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遊戲流程中道德意涵之討論

三、遊戲流程中道德意涵之討論

在第一節遊戲競賽結束後,將上課場地移入教室或留在原地,進行遊戲流程 中包含有道德意涵的道德兩難困境問題之討論。

(一)遊戲流程的道德認知內涵

本教學實驗共設計 10 單元的遊戲學習教材,每一單元的教材均包括遊戲競 賽以及自遊戲流程中所尋繹之道德兩難困境問題,10 個遊戲流程中所含的道德 認知內涵如下:

1、教材一與教材二「同理心」的培養與體驗。

2、教材三與教材四「團體意識」之養成。

3、教材五「團體協議」之服從。

4、教材六、教材七與教材八「團體和諧、誠實不欺、守正不阿與遊戲勝負之間 的抉擇」。

5、教材九與教材十「遊戲規則之遵守」。

(二)道德兩難問題之討論過程 1、提出討論問題

呈現各遊戲流程中所可能出現的道德兩難式困境問題。以教材一「珍惜所 託、猶如親送」遊戲為例,可能出現的道德兩難問題為:(1)「水球是你同伴 心愛之物,你應該小心翼翼地投擲給對方嗎?為什麼?」(2)「如果對方不是 你的好朋友,你仍然願意小心投擲嗎?為什麼?」

2、澄清問題

說明行為當事人所面臨的道德困境:投擲的距離很遠,可能失去準度,導致 水球落地破裂,同伴將會因為心愛之物毀損而傷心難過,自己能否體會對方不捨 的心情?相同的道理,當輪到對方投擲時,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錯誤,也可能發生 在對方身上,自己也會因而傷心不捨,願意原諒對方無心的過失嗎?因此,投擲 時,是否願意盡可能細心,避免水球落地導致破裂?此外,假如接水球的對方不 是自己的朋友,此時是否仍應謹慎從事?

3、確立個人的道德推理

(1)思考個人的決定與理由

要求實驗對象以角色取替的方式思考問題,例如以「珍惜所託、猶如親送」

遊戲為例,請其站在接水球者的立場依序對問題(1)以及(2)提出一個自己的 決定,亦即「應該」與「不應該」,同時也提出「應該」與「不應該」的理由,

並將個人的決定與理由寫在教師所事先給予的空白紙上。

(2)寫下個人的決定與理由

實驗對象的決定可能出現三種情形:「應該」、「不應該」、「尚未決定」,

請其在空白紙上寫出個人的決定以及做此決定的理由。

4、小組討論

遊戲競賽相互競爭的兩隊成員即為小組討論的成員,小組成員將自己對本遊 戲所尋繹的道德兩難困境問題所持的決定與理由,呈現於小組當中,並與小組其 他成員---決定相同者或相異者---進行道德理由之討論。

5、全班討論

依序請兩組向全班提出其道德決定與道德理由,例如「應該」以及「應該的 理由」或者「不應該」以及「不應該的理由」,教師便將不同的決定與理由寫在 黑板上,之後,分別請所有實驗對象針對此一理由,以「角色取替」的觀點,說 出此一遊戲流程中行為相對人之間彼此的行為期望,以及面對行為後果的心理感 受。

6、結束討論

教師引導實驗對象思考、評價上述各種不同道德決定與理由,從中採擇個人 讚賞與願意接受的道德推理,加入原有的道德認知系統,促使道德認知的改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