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3-2 CO 和 H 2 O 分子的吸附結構和吸附能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3-2 CO 和 H 2 O 分子的吸附結構和吸附能探討 "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3-2 CO 和 H 2 O 分子的吸附結構和吸附能探討

為了探討各個中間產物吸附於表面時的吸附能大小及結構變 化,我們首先計算了這些中間產物於單一氣態分子時的結構與能量,

經過幾何優選的結果呈現在圖 4 中(包括 species 1-6)。計算後的系統 能量記錄於表 4 當中。VASP 計算程式一般使用於計算週期性的大分 子系統,將其應用在模擬單一氣態分子時,我們的作法是先將單位晶 格擴大到 25×25×25 Å 3 ,以避免分子間的作用力;其他的收斂條件則相 同。將我們的結果比較文獻上的實驗值或計算值 46-48 發現,無論在鍵 長或是鍵角都能夠非常的吻合,與文獻的差值皆少於±0.02 Å 和±1.0 degree。因此在隔離的系統中(isolate system),VASP 程式也能夠得到 相當可信的模擬結果。

進一步,我們探討一氧化碳和水分子吸附於 4Rh/CeO 2 (Rh-cluster) 表面的穩定結構,經過幾何優選計算後的結果描繪於圖 5 中;檢視 4Rh/CeO 2 (Rh-cluster)表面,我們可以把表面的 Rh 原子視其所在環境 的對稱性分為兩種,分別標示為 Rh a 和 Rh b 。各個吸附位置其鍵長、

鍵角和吸附能表列於表 5 中。對於一氧化碳的吸附而言,我們計算了

各種可能的吸附結構,包括:一氧化碳分子以碳端或氧端接 Rh 原子

(Rh 或 Rh ),或是一氧化碳分子橋接在 Rh 和 Rh 原子間,這些結構

(2)

19

C

C C

O

O

O

O O O O

H H

H

H H

1.14 H

0.97 0.97

104.7

0.99

126.1 1.19

1.35 108.1

0.98 1.17 1.17 0.75

(1).CO (2).H 2 O (3).OH

(4).COOH (5).CO 2 (6).H 2

圖 4 氣態分子經 VASP 計算幾何優選結構圖。(1) carbon monoxide, (2) water, (3) hydrogen oxide, (4) carboxyl, (5) carbon dioxide, (6)

hydrogen gas。鍵長單位為 Å。

(3)

表 4 水氣轉移反應中反應物,產物和中間產物的氣態分子絕對能量計算值

a

。 各分子的結構紀錄於圖 4 中。

Intermediate (stoichiometry) Optimized total energies (eV) Carbon monoxide (CO) -14.832938

Water (H

2

O) -14.274539 Hydrogen oxide (OH) -7.323619

Hydrogen atom (H) -0.138572 Carboxyl (COOH) -24.269065 Carbon dioxide(CO

2

) -23.034641 Hydrogen gas(H

2

) -6.788365

a.

All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VASP package.

(4)

21

圖 5 CO 和 H

2

O 分子吸附於 4Rh/CeO

2

(Rh-cluster)表面的可能結構經由 VASP 計算後,幾何優選結構示意圖。圖中藍色表示 Ce,綠色 表示 Rh,紅色表示 O,黃色表示為 C,淡藍色為 H。鍵長的單位為 Å。

(5)

表 5. H

2

O 分子和 CO 分子在 4Rh/CeO

2

(Rh–cluster)表面的鍵長鍵角和吸附能 E

ads

(kcal/mol)

a

的計算值。經由計算後的結構呈現於圖 5。

a

E

ads

= – (E

total

– E

molecule

– E

surface

)

b

對於另一個不同位相的鍵長和鍵角計算值

species r(Rh(Ce)-C(O)) /Å

r(O-C(H)) /Å

∠(Rh-C(O)-O(C)) /deg

E

ads

/kcal mol

-1

OC–Rh

a(a)

1.83 1.17 177.0 67.44

OC–Rh

b(a)

1.83 1.17 174.8 61.07

CO–Rh

a(a)

2.03 1.16 177.5 13.88

CO–Rh

b(a)

2.03 1.16 175.5 6.98

OC–Rh

ab

bridge (a)

1.93 (2.13)

b

1.18 149.3 (130.6)

b

62.66

H

2

O–Rh

a(a)

2.15 0.98 24.20

H

2

O–Rh

b(a)

2.17 0.99 16.72

H

2

O–Ce

a(a)

3.53 0.99 17.54

H

2

O–Ce

b(a)

3.57 1.00 13.57

H

2

O–Rh–

hollow (a)

2.22 (2.48, 2.94)

b

0.98 (1.00)

b

13.08

(6)

23

分別標示為 OC-Rh a(a) ,OC-Rh b(a) ,CO-Rh a(a) ,CO-Rh a(a) 和 OC-Rh ab -

bridge (a) 。對於其他可能的吸附位置,如 : 一氧化碳吸附於 Ce 原子的

正上方或吸附於表面 O 原子的正上方…等等,雖然這些結構的結果

沒有呈現於本篇論文中,但我們還是做了一系列的計算探討;計算結

果顯示,一氧化碳以這些吸附模式附著於表面時,僅為物理吸附;吸

附能與吸附於 Rh 原子上比較,大約少了 30~55 kcal/mol,顯示當一

氧化碳與表面 Ce 和 O 原子接觸時並不能穩定吸附。在反應需要高溫

的條件下,容易因吸附物本身具有高動能而無法成功吸附於表面。這

樣的結果和 Yang 等作者 31 的發現相同。根據其利用理論計算模擬的

結果,不論一氧化碳利用碳端或是氧端與純的 CeO 2 (111)表面(沒有

Rh 金屬)作用,吸附能皆小於 3.92 kcal/mol。而 Gorte 等作者 49 也在

文獻中提到,在 Rh/CeO 2 系統中,一氧化碳分子較容易吸附於 Rh 原

子上。觀察五種列於表 5 的可能吸附結構和吸附能可知,一氧化碳能

與表面 Rh 金屬形成強烈的鍵結,且鍵結形式為利用碳端和 Rh 原子

相接。這種一氧化碳以其碳端而非氧端吸附於表面的性質,可以

coorperative effect 解釋 : 當一氧化碳分子以其碳端提供(donate)電子

與表面相接時,氧端上的電子易轉移至碳端而產生一同向之協同作

用,稱為 coorperative effect,利用氧端與表面作用時則無此效果。因

此,一氧化碳的碳端有較強的提供(donate)電子能力,使得吸附能大

(7)

於以氧端鍵結的情形。而一氧化碳與過渡金屬元素的鍵結機制則可以 用 Blyholder model 50 來說明 (Scheme 2) : 當一氧化碳以碳端與過渡 金屬元素鍵結時,一氧化碳利用 5σ 軌域提供電子給予表面 Rh 原子,

表面的 Rh 原子則利用其 d 軌域電子反向提供(back donation)電子到一 氧化碳分子的 2π*軌域,因此可形成穩定的 OC-Rh 鍵結。此外,我 們可以由 CO 分子的振動頻率來證實 Rh 原子 d 軌域的反向提供性 質。由表 6 中的數據可以發現,當 CO 分子吸附於表面 Rh 原子上時,

其振動頻率會有紅位移(red shift)的現象產生,這是由於 Rh 電子反向 提供於 CO 分子的 antibonding(2π*)中,造成 CO 鍵長的變長而使得振 動頻率降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所計算的頻率數值能夠和實驗 值相當吻合。

水分子與 4Rh/CeO 2 (Rh-cluster)表面的吸附結構,計算結果呈現 於圖 5 中,吸附能大小則表列於表 5 下半部。經由計算的結果發現,

C O

e - C

O

e -

CO to Rh metal σ donation

metal Rh to CO π* backdonation

Rh Rh

(8)

25

表 6 CO 分子在氣態和在 4Rh/CeO

2

(111)表面上的振動頻率實驗值和理論值

species frequency

CO

(g)

2126.71 cm

-1

CO-Rh

a(a)

1989.64 cm

-1

CO-Rh

b(a)

1983.39 cm

-1

exp (gas phase) 2143 cm

-1

exp

a

(Rh/CeO

2

) 1904~2091 cm

-1

a

Catalysis Today (2000) 327-335

(9)

水分子較易利用其上的 O 原子和表面的金屬原子(Rh 或 Ce 原子)相 接,而不易與表面的 O 原子作用。當和表面的金屬原子作用時,水 分子的吸附能大小為 13.1~24.2 kcal/mol,遠大於和表面 O 原子作用 時的吸附能(與 O 原子作用時吸附能小於 1 kcal/mol)。這樣的結果是 符合預期的,因為當(O…O)的結構形成時,會由於孤對電子間的斥力 造成吸附結構的不穩定。觀察表 5 中五種結構的吸附能可以發現,水 分 子 在 4Rh/CeO 2 (Rh-cluster) 表 面 上 最 穩 定 的 吸 附 結 構 為 H 2 O-Rh a(a) ,吸附能大小為 24.2 kcal/mol。在這個吸附位置時,能夠 得到最近的(O…Metal)距離,故水分子能與表面有較強的作用力,而 得到較穩定的吸附結構。此外,比較 Rh a 和 Rh b 兩吸附位置的異同則 可以發現 : Rh a 原子和周圍兩顆 Rh b 原子所夾的角度為 129 度,因此 當 H 2 O 的 O 原子吸附於 Rh a 原子上時,兩個 H 原子較容易和周圍兩 個 Rh b 原子產生作用力而增加吸附能;反觀 Rh b 原子和周圍兩顆 Rh a

夾角約為 65 度,對於 H 2 O 分子中兩個 H 原子的吸附則較不利(水分 子夾角計算值為 104.7 度)。

我們將吸附能的計算結果和 Liu 等作者 51 對於類似的系統

4Au/CeO 2 (111)所得的結果做一個比較。在他們的系統中,一氧化碳

和水分子對於金的吸附 OC-Au (a) 和 H 2 O-Au (a) ,其吸附能大小分別為

(10)

27

28.13 kcal/mol 和 9.22~11.53 kcal/mol。比較兩結果吸附能大小的差

異,可以發現在 Liu 等作者的系統中吸附能都較小,可能原因來自於

系統的不同,Liu 等作者所計算的 Au 原子主要吸附於氧缺陷上方和

附近,造成有 Au

δ

- 的結果,對於一氧化碳和水的吸附較不利。

數據

圖  4    氣態分子經 VASP 計算幾何優選結構圖。(1) carbon monoxide,  (2) water, (3) hydrogen oxide, (4) carboxyl, (5) carbon dioxide, (6)
表  4    水氣轉移反應中反應物,產物和中間產物的氣態分子絕對能量計算值 a 。 各分子的結構紀錄於圖 4 中。
圖  5    CO 和 H 2 O 分子吸附於 4Rh/CeO 2 (Rh-cluster)表面的可能結構經由 VASP 計算後,幾何優選結構示意圖。圖中藍色表示 Ce,綠色 表示 Rh,紅色表示 O,黃色表示為 C,淡藍色為 H。鍵長的單位為 Å。
表  5.    H 2 O 分子和 CO 分子在 4Rh/CeO 2 (Rh–cluster)表面的鍵長鍵角和吸附能 E ads  (kcal/mol) a 的計算值。經由計算後的結構呈現於圖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嘉大附小 陳佳萍 江嘉玲.. 從講解說明到實際製作,只有用40分鐘的時間,考驗小朋

 本實驗測得的 pH 值與酸鹼度計測得的 pH 值差異不大,約 1%,證明了我們 也可以利用吸光值,來推算出溶液中不同分子的濃度,進而求得

④ 小腸:小腸有消化和 吸收作用,藉由小腸 壁分泌的腸液、來自 胰臟的胰液和來自肝 臟的膽汁,消化為葡 萄糖、胺基酸等營養 物質,再由小腸壁上 的絨毛吸收。.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在室溫時,少部分共價鍵中的電子吸收了足 夠的熱能跳出他的鍵結位置,進入共價鍵間

本書立足中華文化大背景,較為深入系統地分析研究了回族傳統法文化的形成基礎、發展歷

智慧型手機是一種運算能力及功能比傳統手機更強的手機。 通常使用的作 業系統有: Symbian 、 Windows Mobile 、 iOS 、 Linux (含 Android 、 Maemo 和 WebOS) 、.. Palm

由於 Android 作業系統的開放性和可移植性,它可以被用在大部分電子產品 上,Android 作業系統大多搭載在使用了 ARM 架構的硬體設備上使裝置更加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