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教學方式對科學學習興趣的影響

本節主要探討學生在接受「評量回饋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兩種不同的教 學方式之後,其對科學學習興趣之改變情形是否有顯著差異?在本研究中,

對科學學習興趣係以學生接受對科學學習興趣量表的得分差異為指標,利用 共變數分析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其量表的得分之是否達顯著差異水 準?

因此,針對接受不同教學方式的學生所填答的科學學習興趣量表的得分 之資料,利用電腦統計軟體 spss 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看看接受不同教 學方式的學生在後測總分是否達到顯著差異。表 4-4-1 呈現的是各組在測驗 之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等資料,其中接受科學探究教學的班級以實驗組稱 之,接受傳統式教學的班級以控制組稱之。

表 4-4-1 科學學習興趣測驗之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實驗組 56 56 74.98 79.20 14.482 16.273 控制組 56 56 73.43 69.21 13.038 15.512

所以先用後測為依變項,前測為共變數,處理(組別,接受不同教學方 式的班級)為因子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由表 4-4-2 可知 F=.207,

p=.650>.05,未達顯著因此假設變異數同質。接著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結果如表 4-3-3, 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後測成績上有達顯著差異,

F(1,109)=10.560,p>.01,η2= .088 >.059 屬於中效果量,調整後之平均數差 異及事後比較列於表 4-3-4 及 4-3-5,由表可知實驗組顯著優於控制組。

表 4-4-2 科學學習興趣前測成績之共變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變異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值 顯著性 前測 613.216 1 613.216 2.445 .121 交互作用

(前測*處理) 51.995 1 51.995 .207 .650 誤差 27087.912 108 250.814

總合 647309.00 112

*:p<.05,**:p<.01,***:p<.001

表 4-4-3 科學學習興趣後測成績之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

源 SS df MS F P η2

共變量

(前測) 658.361 1 658.361 2.644 .107 .024 實驗處

理 2629.439 1 2629.439 10.560 .002 .088 誤差 27139.907 109 248.990

總合 647309.000 112

*:p<.05,**:p<.01,***:p<.001

表 4-4-4 科學學習興趣後測調整前與調整後平均數與標準差

組別 調整前平均數 調整前標準差 調整後平均數 調整後標準差 實驗組 79.20 16.273 30.717a .872

控制組 69.21 15.512 26.819a .873

表 4-4-5 科學學習興趣後測後測之事後比較

(I) 分組 (J) 分組 平均差異 (I-J) 標準誤差 顯著性 b 實驗組 控制組 9.706* 2.987 .002 控制組 實驗組 -9.706* 2.987 .002

*:p<.05,**:p<.01,***:p<.001

96

小結:從統計的資料來看,發現實施評量回饋教學與實施傳統式教學 後,學生在對科學學習興趣有顯著差異。另外,學生對科學學習之興趣測驗 可再分為三個向度來看:一是對課後學習科學之興趣,題號為 1-8,共 8 題;二是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題號為 9-16,共 8 題;三是參與自然科的興 趣,題號為 16-23,共 7 題,接下來將針對個各分量表的資料進行分析與討 論:

一、對課後學習科學之興趣改變情形

首先探討學生在接受「評量回饋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兩種不同的教學方 式之後,其對課後學習科學之興趣改變情形是否有顯著差異?在本研究中,

「對課後學習科學之興趣」係以學生接受對科學學習興趣測驗中 1-8 題得分的 差異為指標,利用其共變數分析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對課後學習科 學之興趣的分量表中之差異是否達顯著差異水準?因此,針對接受不同教學 方式的學生所填答的對課後學習科學之興趣之資料,利用電腦統計軟體 spss 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看看接受不同教學方式的學生在後測總分是否達到 顯著差異。表 4-3-6 呈現的是各組在測驗之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等資料,

其中接受科學探究教學的班級以實驗組稱之,接受傳統式教學的班級以控制 組稱之。

表 4-4-6 對課後學習科學之興趣測驗之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實驗組 56 56 23.41 24.38 5.440 6.195 控制組 56 56 24.38 21.91 6.195 5.495 先用後測為依變項,前測為共變數,處理(組別,接受不同教學方式的 班級)為因子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由表 4-3-7 可知 F=.656,p= .420 >

.05,未達顯著因此假設變異數同質。接著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如

表 4-3-8, 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後測成績上有達顯著差異 F(1,109)=4.58 ,p= .035 <.05,η2= .04 < .059 屬於低效果量,調整後之平均數差異及事 後比較列於表 4-3-9 及 4-3-10,可知實驗組顯著優於控制組。

表 4-4-7 對課後學習科學之興趣前測成績之共變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變異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值 顯著性 前測 77.088 1 77.088 2.267 .135 交互作用

(前測*處理) 22.312 1 22.312 .656 .420 誤差 3671.782 108 33.998

總合 63928.000 112

*:p<.05,**:p<.01,***:p<.001

表 4-4-8 對課後學習科學之興趣後測成績之 ANCOVA 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η2 共變量

(前測) 77.584 1 77.584 2.289 .133 .021 實驗處理 155.316 1 155.316 4.583 .035 .040

誤差 3694.094 109 33.891 總合 63928.000 112

*:p<.05,**:p<.01,***:p<.001

表 4-4-9 課後學習科學之興趣後測調整前與調整後平均數與標準差

組別 調整前平均數 調整前標準差 調整後平均數 調整後標準差 實驗組 24.38 6.195 24.351a .781 控制組 21.91 5.495 21.991a .781

表 4-4-10 課後學習科學之興趣後測之事後比較

(I) 分組 (J) 分組 平均差異 (I-J) 標準誤差 顯著性b 實驗組 控制組 2.360* 1.102 .035 控制組 實驗組 -2.360* 1.102 .035

98

小結:經由共變數分析與事後比較得到實驗組顯著優於控制組的結果,

表示評量回饋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對課後學習科學的興趣,屬於低效果量。

二、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之改變情形

首先探討學生在接受「評量回饋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兩種不同的教學方 式之後,其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改變情形是否有顯著差異?在本研究中,「對 科學活動的興趣」係以學生接受對科學學習興趣測驗中 9-16 題得分的差異為 指標,利用其共變數分析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對科學活動的興趣的 分量表中之差異是否達顯著差異水準?因此,針對接受不同教學方式的學生 所填答的對課後學習科學之興趣之資料,利用電腦統計軟體 spss 進行單因 子共變數分析,看看接受不同教學方式的學生在後測總分是否達到顯著差 異。表 4-3-11 呈現的是各組在測驗之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等資料。其中 接受科學探究教學的班級以實驗組稱之,接受傳統式教學的班級以控制組稱 之。

表 4-4-11 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測驗之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實驗組 56 56 28.93 30.68 6.547 6.156 控制組 56 56 29.66 26.73 5.025 6.879 先用後測為依變項,前測為共變數,處理(組別,接受不同教學方式的 班級)為因子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由表 4-3-12 可知 F=2.449,p= .121

> .05,未達顯著因此假設變異數同質。接著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 如表 4-3-13, 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後測成績上有達顯著差異

F(1,109)=10.024,p= .002 < .01,η2= .084 >.059 屬於中效果量,調整後之 平均數差異及事後比較列於表 4-3-14 及 4-3-15,可知實驗組顯著優於控制 組。

表 4-4-12 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前測之共變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變異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值 顯著性 前測 15.251 1 15.251 .359 .550 交互作用

(前測*處理) 103.882 1 103.882 2.449 .121 誤差 4581.59 108 42.422

總合 97411.000 112

表 4-4-13 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後測之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η2 共變量

(前測) 1.724 1 1.724 .040 .842 .000 實驗處理 430.890 1 430.890 10.024 .002 .084 誤差 4685.472 109 42.986

總合 97411.00 112

表 4-4-14 科學活動的興趣後測之調整前與調整後平均數與標準差

組別 調整前平均數 調整前標準差 調整後平均數 調整後標準差 實驗組 30.68 6.156 30.717a .872

控制組 26.73 6.879 26.819a .873

表 4-4-15 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後測之事後比較

(I) 分組 (J) 分組 平均差異 (I-J) 標準誤差 顯著性b 實驗組 控制組 3.931* 1.242 .002 控制組 實驗組 -3.931* 1.242 .002 小結:從統計的資料來看,發現實施評量回饋教學與實施傳統式教學 後,經由共變數分析與事後比較得到實驗組顯著優於控制組的結果,表示評 量回饋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對課後學習科學的興趣,這部分屬於中效果量。

100

三、參與自然課的興趣之改變情形

首先探討學生在接受「評量回饋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兩種不同的教學方 式之後,其對參與自然課的興趣改變情形是否有顯著差異?在本研究中,「

參與自然課的興趣」係以學生接受對科學學習興趣測驗中,16-23 題得分的 差異為指標,利用其共變數分析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參與自然課的 興趣的分量表中之差異是否達顯著差異水準?

因此,針對接受不同教學方式的學生所填答的對課後學習科學之興趣之 資料,利用電腦統計軟體 spss 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看看接受不同教學 方式的學生在後測總分是否達到顯著差異。

表 4-3-16 呈現的是各組在測驗之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等資料。其中 接受科學探究教學的班級以實驗組稱之,接受傳統式教學的班級以控制組稱 之。

表 4-4-16 對參與自然課的興趣測驗之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實驗組 56 56 22.64 24.14 5.303 5.754 控制組 56 56 21.04 20.57 5.131 5.315

先用後測為依變項,前測為共變數,處理(組別,接受不同教學方式的 班級)為因子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由表 4-3-17 可知 F=.005,

p=.946>.05,未達顯著因此假設變異數同質。接著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結果如表 4-3-18, 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後測成績上有達顯著差異

F(1,109)=9.936,p=.002 < .01,η2= .084 >.059 屬於中效果量,調整後之平 均數差異及事後比較列於表 4-3-19 及 4-3-20,可知實驗組顯著優於控制 組。

表 4-4-17 對參與自然課的興趣前測之共變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變異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值 顯著性 前測 75.383 1 75.383 2.468 .119 交互作用

(前測*處理) .143 1 .143 .005 .946 誤差 3299.180 108 30.548

總合 59714.000 112

*:p<.05,**:p<.01,***:p<.001

表 4-4-18 對參與自然課的興趣後測成績之 ANCOVA 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η2 共變量

(前測) 75.249 1 75.249 2.486 .118 .022 實驗處理 300.746 1 300.746 9.936 .002 .084

誤差 3299.323 109 30.269 總合 59714.000 112

*:p<.05,**:p<.01,***:p<.001

表 4-4-19 參與自然課的興趣後測成績調整前與調整後平均數與標準差

組別 調整前平均數 調整前標準差 調整後平均數 調整後標準差 實驗組 24.14 5.754 24.021 .747 控制組 20.57 5.315 20.705 .748

表 4-4-20 參與自然課的興趣後測之事後分析

(I) 分組 (J) 分組 平均差異 (I-J) 標準誤差 顯著性b 實驗組 控制組 3.317* 1.052 .002 控制組 實驗組 -3.317* 1.052 .002 *:p<.05,**:p<.01,***:p<.001

102

小結:從統計的資料來看,發現實施評量回饋教學與實施傳統式教學 後,經由共變數分析與事後比較得到實驗組顯著優於控制組的結果,表示評 量回饋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參與自然課的興趣,這部分屬於中效果量,雖然此

小結:從統計的資料來看,發現實施評量回饋教學與實施傳統式教學 後,經由共變數分析與事後比較得到實驗組顯著優於控制組的結果,表示評 量回饋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參與自然課的興趣,這部分屬於中效果量,雖然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