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建議

兩岸銀行交流才開始起步,未來隨著政策持續開放,交流所帶出 的各項問題將會逐漸浮現,以下以業務、結構、風險與發展策略四大 方向進行建議,期盼兩岸能共同擁有更穩固的交流基石。

一、放寬金融業務空間

兩岸銀行仍處交流初期,所以國內銀行赴大陸可以推展的業務項 目相對有限,未來兩岸談判爭取業務開放的過程中,有兩項具體建議。

首先在業務項目部分,台灣金融產業發展的較早,所以業務的發 展較為多元與成熟,在爭取過程中應以兩原則爭取新增項目,其一以 國內銀行擅長部分優先爭取,如國內銀行若以分行方式赴大陸,將無 法發行銀行卡,這是台灣銀行業擅長的項目,應以此優先爭取,其二 以業務發展潛力為考量,未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大陸的財富管理 等各項業務也會開始起飛,發展潛力高的項目應該優先爭取開放。

其次在區域部分,海西經濟特區有先試先行的政策規劃,所以仍 未開放的金融業務可以在該地優先試行,而我國銀行多以金控的方式 存在,對於不同產品線的交叉行銷亦不陌生,因此若可向大陸官方爭 取各項業務的試行,台灣金融業的行銷制度將可以順利在海西複製,

此會擴大國內金融機構空間。

二、建構兩岸相容結構

兩岸政治與經濟發展的脈絡不同,所以容易造成兩岸在進行商業 活動上摩擦,未來應該透過各項制度上的整合,讓商業活動可以更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利進行,以下由法令與會計進行建議。

在法令部份,兩岸的法令系統發展不同,容易造成法令解釋上的 差異,而金融業又必須服從相關法令的規範,所以消弭兩岸法令的認 知距離將是銀行交流的重點,未來可以朝兩方向,其一建構兩岸法令 解釋平台,平台建立能夠明確化各項法律差異,降低未來有可能造成 的法令限制摩擦,降低銀行赴大陸可能觸犯大陸法令的風險;其次建 立監理交流機制,兩岸監管單位的定期交流,可以溝通兩岸銀行法規 執行的問題,降低雙方監管認知的差距。

在會計部分,未來銀行赴大陸發展業務,首要進行的業務重點在 於企業金融,但是兩岸的會計制度並不一致,所以會造成徵信審核上 的困難,而且銀行是風險管理的事業,對於徵信公司的財務編製有所 疑慮,有可能會讓風險管理政策無法落實,建議兩岸應該建構會計差 異的相關資訊,有效協助兩岸因為會計問題造成業務推展上的困難。

三、降低銀行赴大陸風險

銀行最重要的工作是風險管理,國內銀行赴大陸發展業務,除了 推展業務取得獲利外,也不能偏廢風險管理,以下分為糾紛處理機制 與徵信兩部分進行討論

在糾紛處理機制上,台灣銀行發展企金業務所牽涉的金額龐大,

假如一旦發生糾紛時,造成的損失也同樣驚人,所以要如何處理糾紛 解決制度亦為銀行赴大陸的重點,建議透過第三地建立仲裁體制,由 於在第三地所以立場較為客觀,而且和法律途徑相比成本也相對便 宜,是較為合適的糾紛處理機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徵信部分,由於中國大陸的徵信體系仍未完備,所以台灣銀行 是否能取得足夠的徵信資料令人擔憂,未來國內的徵信機構可以透過 授權,協助大陸建立充足資料的徵信系統,此不僅可以幫助我國銀行 落實風險管理,也能夠擴張我國金融影響力。

四、適合的發展策略

台灣銀行赴大陸發展策略不同,會使得成果出現重大差異,若選 擇適合的發展策略會使得銀行事半功倍,以下依擅用網路與政策優勢 兩項進行說明。

在網路部分,初期台灣銀行業恐怕無法快速部建營業據點,所以 可以選擇透過網路銀行的方式拓展業務,台灣網路銀行的普及率高,

而且相關制度成熟,若該項介面或行銷模式可以順利移植大陸市場,

將可以彌補據點劣勢,以網路資源爭取到更多的客戶。

在政策優勢上,大陸平衡區域發展的政策方針,會讓西部、東北 與中部等地的經濟成長快速起飛,而在大陸官方也希望台灣銀行業將 據點設在該地,透過業務據點集中的策略模式,將能夠帶出台灣銀行 業的影響力,充分掌握大陸經濟成長的重要契機,所以擅用綠色通道 與海西特區將會是較合適的佈局方式。

業務、結構與風險方向主要是針對政府進行建議,希望透過官方 的努力讓兩岸的銀行交流更為順暢,而發展策略部分則是針對銀行建 議,未來兩岸金融交流的過程中,仍舊充滿著政策的變數,希望本文 的建議能加快兩岸發展速度、提升銀行格局,更期盼雙邊能夠透過溝 通與了解,創建兩岸的銀行合作局面。

9. 沈中華(2002),金控公司的銀行與獨立銀行 CAMEL 比較:1997-1998,台 灣金融財務季刊,3(2),頁 73-94。

26. 楊家彥(2010),「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簽署後的可能發展與影響」,

臺灣新社會智庫。

1. Akhigbe, Aigbe, and James McNulty (2005), “Profit efficiency sourc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small and large U.S. commercial banks,”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9, p289-300.

2. Bonin, John P, Iftekhar Hasan, and Paul Wachtel (2005), “Bank performance, efficiency and owership in transtion countrie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9, p31-53.

3. Cebenoyan, A. Sinan and Philip E. Strahan. (2004), “Risk management, capital structure and lending at bank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8, p19-43.

4. Diaz, Belen Diaz, Myriam Garcia Olalla, and Sergio Sanfilippo Azofra

(2004),“Bank acquisitions and performance : 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European credit entities,”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56, p377-404.

5. Flannery,Mark J.(1998)「How do changes in Market interest rates effect bankprofits?」,Business Review,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p13-22 6. Flannery,Mark J.(1981)「Market interest rates and commercial bank

profitability: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Finance, Dec.,p1085-1101 7. Flannery,Mark J.(1983)「Interest rates and banks profitability:Additional

evidence」,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 Aug.,p355-362

8. Hanweck,Gerald A. and Thomas Eric Kilcillin(1984)「Bank Profitability and Interest Rate Risk」,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p77-84

9. Hancock Diana(1985),「Bank profitability,Interest rates and Monetary policy」,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 May. p189-202

10. Kwan, Simon H. (2004), “Risk and return of publicly held versus privately owned banks,” Economic Policy Review-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p 10, 97-107.

11. Lifschutz, Shilo (2002), “The effect of SFAS 115 on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 p18, 1-11.

12. Sharma, Meena (2005), “Problem of NPAs and its impact on strategic banking variables,” Finance India, 19, p953-96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網站部分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址:http://www.stats.gov.cn/

2.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網址:http://www.cbrc.gov.cn/

3. 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oj.gov.tw 4.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網址:http://www.fsc.gov.tw 5. 維基百科,網址:http://zh.wikipedia.org/

6.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網址:http://www.moeaic.gov.tw/

7. MBA 百科,網址:http://wiki.mbalib.com/wiki/

8. 臺灣智庫,網址: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

9. 匯豐銀行(中國),網址: http://www.hsbc.com.cn 10. 富邦銀行,網址:http://www.fubon.com/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