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工業區再發展策略之分析架構

第二節 一般工業區再發展之課題分析

參考過去研究(經建會-林宏端「工業區再造」研議)、(王克宜,2005)、

考量台灣未來重要發展政策與趨勢彙整出現階段有關課題。

一、工業區沒落原因

(一)法令層面 1.更新誘因不足

營運中工廠無法停工更新,編定工業區土地多半為私有,同時台灣地區 土地私有制的情形下,要去取得的土地或協商廠商共同辦理更新並不容易,

再加上各個廠商、各產業發展的腳步不同,經營情況亦不同,要決定一個更 新時點實有困難更不用說符合所有權人超過五分之三,樓地板與土地面積均 超過三分之二之同意了。而宗地更新成本過高、又無提供足夠誘因往往是讓 廠商卻步的主因。

2.促產條例相關法令不足

為了配合 2015 年經濟發展願景及協助台灣產業結構調整,「促產條例」

的重新調整有其必要性。促產條例已於 98 年底廢止,另由 99 年 5 月 12 日 公佈施行的「產業創新條例」所取代。針對過去推動工業區發展相關面對相 關法令的關鍵問題包括:(1)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目標的不全相同,產業 發展缺乏其本法的支持,法律位階不高,無法引發社會的關注;(2)創新、

加值的配套措施不夠周延,尤其在人力資源發展、無形資產之流通與運用等 方面;(3)工業區老舊、民間投資意願不足、水資源供應缺乏穩定性及行 政流程繁複,亟待重新規劃、活化,以配合當前及未來產業發展的需求。

3.土地使用限制

用地鬆綁:『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草案)』簡化用地分類(產業用 地、社區用地及公設用地)以增加使用彈性,另依不同園區類型授權子法訂 定各種用地面積比例,以符合實際需求。

(二)生產產業層面 1.產業外移

近幾年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國內工資高、土地成本貴、再加上受到其他 市場的吸引,對於傳統產業最主要需要勞力密集的考量,紛紛出走海外設 廠。而其他產業可能受到波及,客戶群縮水,亦有可能搬遷海外。

2.倉儲機能不足

依據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工業主管機關、投資開發工業 區之公民營事業及土地所有權人開發之工業區,得按開發工業區之計畫目的 及性質,規劃包含:生產事業用地、相關產業用地、社區用地、公共設施用 地及其他經中央工業主管機關核定之用地。

生產事業用地所占面積,不得低於全區土地總面積扣除公共設施用地及

經濟發展趨勢下之老舊工業區再發展策略評估之研究

-安平工業區為例

第三章 工業區再發展策 略之評估之分析架構

社區用地後之百分之五十。故業者取得土地後即依據變更用地或變更規劃途 徑辦理變更為住宅社區、批發及零售業、住宿、金融及休閒等高報酬土地使 用,促使倉儲業者僅能與工業製造業者競逐餘百分之五十生產事業用地使 用。

3.廠房、設備及生產環境老舊

基礎設施老舊分為園區內基礎設施老舊與廠商本身的設備老舊汰換,設 備的更新和新設備的引進對於生產力的提高有立竿見影的功效,設備更新能 提高廠商的生產力,也是產業的先決條件。而在政府財力不足、廠商獲利衰 退情況下導致設施與設備不足更新。

4.對新興產業無法提供適時適地的工業區供給

對於新興的產業無法有效的引入合適的工業區內,現況開發的新工業區 或因區位不佳不足吸引到新興產業投資,致使產業與土地無法有效配合發展 的問題,導致迅速倒閉或無法發揮最大獲利之能力。

5.產業科技性的替代

產業衰退的原因之一,是科技創造了替代品。因為替代品的增加,通常 會讓現有產品銷售量如影隨形低減少,同時削減利潤,例如塑膠製品的出現 可能影響紙製品的銷售,進而影響總體產業的運作。在此情形下,老舊工業 區廠商即面對營運績效下降的問題。

6.需求移轉

消費者需求根本上的改變,造成此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社會性因素、

或其他因素改變了客戶需求及品味所致(Porter,1998),例如,木竹製造 業產值的下滑,根本可能與消費者對於竹製品偏好的改變有很大的關係。只 是這部分充滿不確定性,對獲利威脅亦大。

7.企業升級能力不足

台灣目前企業多以中小企業為主,而一般來說,編定工業區內廠商的企 業規模以員工人數來說,約在五十人以下,廠房面積除了特定產業如木竹類 對廠房有較大面積的需求,其餘大多在2000~4000平方公尺左右,企業規模 小、即有可能缺乏資金及專業或是缺乏資源或技術升級,而亦沒有研發部門。

(三)環境層面

1.廠商支援性不足

部分廠商的製造流程只是單純的組合裝配作業,或只是簡易的倉儲作 業,彼此間並無特別往來,無法形成產業網絡,而對於市場資訊的掌握程度 較不佳,並與其他廠商的技術交流與知識的外溢無法參與,無法形成規模經 濟。

2.勞動成本過高

勞動力是企業最重要的經營資源,民國 73 年 8 月 1 日勞基法實施後勞 動成本不再僅限於每月的薪資及加班費;退休金的提撥、勞工工作中產生的

經濟發展趨勢下之老舊工業區再發展策略評估之研究

-安平工業區為例

第三章 工業區再發展策 略之評估之分析架構

意外傷害、資遣費、工時限制等均成為企業主僱用員工時應考慮的成本。這 無形中加重了僱主的負擔,相對也提高了營運成本。

3.運輸成本過高

運輸價格上漲直接造成與運輸部門相關部門之成本上漲如製造業進貨 成本上漲,透過產業連鎖效果,造成其他相關物價上漲(如勞工),更進一 步使生產成本上漲。國內工資過高,此類問題造成廠商外移,彼此間有很大 的關連性。

二、工業區衰退課題

工業用地是提供產業發展的空間基礎,其工業區的開發與營運,基本上 是藉由區內各項完善的軟硬體設施,以提供相關產業一個是當的生產環境,

並提升產業的經營效率與週邊環境的附加價值為最大目標。

但是隨著時間變遷和空間環境的改變,加上工業區本身能提供的資源 漸漸趨於衰退、消耗和飽和的狀態下,目前國內許多早期開發的工業區亦 同時面臨了生產設施老舊、廠房不堪使用等問題。故綜合匯整目前國內工 業區所面臨共通性問題,可分成法令層面、生產產業層面環境層面、土地 與資源層面四個面向來探討。表 3-2 所示。

表 3-2 工業區衰退課題

準則 課題

更新誘因不足

促產條例相關法令不足 法令層面

土地使用限制 產業外移 倉儲機能不足

廠房、設備及生產環境老舊

對新興產業無法提供適時適地的工業區供給 產業科技性的替代

需求移轉 生產產業層面

企業升級能力不足 廠商支援性不足 勞動成本過高 環境層面

運輸成本過高 產業人才不足 土地價格/租金 工

業 區 衰 退 成 因

土地與資源層面

土地使用缺乏彈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彙整

經濟發展趨勢下之老舊工業區再發展策略評估之研究

-安平工業區為例

第三章 工業區再發展策 略之評估之分析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