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科普堤歌謠〉Ⅰ及Ⅱ是為一組的歌曲。〈科普堤歌謠Ⅰ〉是一首較為哲學 的詩,以一個主要的重覆句告訴人們一個不變的道理,來讓讀者信服。在音樂中 利用不斷地加強重覆句的音樂響度,讓聽者強烈的接收到這樣的訊息。〈科普堤 歌謠Ⅱ〉則是一首藉由長者口吻來敘述的詩,利用天秤的左右擺動暗示成功和失 敗的高低起伏。

(一)歌詞翻譯

創作時間:1888.11.28 樂曲調性:降 A 大調

樂曲演唱速度:Sehr gemessen, doch nicht schleppend 非常莊重,不拖延

Lasset Gelehrte sich zanken und streiten, 讓博學的人去爭吵和爭論,

streng und bedächtig die Lehrer auch sein! 讓老師謹慎和嚴厲 Alle die Weisesten aller der Zeiten 所有有智慧的人

Lächeln und winken und stimmen mit ein: 笑著同意並肯定的說:

Töricht, auf Beßrung der Toren zu harren! 不要愚蠢地等待傻瓜會變聰明 Kinder der Klugheit, o habet die Narren 聰明的孩子,笨蛋就是笨蛋 eben zum Narren auch, wie sichs gehört! 這是適當合理的!

Merlin der Alte, im leuchtenden Grabe, 老人梅林,在那發亮的墓前,

wo ich als Jüngling gesprochen ihn habe, 在我年輕的時候他與我談論 hat mich mit ähnlicher Antwort belehrt: 他給我相似的回答:

Töricht, auf Beßrung der Toren zu harren! 不要愚蠢地等待傻瓜會變聰明 Kinder der Klugheit, o habet die Narren 聰明的孩子,笨蛋就是笨蛋 eben zum Narren auch, wie sichs gehört! 這是適當合理的!

Und auf den Höhen der indischen Lüfte 雄偉的印度高山 深奧的埃及金字塔 und in den Tiefen ägyptischer Grüfte

hab ich das heilige Wort nur gehört: 聽見那神聖的箴言:

Töricht, auf Beßrung der Toren zu harren! 不要愚蠢地等待傻瓜會變聰明 Kinder der Klugheit, o habet die Narren 聰明的孩子,笨蛋就是笨蛋 eben zum Narren auch, wie sichs gehört! 這是適當合理的!

(二)樂曲結構表

44~49 小節 重覆句 降 A 大調

第 1~2 小節鋼琴的根音使用半音進行,以呼應詩詞 zanken und straiten(爭吵和爭 論)的轉折,並且以漸強記號強調。

譜例 4-1 沃爾夫,科普堤之歌Ⅰ,第 1 小節至第 8 小節。

第 9~14 小節是第一次重覆句轉為降 E 大調,在調性上的使用變換非常地快 速。重覆句的鋼琴維持相同的節奏型(Ta ti-ti Ta ti-ti),運用突強(sf)與弱(p)的表情 記號帶動樂曲張力,並且配合 Töricht(愚蠢的)的語韻。和聲上,能清楚地聽見降 f→降 e 半音聲響的走向,分析為拿坡和絃(N)回到降 E 大調主和絃。

人聲演唱歌詞 Töricht, auf Beßrung der Toren zu harren! (不要愚蠢地等待傻瓜 會變聰明)、Kinder der Klugheit, o habet die Narren(聰明的孩子,笨蛋就是蛋笨) 和 eben zum Narren auch, wie sichs gehört! (這是適當合理的!)是重覆句第一次出 現,必須要像口語朗讀詩詞一樣,與鋼琴配合以突顯出重覆句的節奏,因此節奏 在此變得非常重要。

第 13~14 小 節 鋼 琴 上 可 以 清 楚 地 聆 聽 到 降 A 大 調 終 止 式 的 進 行 (A→D→E→A),在此呈現出歌曲並不會因為多變的調性而失去穩定感。 (譜例 4-2)

bA 大調:Ⅰ C 大調:Ⅴ Ⅰ

bA 大調:Ⅴ6 Vii7 Ⅴ 4

降 F 音運用同音異名的手法

譜例 4-2 沃爾夫,科普堤之歌Ⅰ,第 9 小節至第 14 小節。

第 15~18 小節是鋼琴部分的重覆句總共四小節。第 15~16 小節的旋律和節奏 相同,皆使用降 E 大調的降二級和絃又稱拿玻里和弦(N);節奏上,音形則轉為 急促的十六分音符,讓旋律的進行一次比一次更加緊湊,以很強(ff)的聲響從第 15 小節持續至第 18 小節最後一個開離的和絃上。於第 18 小節最後二大拍上,

以降 A 大調終止式結束。第一段(1~18 小節)在延長記號出現時告一段落,延長 記號區分前後二個段落(譜例 4-3)

重覆句 半音 mf 力度強調此詩詞

回到 bA 大調,使用終止式進行(A-D-E-A)

bA 大調:Ⅰ6 Ⅴ7 Ⅰ bE 大調:N

bE 大調:N

節奏型在尾奏表現出緊湊的連結,至第 17 小節更緊湊

Ⅰ 4

N

譜例 4-3 沃爾夫,科普堤之歌Ⅰ,第 15 小節至第 18 小節。

第二段的詩詞歌德以古代魔法師梅林(Merline)這位歷史人物為開頭,用以增 強重覆句的說服力。此段若以詩詞劃分樂句,第 19~24 小節呈現 2+2+2 小節,

不同於第一段落(1~8 小節)的樂句 2+2 / 2+2 模式,樂句的連接轉為緊湊並向前推 進。鋼琴節奏則維持相同的節奏型(Ta ti-ti Ta ti-ti),並且配合詩詞意涵由很弱(pp) 的聲響開始。人聲於第 20 小節 Grabe(墳墓)一詞出現時運用下行完全五度,以模 擬詩詞朗誦時的聲韻。(譜例 4-4)

bA 大調:Ⅴ Ⅰ

以延長記號區別歌曲段落

完全五度下行與詩詞結合

bE 大調:Ⅰ Ⅴ ii7 vi

譜例 4-4 沃爾夫,科普堤之歌Ⅰ,第 18 小節至第 24 小節。

第 25 小節由低沉的八度音程以很弱(pp)的力度彈奏,此小節的連接用以引 導重覆句再一次出現,並且有延伸詩詞意涵,象徵老人之言或是從地下墳墓傳來 之意。(譜例 4-5)

譜例 4-5 沃爾夫,科普提歌謠Ⅰ,第 24 小節至第 25 小節。

同音轉換

B 大調:Ⅴ7 Ⅳ6 °iv

從歌曲小節的結構上,可以見到音 樂的連貫性和第一段相較下,顯得 更緊湊。

延續屬和絃的低音,營造詩詞氣氛 bB 大調:Ⅴ7

第一段重覆句(9~10 小節)與第二段重覆句(26~31 小節)相較,前者鋼琴直接 和重覆句連接,左手根音由降 f→降 e;後者則有一小節的緩和,根音由降 d→c,

在此可窺見作曲家細微的半音手法設計和小節的安排。鋼琴的節奏型 (Ta ti-ti Ta ti-ti)和人聲互相重疊突顯節奏的重要性。(譜例 4-6)

譜例 4-6 沃爾夫,科普堤之歌Ⅰ,第 25 小節至第 32 小節。

第 35 小節前的延長記號是段落的區分點,第 36~53 小節為第三段,是本首 歌曲的最後一段。歌曲樂句維持 2+2+2 小節;節奏型與前面二個段落一致為(Ta

F 大調: Ⅴ7 鋼琴右手節奏改變成長拍

半音 Ⅴ7 bA 大調:iv

bA 大調:Ⅰ6 Ⅴ Ⅰ 4

ti-ti Ta ti-ti),人聲與鋼琴的節奏型是歌曲重要的元素,從第一段到第三段皆出現 相同的節奏。第 40~41 小節人聲的旋律線條和第 42~43 小節的鋼琴形成呼應,在 音樂中表現出詩詞的高、深場景,更進一步模擬出像是親自聽見神聖的箴言,並 且設計回盪的效果讓人聲與鋼琴互相呼應。 (譜例 4-7)

譜例 4-7 沃爾夫,科普堤之歌Ⅰ,第 34 小節至 43 小節。

最後一段重覆句以非常弱(ppp)的力度開始,並且在 harren(期待)一詞出現中

第三段

厚重的聲響,以輕的力度呈現

兩兩一組的半音轉折,一次比一次低

鋼琴聲部模仿人聲旋律營造回音感

由非常弱(ppp)表現詩句描述的神聖箴言 上下旋律反向進行,加寬音域與聲響

以高的聲響表現高山之意 轉為低音域,營造深沉的意境

33

強(mf)加強字義並擴展重覆句的張力;除此之外,鋼琴雙手和絃的音域一高一 低,增加力度的強弱對比引導詩句的張力,以強調重覆句的重要性,並且於第 48~49 小節再次出現降 A 大調終止式低音進行。第 53 小節以降 A 大調結束樂曲。

(譜例 4-8)

譜例 4-8 沃爾夫,科普堤歌謠Ⅰ,第 44 小節至第 53 小節。

期待(harren)以中強(mf)的力度強調

鋼琴以高低音域突顯詩句,增強最後一次重覆句的說服力

bA 大調終止進行 轉換、轉移

Ⅴ Ⅰ

bE 大調:N Ⅰ

bA 大調:Ⅴ Ⅰ

(四)樂曲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