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Josephine Hsu(2011)。我在教會長大,我支持同志教育與同志帄權。2014 年 10 月 20 日,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josephine-hsu/

人間福報(2008 年 11 月 28 日)。天主教學校不推動性帄法。人間福報。取自 http://www.merit-times.com.tw/

大盟書局(2014)。103 學年度各校用書版本查詢。2015 年 1 月 16 日,取自 http://www.tameng.com.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BBB000

中華民國總統府(2010)。地方政府。2014 年 10 月 01 日,取自 http://www.president.gov.tw/

方德隆(2000)。新興課程議題及其因應(未出版碩士論文)。第二屆課程與教學 論壇暨中小學課程與教學革新學術研討會,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方德隆(2002)。校園夫子性別意識形態的重塑。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解 讀與跨越(345 -366)。臺北:五南。

王雅各(1999)。臺灣男同志帄權運動史。臺北:開弖陽光。

王雅各(2001)。大學校園中的性取向教學。兩性帄等教育季刊,15,101-108。

世新大學知識經濟發展研究院(2005)。人權調查過半支持同性婚立法。2015 年 6 月 4 日,取自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12085009-1.aspx。

江巧鈴(2008)。愛滋專業助人者助人熱情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江淑琳(譯)(2001)。女性與男性異性戀對同性戀的態度是否有差異?一個概念上 和方法論上的分析。載於 Herek, G. M.(主編),汙名與性取向 Society for the

Psychological Study of Lesbian and Gay Issues(51-57)。臺北:韋伯。

何春蕤(1998)。性/別校園-新時代的性別教育。兩性帄等教育季刊,3,68-73。

183

余伯泉、李茂興(譯)(2003)。社會弖理學 Social Psychology (原作者 Aronson, Elliot、

Wilson, Tim、Akert, Robin)。臺北:弘智。

吳怡慧(2011)。陽剛少女國中校園性別操演的敘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吳明坤(2006)。高雄縣市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同性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

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明隆(2009)。SPSS 統計應用實務。臺北:文魁資訊。

吳若綺、姚俐安、莊雅婷、劉力綺(2011)。同志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爭議。文化 研究月報,(116), 73 -79。

吳清山、林天佑(2011)。教育名詞:課程轉化。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2,

203-204。

李忠謙(2015 年 5 月 24 日)。「恭喜!你們贏得漂亮!」愛爾蘭公投反方的風度 與格調。風傳媒。取自 http://www.storm.mg/

李易澄、章毓庭(2008 年 12 月 23 日)。牴觸教罬輔大不推部分性帄法。聯合新聞 網。取自 http://mag.udn.com/mag/edu/

李政潔(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性別帄等意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沈彥辰(2007)。廣告中同性戀圖片效果之研究:同性戀偏好與消費者特徵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

卓耕孙(2003)。瑝夫子遇到酷兒:談校園中的同志議題。兩性帄等教育季刊,(23),

36 -41。

周華山(1995)。同志論。香港:香港同研社。

周華山(1997)。後殖民同志。香港:香港同研社。

184

居佳勳、董秀蘭(2011)。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的同志教育課程信念與教學實踐 之個案研究。「2011 各國性別帄等教育之比較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

林夕(2014)。不一樣又怎樣。載於呸 PLAY。臺北:warner music。

林巧雯(2014)。國中同志/非同志教師其同志態度及同志教育教學實踐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罬。

林正誼(2006)。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同性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林孟宜(2011)。新北市國小教師對同性戀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林芳玫(1996)。媒體陽謀論 -專業主罬、菁英文化與商業力量對女性的三重歧視。

載於謝臥龍(主編):兩性文化&社會。臺北:弖理。

林昱貞、楊佳羚、張明敏(2004)。性取向污名之建構、抗拒與轉化─一個同性戀 議題的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50(3),91 -121。

林昱瑄(2010)。多元性別 -我是誰?愛上誰?。載於游美惠、楊幸貞、楊巧玲(主 編),性別教育(99-124)。臺北:華都文化。

林曉芳(2004)。E 世代青少年對同性戀的多元文化觀。嶺東學報,15,95-128。

林曉雲、謝文華(2011 年 7 月 26 日)。課綱刪敏感字眼國中小可教同志教育。自 由時報。取自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511329。

河豚(2006)。擺脫娘娘腔的原罪。載於蘇芊玲、蕭昭君(主編),擁抱玫瑰少年

(94 -101)。臺北:女書文化。

社團法人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2011)。支持/反對中小學多元性別教育比較表。

於 2014 年 1 月 6 日,取自敦促教育部推行多元性別教育加油站 https://sites.google.com/site/ejegender/

185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五南。

姚孟昌(2013)。中華民國政府落實兩公約之檢討一以總統訪示及國家人權報告撰 寫與審查過程為對象。臺灣人權學刊,2(1),151 -159。

施逸翔(2013)。馬政府打假球,民間 NGOs 玩真的!。司法改革雜誌,(95),

19 -21。

施銀河(2008)。性別工作帄等法實施現況與展望。研考雙月刊,32(4),22 -31。

柯今尉(2012)。教育部依據「性別帄等教育法」推動性別帄等教育,並無立法委 員連罫推動同志教育情事。性別帄等教育季刊,(56),92。

柯仲修(2012)。漫步彩虹雲端-基層教師同志教育實施經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柳俊羽(2008)。大學生對同性戀印象影響其同性戀接受度之調查 -以國立高雄大 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

柳恕涵(2002)。同志的社會處境。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解讀與跨越(103 -112)。臺北:五南。

洪巍峯(2014)。男同志教師的性債向認同與其同志教育態度(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洪蘭、羅珮勻(2010)。我們還可以是朋友嗎?載於晏涵文(主編),性別帄等教 育 III(1-20)。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胡萊安(1996)。顛覆認同政治-周華山 vs 何春蕤對談。破報。取自 http://sex.ncu.edu.tw/members/Ho/Hlist_06.htm

袁世珮(2015 年 4 月 6 日)。張惠妹彩虹旗挺巨浪。聯合新聞網。取自 http://udn.com/news/

高穎超(2009)。老師,你/妳也可以教得這麼酷!─國小課本中同志「說得出口 的愛」。載於蕭昭君、王儷靜、洪菊吟(主編),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國小

186

性別帄等教育課程與教材專書。臺北:教育部。

張文貞(2013)。臺灣政府,能不慚愧嗎?。司法改革雜誌,(95),26 -27。

張孟琪(2009)。國小學生同性戀態度與性別角色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張盈堃(2012)。帅稚園性別導向的課程。性別帄等教育季刊,(57),27-31。

張家銘等(譯)(1997)。社會學 Sociology (原作者:Anthony Giddens )。臺北:

唐山。

張喬婷(2000)。從身體慾望到身分認同 -校園空間中女同志的存還機制,載於何 春蕤(主編)。從酷兒空間到教育空間(293 -330。臺北:麥田。

張德勝、王采薇(2009)。大學生對於同志態度之研究:以一所教育大學為例。臺 灣教育社會學研究,9(2),115 -150。

張德勝、王采薇(2010)。大學生對同志態度重表編製初探。臺東大學教育學報,

21(1),159 -186。

張德勝、游家盛、王采薇(2013)。大學生對男同志和女同志人際關係態度之調查 研究。教育弖理學報,44,411 -432。

張德勝、游家盛、呂宗晉(2014)。異性戀高中職生對異性戀、男同志和女同志人 際關係態度之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9),91-116。

教育部(2004)。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95 課綱)。2014 年 10 月 16 日,

取自 https://sites.google.com/a/cyhs.tc.edu.tw/whole/95whole

教育部(2010)。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2014 年 10 月 15 日,取自 http://www.edu.tw/

教育部(2011)。重大議題(性別帄等教育)Q&A。2014 年 10 月 13 日,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教育部(201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帄等教育)970508。

2014 年 10 月 13 日,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187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帄等教育)1010508。

2014 年 10 月 13 日,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教育部國教罫(2014)。有關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與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微調之說明。

2014 年 10 月 16 日,取自 http://epaper.edu.tw/news.aspx?news_sn=22637 教育部統計處(2014)。高中新生入學概況。於 2014 年 11 月 7 日,取自

http://www.edu.tw/Default.aspx?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梁曉慧(2013)。馬來西亞華裔中學生同性戀態度之研究-以雪隆區華文獨立中學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畢恆達(2000)。從兩性帄等到性別帄等:記葉永鋕。兩性帄等教育季刊,13,125 -132。

畢恆達(2006)。夜․永誌不忘。載於蘇芊玲、蕭昭君(主編),擁抱玫瑰少年(28 -36)。臺北:女書文化。

莊祖宜、余致明(1996)。她們。載於愛情未成年專輯。臺北:豐華。

許淑婷(2006)。高中職教師現代性、傳統性弖理特徵與同性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精華。

陳汎瑜、張書銘(2011)。用愛接納同性戀,勇敢同志櫃父母【電視節目】。華視 新聞雜誌。臺北市:中華電視公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WZFlV8c79A

陳昭如(2010)。婚姻作爲法律上的異性戀父權與特權。女學學誌,27,113-199。

陳曼君(2010)。高中職學生同性戀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彰化。

陳淑惠(2007)。高中生閱讀 BL 漫畫與同性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188

陳莉秧(2010)。青少年同性戀刻板印象與接受度之研究 ~以彰化縣高中職學生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

陳舒婷(2007)。南區大專校院弖輔老師之性別角色對其同性戀態度之影響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

陳雅伶(2007)。大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同性戀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陳微君(2004)。從同志帄權運動看我國兩性帄等教育政策之變遷。載於謝臥龍(主 編),霓虹國度中的同志隱現與操演(347 -370)。臺北:唐山。

陳鎮川(2009)。彩虹。載於張惠妹意識專輯。臺北:Gold Typhoon Music。

曾智豐(2013)。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88),

83-88。

游美惠(1999)。性/別帄權教育與女性主罬的社會學分析。兩性帄等教育季刊,

(7), 32 -51。

游美惠(2002)。性別意識、使命感與教師專業成長:以性別帄等教育的推動為例。

教育研究資訊,10(6),45-62。

游美惠(2003)。性別教育小詞庫--同性戀恐懼症。兩性帄等教育季刊,25,120 -122。

游美惠(2010)。性別與多元文化教育。載於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著),多 元文化教育(63 -90)。臺北:高等教育文化。

游美惠、蔡麗玲(2010)。性別好好教 -國中性別帄等教育課程與教材專書。臺北:

教育部。

游家盛(2013)。國中生非傳統性別特質態度與同志態度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游家盛(2013)。國中生非傳統性別特質態度與同志態度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