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在屏東縣國小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之比較

一、屏東縣國小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

(一)不同族群屏東縣國小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之差異比較

從結果可以發現,「環境影響」、「成就需求」、「團隊支持」、「教師教學」四 個層面達於顯著,唯獨「運動發展」例外,原住民族學童皆高於非原住民學童。季立康

(2005)提到,原住民族學生其對於運動的能力期望及需求努力皆較非原住民族學生 高,也就是說,他們雖然知覺運動能力較高,但仍認為需付出努力去學習,可見原住民 族學生對於運動學習的認知是正面、積極而樂觀的。並且也提到,原住民族學生在自我 決定程度最高的內在動機型態上,較非原住民族學生高,也就是說,原住民學生在參與 體育活動時,其本身的興趣較高或從參與中獲得較多樂趣。再來,邱筠媛(2006)國小 原住民族學生學習成就顯著低於非原住民族學生,因此,原住民族學生可能為了獲得滿 足感、增強自我價值認同度,進而積極的參與運動。林炎嘯(1999)也指出參加少棒訓 練的原住民學童與教練老師、雙親間的互動關係。經深入訪談後,研究結果發現,原住 民學童參與少棒訓練時受教練的影響最大,無論是技術、動作甚或人格的模仿及內在動 機,比一般漢族的學童更積極。說明了原住民選手在與團隊有較好的互動關係,也影響 了選手運動參與的動機。以上綜述,可能形成原住民族選手較非原住民族選手參與動機

較高之原因。

(二)不同訓練時間屏東縣國小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之差異比較

從結果中顯示,「成就需求」、「團隊支持」、「教師教學」等三個因素層面皆達 到顯著差異,接受較長時間訓練的選手可以增加和隊友之間的互動,培養良好的默契,

與團隊之間的情感較為融洽,也更容易和受到教練和師長們的關心。此研究結果與鄒瑞 嬋(2007)、王智賢(2008)、莊武龍(2009)、陳慶宜(2011)及陳信勳(2012)等 人之研究大致相同。能接受長時間的訓練,意味著選手對於該運動有一定程度的熱衷,

且透過長時間訓練與相處,較容易和團隊產生革命情感,得到更多的支持與鼓勵,也從 中獲得自信心及成就感,和隊友有良性的競爭,這與吳文忠(1997)所提到,好的人際 關係可以激發對運動的動機有相同之處。再加上柔道運動技術繁瑣,如果練習量不夠 多,學習成效相對降低,對於練習時間長者,就能感受到自己逐漸在進步當中,更能因 此獲得較多比賽機會,激發追求成就動機。以上綜述,可能形成訓練時數長者參與動機 較高之原因。

(三)不同成績表現屏東縣國小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之差異比較

從結果中顯示,「環境影響」、「成就需求」、「運動發展」、「團隊支持」、「教 師教學」等五個因素層面皆達於顯著,選手獲獎的層級越高,自我的認同越高,對運動 的技術更追求,也有好的人際關。此研究結果與林曉怡(2005)、陳信勳(2012)研究 結果大致相同。這與Harter(1978)能力動機理論中所提到的,當兒童自認為有足夠的能 力及能控制環境某些因素而達成目標時,兒童就會參與該方面的活動不謀而合。馬斯洛

(1970)的需求層次論最高的需求層次,指個人有追求成長的需求,將其潛能完全發揮,

以達自我理想之境界。例如充實自我、持續成長與學習、不斷創新。因此,選手在得到 較佳名次後,是莫大的榮譽,擁有高的成就,自我認同感就會提高,讓選手自己覺得比 別人好,進而肯定自己,也獲得周圍人們的讚賞。吳文忠(1997)也提到,人們喜歡看 著自己的名字被印出來,特別是因自己在達到某種有價值的目標而受到尊敬時,這都是 有益激勵運動行為方法。獲得殊榮為家人也為校爭光,得到來自於家人和師生更多的鼓

勵和支持,也抒發了平時的校園練習的壓力,從練習中也塑造了良好的體魄,因此,成 績越優異的選手在隊中有越高的參與動機。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屏東縣國小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 阻礙因素之比較

一、屏東縣國小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阻礙因素之差異情形

(一)不同族群屏東縣國小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阻礙因素之差異比較

從結果顯示,「個人內在阻礙」、「人際間阻礙」、「結構性阻礙」三個構面皆未 達於顯著。不同族群對運動阻礙因素相關研究無從參考,研究者認為,形成這樣的結果,

推論可能柔道運動屬於競技類的項目,技術及體能上的要求高,且學生也大都能有這樣 的認知,故要加入運動代表隊之前,已有接受嚴格訓練以及難題之預設心裡,對於此項 運動保持正向的態度。吳文忠(1997)也提到,態度對於對於一個運動的喜惡之情,而 好的態度可以造成對於運動的堅持性。故所造成的個人內在阻礙因素,並不會因族群的 不同有多大的差異,皆因代表隊選手對柔道已有較高的接受度、認同度及態度。盧俊宏

(1995)提出,當一個團體因為共同的目標及利益而產生合作時,對整個團隊具有正面 的效果,隊員之間會彼此的接納、認同。運動代表隊每位選手因訓練產生革命情感,進 而互相支持與鼓勵,並且加入柔道隊,大都必須獲得家人和教練的鼓勵,因此,在人際 間阻礙就會降低。再加上柔道訓練所需要之環境和器材,不一定需要特別精良的設備,

有足夠的空間的話,學校也能發展,因此,環境及設備上的良寙不會造成不同族群參與 阻礙的顯著差異,這樣的看法也和Shephard(1988)所認為一致,一旦場地已經具備了 某種最低限度的投資,任何資產擴大或美化的行動,都不會對運動的參與產生阻礙(引 自吳文忠,1997)。

(二)不同訓練時間屏東縣國小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阻礙因素之差異比較

從結果發現「個人內在阻礙」、「人際間阻礙」、「結構性阻礙」三個構面皆未達 於顯著。研究者推論其原因,訓練時間長者對於柔道訓練的內容和強度已有較高的適應

性,對於外界環境或內在的感受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做應變及調適,因此,阻礙的情形就 比較少發生。而對於訓練時間較少者,可能在訓練中仍有其新鮮感,並且能從運動中獲 得成就感及運動的樂趣,也可以因隊外比賽認識和結交許多朋友,滿足其他需求。當然,

選手所接觸的阻礙次數和強度也會因訓練時間較少而降低。也可能再教練的教學過程 中,對於運動行為的激勵作用,例如,對個人的學習即時的回饋、運動教學的多樣化、

領導的親和力也成為的阻礙因素降低的原因,因而造成了不同訓練時間無顯著差異之研 究結果。

(三)不同成績表現屏東縣國小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阻礙因素之差異比較

從結果顯示「個人內在阻礙」、「人際間阻礙」、「結構性阻礙」三個構面皆未達 於顯著。研究者推論其原因是選手對於柔道有高度的熱忱,阻礙因素並不會因為成績高 低而有明顯的差異。也可能成績較差的選手在參與運動的過程當中,自我的期許和自我 價值認同較低,並且運動代表隊的教練及師長們,對於成績較差的選手,會給予更多的 關注和鼓勵,支持他們更努力的奮發學習,因此,對於阻礙因素所造成的影響自然減低。

再來選手對於個人成績高低不是最重要,更重要的團隊凝聚力,選手們重視的是團體榮 譽,於是形成此研究結果。

第三節 屏東縣國小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 因素之相關分析

本研究為瞭解屏東縣國小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兩者之間的 關係,採用皮爾遜積差相關來考驗兩者的相關程度。從表4-10 中可得知,屏東縣國小 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在進行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典型相關 之分析後發現,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間的相關係數範圍都低於.39, 皆屬於低度相 關。為了想要更深入瞭解參與動機構面與阻礙因素構面的兩組變數間的相關性,本研究 也採用典型相關來分析兩組各變數間的關聯性。由表4-11得知,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 機與阻礙因素之間有典型相存在,經統計抽取出一組達顯著水準之典型相關因素,其典 型相關係數為.45。由表4-11也可得知,所有典型結構係數大都大於.50,因此參與動機 透過典型因素和阻礙因素有高相聯性,且參與動機的構面會透過典型因素影響阻礙因素 構面,因此,我們可以從參與動機來預測參與之阻礙,為降低學生參加柔道運動代表隊 之阻礙,可以從增強其參與動機來著手

綜合上述資料得知,受試者在參與動機與運 動參與阻礙間有顯著的差異性,也表示在參與動機與運動參與阻礙上有顯著的預測性。

當「環境影響」參與動機、「成就需求」參與動機、「運動發展」參與動機、「教師教 學」參與動機越強烈時,就可以預測「個人內在阻礙」、「人際間阻礙」、「結構性阻 礙」」等三個阻礙因素便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