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醫陰陽體質與自律神經、經絡能量相關性之初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Share "中醫陰陽體質與自律神經、經絡能量相關性之初探"

Copied!
9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中醫陰陽體質與自律神經、經絡能量相關性之初探.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yin-yang constit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utonomous nervous system, and meridian energy.. 姓 指. 名:洪小雱 導. 教. 授:章美英.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1 月 19 日.

(2)

(3)

(4) 中醫陰陽體質與自律神經、經絡能量 相關性之初探 研究所別: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章美英教授 研究生:洪小雱 時間:101 年 1 月 19 日 論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建立一個具體、客觀、實用的陰陽體質問卷,由於中醫護理發展 有別於西方護理學,較缺乏護理人員可評估的客觀工具,希望透過儀器測量數據相關 性分析,增加陰陽體質問卷信效度,研究設計以橫斷式研究方法,採立意取樣,研究 對象以北部某地區醫院,員工及來院民眾為主,男女皆可,20-68 歲,共計 207 位, 研究工具以自擬式陰陽體質徵候問卷、心率變異度分析儀、電腦經絡能量分析儀等, 進行相關資料收集,以中醫陰陽理論為假設基礎,擬定陰陽體質徵候問卷;進行自律 神經之交感常規化低頻功率(Low Frequency in normalized units LFnu)及副交感常 規化高頻功率(High Frequency in normalized units);經絡的陰經經絡能量、陽經 經絡能量等資料,進行相關性分析,為求檢測客觀性及準確性兩項儀器檢測皆測兩次 並將其數值取平均值,進行標準差、平均數、百分比、因素分析、t 檢定、皮爾森相 關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1.年齡、性別與陰陽體質、陰性體質徵候、陽性體質徵候並無 顯著相關(P>0.05);2.交感神經(LFnu)與陽性體質徵候呈顯著正相關(P<0.05),與陰 性體質徵候呈顯著負相關(P<0.05);副交感神經(HFnu)與陰性體質徵候呈顯著正相關 (P<0.05),與陽性體質徵候呈顯著負相關(P<0.05)。3.絡經能量與陰陽體質無顯著相 關(P>0.05)。 根據本研究結論如下:年齡、性別不會影響陰陽體質、陰陽體質徵候的表現;交 感神經較高的人,陽性體質徵候表現相對越高,陰性體質徵候表現相對越低;副交感 神經較高的人,陰性體質徵候表現相對較高,陽性體質徵候表現相對較低;陰經經絡 能量、陽經經絡能量與體質之偏陰質或偏陽質無關,兩者分別以中西醫不同的觀點進 行,是西方醫學以系統方式了解陰陽體質徵候表現,而中醫則是以體整思維模式進行, 其結果可增加陰陽體質問卷信度與效度,使臨床護理人員有進一步簡單且具體、客觀、 可評估的內容及方式,提供臨床陰陽體質初步的評估判斷或篩檢,作為病患護理衛教 及健康照護指引之依據,以及將來進一步體質研究的相關基礎。 關鍵字:陰陽體質、自律神經、經絡能量. I.

(5)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ubstantiate a solidified, objective as well as practical questionnaire about yin-yang constitution.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ursing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that of western medicine, there has long been a lack of an objective tool accessible to the nursing staff, and in hoping that through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data acquired from instrumentation, we can augment the cred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Cross-sectional method with random sampling was adopted, and the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from a regional hospital located in northern Taiwan, comprising staff and patients, both genders included, aged 20 to 68, and totaling 207. We utilize self-styled questionnaire on yin-yang constitutional symptoms,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alyzer, computerized meridian energy analyzer, etc, to collect the data. The questionnaire wa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yin-yang theory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we took measurements on sympathetic low frequency in n.u., parasympathetic high frequency in n.u., and energy level in both yin and yang meridians. In order to be objective and accurate, all the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twice and their mean values were obtained. All the collected data went through standard deviation, mean, percentile, factor analysis, t-test,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earson corre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1. Age and genders a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yin-yang constitution, and signs from yin and yang constitutions, respectively (P>0.05). 2. Sympathetic system (LF n.u.) is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yang constitutional symptoms(P<0.05). and. high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yin. constitutional. symptoms .(P<0.05) While parasympathetic symptoms (HF n.u.) shows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yin constitutional symptoms (P<0.05), and highly negative correlation II.

(6) with yang constitutional symptoms (P<0.05). 3. Meridian energy has no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yin-yang constitution(P>0.05). We can conclude as follows. Age and sex won't affect the manifestations of yin-yang constitutions and constitutional symptoms; subjects with higher sympathetic activities show more of yang constitutional symptoms, and less of yin constitutional symptoms; whereas those with higher parasympathetic activities show more of yin constitutional symptoms and less yang symptoms ; yin or yang meridian energy is not related to yin or yang constitutions. We inspect both from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s' points of view in that the western medicine can comprehend yin-yang constitutional symptoms systematically, while the Chinese medicine may proceed in a holographic way of thinking. The aforementioned may enhance the cred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questionnaire, thereby provide simple, solidified, objective and evaluable contents and measures to the practicing nursing staff to perform primary evaluation or screening, and in the meantime serve as the foundation for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basis for further studies pertaining constitutions. Key words: yin-yang constitutions, autonomous nervous system, meridian energy.. III.

(7) 誌謝 終於寫到誌謝,以前總覺得為什麼論文的誌謝要感謝很多人,若非親自走這一遭, 無法體會箇中滋味,你只確定自己要的結局,卻不知道結局的過程會發生甚麼事,不 知道自己在結局之前,會面對各種妳不知道會發生的事情,人生中很多事情憑一己之 力是無法完成的,完成碩士學位的過程更是有深刻的感受。 特別是我的指導教授章美英老師,她對學術嚴謹的要求、教學的熱誠都令我望 其項背,感謝美英老師在我迷失在浩瀚書海中不時把我拉回來,不管是觀念、研究框 架,不斷的鞭策我,總是相信我一定可以辦到,建立我的信心,讓我學習到研究的過 程及方式,所辦研究助理其明給予電腦及儀器技術上問題的解決與協助,研究計劃執 行過程中耕莘醫院永和分院護理部英玲督導、淑娟護理長、提供我很好的研究環境, 教研室曉宇、禹玲協助我順利執行研究的申請,主管張富程醫師、同事采潔、孟玉、 雅雯讓我念研究所過程,在科內最忙碌的時候分擔我的工作,允許我請假,中西醫結 合護理研究所第八屆同學一路互相扶持的姐妹們,梅綾、潔儒、佳昀、綠蓉,素珠姐、 蕙娟姊大家的分享跟互助,每每在遇到挫折時、有大夥一起走過這段路程,寫下難忘 的回憶,真的很幸運跟妳們當同學,這是份難得緣份,感謝有妳們相伴的日子,感謝 梅綾在我最想打退堂鼓時,展現令我佩服的勇氣、 堅持及鼓勵讓我好生感動,當我 生活中只有論文時,家裡的姐妹們不忘提醒我吃飯、照顧我的健康以盡量不打擾我的 方式陪我度過,還有親愛的媽媽準備的雞湯、點點滴滴在心頭,感恩。 論文是一場腦力、體力、意志力交戰的過程,就像一場馬拉松,我總覺得自己是 幸運的,若不是身邊協助我的恩師、及親朋好友們,我自己真的無法走到終點,謝謝 你們,最後謝謝一同參與這次研究計劃 207 位受試者,若不是各位熱情參與,要如何 作到呢?也要感謝不是太聰明,卻堅持沒有放棄的自己,因為賈柏斯的名言「用“最 後一天”的心情去選擇下一步,我們會更有方向; 用“第一天”的態度去做每一件 事,我們會更有活力」這句話讓我撐過每一個艱難的時刻,及面對各種問題時解決的 勇氣,這不僅是我人生很重要的學習過程,也是我人生中一場難忘的記憶、如果我能 有一點點的成就,都是你們給我的,感謝大家。. 小雱僅誌於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 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 2011/02/16 台北 IV.

(8) 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誌. 謝-------------------------------------------------------------IV. 目. 次--------------------------------------------------------------V. 圖表索引-------------------------------------------------------------VII 第壹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與. 研. 究. 假. 設. -------------------------------------------------------------------3 第三節 名詞界定----------------------------------------------------4 第貳章 文 獻 查 證-----------------------------------------------------7 第一節 中醫陰陽學說------------------------------------------------7 第二節 陰陽體質---------------------------------------------------10 第三節 自律神經系統-----------------------------------------------17 第四節 經絡學說---------------------------------------------------19 第參章 研 究 方 法-----------------------------------------------------25 第一節 研究設計---------------------------------------------------25 第二節 研究架構---------------------------------------------------26 第三節 研究對象---------------------------------------------------27 第四節 研究工具及信效度檢定---------------------------------------28 第五節 研究流程---------------------------------------------------38 第六節 研究倫理考量-----------------------------------------------41 第七節 資料處理分析-----------------------------------------------42 第肆章 結 果-----------------------------------------------------------44 第伍章 討 論-----------------------------------------------------------49 第一節 年齡、性別與陰陽體質、陰性體質徵候、陽性體質徵候之差異-------49 第二節 自律神經之交感神經(LFnu)、副交感神經(HFnu)與陰陽體質徵候之相關 V.

(9) 性----------------------------------------------------------------52 第三節 絡經能量之陰經經絡能量、陽經經絡能量與陰陽體質之相關性-----54 第陸章 結論、建議與研究限制--------------------------------------------56 第一節 結論-------------------------------------------------------56 第二節 建議-------------------------------------------------------57 第三節 研究限制---------------------------------------------------57 參 考 文 獻------------------------------------------------------------59 中文部分 ---------------------------------------------------------59 英文部分 ---------------------------------------------------------65 附件 ------------------------------------------------------------------59 附錄一 體質、自律神經、經絡能量相關研究表-------------------------67 附錄二 人體試驗同意核可證明---------------------------------------75 附錄三 受試者同意書-----------------------------------------------76 附錄四 最初版本陰陽體質徵候問卷-----------------------------------77. VI.

(10) 圖表索引 表目次 表1-1代表經絡測量的十二經絡及十二個穴位點-------------------------------8 表2-1不同體型分型定義中,體質徵候描述-----------------------------------14 表2-2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對不同器官或腺體的反應------------------------18 表3-1陰陽體質徵候探索性因素分析負荷量表--------------------------------32 表3-2資料分析方法------------------------------------------------------43 表4-1研究對象基本屬性分析----------------------------------------------44 表4-2各依變項測量結果之平均數與標準差分析------------------------------45 表4-3年齡、體質相關性分析-----------------------------------------------46 表4-4男女性別與體質差異性分析及t檢定-----------------------------------46 表4-5自律神經與體質相關性分析------------------------------------------47 表4-6體質與經絡能量相關性分析------------------------------------------48. VII.

(11) 圖目次 3-1 研究架構-----------------------------------------------------------26 3-2 心律變異度分析儀(SA3000P software)-----------------------------35 3-3 經絡能量分析儀-----------------------------------------------------36 3-4 研究流程-----------------------------------------------------------39 3-5 實驗檢測流程-------------------------------------------------------40. VIII.

(12)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人」是護理專業服務的主要對象,近代護理理論都強調「人」有生理、心理、 社會、靈性等層面,這些層面緊密的關聯,彼此互相影響;同時強調「人」的整體性 (holistic),認為評估人的時候要以整體為考量(陳等,2006);而中醫理論認為陰陽 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基本條件,並且把整個人體及自然界看作一個整體或一個系統,自 然界與人身的陰陽無時不刻在消長變化中(印,2005),所謂天人合一或天地人合一(匡, 2002),即是指人的生理活動、健康狀況甚至心理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甚至氣象與天候活動的影響。其根本任務是維持是調節及維持人體各個層次 的生態平衡(俞、周,2006)。西方醫學的發展從「生物醫學模式」以解剖生理已經無 法滿足現代對疾病的解釋, George(1977)正式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新概念(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認為導致人類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 素,還有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因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研究物件不僅是 自然的人, 包含研究人的狀態和人所處的環境。所以東西方醫學在對人的生命、 健康、疾病觀點及醫學模式發展有漸趨相似的趨勢。(季,2007). 以護理人員角度看東西方醫學在身體評估方面的差異是,西方醫學長久以來已經 建立完整的身體評估體系,其內容包括:依視、聽、扣、觸收集病患病史及觀察、神 經學檢查、五官鏡、其他檢驗、病理學檢查及光學儀器斷層等完整的評估方式 (Sandra ,2006)。雖具科技化、客觀、具體可評估的方式,但評估方式以各個系統分 別評估;例如:心血管系統、骨骼系統、神經系統…等等。相反的傳統醫學有別於西 方醫學的特色是-辯證思維,雖考慮人的整體性,將人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但卻無 法符合現代科學客觀、量化的、具體的診斷方式。. 中醫徵候的辨證依發展過程可劃分為傳統辨證診斷和現代辨證診斷研究兩個歷 史階段(由,2002)。症狀、徵候、疾病作為辨證依據,三種都是定性的經驗診斷(李, 1.

(13) 2005)。從80 年代開始,定量化、客觀化和標準化診斷研究的各種探索;例如:體質量 表的發展,經絡能量分析儀臨床應用;建立西醫微觀指標與中醫“證候”的聯繫(由、 胡,2002);例如:學者以自律神經心率變異度的測量,探討與陰陽體質的相關係研究, 以上皆顯示傳統中醫正努力朝向現代化的目標邁進 。 近年體質相關學者針對體質評估發展量表(彭、李,2001;蘇,2008;陳,2009), 但尚無以科學儀器,以客觀數據方式互相應證,本研究以自擬式陰陽體質問卷,以中 醫陰陽理論為基礎,分別從西方醫學系統的觀點,以自律神經之心律變異度分析 (Heart rate variation analysis)與中醫陰陽整體辯證觀點出發,用電腦經絡能量分析,探 討兩者與陰陽體質相關性,探究其中連結,希望透過實證研究方式,建立陰陽體質徵 候問卷、儀器測量數據建彼此相關性,增加陰陽體質徵候問卷之信效度,提供更可靠、 客觀化、科學化的實證資料,提供護理人員更多客觀、具體、非侵入性評估方式,進 而提供病患不同的健康促進的選擇與照護,促進中西醫結合護理之發展。. 2.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 一、 研究目的 (一)、探討年齡、性別與陰陽體質、陰性體質徵候、陽性體質徵候之差異性。 (二)、探討自律神經之交感神經(Low Frequency in normalized units LFnu)、 副交感神經(High Frequency in normalized units HFnu)與陰性體質徵 候、陽性體質徵候的相關性。 (三)、探討絡經能量(陰經經絡能量、陽經經絡能量)與陰陽體質的相關性。.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提出下列研究假設:. 二、研究假設 (一)、年齡、性別與陰陽體質、陰性體質徵候、陽性體質徵候有差異性。 (二)、自律神經之交感神經(Low Frequency in normalized units)LFnu、副交 感神經(High Frequency in normalized units) HFnu 與陰性體質徵候、 陽性體質徵候相關性。 (三)、絡經能量(陰經經絡能量、陽經經絡能量)與陰陽體質的相關性。. 3.

(15) 第三節 名詞界定 本研究各研究變項概念型定義及操作型定義說明如下:. 一、 體質 中醫體質理論淵源於《黃帝內經》 《靈樞壽夭》剛柔云人之生也有剛有柔, 有強有弱,有長有短,有陰有陽,內經在體質人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均有 論及,奠定中醫體質理論的基礎(丁,2010)。體質是個體在生命過程中,在先 天遺傳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及心理狀態等方面綜 合的、相對穩定的特性(王,2005)。. (一)陰陽體質 1.概念性定義 中醫強調是人“形神合一”“身心合一”與自然相統一的觀念 (易、李, 2005)。理想的體質應該是陰陽平和,中醫強調陰陽平衡是一種動態及互相消 長,強調人為一個整體,陰陽同時並在,只要不超過機體所能調適及適應的狀 態,維持一種身體內在動態平衡狀態,因此正常人體質大致分為陰陽平和質、 偏陰質、偏陽質(李,2005;李,2008)。 2.操作性定義 本研究以自擬式問卷,內容包含陰性及陽性體質徵候問項,以 Likert 五分尺度計分法,受試者填答「完全不會」給 1 分,填答「一直都有」給 5 分, 得分越高表示該項徵候表現越強;將其中代表陰性體質徵候的分數以負向計分 方式與陽性體質徵候的分數加總計算為陰陽體質問卷總分,分數越高表示越偏 陽性體質,分數越低表示越趨向偏陰性體質。. (二)、陰性體質徵候. 4.

(16) 1.概念型的定義 凡符合一般〝陰〞的概念一般屬性的徵候,如裡、寒、虛概屬陰範圍(鄧, 1992)。. 2..操作型定義 以自擬式陰陽體質徵候問卷內容,受試者填寫後,分別加總陰性體質徵候 得分,陽性體質徵候得分,計算陰性體質徵候表現所佔的百分比,以其中陰性 體質徵候分數,除以陰性體質徵候分數加陽性體質徵候分數 x100,百分比越 高表示陰性體質徵候表現強度越高,反之表示陰性體質徵候表現強度越低。 陰性體質徵候分數 (陰性體質徵候分數+陽性體質徵候分數)x100. (三)、陽性體質徵候 1.概念型定義 凡符合一般〝陽〞的一般屬性的徵候,凡有表、熱、實概屬陽的範圍(鄧,民 81)。徵候表現亢進、興奮、表熱、實等積極現象統稱為陽(印,2005). 2.操作型定義 以自擬式體質問卷內容,受試者填寫後,分別加總陰性體質徵候問卷得分及陽 性體質徵候問卷得分,計算陽性體質徵候表現所佔的百分比,以陽體質問卷之 得分,除以陰性體質徵候分數加陽性體質徵候分數 x100,百分比越高表示陽 性體質徵候的表現越高,反之表示陽性體質徵候表現較低。 陽性體質徵候分數 陰性體質徵候分數+陽性體質徵候分數 x100. 二、自律神經(Autonomic Nervous ) 5.

(17) 自律神經系統(ANS)控制內臟體內器官之系統,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交感神經 (Sympathetic Nervous )及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Nervous )此系統控制平 滑肌及腺體,內分泌腺及外分泌腺,協助動脈血壓、腸胃道的運動及分泌、膀胱排 尿、體溫等(Gyton & Hall,2008)。. (一)、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ous ) 1.概念型定義 當人面臨緊張、恐懼、戰鬥、或逃離之情境交感神經系統會被喚醒並且開 始作用,體內使用能量會迅速增加,造成瞳孔放大,血壓上升,心跳加速,血 管縮收;另外一方面尿液減少,消化變慢,全力面對目前危機(Gyton & Hall,2008; 季,2007)。 2.操作型定義 使用心律變異分析儀,以頻譜分析(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提供 低頻 Low frequency 其頻率範圍 0.04-0.15Hz;計算常規化低頻功率(Low Frequency in normalized units)單位:nu, LF(nu)代表交感神經(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1996)。. (二)、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Nervous) 1.概念型定義 當人處於輕鬆,休息,復原,睡覺或緊張過後的情境時,此時身體的工作 目標是儲備能量所以開始瞳孔縮小,血壓降低,心跳變慢,增加尿液分泌,消 化吸收過程開始(季,2007;Gyton & Hall,2008)。. 6.

(18) 2.操作型定義 使用心律變異分析儀,以頻譜分析(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提供高頻 High frequency 其頻率範圍 0.15-0.4Hz;計算常規化高頻功率百分(High Frequency in normalized units)單位:nu, HF(nu)代表副交感神經。(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1996)。. 二、 經絡能量 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認為人是 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在人體的各部分組織、器官之間,有緊密的聯繫,這種聯 繫的路徑就是經絡 (印,2005);經絡能量以電性學假說的原理,依據歐姆定 律(Ohm’s Law)所制定,人體皮膚電阻愈高,檢測數值愈低,相反的人體皮膚 電阻愈低,檢測數值愈高。硬體設計保持在12 伏特直流電的電壓,在硬體內 維持一定的電阻以產生200豪安的電流,透過檢測這十二個原穴(見表1-1)的電 阻數值( 賴,1985;杜,2008),取得共24個經絡能量,12個屬陰經經絡能量, 12個屬陽經經絡能量,做為經絡能量依據。. (一)、陰經經絡能量 1.概念型定義 經絡循行陰經五臟,經絡以表裡區分陰陽,循行於手足內側,因為下肢的 內側屬陰,手臂內側按解剖學姿勢手掌前面,亦屬陰。三陰位於橫膈以上屬均 循行於上肢;足三陰位於橫膈以下,側循行於下肢。 (李,2005;印,2005) 2.操作型定義 以電腦經絡能量分析儀檢測,以屬於「陰」經絡測十二個原穴點見表2-1, 以屬於「陰」的經絡測十二個原穴點,分別測量經絡的興奮度經過收集、分析 與補償之後,經過系統自動統計分析後會自動顯現,表示受測者身體相對的能 量狀態,由於經絡位置左右對稱,所以分別得到全身十二個屬陰經絡能量,十 7.

(19) 二個屬陽經絡能量 (賴,1986)。計算陰經經絡能量百分比等於陰經經絡能量, 除以陰經經絡加陽經經絡能量×100;陰經經絡能量百分比越高代表陰經經絡能 量佔全身能量數值越高,反之越低。. (二)、陽經經絡能量 1.概念型定義 經絡以表裡區分陰陽,循行陽經循行於手足外側陽經與六腑屬陽,循行於 手足的外側,手足外側屬陽(李,2005;印,2005)。 2.操作型定義 以電腦經絡能量分析儀檢測,屬於「陽」的經絡測十二個原穴點見表1-1, 分別測量經絡的興奮度經過收集、分析與補償之後,系統自動統計分析後會自 動顯現,表示受測者身體相對的能量狀態。分別得到全身十二個屬陽的經絡能 量 ,十二個屬陰的經絡能量(賴,1986)。計算陽經經絡能量百分比=陽經經絡 除以陰經經絡加陽經經絡能量×100,百分比越高代表陽經經絡能佔全身能量百 分比數值越高,反之越低。. 表1-1代表經絡測量的12經絡及12個穴位點(印,2005;賴,1987) 陰經 (屬臟) 手. 足. 陽經. 原穴位. 原穴位. (屬腑). 手太陰肺經. 太淵. 手陽明大腸經. 合谷. 手少陰心經. 神門. 手太陽小腸經. 腕骨. 手厥陰心包經. 大陵. 手少陽三焦經. 陽池. 足厥陰肝經. 太衝. 足少陽膽經. 丘虛. 足太陰脾經. 太白. 足陽明胃經. 衝陽. 足少陰腎經. 大鐘. 足太陽膀胱經. 束骨. 8.

(2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中醫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以陰陽變化的規律性,貫穿在整個中醫學應用上(印,2005;方, 2009),以下將對根據陰陽理論為主軸,進行文獻查證,探討在理論上陰陽、體 質、自律神經、經絡相關的內容。. 一、陰陽的定義 (一)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 中各種對. 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 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的概念(印,2005;吳,2007)。 (二)WHO對陰陽定義: 1.陰(Yin)在中國哲學中,女性的,潛在的, 被動的原則(特點是黑暗,寒冷, 濕潤,被動性,解體等)(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7) 2.陽(yang)在中國哲學中,男性的,主動和積極原則(特點是輕,保暖,乾燥, 活動等)(WHO,2007)。. 二、陰陽學說概念 以中國哲學思想,對陰陽觀的論述其基本內容及特色,說明陰陽是事物對 立統一規律的概括性(李,2005),陰陽理論的特色包括陰陽對立性、互相依存、 互相消長、互相轉化,最大目的維持陰陽平衡內在機制與相對協調與穩定結構 的關係,是維繫生命、健康重要的動態平衡機制,所以當陰陽失衡時是病變的 原因也是病變結果(方,2009)。陰陽學說是世界是物質性整體,宇宙一切都是 陰陽的對立與統一結果(劉、劉,2010)。以下將陰陽特色分數如下:. 9.

(21) (一)陰陽的對立性 對立是指處於一個統一體的矛盾雙方的互相排斥、互相鬥爭。陰陽對立是 陰陽雙方的互相排斥、互相鬥爭。陰陽學說認為:陰陽雙方的對立是絕對的, 如天與地、上與下、內與外、動與靜、升與降、出與入、晝與夜、明與暗、寒 與熱、虛與實、散與聚等等。萬事萬物都是陰陽對立的統一。陰陽的對立統一 是“陰陽者,一分為二也”的實質。兩者的互相對立主要表現於之間的互相, 制約、互相消長,其結果取得統一,即取得了動態平衡,稱之為“陰平陽秘” 如 果這種動態平衡遭到破壞即是疾病的形成(李,2005;印,2005)。. (二)陰陽的相互依存性 互根指相互對立的事物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賴,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 另一方而單獨存在。陰陽互根,是陰陽之間的相互依存,互為根據和條件。陰 陽雙方均以對方的存在為自身存在的前提和條件。陰陽所代表的性質或狀態, 如天與地、上與下、動與靜、寒與熱、虛與實、散與聚等等,不僅互相排斥, 而且彼此互為存在的條件。內容高度概括了機體物質與物質之間、功能與功能 之間、功能與物質之間的互相依存關係,如果有陰無陽,有陽無陰,其互相依 存關係遭到破壞就會導致《素問 · 陰陽應象大論》所說“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彼此之間關係的失常,機體的生生不息之機遭到破壞(李,2005;印,2005)。. (三)陰陽的相互消長性 指互相拮抗,互相作用兩者不斷處於“陰消陽長,陽消陰長”強調相對的、 動態的平衡,不是絕對靜止的平衡, 保持相對動態的平衡,也就是如果破壞了 陰陽相對的平衡,形成陰或陽的偏盛或偏衰,導致陰陽消長失調,對人體來說 也即是病理狀態。故《素問 · 陰陽應象大論》說「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 陽盛則熱,陰盛則寒」(李,2005;印,2005)。. (四)陰陽的互相轉化 指陰可轉化為陽,陽可轉化為陰。其主要條件是“物極”即物極必反的條. 10.

(22) 件下,可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就生理而言,疾病的發展過程抑制和興奮的 互相轉化,也是如此。所以說如果陰陽消長適量變過程,那麼陰陽轉化就是質變 的過程(李,2005;印,2005;羅等,2007)。. 11.

(23) 第二節 陰陽體質 一、 體質的概念 體質結構包括(一)體態:身體的解剖結構(人的外表形態)。(二)質態: 維持身體功能的質量和能量狀態(人的生理功能特徵) 。(三)氣質:指心理的 活動和行為的特性(蘇,1995)。. 體質是個體在生命過程中,在先天遺傳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 結構、生理機能及心理狀態等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性。這種特質決定著人 體對某種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變類型的傾向性(王,2005)。 中醫認為體質主要是個體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 相對穩定的特質.生理上表現為在機能、代謝以及對外界刺激反應等方面的個 別差異性;病理上表現為個體對某些病因的易感性和對某些疾病的易患性,及 疾病病情變壞的某種傾向性(匡,2008;郭、皮,2005) 。 體質會受後天各種因素影響,良好的生活環境,合理的飲食、起居,穩定 的心理情緒,可以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所以歸納影響體質因素有飲食營養、勞 動和運動、年齡、性別、地理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等(李,2005)。. 二、 體質分類的依據 陰陽為八綱辯證之總綱,陰陽分類方法又稱陰陽含量類型,强調個體內 陰陽盛衰的差異可以導致個體間在型態、功能、心理以及對外界適應能力等方 面的差異。 (易、李,2005),現代醫家則大多採用了陰陽分類法及後世臨床 觀察分類、綜合性方法,即採取以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陰、陽、氣、血、 津、液的盛、衰、虛、實變化為主,結合臨床觀察進行分類,匡(2003)提出分 型準則兩綱(陰、陽)八要(氣血、寒熱、燥濕、虛實),希望能達到共識,但目 前傳統中醫體質分類缺乏適用性、整體性、系統性等問題,分類標準與命名尚. 12.

(24) 未統一。. 中醫學根據陰陽對立、互根、消長和轉化的相互關係來認識人體正常的 生命活動和異常的生命過程(印,2005)。將陰陽應用到醫學中,使用了“陰陽” 的對立概念, 尤其是疾病診斷;所反映的八個證候,陰陽、表裏、寒熱、虚實 四對“,即八綱辨證,是中醫最基本的辨證方法在分析證候的性質時,使用“寒 熱”、“虛實”的對立概念;認為“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陽盛則熱”、 “陰盛則寒”、“陰虛則熱”、“陽虛則寒”(呂,2009;印,2005),因此體 質分析是提供辯證過程的重要依據,傳統中醫認為健康狀態是陰、陽所表現的 平衡狀態受外在因素(生活壓力、氣候、飲食、病原菌)的影響對內在(體質) 產生變化,由陰、陽所表現出來不平衡的狀態就叫陰虛或陽虛體質,臨床上分 別表現不同的症狀或徵候(Su,2008)。. 三、體質徵候的表現 體質分型不同,理想體質應該是陰陽平和之質,但陰陽平衡式動態消長, 所以總是存在偏陰或偏陽,只要不超過機體調節和適應能力,均屬正常狀態所 以將正常體質分為陰陽平和、偏陰質、偏陽質三種類型(李,2005),學者各 有不同分型,匡(2008)六型正常質、遲冷質、倦晄質、燥紅質、膩滯質、晦澀 質,蘇(2008)七型正常質、陰虛質、陽虛質、氣虛質、血虛質、痰濕質、瘀滯 質,王(2005)與中華醫藥學會(2009)發佈《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皆將 體質分類為平和質、陰虛質、陽虛質、氣虛質、氣鬱質、痰濕質、血淤質、濕 熱質、特秉質等九種;Chnang(2009)陽氣虛體質量表,以上學者依據文獻並對 其分類、命名依據、體質特徵的表述原則,分別進行說明,且致力於體質量表 的發展等,將以上學者分型徵候表現,做整理分析整理如表 2-1 發現,目前學 者對分型歸類或名稱不同,但在不同分型中,徵候表現上可以找到類似的徵候 表現,例如:陰虛質、燥紅質表現徵候與偏陽質類似;遲冷質、陽虛質表現的 徵候與偏陰質類似,倦怠乏力會同時出現在陽虛質及氣虛質, 本研依研究目的 13.

(25) 找出符合「陰」、「陽」概念性定義的徵候表現。 表 2-1、相關學者對不同分型定義中,體質徵候的描述 燥熱質. 遲冷質. 2003 失眠、便秘、 口乾舌燥、口中有異 腰膝怕冷、手足發涼、頻尿、尿清 匡. 味、 手足心發熱、心情煩燥. 長、腹瀉軟便、喜歡熱飲. 調. 、小便偏黃、大便較硬。. 、臉色總是憔悴,看起來沒有精神. 陰虛質. 陽虛質. 元. 2005. 體質特徵:1.形體特徵:體形瘦. 體質特徵:1.形體特徵:多形體. 王. 長。2.常見表現:主項:手足心熱,. 琦. 平素易口燥咽乾,鼻微乾,口渴喜冷 項: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 飲,大便乾燥. 白胖,肌肉不壯。2.常見表現:主. 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 副項:面色潮紅、有烘熱感,目乾澀, 副項:面色柔白,目胞晦暗,口唇色 視物花,唇紅微幹,皮膚偏乾、易生 淡,毛髮易落,易出汗,大便溏薄, 皺紋,眩暈耳鳴,睡眠差,小便短澀, 小便清長。3.心理特徵:性格多沉 脈象細弦或數。3.心理特徵:性情急 靜、內向。4.發病傾向:發病多為 躁,外向好動,活潑。4.發病傾向:. 寒證,或易從寒化,易病痰飲、腫. 平素易患有陰虧燥熱的病變,或病. 脹、泄瀉、陽痿。5.對外界環境適. 後易表現為陰虧症狀。. 應能力:不耐受寒邪、耐夏不耐冬; 易感濕邪。. 2008 陰虛質. 陽虛質. 蘇. 1.. 烘熱、潮熱. 1.. 少氣. 奕. 2.. 口乾. 2.. 倦怠乏力. 彰. 3.. 咽乾. 3.. 喘促、短氣. 4.. 盜汗. 4.. 嗜睡. 5.. 五心煩熱. 5.. 目胞浮腫. 6.. 失音嘶啞. 6.. 畏寒. 7.. 溲赤. 7.. 軟便或瀉. 14.

(26) 氣虛質. 血虛質. 1.倦怠乏力. 1.目黑矇. 2.頭昏. 2.頭昏目眩. 3.少氣. 3.肢體麻木. 4.懶言音弱. 4.心悸. 5.喘促、短氣. 5.目澀模糊. 6.嗜睡. 6.自覺面唇或指甲淡白. 7.目黑矇. 7.睡眠障礙. 2005 偏陽質特徵:. 偏陰質特徵. 李. 形體特徵:體型適中或偏瘦,但較. 形體特徵:形體適中或偏胖、但較. 德. 結。. 弱. 新. 常見表現:面色多略偏紅或微倉. 常見表現:面色偏白而欠華、食量. 黑,或成油性皮膚;食量較大,消化 較小、消化功能吸收一般、平時畏 吸收功能健旺,大便易乾燥,小便 寒喜熱、或體溫偏低、精力偏弱、 易赤黃、平時為熱喜冷、或體溫略 容易疲勞。 為偏高、動則易出汗、喜飲水。 2009 陰虛質. 陽虛質. 中. 總體特徵:陰液虧少,以口燥咽乾、 總體特徵:陽氣不足,畏寒怕冷、. 華. 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為主要特徵。 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徵。. 醫. 形體特徵:體形偏瘦。. 藥. 常見表現:手足心熱,口燥咽乾,鼻 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溫,. 學. 微乾,喜冷飲,大便乾燥,舌紅少 喜熱飲食,精神不振,甜淡胖嫩,. 會. 津,脈細數。. 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 脈沉遲。. 心理特徵: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 心理特徵:性格多沉靜、內向。 潑。. 15.

(27) 四、體質量表相關研究 彭、李(2001)提出女性陰性體質四個重要的因子身體偏寒涼、水份滯留、 體力虛弱、消化功能低下,陳(2008)陽氣虛體質量表之發展,蘇(2008)將體質 分為正常質、氣虛質、血虛質、陰虛質、陽虛質、痰瘀質、氣滯質七種類型, 並做出分型量表可提供具體客觀評分方式,同時具良好信效度;王(2005)九種 中醫基本體質分類及趙(2009)中華醫學會公布之中醫體質分型與判斷對不同 體質徵候有詳盡的描述,沈等人(2008)研究指出陰虛體質最常出現的前16個口 乾、大便便結、咽乾、手足心熱、脈細、便秘、頭暈、喜冷飲、急躁、唇乾、 飲不解渴和少苔等徵候表現,作為本研究重要參考依據,詳見附件相關研究 表。. 16.

(28) 第三節 自律神經 一、自律神經定義 神經系統分為體神經系統的控制下隨意控制機構(主要是肌肉),及自律 神經,自律神經又分為交感(Sympathetic Nervous)及副交感(Parasympathetic Nervous)兩個神經系統,其中個別器官功能和調節平衡,並在大多數情況下是 不受隨意控制。主要傳遞途徑是前神經節將神經訊息,從腦或脊髓傳送到自主 神經節,由後神經節連結到目標物,平滑肌或及腺體內分泌腺及外分泌腺(季, 2007)。. 二、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對器官作用 交感神經系統可使得在緊急或是壓力的情況下使身體做好準備,例如身體 受到外在威脅時,強而有力的身體反應通常被稱作打或跑反應 (fight-or-flight response)此時會心跳加快、瞳孔放大、腸胃蠕動變慢、 排汗增加、和肌肉更有力,使儲存的肝醣、脂肪分解釋放,以應付緊急狀況; 副交感神經系統則使心跳變慢、瞳孔縮小、腸胃蠕動加快、排汗減少、和肌肉 放鬆,並讓人體呈放鬆狀態(廖等,2007);自主神經的交感與副交感兩個部 份互相調控;增加一部分的活性通常會伴隨另一部分活性的降低。是兩者相互 拮抗保持平衡見表2-3。. 17.

(29) 表2-3刺激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在不同器官或腺體的反應(季,2007;Gyton & Hall,2008) 自律神經系統 結構. 交感神經的刺激. 副交感神經的刺激. 眼睛(瞳孔、睫狀肌) 瞳孔放大. 瞳孔縮小. 唾液腺. 唾液減少. 唾液增加. 口、鼻黏膜. 黏液減少. 黏液增加. 心. 心縮收縮力增加,心跳加 心肌縮收力降低,心跳變 速. 慢. 肺. 支氣管平滑肌舒張. 支氣管平滑肌收縮. 胃. 降低蠕動. 胃液自動分泌. 小腸. 減少蠕動及張力. 增加蠕動. 大腸. 減少蠕動及張力. 增加蠕動及分泌. 肝. 肝糖轉成葡萄糖. 肝醣合成微幅增加. 腎. 腎素(rein)減少,尿量減 增加尿液分泌 少. 腎上腺. 分泌增加. 膀胱. 囊壁鬆弛. 囊壁收縮. 肛門括約肌關閉. 肛門括約肌鬆弛. 二、 自律神經與陰陽恆定概念. 西方醫學也談恆定狀態,最早由法國生理學家Claude Bernard 提出認為機 體處在兩個環境當外界環境改變時,當中,一個是外部環境,一個是比較穩定 的內在環境,體內血液、組織、淋巴液提供生物體在某一範圍內可保持相當穩 定的狀態,此狀態稱為恆定(homeostasis) 。之後五0 年代美國生理學家 Cannon WB進一步研究解釋,機體內環境的變化屬於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內在狀態雖 然不斷的變化但仍然維持一定點上的平衡(季,2007) 。 18.

(30) 中醫陰陽理論最早對恆定(homeostasis)狀態的解釋,“陰平陽秘”便是 機體最佳恆定狀態,將人作視為一個開放的系統,與外界進行物質與能量的交 換,從事物間的聯繫交流、互相協調使個體達到最佳狀態(陳,2009),當這種 狀態依但被打破就會,個體就會出現疾病,陰陽對身體健康之所以能維持整體 的動態平衡,陰陽的互相消長的特色,其機制便是透過陰陽學說相生相剋的調 節機制,來說明自然界萬事萬物整體動態平衡性 (印,2005)。. 陰陽與交感、副交感兩者皆具有(1)雙重支配及相互拮抗作用;心肌、平 滑肌以及腺體一般都受交感與副交感雙重支配。一般具有彼此拮抗作用。例如: 交感使心跳加速,加強,而副交感使心跳變慢,陰陽理論的特色之陰陽互相消 長、根存也是同時存在(2)陰陽對立統一的生理意義表現在例如:自律神經系統 是身體應對內外環境壓力的一個系統,交感與副交感的作用是相互矛盾而又是 統一的(季,2007)。. 對照傳統中醫學以脈象來診斷陰陽體質有許多現象符合生理學所描述的狀 況,如:慢或低沉的脈象、體表溫度較低、皮膚乾燥等, 是屬於中醫體質中的 “陰”,相反的,如果是跳動快速的脈象、較為溼熱的體表,是屬於中醫體質 中的“陽”。這種結果恰與生理學中自律神經系統對人體調控的情形頗為類似 (陳,1992)。中西醫恆定平衡概念不同的是中醫強調宏觀(天、地、人)整體動 態平衡,而西醫生理學所說的是個別系統的恆定反應,維持恆定的方式則是以 神經系統為主導的牽涉到神經、體液以及整個機體的調節機制(季,2007),例 如:自主神經系統交感與副交感的興奮與抑制是透過回饋過程機制達到恆定狀 態的方式。其調節方式與中醫相生(興奮)、相剋(抑制)進的理論模式相似,目 的維持動態平衡,否則機體遭到破壞便會失去平衡,導致生病或死亡(季, 2007)。. 四 、自主神經與體質徵候相關研究 陳、邱、宋、張等(2001)利用心律變異數評估中醫陰陽體質之研究發現LF 19.

(31) power(low frenquency ) 及HF power(high frenqency)分別反應出交感神經與 副交感神經的活絡情形;研究指出陰虛體質LF power明顯大於HF power(high frenqency),陽虛體質則LF power(low frenquency )明顯小於HF power(high frenqency);另外林(2004)研究陰陽虛實辯證與心臟自主神經功能之相關性, 其研究結果以新率變異度分析,主要建立陰證與陽證與交感經活性、副交感神 經活性的相關性,但兩者證型因由中醫師進行問診分組進行,有陰證、陽證、 陰虛、陽虛等其他證型,詳見附件相關研究表。. 20.

(32) 第四節 經絡學說 一、經絡定義 (一)中醫學認為經絡是以十四經脈(含任、督二脈),十五絡為主體,已經脈、 絡脈為內容的氣血運行的散布的路徑,在體內與有關的臟腑相連屬,在體 表與肌肉,皮膚相連繫,內外貫通,縱橫交叉把人體內臟與各部緊密連貫 起來,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李,2005;季,2007)。. (二)近代物理學家對經絡的定義 從經絡電性的研究結果裡,已逐漸揭曉它是溝通生理物質、能量及信息的 無形網絡。由於經絡的溝通可以整合細胞、組織、器官以至於成為大小不 等的系統(陳,1997)。. 三、 經絡學說 以科學的角度來說,50年的經絡研究中始終無法從組織特性或理化檢查 特性證實經絡實質的存在,於是經絡的研究便以現象的客觀存在,解釋經絡的 本質,出現各種不同的假說(林、吳,2004),特別是經絡電性通路,影響經絡 診斷的發展。. 因為人體經絡具導電佳、導波快和優勢方向等特性,透過經絡系統,可 以傳導物質、能量和信息,以達到整合人體組織、器官與系統機能的運作,並 將生理和心理的狀況反映於經絡部位導電性的變化,故體表的穴位點和身體內 的器官有密切的關連。良導絡起源於 1949 年日本中古義雄首先研究皮膚電阻 發現內臟疾患出現特定良導點排列,人體體表的低電阻點,稱為良導點 (Ryodaten)即“穴位”,良導點所連感的線即稱為良導絡 (Ryodoraku) 即 “經絡”並且在良導絡上找到代表測量(representative measuring point , RMP) 也就是穴位點(賴,1985)。 21.

(33) 中古義雄在十二條良導絡中的每一條都各取一點此為良導點,所測得的 「良導值」稱之為『 生理範圍 』,會因年齡、體質、季節、室溫而有所變動。 如果一天分為夜間和日間,夜間視為睡眠時間,其所測得的生理範圍值偏低, 日間為活動時間,其所測得的生理範圍值偏高,而以日間下午兩點到八點最高。 個人體質與年齡成反比,活力越充足的人越高,身體虛弱者會越低(賴,1987) 。. 經絡的良導點或良導絡是因為易通電流的部位交感神經興奮高,而良導絡 就是分佈在皮膚交感神經以一定形狀興奮時而變化其機能的一個有聯絡的系統 (賴,1985),交感神經興奮時電阻減少,電流量增加,可以說交感神經處在興 奮狀態,電流量減少實乃交感神經機能減退的關係。因此電流過多或過少都代 表著病態。其電導值為整條良導絡電導值的平均數,並用之以診斷全身疾病(賴, 1986)。. 中古義雄對皮膚電阻研究同時發現自律神經內臟→體表的反射,也就是內 臟的變化興奮、弛緩、障礙時時刻刻出現在體表 (賴,1985) 。以生理學的角 度看自律神經包含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兩者具有互相拮抗的作用,調節內臟活 動情況,包括循環、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統、眼、皮膚、內分泌代謝系統(季, 2007),因此透過良導絡系統檢測皮膚電阻,進一步判斷人體體內臟狀態,反應 出經絡與現代醫學之間的連結。. 三、經絡與陰陽的關係 經絡以系統和整體的觀點看待生命的活動,強調人體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 繫、相互制約、與其統一平衡(胡,2005)因為經絡透過運行氣血濡養周身,協 調陰陽,使各部的功能得以正常運行,以保持人體功能活動的穩定及其與外環 境的统一平衡, 是氣血運行的通路,人體功能的連絡、調節和反應系統(胡, 2005)。經絡談的是氣血及臟腑的整體平衡,以中醫的觀點健康與否或疾病的產 生也是源於陰陽的對立性、及互相消長維持整體平衡,失去恆定所產生的。. 22.

(34) 陰陽概念同時說明的人體經絡組織結構;人體部位來說,上部為陽、下部 為陰;體表為陽,體內為陰;背為陽,腹為陰;四肢外側為陽,內側為陰。以 臟腑來說,五臟屬裏,藏精氣而不瀉,故為陰;六腑屬表,傳化物而不藏,故 為陽(印,2005;李,2005),而經絡循行陰經五臟,循行於手足內側,因為下 肢的內側屬陰,手臂內側按解剖學姿勢手掌前面,亦屬陰。陽經與六腑屬陽, 循行於手足的外側,手足外側屬陽。手三陰位於橫膈以上屬均循行於上肢;足 三陰位於橫膈以下,側循行於下肢。腹部為陰,故陰經循行於腹部。背部為陽, 故陽經(除了足陽明胃經除外)均循行於背部。有六條是陰經(手三陰,足三陰), 六條是陽經(手三陽,足三陽)(季,2007)。. 四、經絡能量與體質的相關研究 鄭(2001)研究中探討一般人在一日中的各個時段對於人體經絡循環良導 值的性別與時辰的關係,結果發現人體的經絡能量是會隨著時間而做變化,建 議相關研究實驗,建議檢測的時間、地點環境皆要注意且一致,數據才不容易 發生偏差,吳(2006)利用良導絡儀研究臨床不同嗓音源對人體的心理及生理反 應,結果顯示檢測環境不良好,容易使受測者在檢測過程中造成檢測數據的偏 差現象。因此測量實驗環境控制十分重要。. 隨科技時代進步,經絡能量檢測在傳統醫學,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中 醫在辯證診斷的參考,綜觀相關研究,多數被拿來作為介入措施後的評估工具, 溫泉、太極氣功、香功等等(謝,2006;廖,2004;黃,2004),從經絡實質的 探討到各種經絡假說(林、吳,2004),以經絡能量測量瞭解亞健康人在經絡能 量虛實(杜,2008),較少有以陰陽體質做為經絡相關探討,其他相關研究見相 關研究表附件附錄一。. 23.

(35) 在相關研究中,有些研究設計體質仍以資深中醫師臨床辯證方式決定、或 樣本數較少、使用相關參數處理不一,因此期望增加樣本數,以受試者自覺陰 陽體質徵候、心率變異度分析檢測、電腦經絡能量檢測、提供客觀資料,作為 增加問卷的可信度;而本研究並不是要將中西醫畫上等號,而是希望初探陰陽 體質症狀與徵候以科學的儀器做為相互應證,增加中醫護理人員評估的可用性, 將來提供研究者可使用的依據,進一步促進中西醫結合。. 24.

(36) 第叁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中醫陰陽概念為理論基礎,以自擬式體質徵候問卷,儀器檢測的方式, 探討自律神經與陰陽體質證候表現及經絡能量與陰陽體質之相關性,本章內容分為研 究設計、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資料處理及與分析以及研究倫理考量。.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用橫斷式相關性研究設計,樣本採立意取樣,受試者以(1) 陰陽體質徵 候問卷調查,按平日自覺體質徵候經問卷調查,收集計算分析,屬於個人陰陽體質徵 候,所佔陰性體質徵候百分比及陽性體質徵候百分比;將陰性體質徵候以負向計分方 式與陽性體質徵候分數計算為陰陽體質問卷總分,分數越高表示越偏向陽性體質,越 低表示越偏向陰性體質(2)自律神經之心律變異度分析檢測,以常規化低頻功率(LFnu) 代表交感神經、以常規化高頻功率(HFnu)代表副交感神經 (3)以電腦經絡能量分析儀 測量十二經絡能量,十二經絡中,有六個屬於『陰』的經絡能量、有六個屬於『陽』 的經絡能量,所得陰陽經絡能量數值,計算個人陰經經絡能量及陽經經絡能量各佔百 分比進行相關性分析。. 25.

(37) 第二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係依據研究目的及整理歸納相關文獻資料,建立本研究之架構,如圖 3-1。 此研究架構中,受試者同時接受陰陽體質徵候問卷、自律神經之心律變異分析檢測、 電腦經絡能量分析測量,將每位受試者之陰性體質徵候問卷分數、陽性體質徵候問卷 分數,心律變異度分析所測得數據,常規化低頻功率比(LFnu)代表交感神經、常規化 高頻功率比(HFnu)代表副交感神經與經絡能量分別所計算結果,進行相關性研究,並 將年齡、性別、列入個別變項中,探討其相關性。. 圖 3-1 經絡能量 ‧陰經經絡能量 ‧陽經經絡能量. 年齡. 陰陽體質自覺徵候. 性別. ‧陰性體質徵候 ‧陽性體質徵候. 自律神經 ‧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 26.

(3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purposive sampling),主要以永和某地區醫院,以 20-68 歲 健康成人,男女皆可,自覺無慢性病或一個月內無急性住院病史為收案條件,取樣來 源包括(1)永和地區某地區醫院健康體檢員工(2)來院社區民眾為收案的對象;本研究 為相關性研究,其樣本數之計算以 G power(3.1.3)版套裝軟體進行樣本數估算,相 關參數設定為 Effect size:0.3,α:0.05,power: 0.95,進行統計方式是 Pearson Correlation,計算出樣本數至少 115 人,以求達到資料的客觀性。本次研究受試者 共 211 人,剔除資料填寫不完整,年齡不符的受試者,最終共有效問卷及儀器檢測資 料共 207 人。. 27.

(3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有自擬式陰陽體質徵候問卷、心率變異度分析儀、 電腦經絡能量分析儀等,受試者同時接受問卷及儀器檢測,為求測量的客觀性 及準確性,每位受試者每隔 15 分鐘接受第二次測量,每位進行 50 分鐘資料收 集,將兩次測量值取平均值為測量資料,以下說明研究工具問卷設計、儀器來 源及信效度。. 一、 陰陽體質徵候問卷 (一)、問卷設計: 本研究依研究目的以中醫陰陽為理論基礎,以自擬式陰陽體質徵候問卷, 依據相關學者對體質辯證分類,進行文獻彙整、分析;進行問卷修改編制,參 考相關學者量表及問項,凡符合陽、陰概念性定義之問項歸納,綜合整理歸類 為陰性體質徵候、陽性體質徵候兩大類問項。問卷內容經進行專家效度評定結 果、建議修改語詞表達敘述、同一問項表兩種以上概念分為兩個問項、建議刪 減或增加內容問卷,歸納整理原始陰陽體質徵候問卷共 50 個問題包括:(1) 基本資料:性別、年齡 (2)其中屬於陰性體質徵候有 28 個問題(第 1-4 題,第 9-32 題),屬於陽性體質徵候有 22 個問題(第 5-8 題,第 33-50 題)內容由受 試者自行填寫資料附錄三。. (二)、測量方式: 量表以 Likert 五分尺度計分法,選擇台灣版中醫體質量表的量尺語詞 (陳,2007),完全不會 1 分、稍微會 2 分、中等程度會 3 分、很會 4 分、一直 都會 5 分,越高分表示該項體質徵候強度越高。. (三)、問卷信效度分析:問卷效度分析以內容效度與建構效度兩個部分進行。 1.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 問卷內容依研究目的與研究對象,彙整文獻修改擬定,首先進行專家效度 檢定,邀請四位具中醫臨床資深學者專家,依研究目的、針對問卷項目的「陰」 28.

(40) 「陽」兩個概念與特質,將陰性體質徵候、陽性體質徵候歸類,問項文字敘述 清晰性合適性給予評分及提供修改建議。評分方式採五分法,評分標準為 1 分: 非常不適合,表示該題無意義不需列入;2 分:不適合,表示該題非必要不適 合列入;3 分:尚可,表示此題有意義值得保留但需修改;4 分:適合,表示 該題重要且適用;5 分:非常適合,表示該題非常重要必須列入。彙整專家意 見,整理刪除專家效度之問項得分在平均 3 分以上予以採用,3 分以下的項目 做適度修改或刪除,經由彙整修改結果,專家建議將同一問項,包含兩種以上 概念分為兩個問項,修訂語詞表達方式,及陰性體質、陽性體質所表現徵候的 歸類,最後共陰性體質徵候問項共 28 題,陽性體質徵候問題共 22 題,本問卷 問項之內容效標(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為 0.70~0.95。. 2.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ability): 本量表於正式施測研究對象問卷回收資料整理後,以探索性因素分析, 依研究目的進行因素分析,確認其構面效度(Construct Valiability),首先 分析問卷 KMO(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值 0.791;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顯著性 p 值=0.000 表示有顯著差異,表示 本問卷適合進行因素檢定(吳、涂,2005)。本研究分析方法中採用因素分析中 主成分分析法(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以最大變異法(Varimax)進行 因素負荷轉軸分析,依研究目的選定兩個因素,因素一、因素二。. 接著項目分析,分別以因素一、因素二,進行項目刪除,刪除項目依據 因素負荷量首先刪除因素負荷量 0.3 以下,再依據陰陽體質理論、與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的相關性及問卷內在一致性信度,進行項目刪除 命名討論分析。. (1).刪除因素一陽性體質徵候因素負荷(Factor loading)量低於 0.3 以下題號 16、29、34、50、3、38 共 6 題等,項目是沒有喝水小便情況小便顏色淡、天 亮前會拉肚子、沒有感冒但聲音沙啞甚至沒聲、大便不成形,容易腹瀉、覺得 皮膚乾燥,第 34 題項目喜歡喝冷水、冷食由於陽性體質因身體體溫偏高故會. 29.

(41) 較喜飲冷水或冷食雖因素負荷量低於 0.3 但仍考慮保留。. (2).刪除因素二陰性體質徵候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量低於 0.3 以下題 目 6、37、8、41、5 等共 5 題。刪除項目有臉部皮膚偏油性、我的小便量少、 說話聲音比一般人洪量大聲、覺得精力充沛不容易疲勞、臉頰泛紅臉色紅潤。. (3).因素一以「陽」為主要概念項目,刪除不符合「陽」概念之徵候表現,即 相關學者對該項目認為屬於「陰」概念之徵候,或有學者給予不同分類,刪除 小便清長、沒有運動會抽筋、口淡無味、沒有運動腰易扭傷四個屬於「陰」概 念之徵候;腰膝足跟疼痛、無力、發冷同時具有“痛、冷、無力”題意同時具 「陰」、「陽」概念故予以刪除;覺得呼吸困難平躺會更嚴重,此詞意表達不 夠清楚予以刪除;感覺身體四肢有麻木感詞意上需鑑別虛實合併無力或疼痛, 詞意上不清予以刪除;呼吸淺深呼吸後會改善,以自律神經而言,交感負責吸 氣中樞,副交感負責呼氣中樞此項目較符合副交感神經作用較高,故予以刪除, 改變姿勢會頭暈目眩、與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相似,又屬陰性體質概念或氣虛 質(蘇,2008)予以刪除,因素一最後保留 13 題表 3-1。. (4). 因素二以「陰」為主要概念項目,刪除不符合「陰」概念之徵候表現, 即相關學者對該項目認為屬於「陽」概念之徵候,刪除項目為臉易長痘子、出 現異樣,我的大便乾硬,覺得皮膚乾燥共三個項目,另外呼吸淺深呼吸後會改 善、改變姿勢會頭暈目眩兩項同時在因素一、因素二之因素負荷量數值接近見 表 3-1,表示該項目同時具有「陰」、「陽」兩種概念,故考慮保留在因素二, 因素二最後保留共 12 題。. 3.進行問卷內在信度(internal reliability) 最後再進行問卷內在信度(internal reliability)分析確定問卷測量結 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及穩定度,本量表以內在一致性 Cronbach's Alpha 係數作 為問卷信度評鑑標準,係數越高表示其內在信度越高;如學者 DeVellis(1991)、. 30.

(42) Nunnally(1978)認為在 0.70 以上是可接受的最小信度值(吳、涂,2005)。 再一次分析問卷內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 Alpha 各為陰性體質徵候共 12 題: Cronbach's Alpha0.81,陽性體質徵候共 13 題: Cronbach's Alpha0.82,表示 本問卷經因素分析之後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並以此因素分析後,保留供 25 題問卷作為統計分析依據。. 31.

(43) 表 3-1 陰陽體質徵候探索性因素分析之負荷量. 因素負荷量. 因素類別. component. 因素一 題. 因素二. 陽性體質 陰性體質. 號. 陰陽體質徵候. 徵候. 徵候. 42.突然感到心跳明顯(心悸). .667. .044. 45.覺得看東西不清楚. .625. .074. 24.我會覺得胸悶,感覺有東西壓著. .611. .074. 20.覺得呼吸深度短淺或喘(喘促、氣短). .590. .246. 47.我覺得容易心煩躁或精神煩躁. .561. .371. 44.會覺得眼睛乾澀. .551. .160. 46.曾經腹痛時觸摸會更痛. .547. .093. 40.我會嘴巴、喉嚨乾、且喝水後很快又口渴. .540. .321. 39.我會嘴唇乾燥龜裂. .439. .359. 48.我的口腔會有破洞或潰瘍. .414. .249. 38.我覺得失眠、不易入睡或淺睡易醒(失眠). .320. .246. 305. -.210. 34.我喜歡喝冷飲及冷食. .283. .026. 11.當一般人覺得環境溫度適宜或涼爽,我覺得需穿比較多. .089. .752. .053. .734. 12.當被風吹時,我覺得不舒服(畏寒). .139. .641. 17.睡眠時間夠,但仍想睡覺或睡不飽(嗜睡). .239. .571. 19.稍微作一點活動覺得疲倦無力或不想動(倦怠乏力). .359. .498. 33.我覺得手腳、掌心身體是溫熱的(五心煩熱). 的衣服(喜暖) 10.當一般人覺得環境溫度適宜或涼爽,我卻覺得四肢冰冷 (肢冷). 32.

(44) 09.覺得不喜歡說話. .197. .495. 23.突然站立時,眼前一片黑. .293. .420. 02.覺得指甲沒血色. .176. .411. 13.喜歡喝溫熱飲、熱食. .114. .362. 01.覺得臉、唇沒血色(蒼白). .199. .328. 25.姿勢改變時,我覺得天旋地轉. .444. .351. 21.會覺得呼吸淺時,深呼吸後會覺得舒服. .442. .334. 33.

(45) 二、心率變異度分析儀 (一)、儀器來源與信效度: SA-3000P software 可以用來分析自律神經系統的控 制功能及平衡狀態,可提供兩種心律變異評估的方法,分別是時域分析 法及頻域分析法兩種。SA-3000P software 的測量與生理詮釋標準符合歐 洲心臟協會與北美心臟節律及電性學生物訊息計算過程。(SA-3000P Clinical Manual ver.3.0). (二)、測量方式: 心律變異度分析方式分為時域分析法、頻域分析法兩種方式; 本研究採頻域分析法是將心電圖的 RR 間距轉成頻譜做為心律變異度的分 析(陳、蔡、羅、蔡、鄭,民 94);頻域分析法敏感、精確、定量性強, 可用來評價個體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生理變異及其平衡變化,較適 合分析短時間的穩定狀態,頻域分析是將心跳間期對單位時間的變動信 號作傅利葉轉換,其強度為此頻率函數振幅的平方,把振幅的相對強度 依單位時間量化,功率頻譜曲線下的面積可視為頻率反應的功率,其中 主要的兩個頻帶為低頻頻帶(Low frequency power LF, 0.04~0.15Hz)以 及高頻頻帶(High frequency power HF,0.15~0.4Hz),這兩個頻帶分別反 映著自律神經系統之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活動的情形(美國北美心臟協 會,1996)。. 本研究分析使用的參數是常規化低頻功率(Low Frequency in normalized units)單位:nu 是以低頻功率除以總功率減去極低頻功率的 百分比(LFms2/TP-VLF×100%),其中總功率減去極低頻功率等於高頻功率 (High Frequency power, HF)加上低頻功率(Low Frequency power, LF)TP-VLF=HF+LF,因此常規化低頻功率 LFnu (Low Frequency in normalized units) = LFms2/LFms2+HFms2×100%可以反映交感神經,常 規化高頻功率 HFnu(High Frequency in normalized units)單位:nu 等 於 (HFms2/LFms2+HFms2×100%)可以反映副交感神經(李,2006;陳、. 34.

(46) 郭、駱,2000;翁、何、歐、林、謝,2009;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 1996 )。 圖:3-2 心率變異性測量儀(SA-3000P software) (三)測量時時間、環境、受試者狀態. 1.環境要求 (1)自律神經有其 24 小時的生理節奏,時間控制在早上九點到下午 5 點 (2)避免太亮或吵雜環境,單獨環境,維持室溫恆定. 2.測量時之前 (1)測量之前兩個小時,避免咖啡、抽菸 (2)飯後或剛運動完(兩小時內)之時間不宜測試 (3)讓受試者有機會適應測量環境,及在休息狀態下。 (4)夾指端感應器的手指,要修剪指甲. 3.測量期間 (1)維持舒服的坐姿 (2)不要移動或說話 (3)不要閉上眼睛或睡著 (4)呼吸保持正常及休息狀態,不要意圖控制呼吸(SA-3000P Clinical Manual ver.3.0) 35.

(47) 三、電腦經絡能量分析儀 (一)儀器來源及效度: 儀器軟硬體設備,本研究使用安拓公司,MEAD Me100 經 絡能量分析儀,衛署醫器製字(002602 號) 軟體 ME-perfectioner.6.06 版, 主要依據『表面電阻測定法』之原理設計。由外接電源微量電壓,經皮膚上 的穴位測量該經絡電阻。本儀器經由穩定性實測之研究結果在短時間之內所 測得的數據有很強的一致性(葉等,2008)。. 圖 3-3 經絡能量分析儀 (二)測量方式:中古義雄依據歐姆定律(Ohm’s Law)所制定 I(電流)= V(電 壓)/R(電阻),良導絡硬體設計保持在 12 V(伏特)直流電的電壓,在硬體內 維持一定的電阻以產 200μA(豪安)的電流,受測者手握另一個圓形電極, 測量人體 12 條經絡,(雙手雙腳末梢共 24 個代表原穴點,於手上的穴位名 稱有太淵、大陵、神門、陽谷、陽池、陽谿,在腳上的穴位名稱有太白、 太衝、大鐘、束骨、丘墟、衝陽穴等進行探測測量良導絡的興奮性,並以. 36.

(48) 電流的數值十二經絡興奮弛緩的能量狀態。(賴,1985;李,2006;杜,2008)。 (三)測量時時間、環境、受試者狀態 1.檢測時間:依一般人正常作息,建議由上午 9 點至下午 9 點.因為剛起床或 將睡覺時細胞活動能力或能量較弱,比較不能反應身體真實狀態。 2.檢測環境:盡量選擇安靜,不吵雜的室內。 3.檢測者注意事項: (1)使用前先將儀器自動校準。 (2)檢測前先將導電棉潤濕.每位受試者皆更換一次導電棉。 (3)盡量不要接觸受測者,並於檢測時勿與受測者交談。 4.受測者注意事項: (1)檢測前一天避免刺激性食物或飲料,飯後 1 小時,洗澡後 30 分鐘避免測 量。 (2)請受測者緩和運動(跑步、上樓梯)過後的狀態。 (3)請受測者將手上或腳上的金屬物質與具能量或電子類物品盡量去除。 (4)將鞋襪(絲襪)脫掉。 (5)檢測前將檢測點及手心擦乾。 (6)將受測者絕緣,並請不要將雙手及雙腳有直接接觸. 腳必須離地 15CM 以 上。 (7)檢測時不要說話以及勿讓身邊的人觸碰或干擾。. 37.

(49) 第五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於申請永和某地區醫院,經人體試驗委員會核可後,與該院協同計畫主 持人,進行研究收案計畫進行,包含以院內電子系統傳達計畫訊息,提供計劃訊息說 明單張,使個案能配合檢測需注意的事項,收案醫療院所並提供一個單獨安靜不受干 擾、可控制溫度的空間,符合研究實驗條件控制,收案方式採院內同仁自願報名參與 方式,個別安排檢測時段,於 100 年 3 月至 5 月根據研究流程圖 3-4 進行,資料收集 過程則根據實驗檢測流程見圖 3-5 進行共有 211 位參與,剔除 4 位資料不完整及不 符收案條件的個案,有效資料共 207 位。. 38.

(50) 圖 3-4 研究流程. 經由收案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申請 (IRB(institutional Reveiew Board)附錄二 審核通過(附錄). 宣傳人體試驗計畫找自願受試者 方式: 1. 經由院內電子系統發布消息,每周定期傳達檢測訊息 2. 由單位主管協助傳達 3. 由受試者主動預約檢測時間 內容: 1. 受試條件、注意事項宣達. 醫院協助提供一單獨安靜空間 2. 受試時間安排 、可控制室溫條件. 填寫自願同意書(附錄三). 根據檢測流程(圖 3-5) 進行收案 39.

(51) 圖 3-5. 受試者條件. 實驗檢測流程. 1.20-68 歲的成人 2.一個月內無重大疾病發生,住 院、慢性病 3.男、女皆可 說明檢測研究目的. 簽署受試者同意書. 受試者檢測說明 注意及配合事項 心律變異度檢測注意事項 經絡儀能量檢測注意事項 1.環境限制:單獨安靜不受干 1.檢測前兩小時避免運動 擾無噪音,可控制溫度。 喝刺激性飲料、例如茶、咖 2.檢測前兩小時避免運動喝 啡、或其他提神飲料 刺激性飲料、例如茶、咖啡、 2.著方便穿脫鞋襪,脫掉金 或其他提神飲料 屬物品 3.檢測時不能配戴金屬物品 3.檢測時不能配戴金屬物 4.檢測過程不能說話,過程避 品 免閉眼、睡覺或說話 4.檢測過程不能說話. 體質自我評估問. 心變異度檢測5.休息狀態、自然呼吸不刻意 經絡儀能量 (約 5 分鐘) 控制呼吸 檢測(約 5 分). 卷(約 10 分鐘) 鐘) 休息 15 分重複檢測一次 心律變異度及經絡能量 40. 及經絡能量.

(52) 第六節 倫理考量 本研究在資料收集與分析時的倫理考量:依據照護病人的自主、不傷害、知情同 意、行善、公平及誠信原則,在護理研究步驟中,遵行的倫理原則(李,2010)。並 取得相關醫療院所之 Institution Review Board(IRB)機構審查委員會審核通過核可 書,於檢測前說明研究目的及研究過程,尊重研究對象的意願及權益,徵求研究對象 同意後填寫受試同意書,再進行陰陽體質徵候問卷填寫、心律變異分析及電腦經絡能 量分析儀檢測,取得資料。 一、 自主性尊重:本研究尊重參與研究的受試者,凡符合收案條件者,皆採自願報 名參加,由個案主動報名參加,才安排預約檢測時間,遵守 IRB 規定填寫受試 同意書,參與研究過程中若有任何疑慮或個人因素考量皆可隨時退出研究。 二、 不傷害原則:遵守 IRB 規定,計畫主持人確保受試者問卷及儀器檢測資料僅供 學術研究不外洩,以及說明受試者接受的儀器檢測皆為非侵入性檢測,不會對 人體造成任何傷害。 三、 知情同意原則:於收案前前透過單張說明,充分說明研究目的及研究過程,研 究可能帶來的結果及助益,尊重研究對象的意願及權益。. 41.

(53) 第七節 研究資料處理分析 本研究資料處理分析,係依據研究目的及研究假設之需求,將受試者填寫問卷及 儀器檢測資料進行資料編碼建檔,確認資料是否有遺漏質,及資料完整性;確認有效 樣本數共 207 位,以 SPSS 18.0 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依各項研究目的及研究假設, 進行統計分析檢定,分別敘述如下:. 一、 描述性統計: 針對樣本的基本屬性資料,及各個變項,以平均值、標準差、次數分配、百分 比等描述性統計,描述受試者基本屬性分布情形. 二、 推論性統計: 本研究樣本數共 207 位,檢定資料包含年齡、性別依變項有陰陽體質問卷分數、 陰性體質徵候百分比、陽性體質徵候百分比、交感神經 (LFnu)、副交感神經 (HFnu)、陰經經絡能量百分比、陽經經絡能量百分比,依變項資料皆經 Kolmogorov-Smirnov 顯示沒有顯著差異(P>0.01),表示為常態資料分布,進 行皮爾森相關性、 t 檢定等統計分析分析資料相關性及差異性. 42.

(54) 表 3-2:資料分析方法. 描 述 性 統 計. 項目. 分析方法. 基本屬性:. 次數分配、百. 年齡、性別與陰陽體質、. 分比、標準差. 陰陽體質徵候問卷分數、交感神經 LFnu、副交感 平均數 神經 HFnu、陰經經絡能量、陽經經絡能量 分析年齡、性別、與陰陽體質、陰性體質徵候、 皮爾森積差相 陽性體質徵候之差異性。. 推 論 性 統 計. 關. 分析自律神經之交感神經 LFnu、副交感神經 HFnu 與陰性體質徵候、陽性體質徵候之相關性. (Pearson. Correlation) 、t 檢定 次數分配、百. 分析絡經能量(陰經經絡能量、陽經經絡能量)與 陰陽體質之相關性. 43. 分比、標準差.

(55) 第肆章 研究結果 本章依據研究目的、假設、與架構,運用描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進行資 料分析說明如下:第一節 年齡、性別、與陰陽體質、陰陽體質徵候之差異性。第 二節 自律神經之交感神經(LFnu)、副交感神經(HFnu)與陰性體質徵候、陽性體 質徵候之相關性。第三節 絡經能量與陰陽體質之相關性。. 第一節 基本屬性與陰陽體質、陰陽體質徵候、自律神經(交感神經 LFnu、 副交感神經 HFnu)、經絡能量之結果分析。 一、研究對象基本屬性 本研究之中,研究對象接受陰陽體質問卷、心律變異度分析及電腦經絡能 量分析儀檢測、共計有 207 人,基本屬性分布情形如表 4-1。研究對象男女皆有, 男性 43 人(20.8%),女性 164 人(79.2%);年齡分布範圍介於 20-68 歲,平均年 齡為 42.1±12,研究對象條件以現階段健康狀態進行測量,以某區域醫院員工及 來院民眾為主要來源。 表 4-1 研究對象基本屬性分析 N=207 變項. 類別. 人數(n). 百分比百分. 平均數. 標準差. 42.1. 12. 比 年齡(歲) 性別. 男性. 43. 20.8. 女性. 164. 79.2. 44.

(56) 二、由表 4-2 可知各變項測量結果其平均數及標準差,其分佈情形 表 4-2:各項依變項測量結果之平均值與標準差分析 變項. N=207. 平均數. 標準差. 陰陽體質分數(總分). 37.99. 6.49. 陰性體質徵候百分比. 47.52. 6.49. 陽性體質徵候百分比. 52.48. 6.28. 44.649. 19.07. 交感神經(LFnu). 55.35. 19.07. 陰經經絡能量百分比. 51.57. 7.80. 陽經經絡能量百分比. 48.43. 7.80. 副交感神經(HFnu). 45.

(57) 第二節 年齡、性別與陰陽體質、陰性體質徵候、 陽性體質徵候之差異性 由表 4-3 可知,年齡與陰陽體質、陰性體質徵候百分比、陽性體質徵候百分 比,皆未達統計顯著相關,以性別分別與依變項作 t 檢定,結果由表 4-4 可知男、 女對陰陽體質、陰性體質徵候百分比、陽性體質徵候百分比、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表 4-3 年齡、與依變項相關性 相關係數. N=207. 自變項. 年齡. 依變項 陰陽體質分數(總分). 0.80. 陰性體質徵候百分比. -.105. 陽性體質徵候百分比. .105. 註: P>0.05,*P<0.05,**P<0.01. 表 4-4 男女性別對體質之差異性分析及 t 檢定 N=207 依變項. 性別. 人數. 平均數. t 值. 男. 43. 75.53. 1.47. 女. 164. 74.10. 男. 43. 46.24. 女. 164. 47.85. 男. 43. 53.76. 女. 164. 52.15. 陰陽體質分數(總分). 陰性體質徵候百分比. 陽性體質徵候百分比. 註: P>0.05,*P<0.05,**P<0.01. 46. -1.68. 1.68.

(58) 第三節 自律神經之交感神經(LFnu)、副交感神經(HFnu)與 陰陽體質徵候之相關性 由表 4-5 可知副交感神經 HFnu 與陰性體質徵候百分比呈顯著正相關(P<0.05), 與陽性體質徵候百分比呈顯著負相關(P<0.05),表示副交感神經越高,受試者陰性體 質徵候表現強度相對越高,陽性體質徵候表現強度相對越低;交感神經 LFnu 與與陰 性體質徵候百分比呈顯著負相關(P<0.05)與陽性體質百分比 呈顯著正相關(P<0.05); 表示交感神經越高,受試者陰性體質徵候表現強度相對越低,陽性體質徵候表現強度 相對越高。. 表 4-5:自律神經與陰陽體質徵候相關性分析 (Pearson correlations) N=207 相關係數. 體質. 陰性體質徵候百分比. 陽性體質徵候百分比. .159*. -.159*. -.1.59*. .159*. 心率變異性分析 副交感神經HFnu 交感神經LFnu 註: P>0.05,*P<0.05,**P<0.01. 4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完成填寫 TA 線上工作心得經驗分享 在 TA 社群內/填寫 TA 工作心得 完成參加 TA 能力提升活動次數.. 為配合會計作業,如超過繳交資料時間,恕不收件喔! TA 繳交紙本資料範本 存摺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