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主題內涵說明

在文檔中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 (頁 39-0)

計劃申請書中針對架構表中的心理歷程概念與效果影響概念進行定義與相關文獻的探 討(詳見附錄一),於此不再贅述。

38

參、 第二期第一次問卷研擬過程 一、 問卷小組會議

第二期第一次問卷小組會議共召開六次,問卷小組成員就研究主題研擬題目大綱。小 組成員的責任在於針對本期主題找出值得研究的概念與可能有關聯的議題,並就此議題研擬問 卷題目。題目制訂後,小組成員進行認知訪談,以確認問卷題目是否為受訪者理解,並依據認 知訪談結果進行題目修正。

表 15 問卷小組會議日程與議程要項

開會日期 開會內容 開會討論大綱

2016/11/4

第一次問卷小組會議:

基本概況說明、分配主題

一、擬定題組選定的評估標準

(一)青少年與成年人皆適用

(二)整體社會關心的議題

(三)描繪媒體的長期影響

(四)依循著核心的主題架構

二、討論因應 panel 設計的題組考量要點

(一) 一般民眾都適用

(二) 該議題相關行為有其普及型

(至少要有 50%以上的民眾會從事)

(三) 相關行為對於後續社會運作價值 有潛在的預測力

2016/11/25

第二次問卷小組會議:

基本題修改、新主題量表題組討論

一、確認一般民眾與青少年問卷題組內 容,包括題組順序、題目跳題邏輯等 二、選定青少年調查中,不同族群(國

小、國中、高中)所需詢問的題組 三、確認認知訪談分組與時間安排

2017/12/23

第三次問卷小組會議:

新主題量表題組討論(一)

一、確認加掛題組修改狀況

(一)社交題組網路霸凌題組

(二)遊戲題組

(三)網路隱私與安全性

39

開會日期 開會內容 開會討論大綱

(四)孤獨感、政治興趣、社會資本 二、確認加掛題組的題目文字

2017/01/20

第四次問卷小組會議:

新主題量表題組討論(二)

一、確認青少年預試訪談題目 二、確認青少年認知訪談安排

2017/2/15

第五次問卷小組會議:

認知訪談問題討論、預試訪談問卷 確認(一)

一、討論青少年問卷認知訪談意見回饋 二、確認青少年預試訪談題目

三、規劃一般民眾調查認知訪談時程、訪談 名單分配

四、確認後續作業時程規劃

2017/5/19

第六次問卷小組會議:

認知訪談問題討論、預試訪談問卷 確認(二)

一、報告網站更新改版情形 二、確認青少年預試問卷

(一)確認終極題目

(二)討論加入哪些結構性題項

(三)測試青少年三版問卷長度與完成 時間

三、討論一般民眾認知訪談意見回饋 四、規劃後續調查時程

40

二、 問卷設計

二期一次調查問卷的組成與資料庫前期問卷相同,有三大類題目:基本題、媒體特色題,

與加掛題組(詳見圖 9)。基本題組的選擇為統整資料庫各期基本題,由問卷小組成員討論與修 改,決議以一期四、五次的基本題組,再加上配合本期探討媒體對個人影響的主題的題目為主。

本次基本題組調查臺灣民眾主要媒體的使用行為(包含人際及通訊、報紙、雜誌、廣播、電視與 網路、社群媒體)與個人特色題組(包含個人價值、幸福感、社會資本、生活滿意度,以及自尊 相關調查)。

媒體特色題組亦由問卷小組成員討論後,決議延續一期三次以來與媒體評價相關的重點 題目,包含消息來源、來源可信度與媒體評價…等,再加上與本期主題相關的戲劇和電玩遊戲相 關題目。

加掛題組則是根據第二期計畫「媒體對個人和群體影響」中,第一年及第三年要探討的

「個人面向」部分擬定調查題目,媒體對個人可能有正面的主動功效,亦可能帶來負面非預期的 影響,從這兩個面向中又可分別列出六大主題:社交、資訊、娛樂、網路成癮、網路霸凌,和問 題網路使用(詳請見表 11)。本次問卷小組即是由此六大主題的專家學者所組成,學者們依照各 自專長擬訂調查議題與題組,其中社交題組以臉書的使用行為為調查重點;資訊題組關切政治 資訊和社群媒體;娛樂題組以戲劇為主要議題(問卷題組概念詳見附錄二、附錄三)。

41

圖 9 傳播調查資料庫問卷架構 傳播調查資料庫問卷架構

基本題組

1.基本狀況

2.媒體使用

3.個人特色

媒體特色題組

1.消息來源

2.來源可信度

3.媒體評價

4.多螢行為

5.戲劇觀看 行為

6.電玩遊戲 使用行為

7.新聞媒體的選擇性暴露、

偏見同化及態度極化

加掛題組

(以下所列為二期一次的主題)

1.娛樂題組

2.社交題組

3.資訊題組

4.網路成癮

5.網路霸凌

6.問題網路使用

42 (Context collapse Structure)

感知(Perception):

同溫異溫層比例

臉書更新內容頻率

臉書觀看頻率

幸福感 (Well-being) 線上社會資本

(Online social capital) 知覺社會連結

(Perceived social connectedness)

個人網絡

(大小)

(Ego-network)

個人網絡在臉 書上是否重疊

(Overlap)

臉書上貼文 (Posting)

幸福感/

社會資本 (Well-being/

Social capital) 個人網絡

(組合多元性)

(Ego-network)

臉書上瀏覽 (Viewing)

43

2. 資訊題組

民眾由媒體管道可獲取多種知識與資訊,這些資訊又可能影響民眾對特定事務的態 度。本資訊題組鎖定政治資訊與社群媒體這兩個次主題、發展出兩個架構,以下分別介紹:

第一個架構為討論不同政黨傾向的民眾對資訊的選擇,與接受資訊後的心理狀態以及 最後的態度轉變。如下圖所示:

圖 12 資訊題組架構圖(一)

第二個架構關切民眾的社群媒體使用模式(包含表達與接收)、社群媒體上資訊的查 證、社群媒體上不經意的接收政治資訊,與政治極化、政治討論異質性這些概念間,彼此的可 能關係。

圖 13 資訊題組架構圖(二)

政黨傾向

(基本題)

選擇性暴露

(基本題)

偏見同化

(新增題)

態度極化

(共用題)

政治討論 異質性 政治極化 社群媒體

使用模式

社群媒體 資訊查證

社群媒體上不經意 的資訊接收

44

3. 娛樂題組

透過媒體從事娛樂的行為很多,其中,由本資料庫一期三次的調查結果可得觀賞戲劇 節目是大部分成年人與青少年皆會從事的娛樂行為,另可發現長期追劇可能影響閱聽人的心 理狀態。因此這個面向的第一個題組架構鎖定人們觀看戲劇節目的動機、成癮程度與行為模 式可能對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等造成的影響;第二個架構則探討年齡、性別、個人的「獨 立我」價值這三個自變項,是否對個人與他人互動的外在表現或內在心理狀態帶來不同的變 化,其中亦會考量戲劇類型及戲劇觀看平台的差異(見圖 14、圖 15):

圖 14 娛樂題組架構圖(一)

圖 15 娛樂題組架構圖(二)

動機

幸福感 (Well-being)

快樂 (Happiness) 生活滿意度 (Life satisfaction) 成癮

(Addiction) 涉入度 (Engagement)

獨立我 (Independent self construal)

年齡(age)

Youtube, Mod 美劇、韓劇、陸劇、

日劇與台劇 (US, Korea, China, Japan, Taiwan drama)

幸福感 (Well-being) 與他人互動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性別(gender)

理解/享樂 (Appreciation/

Enjoyment)

45

5. 網路成癮與問題網路使用

網路成癮與問題網路使用題組,為由問卷小組學者參考國外重要文獻中信度與效度皆 具備的量表,翻譯成中文並於國內做前測後,由其中選出合適的題目用以調查臺灣網路使用者 的情況。其中,網路成癮題組測量使用者成癮的三個面項(請見架構圖 16);問題網路使用題 組則選擇「線上認知」、「負面影響」這兩個國際上主要關切的測量面向。

圖 16 網路成癮架構

除了上述概念外,本調查亦關切民眾的網路安全。網路安全題組以保護動機理論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為基礎,對網路使用者做威脅評估與因應評估,調查威脅嚴重 性、威脅感受性、網路受害經驗…等八種因素是否會影響使用者採用網路安全措施的態度與行 為,並以此架構為基礎選擇題目(見圖 17)。

網路成癮

著迷 (Obsession)

忽視冷漠 (Neglect)

控制失序 (Control disordor)

46

圖 17 網路安全架構圖 威脅嚴重性

(Threat Severity)

威脅評估 (Threat Appraisal)

威脅感受性

(Threat Susceptibility)

網路受害經驗

(Prior Experience with Safety Hazards) 網路安全自我效能

(Coping Self-efficacy) 行為傾向 (Behavioral

Intention) 社會規範

(Subject Norm) 回應成本 (Response Cost)

個人責任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慣習強度

(Habit Strength) 因應評估

(Coping Appraisal)

保護行為 (Protection Behavioral)

47

6. 網路霸凌

網路霸凌題組針對傳統形式的霸淩與網路霸凌兩部分進行詢問,考量前因變項(包括 人口變項、媒體使用行為)與調節變項(父母介入行為、網路安全素養),以及關切霸淩產生 的後果(包括心理健康狀態、身體健康狀態、生活滿意度、社交狀態與問題行為)。架構請見 圖 18:

圖 18 網路霸凌架構

父母介入、網路安全素養 人

口 變 項 媒 體 使 用

心理健康 身體健康 生活滿意度

社交狀態 問題行為

心理健康 身體健康 生活滿意度

社交狀態 問題行為 時間一 (Time1) 時間二 (Time 2)

網路霸凌受害 傳統霸凌受害

傳統霸凌加害

網路霸凌加害

網路霸凌 間接受害

父母介入、網路安全素養

網路霸凌加害 傳統霸凌加害

48 

四、 青少年調查結構題組建議

由於青少年調查是先針對學校再對學生進行抽樣,因此問卷小組委員們建議將學校的 相關結構變數,也一併記錄並提供給研究者們,以進行更全面的分析。這些結構性變數包含兩 大類:學校內部觀察指標與學校外部觀察指標。學校內部觀察指標包括:班級人數、班級性別 比例、學校人數、學校性別比例、學校是否有提供無線網路、學校對 3C 使用規範的情況、學 校訂閱報紙狀況;學校外部觀察指標包括:所處鄉鎮的人口數、所處鄉鎮平均所得、教育程度 概況、婚姻概況、失業率、離學校最近的超商無線網路熱點…等。透過分析這些指標,可能找 出影響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的環境變數因子。為了保護受訪者隱私,本計劃將這些資料去識別 化後以分組的方式呈現,並將資料交由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以限制性資料的形式管 理,提供給符合資格的申請者,在專業人員的管理及監督下使用與分析。

五、 認知訪談

在預試訪談之前,各出題小組成員在 2017 年 1 月 21 日至 3 月 10 日完成認知訪談。為

在預試訪談之前,各出題小組成員在 2017 年 1 月 21 日至 3 月 10 日完成認知訪談。為

在文檔中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 (頁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