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聯華電子之分析

第三節 競爭對手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圖 6 聯電 2000 年產品產值比重

資料來源:Taiwan Economic Journal (TEJ)台灣經濟新報

而聯電晶圓代工的主要產品用途以通訊功能為主,製造通訊 IC 晶片,其品 質屬於中低階,在 2000 年獲取多家歐洲通訊大廠 Alcatel, Infineon, ST Micro-electronics 訂單,而高階晶片由歐洲的 Infineon 生產,競爭對手—台積電,在電 腦、通訊、消費性電子產品皆帄衡發展,且生產品質屬於高階晶片,如 GPU 繪 圖晶片。

第三節 競爭對手分析

聯電主要競爭對手為台灣積體電路公司(TSMC)與特許半導體公司

(Chartered),在 2001 年台積電、聯電、特許的營業額約各為美金 3,597 佰萬元、

美金 1,840 佰萬元及美金 463 佰萬元,市場佔有率約各為 49%、25%與 6%,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家共佔整體市場的 80%19。本論文探討聯電協助大陸和艦,以下單就聯電與台積 電兩家公司做比較,因聯電欲與台積電競爭,因此在投資決策考量中會與台積電 做比較,且和艦案的特殊性在於台灣法規限制,因此聯電與台積電設立於台灣,

為主要討論對象,面臨具潛力的中國大陸 IC 市場的崛起,分析兩家公司的考量:

為何聯電在 2001 年迫切協助大陸和艦,而台積電在該年度只在上海成立辦事處20, 直至 2002 年才向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遞出上海松江廠投資案申請書,兩家公 司佈局大陸的迫切性為何不同?

本研究推論,聯電迫切協助大陸和艦的眾多理由之一為,聯電的研發技術進 展較台積電緩慢,尚未握有高階且多功能的產品與客戶建立穩健的合作關係、具 有利的談判籌碼、維持穩定的現金流量,因此面臨 2001 年全球 IC 市場衰退、中 國大陸競爭對手的崛起,這些危機顯示聯電需採取積極策略,建立競爭優勢。

分析兩家在 2000 年至 2001 年受景氣影響的程度,以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淨 額做比較(

圖 7 營業收入淨額圖、表 7 營業收入淨額與成長率),自 1993 年起,台積 電的營業收入淨額持續高於聯電之營業收入淨額。如第一章第一節所提,全球 IC 市場在 2000 年成長快速,因此該年度,聯電與台積電的營業收入成長率分別高 達 243%與 118%,而聯電成長更加快速的原因在於該公司取得多家歐洲通訊大 廠訂單,如 Alcatel, Infineon, ST Micro-electronics。然而,全球 IC 市場於 2001 年盛極轉衰(圖 4 全球分區的 IC 銷售值),衰退幅度高達 32% (表 2 全球分區 IC 銷售值成長率),使得晶圓代工廠的聯電與台積電受到重大負面影響,該年度 營業收入成長率分別呈現-40%與-24%,聯電受衝擊高於台積電的原因在於通訊

19 參考聯電股東會年報 2001 年

20 參考台積電股東會年報 2001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市場的需求在 2001 年景氣反轉中受挫最巨,呈 38%的巨幅衰退,而個人電腦與 消費電子市場相對比較穩定,個人電腦出貨量僅衰退 6.8%,因聯電產品主要集 中運用於通訊市場,而台積電產品運用領域較廣泛,因此能緩和衝擊力道21。而 聯電與台積電的稅後淨利分別為-3,157,302 千元與 14,483,174 千元,再次突顯聯 電面對全球 IC 市場衰退的衝擊,並不如台積電仍有能力維持正獲利,原因除以 上所提產品運用領域較單一,其研發技術未引領業界也是另一原因。

圖 7 營業收入淨額圖

資料來源:Taiwan Economic Journal (TEJ)台灣經濟新報

表 7 營業收入淨額與成長率

營業收入淨額 (單位:千元) 營業收入成長率

聯電 台積電 聯電 台積電

2008 96,813,546 333,157,660 -15% 3%

21 相關數據資訊參考聯電股東會年報 2001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2007 113,311,298 322,630,596 1% 2%

2006 112,003,819 317,407,171 12% 19%

2005 100,315,982 266,565,070 -22% 4%

2004 129,190,740 257,212,618 35% 27%

2003 95,703,732 202,996,812 27% 25%

2002 75,425,356 162,301,208 8% 29%

2001 69,816,799 125,884,892 -40% -24%

2000 115,609,339 166,197,604 243% 118%

1999 33,734,851 76,305,102 80% 51%

1998 18,760,433 50,422,413 -25% 15%

1997 25,088,995 43,926,641 11% 11%

1996 22,605,652 39,400,179 -8% 37%

1995 24,637,099 28,765,991 59% 49%

1994 15,486,015 19,336,071 51% 57%

1993 10,231,475 12,333,923 54% 89%

1992 6,634,098 6,510,766 16% 45%

資料來源:Taiwan Economic Journal (TEJ)台灣經濟新報

研發能力為晶圓代工的關鍵因素,聯電與台積電無不積極發展先進技術,皆 投入大量研究發展費用(圖 8 研究發展費用之比較),然而客戶對聯電產品的附 加價值評價似不如台積電高。透過生產技術將原料製成產品,因此產品售價與原 料成本的差額代表技術的附加價值。因毛利為營業收入減營業成本22,能間接推

22 營業成本為使存貨達到可售或可用於生產的狀態及地點所發生的必要支出,簡言之,將 原料變成存貨,在生產過程中的支出即為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為企業從事營業活動所產生的費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論客戶對該公司技術的評價,也就是公司的研發能力高低。因此將兩家公司的營 業毛利率做比較(圖 9 營業毛利率之比較),至 1996 年起,除 2000 年23外,台 積電的營業毛利率皆高於聯電,代表客戶給予台積電生產技術較高的評價,聯電 的研發技術尚未領先業界龍頭。以 12 吋晶圓產品製造的先後,也可看出聯電的 研發技術尚落後台積電,台積電於 2000 年在台南晶圓六廠的十二吋晶圓生產線,

研發出業界首批 12 吋晶圓產品。而聯電則至 2001 年跟進設立 12 吋晶圓廠。

圖 8 研究發展費用之比較

資料來源:Taiwan Economic Journal (TEJ)台灣經濟新報

如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研究發展費用。

23 該年聯電獲取大量歐洲訂單,營業收入成長率高達 243%,晶圓廠擁有高固定成本的特質,

因此在機器設備維修成本固定下,隨著生產越多產品,每單位產品的帄均成本「(變動成本+固 定成本)/營業收入」便隨之下降,毛利率變逐步提昇,此為 2000 年聯電毛利率突升高的原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圖 9 營業毛利率之比較

資料來源:Taiwan Economic Journal (TEJ)台灣經濟新報

從 1994 年至今,晶圓代工佔聯電產值比例不斷上升,但仍未完全專注於晶 圓代工。而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台灣積體電路公司(TSMC)在 1987 年由工研 院資產分割後,以晶圓代工為唯一產值來源,因此晶圓代工佔台積電全部的產值,

專注於晶圓代工製程技術的發展(圖 10 晶圓代工佔公司產值的比重)。

以上數值與廠房技術分析,支持推論:聯電的研發技術進展較台積電緩慢,

尚未握有高階且多功能的產品與客戶建立穩健的合作關係、具有利的談判籌碼、

維持穩定的現金流量,因此面臨 2001 年全球 IC 市場衰退、中國大陸競爭對手的 崛起,這些危機顯示聯電需採取積極策略,建立競爭優勢。因此成為聯電迫切協 助大陸和艦的眾多理由之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圖 10 晶圓代工佔公司產值的比重

資料來源:Taiwan Economic Journal (TEJ)台灣經濟新報

以兩家的收入來源作比較:相較於台積電,聯電營收較小(圖 11 營業收入 淨額圖、表 8 營業收入淨額與成長率),但認列和處分的投資受益佔營收比例高,

以聯電的營業外收入與本業的營業收入相比(圖 12 營業外收支/營業收入),其 變動程度比同業台積電高出許多24,表示聯電除了本業之外,另經營其他業外項 目;而台積電轉投資保守。

圖 12 營業外收支/營業收入

資料來源:Taiwan Economic Journal (TEJ)台灣經濟新報

24 聯電 1999 年營業外收支/營業收入淨額高達 53.91%,原因在於處分固定資產利益與兌換 收益此兩項營業外收益高於前幾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綜合以上,聯電並非為專注晶圓代工的公司(圖 6 聯電 2000 年產品產值比 重、圖 10 晶圓代工佔公司產值的比重),且將部份資源投資於業外領域(圖 12 營業外收支/營業收入),雖也投入研發費用,但其金額仍未超越台積電(圖 8 研 究發展費用之比較),長期下來,導致聯電的研發技術未趕上台積電(圖 9 營業 毛利率之比較),研發技術並未能穩佔龍頭寶座,因此面臨中國大陸競爭者的崛 起,倍感威脅,雖晶圓技術非一蹴可幾,但大陸政府積極扶植 IC 產業,引進外 商進行投資與技術移轉,並加上大陸極具潛力的市場當幕後推手的情況下,將收 入大量投入研發費用,大陸的晶圓製程技術可能突飛猛進,相較於技術龍頭台積 電,聯電倍受大陸競爭者的威脅。且聯電的 IC 產品運用範圍較侷限於通訊應用 市場,不如台積電的產品應用範圍廣泛,無法擁有分散風險的利益,因此面對 2001 年全球不景氣,所受衝擊遠大於台積電,基於以上理由,聯電管理階層極 思如何帶領公司面對世界潮流,需積極採取行動。

聯電思考投資中國大陸的利與弊。中國大陸祭出的 IC 產業發展政策以及龐 大的 IC 內需市場,中國大陸對聯電而言是成長的機會,但同時又是潛在競爭者 的關係,聯電究竟如何進行國際投資案的分析?下章將進行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