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綜合前面的研究結果與分析,可從兩方面進行統整歸納結論,首 先探討評量回饋教學對科學探究的學習進程以及對科學探究能力的不同面向 有何影響,另一方面則是探討評量回饋教學是否會影響學生的科學學習興 趣。

一、評量回饋教學可提升學生科學探究學習進程

經由共變數分析比較前測與後測,發現實施評量回饋教學後學生的科學 探究能力達顯著差異,效果量也高。表示實施評量回饋教學較傳統式教學更 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之學習進程,也就是評量回饋教學設計對於科 學探究能力之學習進程的提升具有高效果。

在進一步將實驗組及控制組依照不同的學業成就,分成學業成就較高之 組別學業成就較低之組別,也就是一共分成四組,進行重複量數變異數分 析,去討論不同教學法對於不同學業成就的學生會有何種影響,得到的結果 為,實驗組中學業成就較高之組別之探究能力是第三次(電解質)及第四次測 驗(酸與鹼)之探究能力高於第一次(氧化還原)及第二次(日常生活中的氧化 還原),但第三次與第四次無顯著差異,第一次與第二次之間也無顯著差 異,也就是 4,3 > 1,2。而實驗組中學業成就較低之組別之探究能力則是 第三次最高,第四次次高,接下來為第二次,第一次最低,意即 3>4>2>1。

104

從趨勢圖中可看出實驗組中無論是學業成就較高之組別或學業成就較低 之組別隨著實驗教學時間越長,其探究能力也逐漸升高,但在最後皆有略微 下降,而控制組的部分,學業成就較高之組別有較明顯的降低,學業成就較 低之組別則未達顯著差異。綜合來看除了控制組中的學業成就較低之組別及 實驗組中的學業成就較高之組別之外,其餘兩組無論最一次測驗的探究能力 皆為顯著下降,下降的幅度學業成就較高之組別無顯著差異,但學業成就較 低之組別有達顯著差異,推測其原因可能為題目的主題情境不熟悉造成的影 響,或者是題目對學生來說不好發揮,因為學生很少接觸到這類型情境式又 屬於開放的問題,所以題目的難度或是題材的熟悉程度對他們作答的狀況影 響很大,且會受到科學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應該將評量工具的難度及主題 控制好,應該更能有效達到教學與評量的最佳功效。

此外,實驗組中無論學業成就較高之組別或學業成就較低之組別 η2均 大於.138,為高效果量,顯示評量回饋教學的設計對於不同成就的學生,在 提升科學探究能力之學習進程的方面是具有高度的效果,即評量回饋教學對 於較高學業成就及較低學業成就的學生皆能有效的提升其科學探究學習進 程。

二、評量回饋教學可提升「規劃實驗步驟與設計」、「實驗記錄」、「推論演 繹」、「批判」這四個面向的科學探究學習進程

本研究的五個面向中,經由教學處理後,實驗組本身在這五個面向的探 究能力都有顯著進步,但是進一步與控制組比較後發現,除了「提出問題」

這個面向之外其餘「規劃實驗步驟與設計」、「實驗記錄」、「推論演繹」、「批 判」等四個面向之探究能力,實驗組均顯著高於控制組。即評量回饋教學能 夠有效的提升「規劃實驗步驟與設計」、「實驗記錄」、「推論演繹」、「批判」

這四個面向的科學探究學習進程。本研究在進行補救策略時兼採用問答式策

略,與國內學者東慶瑋(2011)及詹淨如(2012)要求學生以上台報告接受詢問 或是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相類似,皆能夠提升詮釋、推論演繹及溝通批判這方 面的探究能力。

至於「提出問題」這個面向不管是實驗組或控制組,學業成就較高之組 別或學業成就較低之組別均未達顯著,推測可能的原因為學生無法掌握問題 的形式以及觀察的重點,方郁斌 (2007)認為提出問題應該是將所觀察到的 現象與自我意識相結合而產生的疑惑,而疑惑可以用多種文句形式來表示,

學生對於文句形式不熟悉,便會以為只要加上為什麼就表示提出問題,或是 無法抓到主要的觀察重點,就好像無法進入狀況,所以無法在自我意識中產 生疑惑,進而提問。

三、評量回饋教學能夠有效的檢視科學探究學習進程

將學生在各探究能力面向之學習進程做次數分配表以及常態曲線並利用 敘述統計來進行討論,由此部分的討論可以發現,在教學介入前,學生的科 學探究學習進程不管是哪各面向皆呈現正偏態,除了實驗記錄之外其餘的偏 態係數皆大於 1,有些甚至超過 1.5,代表大多數學生在各面向探究能力處 於較低的學習階層,經過實驗教學後透過次數分配表以及常態分佈曲線,在 搭配前面進行的推論統計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學生整體學習遷移的情形,可以 清楚的知道每學生的進步情形,也能夠確定學習進程在目前的階段是否夠用 或是需要調整,以本研究這部分的結論來說,在經過 8 週的評量回饋教學 後,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之學習進程,只有實驗記錄的學習進程因為學生這 部分能力提升而需要在往上增加,其餘皆能夠用原先預設的學習進程來做事 後的分析以利於補救策略的進行,表示本研究一開始提出假設性的科學探究 學習進程框架是適合國二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之發展。

106

至於教學後的狀況,在批判及推論演繹這兩個部分,學生在每個 LV 都 有產生向上學習遷移的情形,甚至有學生進程遷移了兩個階層或是三個階層 由這些現象可以推論此部分的教學活動對於提升批判及推論演繹的能力成效 十分良好,而實驗紀錄也因學生進步而需上修學習進程,代表成效也很顯 著,而提出問題與實驗規劃與設計這兩個部分,可以看得出學生的向上遷 移,但因為提出問題的部分其效果在進行相依樣本 t 檢定時未達顯著進步,

所以研究者反思,覺得這部分應該再進一步了解以增加其成效。

四、評量回饋教學可提升學生科學學習興趣

使用科學學習興趣量表在教學前期及後期各進行一次測驗,此量表包含 三個分量表為對課後學習科學之興趣、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及參與自然課的興 趣,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雖然此部分分析出來的結果效果量都不高,但總 量表及三個分量表仍皆達顯著性的差異,代表評量回饋教學能夠有效的提升 學生的學習科學的興趣。可能是每次測驗完畢後,在批改完畢後會將學習單 發回並進行檢討,讓學生能夠了解他所欠缺的能力,並且給予建議和鼓勵,

使得教學與評量夠得到良好互動,這結果顯示雖然學生會反應很難寫,但仍 舊肯定這個方法能夠讓他學到一些東西,所以對於這樣的教學處理是感到喜 歡的,會跟研究者反應想知道自己這次填寫的結果是否比上次進步,進而提 升他對參與或學習科學相關活動的興趣。

此外,這部分的研究結果與國內一些學者(張宗挺,2002 & 林怡珊,

2007)的研究有相似的看法,這些學者認為學生會願意上網搜尋所需要的與 科學相關訊息,或是參與一些自然活動,是因為可以從中得到讓自己成長不 管是知識或是技能,能夠增加他在自然科的信心,將有助於探究學習。而本 研究的補救策略之一是請學生課後利用網路或者書籍查詢相關資料來進行分 享,正好與這些研究有所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