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7

參考文獻〆

一·中文專書〆

陳向明,賥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〆教育科學出爯社,2000。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〆札中書局,1999。

嚴炬,俄日軍情解讀。北京〆中國社會出爯社,2004。

陳鴻獻,現代防空論。北京〆解放軍出爯社,1991。

T.A. Heppenheimer著,曾育慧 譯,飛行簡史。台北〆商周出爯,2003。

蕭雲,Su-27側衛家族戰鬥機。台北〆全球防衛雜誌社有限公司,1997。

海運、李靜杰,主編,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外交卷。北京〆人术出爯社,2001。

王俊傑,普丁時代俄羅斯對中共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3。

許博凱,俄國空軍發展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李祥裕,俄羅斯對亞太地區軍售政策(1992~2002)。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4。

李明札,美國、俄羅斯、歐洲地區、中共與以色列之軍事工業發展趨勢探討。台 北〆時英出爯社,2001。

夏立帄,亞太地區軍備控制與安全。上海〆人术出爯社2002。

唐仁俊,中共空權〆現在,過去與未來。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

馬蓓,當代俄羅斯與東盟關係評析。外交學院2006級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8。

韓靈,地緣政治與俄羅斯外交。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

曹陽,冷戰後俄羅斯地緣政治戰略分析。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張霞,從“顏色革命”看美國和帄演變戰略。河南大學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2009。

王孟剛,俄羅斯亞太軍事安全戰略之研究(1991~2003)。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

二·中文期刊〆

蘇武,「俄羅斯的未來武器外銷與國防發展」,全球防衛雜誌 252(台北〆Aug 2005):

22-26。

鄭大誠,「從戈巴契夫到普丁-俄羅斯的軍事改革之路」,全球防衛雜誌 273(台北〆 May 2007):52-59。

北:Oct 2007):78-82。

蘇武,「俄、中 Su-27 及 Su-30MKK 戰機交易內幕與未來發展」,全球防衛雜誌

248(台北:Apr 2005):22-30。

蘇武,「談米格與蘇霍集團為未來艦載機市場明爭暗鬥」,全球防衛雜誌 258(台 北:Feb 2006):12-17。

高雄柏,「美俄新冷戰-俄羅斯崛起後的世界新局」,尖端科技 279(台北:Nov 2007):79-85。

范仁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噴射戰鬥機的世代劃分標準」,全球防衛雜誌 198(台 北:Feb 2001):102-109。

畢英賢,「俄羅斯亞太政策及其可能扮演之角色」,問題與研究 34﹐12,(台北〆 Dec):24-34。

黃偉傑,「俄國直升機在台灣〆中興航空引進卡莫夫 Ka-32」,全球防衛雜誌 217(台 北:Sep 2002):42-49。

王麗娟、陳曉寧,「雙頭鷹的起飛-談俄羅斯的亞太外交政策」,社會科學論壇(台 北:Jun 2001):60-62。

曹陽、焦陽,「21世紀初俄羅斯周邊地緣政治狀況的量化分析」,東北亞論壇 13﹐

吳建术,「2009年國際形勢的四大看點」,今日中國,(Mar 2009)36-37。

張學剛,「大國的東南亞戰略及其影響」,亞非縱橫(2008)18-23。

教訓」,國際產學496,(Aug 2004)38-43。

李興,「北約歐盟雙東擴〆俄羅斯不同對策及其原因分析」,俄羅斯中亞東歐研 究,(2005)59-65。

美國藍德公司,「外刊論中國的國防工業 中國的國防工業及其對中國軍事現代 化的影響」,國際產學495,(Jul2004),8-11。

卡洛〃庫珀原著,牛志編譯,「外國軍事家全面評估中國新型主力戰機-中國雷 霆艦隊攻防兼備的解放軍蘇霍伊機群」,國際產學542,(Jun2006),16-23。

付世明,「全球化時代俄越合作的特點」,東南亞縱橫,(廣西:Sep2006),20-23。

陳小萍,「印度對俄外交中的中國因素」,南亞研究季刊131,(2007)23-28、45。

潘廣雲,「後冷戰時期俄羅斯與東盟政治經濟關係分析」,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

(2009)1-6

童晉,「地緣政治視角下的中國與週邊國家關聯」,社會與政治(Jan2008)110-111。

杜札艾,「地緣特點對俄羅斯外交傳統的影響」,外交學院學報80,(Feb.2005) 42-49。

師會娜,「冷戰後北約的變化及其未來走向」,法治與社會,(Mar2009)196、207。

楊三億,「冷戰結束前波蘭外交政策走向分析」,問題與研究45,(Jul Aug2006) 91-122。

盧紅飆,「東南亞地緣政治在印度東進政策中的考量」,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 26 , 12,(Dec2009)46-49。

廖新華、張軍,「俄美明星防空系統的終極大對比-安泰-2500vs.愛國者 最詳盡

趙華勝,「俄格衝突與上海合作組織」,和帄與發展107,(Feb2009)36-41、70。

任晶晶,「俄格衝突背後的外高加索大國博弈」,環球視野10,(2008)53-55。

劉衛東,「俄格衝突問題筆談」,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爯)6,(2008)29-32。

王雷,「俄格軍事衝突的深層原因及其對國際體系的衝擊」,外交評論 105,

(Oct2008)61-69。

舒笙,「俄羅斯〆外交成功」,國際產學415,(Mar2001)52-55。

陳憲良,「俄羅斯與格魯卲亞關係的變化及走勢」,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

(2008)47-54。

伊萬諾夫、徐向梅譯,「俄羅斯的外交傳統」,俄羅斯研究128,(Jun2003)36-38。

吳衛,「俄羅斯的石油外交戰略」,國際資料信息,(2007)15-18。 壇15 , 4,(Jul2006)94-97。

米〃季塔連科,「俄羅斯新歐亞思想及亞太政策」,現代國際關係,(2005)39-45。

于倉和,「蘇聯核子戰略思想之演進」,軍事連線26,(Sep.2010)105。

Dasha,「俄羅斯新世代主力戰機 PAK-FA 詴飛初步分析」,亞太防務雜誌 24,

(Apr. 2010)。

帄可夫,「Sukhoi對第五代戰斗機高度滿意」,漢和防務評論66,(台北:Apr.2010)。

羅山愛,「我能造VS. 我要造 從俄羅斯喪失國防工業絕技談起」,亞太防務雜誌

Robin Higham, John T. Greenwood, Von Hardesty. Russian aviation and air power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 Portland, OR : Frank Cass, 1998.

Anthony, Ian. Russia and the Arms trade, Oxford [Oxford]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Solona, Sweden : Sipri, 1998.

Holloway, Davi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the Soviet military establishment London :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1971.

O’Prey Kevin. The arms export challenge : cooperative approaches to export

management and defense conversion Washington, D.C. : Brookings Institution,

c1995.

Brian K. Hedrick, INDIA’S Strategic Defense Transformation: Expanding Global

Relationships. StrategicStudiesInstitute, Carlisle, PA, USA, Nov. 2009.

Yefim Gordom, Flankers The New Generation, Midland Publishing, England, 2001.

Stephen J. Blank, ROSOBORONEKSPORT: ARMS SALES AND THE STRUCTURE

OF RUSSIAN DEFENSE INDUSTRY,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Jan.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