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位與個人收入。
由於原住民在台灣地區中家庭社經地位比人數佔大多數的漢人低很多 (黃 毅志,2001),單親家庭、隔代教養與寄親家庭等家庭結構不完整性的比率較漢 人高(吳慧瑛,2007;巫有鎰,2007),家庭所能提供子女的教育資源也不如漢 人(吳明隆、林慶信,2004;巫有鎰,2007;張善楠、黃毅志,1999),而不足 的家庭教育資源又會因原住民兄弟姊妹數眾多而稀釋,如稀釋父母對子女教育的 關注與提供子女參與學科補習,致使每一名原住民子女所能分配到的教育資源也 就比漢人少很多(吳慧瑛,2007;巫有鎰,2007)。不過,在控制家庭社經地位 後,原住民的學業成績仍比漢人低很多,可歸因於原住民子女有不利的生活風 格,如抽菸、喝酒、嚼檳榔等,這會給老師負面的印象,對學業成績也就產生不 利的影響(巫有鎰,2007;張善楠、黃毅志,1999)。有關原住民國中學業成績 的研究指出:原住民的成績明顯不如漢人,即使在控制家庭社經地位後,原住民 子女的成績仍比漢人低很多,這會造成原住民學業成績較漢人差很多,對升上高 中階段教育分流產生不利影響,較不可能升上公立學校、公立高中,而較可能升 上私立學校、私立高職(李佩嬛、黃毅志,2011)。這同樣會因為原住民所接受 的課程重點將放在基礎技能的學習,學科的學業成績將更形不利,會降低其進 入、完成大學教育的機會,而降低受教育年數,進而降低現職地位與收入。另隨 著性別差別待遇減弱(黃毅志,1995),現在國中男生與女生的學業成績並無多 大差別(劉正,2006)。但男女生在升上高中、大學階段的公私立教育分流有何 差別呢?這有待本文進一步檢證。
Show more
94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