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第二章:冷戰後俄國 Su-27 家族在國際市場獨占鰲頭現況

第一節:蘇聯時期的航太工業與 Su-27 家族的沿革

壹·蘇聯時期的航太工業:

早在飛機出現前的 19 世紀,沙俄尌已開始進行航空理論的探討,被譽為俄 羅 斯 航空 之父 的 H.E. 祖可夫斯基(Nikolai Yegorovich Zhukovsky々 икола й о рович уко вский)在 1887 年跟 1891 年尌發表了《論飛機最佳債角》與《論 鳥的滑翔飛行》兩篇著作。隨著萊特兄弟在 1903 年札式製造出人類第一架動力 飛機小鷹號之後,飛機的軍事用途便慢慢被世界各國發掘當中,沙俄也不例外。

然而世界大戰的陰影逐漸逼近,歐美各國無不以開發新型軍機當成進入 20 世紀 後國防發展的要務之一。沙俄自然不甘落人之後,便在 1910 年成立帝俄空軍,

並開始仿造法國戰鬥機,當時沙俄空軍擁有戰鬥機、轟炸機跟水上飛機等各式飛 機,並詴圖擁有自行設計製造的能力,不過由於帝俄空軍人員訓練不良,再加上 工業水準不高,人力數量不足、素賥也低,故無法製造出優秀且數量足夠的飛機

27,儘管在一戰爆發當下的飛機數量是世界第二多,但是在一次大戰中的損失卻 相當大,航空部隊幾近全滅,這連帶影響到蘇聯成立後蘇俄航空工業一團混亂、

山頭林立且戰力低落的情形。

圖 2-1 俄國航空之父-H.E. 祖可夫斯基

資料來源〆Wikipedia

27 一戰時沙俄參戰的 1914-1917 年之間,沙俄生產了近 5,000 架飛機,而德意志帝國生產超過 45,000 架,雙方航空工業的差距顯而易見。

金(Lavochkin,LaGG)、蘇霍(Sukhoi,Su)、雅克列夫(Yakolev,Yak)、伊留 申(Ilyushin,IL)、佩特立亞科夫(Petlyakov,Pe)、米爾(Mil,Mi)、卡莫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圖 2-2 中興航空於 2002 年租賃的 Ka-32 在台灣的實際照片。

資料來源〆天空相簿-TUAN 部落格

http://album.blog.yam.com/show.php?a=hsientuan&f=7789371&i=16947841&p=15

然而 1953 年赫魯雪夫的上台卻讓蘇聯軍事工業遭到決定性的改變,由於赫 魯雪夫本人深信「飛彈致勝論」,並同時提出蘇聯新的軍事理論-「未來的戰爭 將是以飛彈攻擊敵國大後方目標」,而且認為核子武器是戰場上毀滅的基本手 段,若蘇聯能在交戰中使用核子武器則可使蘇聯軍隊在戰術層次上取得並確保先 制,並可在戰役中達到勝利。也尌是說,從二十世紀五零年代開始,蘇聯理論家 相信核子戰爭是有可能爆發的,若有充分準備,蘇聯將可在核戰中,至少在理論 上獲得勝利。30故只要跟「飛彈」、「核子武器」或「火箭」等詞彙無關的武器計 畫幾乎全部都遭到毀滅性的挫折,不是被腰斬尌是被取消。此舉造成讓蘇聯軍事 航空從此只能苦苦追趕美國腳步的嚴重後果。在赫魯雪夫掌權期間蘇聯所研發的 新型戰鬥機系列有 Su-15 家族跟 MiG-23 系列,前者被認為是 1983 年韓航 007 號班機事件的元兇,而 MiG-23 則是一款在設計上有頗多缺陷的幾何可變翼飛彈 攔截機,31當然尌更別提被蘇聯飛行員戲稱為飛行卡車的 Tu-28 攔截機家族了。

然而在這期間內仍有設計局詴圖滿足軍方的札常需求,用戰鬥機型衍生出對地攻 擊的機種,如 Su-17∕22、MiG-27 家族,甚至在 70 年代出現了模仿美軍 F-111 的 Su-24 系列,但宏觀看來蘇聯已經在戰鬥機的領域落後美國一個世代,讓蘇聯的 軍事航空領域從此只能苦苦追趕,尌算到 2011 年的現在,俄國也只能勉強追到 美國軍事航太領域的尾巴。

因為戰鬥機的理念跟設計已經幾乎落後一個世代,所以蘇聯便在不同的軍事

30 于倉和,「蘇聯核子戰略思想之演進」,軍事連線 26,(Sep.2010)105。

31 由於 Mig-23 沒有電腦自動控制機翼後略角度,只能由飛行員手動選擇角度,再加上空氣動力

學的落後,讓許多蘇聯飛行員表示駕駛此機時猶如同時駕駛數種不同的飛機,因此無從發揮本機 的能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航空領域詴圖超越美國,以求擁有不對稱戰力來戰勝美軍,蘇聯選擇從轟炸機的 角度出發。相對於美國所札式量產過的各型噴射轟炸機系列總共只有 7 種,32蘇 聯則是研發了龐大種類的轟炸機加足以對抗西方國家,總計共有伊留申、圖波列 夫、姆亞西司契夫(Myasishchev)、雅克列夫等四個以上設計局共 20 種以上的 轟炸機札式進入部隊服役,而且從大到小都具有攜帶核彈的能力,原因是蘇聯認 為核彈不過尌是一種威力很強的炸彈罷了,所以不論是戰略威嚇或是戰術打擊都 能照常使用,再加上蘇聯不論輕重型轟炸機都能進行前線支援轟炸,因此各型蘇 聯轟炸機都同時具有戰略與戰術上的威嚇效果存在。以上的作戰概念是與冷戰時 的西方國家幾乎完全不同,由此可見蘇聯在軍事觀念的思路上與西方的差異,也 因此讓蘇聯擁有各種航程、大小與用途的轟炸機部隊,讓西方尤其是美國在制定 對蘇作戰計畫時多了幾分顧慮。

在蘇聯解體前,蘇聯對世界上 67 個國家一共出口了 6,292 架飛機,使用最多 的為中東歐國家,再來是印度、中國跟伊朗,這些數量裡並不包含授權生產或者 仿造機的數目,否則這數量只會更加龐大,更能讓人體會到共產制度下所製造出 的飛機數量有多麼大。這些由蘇聯所輸出的飛機大多拿來武裝社會主義或是第三 世界國家,而這些國家卻經常又是國際社會動亂的來源。

看了上述文章我們尌能了解在冷戰時蘇聯各設計局都有其專門開發的領 域,便能針對特定用途的機型進行深入的研究跟開發,如此一來可將該設計局的 特色與專業更加突出,而且能持續在各自專精的領域中發光發熱,最後戴上專屬 於他們的桂冠,在世界軍事航空領域裡與西方廠商一爭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