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教師工作壓力因應之理論

有關工作壓力因應的理論,多位學者提出不同理論,從相關文獻中發現大致 可分成四種:(一)人格特質導向學派;(二)認知評估學派;(三)互動因應 學派;(四)因應矩陣學派。茲提出分述如下:

(一)人格特質導向學派之因應理論

Pervin(1983)指出「人格特質」是影響因應行為的主要因素,人格的形成是 極為複雜,且個別差異大,其主要特徵可歸納為四類:以下依此四類說明人格特 質導向學派之因應理論:

1.先天遺傳的人格特質:如基因、智商、性別、體裁、容貌會影響一個人的作為;

個人先天的本質受遺傳決定了大半,如種族、智力、外貌而影響了個人不同的 因應。

2.環境性的人格特質:生存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人格的心理症狀,如緊張、焦慮、

壓力大多來自生存競爭的環境、經驗所造成,民族性、個人生活史等,都影響 其因應行為。

3.社會性的人格特質:社會力量會影響心理的發展。現在的社會領導、移民政策、

智力測驗均有社會達爾文主義現象,因此,社會階層實質的由先天基因及後天 努力所決定,當代人格特質明顯的朝向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因應行為模式。

4.教育性的人格特質:教育性的人格改變有助於增進人際關係。具樂觀進取、積極 主動的人格特質者,較能採取因應策略去迎接壓力挑戰,化解壓力的衝擊。

(二)認知評估因應理論

認知評估因應理論是由Lazarus 與 Folkman(1984)所提出,他們認為壓力因 應的過程與認知都是評估的動態過程(如圖2-4)。「認知評估」的歷程主要分為 五個主要步驟:

1.可能發生的壓力事件:含影響個人重大的生活事件、日常困擾等。

2.初級評估:評估壓力刺激對個人的意義,通常會自問:「我會有麻煩嗎?」,以 對情境的初級評估。

3.次級評估:即個人面對壓力刺激時,評估其所擁有的因應資源與可採取的因應方 式。

4.因應方式的使用:將以問題為焦點的解決策略和以情緒為焦點的情緒紓解策略綜 合起來。

5.適應結果:壓力的適應結果可能造成社會功能、士氣和生理健康三方面的問題。

由壓力認知評估與因應模式得知,「認知評估」是一切因應的基礎,且評估 是複雜的,全賴個人因素與情境脈絡所決定,若評估錯誤就會產生不正確的因應。

根據Lazarus的看法,當外在要求與個人資源不平衡時,常產生壓力,而個人面臨 壓力情境時,先後發生的認知評估次序分別為初級評估(primary appraisal)、次級 評估(secondaryappraisal)及再評估(reappraisal)三階段,茲說明如下:

1.初級評估

係指評估壓力情境對個人之意義。亦即對事件做初步之判斷。此評估可形成 三判斷,分別為:(1)不相干:指被評估之事件與個人需求、價值無所得與失。

與個人利害無任何相關。(2)正面:當個體遭遇到發生的事件,所獲得可被預期 且有正向的結果。(3)壓力的:是指事件的產生會對個人現在或未來的幸福造成 不利的影響。其中壓力事件又分為三類,依序為傷害或損失、威脅、挑戰。

2.次級評估 歷程,包含二種型式的回饋歷程(feedback process):(1)現實式:對個人或環 境新訊息的變化,而出現再評估來改變個人情緒;(2)自我保護式:個人在無法

統因素都會影響因應策略(如圖2-5)。

(四)因應矩陣學派

Justice(1988)融合了其他學者的觀點,並提出「因應矩陣」的方式,說明因 應資源與因應策略(如圖2-6)。他將因應分為問題取向與情緒取向,問題取向是 指改變問題的強度來源(包括外在的或內在環境),情緒取向是指緩和問題所帶 來的痛苦與困擾(包括身體或情緒層面);個體所使用的因應方式或策略有三種 方式,包括直接行動、間接行動及抑制行動,而因應資源的存在與否,則是阻礙 或促進個體成功適應的重要因素(郭泰平,民90)。

茲就問題取向因應及情緒取向因應再加以說明:

1. 問題取向因應

問題取向因應是指個體直接或間接去作一些事來解決或紓解壓力感受及壓力 威脅感,可能採取許多形式策略,包括分析探討壓力事件發生的原因,改變個人 預期的想法;設定目標,擬定行動計畫並確實執行;尋求相關訊息,思考一些變 通的辦法去處理問題;分析不良的後果做最壞的打算或尋求協助;熟悉新技能以 增進自我控制,包括先前防範措施、攻擊和冷漠。

2. 情緒取向因應

當個人感覺必須去忍受壓力刺激時,較易採取情緒取向因應方式,以改變個 人的主觀認知,緩和問題所帶來的痛苦與困擾,使個人能紓解壓力所造成的情緒 或身體上的衝擊,是一種防衛方式。處理情緒的功能目的在調整因壓力所引起的 情緒,此種因應策略是以行動或思考的方式去調整或降低伴隨壓力情境而來的情 緒問題。情緒的因應方式可有效降低情緒的苦惱,但對環境與現實問題並無直接 助益。在面對無法解決的壓力來源時,必須求助於情緒焦點的因應方法,包括練 習放鬆技巧,利用運動來減輕身體上的不舒服,學習分辨感覺與釋放痛苦的情緒,

阻止那種只會助長壓力的壓力性想法,努力去接受不可避免的事情,以能夠減低 痛苦的方式來重新塑造情況。

方式與策略 問題取向 情緒取向

(五)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理論之比較

茲針對上述四種工作壓力因應的理論整理比較,如表 2-13:

表 2-13 工作壓力因應理論比較表

理論學派 重要論述 主要方式與策略

人格特質導向學派 Pervin

(1983)

Folkman

(1984)

表 2-13 工作壓力因應理論比較表(續)

理論學派 重要論述 主要方式與策略

因應矩陣學派 Justice

(1988)

將壓力因應分為問題取向 與情緒取向,問題取向是 指改變問題的強度來源;

情緒取向是指緩和問題所 帶來的痛苦與困擾

個體所使用的因應方式或策略有三 種方式:

1.直接行動;2.間接行動;3.抑制行動 因應資源的存在與否,則是阻礙或促 進個體成功適應的重要因素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