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分別從發展遲緩的定義、分類、造成發展遲緩的相關因素,以 及發展遲緩可能造成的影響、發展遲緩兒特質、現行發展遲緩通報機制

第二節 主要照顧者對發展遲緩的認知

本節以探討主要照顧者對於幼童發展相關的認知情形,從社 會人口學特性,包含: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國籍、家庭經濟 狀況及家庭結構等面向,提出相關研究文獻,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 照顧者對發展遲緩認知

認知(cognition)是指個體獲得知識、解決問題及計畫未來的 心智過程(余瑞蘭,1985)。主要照顧者對於發展遲緩的相關認知 情形,根據國內外研究有關發展遲緩認知研究之結果進行說明。

施淑芬(2007)以發展檢核探討幼童父母對發展遲緩認知、就 醫態度及行為的影響,以北部某區公私立托兒所及醫學中心健兒 門診之幼童父母為對象,共收集180份有效樣本數。有關認知部 分內容探討發展遲緩定義、成因、治療及早期療育等項目,結果 發現父母對於兒童發展遲緩相關定義的認知得分最差(平均得分 0.76),而「發展遲緩的治療」及「早期療育相關知識」的認知 得分較好(平均得分0.94)。另外,蔡淑慧(2008)針對疑似發展遲 緩兒主要照顧者對於發展遲緩知識、態度與是否接受鑑定診斷之 研究,以中部被通報疑似發展遲緩幼童的463名主要照顧者為對 象,其中探討主要照顧者的發展遲緩知識部分,內容包括兒童發 展、高危險因子、發展評估鑑定、早期療育之知識,結果發現疑

似發展遲緩之主要照顧者對相關發展遲緩認知情況呈現中等程 度(答對率:72.3%)。

劉繼邦等(2010)以雲林縣某一所幼稚園幼童之主要照顧者 為對象,問卷內容分成初步調查「發展檢核表」相關資訊的連結 (是否聽過或填寫過「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何種管道得知及填 寫所遇到的困難)及進階調查對兒童發展檢核表的認識程度、發 展遲緩高危險因子、發展檢核程序及實際執行等認知部份,結果 發現在初步調查中61%主要照顧者聽過發展檢核表,而有39%主 要照顧者沒聽過;實際填寫過「發展檢核表」僅30%,其餘70%

未填寫過。而在進階調查中主要照顧者對發展檢核內容之認知得 分平均僅22.08%,結果發現主要照顧者對於發展檢核表的認知 程度普遍較低。此外,李淑君(1999)調查全國幼兒照護者使用預 防保健服務情形,其所指預防保健服務內容包含身體檢查(個人 及家族史查詢、身高、體重、視力、聽力檢查、口腔檢查及生長 發育評估等)及健康諮詢(預防接種史查詢、營養諮詢、事故傷害 預防及口腔保健)等兩大項,針對北(基隆市、台北市、桃園縣)、

中(台中市)、南(台南縣、高雄市)等地區0-4歲幼童1,390名家長為 研究對象,其中針對「兒童預防保健服務」認知內容包含:是否 聽過「健兒門診」及「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兒童預防保健服務

的目的、項目、服務對象…等,結果發現兒童照護者對於兒童預 防保健服務認知平均答對率僅53.4%,其中以兒童預防保健服務 目的、項目及服務提供人員等相關題目得分率較高。

Bornstein & Cote (2004)以住在華盛頓特區20個月至3歲嬰幼 兒的移民母親分別為日本移民38人、南美移民36人及歐洲移民40 人為研究對象共計114人,探討其對育嬰及幼童發展之認知情 形。使用嬰幼兒發展量表(KIDI)評估養育子女的做法、兒童的心 理健康發展、發展過程及幼童健康等知識共計75題,結果發現 70%的日本與南美移民的母親對於育兒知識較本國籍的母親 低;此外量表中有18題(25%)研究對象回答不知道答案或回答 不正確,項目多以兒童發展的問題為主,整體研究結論得知,移 民母親較缺乏對嬰幼兒發展的基本知識。

從上所述,照顧者對發展遲緩的認知普遍呈現中低程度,而 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對於發展遲緩及篩檢評估的認知不足,是否 影響到發展遲緩兒評估診斷及接受早期療育之服務,將在本研 究中進一步探討。

二、 影響主要照顧者發展遲緩認知之相關因素

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對於發展遲緩的認知是否會因其社會人 口學變項而有不同,分別從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社經地位、

國籍及家庭結構等角度進行探討,統整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說 明:

(一) 性別

主要照顧者的性別是否對於發展遲緩的認知有所影響,在 相關的文獻及研究中並無針對此人口學特性進行詳盡的探討,

本研究欲進一步了解該變項是否與發展遲緩認知有所關聯。

(一) 年齡

主要照顧者的年齡對發展遲緩認知的影響,由相關研究發 現,母親的年齡對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的認知具有正相關(李淑君 等,1999)。此外,劉秀琪(2004)研究育齡婦女對育嬰知識、態 度之結果發現,不論國籍母親年齡與嬰幼兒育嬰知識有顯著關 係,年齡愈長對育嬰知識得分較高。劉繼邦等(2010)一項有關主 要照顧者對發展檢核表認知的研究指出,年齡介於青壯年時期 (31-40歲)對於資訊取得及檢核表相關知識了解程度最好。蔡淑 慧(2008)的研究發現,父母親年齡愈高發展遲緩相關認知得分較 低,也因此導致接受評估鑑定比率偏低,其中母親年齡介於30-41 歲間者的認知得分較高且接受評估鑑定機會高。由上所述,主 要照顧者的年齡對幼童發展相關認知具有一定的影響性,本研 究欲將進行探討。

(二) 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愈高者,通常擁有較好的知識與生活技能,相對較 高教育程度的父母較易學習與取得照護子女的相關知識與技 巧,其中包括健康照護的知識與能力(陳凱姿,2006)。而劉秀琪 (2004)研究報告中,本國籍育齡婦女教育程度對育嬰知識呈現正 相關,但外籍與大陸籍育齡婦女之教育程度則與育嬰知識無顯著 關聯。劉繼邦(2010)研究照顧者對幼童發展檢核表的認知情形,

發現照顧者教育程度為高中職與國初中以下比較具有顯著差 異,但與專科以上則無顯著差異。Ertem(2007)也指出母親對 幼童發展認知與母親教育程度結果有顯著關係。

(四)國籍:

內政部外籍與大陸配偶輔導與教育專案報告(2003)指出,外 籍聯姻家庭是發展遲緩兒之高風險環境,因國人與東南亞外籍配 偶或大陸配偶的婚姻通常被賦予生兒育女之重責大任;故大多雙 方教育程度偏低,缺乏專業知識及社會資源使用之能力,使得在 孩童遭遇問題時不知如何改善,且無力尋求社會資源,導致延遲 協助孩童發展問題。Bornstein & Cote(2004)的研究結果發現移民 母親對嬰幼兒發展的基本知識較本國籍母親缺乏;王美晴(2006) 與林雅玟(2006)的研究亦指出,新住民家庭對於發展遲緩與早期

療育服務的認知較為缺乏,以致在資源取得上面臨障礙,此外由 於文化語言差異導致功能性文盲及對健康照護環境的不熟悉,導 致對兒童發展問題有不了解的現象。劉秀琪(2004)對於育齡婦女 相關育嬰研究報告發現,本國籍育齡婦女在育嬰知識上顯著高於 大陸及外籍之育齡婦女。

(五) 家庭經濟狀況:

WHO(2007)在兒童早期發展:卓有成效的均衡措施最終報告 中指出,社會資源和經濟資源有多種機制影響著兒童早期的發 展,尤其當兒童主要照顧者的教育水平和經濟水平低時,將影響 到照顧者的知識面和看護基本技能,故對兒童早期發展產生不同 的影響。相關研究亦提及,教育程度及社經地位較低者,因擁有 較差的教養知識導致對於相關資源的不熟悉與不瞭解,進而影響 到發現發展遲緩問題的時間,大部分的兒童在三歲前發展遲緩未 能被發現,通常是低社經階層;反之,教育程度及社經地位較高 之父母,較能正確評估兒童發展遲緩的問題進而尋求資源(張秀 玉,2010;Glascoe, 2000)。劉秀琪(2004)有關育齡婦女育兒知識、

態度及嬰兒生長狀況之研究指出,家庭經濟狀況對育嬰的相關知 識有顯著影響,家中經濟足夠者的知識高於有經濟壓力者。此 外,亦有研究指出,社經地位對育嬰知識是一重要影響因素(蘇建

文、鍾志從,1985)。

(六)家庭結構

宋芊晴(2004)指出研究發現幼童生活於單親或其他家庭(祖 孫戶或其他成人監護人)的家庭型態,發展遲緩的發生情形是一 般雙親家庭的兩倍。尤其是祖父母為發展遲緩兒的主要照顧者 情形下,對於幼童發展相關的認知與資訊較缺乏易導致延誤療 育(葉淑文,1999)。相反地,施淑芬(2007)的研究發現,發展遲 緩認知與家庭結構並無顯著相關。劉秀琪(2004)的報告指出,育 嬰認知與家庭結構間亦無關聯性。李淑君等(1999)研究兒童預防 保健服務相關認知與父母親之婚姻狀況無統計學之顯著差異。

由上所述發現,相關研究文獻就幼童家庭結構對主要照顧者發 展遲緩的認知有著不同的論點,故本研究欲進一步探討。

綜合上述,主要照顧者的社會人口學可能與其對幼童發展 遲緩的認知有關。因此本研究將針對主要照顧者的社會人口學 變項逐一探討其與發展遲緩認知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