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主動式次諧波升頻混波器

第三章 60-GHz 發射機之元件電路設計

3.2.1 主動式次諧波升頻混波器

主 動 式 次 諧 波 升 頻 混 波 器 , 大 致 上 可 以 分 成 stacked-LO 和 leveled-LO 兩種架構[1],見圖(3.2)。

(a)

(b)

圖(3.2) (a) stacked-LO (b)leveled-LO 次諧波混頻器之簡化架構 Stacked-LO 次諧波升頻混波器的操作原理,是將 LO 訊號搭配正 交相位,取 exclusive NOR,產生出2LO 的訊號,再和 IF 訊號混頻。

參考圖(3.2)(a),假設上層的 switching function 為 S1(t) ,下層的 switching function 為 S2(t),由於 S1(t)和 S2(t)相差90度,可以如圖(3.3) 來表示。

圖(3.3) Stacked-LO 升頻混波器的 switching function

整體的 switching function S(t)為 S1(t)和 S2(t)取 exclusive NOR 而 得,如圖(3.3)所示。如此 S(t)的頻率為 S1(t)(或 S2(t))的兩倍。

Leveled-LO 的操作是利用電晶體的非線性特性。見圖(3.2),

M3-M4 、 M5-M6 、 M7-M8 和 M9-M10 是 汲 極 相 接 的 源 極 耦 合 對 (source-coupled pair)。以 M3-M4為例,當0D和180D的 LO 訊號輸入這 個源極耦合對,會由於汲極相接,使得基頻項的電流訊號被消去,只 有偶次諧波項的電流訊號出現在汲極,也就是說,可以產生出2LO 的 電流訊號。同時,90D和 270D的 LO 訊號輸入 M5-M6,也會產生2LO

訊號,不過此2LO 訊號會和 M3-M4所產生的2LO 訊號反相。因此,

M3-M4和 M5-M6可產生2LO 的差動訊號。各電晶體的電流示意圖如 圖(3.4)所示[2]。

圖(3.4) Leveled-LO 混頻器之電流示意圖

因為 stacked-LO 和 leveled-LO 混頻器基本的操作原理不同,使 得為達到完全切換所需要的 LO power 不同。如果是以 HBT 電晶體來 實現次諧波混頻器,stacked-LO 所需要的 LO 電壓跟 HBT 差動對要 完全電流切換所需要的電壓差相同,其典型值為4V (T ≈0 1V. );而

leveled-LO是利用電晶體的非線性特性來完成運作,若要使二階項夠

大,需要增加許多額外的LO電壓[1],和staced-LO 相比,所需的LO

power 大約會相差10dB。故以 HBT 電晶體來實現次諧波混頻器,

stacked-LO 架構所需要的 LO power 會明顯的比 leveled-LO 架構還

小。然而,若以 MOS 電晶體來實現,stacked-LO 所需要的 LO 電壓 跟 MOS 差動對要完全電流切換所需要的電壓差一樣,其典型值為 2VOV( 0 3≈ . ~ .0 7V);而leveled-LO同樣是利用電晶體的非線性特性 來完成混頻,所需要的LO電壓也較stacked-LO架構高。但是,見圖 (3.5),這張圖比較了stacked-LO架構和leveled-LO架構所需要的LO

power,在此切換級和轉導級選擇一樣的電晶體大小以及偏壓(因此

stacked-LO的供應電壓較高),LO的輸入都是50ohm termination,並 且給理想的差動正交訊號。

0 2 4 6 8 10 12

-25 -20 -15 -10 -5 0

Conversion Gain (dB)

LO Power (dBm)

Leveled-LO Stacked-LO

圖(3.5) Stacked-LO架構和level-LO架構所需之 LO power比較圖 圖中為了公平起見,以比轉換增益平坦區小1dB所需的LO power 來比較,可以發現兩者並沒有相差很多,不像以 HBT 來實現,會相 差到10dB左右。這是由於HBT 的電晶體元件特性,若是用來實現一 般差動對,其電流完全切換所需要的電壓很小,使得stacked-LO所需 要的LO power比leveled-LO小很多;反觀使用MOS,因為MOS 電

晶體的元件特性,用來實現差動對,其電流完全切換所需的電壓已經 不小,使得stacked-LO所需要的 LO power和 leveled-LO差不多。

就架構上來看,stacked-LO和leveled-LO相比,stacked-LO堆疊 了三層電晶體(不包含電流源),所以 voltage headroom 比較小,需要 較高的供應電壓。而且由於的雜散電容效應,使得stacked-LO架構之 上層切換級和下層切換級具有電流相位延遲,這會造成一個嚴重的問 題:就算輸入的兩個差動 LO 訊號是完美的相差90度,dc-offset 和 isolation的表現仍然會受限。

上述探討完次諧波升頻混波器的電路核心,但是就高頻的操作來 說,更關鍵的部份可能會是如何產生正交相位,以及整體電路最高頻 率的輸出端之處理。

3.2.2 高頻正交相位之產生

正交相位的產生,大致上有六種方式可以實現。第一種是使用環 形震盪器,第二種是用除二電路,第三種是用 RC-CR 多重相位濾波 器,第四種是 LR-CR 正交相位產生器,第五種是用四分之一波長耦 合器,第六種是用正交相位振盪器[3]。接下來會以適不適用於本章節 期望實現的60-GHz次諧波升頻混波器來探討。

若是用環形震盪器,會由於環形震盪器的相位雜訊表現不佳,鮮 少人會採用此電路來作為訊號產生器。

若 是 用 除 二 電 路 , 則 提 供 除 頻 器 輸 入 的 振 盪 器 必 須 操 作 在

60-GHz 附近,不易達到低功率消耗及低相位雜訊的設計,而且可以

除的動30-GHz訊號的除二電路,功率消耗也大。

若是用RC-CR多重相位濾波器,會由於 CMOS 製程中RC值的 變異導致正交相位的不準確,而且為了增加頻寬,會選擇串聯多級

RC-CR多重相位濾波器,這樣不僅增加了許多power loss,也會因為

電阻的增加而使得熱雜訊上升。對30-GHz 的應用來說,更難以取得 大振幅的LO訊號,因此後方接上多級的正交相位濾波器似乎不是個 好的選擇,而且電阻本身的自振頻率也不適用於此頻段。

若要改善 RC-CR多重相位濾波器,因為希望提昇頻寬而串聯多

級,導致power loss 過大的問題,可以使用LR-CR正交相位產生器

[4]。LR-CR正交相位產生器的設計概念,其實是由 RC-CR多重相位

濾波器演變而來。見圖(3.6),RC-CR多重相位濾波器是藉由RC相位 超前45度,以及CR相位落後45度,達成A1和 B1兩點相位差90度的 效果,同理,藉由天性相位相差90度的L-R來取代R-C,只要滿足 L=CR2,圖(3.6)中的RC-CR可等效成LR-CR。

圖(3.6) RC-CR正交相位產生器與LR-CR正交相位產生器

LR-CR 正交相位產生器在 L=CR2的時候,會有幾個特點:第一

是不論操作頻率為何,A2和 B2的相位差恆為90度,但是振幅差會正 比於操作頻率,不易達成寬頻振幅匹配;第二是不論操作頻率為何,

輸入阻抗恆等於R,只要 R等於50ohm,可以達成寬頻匹配。但是若

想將LR-CR正交相位產生器結合於60-GHz的次諧波升頻混波器,此

特色將會造成很大的問題。因為在高頻操作時(在此大約是30-GHz附 近),電晶體的閘極看入之阻抗,受到Cgs的影響,會看到低阻抗。這

使得 LR-CR 正交相位產生器的輸入阻抗很低,此阻抗低到在閘極並

聯50-ohm 也無效,導致 LO 埠無法達到匹配,會需要更大的 LO

power,但是想要得到很大的30-GHz之 LO power不太容易,所以會 比較希望尋求其他的正交相位產生方式。

微波電路中經常使用的四分之一波長耦合器,在30-GHz 的應 用,經過適當的佈局繞線,其所佔面積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相對於

多級 RC-CR 多重相位濾波器,其 loss 也較小。然而,若是應用於

60-GHz 次諧波升頻混波器的 LO 埠,同上所述,會由於電晶體閘極

在30-GHz 看入的低阻抗,而非看到50-ohm,導致設計上若想達到相

同的輸出振幅和準確的輸出正交相位,必須特別小心,而且對於 LO 埠的輸入返回損耗的設計也要多加注意,不過對此應用而言,四分之 一波長耦合器卻是可以考慮用來產生正交相位的方法之一。

還有一種產生正交相位的方式,就是使用正交相位振盪器,來直 接產生正交相位。對此應用來說,實現一個30-GHz 的正交相位振盪 器再接緩衝級,或許會比實現出一個60-GHz 振盪器再接上一個除二 電路來的省功率。而且目前文獻中所實現的60-GHz振盪器,其 FOM 大多不超過-190 dBc/Hz,相位雜訊在1-MHz 頻率偏移處也很少低於

-100dB,想要有高品質的60-GHz 訊號還有待研究。相對來說要實現

出高品質的30-GHz 訊號應該會容易一點。不過目前文獻中所記載超

過30-GHz 的正交相位振盪器很少,顯然要實現出低功率、低相位雜 訊和準確的輸出正交相位之30-GHz正交相位振盪器,會是一個挑戰。

3.2.3 輸出 combiner

在此章節主要選用0.13-μm 製程來實現次諧波升頻混波器,受到 製程ft的限制,後方要實現驅動放大器,會需要相當大的功率,而且 特性不會很好,若要實現功率放大器則會更加困難,因此考慮和其他 外加的驅動放大器或是功率放大器作結合。以 TRW 公司的產品為 例,全部都是 single-ended 架構,所以在次諧波升頻混波器的輸出負 載端,需要實現一個 combiner 來作 RF 的 current combine,以達到 single-end 輸出。同時,single-end輸出也有助於量測的方便性。

Combiner 的設計會遇見不少的問題,因為此 combiner 操作在

60-GHz,所以主要會利用微波工程的概念,實現被動的 combiner。

見圖(3.2),混頻器的輸出端是電晶體的汲極,因此,看到之輸出阻抗

不會是一般微波工程探討的50-ohm,不過可以用並聯的 RC電路去等 效[12]。 所 以 設 計 上 遇 到 的 第 一 個 問 題 , 就 是 不 能 都 以50-ohm

termination來設計被動電路。第二個問題是如何達到寬頻匹配設計,

畢竟輸出端還是要作阻抗匹配,以減少和下一級外部電路連接的返回 損耗。第三個問題跟製程有關,矽製程基板具有loss,儘管操作頻率 高,走線長度短,但是要盡量縮小化,以降低 loss,不然 RF 電流經 過 combiner 的 combine 後,反而使訊號 loss 更大。第四個問題是如 何達到寬頻設計,因為混頻器的頻寬很寬,所以會希望頻寬盡量不要 被輸出端的被動電路限制住。

整體來說,設計上會遇見的最大問題,還是源自於 combiner 的 平衡埠(balanced port)並非50-ohm,這是因為和此埠相接的,是主動 式混頻器的LO切換級之電晶體汲極,不像許多過去的文獻,採用FET mixer,可藉由LO pumping power 將汲極看入之阻抗改變至50-ohm, 使得設計上仍然可以應用50-ohm termination 的狀況。所以在此設計 會希望這個 combiner 具有阻抗轉換的效果。藉由模擬可以看出,高 頻狀況下,混頻器的輸出端可等效成一個高阻抗的電阻並聯一個電 容。如何將電容性負載在高頻時造成的低阻抗轉換至50-ohm,就是

combiner的設計關鍵。以下將分別討論現有的 combiner,比較各種不

同combiner 的可行性,最後再延伸出此章節所採用的combiner。

圖(3.7) 利用變壓器作combiner之示意圖

(1) 變壓器(Transformer)[5]

想達成阻抗轉換的目標,可以使用變壓器(transformer)來達成。

可是變壓器的自振頻率通常無法超過60-GHz,而且參考圖(3.7),變壓 器會需要接地,然而在CMOS製程中,不如GaAs製程,具有back-side

ground,故不易取得理想的高頻的地,這點會限制了layout上的彈性。

ground,故不易取得理想的高頻的地,這點會限制了layout上的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