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主觀判斷採樣設計

在文檔中 環 境 採 樣 規 劃 設 計 (頁 45-51)

2.1 概述

涉及以「人」為主觀的認定來作為採樣判斷的設計方法,被賦予 許多名稱,例如主觀判斷(judgmental)採樣、權威式(authoritative)

採樣、目的(purposive or subjective)採樣或非統計(non-statistical)

採樣等等。為便於敘述,本書以主觀判斷採樣(Judgmental Sampling)

稱之,並於文中簡稱 JS 表示之。

JS 又可分為專家或非專家式的主觀判斷,其差別在於判斷的人 是否具有專業知識。專家式的 JS 就是獨立以專業的判斷來決定所需 採集的樣品,而不需要任何隨機採樣的型式。當污染場址有可靠的環 境背景資訊和污染沿革可資追蹤時,JS 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採樣方式。

事實上,不論是採用 JS 或是以統計學為理論基礎的統計採樣設計,

都可作為採樣規劃的依據。其間之區別在於:當可信賴度需要被量化 時,吾人可採用統計採樣方式加以規劃設計;但是當採樣的經費受到 限制時,那麼 JS 方式就可以適度地加以考慮選擇(USEPA, 1998)。

2.2 適用情況

美國 EPA 在「土壤樣品篩選指引」中提到:受污染的土壤如果 沒有昂貴及詳密的採樣規劃,一般的調查技術及統計方法是無法精確

地建立土壤污染的平均濃度。因此,建議以 JS 設計進行土壤污染場 址的調查時,專家應該在場內找出 2-3 個懷疑有受到高度污染的區 域,並鑽洞採樣。鑽洞採樣的樣品其任一個別的平均污染濃度若超出 一般未受污染地區篩選樣品的值,則應執行另一額外的調查工作。因 此,JS 即適用於下列狀況:

(一) 該污染場址已建立有小規模之環境污染狀況調查。

(二) 需要採集某些少量的樣品,進一步加以分析或鑑定。

(三) 該污染場址已有長期之污染歷史,和物質等相關特性之資料 者。

(四) 採樣的目的只是要確認土壤場址是否有受到污染(如果發現場 址受到污染,隨後可能要再進行一次或更多次的統計採樣)。

(五) 緊急因素之考量排除統計採樣設計。

2.3 限制條件

JS 的主要優點就是在預算經費有限,無法以統計採樣執行時,JS 可配合經費的需求,規劃適度的採樣設計,以執行採樣的任務,而不 需過度消耗計劃的資源。

然而其缺點就是在調查的可信度(不確定度)方面,JS 設計沒 有辦法提供正確量化的數據,除此之外,JS 規劃也限制了對採樣單

2.4 執行步驟

由於 JS 乃以專業判斷的方式去規劃採樣設計,因此在執行 JS 設 計之前,有些專業的學術教育及職業訓練是必需的。例如以 JS 設計 進行調查地下土壤污染的問題,專家必須考量以下的因素:

一、 土壤性質會影響污染物的移動,如質地、分層及水分含量等。

二、 進行調查污染物的物理及化學特性,如溶解度、揮發性及反應性 等。

三、 污染物釋出的方式,如表面溢流、土壤或掩埋垃圾濾出的污染 物、地下儲槽或水管的滲出物。

四、 污染物釋出及持續的時間。

五、 污染物已被釋出的量。

此外,要以 JS 處理特定地下水污染的議題,最常須考慮的因素 如下:

一、 進行調查污染物的物理及化學特性,如溶解度、揮發性、反應性 及密度等(觀察是否有浮在液面或沉在下面的非水相層,並加以 敘述之)。

二、 污染物移動穿過不飽和水層的各種可能效應,會影響污染物於何 時、何地進入含水層。

含水層前它的化學特性已受到改變。

四、 污染場址底下含水層的深度及厚度。

五、 每一含水層內地下水流動的方向和速率,以及這些參數的變異 性。

六、 含水層的特性導致污染物在蓄水層內以橫向和垂直的方向分散 開來。

七、 許多自然衰減的作用可能影響到污染物在地下水中如何的移動。

2.5 與其他採樣設計之搭配

有兩種情況,JS 常和其它的採樣設計一起結合使用:

一、 當污染場址有分層時,JS 可用於一個或多個分層的採樣設計,

這種情況是很典型的適合於小規模且已知有污染物釋出地區的 土壤污染調查,當被懷疑有污染的區域被認定有分層時,JS 設計 就規劃採取被懷疑有污染的那層,而其它的分層則以統計採樣執 行之,而每一分層的邊界和範圍也是以獨立判斷來決定。

二、 當以 JS 設計所採集的樣品,其檢測值超過該地區篩選樣品的標 準值,則可能需配合其他採樣設計做進一步的調查確認。根據一 些的歷史資訊,以及由 JS 階段所獲得的數據資料,在隨後的調 查階段常會引入一些如本指引所敘述的統計採樣設計。

2.6 應用案例

一、成功的目測法

某企業主想知道欲購買的設備是否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結果發現 在一個大約 500 平方公尺的區域,有八塊形狀不規則呈藍綠色的污染 區塊(大小大約從 10 平方公分到 1 平方公尺)。這些污染區塊是由於 該設備所排出之廢棄物所導致的。因此,該企業主就以每一目視受污 染的區塊皆採集一個樣品,並執行銅含量的分析,假如有任一採樣點 銅含量的檢測值落在比管制值高的次方範圍(order)內的話(假設管 制值為 10-5,則一個order之範圍為 10-4-10-5),他要求賣方要負責後續 採樣調查所需的經費,以便更能描繪土壤銅污染的情況,並以此判定 評估是否要進行土壤的復育。

二、成功的觀察法

環保單位擬將某廢棄工廠納入污染場址的評估,並訪談離職員 工,得知該廠址的特性為利用排水管將廢棄物傳送到過濾場處理,並 分別規劃了數種許多不同的採樣設計,其中 JS 設計被規劃用來調查 這條 30 公尺長的排水管;而過濾場則規劃以棋盤式的統計採樣設計 進行調查。主要是因為這條排水管安裝在工廠的地下室,容易接近,

不僅可以目視觀察,也可以再以閉路電視檢視管壁是否腐壞或有裂 縫,同時環保單位也觀察到每三米長的排水管就有一些接頭,這些接

頭或多或少都有鬆動及鬆脫的現象。因此,JS 設計便以此特性進行 規劃採樣,在地下室每一水管接頭處的附近及水管脫掉的地方做記 號,每一個有標記的地方皆單獨地採集一個樣品,並送到實驗室進行 檢測分析,結果要與「以風險為基礎所列出可能有潛在污染地區」的 篩選樣品值做比較分析。

三、失敗的主觀判斷

某地方主管沿河岸指著河中顏色比較黑的沉積物,就大叫「這裡 有污染」。很明顯這樣的採樣設計,僅是憑長官很主觀地以沉積物的 顏色變化,而認定是有受到污染,結果導致檢測的結果濃度範圍相當 的寬(也就是會造成統計時變異數相當的大)。後來的調查結果亦顯 示,若不考慮污泥的顏色進行採樣,將使得變異數侷限在一定的範圍 內,並可以含括所有的濃度。這個結果顯示以執行長官依沉積物顏色 之變化指定採集的樣品的方式,並沒有比隨機採樣來的好。

以上案例顯示,如果以主觀的認定去採集樣品,進而推論到樣本 母體,是很容易被誤導而發生錯誤的。應該依靠專業知識去判斷,或 是佐以統計方式加以確認,始可避免人為的偏見產生。

在文檔中 環 境 採 樣 規 劃 設 計 (頁 45-5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