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一次人像習作的寫生過程中,筆者依照傳統技法,遵循著一般人像畫應注 重的構圖考量,包括天地留白、頭胸與畫面比例、面部呈現、四肢完整、技法也 特重空間感、質感、量感與層次感,同時色調調整與黃金比例都兼顧。技法方面 也運用展現油畫的厚實感,而完成《少女》(圖 4-9)。但因模特兒靜坐時無法呈 現其青春、活潑的特質,畫面因嚴謹而沈重,於是又再度提筆,放棄前述之一切 規則,全心全意表現模特兒休息時展現的俏皮、活力與時下年輕人無憂無慮的自 由感,於是決定放棄色彩,放棄構圖,放棄技法,全部以心為出發點,筆隨「意」

走,僅用了不到原本的 1/4 時間就完成一張《年輕的色彩》(圖、4-10)。二者相 比,同樣尺寸,後者畫面張力更強,刻意切割頭部、手部等傳統人像畫所忌諱的

(圖、4-9)少女 (圖、4-10)年輕的色彩

構圖反而有了耳目一新的面貌,大膽地嚐試自由置換輕快的色彩,卻成就更多的 自在,完全符合筆者對模特兒的真實感受。這樣的結果,令人不解,內心也產生

諸多疑惑,此後,筆者不斷思索著一聯串相關的問題,諸如隨興、平塗、色相調 整、色調分離…等,於是進一步利用電腦嚐試各種新的視覺經驗。

現代商業社會中的機械的,可復製圖像作為繪畫創作的語言媒介,

必定傳達出某種精神內涵和深刻的文化意義。這就為當代藝術家對圖像 的轉借挪用和拼接找到了邏輯的起點45

當電腦快速地建構藝術家心中的概念,迷人的元素的包括假設、微調、置換、

取代及特效,另外快速的保存、讀取、重做並能縮短從理論推斷到實踐的時間和 精力,迅速體現「實驗」與「實踐」的過程,找出藝術家心中的答案,是否是預 期的效果。今日電腦運用範圍之廣泛,令人嘆為觀止。經由電腦的操作,可以輕 鬆地單獨改變影像中的某個顏色(圖 4-11)或強化某化個顏色(圖 4-12);也可

(圖 4-11)改變影色相 (圖 4-12)強化某化個顏色

45胡紹宗,(2004),《中國油畫第 4 期》〈談當代油畫的泛普普傾向〉,中國天津,天津人民美術

(圖 4-13)色調分離

(圖 4-14)等高線圖 (圖 4-15)氣象雲圖

以藉由調整 RGB 色彩屬性來微調影像的色彩,改變各色彩之間的色彩強度。如

「色調分離」技術(圖 4-13),可以降低主色或其他色頻的色階數,產生如「等 高線」46(圖 4-14)般一目瞭然的效果,最常運用在生活中的如「氣象雲圖」(圖 4-15)。

當色階數越少,色彩種類也越少,可以將圖片中原本緊緊相鄰的漸變色,由 數量較少的顏色所取替。這種突然的轉變,亦稱作「跳階」。

46 地形圖上高程相等的各點所連成的閉合曲線,用以標示水平高度。

在平面構圖中,色彩越少效果越強,反之,色彩越多則效果越弱47

不用的色階產生不同的趣味,有很多種置換方法,因方法不同而產生更多的 觀賞價值,此價值也是來自創作者表現最真實質感的過程,在不改變形體的寫實 前題下,由藝術家表現個人所產生的人文精神。哥德48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10 -1782)

對色彩所持有的概念並不是建立在視覺客觀事象之上,

而是「從知覺的角度去察覺眼睛活動對視覺所造成的影響。在色彩的研究中,客 觀與主觀必須同時兼顧。客觀的部份就是物理的,主觀的部份就是感覺的、精神 的、美的作用」。

效果常常產生另一種反差的美感,而被廣泛運用於設計風格上,運用繪圖軟 體調整影像的色彩分佈狀況,能輕易做出色調分離的效果,此特效可使色彩更為 純粹、色相相對豐富(圖 4-16)。利用調整色彩的平衡度,加入、強調或移除色 彩,改善對比關係並使影像色彩更為豐富。掌握置入的色彩呈現的視覺效果,利

(圖 4-16)色調分離

47 矢野鈴 著/柳曉陽 譯,(2008),《設計的技術 104-デザインする技術: よりよぃデザインの ための基礎知識》,臺北市:如何出版社有限公司。

48 哥德是最早注意到並且表達出色彩與情感的關係的,因此有人甚至將歌德視為現代色彩心理

用眼睛在一個距離外會自動混色的原理,點描派將色彩的變化則藉由不同色點間 的排列與密度來營造混色的效果,而色調分離只是將色點換成色塊。(圖 4-17)

(圖 4-17)色調分離將色點換成色塊的運用

物體色的色相主要取決於反射光的主波長,除了光線強度和邊緣視 覺的因素外,每一種波長都會產生一個特定的色相;然而每一種色彩並 不是唯一只由一種波長決定。換句話說,它可以由不同的波長,按照相 對比例混合而成。眼睛所看到的色彩全都是混合色光,亦即是複色光;

而單純色光,只能在實驗裡看得到…49

在印刷上利用這些方法創造出不同層次連續調子的影像,看起來像是一張相 片的影像。影像色調的層次是利用網屏50產生半色調網點,使得圖案影像呈現不 同而且多變的網點,具有連續性色調的效果;不致於讓圖案影像看起像是色塊影 像,而是俗稱「玫瑰窗」的網紋圖樣,此為印刷時所使用的製版原理,能使四個 單色版所印製出的印刷品,在紙上呈現不同面積的色點,再經由眼睛的讀取而在 視網膜產生混色作用,此為視覺混色,即物體呈現的單色,在人體內混色的結果,

另外物體本身非原色,而是經由光或物體固有色自行混色,而造成的色彩效果,

至達人體之前即已完成混色。選擇「色調分離」並運用平塗的技法來呈現畫面,

使畫面在非「固有色」的重新組合後,重新產生新的「固有色」。在創作的過程 中,色相的置換,其趣味相當於形體的變形-將形狀的的寫實描繪變為變形描

49 鄭柏左 著,(2004),《色彩理論與數位影像》,臺北市:新文京出版社,P.115。

50 印刷油墨不能混合,基於這個原因,每次只能在紙張上的某個位置印一種顏色的油墨,印得 靠近的不同顏色產生的視覺混合,給觀看人員連續調圖像的概念,要使顏色互相分開,可以 使用網屏來分色,為達此目的,產生的網點也稱為半色調或網目調。

繪,保留神似的精神,使觀者在精神之外產生更多的想像空間。而色彩的變相亦 是如此,運用色彩的變相最終期望能保留原來色彩的精神,而過程中可以自由自 在、恣意配色,憑著藝術家對色彩與感官之間的敏銳感觀,如顏色與溫度感、顏 色與重量感、顏色與聲音、顏色與味道香氣…來傳達意念。

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經過長時間的演化,讓原本單純的色彩有時 具有警告、有時是在表達喜悅或悲傷,有時則是具標示、宣示、說明等 等的意義。51

本次創作企圖提升自己,跳脫影像再現的「能品」層次而到妙品乃至逸品或 神品的層次。

相關文件