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甲、 、 、 、中文部份 中文部份 中文部份 中文部份

1. 中村勝(民85.12.02),「廢除保留地政策,歸還原住民土地」,【中國時報】,第15 版。

2. 王躍生(1997),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3. 王俊秀(1997),「原住民土地狩獵文化與土地永續利用」,原住民土地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台 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4. 王鴻濬、郭國偉 (1998),落實地方自然保育的政策面-自然保護區設置經營與管理,劉小如與黃 勉善主編,新世紀的自然保育行動綱領,台北:厚生基金會,179-206 頁。

5. 台邦‧撒沙勒 (2000),尋找部落主權—文化商品化、智慧財產權與原住民傳統資源權力之探討。

發表於「生物多樣性與台灣原住民族發展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6. 台邦‧撒沙勒(2001),畫一張會說話的地圖—魯凱族部落地圖的經驗,收錄於「把人找回來:

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129-138 頁,李秋芳主編,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花蓮。

7. 台邦‧撒沙勒、劉子銘(2001),部落地圖與資源保育—魯凱族之試行經驗,2001年環境經、管 理暨系統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台北。

8. 台邦‧撒沙勒(2004),尋找失落的箭矢—部落主義的視野與行動,台北市,國家展望文教基金 會出版。

9. 台大城鄉所(2000),新竹縣綜合發展計畫,新竹縣政府。

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Hsinchu_county/html/a01.htm。

10. 內政部(民85),政府執行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改革政策及工作實錄。

11. 內政部地政司(民91),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條例草案。

12. 內政部地政司(民93),原住民族土地開發管理條例草案。

13. 丘昌泰(1998),政策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系。

14. 以撒克(2004),自決原則、永續發展定位的民族社會改造工程「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研 究」架構的【原住民族部落地圖運動】,發表於「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輔導員研習工作坊」,

2004 年5 月26、27 日,中國地理學會主辦,台大凝態科學研究中心,台北。

1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85)國土綜合發展計畫。

16.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3),辦理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計畫工作手冊,行政院原住民 族委員會,台北。

17. 宋鎮照(民84),發展政治經濟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8. 李承嘉(民88),原住民保留地政策與問題之研究,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台北:中國土地 經濟學會。

19. 李建堂(民77),山地保育地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以屏東縣縣霧台鄉個案分析,國立台灣大學 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李國忠(民82),「山胞保留地林地使用管制之效率性與公平性」,台灣銀行季刊第四十四卷第 三期,第300~341 頁。

21. 李永展(1999),「原住民土地利用與永續性」,原住民保留地利用與環境保育學術研討會台北:

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22. 吳雯菁(2004),傳統生態知識、文化資本、與自然資源管理—從魯凱族L部落的狩獵文化變遷談 起,發表於「疆界/將屆:2004 年文化研究學生研討會」。

23. 吳樹欉、顏愛靜(民88.02),「原/漢主張保留地產權的爭議及處理措施的研議-從政治經濟觀點 的分析」,收錄於【原住民保留地利用與環境保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論文集。台北:中國土 地經濟學會,第19-56 頁。

24. 余遜達、陳旭東(2000)譯,Ostrom, E.(1990)著,【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聯。

25. 官大偉(2002)原住民保留地共有制施行基礎 —公共資源自主治理機制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為 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26. 林芳祺(民73),山地保留地利用管理研究-以南投縣仁愛鄉為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 究所碩士論文。

27. 林玲(民74),台灣山地保育地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以秀巒村為個案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地理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8. 林佳陵(民85),「關於台灣原住民土地之統治政策與法令」,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 文。

29. 林益仁(2001),原住民部落發展與山林資源保育:從西雅圖酋長的演說談起,發表於「保護區 管理的國際新趨勢」研討會,內政部營建署、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30. 林益仁(2002a),馬告國家公園與森林運動。文化研究月報11 期2002 年1 月15 日,下載自 http://www.ncu.edu.tw/~eng/csa/journal/journal_park76.htm。

31. 林益仁(2002b),一個新的國家公園運動──馬告國家公園催生運動的發展與論述。宜蘭文獻57 期:80-105。

32. 林益仁(2003),原住民狩獵文化與動物解放運動可能結盟嗎?─一個土地倫理學的觀點,中外文 學第32卷第2期。

33. 林益仁、黃榮泉、蕭世暉、蕭惠中(2003),泰雅族生態智慧之探討—以雪見為例,內政部營建 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

34. 林益仁、張長義、趙芝良、蕭惠中等(2006),台灣原住民族資源利用與永續發展之研究-子計 畫三:『自然災難』生態政治學與可持續性的探討-以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部落為例 (II) (國科會 計畫,95-2621-Z-126-001)。

35. 林薏伶(2005),「原住民族土地資源之自主治理研究—以苗栗縣南庄鄉蓬萊溪封溪護魚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初稿)。

36. 施正峰(2004),各國原住民人權指數之比較研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研究報告。

37. 施正峰((2005),「原住民族的主權」,《第一民族,第四世界:原住民族的生存空間論文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區域研究中心主辦,第九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台北。

38. 洪廣冀(2002),戰後初期之台灣國有林經營問題:以國有林伐採制度為個案(1945-1956)。台 灣史研究,9(1):55-105。

39. 洪廣冀、林俊強(2004),「觀光地景、部落與家-從新竹司馬庫斯部落的觀光發展探討文化與

共享資源的管理」。地理學報第37 期:51-97。

40. 紀駿傑(1998),蘭嶼國家公園:新環境殖民或新契機?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主編,守望東台灣 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123-142。

41. 紀駿傑(1999),能丹國家公園:環境殖民主義的延續?山海文化雙月刊,20:140-141。

42. 紀駿傑(2002a),馬告的共管難題。中國時報2002 年9 月4 日論壇。

43. 紀駿傑(2002b),原住民與國家公園/保護區共同管理之發展歷史、現況與個案之探討。中華民 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辦研究計畫報告。

44. 紀駿傑、王俊秀(1995),環境正義:原住民與國家公園衝突的分析,林松齡與王震寰主編,台 灣社會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社會系,257-287。

45. 馬康莊、陳信木譯(民84),George Ritzer 著,社會學理論(下冊),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46. 高德義等(民86),跨世紀原住民政策藍圖之研究,政治篇,台灣原住民文基金會。

47. 徐世榮(1998),「永續發展與土地規劃—一個理論層次的探討」,土地與環保學術研討會,中 國土地經濟學會與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主辦,第三篇。

48. 浦忠誠(民86),「教育文化篇」,【跨世紀原住民政策藍圖之研究】,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 託研究,台北: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49. 傅君(民86),「社會經濟篇」,【跨世紀原住民政策藍圖之研究】,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 研究,台北: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50. 張玓(民80),泰雅族北勢群山胞的生活空間—以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1. 張長義、王惠民、林益仁、黃曜雯、盧道杰、陳毅峰(2002),馬告國家公園預定地鄰近部落生 態產業發展之規劃研究期末報告書(初稿),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內政部 營建署委辦研究計畫報告。

52. 張長義、伊凡諾幹、汪明輝、林益仁、紀駿傑、陳毅峰、孫志鴻、裴家騏、蔡博文、關華山(2002),

原住民族傳統土地與傳統領域調查研究報告,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辦研究計畫報告。

53. 張長義、劉炯錫、劉吉川、范毅軍、倪進誠、李建堂、官大偉、汪明輝、林益仁、裴家騏、蔡博 文、盧道杰(2003),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研究報告,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辦研究計 畫報告。

54. 張慧端等(民85),「台灣省原住民社會發展方案」執行成果評估報告書,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 系。

55. 張誌聲(1998),太魯閣國家公園設立對當地原住民土地資源利用衝突之研究,聯合報系文化基 金會主編,守望東台灣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159-186 頁。

56. 郭乃文(2000),台灣地區非都市土地環境管理與永續發展—以國家公園規劃與經營管理為例,

台北:台大環工所博論。

57. 郭華仁、陳昭華、陳士章、周欣宜(2005),傳統知識之保護初探,清華科技法律與政策論叢第 二卷第一期。

58. 陳玉峰(1994),土地的苦戀,晨星出版社,台中市。

59. 陳茂泰(1973),從旱田到果園--道澤與卡母界農經濟變遷的調適,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36:

11-33頁。

60. 陳律伶(2004),從馬告國家公園爭議試論對原住民族運動之影響與反省,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 城鄉所碩士論文。

61. 曾華璧(2000),人與環境—台灣現代環境史論。台北:正中。

62. 黃錦堂(1998),落實自然保育所需的行政組織,劉小如與黃勉善主編,新世紀的自然保育行動 綱領,台北:厚生基金會, 227-261頁。

63. 黃應貴(1993),作物、經濟、與社會:東埔社布農人的例子,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75: 133-69 頁。

64. 黃躍雯(2001),築夢荒野—台灣國家公園的建制過程,稻鄉出版社。

65. 葉世文(2002),台灣國家公園史1900-2000,內政部營建署。

66. 雅柏甦詠(2004),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的幾種思考,發表於「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輔 導員研習工作坊」,2004 年5 月26、27 日,中國地理學會主辦,台大凝態科學研究中心,台北。

67. 裴家騏、羅方明(2000),狩獵與生態資源管理—以魯凱族為例,發表於「生物多樣性與台灣原 住民族發展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68. 裴家騏與楊南聰(編)(2001),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管理,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247 頁。

69. 劉炯錫(1999),台灣原住民民族生態學的研究—由台東的研究經驗談起,原住民教育季刊16: 53-68 頁。

70. 劉炯錫(2000),原住民產業與自然資源運用管理—從教育角度出發,發表於「生物多樣性與台

70. 劉炯錫(2000),原住民產業與自然資源運用管理—從教育角度出發,發表於「生物多樣性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