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不對稱影響之相關文獻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探討房價與總體景氣相關性部分,Norman and peng(2009)利用一般化最小 平方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模型對美國379個大都會房價進行研究,結果 發現房價顯著受到GMP(Gross metropolitan product)成長率的影響。Clapp and Giaccotto(1994)發現預期通貨膨脹率以及失業率對於房價的變動有舉足輕重的地 位,通貨膨脹與房價呈現正相關,失業率與房價呈現負相關。而且當房價越高,

失業率對房價的影響會越大。顏玲玲(2008)利用1991年至2007年的信義房屋房價 指數作為被解釋變數,探討經濟成長率、貨幣供給額、CPI年增率等總體經濟變 數造成的影響,結果顯示各項經濟變數對房價皆呈現正向顯著關係。吳鶴窈(2013) 以多元迴歸分析房屋所得比與總體經濟間的關係,結果顯示房價所得比會受到經 濟成長率的影響,而且是呈現正向的影響關係,表示當國內經濟好轉時,國人所 得會增加,國內不動產的價格亦會提升,惟所得增加幅度小於不動產價格增加幅 度,造成房價所得比上升。

第二節 不對稱影響之相關文獻

除了討論影響房價的總體經濟因素外,本研究還希望進行更進一步探討在 總體景氣波動繁榮及衰退的情況下,房價是否有不對稱性發生。過往討論總體景 氣波動不對稱的文獻不少,像是Bernanke and Gertler(1997)發現僅在油價上升且 造成總體景氣衰退時,央行會採取政策應對。當遭遇未預期的油價上漲時,會發 生通貨膨脹,央行會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膨,然而,當發生未預期之油 價下跌時,央行並不會進行干預。由於央行對於未預期之油價漲跌有不同應對方 式,進而使總體景氣波動發生不對稱性。

在銀行業方面,高銘駿(2005)研究總體景氣循環與我國銀行資本適足率的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氣循環變動,且大銀行及低資本適足率的銀行順景氣循環的現象較為顯著,但銀 行的順景氣循環呈現不對稱的現象,當景氣復甦時,資本額變動較為顯著,景氣 衰退時則較不顯著。許雯(2010)則是研究總體景氣波動與我國銀行業不良債權比 率的關係,以逾放比率作為不良債權的替代變數,並進一步探討總體景氣繁榮與 衰退期間對於銀行業不良債權比率是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結果顯示總體景氣波 動與銀行業不良債權比率於1988 年至 2009 年間呈反向循環,且在一次金融改革 後,銀行不良債權於景氣繁榮及衰退期間呈現不對稱的現象。

至於結合房地產與不對稱相關研究的則有蔡怡純(2008)使用T-GARCH模型 進行房地產漲跌不對稱的研究,結果發現不動產與財務金融商品存在差異,前者 擁有後者所沒有的特性:抗跌性。他們利用證明不動產價格波動向上及向下之不 對稱性,藉以證明不動產的”抗跌性”,而研究結果顯示,不動產的確存在反向槓 桿效果,意即當上一期出現與房價報酬相關的正向消息時(例如:降息),當期的 報酬波動度會上升,房價趨於不穩定;然而當上一期發生與房價報酬相關的負面 消息時(例如:升息),當期的報酬波動性會變小,房價較為穩定,呈現向下與向 上波動的不對稱性。此研究證明,台北地區在1973~2005年內存在房價抗跌的現 象。

陳明吉等人(2008)則是以個人行為為出發點,檢視不動產投資者從眾效應,

結果發現在景氣好壞的不同下,投資者對於房地產的報價行為具有差異。在景氣 繁榮時,報價有齊漲的趨勢,而景氣衰退時,並未出現齊跌的趨勢,而是出現報 價不一的情形。這顯示投資人於景氣繁榮及衰退時,無法客觀看待手中的資產,

使得總體景氣與房價呈現不對稱的情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王玟婷(2010)則是將房市與股市作結合,以台灣加權指數及各縣市房價為資 料,利用門檻共整合模型探討在景氣繁榮及衰退下兩者的情況為何。結果發現當 景氣繁榮時,股市與房市有齊漲的現象,當景氣衰退時,股市易下跌但房市有抗 跌的現象,並認為抗跌的原因可能與屋主不理性的惜售心態及自住需求有關。

過了幾年,蔡怡純(2013)再次進行關於房價漲跌不對稱的研究,然而此次切 入點為房價調整速度,其使用門檻共整合模型及不對稱門檻誤差修正模型,發現 房價修正存在向上與向下整合差異的情況,代表有不對稱性發生,且向上修正速 度顯著比向下修正還要快速,證明房價有追漲不追跌,即抗跌的現象存在,而其 認為發生此種現象的原因為市場交易者的不理性行為及房地產市場流動性在景 氣繁榮及衰退下具有不同的變化。

與前面幾篇金融面不同,Wu and cheng(2010)把不對稱性的分析運用在其他 領域上,他將失業率作為衡量總體景氣波動的基準,利用美國 1951~2005 年的資 料,探討景氣波動是否對國民自殺率產生影響,結果顯示當景氣處在繁榮的階段,

自殺率顯著下降;而當景氣處在衰退的階段,自殺率顯著上升,然而,下降幅度 顯著大於上升幅度,代表總體景氣波動對於自殺率有不對稱性的效果。Mocan and Bali(2010)以 1778 至 2004 年的美國資料證明偷竊等財產犯罪行為於景氣繁榮及 衰退下有不對稱性發生,景氣衰退時增加的犯罪率大於景氣繁榮時減少的犯罪率,

然而在暴力犯罪行為中並未發現有不對稱影響發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