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 Real Vlogs: The Rules and Meanings of Online Video

A. J. Christian

這篇論文主要在討論 vlogging 的使用規則,其認為 vlog 需要創造讓觀 看者從視覺感受與內容,認為那是「真的」的線上影音影像,該文並分析 一個網路上爭議的網路秀「Lonelygirl15」,其結果認為線上自我表現

(self-expression)有它的限制、隱喻以及明喻。

2. Negotiating blended spaces: How Swedish youth are using video sharing sites as a performative arena (S.Hendrick)

全球每分鐘有三億七千萬個受訪者上傳十三個小時的影音到 YouTube 的網站,其中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使用者是介於十二至十七歲的年輕人。這 個網站不僅僅是一個影音的資料庫,它還是一個使用者影音交換與參與的 網絡。YouTube 成為一個商業與業餘的影音分享平台空間,譬如熟練的作 品、紀錄片、影音日誌以及身體表演。

YouTube 的使用者來自於不同的地方以及有著不同的目的,但是這個平 台的能供性都能以日益複雜的方式聚合這些不同的文化。儘管這個平台有 著網絡參與的文化潛在性或者是賦予新形式的網路參與文化(譬如 2008 美 國總統大選),但是大眾媒體的論述卻僅關心是 YouTube 所呈現的黑暗面,

尤其當青少年製造了這些影音更是如此,譬如瑞典的三個主要報紙媒體便 爭相討論網路影片上的校園殺人警告、網路霸凌、以及過渡性慾表現的青 少年影片。儘管瑞典的媒體呈現 YouTube 上青少年的負面形象,瑞典青少 年在依舊 YouTube 上展演了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混和影音的以及實驗影

像的創造能力。

這篇論文主要討論這些瑞典的青少年如何使用 YouTube 影音分享網站 當成一個展演的場域,並瞭解這些青少年如何的在 YouTube 進行創造性以 及藝術性的表現。,除此之外,這篇論文將以跨領域研究的視野瞭解青少 年在這些場域的使用情況,以及 YouTube 如何被傳統的以及成人管理的媒 體所定義。文章以民族誌方法研究一群以 Parkour 藝術來探索與修正瑞典 都市環境的 Gothenburg 青少年族群。Parkour 指的是身體的塗鴉以及自由 的在都市環境跑與表演。這些 Parkour 影像透過網路連結到了國際上對這 個活動感興趣的青少年,混合著實體空間與數位空間的影像內容則被保留 在 YouTube 上。這些 Parkour 的年輕人與參與 YouTube 的網友的動機將被 訪談,以及瞭解他們如何混合不同主要都市空間的 Parkour 行動並製造這 些影片。這個空間關係特別在這些年輕人在瑞士主要街道進行 Parkour 行 動顯得有趣,人類學方法與論述分析將被使用來分析這些青少年線下與線 上的的行動以及創造與分享的動機。

3. The Archive, YouTube and the Popular Performing Arts

S. Pietrobruno

這篇論文主要是瞭解加勒比流行舞蹈如何在非官方的 YouTube 網站上 被傳散與保存,過去加勒比流行舞蹈並沒有被記錄在書本或影像,而是在 人們的心中與身體被記憶。儘管加勒比流行舞蹈透過現場的演出被傳散,

但是媒體仍然在舞蹈文化發展的過程記錄與傳散這些記憶。例如在哥倫比 亞,莎莎舞(salsa)的演變結合了古巴和波多黎各的音樂,其傳散過程包 括現場的演出以及二十世紀上半期古巴與波多黎各音樂,以及 40 年代與 50 年代的古巴舞蹈特性的影像紀錄。在過去,很多舞蹈文化僅能透過有經 驗的舞者實地演出被瞭解。YouTube 提供了一個讓私有收藏的舞蹈影像可 以在世界被傳散的可能性,而這些私有收藏的影像使得加勒比海舞蹈可以 夠過網路傳散到世界各地。

雖然 YouTube 是由使用者所創造,但是舞蹈影音卻被長期的保存在真 實世界。新的影音檔案通常能反映的目前舞蹈流行的趨勢,因此 YouTube 上非官方的資料庫將可以補抓到真實世界中舞蹈的演化。在生活經驗中,

這些流行舞蹈將會隨著文化的鑲嵌並改變。所以這篇論文認為 YouToube

的參與性與互動性的方式就可以儲存真實世界流行舞蹈的演化樣貌。除了 將 YouTube 當成是非官方的加勒比流行舞蹈資料庫之外,這篇論文特別著 重在莎莎舞的根源以及影響。雖然加勒比流行舞蹈通常被認為是一個不重 要的娛樂活動,這個研究則是將這個傳統當成是一個有價值的資產,而這 個資產將會跨越數百年以及世界各地。

4. Can Practice Theories Inspire New Insights into YouTube Consumption Studies? (J. Gu)

這篇論文主要著重在藉由實踐性(practice)理論去描述 YouTube 的使 用,並關注 Web2.0 網站所具有的使用者參與和創造的實踐過程的特性,我 認為瞭解 YouTube 部分的個人消費模式,將可以瞭解 YouTube 如何被有組 織的傳散。當人們增加網路參與時,有時發展的是特殊的社會實踐,因此 這篇論文不同於過去使用人口變項或是舊的網路使用理論來解釋這個現 象,而是企圖藉有實踐性理論去補充與瞭解特殊網站的消費模式。

這篇論文首先將簡短的描述心理的、科技的、或結構的舊的網路使用 模式,並將指出當我們考慮網路影音的傳散實踐過程時,需要建立一個新 的觀賞者的消費者行為模式來解釋。並透過蒐集不同的實踐性理論以及回 顧目前既有的消費者實踐理論,應用這些理論原則分析 YouTube 的消費模 式。實踐性理論的核心是去討論個人或結構因素如何解釋人類所作所為以 及特殊社會實踐的言語的一致性與多樣性,並認為人類行為的某個面向必 須從參與的實踐過程來瞭解,經過適當的調整這個理論之後,網路使用的 過程被當成是一個實踐的過程,這個過程跨過不同的族群並且在日常生活 中有著不同參與程度的社會與文化實踐。我的基本假設是 YouTube 消費模 式發生在影音傳散的實踐過程,而這個過程是不是也能被當成是一個組織 化的建構過程呢?因此我認為有三個因素在 YouTube 使用中必須進一步被 考量,首先是 YouTube 個人傳散的方式究竟是集體的傳散行為或是個人不 同的傳散過程?第二、YouTube 個人傳散實踐的關鍵因素可能是什麼?第 三、這些變項能解釋多少程度的消費模式的一致性或多元性?進一步的,

除了傳統媒體消費研究之外,例如使用 YouTube 參與程度和偏好,因此有 可以從實踐性理論梳理出三個研究問題:第一、什麼是 YouTube 的採用與 退用因素;第二、使用 YouTube 的軌跡與發展過程為何;第三、線上行為

與線下行為如何在 YouTube 連結以及交互作用。

這 篇 論 文 亦 建 議 線 上 人 類 學 方 法 以 及 深 度 訪 談 可 以 找 出 個 人 在 YouTube 傳散的實踐過程的可能因素;另一方面,量化方法的網路調查亦 可以描繪出個人的傳散實踐過程以及消費模式的相關程度。最後,這篇論 文總結了未來研究新媒體消費模式的可能理論以及方法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