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議題閱讀333第04回實力評量(教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Share "議題閱讀333第04回實力評量(教用)"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總 分

實力評量 14 回

第 4 回   閱讀素養

  年   班   號 姓名         有著作權.侵害必究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40分)

( C ) 1.關於本單元各篇文章,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與我同行:讀典論論文〉中引用朱天心〈威尼斯之死〉,認為人生中最令 人害怕的情境是知音好友都不在人世了

(B)〈書中的時光:閱讀的記憶與技藝〉引用《哈利波特》,說明閱讀如同魔法,

能讓人懂得人際相處,改變人生際遇

(C)〈黃生借書說〉藉由隨園主人的話,強調借來的書因為有歸還的時效,所以 迫使閱讀者在時間內必須讀完,結果反而能專心閱畢

(D)〈李氏山房藏書記〉由季札訪上國方能與聞《詩經》;楚左使倚相才能閱讀 古詩的典故,說明閱讀是非常孤獨的事,無法與人分享。

*(A)作者引用朱天文說明好友音信斷絕的悲哀,這是作者最害怕的情境,故友音書絕 (B)文章 中提及閱讀會如同隱形斗篷,讓人可以穿梭在各種角色、各個世界。但是並未提到會讓人學會 跟友人相處、改變人生際遇 (C)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認為有能力藏書者不一定能讀,主要 是心態上認定書既已經為我所有,就隨時可看,反而將讀書的時間無限延後 (D)文章中藉這 兩個典故說明閱讀在古代為少數人壟斷,並非每個人都能得到知識。

( B ) 2.下文是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對「閱讀素養」一詞的說明,請選出旨

意最相近的選項:

閱讀素養的意涵是透過書面文本內容,藉由理解、運用、自我省思等方式 , 以實現個人目標、發揮內在潛能及參與社會的能力。

(A)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

(B)我們之所以閱讀,是為了鍛鍊自我、認識自我真正的興趣,這樣的體驗是一 種樂趣

(C)閱讀,如果是主動的,就是一種思考,而思考傾向於用語言表達出來――不 管是用講的還是用寫的

(D)我不把閱讀當成一種教育事業,而是練習與孤獨相處。

*(A)說明買書後卻沒有好好閱讀的情形 (B)閱讀是為了「鍛鍊自我」、「認識自我」,呼應 PISA的說明 (C)說明主動閱讀是一種思考方式,而思考應透過以語言表達,與PISA強調實現 個人目標的旨意不同 (D)主要將閱讀當作練習獨處的方式。

( D ) 3.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如果你有讀書時提出問題的習慣,那就要比沒有這種習慣更能成為一個好 的閱讀者。但是,就像我們所強調的,僅僅提出問題還不夠。你還要試著去回答 問題。理論上來說,這樣的過程可以在你腦海中完成,但如果你手中有一枝筆會

更容易做到。      (艾德勒‧范多倫〈如

何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

(A)好的閱讀者一定有勤做筆記的習慣 (B)抄寫書籍內容,有助吸收書中知識

(C)好的讀者能夠挑出書籍的錯誤,並知道如何更正

(D)作者最建議的讀書方法,是用筆記錄自己的提問與想法。

*(A)能夠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便是好的讀者,且這個過程理論上可以在腦海中完成,不一定要 做筆記 (B)作者認為應用筆記錄提問與想法,而非單純抄寫 (C)文中所指的「提出問題」是 指提出與作者不同的見解,而非強調挑錯誤。

( B ) 4.設問修辭可分為激問(無疑而問)、提問(自問自答)、懸問(自問無答)三種,

下列選項使用的設問修辭,與其他三者不同的是:

(A)難道就只能像走進圖書館的鍾怡雯,嗅著上了年紀的書本宛如老人衰敗的體 臭,與那些悠悠游出的書魂一起對話

(B)閱讀的究竟意義是甚麼?為著知識的追求,探求前人累積的經驗?為了成就 功名利祿?或許都是

(C)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 (D)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

*(A)(C)(D)激問 (B)提問。

5-6題為題組。請閱讀甲、乙二文,回答5─6題:

甲 我多麼害怕那樣的情境,故友音書絕,彷彿也與從前的自己告別,難道就只能像走進 圖書館的鍾怡雯,嗅著上了年紀的書本宛如老人衰敗的體臭,與那些悠悠游出的書魂一起 對話?但他們是只說不聽的了,即使眾聲喧嘩,也是一段脊背難忍的寒涼。

(吳岱穎〈與我同行:讀典論論文〉)

乙 閱讀一本書應該像是你與作者之間的對話。有關這個主題,他知道的應該比你還多,

否則你根本用不著去跟這本書打交道了。但是了解是一種雙向溝通的過程,學生必須要向 自己提問題,也要向老師提問題。一旦他了解老師的說法後,還要能夠跟老師爭辯。在書 上作筆記,其實就是在表達你跟作者之間相異或相同的觀點。這是你對作者所能付出的最 高的敬意。       (艾德勒‧范多倫〈如何讓一本書真正屬於 你〉)

( A ) 5.乙文認為讀者對作者付出最高敬意的方式是:

60608S-R 4-1

議題閱讀 333─

混合題高分攻略

(2)

(A)在書上作筆記 (B)以金錢購書支持

(C)與朋友分享心得 (D)上課跟老師爭辯。

*(A)由「在書上作筆記,其實就是在表達你跟作者之間相異或相同的觀點。這是你對作者所能 付出的最高的敬意」可知 (D)文中跟老師爭辯是一種譬喻,用以說明雙向溝通,並非真的指 就書中內容跟自己的老師爭辯。

( C ) 6.兩篇文章都提及「對話」,下列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甲文認為書與人的對話充滿了對逝去事物的不捨,令人悲涼難忍 (B)甲文認為因書中人只聽不說,閱讀只能是單向交流

(C)乙文希望讀者藉由提問、辯證,與作者雙向溝通,達到對於書的充分理解與 思考

(D)兩者都覺得對話是將作者的學養傳遞給讀者最有效的方式。

*(A)(D)文中無此說 (B)書中人只說不聽。

7-8題為題組。請閱讀甲、乙二文,回答7─8題:

甲 原來「生不如死」,小說中的A畢竟是真正的死了,所以無法再與B有任何的聯繫了,

然而真實世界裡和我一樣同在這城市活得好好的少年時代的好朋友,卻早與我音信斷絕,

形同生死陌路。       (朱天心〈威尼斯之死〉) 乙 余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 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於 書,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詞學術,當倍蓰於昔人,而後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遊談無 根,此又何也?       (蘇軾〈李氏 山房藏書記〉)

( B ) 7.甲文裡的「生不如死」所指的意涵是:

(A)在世的人比不上已經過世的人 (B)朋友音信斷絕,如同生死相隔 (C)在世上太無趣,不如死了痛快 (D)作者的價值要過世後才能彰顯。

*(B)從文章中可以看出重點在知交間的音信斷絕。

( A ) 8.甲、乙文作者皆在文中表達了不同程度的「遺憾」,下列說明正確的是:

(A)甲文認為重點在於聯繫,朋友間音信竟然斷絕是遺憾 (B)甲文認為重點在於書信,非以書信往來的友誼是遺憾 (C)乙文認為重點在於版本,未能蒐羅各版本書籍是遺憾 (D)乙文認為重點在於質量,知識內容不夠全面是種遺憾。

*(C)(D)乙文認為書籍多且易致,世人卻束書不觀是遺憾。

9-10題為題組。請閱讀甲、乙二文,回答9─10題:

甲 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 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 覽輒省記。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

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袁枚〈黃生借書 說〉)

乙 閱讀的究竟意義是甚麼?為著知識的追求,探求前人累積的經驗?為了成就功名利 祿?或許都是。曾任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紐約大學講座教授,文學評論的泰斗哈 洛.卜倫,對閱讀的看法是:人如果想保有一些形成判斷與意見的能力,那就得持續不 斷的閱讀……我不把閱讀當成一種教育事業,而是練習與孤獨相處……我們之所以閱讀,

是為了鍛鍊自我、認識自我真正的興趣,這樣的體驗是一種樂趣。閱讀是一種探索,也 可以排遣孤獨,與此同時,還滿足了獵奇的心理,更具有一種美學向度。……

哈洛.卜倫說,善於閱讀是獨處所能帶來的最大樂趣之一,因為這種樂趣最能撫慰人心。

撫慰人心,我十分同意,否則我無法解釋何以《哈利波特》可以如此老少同歡,風靡全 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需要一點想像,一點魔法;閱讀在引申義上也像隱形斗篷,

讓人可以藉一本書遁形,無入而不自得。(廖志峰〈書中的時光:閱讀的記憶與技 藝〉)

( B ) 9.甲文認為藏書者往往「姑俟異日觀」,其主要原因是:

(A)買的書太多了,沒辦法短時間閱讀完 (B)認為書已為我有,什麼時候看都可以 (C)書籍種類跟喜好隨時變遷,要等時機 (D)書高束庋藏,取得不易,易心生怠惰。

*(B)甲文作者認為世間萬物都是一樣的,只要是借來的,就會擔心被擁有者要回去,更以自身 為例,喜歡閱讀的習慣沒變,但是從前家貧,只能向人借書,一旦有了收入能購書,反而沒能 好好看書。

( B )10.兩文都提到了閱讀時帶來的各種感受,下列說明正確的是:

(A)甲文主張極力避免接觸閱讀,因為閱讀讓人魂牽夢縈,甚至無法自拔、廢寢 忘食

(B)乙文認為閱讀讓人得到心靈的撫慰,就如同擁有魔法,能夠憑藉想像力出入 各種境地,領略各種美好風景

(C)兩文都認為閱讀能讓人學會與自己相處,認識真實的自我、理解自己的侷限,

藉由閱讀來改變自己的認知

(D)兩文都對閱讀抱持著正面的態度,認為閱讀是唯一一個讓人能夠感受到愉悅

4-2

(3)

的活動,純粹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A)甲文作者以自己年輕時借書不得而魂牽夢縈的經驗為例,鼓勵世人珍惜閱讀的機會 (B) 從乙文第二段可以得知 (C)只有乙文提及 (D)兩文都無此說。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5分,共10分)

( AE )11.單元中每篇文章都提及了「閱讀的功能」,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廖志峰認為閱讀其中一部分的功能是為著知識的追求,探求前人累積的經驗 以及為了成就功名利祿

(B)哈洛.卜倫認為閱讀是教育事業,能避免與孤獨相處,能滿足獵奇心理,能 確立人類存在的意義

(C)蘇軾認為閱讀是為了追求大量知識,讓上古時被貴族壟斷的書籍,藉由印刷 術進步,成為唾手可得之物

(D)袁枚認為閱讀是為了提升社會地位,他舉自身境遇為例,說明讀書如何讓他 得到官位,並且改善經濟狀況

(E)〈如何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中認為閱讀是一種思考,而思考傾向於用語言 表達出來,無論是用講的還是用寫的。

*(A)從文章第一段可以得知 (B)這裡並不是卜倫所提。同時,作者認為需要練習跟孤獨相處,

而非避免 (C)是認為閱讀必須被重視,而不是在印刷術使書籍廣為流傳後,人人反而不看重 書籍 (D)並未強調提升社會地位,而是以自身為例說明書非借不能讀的道理 (E)從文章最後 一段可以得知。

( AB )12.孟子說:「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是指廣博學習、仔細思考後,就可以 將學問融會貫通。對這樣的學習態度,下列選項與之相近的是:

(A)人如果想保有一些形成判斷與意見的能力,那就得持續不斷的閱讀

(B)俗話說:「你必須要讀出言外之意,才會有更大的收穫。」而所謂閱讀的規 則,就是用一種比較正式的說法來說明這件事而已

(C)自秦漢以來,作者益眾,紙與字畫日趨於簡便,而書益多,士莫不有,然學 者益以苟簡

(D)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 是。故有所覽輒省記

(E)喜歡閱讀的人,在精神意態上很像是一個世界旅人,為著一個嚮往的風景,

飛奔前往。看完一本書之後,闔上,又打開另一本,匆匆上路,再次展開另 一段旅程。

*(A)(B)「形成判斷與意見」、「讀出言外之意」與題幹強調的仔細思考、融會貫通類似 (C)感 嘆現今士人易於取得書籍,卻治學不精 (D)說明自己家貧時對書籍的嚮往與追求 (E)寫出閱 讀可以開拓眼界的功能,但是沒有「反說約」的表現。

三、非選題(50分)

自秦漢以來,作者益眾,紙與字畫日趨於簡便,而書益多,士莫不有,然學者益以苟 簡,何哉?余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 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 者之於書,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詞學術,當倍蓰於昔人,而後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

遊談無根,此又何也?      (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

你買了一本書,就像是買了一項資產,和你付錢買衣服或家具是一樣。但要真正完全 擁有一本書,必須要把這本書變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讓你成為書的一部分最好的 方法—書成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為書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寫下來。

(艾德勒‧范多倫〈如何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請依據資料,試分析兩位作者如何認定擁有書本與擁有知識之間的關係,找 出其中相同與相異點,文長約150-200字。

問題(二):現代社會中,閱讀以許多形式存在,已經不限於紙本書,所以我們面臨的困 境比甲文中所描述的更嚴峻。你認為乙文作者提出的閱讀策略在現代還適用嗎?請說明你 如此認定的立場與原因。文長約400字。

*寫作指引:

1.本題主要希望學生能檢索出文本相關訊息,並加以統整。甲文認為擁有書本與擁有知識之間,

基本上是負相關,而乙文則認為擁有書本與閱讀書本之間存在落差,必須透過書寫筆記的方式,

才能夠將書本資訊內化為知識。作答時,應依據文本,提取出與題目相關的部分,針對題目作 答。

2.本題希望測驗學生對此一議題的敏感度,審視現在的處境,提出對於資料的思辨。學生可以選 擇正反立場,但必須提出具體合理的原因。

*範文:

(一)

在甲文中,作者認為擁有書本的數目與擁有知識的程度是恰好相反的。藉由描寫「老儒先

60608S-R 4-3

(4)

生」少時雖一書難求,卻珍惜、「手自書」、內化其所有書本的表現,更凸顯出當時的讀書人雖 擁有比以往多好幾倍的書本,卻「束書不觀」、遊手好閒。而乙文的作者覺得兩者是無關的,只 是買了一本書不一定真正擁有其中知識,還要「寫下來」才能真正吸收。

(二)

現代社會中,因著網路的發明,我們擁有無數資訊來源,雖看似擁有更多機會與便利性,但 這樣的進步卻造成我們對資訊的疲乏與無感,進而又導致我們吸收知識的障礙。所以我們並不缺 乏環境中的刺激,而是過多的資訊,反而使我們不珍惜、無所反應。

這時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對知識更深層的探索,而我同意乙文作者所提出的做法:將它寫下來 寫下你的讀後感,也許單純是感受,也許是資料節錄,更或許是消化吸收後的心得與想法。重點 是他們都出於自己!

寫下文字是需要思考的,藉此過程我們將自己的某部分投射進所吸收的知識中,進而勾起我 們對於這個知識的熟悉與興趣,而思考及記錄的過程又驅動了我們持續保持對知識的渴求。記錄 下來有另一個好處是,就算事後對這份資料的記憶淡了,看了自己的文字可以讓我們很快速的回 顧,很快就進入狀況,這也才是將知識化為自己一部分的證明。

做紀錄也許需要多花些時間與精力,但我們確實需要這個步驟才能確保自己不只讀過,而是 真正吸收了、學習到了。讓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才能真正觸類旁通、自主的學習,這才是學習 的樂趣與意義所在!(師大附中徐悠)

4-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國的地形受到各種內外營力作用的影響,複雜而多樣。請問:中國的地形分布對於下列 何者的影響最小? (A)人口分布 (B)農業發展 (C)氣候特性 (D)礦產分布 牛刀小試 單選題:共有三題,請在題號前面選出正確的答案 [註一 ]石灰岩洞穴 一、鐘乳石:形成於洞穴頂部 二、石筍:形成於洞穴底部 三、石柱:鐘乳石與石筍相連而成...

下列是一段古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排列順序最恰當的是: 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於古窮人之辭也。凡士之蘊其所 有, 甲內有憂思感憤之鬱積,其興於怨刺 乙見蟲魚草木風雲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 丙而不得施於世者,多喜自放於山巔水涯之外 丁以道羈臣寡婦之所歎,而寫人情之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