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研究結果於實際上之建議

(一)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參與動機中「教師教學」、「環境影響」及「成就需求」為重 要參與動機因素。因此,建議各學校發展柔道運動代表隊時,能積極地建置良好的 訓練環境,並在訓練上賦於趣味性,教練的教學上與選手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使 選手在訓練中能夠保持其新鮮感且不易產生疲乏感。也可針對選手的升學發展提供 良好、多元的管道及建議,使選手對未來有更大的確定性,更能夠投入其運動,提 升運動參與的動機。提升運動的柔道運動代表隊可不定期的一些娛樂性的聚會,也 藉著比賽過後讓學生有戶外有放鬆心情的機會,藉此讓選手寓教於樂,達到身量與 知識同時發展的目的。更可讓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於公開場合上做柔道競技的表 演,不僅能夠提升選手信心,也能吸引更多因欣賞、羨慕的學生參與柔道運動代表 隊。

(二)本研究中顯示,原住民族選手有更高的參與動機,尤立為、季力康(2005)指出原 住民學生在運動的能力期望和需求努力較高,對運動有正面認知,且積極、樂觀。

在此建議學校能提供原住民族選手更多援助和鼓勵,不只能滿足其內在的成就感,

也能提供一些在生活上實質上的幫助,以維持原住民族選手其高度的參與動機並竭 力的爭取最高成績。

(三)本研究中顯示,有較長時間的訓練,則有更高的參與動機。因此建議在對選手的課 業學習上不受影響原則之下,能夠給予選手較長的訓練時間,精進選手的技術及體 能水準,藉此強化選手在比賽中的自信心及健全的心理狀態,以獲得最好成績,維 持其高度的參與動機。

(四)本研究中顯示,歷年成績越高者,則有越高的參與動機,以曾獲得「全國前三名」

者動機最強。建議柔道運動代表隊能給予選手更多的對外參賽機會,甚至舉辦一些 附近發展柔道運動學校之友誼賽或校內的排位賽,保持選手隊比賽的熱衷度,隨時

處於備戰的狀態中,在訓練中督促自己,維持其高度的參與動機來參與代表隊每一 項訓練及比賽。

(五)本研究顯示,在阻礙因素中,根據Crawford, Jackson, and Godbye(1991)阻礙階層模 式,以及研究者在選手平時訓練以及比賽的過程中,發現「個人內在阻礙」為具有 影響力的因素。因此,建議學校在訓練的過程當中,隨時注意選手的身心狀況,並 且能夠制定適宜的訓練計劃及個人參賽方式,不讓選手因為訓練過於辛苦和降體重 的因素產生阻礙。在比賽前後,教練能夠給予選手心理上的建設和回饋,多以鼓勵 來取代責罵,比賽當中,除了適當的指導以外,應讓選手按照平時所學之技術自我 調整,避免過多的指導使選手於賽場上分心,也可能讓選手對於比賽產生過多的壓 力。再來教練除了須充實專業知能,來滿足選手技術增進的需求,減低選手對於受 傷的恐懼之外,讓訓練課程也能加入樂趣的教學,使選手在訓練中也能充滿歡愉,

選手將會更熱衷於訓練。

二 二

二 二、 、 、 、對 對 對 對未 未 未來 未 來 來 來研究 研究 研究的建 研究 的建 的建 的建議 議 議 議

(一)研究對象

在本研究中, 僅針對屏東縣國小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進行調查, 至於其他地區柔 道運動代表隊選手或其他性質運動代表隊的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 則無法得知。此外,

在本次研究中,背景變項僅針對族別、每週訓練時數、成績表現等三項進行研究, 未 來亦可再增加參賽組別、學校、家長等不同背景變項。且影響學生參與球隊的原因,家 長、老師及教練態度應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可以加入關於滿意度、團隊凝聚力、教練 領導行為等的比較研究, 以建立柔道運動代表隊更全面的研究領域。未來的研究可以 輔以質性設計,經由對家長、教師及教練的訪談法及選手觀察等方式取得更詳盡的資 料,以獲得質量並重的研究成果,提供柔道運動代表隊重要且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之「屏東縣國小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量表」及「屏東縣國小 柔道運動代表隊選手阻礙因素量表」,係由研究者參酌相關文獻及理論後修編之量表,

並經過統計的信度及效度考驗,在研究上達相當程度的信度與效度水準,屬於可靠的的 研究工具。因為施測對象為國小學生,在施測的過程中對題目的理解程度稍嫌不足,且 中、高年級語文程度上有差異,造成研究上的一個困難。未來研究可按照研究需要來修 訂本問卷使題目在語意上更淺顯易懂以適合中年級學生作答,使研究結果更為精準。

(三)研究內容

建議未來研究可針對如何增強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及排除阻礙因素在訓練層 面做探究,一方面創造選手高度參與性、減低參與阻礙的程度,一方面也豐富柔道運動 代表隊的發展規劃及訓練內容。此外,也可針對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間是否有互相影 響之絕對關係,增加其相關研究之合理性,也能將更多運動項目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 做整全的研究,增益相關研究的價值。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0)。休閒活動專書休閒活動專書休閒活動專書休閒活動專書。台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尤為立、季力康(2005)。嘉義縣市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國、高中生對運動期望、運 動價值與參與體育課動機之研究。大專體育學術專刊大專體育學術專刊大專體育學術專刊大專體育學術專刊,,,333-342。 ,

王同茂(2003)。新世紀健康快樂學子的希望工程。學校體育學校體育學校體育學校體育,,,75,, ,,2-4。 , 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版中文視窗版中文視窗版中文視窗版 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與行為科學研究與行為科學研究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財印、吳百祿、周新富(2009)。教學原理教學原理教學原理教學原理((((第二版第二版第二版第二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 王智賢(2008)。臺北市國小田徑運動代表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市國小田徑運動代表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市國小田徑運動代表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市國小田徑運動代表隊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臺北市。

白貽修(2008)。臺北市立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丘前峯(2010)。臺北地區國小巧固球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臺北地區國小巧固球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臺北地區國小巧固球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臺北地區國小巧固球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2009)。SPSS 統計運用實務統計運用實務統計運用實務統計運用實務。臺北:松崗。

吳明隆(2012)。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五南。

呂耀宗(2001)臺灣柔道史灣柔道史灣柔道史(1952-1970)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 灣柔道史 市。

邱筠媛(2006)。原住原住原住原住民與民與民與民與非原住非原住非原住非原住民國小中民國小中民國小中民國小中、、、、高高高高年年年年級級級級學生的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對其學生的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對其學生的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對其學生的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對其 學業成就關係之

學業成就關係之 學業成就關係之

學業成就關係之比比比較研究比較研究較研究─較研究──以─以以嘉以嘉嘉義縣為例嘉義縣為例義縣為例。義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邱連煌(2007)。成就動機成就動機成就動機成就動機::::理論理論理論理論、、、研究、研究研究、研究、、策、策策略策略略、略、、與應、與應與應用與應用用。臺北市:文景書局。 用 吳文忠等(譯)(1997)。運動心運動心運動心運動心理理理理學學學學(原作者:Willis, J. D,. & Campbell, L)。臺北市:

五南。(1992)

林炎嘯(1999):不同角色對於原住民學童參與少棒運動影響之系統探討不同角色對於原住民學童參與少棒運動影響之系統探討不同角色對於原住民學童參與少棒運動影響之系統探討。未出版之碩 不同角色對於原住民學童參與少棒運動影響之系統探討

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紋貞(2006)。臺臺臺臺中縣國小中縣國小中縣國小中縣國小跆拳道跆拳道跆拳道跆拳道校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校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校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 校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

盧俊宏、卓國雄、陳龍弘(2004)。Raedeke 和 Smith 運動員倦怠問卷(ABQ )之信 效度研究。體育學報體育學報體育學報體育學報,,,39(, ((3),83-94 。

之相關研究 之相關研究 之相關研究

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英文部分

Boothby, J., Tungatt, M. F., & Townsend, A. R. (1981) .Ceasing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y :reported reas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 1-14.

Crawford, D.,& Godbey, G.(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 , 119-127.

Crawford, D. W., Jackson, E. L., & Godbey, G. (1991).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s, 13, 309-320.

Coakley, J. J. (1994). Sport in society: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St.Louis, MI:

Mosby-Year Book.

Francken, D., & Van Raaij, M. (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Francken, D., & Van Raaij, M. (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