落

霧社

台14線 (埔霧公路)

(Seediq Tgdaya)、都達(Sediq Toda)、德魯 固(Seejiq Truku)等3個語群,然而,因1930年

「霧社事件」、1938年霧社水庫興建之故,整 個族群被日人強迫遷居而分散。如以聯外臺14 線公路及能高越嶺國家步道本體為主軸,套疊現 今賽德克族之分布,空間序列上包含春陽村的史 努櫻部落(Alang Snuwil / 春陽部落)、德魯灣 部落(Turuwan / 春陽溫泉),精英村的波瓦倫 部落(Alang Buwarung / 廬山部落)、馬赫坡部 落(Mahebo / 廬山溫泉),都達村的都達部落

(Toda / 平靜部落)、鹿谷達雅部落(Ruku Daya / 平和部落)等(下稱三村六部落)。

三 村 六 部 落 計 約873戶,人口2,878人,年 齡組成以壯年期(25-44歲)及中年期(45-64 歲)為主要勞動人口,若依聯合國標準,已邁 專輯:生態旅遊與手作步道

(4)

入高齡化社會。既有產業狀況,農業為南投縣 仁愛鄉之基礎產業,並以原住民保留地為主要 使用土地;主要農作大致分為果樹、蔬菜、稻 米、茶葉及咖啡等,惟據仁愛鄉農會表示,原 住民保留地之耕作礙於經濟現實,部分陡坡面 臨不當開墾壓力,故實務上欠缺各類農作之全 面性面積及產量調查。如以三村六部落範圍內 二處果菜運銷合作社,含南投縣仁愛鄉高冷蔬 果生產合作社及南投縣仁愛鄉原住民果菜運銷 合作社之產銷紀錄分析,近3年(2014-2016)

期間,蔬果類之敏豆、高麗菜、青椒、菠菜、

南瓜及甜柿等,為經年產銷之大宗。

在季節性上,水蜜桃為7-8月中旬、甜柿為 11-1月;茶葉依四季分為春茶(4-6月初)、

夏茶( 6-7月)、秋茶(8-9月)、冬茶(10- 11月)。

串連三村六部落之生態旅遊輔導計畫

由產業概況可知,三村六部落之產業仍以初 級的農作生產為基礎,加工及服務之附加價值 並未被完全開發。三村六部落之空間位置雖接 鄰濁水溪事業區國有林地,以知名易走之能高 越嶺國家步道,串連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 境,惟這些自然、人文資產,並未與三村六部

落產生實質鏈結,而助益其產業多元化,國有林 生態、國家步道與部落生活圈間,以「生態」連 結「社會」之里山地景價值,尚待發掘。

為使森林經營之惠益,可對部落產生具體價 值,而為部落所分享,林務局首先以國家步道 結合部落發展生態旅遊為號召,自2013年起,

賡續進行「國家步道生態旅遊發展策略及整體 規劃」、「能高越嶺國家步道生態旅遊發展輔 導計畫(1-2期)」等計畫,以能高越嶺國家 步道及三村六部落為示範點,在兼顧環境生態 保育及原民文化保存原則,共同發展具地方特 色之遊憩產業。

三 村 六 部 落 過 往 未 曾 參 與 林 務 局 「 推 動 社 區植樹綠美化」、「社區林業」等相關培訓計 畫,且個別條件上,單一部落之人口及產業資 源特色,難以支撐生態旅遊產業鏈的發展,故計 畫操作上,必須以三村六部落全體為範圍,公開 徵求有意願者參與。其階段工作暨成果如下:

一、生態旅遊輔導之夥伴成員盤整

輔導工作於2014年7月起接觸三村六部落,

初期盤點在地居民具參與意願者之基本資料,

依其興趣及專長,以解說導覽、餐飲、住宿等 領域,分組培力,以平臺會議凝聚推動共識,

(5)

食物零里程的新鮮食材。

春陽部落廚房「風味餐」。

討論相關推動工作及夥伴成員間之規範約定。

二、解說導覽服務人員

解說導覽服務之培訓,含「基礎培訓課程」

及「進階實習培力課程」。基礎培訓課程之室 內課,邀請外部專業師資,並運用「南投縣原 住民族部落大學」相關課程資源,亦安排戶外 案例實地參訪。進階實習培力課程中,則由通 過基培訓課程者,實際參與遊程帶隊,以實習 演練解說工作。透過一次次參與遊程服務的行 前說明、實習歷練、事後檢討、協會日參與等 機會累積經驗,提升專業能力及服務品質。目 前計有31位學員完成基礎能力培訓,並有16位 持續參與遊程解說導覽服務。

三、部落廚房建置養成

配 合 生 態 旅 遊 遊 程 之 規 劃 , 輔 導 春 陽 、 精 英、都達等3村各成立其部落廚房,以做為提 供遊程接待與餐飲服務之場域。經各村部落廚 房媽媽多次共學研商,以「傳統與在地食材零 里程」及「同桌共食」的概念,依遊程空間序 及時間,定位春陽部落廚房為「風味餐」(第 1天午餐/套餐形式)、都達部落廚房為「傳統 餐」(第1天晚餐/自助餐形式)、精英部落廚 房為「創意餐」(第3天晚餐/桌菜形式),並 據以規劃菜色、擺盤創意、探討菜餚故事與說

菜培訓等相關事宜。目前3村計有4組共9位部 落媽媽提供遊程餐食。

四、住宿服務潛力點

以三村六部落的地理環境與遊程空間序列為 考量,調查及徵求有意願配合多元遊程提供住 宿服務的部落夥伴潛力點。住宿地點的選取,

除考量地理位置的特色、整體環境的氛圍外,

另包括力求住宿環境的安全性、舒適度及設備 完整度等條件。

綜整調查三村六部落之住宿服務潛力地點共 有9處。經深入訪視與瞭解後,目前有1處合法 民宿及4處住宿服務據點,有意配合生態旅遊 遊程之發展,參與後續住宿環境與服務品質的 培力。未來可配合不同的遊程路線,考量擴展 合法民宿或接待家庭為住宿營運之模式。

五、生態旅遊經營管理人才培訓

完整遊程所需之人力來源跨越三村六部落,

人力調度運用複雜度高。欲成就一次生態旅遊 遊 程 , 涉 及 遊 程 規 劃 與 安 排 、 服 勤 人 員 的 排 班、協調及登錄、對外的聯繫與接洽、環境巡 護工作之提倡與落實、遊程經費與回饋基金計 算、發放、活動成果紀錄與追蹤等,各環節之 工作缺一不可,勢必需有專責人員統籌協調,

專輯:生態旅遊與手作步道

(6)

落才有自主經營之可能。輔導工作進入第三期 後,即協商夥伴成員具意願者,儲訓擔任經營 管理人員,以見習及實作,開始參與上開各類 經營管理協調工作。藉由遊程辦理與推動的過 程,直接轉移過程中產生之狀況及解決方案等 實務經驗,協助儲訓人員熟悉遊程中各環節相 關細節,並薦派儲訓人員代表部落參與對外相 關展覽活動,逐步建立其代表部落擔任對外單 一窗口之知能與信任感。

翻轉三村六部落之綠色經濟產創

推動生態旅遊之階段成果,部分面臨瓶頸,

有待進一步努力。自遊程面來看,雖然解說導 覽、部落廚房及住宿接待已滿足遊憩體驗過程之 部分遊客需求,但如欲使遊憩體驗更多元化,即 需營造遊客能參與之部落生活體驗活動;再者,

農特產品、伴手禮之研發,亦是遊憩過程不可或 缺之元素。若由夥伴成員的角度來看,三村六部 落之聯盟合作方式,未若單一組織結構緊實,不 利長期之永續運作及人力動員。另,部落 之 產 業主力仍停留於初級農業生產,單以操作生態 旅遊遊程之需求,無法產生足夠拉力驅動產業 升級加值,亦使夥伴成員於同時從事傳統家業 及參與生態旅遊間,產生人力競合之困惑。

高山甜柿插畫卡。(繪圖 / 邱若龍)

局 於2017年起,在農村再生基金挹注下,提 出「能高賽德克山村綠色經濟永續發展計畫」

(下稱山村發展計畫)。而在操作模式上,則 由三村六部落籌組「南投縣能高越嶺道生態旅 遊推動發展協會」,以協會為主體提案、承辦 及執行。相對生態旅遊輔導計畫由外部專業團 隊於給予輔導、訓練,山村發展計畫則著重由 部落內部發起,以組織內部溝通及演練等滾動方 式,操作相關地方產業發展工作,作為生態旅遊 輔導之輔助,並期盼三村六部落經由做中學,累 積組織之實務經驗,提升地方發展能量,並使部 落與環境共生之意識可以在地紮根。

山村發展計畫含「部落農業安全用藥輔導及 在地農產行銷推廣」、「賽德克民族植物調查 指認」、「部落生活記憶故事蒐集及展示」、

「手作步道知能培訓」、「文化元素宣導品開 發」等分項工作,階段執行及成果如下:

一、部落農業安全用藥輔導及在地農產行 銷推廣

三村六部落多數人口以全職或兼職方式從事 農作生產,故農產品之市場價值及產銷方式影 響部落經濟,而自發展綠色經濟之思維觀之,

農業生產所用農法,亦應契合對環境友善之基

(7)

高山甜柿。 野放茶及蜜香野紅茶。

本價值。本分項工作初期以「食安」為目標,

鼓勵部落農戶採取安全用藥的方式生產農作,

期 改 變 部 落 的 耕 作 習 慣 , 兼 顧 部 落 農 產 與 保 育,俾建立轉型友善耕作之基礎,推展在地潛 力農特產品,提升里山農業價值。

經 篩 選 , 三 村 六 部 落 具 代 表 性 之 農 作 物 品 項,包括高山甜柿(秋柿)、高山茶(春茶)

及段木香菇(冬菇)等,徵詢有意願參與之農 戶,以共學的方式討論訂定安全用藥公約,並 確認檢驗查核點及公布檢驗成果,以保障地方 品牌的公信力與聲譽,及消費者的食安權益。

送檢驗單位為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環境實驗所藥 物毒物分析實驗室(高山甜柿及段木香菇)、

臺灣安心茶檢驗科技(股)公司及國立暨南國 際大學產學合作食品實驗室(高山茶)。

生產過程中,農作操作可併入生態旅遊體驗 規劃,創造遊程附加價值。檢驗合格產品亦媒 合通路協助銷售,二者可同步生產端與消費端 之距離。

甜柿部分,經農再計畫輔導兩位部落小農,

媒合社會企業―「臺灣多美希望聯盟」協助銷 售安全用藥農作(310項農藥檢查零檢出),

並以「能高賽德克.高山甜柿」地方品牌強化

在地部落的自明性。本計畫以高於傳統收購價 每斤多5-10元的價格,協助果農銷售,第一年

(季)總銷售金額達新臺幣63.7萬元,同時亦 培力兩位品管銷售員。

高 山 茶 部 分 , 合 作 夥 伴 為 精 英 村 廬 山 部 落 小農,茶園位於母安山,平均海拔約近1,500 公尺,品種為清心大冇(俗稱青心烏龍 / 小葉 原生種茶)。本茶種原屬人工馴化栽培品種,

然引入栽植後,曾一度被遺棄而長時期於林間 自然生長,故以野放茶稱之。野放茶因生長環 境貼近自然而少人工干預,產量雖少但口感滋 味更全面,兼具野生茶與一般茶園茶的優點。

野放茶經小綠葉蟬吸食,其茶葉、茶芽之多元 酚、兒茶素和咖啡因等含量相對增加,研製為 紅茶後,以「蜜香野紅茶」為名對外銷售,其 蜜香醇和,冷熱飲皆宜,且可調和各種香味料 及水果。

段木香菇部分,部落早期係直接採集枯倒木 上的野香菇,僅於自食,至1945年以後,始以 段木人工裁植生產,逐步進入大量產銷行列。

計畫合作夥伴為精英村廬山部落小農,菇園位 於雲龍橋上方蘇庫部落遺址。產品包裝上,配 合故事畫的情境,在包裝上以「放感情香菇」

為商品名,底圖以織紋―靈之眼的圖騰,呈現 專輯:生態旅遊與手作步道

(8)

原住民的產物,並以段木香菇中作為珍貴的花 菇,提示原民部落段木香菇的珍貴。

以上特色農產除可搭配生態旅遊遊程,作為 在地特產伴手禮販售外,亦可獨立銷售。高山 甜柿因是新鮮水果,有產期限制及鮮採銷售時 間壓力,故採取與社會企業「臺灣多美社會企 業有限公司」合作銷售;高山茶及段木香菇則 屬乾貨,無保鮮期壓力,故以網路行銷及參加 展銷活動等方式推廣。

二、賽德克民族植物調查指認

為協助三村六落保存及合理運用所屬傳統領 域森林產物之知能,山村發展計畫辦理民族植 物指認調查,讓部落祭儀文化、生態智慧得以 被紀錄與延續,兼而學習環境監測基礎知識,

養成未來山林守護者。

為兼顧調查指認之專業性及在地性,特邀請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嚴新富博士為工作項目主

物3個語群之族語名稱撰寫、查證與確認),

另以相互推薦方式,邀請三村六部落熟悉植物 的耆老,組成「能高越嶺道民族植物調查指認 小組」,成員共15人,一起進行現場指認及文 化厚度深度訪談等工作。藉由小組之運作,使 指認調查不僅是學術報告,也能內化為各部落 世代傳承的生活經驗。

本 調 查 以 能 高 越 嶺 國 家 步 道 西 段 全 線 為 範 圍,採樣記錄經小組對談討論,指認出族語名 及傳統用途,重建其與傳統生活之關聯性,計 有243種民族植物經採集並獲得指認。

三、部落生活記憶故事蒐集展示

三村六部落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傳統生 活文化逐漸消退。為強化生態旅遊之部落文化內 涵,蒐集生活記憶故事,可將生活記憶轉換為可 被看見的解說資源,同時協助在地文化之傳承。

經盤點,三村六部落55歲以上長者計290位,

藉由推薦訪談,滾動蒐集具代表性及獨特的部 落生活記憶故事計37則。再以手繪圖文編排,

轉換為解說媒材,增加生態旅遊之解說深度。

四、手作步道知能培訓

三 村 六 部 落 以 臺14線公路為主軸,銜接霧 社、萬大水庫、春陽溫泉、雲龍橋等景點,區 內部分通往傳統據點之社路、古道,具有轉型 為部落步道之潛力。計畫以春陽村史努櫻山為 示範地點,透過手作步道活動,凝聚部落居民 關愛鄉土之團體意識,培訓居民整修維護部落 步道之能力。

經由現場勘驗,診斷建議修繕工項,再以現 地勘查討論方式,研議施作工項,進行經費概

段木香菇。

(9)

估,包括估算工期、僱工薪資及執行方式。整合 三村六部落籌組「手作步道工班組」,全員計 16人,啟動施作前培力課程,作為參與基本資 格。課程規劃原則包括國內外案例分析(室內課 程)、工項工法分享(現地課程),並一併討論 步道修繕計畫書及擬定維護巡護公約。

施作以「點工叫料」的方式,創造部落就業 機會,成員間並交流擅用之傳統工法。經21天 之演練施作,計完成枕木步道889階、扶手護 欄597枝、3處方向指示牌、土袋護坡2處,並 於完工後植櫻及環境巡護,恢復工區環境。

五、文化元素宣導品開發

男 編 、 女 織 之 手 作 文 創 藝 術 , 為 賽 德 克 族 重要文化。「編」屬於男性傳統的編藝技能,

「織」則屬於女性的傳統織布技藝,但在賽德 克族語兩者皆稱之為tminun。

傳統男性編藝以編製生活用具為主,如男性 用網袋tokan、置衣物用的衣籃、魚網、魚籠 kobu、魚蔞及圓箕btuku等,材料則以臺灣黃 鱔藤、竹皮及線為主,依生活用具之所需進行 籐編、竹編、繩編。

賽德克手作―束口袋。 賽德克手作―環保餐具袋。

女 性 傳 統 織 布 所 用 線 材 , 主 要 是 得 自 苧  纖 維的絲,經繁瑣費時的製程後始能織造出各色 交織的布疋(布匹),再以布疋為素材製作衣 服、衣飾及縫製被褥。早期受限於天然織染原 料,常見顏色為紅、黑、白色等,而賽德克族 人對紅色情有獨鍾。本分項工作成立「傳統編 織 工 藝 組 」 組 , 成 員10人,以每週四為共學 日,日間編織教學、晚上聚會討論,研議宣導 品設計開發方案及樣品製作分工等作業。

依據多次討論,以「上山」及「生活」兩個 主題,轉化為後背束口袋、環保餐具隨身包及 織布吊飾。所開發之文創產品,可於生態旅遊 遊程中提供附加銷售價值,對部落而言,創作 及生產過程,也可協助保存其傳統文化工藝。

展望新芽的茁壯

三村六部落從國家步道之生態旅遊輔導計畫 出發,再結合山村發展計畫;從接受外部專業 團隊之輔導帶領,再轉進回推自身組織之演練 操作,二者之結合,對於林務局而言,除可發 展具深度、廣度之臺灣山林環境體驗,讓國內 外遊感受臺灣之美外,當地部落則在友善環境 專輯:生態旅遊與手作步道

(10)

猶如從泥土裡冒出之新芽,須賡續再給予一些 時日的照護,讓其有機會從苗成樹,甚至於未 來自立繁衍成林。是故,在現有執行成果下,

未來可再試再延伸、深化或轉進的作法,可從 下列方向思考:

一 、 生 態 旅 遊 產 品 並 非 價 格 競 爭 導 向 之 產 品,面對高度競爭之遊憩服務市場,客源穩定 性為一大挑戰。目前天池山莊之住宿及紮營人 數 每 年 約2.4萬人次,遠高於部落服務量能,

如何界定自身產品定位及目標客源,並精進服 務品質,維持產品吸引力,有待持續努力。另 外,客源召募上,也可思考與旅行業者擴大合 作,除藉以引入國外客源,亦可借重業者之專 業以補強自身之不足,而林管處、部落及業者 間之具體之合作方式,是否比照國家森林遊樂 區成立策略聯盟,亦有待各方凝聚共識。

二、部落農業應朝友善農耕的方向發展,以 促成對生產環境之實質改善。藉由打入合作銷 售平台及通路,作為鼓勵跟進的誘因。另外,

三、持續維持部落生活記憶故事蒐集、手作 步道及文化元素宣導品等項目的執行,表象上 雖然是推展生態旅遊所進行的附帶計畫,但深 層意義上,對於部落文化傳承及生活空間之改 善,亦有其不可不為的必然性,而有持續辦理 之必要。

四 、 賽 德 克 民 族 植 物 之 調 查 , 應 於 既 有 報 告成果外,進一步編輯出版,同時繼續追蹤訪 談 、 四 時 紀 錄 , 讓 賽 德 克 族 的 生 活 智 慧 可 詳 實記錄寫成書,得以普遍傳承。實務應用上,

則可結合「林下經濟」、「保種計畫」及「食 農教育」,將傳統的農作智慧轉進為實質友善 耕作及行銷生態旅遊推展的新主題與特色。如 由法規層次來看,《森林法》第15條第4項規 定,原住民族得依其生活慣俗需要採取森林產 物,而本計畫之民族植物調查結果,亦可為賽 德克族之生活慣俗需要,提供學術上之參考,

有助於相關法規之訂定及執行。

圖 / 大山影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2 建築舖面 施浚澤 明道學校財團法人明道大學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 國立秀水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2 建築舖面 陳武鑫 國立土庫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4 社團法人台中市健康長青協會 行銷策略規劃 5 臺中市環保生態保育志工協會 擬訂行銷策略 6 南投縣仁愛鄉萬豐社區發展協會 遊程活動規劃及行銷

協會/組織會議: 由協會/組織主辦之會議。.

勞動部自民國 92 年起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以下稱本計畫),以民間

勞動部自民國 92 年起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以下稱本計畫),以民間

一、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以下簡稱本署)為協助本署各分署 (以下簡稱

Travel Coordinators (HARTCO) 香港註冊導遊協會 Hong Kong Hotels Association (HKHA) 香 港 酒 店 業 協 會 Hong Kong Tourism Board (HKTB) 香 港 旅 遊 發 展

英國艾塞克斯郡 10 月 23 日發生冷凍貨櫃車命案,警方已確定在貨櫃內發現的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