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大陸金融體制之發展

第三章 兩岸金融制度與法規之差異

第一節 中國大陸金融體制之發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兩岸金融制度與法規之差異

金融產業屬於高度監管的行業,市場參與者必須嚴格依循制度與 法令,故在本研究透過金融體制的歷史脈落,評析大陸銀行發展上的 軌跡,並且透過銀行相關法令的比較,突顯兩岸的銀行差異,再由差 異問題切入未來銀行業交流問題。

第一節 中國大陸金融體制之發展

中國大陸金融體制的發展主要分為四階段,每個階段不僅只有監 管組織的變化,銀行體系亦隨之轉變,所以本節將詳述中國大陸官方 在四大階段進行體制與政策改革上的變革,最後再對現今的監管架構 與銀行金融體制進行介紹。

一、中國大陸金融發展四大階段

中國大陸的金融發展可以分為四大階段,第一階段為1979 年以 前的大一統時期,其次是1979 年至 1993 年體制改革初期,第三是 1994 年至 2002 年的確立經濟體制階段,第四為 2002 年後的世界貿 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階段。

(一)大一統時期

從1949 到 1979 年中國大陸的經濟體制是屬於「計畫性經濟」,

「中國人民銀行」不僅負責金融監管與貨幣政策,更是進行貸放的金 融機構,雖然當時仍存在農村信用合作社體制,但透過行社聯營13, 信用社儼然成為人民銀行在農村的基層機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計畫經濟之下,銀行的業務進行也必須按照國家計畫進行,透 過貨幣供給與貨幣發行的掌控,完成國家規劃的既定經濟目標,當時 銀行對生產事業的貸款不僅要按照國家計畫使用,而且貸款也必須以 生產事業購買的物資作為其貸放保證,在此情況下金融機構無法發揮 中介的功能。

在大一統時代下,各類機關團體只能向人民銀行或信用合作社借 貸,不能夠私自進行商業性貸款,而且銀行也嚴密控制商業行為,任 何企業購買庫存或銷售商品都希望盡量內入國家計算中,其中對於貸 款的利率也由人民銀行統一規定,所以當時銀行只有收付功能,現代 國家的金融體制仍未成形。

(二)體制改革初期

中國共產黨在1978 年第十一屆三中全會14決定進行區域經濟改 革與對外開放,此不僅讓計畫經濟的制度開始轉變,也改變了過去銀 行的角色,先前「大一統」的時代正式過去,人民銀行開始交出商業 銀行的工作,改由專業銀行接手貸放工作,但是專業銀行也不是純粹 進行商業性貸款,政策融資也是其重要工作項目之一。

中國大陸金融體系在改革初期逐漸往二元化方向發展,尤其1984 年中國人民銀行將城市金融業務交給中國工商銀行後,金融體系的劃 分開始成形,人民銀行交出商業銀行業務,專心監管與貨幣政策調控 工作,而1979 年後復業的中國農民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人民建設 銀行15與新成立的中國工商銀行則進行專業銀行工作,雖然之後交通

14 中全會指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

15 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在 1996 年改名成為中國建設銀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銀行、招商銀行與中信實銀行陸續成立,但是中國金融業務仍主要掌 握在前述的四大國有銀行16手中。

中國大陸的金融體制雖然順利改革,但人民銀行進行貨幣政策調 控的手段仍是控制信貸規模,所以造成國有銀行仍然承襲之前傳統的 觀念,依照國家的各項指示進行貸放,體制改革初期,所有的政策改 變仍存在實驗性質,銀行體系的運作仍然保守,距離成熟的金融體制 還有相當長的距離。

(三)確立經濟體制

中國共產黨在1992 年第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要建立中國式的 社會主義,並且朝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方向發展,此也讓金融體制的 改革再次推進,該階段中國大陸官方將人民銀行轉型成為真正的中央 銀行,而且也計畫將國有銀行改造成真正的商業銀行。

中國大陸官方為了讓人民銀行能夠真正扮演中央銀行角色,不僅 通過了《大陸人民銀行法》,法治化人民銀行的各項職責,同時也切 斷人民銀行與中央機關的借款關係。為了讓人民銀行能夠專心銀行監 管工作,更在1988 年分別將證券監管與保險監管的工作移交給證監 會與保監會17

中國大陸官方也在1995 年通過《商業銀行法》與《城市信用合 作社管理辦法》,並且推動城市信用合作社改制成為城市商業銀行,

同時將政策性金融與商業金融分開18,希望商業銀行能夠正式確立了

16 四大國有銀行指先前提及的中國農民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與中國工商銀行。

17 證監會指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保監會指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18 三家政策性銀行先後成立,分別為國家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經營方式,並且計 畫將國有銀行變成股份制銀行,並推動其上市。

國有銀行面對過去政策性貸款或是指示性貸的壞帳問題,中國大 陸官方也進行改革,首先在1998 年發行 2,700 億的特別國債,補充 國有銀行資本,其次又在1999 年官方成立信達、東方、華融與長城 四間資產管理公司,購買先前政策貸款所造成的不良債權。

(四) 世界貿易組織階段

2001 年 12 月中國大陸正式加入 WTO,在國外龐大的開放壓力 下,中國大陸金融產業的開放已經迫在眉睫,此時大陸官方加速了銀 行重整與改制的速度,並且為了讓人民銀行能更專執進行貨幣政策調 控的工作,也正式將監管任務交給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

四大國有銀行紛紛改制進行上市,在2004 年中國銀行與中國建 設銀行進行財務改造,兩大銀行不但獲得450 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注 資,而且也在改造之後,順利於下半年進行掛牌上市;至於中國工商 銀行則是在2005 年取得 150 億美元的政的政府注資,並且在 2006 年 上市;中國農民銀行也在2007 年完成改制進行上市。

未來隨著政策的開放,再加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外資金融機構將會更加前仆後繼地投入中國市場,之後中國大陸金融 產業的競爭恐怕會更加白熱化,而國外金融機構所扮演的角色也會更 形重要。

二、中國大陸金融體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中國大陸的發展中,主要是以銀行發展作為主體,而且銀行也是 所有金融機構最為多元,銀行一共有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 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六項,詳見 圖3-2 表示,而且上述還不包括合作社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不過金融 體系仍是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地位最為重要。

圖 3-2 中國大陸銀行體系圖

資料來源:朱浩民,《中國銀行業發展現況及台資銀行赴大陸之可能模式分析》

依據2009 中國大陸銀監會統計,銀行相關的金融機構共有 3,857 間,詳見表3-1,當中以大型商業銀行為主幹,其資產佔所有銀行體 系資產50%以上。其他銀行組織 還包括政策性與國家發展銀行 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間,股份制商業銀行12 間,城市商業銀行 143 間,其餘的為信用合 作社、農業銀行與租賃公司等。

表 3-1 中國大陸銀行體系金融家數統計表

機構名稱 家數 機構名稱 家數

政策性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 3 金融資産管理公司 4

大型商業銀行 5 外資法人金融機構 37

股份制商業銀行 12 信託公司 58

城市商業銀行 143 企業集團財務公司 91

城市信用社 11 金融租賃公司 12

農村商業銀行 43 貨幣經紀公司 3

農村合作銀行 196 汽車金融公司 10

村鎮銀行 148 農村信用社 3,056

貸款公司 8 郵政儲蓄銀行 1

農村資金互助社 16 總計 3,857

資料來源:2009 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年報

中國大陸雖然金融體系多,但各項業務開放程度仍低,也讓金融 機構環境呈現各據山頭的局面,由於開放的程度較低,所以銀行間的 競爭程度不高,金融環境並未如台灣如此競爭,即便2008 年面對金 融海嘯,大陸銀行業利潤仍高達人民幣5,834 億元,資本報酬率亦有 17%以上,到了 2009 年銀行業獲利仍持續上升至 6,684 億元人民幣。

雖然中國大陸主要銀行的資產規模仍未擠進世界前5 名,但是資本規 模第七的中國工商銀行卻是全球銀行獲利數字的第一名,顯示大陸金 融環境仍然相當正面,中國大陸各銀行資產規模排名詳參表3-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3-2 中國大陸銀行資產規模世界排名表

單位:百萬美元

最新排名 中文名稱 一級資本 總資産

7 中國工商銀行 91,111 1,725,938

14 中國銀行 73,667 1,281,183

15 中國建設銀行 71,974 1,409,355

28 中國農業銀行 39,786 1,026,021

49 交通銀行 22,625 484,628

67 中信銀行 14,526 259,956

80 中國民生銀行 12,998 208,897

資料來源:2010年《銀行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