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IC 產業

第三節 中國大陸的 IC 市場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第三節 中國大陸的 IC 市場

產業價值鏈將隨全球化產生改變:現今的價值鏈為—原材料零組件13由亞洲 四小龍、日本等具技術的國家製造,而勞力密集的加工產品交由勞力充足的中國 大陸,最後運往美國與歐洲等內需市場強大的國家消費14。預計未來產業價值鏈 將因中國大陸而產生改變,因為中國大陸物產豐沛、技術能力的精進、勞力充足 及人口龐大帶來的強勁需求,使得中國大陸在產業價值鏈的上中下游:原材料零 組件、成品與市場皆佔重要位置。中國大陸在產業價值鏈重要性的增加,也將影 響各個產業,包括 IC 產業。

IC 產業在歐美國家發跡,歐美市場至今已達到穩定成長的階段,甚至在 2000 年國際 IC 市場面臨不景氣,各國 IC 產能過剩,人才閒置;然而,新興市場的崛 起,快速的成長、潛大的商機,讓各廠商積極尋找機會,將閒置的人才與擁有的 技術,轉投資於新興市場。新興市場中—中國大陸擁有強大的內需市場,未來的 IC 需求也將透過消費性電子產品、資訊、通訊等下游應用產業蓬勃發展而急速 增加,帶動上游零組件的龐大需求。但中國大陸 IC 產業尚未發展完成,製造的 IC 產值不足,IC 供給跟不上需求,自給自足的能力有限,目前仍是依賴進口。

因此,中國大陸為了使內部供給跟上需求的腳步,將 IC 產業列為重點產業,

實施一連串政策,給予獎勵與支持:要求 IC 上下游產品需符合自製率15的規定,

且提供當地廠商租稅優惠,IC 產業可享受附加價值稅率為 3~6%的優惠16、所得

13 從原材料製成零組件,如砷化鎵製成晶圓,再製成 IC,需要技術與知識。

14 參考尹啟銘,2006,斷鏈—前瞻台灣經濟新未來。

15 自製率為一個產品製造過程中,需有一定比例的成本費用由大陸自製,保障大陸廠商。

16 附加價值稅為產品生產與勞務創造各個環節中,收入減成本得到附加價值,以其為對象 課的稅務。中國大陸課一般納稅人銷售產品的附加價值稅率為 17%;但提供 IC 產品附加價值隨 徵隨退 11~14%,因此實際上 IC 產品增值稅為 6%,IC 設計業增值稅為 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稅五免五減半、銀行低利率貸款以及地方政府貼補利息、地方政府參與投資以及 提供長期零地租等優惠措施,甚至給予市場保護,藉此扶植當地 IC 產業,企圖 對外國廠商產生壁壘,形成貿易障礙17。若其他國家先進廠商進駐到中國大陸設 廠,必能享受中國大陸的優惠政策,避免後起者中國大陸廠商威脅先進廠商的地 位,先進廠商應利用技術的優勢牽制二線競爭者,並能共享中國大陸土地、原料、

人力的資源以及廣大市場,依比較利益法則發揮各國的競爭優勢,避免在世界價 值鏈中貽誤商機、失去競爭力,遭致淘汰。

看準中國 IC 產業的潛力以及面對 2001 年全球 IC 產業景氣不佳,大陸吸收 大量其他國家閒置人才,以低成本購入閒置設備,建廠房。尤其各國 IDM 大廠 技術移轉,中國大陸取得大量產能。在 2000 年,中國 IC 產業的重大突破分別是 前世大半導體總經理張汝京設立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及王文洋與 江綿恆18成立的宏力半導體在上海浦東張江科技園區建立廠房;IBM 也在上海投 入 3 億美元進行大規模晶片組裝的生產地;英特爾(Intel)也設立上海浦東第一 個封裝測詴場,並在上海、北京各設有一處研發中心;日本 NEC 的八吋晶圓廠 也進行量產活動,各個廠商皆進駐大陸(表 5 主要外商在大陸投資情形)而 IC 晶圓廠的設置,會具有群聚效應,將 IC 上下游的設計以及封裝測詴業一併帶入 中國,進而形成一個上下相連的價值鏈,若無法抓住此次進入中國的契機,將被 屏除在中國供應鏈之外,遭到被邊緣化的危機。

17 但中國大陸在 2001 年加入 WTO 後,關稅保護以及其他貿易堡壘的措施不再適用。

18 王文洋為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之一王永慶之子,江綿恆為當時中共國家主席江 澤民之子。

P DIP、SOP、QFP、TO200 等封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決定是否前往大陸投資並追求獲利。以台灣當初發展 IC 的過程為例,為扶植一 個產業,政府在初期必頇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資本、人才、技術密集的 IC 產 業。就 2000 年為止,大陸政府提供誘人政策,提供足夠的資本,並且以強大的 內需市場為後盾,招外國廠商投資,引進優秀人才與 IC 技術,因此中國大陸需 引進人才與技術,才具備發展 IC 產業的資源。一旦成功引進,還仍頇注意大陸 當地高階人才是否能在這段期間掌握技術,充分發揮產官學研的合作能力進行自 行研發,才能跟進技術大廠,成為具獨立研發的人才。

全世界 IC 業者前往中國大陸追求成長機會,聯電是否也需前往大陸投資?

以下就全球晶圓代工第二的聯華電子進行公司分析,並考量聯電在產業的地位,

探討這些資訊將如何影響投資和艦的決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