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八章 混合採樣協定

8.1 概述

能顯示平均污染濃度之樣品

圖8.1 等體積、等數量之混樣

是將30個水樣區分為6組,每組混成一個混樣,先作6次分析,找 出哪一組混樣呈現污染徵兆,再針對該混樣組內之5個個別水樣進 行 分 析 , 同 樣 可 巧 妙 的 找 出 污 染 水 井 。 如 此 經 過 混 樣 再 測 試

(retesting)的策略,稱之為群體測試或篩選(group testing or screening)。

由於CS與上述之群體測試廣泛應用於環境調查工作,因此環 保人員應予深入瞭解。例如,如何運用CS去評估某特定目標母體 之平均污染狀況,以及如何利用群體測試去進一步評估目標母體 內某一採樣點之污染狀況。

雖然執行CS有許多優點,但也有其難以達成之處,此即均質 性(homogeneity)之問題,例如土壤或塵埃等固態不均勻介質之 樣品即難以混樣。然而均質性只是一個相對的觀念,如砂粒以巨 觀來看,可視為均質;但若以微觀視之,則其個別顆粒卻呈現出 形狀、大小、顏色、密度等異質狀態。不管如何,就CS的角度而 言,若是取k個個別樣品混樣,只要能從混樣中取出1/k樣品,且 能顯現與個別樣品相同之特性,則此k個樣品即可視為均質性。

表8.1建立一些準則可以提供環保人員在規劃採樣設計之過 程中,如何判定在什麼情況下,採用CS會更有效及實用。

表8.1 判斷何種狀況採用CS會較有利之準則 準則 採用CS會較有利之情況 檢 驗 分 析 的 成

檢驗分析成本相對高於樣品之取得及處理 檢 驗 分 析 的 變

異性

檢驗分析的變異性相對低於採樣現場或程序固定 應有之變異性

調 整 分 析 濃 度 之範圍

相關的濃度遠大於偵測極限。

物理性的障礙 1. 混樣後不會影響原來個別樣品之完整性(包括 不會引起化學反應或干擾或因樣品揮發所導致 之分析損失)或引起安全危害。

2. 個別樣品可以被適當地均質化。

目 的 是 評 估 母 體之平均值

1. 預期混樣後之測值會大於偵測極限,不致因低 於偵測極限而無法評估其平均值。

2. 混樣後不會影響原來個別樣品之完整性。

3. 個別樣品採樣之地理區塊或採樣的時段已有充 分考慮,而不致影響平均值之評估。

4. 檢驗分析成本相對高於樣品之取得及處理等之 成本,否則混樣將不具成本效益。

5. 混樣時不會因個別樣品可能來自其他之採樣設 計,而導致選擇上有所妨礙。

6. 所有的個別樣品皆可以被均質化的混合。

目 的 是 區 分 哪 些 樣 品 是 否 具 有某些特徵

1. 母體樣品中,具有該特徵之比例極低。若非如 此,混樣及再測試之程序將不符成本效益。

2. 具有該特徵之個別樣品經混樣後,同樣會出現 該特徵,且該特徵屬稀有性。

3. 分析成本必須高於採樣、樣品取得、樣品處理 和混樣所需之成本。若非如此,混樣及再測試 之程序將有成本效益不佳之問題。

4. 混樣後可以找到原個別樣品再測試,且混樣被 錯誤歸類之可能性微乎其微。

5. 檢測分析結果可在短時間內取得。

8.2 利用混合採樣來估計平均值

一、 CS之成本效益

當環境調查研究的目標是估計母體之平均污染狀況,且符合

表8.1之適用情況時,由於混樣過程只是樣品之物理性結合,不致 衍生增加其他成本,或產生額外之變異性,則CS之成本效益即彰 顯如下︰

假設調查採集有100個個別樣品,以每組5個樣品(k=5),混 成20組混樣(m=20),如果已知樣品分析成本與採樣成本之比例,

則混樣相對於未混樣(即100個個別樣品全數分析)之總體成本如 下:

分析成本/採樣成本 2 3 4 5 10 20 相對的總體成本 0.47 0.40 0.36 0.33 0.27 0.24

上表顯示:如果分析成本2倍於採樣成本,混樣之總體成本為 未混樣之0.47倍,而且分析成本愈大於採樣成本時,執行混樣所 花費之總體成本愈顯得低廉。

同樣的上述100個樣品,如果改成每組10個樣品(k=10),混 成10組混樣(m=10),則混樣與未混樣之總體成本相對比較如下:

分析成本/採樣成本 2 3 4 5 10 20 相對的總體成本 0.40 0.33 0.28 0.25 0.18 0.14

綜合上述二表可得下列結論:

(一) 執行CS可有效降低總體調查成本。

(二) 當總的個別樣品數固定,在抉擇每組之混樣數時,如果僅 考量成本因素,則以m愈接近k之混樣情況,最為有利。

(三) 分析成本/採樣成本之比值愈大,則表中相對的總體成本之 數值愈接近於1/k。

二、執行步驟

下列係從相等體積和相等分配數的混樣計算平均值,並進而 推估整個目標母體的執行步驟:

第1步︰假如混樣之費用和混樣所產生之變異性皆可以忽略,吾人 可使用表8.2來決定最初之k值,並決定每個樣品體積,而 且 混 樣 後 可 以 偵 測 即 能 夠 混 合 均 勻 。 如 果 被 指 定 的 k太 大,基于實務的考慮,依最大的實際的k值計算。

第2步︰接著選擇m值,使總採樣數n = mk,而且m個樣品的分析 應在預算內。

總成本 = 固定的建設成本+ n (樣品採集和前處理的成本) + m (檢測分析的成本)

第3步︰檢查m值是否夠大且足以對平均值作出有效的評估︰

平均值= [m個測量濃度之總和/m ] 的變異性

= [既有的濃度變異+ k(錯誤的變異)] /n 第4步︰根據已經擬定的採樣設計和協議來選擇k個樣品。

第5步︰形成一混樣如下︰每個個別樣品皆能被均勻混和。

第6步︰重複第4和第5步驟m次,以形成m個混樣。

第7步︰量測m個混樣的濃度。

表8.2 混樣內最佳k值的選擇

量測錯誤之標準差與既有水準之標準差之比率 分析成本與

採樣成本之 比率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1.00 2 14 7 5 4 3 2 2 2 2 1 3 17 9 6 4 3 3 2 2 2 2 4 20 10 7 5 4 3 3 3 2 2 5 22 11 7 6 4 4 3 3 2 2 8 28 14 9 7 6 5 4 4 3 3 10 32 16 11 8 6 5 5 4 4 3 15 39 19 13 10 8 6 6 5 4 4 20 45 22 15 11 9 7 6 6 5 4 50 71 35 24 18 14 12 10 9 8 7

三、以CS評估母體污染平均值之成本及變異性估算模式

重新整理上述案例,可整理出其估算模式。當吾人在污染性 質呈現均質化的環境調查場址以隨機採樣方式採集樣品後,是否 執行混樣檢測分析來評估母體污染平均值時,可利用表8.3提供之 估算模式來計算混樣或不混樣之間之成本效益及變異性變化。

此外從統計的觀點來看,最佳之k值亦可由下列公式估計:

最佳之k值=

S M

M

C V

C V1

相對成本比率=

⎥ ⎦

⎢ ⎤

⎡ + +

⎥ ⎦

⎢ ⎤

⎡ + +

S S M

S M S

C nC C

C

C C nC k

C

1 1 1

0 0

相對變異性比率=

⎟⎟⎠

⎜⎜ ⎞

⎝ +⎛

⎟⎟⎠

⎜⎜ ⎞

⎝ + ⎛

1 1

1 1

V V

V k V

M M

表8.3 混樣或不混樣間之成本效益及變異性之估算模式 隨機(或格子)採樣不結

合CS

隨機(或格子)採樣 結合CS

成本

固定成本 C0 C0

每個個別樣品之採樣成本 CS(乘以n次採樣) CS(乘以n次採樣)

每個混合樣品之混樣成本 0 CC(乘以m次分析)

每個樣品之檢測分析成本 CM(乘以n次分析) CM(乘以m次分析)

總成本 C0+nCS+nCM C0+nCS+mCC+mCM

樣品污染濃度之變異性

既有的變異 V1 V1

每 個 混 樣 在 混 合 過 程 中 所產生之變異

0 VC(=fCV1

每 個 樣 品 在 檢 測 過 程 中 所產生之變異

VM VM

所有檢測值之總變異 V1+VM [V1(1+fC)]/k+VM

所有檢測值之平均變異 [V1+VM]/n {[V1(1+fC)]/k+VM}/m 註:既有濃度的變異(inherent concentration variability)指的是發生在目標

母體間個採樣點之真實濃度的自然變異。誤差的變異(error variability)

指的是起因於隨機誤差在樣品採集與量測過程中所導致之變異性。

四、與其他取樣設計的關係

混樣除與上述簡單隨機採樣(或格子採樣)結合在一起使用 外,其它的採樣設計亦值得考慮。這些包括如下內容︰

(一) 分層隨機採樣:假如環境調查場址呈現相同大小(體積或 質量)之k個分層現象,然後在每個分層採集一個樣品,並 將k個樣品加以混樣,此可避免於目標母體以隨機採樣可能 集中在某一小區域之情形發生。只要分層混樣重複m次,

即可以此簡單的量測資料計算出平均值及變異性,來粗略 的估計目標母體之平均值及其精密度,雖然此平均值的精 密度不如採用簡單隨機採樣方式來得精密,但是只要分層 採樣能保證所採集之樣品確實涵蓋了整個目標母體,而且 分層的準則也確與污染狀況有關,那麼經過各個分層加權 後的平均值估計,其精密度將大大提昇。

(二) 排 序 組 合 採 樣 : 混 樣 也 可 能 用 在 排 序 組 合 採 樣 之 排 序 觀 念,其優缺點類似於與混樣結合分層採樣一樣。假定隨機 選擇9個樣品,分成3組(每組3個樣品),接著取第1組排 序1的樣品,第2組排序2的這個樣品,和第3組排序3的的樣 品,然後將此三個樣品混成一個混樣。如此方法所獲得之 評估結果是比簡單隨機採樣(即隨機採3個樣加以混樣)來

得好,但是從原先9個樣品經過排序僅挑選其中3個樣品混 成一個混樣,與將9個樣品全部混成一個混樣,這中間孰優 孰劣,就很難解釋。

五、應用說明

假設一環境調查場址(長40公尺、寬30公尺)欲評估其表土 某污染物X之平均污染濃度。環保人員決定以格子採樣方式採樣,

將現場區分為12個方格(每格10公尺×10公尺),並於每一個格子 內隨機採一個樣品,總共執行三次,所得之個別樣品依序檢測出 污染物X的濃度列於下表:

853 986 1090 2344

885 1082 767 1592 第一次格子採

樣之X檢測值:

528 763 993 806 983 869 1740 258 799 756 643 1747 第二次格子採

樣之X檢測值:

794 751 985 1106 1161 886 1256 2276

838 791 1267 2034

第三次格子採 樣之X檢測值:

714 907 913 1118

假設執行污染物X之採樣(包括前處理)之費用為每件1000 元,檢測費用20000元。由表8.3所彙整之估算模式,吾人可分別 計算出結合CS或不結合CS之成本估算及相關變異統計分析量之 比較。

(一)所有個別樣品全數分析之統計分析及成本估算結果如下:

格子採樣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總計

平均濃度 1057 1147 1180 1128

標準誤差 139 168 142 85

95%信賴區間 (752, 1362) (777, 1517) (867, 1493) (960, 1296)

成本:

採樣和前處理 12×1000=

12000

12×1000=

12000

12×1000=

12000

36×1000=

36000 檢測分析 12×20000=

240000

12×20000=

240000

12×20000=

240000

36×20000=

720000 總計 252000元 252000元 252000元 756000元

從表中之計算得知:當所有個別樣品全數採樣及檢測時,得到污 染物X之95%信賴區間為(960,1296),但必須支出之總成本為 7,560,00元。

(二)當結合混樣分析時,其統計結果及成本估算結果如下:

格子採樣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總計

平均濃度 1070 976 1125 1057

標準誤差

95%信賴區間 (865, 1249)

成本:

採樣和前處理 12×1000=

12000

12×1000=

12000

12×1000=

12000

36×1000=

36000 樣品混合 1×800=800 1×800=800 1×800=800 3×800=2400 檢測分析 1×20000=

20000

1×20000=

20000

1×20000=

20000

3×20000=

60000 總計 32800元 32800元 32800元 98400元

當每一次格子採樣CS成一個混樣時,得到污染物X之95%信賴區間 為(865,1249),雖然所獲得之區間值大於未結合CS之值,但支 出之總成本減少為98,400元,相差近十倍之鉅。

8.3 運用群體測試來鑑定樣品之特質

前述採集水井水樣經混樣後再測試,得以減少分析成本並 快速鑑定出某污染特徵之案例,此即群體測試策略之運用。因此 利用群體測試可立即有效判別原來之個別樣品是否具有某種特 質。但其前提是檢測分析的結果必須易於取得,如此混樣才能夠 快速的進行再測試,而且必須避免混樣之稀釋效應,可能會使鑑 定錯誤的可能性變得不可忽略。

一、群體測試之分類

執行群體測試之策略可分為兩大類,基本上均假設測量誤 差(measurement error)極小,而且不會干擾到該特徵之立即鑑 定,也就說檢測結果可立即判定「是或否」之歸類。

第一種策略,就是二分法。即待鑑定之樣品本身就具有可 被二分之特徵(truly binary trait)。這種策略的假設為:若組成 混樣之任一個別樣品具有某項特徵,則混樣就會具有該項特徵。

在文檔中 環 境 採 樣 規 劃 設 計 (頁 127-14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