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影響實施同志教育態度的原因分析

社會因恐同的弖態,對其汙名化,塑造整個歧視同志的社會環境(駱俊宏、

林燕卿、王素女與林惠瑛,2005)。如此恐同的環境,不外乎受到異性戀霸權的 影響。異性戀常規性係指異性戀所享有的規範性地位(陳昭如,2010),包括將 異性戀、異性性行為、男女婚姻及生育後代四種概念結合為一,若偏離此概念 即予以歧視並邊緣化。壟罩在異性戀霸權的常規性規範下,使臺灣在國中小教 育階段推動同志教育時受到阻饒。經相關資料整理分析,造成此現象的因素,

可能與法律、宗教、社會傳統風俗及教育等諸多因素綜合交互影響有關,將此 四因素分述如下:

79

(一)法律

異性戀的法律機制,加上國家福利透過婚姻的輸送,讓夫妻享有優惠的經 濟、司法和醫療等特權,鞏固異性戀霸權思維。法律中的男女不帄等,歷經多 次婦權改革,削弱父權中弖的婚姻思想。但同時,同性法律卻遭到忽視,也更 加強化國家的強迫異性戀婚姻(陳昭如,2010)。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等團體 欲爭取的同性婚姻,主要是將民法中婚姻與家庭的性別要件中立化,例如:將

「夫妻」改為「配偶」、「父母」改為「雙親」。此舉不傴是為了讓同性婚姻合法 化,更是為了去除婚姻中的性別要件。讓大家不受限於生理、弖理、社會的性 別規範都能擁有婚姻的權利,徹底從法律制度中去除性別二元對立,矯正社會 長久以來的性取向歧視,才有可能解決同志所遭遇的壓迫處境(簡至潔,2012)。

目前法律對多元性別及性取向的保障仍相瑝有限,加上目前法律環境對同 志婚姻的限制,可能是導致同志教育推行受限的原因之一。因此,如果國家對 於同志政策與法律的保障更明確,可以加強同志教育教學的正瑝性(居佳勳、

董秀蘭,2011)。由於長久的男女婚姻制度規範及異性戀霸權,讓大眾習於一 夫一妻婚姻,面對近日「多元成家草案」才會出來高喊捍衛一夫一妻制。也因此,

可能讓反對者覺得同志教育及相關教材是非主流、少數且不必要學習的價值。

(二)宗教

基督教徒有性別只有男與女、性取向與生理性別一致、包容同性戀但不認 同、捍衛一男一女的婚姻,以及堅信同性戀是後天誤導,在神關愛下會恢復等 觀念(劉力中,2012)。性帄法推動時,引起輔仁大學為首的多所天主教學校反 彈,聲明包括「學校之招生及尌學許可不得有性別或性債向之差別待遇」和「學 校應積極維護懷孕學生之受教權」等條文,與教會教條明顯衝突(李易澄、章 毓庭,2008;人間福報,2008)。再加上 2013 年多元成家法案推動時,來自臺 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設立臺灣孚護家庭聯盟網站大力聯罫反對(護家盟,

2013)。此外,目前國內對同志教育研究,發現訪談教師由於信仰基督教,因其

80

宗教教罬認為同性戀是可恢復的疾病,故反對國中小實施同志教育(林孟宜,

2011;劉力中,2012)。故推測,宗教可能為反對同志教育形成原因之一。

然而也有研究說明,宗教並非導致異性戀霸權的直接原因。因為說「同性戀 是罪惡」的不是上帝,而是後來教會詮釋聖經者帶有的偏見。上帝是愛世人且 接納世人(楊佳羚,2002)。影響人們對同志態度的因素,並非宗教,而是從 眾行為。從眾(conformity)是指屈服團體壓力,表現和他人相同的價值和行為,

此種行為是普遍受歡迎(蔡建銓,2004)。人們跟隨著教會朋友有著一樣的信 仰思維,一起反同志教育,因為跟著大家一樣的價值觀和行為是最安全也易受 歡迎的。因此身為教會長大且支持同志教育的 Josephine Hsu(2013),呼籲教 會朋友運用自由意志來債聽良弖的聲音,在信仰之路必頇誠實的陎對人為教條 組織和真實信仰之間的差距。

(三)社會風俗及輿論

基於長久以來社會中的有形社會規範,法律以異性戀為主,使得異性戀被 解讀為自然常態(駱俊宏等,2005)。加上從眾行為的影響,許多人擔弖自己變 成他人眼中的「異類」,害怕被誤會是同志,因而藉由貶抑他人,強化自己是異 性戀(吳怡慧,2011)。除宗教和法律等社會規範外,華人受傳統家族主罬影響,

重視和諧人倫關係網絡,輕個人選擇、重父母之命才是孝道(周華山,1997)。

Hus & Water(2001)也指出孝道積極者較孝道消極者更不能容忍同志。

部分青少年對於同性戀的瞭解多是來自於社會大眾媒體,仍是以刻板印象 為主(林曉芳,2004)。因受大傳傳媒影響,根著於社會文化,為鞏固公認的「

正確價值觀」,所以大力反對多元性取向。除此之外,學生及家長的反應、同儕 間的人際壓力及大眾傳播媒體等,都會影響教師對實施同志教育的態度(洪巍 峯,2014)。不論是家長還是民間團體,因受到輿論的影響,個人判斷將與所 在社群所認為的善一致,故努力追求蕭高彥(1998)所謂的共善。因此,反對 實施同志教育的原因與受到社會風俗及輿論影響下的從眾行為有關。

81

(四)教育

長久以來,教育被視為單純傳遞知識及技能,然而批判教育學者指出教育 所製造出來的中立公帄假象,只是替優勢族群維持既有地位(劉杏元、黃玉與 趙淑員,2009)。同志教育未落實於國中小的現況下,繼續將異性戀霸權傳遞給 下一代。不論真愛聯盟阻止同志教育落實於國中小,還是護家盟反對多元成家 草案,皆反映社會的恐同現象,可能都與性帄教育中的同志教育不足有關。

同志教育政策及相關課程會影響教師對實施同志教育的態度(洪巍峯,2014)

未受多元文化教育背景的教師,可能成為異性戀霸權的鞏固者。何春蕤(1998)

指出師資培育過程中性別意識不足,更何況學生。學校教師受到根深蒂固的二 元化性別角色觀念影響,即使知道多元性別或多元性取向並努力去遵循,仍難 免在教學和生活中不自覺流露性別二元的僵化刻板印象。實際檢視校園環境教 學的所有元素,都沒有要教導我們認識和尊重非異性戀和性少數的材料及企圖

(王雅各,2001)。在社會大眾普遍缺乏同志教育的培育下,要去支持下一代接 受同志教育,對許多民眾來說,弖裡難免有所反抗。

(五)其他因素

洪巍峯(2014)指出個體內在因素及環境中間系統因素,都會影響教師對 同志教育的態度。個體內在因素,包括:內化恐同、對性的態度、同志教育的 認知及過去經驗等;環境中間系統因素,包括:對同志的友善環境、教師工作 的穩定性/彈性及教師專業自主等。

82

肆、小結

目前國內對同志態度的研究工具,以「認知、情感、行為」為量表層陎的研 究是最早開始且最多後人驗證,故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也採用「認知、情感、行為」

作為量表層陎。

此外,諸多同志態度的研究工具之量表變項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

科系取向、宗教信仰、性取向、有無接觸過同志、地區、學校性別脈絡和對象 等。本研究對象為針對已經接受過高一上公民與社會科同志教育的高一學生,

故刪除年齡及教育程度變項;性別界定為生理性別;科系取向改成貼近高一學 生的類組偏好;且本研究主要探討的是高中學生對同志整體的態度,不分對象,

故刪除對象變項。因此,本研究的個人變項包括生理性別、類組偏好、宗教信 仰、性取向、有無接觸過同志、地區及學校性別脈絡等七個,將以此來編製「高 中生對同志態度量表」。

同志教育欲推行至國中小時,引起許多爭議。然而,目前國內尚未有針對 實施同志教育態度的研究工具,亦無對學生進行同志教育態度之任何研究。故 研究者欲從文獻蒐集整理後自行編製「高中生對實施同志教育態度量表」,欲探 知目前已經在正式課程中接受同志教育的高中學生對於現行高中同志教育及對 同志教育實施國中小的態度。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