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吳雅慧(2001):國小英語教學活動與學童學習動機之研究--以仁仁國小四年甲班為例。

(二) 洪孟雅(2003):國小英語科結合動機與學習策略教學實施歷程及結果之分析。

(三) 劉青欣(2003):國小英語教學實行合作學習之合作行動研究。

(四) 吳雲美(2004):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提昇國小學生英語學習態度之行動研究。

(五) 徐莉雯(1998):新知識與舊知識相遇的那一刻--國小英語教學中老師利用既有知識之 研究。

三、研究結果

從以上的相關研究指出,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主要是來自於興趣。就學習經驗 而論,以往的學習經驗對學生的學習是有幫助的,因此,在英語學習也有較佳的適應情形,

也較少發生溝通焦慮、負面評價的焦慮,意即,對於自己的英語學習表現有較多的自信。

在年級方面,不論是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或國內有關英語學習適應的研究都指出,年級

越低,對於學科的學習意願較強烈,在參與英語學習的意願也有這樣的現象;就非正規的 英語學習經驗而言,大多數的學童有參與補習,或因父母的安排,或因升學的原因,深怕 跟不上其他學生。

在英語學習動機和學習的方法或策略方面,研究指出:在結合動機與策略的教學活動 中,學生能有效產生正向反應。合作學習的情境、教師運用學生既有的知識、英文童書,

都能激發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表現,而在被要求的學習動機下,是不能提昇學習成就的。

至於學生的性別及家庭社經背景對於預測英語學習成就方面,雖然有少數研究依然認為它 們彼此之間是沒有關聯性的,但是大部分的研究卻指出性別、家庭英語的互動、父母教育 程度、父母職業的確是與學生的學習成效有關係。此外,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意願上也能有 效的來瞭解學生的英語學習成就。

綜上表 2-5,可知影響英語學習適應方面確實含納許多心理方面的因素。如何在教育 多方面的轉變中,如何為中小學學生規劃具連貫性的英語教學,不論現在或未來的英語學 習,打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根基,擺脫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以考試為取 向、注重讀、寫的英語教學,是我們都應當關切的問題。

本研究主要是藉由描述六年級學童在英語課堂的學習歷程,透過觀察學校英語教學,

以瞭解研究期間學生們的學習狀況。教與學是息息相關的,故而,除了觀察教師教學活動、

學生的課堂表現之外,本研究在觀察中期開始對學生進行訪談,裨益能描繪他們英語學習 的適應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