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廢墟美學一辭如此簡單熟悉,卻又撲朔迷離摸不著頭緒,究竟何為廢墟美學呢?廢 墟美學的淵源又是如何呢?

(一)美學

美學是西方哲學裡的一個部門,十八世紀之前並沒有 Aesthetics 這個字,而有美 學之父稱號的包佳頓(Alexander Baumgarten,1714~1762)首次運用 Aesthetics 這個字 來稱呼感性認識的這門學問,並於一七五 0 年出版的 Aesthetic 著作裡,提出了美學 的三個定義,「1.研究美的藝術理論(theory of fine art)。2.研究較低或感性知識的學 問。3.研究完滿運用感性認識的學問,而感性認識的完滿狀態的對象就是美,所以是 以研究美為目的的。」(劉昌元,1994:1)

(二)Picturesque(如畫風格、如畫美學)

廢墟美學在 18 世紀曾達到美學史的巔峰,廢墟的形成與當時戰爭、工業時代來 臨、城市發展有著極大的相關。在當時並沒有廢墟美學的稱呼,而是以 Picturesque

稱之,並成為當時代對藝術的品味。

Picturesque 興盛於 18 世紀後期、19 世紀初期,剛開始是一種結合建築和園林造 景的美學風尚,它是為了反對 18 世紀初拘泥科學與數學精確傾向的風格而形成,強 調自然和多元,反對規則化、模矩化。根據 Whately, T.(1770)所著的「現代園林 觀察」(Observations on Modern Gardening)之論述,指出了環境是如畫風格的重要 組成元素。而由英國建築師及城市設計家 John Nash(1752~1835)所造之「花園城」

(garden city),多元的景觀設計更說明了如畫風格-輕鬆而不規則的變化。(Ross D.,2012)

由於如畫風格的出現,美學中不再只單純指有規則的、幾何的、標準的、系統 化的方稱為美,美學具有了更大的包容性,不規則的、非對稱的意納入了美學的範 疇。而如畫風格剛開始注重人造物的再現,但是在 Picturesque 的兩位重要理論家 Sir Uvedale Price、Richard Payne Knight 眼中 Picturesque 則應該是自然的再現。

Sir Uvedale Price、Richard Payne Knight 雖然都是 Picturesqu 的重要理論家,但 對 Picturesqu 仍有不同的主張與指涉,如表 2-9,

表 表表

表 2-9 Sir Uvedale Price、、Richard Payne Knight 之、 之之之 Picturesqu 理論重點與基本論述理論重點與基本論述理論重點與基本論述理論重點與基本論述 Picturesque 理論理論理論 理論

理論家 理論家理論家

理論家 Sir Uvedale Price((1747~1829)( )) 理論重點

理論重點理論重點

理論重點 環境物件本身具備的粗糙與不完整環境物件本身具備的粗糙與不完整環境物件本身具備的粗糙與不完整環境物件本身具備的粗糙與不完整

基本論述基本論述基本論述 基本論述

Claude-glass 和和和和 Camera obscura

Claude-glass 是一個小鏡子,可以將鏡外的景物反射出來,假設鏡子是平 的,則鏡外的景物和鏡內的景物的差別在於,鏡子有框(frame)將自然 界的景物擷取一角並加框,就像是畫框一般;而鏡中的景物,不論是美 或是醜,是優美或粗糙,因為框而成為藝術。再將鏡子作成凸面鏡,或 是加上半透明的顏色,使得鏡中的景物扭曲或改變顏色,此因而介入人 工的行為,就好像風景畫的製作,是人將景物「畫」在畫布上。

而鏡子可以擷取一角的作用,就如同 Camera Obscura 一般,透過鏡頭截 取風景的一角,僅反射出鏡頭視野的那一部分,呈現於膠捲上,不論是 動態或是靜態的,美或醜,優美或粗糙,最後觀者所看到的,就是透過 框所看出去的視野,此視野成為藝術。

既然優美(beauty)與粗糙只要在框框中都能成為藝術,那麼粗糙應該也 是一種美的範疇,而 Price 將這種質感歸於 picturesque。

Price 對對對對 Picturesque 的論述的論述的論述 的論述

Price 討論有關於“ picturesque”的書籍有修訂的 Essay on the Picturesque

(1794),在 1796~98 和 1810 擴編,他還出版 A Dialogue on the Distinct Characters of the Picturesque and Beautiful (1801),Price 對於 picturesque 的主張是受到,Edmund Burke 在 1757 年出版 A Philosophical I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our Ideas of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的影響,他讚賞 Edmund Burke 的體系,但是仍然不完全,所以他提出“ picturesque”,舉 凡粗糙、快速變動,和不規則形就稱為“ picturesque”。這些錯綜複雜和豐 富的東西都是愉快的泉源,而且這些情緒都來自於好奇心。Price 更擴大

“ picturesque”指涉的範圍,是任何物件凡有粗糙、快速變動,和不規則形 都包括,而且這些事物都普遍來自於自然。

理論家 理論家理論家

理論家 Richard Payne Knight((1750~1824)( )) 理論重點

理論重點理論重點

理論重點 觀眾須具備欣賞藝術的能力觀眾須具備欣賞藝術的能力觀眾須具備欣賞藝術的能力觀眾須具備欣賞藝術的能力

基本論述 基本論述基本論述 基本論述

Knight 關於 picturesque 的理論的文本,最初出現於他的詩 The Landscape

(1794),然後在 An Analytic Inquiry into the Principle of Taste(1805)顯 示更大的野心。他與 Price 的看法不同處在於,他不是討論物件的特徵,

而是「觀看的模式與思考的方式」。

Knight 定義如畫的物件是「可以引起相似或連結一系列豐富心靈概念的 興奮感,而且時常提供他們相似的愉悅。」 他也聲稱這些物件只提供精 通繪畫藝術的感知者愉悅。Knight 也寫下如畫所啟動的機制:

對於 picturesque 和繪畫的連結,是繪畫可以直接的提供愉悅的連接;然 而,愉悅只能連接於與之觀念相符合的人;那就是精通藝術到某種程度 的人。這樣的人習慣於觀看和接受純藝術的愉悅,在觀看那些物件在自 然中會自然的覺得愉悅,這就是之前的仿製品(imitation)和裝飾品的力 量,自然中的物件會喚起心中的仿製品,而這些仿製品已具備了技巧、

品味和才華,再一次這些仿製品會喚起物件自身。

對於 Knight 來說,欣賞 Picturesque 最重要的元素是觀眾,而這位觀眾必 須具備欣賞種藝術的能力(Picturesque eye)。在看到 Picturesque garden 時,他可以因看到園中某個景物或情景,可以令他聯想到某一幅畫,或 是某一種相應合的概念,他將自己的情感或是理念投射到風景中,因而 產生欣賞的愉悅感。此時,欣賞 Picturesque garden 和戲劇最重要的關鍵 在於,欣賞者的品味。

資料來源:整理自 Phantasmer(2007)

正如 Price 所述優美與粗糙只要在框框之中都能成為藝術,粗糙應該也是一種 美的範疇。廢墟是一種自然的景觀再現,原有的建築受到風雨的摧殘,原本供人使 用的建築已然成為城市景觀的一部分,是傾圮的、是毀壞的,但卻不經他手,成為 渾然天成的藝術品,成為另一美學的層次。廢墟如 Price 所述透由藝術家之手將這些

續上頁

頹圮的自然景觀框於框框之中,它就成為藝術,而本研究之攝影藝術家藉由攝影這 項創作媒材,將廢墟帶入藝術的殿堂。

本研究所指的廢墟影像正如 Knight 所述,觀眾或創作者必須具備 Picturesque eye,當看到一群凌亂、荒廢、被棄置的場域和物件,大部分的人很難將之與「美」

連結在一起,而當你具備 Picturesque eye,便能感覺這些殘片,想像場域的氛圍鏈結 至物件的歷史意義及人文脈絡,跌入在時空交雜的洪流中,這種感受是五味雜陳的,

是筆墨難以形容的,唯有你目睹這場域、殘片,加上你的 Picturesque eye、經驗殘敗 的感受,才能結織成動容的「廢墟美學」,正如同一位歷經滄桑的老嫗,你必須細細 具備 Picturesque eye,即使你 Picturesque eye 的經驗不足,本研究中透由影像藝術

家獨特的 Picturesque eye 之牽引,你也可以感受到原來廢墟可以這麼美!

原來廢墟絕非污點,它的存在正為當代社會隱喻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