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學習興趣的定義

所謂興趣,是指一個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勇往直 前,不遑他顧的意思(Kilpatrick, 1925)(引自黃昆輝,1973)。而學習興趣就是展現 在學習這方面的興趣,在科學教育上,大多注重科學概念的學習,而「學習」在 Maslow 的需求層次論(need-hierarchy theory)中,是屬於「知的需求」,即是成長 需求的一部份(張春興,2000,p.304)。

唐潔(2005)認為「學習興趣」係學生出自於對某特定學科的需求或是情感,

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了穩定的選擇性和趨向性。黃萬益(1975)認為學習興趣是學 生在課程活動中表現出的高專注程度。張春興(2000)提出內在動機較外在動機更 為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內在動機才是真正學生求知性趣與好奇心的來源。

學習興趣具有一致性與持久性,可經由後天學習來培養,並可藉由觀察學生 外在行為表現得知。至於科學興趣對於學習科學到底重不重要? 教育部(2000)頒 布的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課程目標中,最先提到的就是「培養探索科 學的興趣與熱忱,並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莊嘉坤 (1997) 也指出,教師的第 一要務便是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

科學學習強調學生對科學的態度,多位學者皆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影 響其對科學態度;學生對科學的態度又會影響其學習成就(吳坤璋、黃台珠和吳 裕益,2005;Hynd,Holschuh & Nist, 2000;Anderman, Noar, Zimmerman & Donohew, 2004)。其中 Hynd、Holschuh和Nist(2000)更提出,這樣的影響在 學習困難的學生身上是更加顯著的。Hidi(2001)的研究發現,提高學生的學習興 趣將有可能提升其認知功能、堅持、情感,也會對該學科投注更多的注意力。而 在教育上,學生的興趣廣被教育學者們為激勵學生學習的工具,因此對學習興趣 的了解,將有助於教學之進行,並增進學生學習之成效(引自董佩辰,2011)。

並且長久以來,興趣總被認為是學習的原動力,它可以激發學習,使學習效 果事半功倍(劉碧如,2009),其相關研究也不斷主張,學生的興趣對學習確實有 舉足輕重的影響(Ainley, Hidi & Berndorff, 2002; Schiefele,1992)。

綜上所述,科學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在學習科學或參與科學活動時,所表現出 來的科學態度,也顯示學生對於參與科學活動而表現出來的趨向性和選擇性還有 專注,且學習興趣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激發學習動機促進學習。故了 解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啟發與提升在科學學習上,是有其重要性與必要性。

科學教育在情意、技能和知識這三個面向,分別可細分為科學的態度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科學探究能力及科學過程技能(proeess of science)與科 學知識及概念理解(product of science)這幾個子面向。我國在中小學教育的展望目 標上,希望能培養學生具有對科學的好奇心與科學倫理道德之良好科學態度,並 於科學教育白皮書上,宣示科學教育的目標為:「使每位國民能夠樂於學習科學,

瞭解科學之用,喜歡科學之奇,欣賞科學之美。」(教育部,2003),說明科學情 意培養的重要性。

從 1999、2003 及 2007 年的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及 2006 年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 等國際性的科學調查研究可以發現,我國的國中生在科學的學習上,對於科學知 識及技能的學習表現優秀,但卻缺乏對於學校科學學習的自信和興趣,這點是需 要改善的 (李哲迪,2009;林煥祥、劉聖忠、林素微、李暉,2008;丁信中,2009)。

此外,PISA 的調查結果顯示出,學生認為校外的非正式的科學學習較具有吸引 力,而 TIMSS 國際性科學教育調查研究結果,也顯示出學生對於學校的科學學 習興趣相對低落,從國際性科學教育調查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到學生對於學校科學 及校外科學學習兩者間的喜好程度。 (李哲迪,2009)。

為何學生對科學學習興趣不高?余民寧和韓珮華(2009)透過分析 TIMSS 的資 料,發現台灣對於科學學習有著「高成就伴隨低興趣」現象的學生數量逐年提高,

認為其原因或許與會受到教師教學方式的影響,又邱美虹(2005)認為亞太地區國

30

家重視學生成績,升學準則大多參照考試分數,是以在教學過程中常以考試及填 鴨教學為主,造成高中以下的學生科學評量的成績優異,但研究其之後的發展過 程卻呈現一般,並不一定有較突出的表現。

國外研究也有類似結論,如 Greenfield(1997)和 Hoffmann(2002)便觀察到,

學生在學校就讀之年級增加的同時,科學課程考試的表現也出現了下降的情形,

Neathery(1997)也強調了,隨著學生就學年級的增加,學生對於科學的興趣也逐 年下滑,這都顯示年紀較大的學生或許是因為對於科學的興趣較為低落,才會出 現對於科學課程的低成就表現。

興趣對於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上有何影響?Wolk(2007)認為,學生在學校的科 學教育中,逐漸失去了對於科學之興趣,也因此使其不願投入研究工作,且就算 投入研究工作,學生也無法從工作中體驗科學的樂趣,自然在科學領域研究的成 就便會受到影響;而學生對於學校科學的低學習興趣與低信心,除了導致了學生 在學校教育中的低表現外,也使其在離開學校後不願從事科學相關工作,面對這 樣的狀況,除了要瞭解其形成原因外,我們更應改進學校教育環境和資源,以提 升學生在學校科學方面的興趣。

Renninger、Hidi 與 Krapp(1992)將興趣典型區分為個人興趣(individual interest) 與情境興趣(situational interest)。個人興趣屬於人的特質,是穩定、長久且不易隨 環境改變的;情境興趣與特殊的主題環境有關,因為個人受到環境影響而會感到 有趣。Hidi 與 Renninger(2006)提出,個人興趣能夠提升學生學習上的專注力、

持續力、學業動機、認知、回憶和學習層次等。Eccles 與 Wigfield(2002)發現個 人興趣是區分深度和表面學習的重要因素。Mitchell(1997)指出,情境興趣雖然短 暫,但在學習是有其中要性的,如,若學生在數學課程中的學習經驗是具有多樣 且次數多的愉快環境,便能增加琪對於數學課程的個人興趣,這說明了情境興趣 對於個人興趣發展的重要性。Hidi 與 Renninger(2006)研究指出,情境興趣對學 生學習認真表現的影響是正面的,如閱讀的理解和使用電腦的工作。 Shen、Chen 與 Guan(2007)研究也發現,在學習過程中具有高情境興趣的學生,較容易被引發

出高的學習努力。除此之外,因為現今許多學生對於學校科學學習的興趣動機低 落,是以情境興趣對於科學教育的正面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若教師能於課堂中引 發學生的情境興趣,將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快樂和自我知覺,這對於學生面 對科學及其對於科學學習的態度是有極大裨益的。

二、學習興趣的相關研究

以下為近年來研究科學學習興趣的相關研究彙整表格, 國內許多學者也針 對科學學習興趣,用各種方式進行了探討,其成果往往顯示科學學習興趣對於學 生學習科學的成就是成正相關的。

回顧這些文獻發現影響學生學習興趣之因素包括:年齡、不同學科、不同學 科主題、年級、父母與師長升學期望、家庭背景、不同國別或族群、不同性別或 性別角色人格特質等。但也有部分呈現無顯著差異,不過可確定的是彼此之間會 互相影響。至於有關科學學習興趣轉變之相關研究,大都以不同以往的傳統教學 方式,而將教學方法稍做修改,進行實驗設計研究方式,藉以探討學生的科學學 習興趣是否有所改變。

由研究結果可看出,以生活議題為中心的 STS 教學法、戶外教學、動手做實 驗、實物觀察、視聽教學、網際網路動畫融入教學、以科學家故事融入教學、科 學閱讀活動、以繪本導入教學活動等不同教學方式,均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使學生具有主動性,積極投注學習活動,進而提升學習成效。

32

表 2-3-1 科學學習興趣國內相關文獻彙整表

研究者 研究工具 研究結果

陳麗妃 (2006)

TIMSS 2003 的資料

以 TIMSS 1999、

TIMSS 2003 的資 料做問卷

研究者 研究工具 研究結果

34

研究者 研究工具 研究結果

36

研究者 研究工具 研究結果

郭伯彰 (2012)

Lisa Linnenbr ink-Garcia 等 人在 2010 年所

1.以 Keller(1983)所提出之 ARCS 來設計影片素材 教學重點與教學方式,使應用電影複習教學之影

TIMSS 2011 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